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拼音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及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
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名句注释惊风:狂风。
飐:吹动。
芙蓉水:荷花池水。
密雨:细密的雨点。
此处可作暴雨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注释|翻译|讲解【作品简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
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
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
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
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
全诗八句四联,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看似清泊而实则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两个特定场景:一是芙蓉惨遭险风摧残,再是薜荔惨受恶雨损毁。
从字面上看,受害对象为“水”和“墙”,而就诗意观之,真正对象乃是“芙蓉”和“薜荔”。
整个场景摹拟得细致真切而又生动形象。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
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迫害: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
又以“岭树重遮”、“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
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带拼音、注音、精校)
《登dēnɡ 柳liǔ 州zhōu 城chén ɡ 楼lóu 寄jì 漳zhānɡ 汀tīnɡ 封fēnɡ 连lián 四sì 州zhōu 刺cì 史shǐ 》 唐tán ɡ 代dài :柳liǔ 宗zōnɡ 元yuán城chén ɡ 上shàn ɡ 高ɡāo 楼lóu 接jiē 大dà 荒huānɡ,海hǎi 天tiān 愁chóu 思sī 正zhèn ɡ 茫mán ɡ 茫mán ɡ 。
惊jīnɡ 风fēnɡ 乱luàn 飐zhǎn 芙fú 蓉rón ɡ 水shuǐ。
密mì 雨yǔ 斜xié 侵qīn 薜bì 荔lì 墙qián ɡ 。
岭lǐnɡ 树shù 重zhòn ɡ 遮zhē 千qiān 里lǐ 目mù ,江jiānɡ 流liú 曲qū 似sì 九jiǔ 回huí 肠chán ɡ 。
共ɡònɡ 来lái 百bǎi 越yuè 纹wén 身shēn 地dì ,犹yóu 是shì 音yīn 书shū 滞zhì 一yì 乡xiānɡ 。
【注zhù 解jiě 】:1、大dà 荒huānɡ :旷kuàn ɡ 远yuǎn 的de 广ɡuǎnɡ 野yě 。
2、惊jīnɡ 风fēnɡ :狂kuán ɡ 风fēnɡ 。
3、飐zhǎn :吹chuī 动dòn ɡ 。
4、芙fú 蓉rón ɡ :指zhǐ 荷hé 花huā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及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滚涌而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
“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
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
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
【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t精品课件7
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情感 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 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中充满了不平之气。 “不平则鸣”,所以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 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 ——俞陛云《诗境浅说》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的情感
• 1、被贬之愤 • 2、故园之思 • 3、亲友之念 • 4、羁旅之苦
贬谪诗中会出现的表现手法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 学多采取寓情于景、比兴手法等,曲折地表 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 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登柳州城楼 寄漳、汀、 封、连四州
柳宗元
时代背景
•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 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 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 叔文、王伾[pī]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 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 王八司马”事件。 •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 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 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改变主意,竟把 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 史。
屈原被贬后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一代诗仙李白被贬后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后 来又说“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 兰。” 韩愈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高考诗歌精读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阅读天地0531 0806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原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赏析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21 岁中进士。
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期,唐代文人积极入世,柳宗元也不例外。
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和王叔文、刘禹锡等人积极倡导革新运动,由于遭到旧官僚与宦官的联合反攻,革新运动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人。
后来他们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有人主张起用他们,但终因当时的皇帝怨恨未消,再加上奸臣小人的谗言,他们五人又一次被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被贬作柳州刺史、其余四人分别被贬作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
这首诗就是被贬柳州时为一同遭贬的四位友人而写的。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职以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某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于是感物起兴,触景生情。
朝廷的昏庸,友人的疏离,愁情思绪油然而生,于是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分别寄送给刘禹锡等四位友人。
诗中既表现出他们相同的际遇和真挚的友谊,也蕴含着他们天各一方、难以抑制的痛苦的情怀,这种情怀是由特定环境下的政治斗争所引发、形成的。
诗的一、二句从登柳州城楼写起,为下文感物起兴提供了宏大的画面,触景伤怀,衔接得天衣无缝。
场景阔大,情谊融融。
中间两联,承接上文,按照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托物言志,借景抒怀。
诗的三、四句叙写的是近景:描绘了夏天的风雨境况;诗的五、六句叙写的是远景:借助于近景所触发的联想完成了由近及远的思路过渡。
视极远方,愁思暗生。
三、四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暴风疾雨的宏大景象,而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蓄蕴藉。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⑾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 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 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 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1] 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古诗文系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简介: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 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 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 轾。
古诗文系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古诗文系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赏析: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Fra bibliotek出芙 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 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 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 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 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 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 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 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 四州
唐代·柳宗元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简介:
柳宗元(liǔ zōnɡ yuán)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 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 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 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 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 柳州。
14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805年的八司馬
• • • • • • • • •
韋執誼 崖州 韓泰 虔州(州治在今福建省漳州市) 陳諫 臺州後任循州(龍川縣、唐廣州總管府轄)刺史 柳宗元 永州 劉禹錫 朗州(後改任) 韓曄 饒州(州治在今福建省長汀縣〉 淩准 連州(淩準已死貶所) 程異 郴州(程異另先任用) 按:封州刺史未知何人(封開)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 五刺史望而不見、互訪不易
首句:“大荒” “共來”
轉 折
題目:
“漳、汀、封、連四州”。
“猶自”
特色
• 1、賦中有比,象中含興。 • 2、取景典型,逐層舒展。 • 3、用語精到,對仗工穩。(流水對)
815年的五刺史 •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 年初,柳宗元、韓泰、 韓曄、陳諫、劉禹錫 五人奉詔進京。但朝 廷又改變主意,再別 貶邊州。
• • • • •
柳宗元(柳州刺史) 韓 泰(漳州刺史) 韓 曄(汀州刺史) 陳 諫(封州刺史) 劉禹錫(連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高” 大荒--海天--茫茫
感 物 起 興
畫卷
情 景 交 融
“愁思”
—------------------
心境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風而曰驚,雨而曰密,飐而曰亂,侵而曰斜。
近景真切細緻。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賦兼比興。
• 《離騷》: •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 情其信芳。 • 擥木根以結茝兮,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嶺樹”---仰 觀 “江流”--俯察
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由 眼中景引出心中情。千 裏目望遠,九回腸思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msw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叹仕途风 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 不见而生牵挂怀念之愁。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近景,写夏天旳风雨景象。
• 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狂风 突起,肆意吹打,娇美旳荷花被吹打得在 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
• 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 长满了芳香旳薜荔,景色漂亮,不料突遭 密集旳雨点剧烈斜打,备受摧残。
它涉及两方面旳内容,一是对朋友旳深切怀 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旳愤怨。
•
全诗用“愁思”贯穿。
•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
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
身,使人
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
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
这首诗托景抒怀,经过登柳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 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 情,伤高怀远之意。
⑵寄:诗人眼望沧茫天 地间,百感交集,寄关 切之情于同被贬谪旳漳、 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 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 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提倡 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辞采华 丽。21岁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 新。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 马。后又贬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被贬期 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 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 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 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 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 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 ”事件。
优秀课件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优秀课件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 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 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
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赏析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赏析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赏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锡都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他们的际遇一样,息息相关,因此诗中体现出一种真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想念之苦,无法自抑。
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天登楼怀友,面临满目异乡景物,不由慨叹世路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惨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
首句“城上楼房”,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作者山越岭,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望战友们的贬所,抒情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楼房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里所见。
所以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苍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如今诗人眼前的是广阔而荒芜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个的苍茫“愁思”,也就布满于广阔无边的空间了。
这么广阔的境地和这么深广的心意,作者却好像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表达展开了庞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
惟其是近景,见得逼真,故写得详尽。
就描写风急雨骤的现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木根以结兮,贯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兮,索胡绳之??。
吾法大前修兮,非尘俗之所服。
”在这里,芙蓉与荔,正标志着品格的夸姣与芳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悸。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触。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漳州;汀:汀洲。
今属福建。
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
2、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3、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4、惊风:急风;狂风。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7、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8、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9、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像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律诗。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
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新
夕阳、鹧鸪、落叶、孤灯……
小结3:
3、贬谪诗中会出现的常见意象
风、雨、云、雪、山岭、江流、楼台、香草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子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
归雁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 大庾岭北驿》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急雨骤的景象 (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 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 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 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 射了自己的情感。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 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 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作者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 曲折婉转、含蓄蕴藉。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 写之中,情景交融。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那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品读诗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景, 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
解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 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 意。 ⑵寄:只要设身处地,稍加 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 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 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共 犹 自 音 书 滞 一 乡 。 , 肠 。 地 回 , 身 九 目 文 似 里 越 曲 千 百 流 遮 来 江 重 树
岭 密 雨 斜 侵 薜 荔 墙 。 , 水 蓉 芙 飐 乱 风
惊 海 天 愁 思 正 茫 茫 。 , 荒 大 接 楼 高 上
城Leabharlann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 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 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 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 愁思涌了出来。 卷。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近处所见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 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 景中之情,境中之意, 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 盐,不见痕迹。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远观之景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 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 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转的愁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咱们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 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 滞留一方。
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 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 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 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在这首抒情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有 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的深情,流露 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诗歌将壮阔的景色与 沉郁的感情交织在一处,用“惊风乱飐”、 “密 雨斜侵”暗喻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 从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 迫害: 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人生旅 途.上遭挫折所产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岭 树重遮”、 “江流回肠”等景象,诉说了与 故友远相隔离,音书难通的愁苦和抑郁。赋 中有比,象中含 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洛阳市东方高中 尤薇
犹 自 音 书 滞 一 。 乡 , 地 身 文 越 百 来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及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滚涌而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
“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
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
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
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
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愁思” 如同“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
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的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苦无比的,但 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中充满了 不平之气。“不平则呜”,所以诗虽出以 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 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柳宗元与韩愈的贬谪诗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
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 楚楚动人。
•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 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
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 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
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
•
• 首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愁” 字。“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 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所以“茫茫”一 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 深广无边。
•
• 此联的意境如何?——辽阔荒凉。
• 此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比 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 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 可感。
• 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海天愁思是什么?——柳宗 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 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 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 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 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 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 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怎么理解“沉郁顿挫”之“顿挫”? •
• 怎么理解“沉郁顿挫”之“顿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d ēn ɡ柳li ǔ州zh ōu 城ch én ɡ楼l óu 寄j ì漳zh ān ɡ汀t īn ɡ封f ēn ɡ连li án 四s ì州zh ōu
【唐t án ɡ】柳li ǔ宗z ōn ɡ元yu án
城ch én ɡ上sh àn ɡ高ɡāo 楼l óu 接ji ē大d à荒hu ān ɡ,海h ǎi 天ti ān 愁ch óu 思s ī正zh èn ɡ茫m án ɡ茫m án ɡ。
惊j īn ɡ风f ēn ɡ乱lu àn 飐t ài 芙f ú蓉r ón ɡ水shu ǐ,密m ì雨y ǔ斜xi é侵q īn 薜b ì荔l ì墙qi án ɡ。
岭l ǐn ɡ树sh ù重zh òn ɡ遮zh ē千qi ān 里l ǐ目m ù,江ji ān ɡ流li ú曲q ǔ似s ì九ji ǔ回hu í肠ch án ɡ。
共ɡòn ɡ来l ái 百
b ǎi 越yu è文w én 身sh ēn 地d ì,犹y óu 自z ì音y īn 书sh ū滞zh ì一y ì乡xi ān ɡ。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注 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白话译文】
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
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鉴赏】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
“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
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
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
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
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愁思” 如同“海天” 一样,茫茫不断。
这是由实而虚的写法。
三四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
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
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
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五六句写远景。
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
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说自己受刑之后“肠一日而九回”,形容心情抑郁之极;盛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一种豪迈意气。
本诗则更有发展。
尽管岭树重遮,却由于登高望远,仍能逾越障碍,放眼千里,视线并未被遮住,这是从下句遥看九回江流的描写中得到答
案的。
尽管河道曲折,江水毕竟奔腾前进,这是从一个“流”字中可见分晓的。
因此,两句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最后两句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
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
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
作者的高明之处。
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
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
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全诗用“赋中之比” 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托物寄兴,以“惊风”、“密雨” 喻恶势力,意在抨击政敌; 以“岭树” 重重,“江流” 回曲比远望之难和思念之苦,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
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