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5.14•【文号】民委发[2010]53号•【施行日期】2010.05.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正文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民语委(办):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民委“三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仍有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口使用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不仅是少数民族日常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宝贵的资源。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区、州盟、县旗四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和跨省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协作体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民汉“双语”教学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壮大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队伍;有传统文字的少数民族,在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信息处理等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水平大大提高。
(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国内改革发展进程的日益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领域有所扩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一种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的进步现象,同时,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人口越来越少,有的甚至走向濒危,需要保护;“双语”教育亟待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及其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及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减少、被忽视、甚至失传的困境。
因此,继承、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对于破坏、盗窃、非法交易和非法挖掘文化遗产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其次,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于重点保护对象要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保护对象的保养、修复和监测工作,确保其能够长久保存和展示。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通过展览、演出、研究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和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
继承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该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经费支持,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专家。
同时,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认识到这一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共同努力,共同传承和保护。
综上所述,继承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其语言称为苗语。
苗族语言是苗族人民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促进苗族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是一种属于声调语言的语言。
苗语有很多方言,根据地域和历史原因,分别有不同的变体。
由于长期以来苗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融合,苗语也受到了汉语等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异和变体。
苗语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族地区开展了苗语的教育工作。
根据苗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组织了苗语教育的相关工作。
在学校中设立苗语课程,培养苗族的语言能力;在社区中也开展了苗语培训班,让苗族人民能够学习和掌握自己的语言。
这样一来,苗语在苗族地区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展。
苗语的文字化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苗语,苗族地区的文化界人士积极开展了苗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他们整理和发展了苗文的字母,制定了苗文的标准规范,使苗文成为苗族人民的书写工具。
通过苗文的发展,苗语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苗语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开展中。
苗族人民通过祭祀、歌舞等传统文化活动,将苗族语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苗语得以传承和发展。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苗族人民使用和保护自己的语言,加强苗语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促进苗语的发展和繁荣。
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苗族人民逐渐转而使用汉语等民族语言,苗语的使用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冲击。
苗语的教育和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对苗语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需要加强苗语的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提高苗族人民对苗语的认同度和使用能力,保护和传承好苗族语言文化。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促进苗族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浅谈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作者:李春海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05期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了融会统一。
不断加快的社会经济建设步伐,极大的冲击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些甚至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社会和国家均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对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立足于少数民族文化现状,详细探讨了如何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语言在中华文明中,少数民族文化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论丢失哪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均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文化。
不断加快的现代化步伐,民族文化陷入“生死存亡”之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心都在发展社会经济,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忽略,进而出现了诸多惨痛的民族文化话流失现象,如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等。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社会经济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传承、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
其与汉族文化相比,显得更脆弱,更需要人们引起重视,加大保护。
一、少数民族文化现状1.民族语言传承的危机不论何种语言均承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均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聚[1]。
在我国,若不对各种民族语言予以保护,就势必会遭到汉语的强烈冲击,这与民族语言存亡密切相关。
如今,汉语已在彝族得到了普及与推广,他们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则极易衰退。
经过几代人后,就会让很多彝族青年丧失直接认识本族文化历史与传统的纽带。
站在客观角度上来说,不学母语,不用母语进行理解是行不通的,但也不能只会母语,不会汉语或者汉语程度低。
事实证明,其会对诸多高层次知识的接受与运用产生影响,如科技知识、生态知识、经济、法律等。
因此,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怎样将民族成员的观念转变,形成“文化自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民族语言,至关重要。
2.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不断进步的社会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让少数民族文化日渐衰退。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11概况分析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
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
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
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
3、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保护的学术会议,听取专家 学者的报告与观点。
4、采访专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 言传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四、撰写全文
在撰写全文时,需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个段落都应该有明确的中心 思想和论点,且各段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句子,使文章具有连贯性和可读性。 以下为文章的大致结构:
政策实施: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 言的工作,如语言普查、语言研究、语言教育等。
4、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
问题:尽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
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 高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加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少数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中国少 数民族语言传承工作的水平。
一、确定主题
本次演示的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这一主题旨在探讨 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二、撰写提纲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与 挑战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 的重要性
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 的制定与实施
4、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
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 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现有的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和质 量尚不能满足民族工作的需要;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 现象;缺乏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考核、 提高培养质量、优化选拔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 族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的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 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 少数民族干。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苗族语言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苗族语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收缩,年轻一代对于母语的掌握程度不断下降,导致了苗族语言传承的困境。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苗族语言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对于维护苗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从理论意义上看,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可以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复兴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丰富和完善语言学理论,促进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对于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特别关注苗族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挑战。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了解苗族语言的历史沿革和特点,分析苗族语言的传承方式以及现状,提出针对苗族语言发展的建议,为苗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苗族语言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苗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中的重要性,为苗族语言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字数要求已满,共159字】1.3 研究意义苗族语言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族语言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及其特点,推动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国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传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价值。
苗族语言的研究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对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不仅有益于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促进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语言学具有光荣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很好的语言学理论,荀子在《正名篇》中阐明了许多语言学上的重要问题。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开始,中国语言学始终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全盘西化两种思潮的论辩中抉择着发展的道路。
西方语言学的方法为中国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因素,但也导致了汉语研究完全“形式化”和“抽象化”的弊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事业的需求推动了语言文字研究的发展,使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学术最繁荣的时期。
语言学工作者需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不仅是因为语言学在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还可以训练科学的头脑。
在未来,中国语言学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
近年来,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这对于中国多元文化和国家统一都有不利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了解语言传承现状、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现状和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政策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政策的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2. 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语言传承政策及实施情况;
3. 语言传承政策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4. 对现有政策的评价和完善建议。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法:收集和分析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文件,了解政策的宗旨、目标和具体内容;
2. 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实际情况和民众对于语言传承政策的认识和评价;
3.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地区采取的传承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最终,通过本研究,为在中国推进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工作提出对策、建言献策。
少数民族语言对其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语言对其文化的影响【摘要】就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产生和发展情况,阐述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而造成的少数民族文化贫瘠的现象,呼吁社会各界拯救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城市化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西北以及边境地区,经济落后,文化相对贫瘠。
少数民族语言的产生及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数民族语言概况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
一个民族在创造文字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思维方式,进而形成独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研究文化的同时当然不能忽视语言对其产生的影响。
各民族都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看成民族特征的重要方面,当作民族的宝贵财富,并对民族语言文字有着统一的愿望和意识;同时对本族文字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稳固或守旧的心理。
任何一个民族或者群体,他们千百年来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着大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总结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一个小小的细胞,他们为了生存与自然界斗争,为不断地生存积累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以语言为载体超越了空间和时间,世世代代相传。
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及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姿。
目前已经出土西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记载着5000多年的文明,闪耀着各民族的智慧之光。
《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代,由各民族流传的歌谣作品组合而成,而当时汉族还没有形成。
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对中国文学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话类。
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和认知水平低下,人类通过幻想的方式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用幻想的方式去征服世界,这就是神话,它反映了原始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祖国的边疆地区和边远的山区,居住着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交通不便,文化相对落后,历代统治者实行了对少数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民族发展缓慢,这使得神话得以产生,保存并传承。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苗族语言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地。
作为苗族人民的社会交流工具,苗族语言在苗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苗族语言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和社区进行。
苗族人民将母语作为第一语言传授给子女,从小就开始学习和使用苗族语言。
家庭是语言传承的基本单位,父母和长辈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苗族语言,使得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习得母语。
社区也是苗族语言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聚会、庆典和传统节日等活动,人们可以交流和传承苗族语言。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外部语言的渗透,年轻一代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更多地接触到汉语和其他外语,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苗族语言的书写和标准化也存在困难,目前苗族语言并没有统一的拼音系统和字典,这给语言的学习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保护和发展苗族语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强苗族语言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提供苗族语言的课程和教材,培养更多的苗族语言教师和专家。
要推广和普及苗族语言的书写和拼音系统,建立并完善苗族语言的字典和词典,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苗族语言。
要加强苗族语言的传统文化保护,通过开展传统节日、庙会和文化活动,激发人们对苗族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是苗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多样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苗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可以促进苗族的文化多样性,增强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
也可以丰富和拓展中国的语言文化研究领域,为全球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
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次方针
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次方针
党和国家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
每年5月是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5个基本特征。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城市民族工作指的是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及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少数民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还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探讨他们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语言文字的贡献1. 蒙古族的贡献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语言文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蒙古族的文字从13世纪成为蒙古帝国的国家文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族语言的借词和翻译也为中华文化扩展了新的语言资源。
2. 壮族的贡献壮族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壮文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容忽视。
壮文是一种特有的文字,被用于记录壮族的历史、宗教、文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壮族的文学作品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增添了新的色彩。
二、宗教信仰的贡献1. 藏族的贡献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巨大。
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它不仅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宗教艺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藏族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阿昌族的贡献阿昌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阿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深受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影响,这种信仰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
阿昌族的宗教节日、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也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新的元素。
三、传统文化的贡献1. 苗族的贡献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苗族的服饰、音乐、舞蹈、建筑和手工艺等传统文化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还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地方特色增添了新的元素。
2. 俄罗斯族的贡献俄罗斯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民委会的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
民委会的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由国家民委会负责,并且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行动。
一、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重要性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述方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了解与传承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促进全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
保护与传承民族语言文字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一步促进国家的民族团结。
二、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1. 立法保障为了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法律层面,国家民委会联合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民族语言文字的合法地位得到有效保障。
这些法规包括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法、语言文字教育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通过立法保障,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合理保护与发展。
2. 教育推广民委会积极组织和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加强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推广。
在学校教育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力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3. 社区活动民委会积极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和文化节庆,通过语言文字的展示与演绎,使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这些活动包括语言文字艺术表演、文化交流活动等,为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 数字化存档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将其数字化存档成为一种重要措施。
民委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录音、拍摄、保存等方式,确保其保存与传承。
这种数字化存档不仅有利于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同时也为后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与参考。
5. 国际交流合作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语言文字,民委会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正确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概念的界定(一)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词现在基本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什么“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等。
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如何去定义它?简单地说,所谓文化,就是指人类创造的并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哲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各种规范制度等等。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物质层面(或称其为物质文化),即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第二层面是制度层面(或称其为制度文化),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例如婚姻制度、姓氏制度等;第三层面是精神层面(或称其为精神文化),即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成果,包括思维、语言、伦理、道德、宗教、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等。
文化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结果。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习得性、功用性、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及变异性。
(二)什么是民族文化?应该说,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可分离的。
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别的,不同民族有不同文化。
世界上有几千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而所谓的民族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文化成果,体现民族的特点、风格、信念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意识、性格品质、礼仪习俗、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等,这构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格局和文化特征。
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2021年第03期392百家争鸣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长命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中学,四川雅江62745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
我们都知道出来汉族之外,其他民族都同一归为少数民族。
可以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以及使用的过程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息息相关。
因此,国家也会相应的去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调查,来制定一些有关于语言和文字类的政策,确保我国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防少数民族文化出现消亡的情况,使得我国文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上,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政府都是允许当地开展双语教学的,这种方式使得少数民族不仅能够保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的独特性,还能有效的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就行交流。
一、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的现状(一)少数民族语言在使用过程之中出现了变化我们知道语言和文字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不仅会受到社会以及个人习惯的影响,而且还可能会受到历史文化因素、民族因素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
为了尽可能的使少数民族融入到我国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而且还要避免少数民族文化出现消亡的情况,很多少数民族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是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既要学生进行汉语和汉字的学习,也要学生掌握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另外,影响人们对语言的选择性学习的因素还有就是实用性。
由于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就有学习汉语和汉字的习惯,加之汉语和汉字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起来,商业贸易的发展,导致了有很多少数民族人们为了追逐利润,都放弃了学习自己本地的语言和文字,逐渐将汉语和汉字的学习放在首位。
(二)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使用方式出现的变化这里所说的语言使用方式的变化指的是在原来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种其他的语言和文字内容的学习。
由于受到汉语覆盖范围广的影响,使得了除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都是展开双语教学。
通常来说语言和文字的换用主要有四种方式。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也备受关注,其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探讨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数量众多,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中国在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这一法律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应当同时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且在工作、生活、教育等方面给予保障。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语言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学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声调多变、形态复杂、词汇量大等。
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还存在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音特点,如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等。
这些语言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多元文化,也可以提供宝贵的语言学研究素材。
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教育领域,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使学生能够同时学习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一些语言研究机构,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出相关的语言保护政策。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开始在网络上得到更好地传播,很多少数民族网站和社交媒体开始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地保障。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习俗。
随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许多学者开始从语言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舞蹈、音乐、手工艺、传统节日等。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摘要】苗族语言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
本文通过对苗族语言的历史演变、地位与影响、语言特点、教育现状以及保护与振兴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苗族语言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和文献分析,结合当前现状,对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同时展望苗族语言的未来,强调其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苗族语言的保护与振兴工作,促进其传承和发展,以实现多样性语言文化的共存与繁荣。
【关键词】苗族语言、传承、发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历史演变、地位与影响、语言特点、教育现状、保护与振兴、传承与发展现状、未来展望、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苗族语言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苗族语言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苗族语言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苗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少,年轻一代的学习欲望不高,导致语言传承遇到了困难。
研究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是对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语言的历史演变、地位与影响、语言特点、教育现状以及保护与振兴情况,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苗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探讨苗族语言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与现状,为苗族语言的保护与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族语言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语音特点对语言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苗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关乎苗族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苗族语言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风俗和艺术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倡,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也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苗族语言的保护与振兴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一种语言的生存,更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共存。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涵盖了辽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文化。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等多方面的特色都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多元色彩。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体现在语言文字方面。
古代中国的文字系统汉字,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早期的汉字演变过程中,不仅汉族,其他少数民族也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据《说文解字》记载,中国文字的核心内容源于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在这些古代文字系统中,既有汉族的痕迹,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痕迹。
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其语言与文字与汉族有着重要的互动关系,例如蒙古族的古代文字、藏族的古代文字等,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对汉字的形成和规范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也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异域的魅力和多元的韵味,使中华文明更加具有包容性和丰富性。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括宗教、风俗、习俗、传统技艺等,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历史上,藏族的宗教文化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等,也在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和活力,同时也使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得以彰显。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是不可或缺的。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体现在地域开发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地域开发是多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尤其是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地域的开发与改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西北地区,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劳动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来源和生产力支撑。
论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传承
浅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几点举措摘要: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明当中,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如今相较我们在强调汉语言教育以及汉文化普及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重视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传承?本文从当今中国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现状上谈起,着重探讨了传承和保护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措施和方法,以期能更好的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一、当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现状在中国,目前拥有许多使用人口不多的民族语言,至今还没有来得及深入调查研究,这些语言使用人口虽然不多,但学术价值极高,其中不少语言保留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等语言的许多古老的面貌。
有的语言资料,通过深入研究,甚至是揭开历史上许多谜团的钥匙,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即将消亡的语言,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是发展中国语言学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一项打基础的工作。
此外,它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关系,认识中国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格局的复杂性,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促进和发展中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进步,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少数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作用首先,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语言里保存的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唱词、谜语、戏剧等各类文学作品都依靠语言来表达。
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已经发掘出来丰富的脍炙人口的口碑文学作品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彝族的《阿诗玛》、纳西族的《创世记》、壮族的《百鸟衣》、侗族的《秦娘美》、苗族的《灯花》、景颇族的《勒包斋娃》等等,这仅仅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极小一部分。
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保存自己母语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目前挖掘整理并与读者见面的,仅仅是凤毛麟角。
语言中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该语言使用者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具体体现,上面所说的文学作品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现象的一小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
11概况分析
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
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
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
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族群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族群内部联系的纽带。
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切实保护各少数民族利益和风俗文化的体现,是促进民族团结、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必要之举。
我国有许多小语种,学术价值极高,是解开历史上许多谜团的钥匙。
对少数民族语言
文字的研究保护由此可见。
2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政治社会的稳定,文化的融合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陷入困境的三大基本因素。
三大因素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在近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21相关教育发展缓慢
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教育失衡。
进入21世纪,社会文化转型,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语言文字生存环境更迭,少数民族成员只有学习汉语或英语才能跨越文化障碍获得个人在主流社会的更大发展。
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功利性与培养目标的偏差。
由于缺乏整体的评价机制,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衡量指标,至于教育所应包含的其他内容,如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价值观念、民族认同感的培养等方面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数就是结果,也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最终宿命。
教育资源不足则是教育发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
首先是教育经费问题,虽然我国政府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成本昂贵的双语教育或多语教育的经费。
然后是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
再次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编写不足。
22法律保护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相关的法律也不断出台。
问题是,这些法律法规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仍有一定差距,许多条款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可操作性差。
专门立法的空缺也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中的软肋。
23竞争力不足
在我国,汉语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多,早已成为民族语言中的强势语言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少数民族人口少,使用范围狭窄,只有在相对较少的范围内使用,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率降低,甚至已经濒危或消失。
24媒体及宣传不足
汉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手机电话进入少数民族千家万户,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传媒供应却明显不足。
媒体的灌输很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汉语言文化影响,而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字。
25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不足
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各民族杂居散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各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机会减少,对汉语言文字的需求迫切。
就目前形势来看,在青少年一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啊中,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已占绝对的指导地位。
3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建议
31促进相关教育的发展
311重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
在开展双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和大规模的培养双语教师,一是解决目前的急需,对在岗的民族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大规模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汉族学生。
更重要的是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及时发放工资,防止教师资源流失。
312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首先,提高民族师范院校的教育水平。
要突出将民族师范类师范学校的功能,加大对民族师范院校的投入以提高办学条件和水平。
与此同时,建立民族学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让学生为民族语言教育事业服务。
完善培训系统,建立针对民族语言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系统。
313实行分担体制下的专款专用分担体制要求中央政府按期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省级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资力度。
明确三级财政分担比例,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
专款专用,按时、按量地投入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事业上。
314转变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民族语言文字专业的学生评价、考核体制,以保证专业毕业生的质量。
加重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考查力度,增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整个学生考核体系中的分量,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师、学生、和社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才能达到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32建立保护区、扶持传承人
321建立保护区
维护弱势语言的生态环境,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区。
对弱势地区实施“原产地保护”,保持语言环境的稳定,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建立“民族语言文字生态区”打造本民族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言文化品牌。
云南丽江纳西族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322扶持传承人
保护濒危语言文字的传承人,扶持继承人。
使濒危语言文字及其文化传人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保护和大力扶持。
除了为其录音、录像,积累语言文字和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传承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33完善法律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条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保护。
这些法律法规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来保护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该专门性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学习、传播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对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文字的方法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要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信息化问题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明确规定剥夺、歧视和侵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34加强媒体宣传
对于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媒体来说,少数民族的电视、广播节目、书刊、报纸、杂志的供应量应该加大,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切实融入少数民族群众的方方面面。
35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在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经济发展既能促进语言文的传承和发展,又能为语言文字的继承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尤其旅游业的发展,其发展为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民族语言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符合旅游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开发性,其独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游客,使游客得到审美享受和精神满足。
体现其在旅游业应有的价值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聂鸿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3]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黄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5]高庆华中国濒危语言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3).
[6]李红杰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7]黄建明文字苦旅——中国南方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8]王远新保护濒危语言文化的迫切性和途径[A].王远新.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三辑)[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