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合集下载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与等级划分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与等级划分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与等级划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与等级划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

运行评价应包括7类指标。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

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7类指标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下表取值。

ΣQ=W1Q1+W2Q2+W3Q3+w4Q4+w5Q5+ww6Q6 +w7Q7+Q8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注:1、表中“ ———”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概述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评价目标、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实施建议,以期为推动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北京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推进北京市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北京市政府于2013年颁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该标准旨在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目标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目标是促进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提高人居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具体而言,该标准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3.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4.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建筑设计方案及相关资料;2.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评价;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指标体系: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照明系统能效、空调系统能效等方面的要求;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给排水系统效率、雨水收集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3.节地与室外环境:包括土地利用效率、室外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包括材料选用、废弃物再利用等方面的要求;5.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等方面的要求;6.运营管理:包括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北京市绿色建筑等级划分与评价-征求意见稿总稿

北京市绿色建筑等级划分与评价-征求意见稿总稿

北京市绿色建筑等级划分与评价(征求意见稿)2010-10-15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2)3.1基本要求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2)4 居住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7)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8)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4.5室内环境控制 (11)4.6运营管理 (12)4.7创新项 (13)5 公共建筑 (14)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4)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5)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7)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9)5.5室内环境控制 (20)5.6运营管理 (21)5.7创新项 (22)附录A (23)附录B (83)附录C (143)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其它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1.0.3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北京市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6 本标准针对建筑设计、运行两个阶段进行评价,在各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2 术语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8.25
•【字号】京建发[2011]418号
•【施行日期】2011.1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
(京建发〔2011〕418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0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增补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0]187号)的要求,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同发布,编号为DB11/T 82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代替原北京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BJ/T01-101-2005)。

该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解释工作。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北京 绿色建筑 标准

北京 绿色建筑 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改造和拆除全过程中,以降低能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为了应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更是严格,下面将介绍北京绿色建筑的标准和相关内容。

一、北京绿色建筑的标准。

北京市对绿色建筑的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的要求,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

在建筑节能方面,北京市要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北京市要求建筑要采用节水设备,合理利用雨水和废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在建筑材料方面,北京市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在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北京市要求建筑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减少甲醛等有害气体的释放,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二、北京绿色建筑的实施。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北京市对绿色建筑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其次,北京市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于符合评价标准的建筑项目给予认证和推广。

再次,北京市加大了对绿色建筑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投入和创新。

最后,北京市还加强了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建筑项目进行处罚和整改。

三、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责任。

未来,北京市将会继续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北京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耗指标:评价建筑能耗水平,包括建筑能源消耗、供暖供冷系统效能等。

2. 材料和资源指标:评价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资源的环境友好程度,包括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材料的环境影响等。

3. 水资源利用指标:评价建筑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水的回收再利用、节水设备等。

4. 室内环境质量指标:评价建筑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光照质量等,包括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照明等设施。

5. 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指标:评价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方式,包括节能设计、碳排放控制等。

6. 建筑运营管理指标:评价建筑运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建筑节能管理、环境监测等。

7. 环境影响指标:评价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建筑废水、废气排放等。

以上是北京绿色建筑评价的一些基本指标,具体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全文 北京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全文 北京
9 提高与创新............................................................................................................... 19 9.1 一般规定......................................................................................................... 19 9.2 加分项............................................................................................................. 19
3.1 一般规定...........................................................................................................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 安全耐久..................................................................................................................... 5 4.1 控制项............................................................................................................... 5 4.2 评分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的一套评价绿色建筑的指导性标准。

该标准主要从建筑节能、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要点:
1. 建筑节能:评价建筑是否采用了节能设计措施,如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利用系统等。

2. 水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内外是否采用了节水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节水器具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照明、采光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用户居住的健康舒适度。

4. 建筑材料:评价建筑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5. 资源利用:评价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采用了节约资源的措施,如使用再生材料、减少废弃物等。

评价标准通常采用一定的评分制度,建筑按照不同评分等级进行分类,得分越高代表绿色程度越高。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鼓励建筑行业采用绿色技术和理念,提高建筑可持续性,促进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项目的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健康性能,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2021年版的标准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和认证:一、景观生态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绿化措施改善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度。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设置绿色植物,建立生态廊道和湿地等。

二、资源利用该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能源。

三、室内环境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满足人们的舒适和健康需求。

例如,建筑内部应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装修材料,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合理设置室内照明和采光,提高视觉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四、能源利用该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能源使用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例如,在建筑的外墙和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发电来满足建筑内部的能源需求。

五、水资源管理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水资源利用和排放管理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和节约。

例如,在建筑内部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合理利用雨水和废水资源,通过生物处理等技术净化废水并进行再利用。

六、测评与认证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进行测评和认证,以验证其绿色建筑的性能。

通过评价建筑项目在各个方面的达标情况,对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项目给予认证,提高绿色建筑的可信度和认可度。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的出台,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2015版 建筑设计前期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2015版 建筑设计前期解读

与公共 交通有 便捷联

无障碍
停车
公共 服务
保护原 有生态
雨水专 项规划
合理地 表与屋 面雨水
径流
合理种 植
6分:
9/17
9分:多, 开放
7分:多, B1投影小
4分:光 热性能、
镀膜玻璃、
夜景照明
质合有5分量声效减:标环隔震符准境声、速1背压启.差55风差窗mm、面;风处;漩风开压风迎、
6分:地 面遮阴绿
供暖供冷系统材
30
料设备
圆翼型、长翼型和813型灰铸铁散热器
31
水暖用内螺纹铸铁阀门
32 供暖供冷系统材 33 料设备 34
记忆合金原理的恒温控制阀 不具备数据远传通讯功能的热计量表 能效标识二级及以下的燃气采暖用壁挂炉
35
无安全接地的低温辐射电热膜
36
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
37
用水器具
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包括水嘴、便器系统、便器冲洗阀和淋 浴器)
• 建筑室内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 34的规定.
•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 定.
• 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38
6升水以上的大便器系统(不含6升)
39 用水器具
进水口低于水面(低进水)的卫生洁具水箱配件
40
聚醋酸乙烯乳液类(含EVA乳液)、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缩醛类 和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内外墙涂料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中特级绿地具体标准为:
1、绿化养护技术措施完善,管理得当,达到黄土不露天。

2、园林植物:生长健壮。

新建绿地各种植物两年内达到正常生长水平。

落叶乔木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枝条粗壮,无干枝折杈;主侧枝明显、分布均匀、数量适宜、修剪科学合理;内膛不乱,通风透光。

花灌木开花及时,株形丰满,花后修剪及时合理。

绿篱、色块等修剪及时,枝叶茂密,整齐一致,造型美观。

行道树无缺株,绿地内无死树、杂树。

落叶树新梢生长健壮,叶色正常。

在一般条件下,无黄叶、焦叶、卷叶,正常叶片保存率在95%以上。

花坛、花带轮廓清晰,整齐美观,色彩艳丽,无残缺,无残花败叶。

3、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齐,覆盖率99%以上,草坪内无杂草。

草坪绿色期:冷季型草不得少于300天;暖季型草不得少于210天。

4、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蛀干害虫被害株数不得超过1%。

叶片上无虫粪、虫网。

被虫咬的叶片每株不得超过2%。

5、垂直绿化应根据不同植物的攀缘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牵引、设置网架等技术措施,视攀缘植物生长习性,覆盖率不得低于90%。

开花的攀缘植物应适时开花,且花繁色
艳。

6、绿地整洁,无杂物,对绿化生产垃圾(如树枝、树叶、草屑等)、绿地内水面杂物,重点地区随产随清,其它地区日产日清,做到巡视保洁。

7、栏杆、园路、桌椅、路灯、井盖和牌示等园林设施完整、安全,维护及时。

8、绿地完整,无堆物、堆料、搭棚,树干上无钉拴刻画等现象。

行道树下距树干2m范围内无堆物、堆料、圈栏或搭棚设摊等影响树木生长和养护管理的现象。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

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试行)为了使我市的城市绿地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开展绿地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市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

一、特级绿地质量标准(一)绿地建设质量标准1.绿地规模(1)绿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含3000平方米)以上。

(2)绿地中植物种植应以乔木为主,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原则上控制在绿地面积的70%左右,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

具体的绿地建设中各项目所占用地面积比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

(3)道路绿化,绿地率市区主干道不低于30%,次干道不低于20%,其他等级道路不低于15%;道路长度在1000米(含1000米)以上或符合该条道路的规划设计要求。

(4)道路绿化,乔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80%,其余为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

(5)立交桥区绿地,乔灌木种植面积应占绿地面积的60%至70%。

2.植物配置(1)绿地内植物配置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配置形式,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

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绿地内物种的丰富度,植物种类(含品种)不低于20种(含20种),非林下草坪所占比例在30%(含30%)以下。

(2)植物规格与密度协调,层次和色彩配比合理。

(3)行道树或行列树木应整齐、美观,树间株距符合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设计要求,高度、干径、树形近似,树木保持直立,无倾斜,观赏面朝向合理。

3.绿地环境(1)绿地范围内无违章建筑,无废弃的线杆、构筑物等设施,无违法广告、牌示,绿地设施完整,绿地整洁率和设施完整率在95%(含95%)以上。

(2)地下设施覆土绿化应以实现永久性绿化为建设标准,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合理种植结构。

其覆土厚度应不低于3米,以符合常绿和落叶乔木、灌木、草坪等不同植物生长对栽植土层厚度的要求,为大乔木的充分生长奠定基础。

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节地与室外环境 (9)4.1 控制项 (9)4.2 评分项 (11)5 节能与能源利用 (22)5.1 控制项 (22)5.2 评分项 (23)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3)6.1 控制项 (33)6.2 评分项 (35)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4)7.1 控制项 (44)7.2 评分项 (45)8 室内环境质量 (53)8.1 控制项 (53)8.2 评分项 (55)9 施工管理 (64)9.1 控制项 (64)9.2 评分项 (65)10 运营管理 (73)10.1 控制项 (73)10.2 评分项 (75)11 提高与创新 (82)11.1 一般规定 (82)11.2 加分项 (82)本标准用词说明 (90)引用标准名录 (91)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规范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1.0.1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发展。

1.0.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北京市民用建筑的评价。

【条文说明】1.0.2 建筑因使用功能不同,其能源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本标准2011年版编制时,考虑到国家及北京市当时建筑业市场情况,侧重于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本次修订,将适用范围扩展至覆盖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并兼具通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材料与资源的要求.doc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材料与资源的要求.doc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材料与资源的要求
制定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材料与资源的要求是如何的呢?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材料与资源的要求的具体介绍以供参考。

资源与能源消耗
1、鼓励选择可再生、可再利用的,节约资源、能源和较少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

2、鼓励通过比较不同方案中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消耗的天然及矿产资源、能源和污染物排放量,择其低者实施。

本地化
1、鼓励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鼓励通过比较不同方案中距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与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择其低者实施。

旧建筑材料利用
1、鼓励在拆除旧建筑时,对可利用的旧建筑材料进行分选,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

2、鼓励通过比较不同方案中旧建筑材料用量与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择其低者实施。

固体废弃物处置
1、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的种类应设置合理、全面。

在储运、存放至最终处理中应坚持按分类原则设计。

2、分类收集的点位布设应人性化,以方便使用。

3、收集运输方案应考虑密闭容器,或采取冷冻、压缩的方法。

4、若自设垃圾站,应设计低温存放环境;若不设垃圾站,应每日外送。

5、若自设处置设施,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100%。

不设处置设施,外运频率应与垃圾站存放规模匹配。

北京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指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

首先,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要求。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包括建筑施工阶段的评价要求。

在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需要注重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再次,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包括建筑使用阶段的评价要求。

在建筑使用阶段,需要注重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能耗监测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重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保障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最后,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包括建筑拆除阶段的评价要求。

在建筑拆除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拆除过程中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需要合理利用拆除产生的废弃物,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总之,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全过程,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希望通过北京市的不懈努力,绿色建筑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根据北京市的气候、资源和环境特点,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而制定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分为基本要求、经济性评价、资源利用评价、环境适应评价、舒适性和健康性评价等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考核。

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季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雨。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评价中,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标准要求建筑物在保温、隔热和紫外线防护方面达到一定要求,并提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资源利用评价方面,标准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同时,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提出了要求,鼓励使用可再生和环保的材料。

此外,标准还对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达到节水标准的具体要求。

环境适应评价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考虑了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建筑物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空气质量、照明、噪音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舒适性和健康性评价是标准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

标准要求建筑物要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标准还要求建筑物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人体健康的需求,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经济性评价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标准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性因素,通过节约能源和资源来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建筑物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评估建筑物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

总而言之,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是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而制定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从多个方面对建筑物进行评价和考核,包括基本要求、经济性评价、资源利用评价、环境适应评价、舒适性和健康性评价等。

通过该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环保性、节能性和舒适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 解读1. 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北京市相继发布了多个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而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以往标准的一次全面升级和优化,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2. 标准内容梳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主要包括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营阶段的相关要求。

其中,建筑设计阶段主要涵盖了建筑设计的节能性、环保性、资源利用性等方面;建筑施工阶段主要关注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施工质量等问题;建筑运营阶段则主要关注建筑的节能管理、环保管理、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

标准还规定了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客观和公正。

3. 解读与分析在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中,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这体现了北京市对建筑绿色化的重视和推动力度。

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流程的覆盖,使得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够实现绿色环保的标准。

这不仅需要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在建筑初期就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需要建筑运营者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节能环保管理,确保建筑的绿色化持续有效。

4. 个人观点作为绿色建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的出台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它不仅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践行。

只有从源头上严格把控建筑的绿色化要求,以及从设计到运营全程的把控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此次标准的出台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执行,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推动更多的绿色建筑出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5. 总结回顾通过对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1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该标准的出台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树立了更高的标杆,也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我们有信心看到更多的绿色建筑出现,以及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doc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doc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制定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是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是如何的呢?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的具体介绍以供参考。

室内通风换气1、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置新风系统。

不同用途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空调系统的新风应直接入室,缩短新风风管长度,减少途径污染。

3、厨房、卫生间下水系统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止串气和“泛臭”的系统设计和设备措施。

4、厨房排烟道和卫生间通气道应应采取防止住户间串气的措施。

5、多层和高层建筑避免设置向内排气的内天井和窄缝天井。

6、应避免排气扇排风进入邻近住户的室内。

7、不应采用多户共用的垃圾道。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1、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

2、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能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禁止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3、通风管道应适当设置清扫口,以确保能清洗和检查所有管道。

4、空调系统风管、送排风口应加装空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的性能应满足《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的要求。

5、空调系统的过滤网、表冷器、加热器、冷凝水盘宜采用抗菌材料或表面进行抗菌处理。

其使用的抗菌材料应达到《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中的要求,且抗菌性能的耐久性应与相应的空调系统部件的有效寿命相一致。

装饰装修材料1、所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对材料中有害物质必须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必须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3、室内装修工程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DB编号:DBT01-101-2005备案号:J100XXX-2005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2005-05-10发布2005-07-01实施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编号:DBT01-101-2005备案号:J100XXX-2005主编部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05年7月1日2005 北京关于发布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通知京建科教[2005]429号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建委京建科教[2004]368号文件的要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联合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

现批准该标准为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J/T01-101-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该标准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对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如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控制,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推荐各单位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开展建设活动,在北京市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一优两示范工程)中要率先应用本标准。

该标准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解释工作。

特此通知二○○五年五月十日前言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制计划,本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本市的实践经验,在大量分析验证与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方案阶段评估标准、设计阶段评估标准、施工阶段评估标准、竣工与运行阶段评估标准、条文说明。

本标准为本市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作为业主、设计勘查、施工监理和运行管理人员开展绿色建筑工作的参考。

本标准内容可能不尽完善,欢迎相关单位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标准编制单位,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院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清华大学土木系北京工业大学中建一局主要起草人员:秦佑国、江亿、孙四海、滕树龙、朱颖心、袁镔、林波荣薛志峰、陈海波、刘万鸣、邢永杰、田蕾、顾道金、欧阳沁林海燕、刘月莉、王兵、李大鹏、同继锋、赵平、聂梅生任华、田刚、闫育梅、董聪、马重芳、刘中良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方案阶段评估标准 (4)3.1 场地规划设计 (4)3.2 节能 (4)3.3 材料与资源利用 (5)3.4 节水 (5)4 设计阶段评估标准 (6)4.1 室外工程 (6)4.2 建筑设计 (7)4.3 材料与资源 (9)4.4 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9)4.5 节水与水环境 (10)4.6 室内空气质量 (11)5 施工阶段评估标准 (13)5.1 场地保护 (13)5.2 环境影响控制 (13)5.3 材料与资源 (15)5.4 节能与节水 (15)5.5 人员安全与健康 (16)6 竣工与运行阶段评估标准 (17)6.1 室外环境 (17)6.2 室内环境 (18)6.3 能源消耗 (18)6.4 节水与水环境 (19)6.5 绿色管理 (19)7 条文说明211 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节地、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住宅、办公楼、旅馆、大中型商场、综合性商务楼等各类建筑。

1.0.3 本标准并不涵盖建筑物所有的性能和品质,而着重于评价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内容,包括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同时也不评价建筑美观和经济性问题。

此外,我国建筑法规所规定的一般性建筑性能,包括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建筑基本性能要求、以及与绿色建筑关注点较远的强制性要求也不列入本标准。

但绿色建筑评估必须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前提条件。

1.0.4 本标准针对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施工、竣工与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分方法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1.0.5 本标准从建筑环境性能质量(Q,Quality)和建筑物对资源、环境的负荷(L,Load)两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1.0.6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照以下标准和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1]20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2002.3.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76号)《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15-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72号[200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京建施[2003]1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京建施[2003]2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京建施[2003]3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施工秩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京政发[1996]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通告》(京政发[1998]24号)2 术语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地节约能源与资源和较少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2.0.2 生命周期评价(LCA)指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其目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所需的发展成果。

2.0.3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 c)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单位GJ/m2。

2.0.4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 h)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单位GJ /m2。

2.0.5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单位W/(m2K)。

2.0.6 体形系数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

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面积。

2.0.7 窗墙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单元所对应立面的外墙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0.8 对比评定法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考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

2.0.9 参考建筑参考建筑是平面设计及体形与被评审的建筑一致,而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物。

3 方案阶段评估标准3.1 场地规划设计3.1.1 选址1 鼓励使用废弃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宜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再开发用地。

2 应保护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得破坏自然水系、湿地和森林;尽可能不改变地形、地貌。

3 对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建设用地应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保护。

4 场址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5 应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停车设施新技术,以实现在有限的面积内容纳更多的车辆。

6 鼓励采取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3.1.2 交通1 住宅区周围至少应有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且公共交通设施的位置距离住宅区少于5分钟步行时间(400m范围)。

2 应提供符合标准的停车场地。

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

3.1.3 室外物理环境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冬季日照、避开不利风向和促进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

2 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总平面规划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应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干扰。

3 室外公共活动场所风速和热岛强度等评价指标宜符合舒适要求。

4 公共区域中的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应有适当的遮阳。

3.1.4 绿化1 应通过合理规划,保证建设用地的绿化率达到或高于国家及北京地区规定的标准。

2 应合理配置与分布场地中绿地。

应选择适宜在北京地区生长和易于存活的树种,并进行合理的树种搭配。

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以创造富有层次的开放性的绿化空间。

3 应尽可能地保护利用原有绿化。

4 水景尽量少用―硬化‖工程,而尽可能采用人工湿地。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自然水系营造景观。

3.2 节能3.2.1 建筑设计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建筑构造设计宜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2 建筑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

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高层和中高层住宅不宜超过0.30,多层住宅不宜超过0.35,低层住宅不宜超过0.45。

3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应满足国家和北京地区的节能法规和使用要求。

4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透光部分(玻璃幕墙、窗、中庭的玻璃天篷)面积不宜过大,同时应设计相应的夏季遮阳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