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区,带划分;潜在震源区划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地震广泛分布,但地 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往往局限在一些 特定的地区和条带内。这种不均一性为地震区、 带的划分提出划分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直接的 依据。
地震区、带划分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 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我国现 行地震危险性评价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 作。
(1)含义4.1.2.1地震区、带划分的含义和作用 地震区、带是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条件都密切 相关的地区,即同一地震区、带内的地震活动具有 共同特点并相互联系。
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
地震区、带名称
天山地震区 南天山地震带 中天山地震带 北天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青藏地震区 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 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 龙门山地震带 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 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 巴颜喀拉山地震带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 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 喜马拉雅地震带 滇西南地震带 藏中地震带
1996年开始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过程中, 在总结了前人地震区、带划分工作的基础上,充 分吸收我国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地球 物理以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给 出了具有地震统计区含义的中国地震区、带划分 方案,强调了地震区、带应具有较好的大小地震 比例及其它统计要求,对原有的一些地震带进行 了归并
(2)作用 5
①地震区常常作为评价大范围内地震活动总体水平的 范围,如高活动水平的青藏高原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等; 低活动水平的东北地震区等。
②地震区、带可作为分析地震活动特点(时间、空间 和强度分布)的单元。
由于同一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密切,所以,在我国概 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一般把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趋势 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当然,对于不能划 分出地震带的地震区,其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和地震活动 性参数统计,则以该地震区为单元进行。
我国地震危险性评定技术进展之一பைடு நூலகம்
潜在震源区的两级划分: ①一级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活动性参数 的统计单元和地震趋势的分析单元,
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条件划分地震区、带,要求在 其中包含有足够的地震次数(统计样本量),震级分布符 合震级-频度关系-称为地震区、带;
它也是二级潜在震源划分的基础
地球物理场的非均一性--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
箭头为主压应力方向
的中
构国
造大
应陆
力 场 的 非 均 一 性
地 震 震 源 机 制


中国地震区划技术途径 (中国地震局1996)
地震区、带的作用 (1)进一步细划分地震 的潜在震源区。 (2 )计算地震活动性 参数。
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4.1.2.2中国地震区、带划分简史
1中国地震区、带划分始于本世纪20-30年代, 当时由于认识和资料的局限,研究程度粗浅。
2上世纪 70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广 泛收集相关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 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比较详 细的划分。
①明确提出了地震带划分做为未来100年地震 趋势预测的统计单元。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地震区、带划分与 潜在震源区划分
第二篇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综述 第三章 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3.1 地质构造调查和分析 3.2地震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地震危险性评定 4.1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4.1.1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 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4.1.3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4.1.4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原则 4.1.5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②地震潜在震源---二级潜在震源,在一级潜在震源 内根据更精确的地质构造条件,进一步划分潜在震 源-称为潜在震源区- 计算单元。
该方法可以使地震潜在震源划分的比较小,更进一 步地反映地震潜在震源间地震活动不均一性。
中 国 大 陆 地 震 呈 带 分 布 图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 局限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条带内
②采用了地震区、地震亚区和地震带三级划分 方案,
③强调了现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震活动区、带 划分格架的控制作用,同时,在地震带的划分 中,尽可能考虑南北地震带和东西向构造带分 隔作用。
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 区划图),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综合概率法的地震 危险性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地震活动时空不均性 的特征,对该方法的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区做了 改进,明确规定,以地震区、带为潜在震源区地 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统计单元。为此,在新的资 料基础上,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编制了中国及邻 区地震区、带分布图(1990年)。该图给出8个地 震区和25个地震带,该图的主要特点是将以往中 国大陆东部分为东北、华北、华南的三分法改为 四分法,增加华中地震区。
地震区是指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区域构造活动性、 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区域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特点具有 明显相关的地区,同一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强 上具有共同特征和相互联系,在形态上常为不规则几何 体 如中国东部的东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区等。
地震带是指同一地震区内地震活动性和地质 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以满足概率法地 震危险性分析考虑。带内地震活动在时间、 空间和强度上的相关性更为密切,一般来说, 地震震中分布相对密集成带。
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4.1.2.1地震区、带划分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 (2)作用 4.1.2.2中国地震区、带划分简史 4.1.2.3地震区、带划分原则 4.1.2.4地震区、带划分依据 (1)地震区划分依据 (2)地震带划分依据 4.1.2.5地震区、带划分实例——华北地震区的划分 (1)地震区的划分 (2)地震带的划分
③由于地震区在大地构造和组成物质上的巨大差 异,常常作为地震波衰减的统计单元。
④由于地震区、带内的发震构造有可比性,所以 地震区、带,特别是地震带常常作为发震构造条 件和震级上限确定的构造类比范围。
⑤根据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技 术思路,潜在震源区划分一般在地震带内进行, 因而(1)地震带是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基础, 一个潜在震源区不能横跨两个地震带因为潜在 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是通过地震带内地震 活动性参数分配而来的,(2)也是地震活动 性参数分配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