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口布置要求

合集下载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具体要求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具体要求

(二)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要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要求使雨水能顺畅及时地从城镇和厂区内排出去。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城.再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地面标高和河道水位.划分自排区和强排区.自排区利用重力流自行将雨水排入河道强排区需设雨水泵站提升排入河道.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使雨水管渠尽量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对当水体位置较远且地形较平坦或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雨水泵站。

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宜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宜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2) 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由于暴雨形成的径流量大.雨水泵站的投资也很大,且雨水泵站在一年中运转时间短,利用率低,所以应尽可能靠重力流排水。

但在一些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区域较大或受潮汐影响的城市.在必须设置的情况下,把经过泵站排泄的雨水径流量减少到最小限度.(3) 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道路通常是街区内地面径流的集中地.所以道路边沟最好低于相邻街区地面标高.尽量利用道路两侧边沟排除地面径流,雨水管渠应平行道路敷设,宜布置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

另外,也不宜设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下。

从排除地面径流而言,道路纵坡最好0.3%~ 6%.(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

进行城市竖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水的要求.以便能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就近排出雨水,还要满足管道埋设最不利点和最小覆土要求。

另外,对竖向规划中确定的填方或挖方地区,雨水管渠布置必须考虑今后地形变化。

进行相应处理。

(5) 雨水管渠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一般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暗管排雨水,尽管造价高,但卫生情况较好,养护方便;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 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降低造价。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选择和布置原则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选择和布置原则

I l f — 径流系数 ( g i g . O . 9 ) F _ 汇水面积 ( h a ) 郑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2 3 8 7( 1 + o . 2 . 5 7 1 g p )
q: 一
雨强度 ( 删
・ h)
平算式单箅雨水 口
平算式双算雨水 口 平算式多箅雨水口 偏沟式单箅雨水口 偏沟式双算雨水口
的 “ 雨水 口 ( 一 )铸铁井圈”章节可知 , 经过1 :1 的水工模型的水力 实验 ( 道路纵坡3 % o ~3 . 5 %, 横坡 1 . 5 % , 箅前水深4 | D m m),各类雨水 口 的设计泄水能力如下:
表一 雨水 口泄水能 力裹
雨水 口型式 雨水 口泄水能力 ( 升 眇)
雨水目间 ̄L t m )
0 2
2 5
3雨水 口的布置 ①一般道路雨水 口的布置 :道路雨水 口应该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 点 、道路的汇水点上 ,其次再布置在无障碍通道 的上游 、人行横道的 上游 、 公共 汽车停靠站的上游 、沿街单位 出入口上游 ,靠地面径流的 街坊或庭院的出水 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 口。最后在市政道路上合适间 距设置雨水 口。 ②环道雨水 口的布置 :应在环道周 围布置雨水 口,以保证雨水不 进 ^环道 内。 ③道路交叉 口雨水 口 的布置: ( 1 ) 如果交叉 口处于 凸形 地形 上 ,相交道路 的纵坡 均背 离交叉 口。则交叉 口内不需要设计雨水 口 ( 2 ) 如果交叉 口处于凹形地形上 , 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 叉 口。为防止雨水汇集 到交叉 口中心 ,应适当改变相交道路 的纵坡 以
2 0
3 5 1 5( 每算 ) 2 0 3 5
p —重现期 ( 年) 卜— 降雨历时 ( 分钟 ) , ( I ) 设计重现期P 的确定 结合本规划区特点 , 确定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P =1 年 ,城市干 道 、中心 区等重要地 区P 2 年 ,立交及地 道涵洞等地 区重现期P= 5 年。 ( 2 ) 集水时间的确定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决定。

(2)街道上排水的汇合点、凹竖曲线的低洼处、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件(分水点除外)在人行横道线上游位置,均应设置雨水口。

(3)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分水点及其其他地下管道顶上。

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处均应在上游设雨水口截水。

(4)在道路纵向顺坡长度大于200米时,应当适当减小雨水口间距,减小的数值由计算算决定。

(5)设置雨水口式时,其高程、位置、数量既考虑现有的街道宽度,又要结合今后街道发展情况。

(6)在十字路口处和主干道与次干道或与内部道路出口相交处,应根据雨水路面径流情况及方向布置雨水口。

若内部道路宽度较窄,路口处转弯半径较小,则可将雨水口布置在转弯处。

(7)沿街建筑的雨落管,尽可能接人雨水口中。

(8)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9)广场应按水流方向有利于截水的位置及最低点或易造成积水处设置雨水口。

补充:
——道路凹形竖曲线处雨水口布置
城市道路雨水管道设计时,在道路设计为反坡相连且有凹开竖曲线的情况下必须设置雨水口。

设计时一般会将雨水口布置在道路纵坡变更桩位上,也就是竖曲线的中点桩号上,这在两互为反坡的坡度i1、i2相同时当然是正确的,但在不相等时,则曲线的中点桩号并非是最低点。

最低点应在竖曲线圆心垂直投影的桩号上,而这个桩号距曲线中心桩号相差R*0.5?i1-i2?,偏向较小的i一边。

在此设置雨水口才不至于积水。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摘要: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雨水口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确定。

本文就雨水口布置、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间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水口布置;雨水口间距;泄水能力前言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雨水口是收集雨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

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

如果路面积水会阻碍道路的通行,导致车辆产生路面滑移,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路面如果长期积水也会降低路基土的强度,造成路基路面的整体破坏。

1、雨水口形式的选择雨水口主要有平箅式、立箅式和联合式三类。

平箅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立箅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是雨水沿边沟流来时需要转90︒才能流入雨水口,以致会有水流不畅、进水较慢的情况,布置间距不宜太长。

联合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雨水箅子,宜用于径流集中且有杂物堵塞处。

平箅式雨水口又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2、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从理论上说,雨箅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

平箅式的泄水量分两种情况:①当水量不大水深较浅时,可采用自由宽顶堰流公式:,式中:m—宽顶堰流量系数L—雨水箅的长边长度h—雨水箅上的水深划上必须的雨水口,然后根据道路纵横坡度、街道宽度、街面种类、周围地形及排水情况,选择雨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2.1 一般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道路雨水口应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点、道路的汇水点上,其次再布置在道路的同一纵坡段上的截水点,相隔一定距离均应设置雨水口。

2.2 道路交叉口雨水口的布置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应不使路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形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

雨水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布置【篇一: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室内排污管道的布置要求1 、排水管道一般应地下设置或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如建筑工艺有特殊的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或吊顶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

2 、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

3 、架空管道不得敷设在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配电间内。

4 、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副食操作烹调上方。

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烟道和风道,当条件限制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6、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

在特殊情况下,应与相关专业协商处理。

7 、生活污水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外墙。

8 、排污立管应设在靠近最脏、杂质最多的排水点。

10 、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 。

11 、高耸构筑物和构筑高度在50m 以上,或抗震设防8 度地区的高层建筑,应在立管每隔二层设置伸缩接头。

12 、立管仅设置伸顶通管时,最低排水横管与立管相接处距立管底部距离不得小于下表 1 的规定。

最低横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底部距离表 1 注:①当与排出管连接的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径或横干管比之连接的立管大一号管径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

②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3.0 m. ③不能满上述两条件时,则排水支管应单独排出室外。

13 、一般厂房,为防止机械损坏管道,管道最小埋设深度应按下表2 规定:埋管深度表2注:在铁路下应敷设钢管或给水铸铁管;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小于 1.0m 管材和附件一、管材的选用:1. 生活污水管道一般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或铸铁管。

2. 工业废水管材可根据废水性质,管材的机械强度及管道敷设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摘要: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水口的合理设置对防止路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城市看海”、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从雨水口设置原则、特殊点雨水口布置及雨水口间距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城市道路雨水口的科学选择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一、前言城市道路排水具体流程为:路面雨水径流→雨水口→雨水连接管→市政雨水管,雨水口主要作用是收集路面径流雨水,雨水口位置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排水效果。

排水设计中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纵坡、横断面以及当地经验性做法,选择相应的雨水口类型以及适宜的间距,但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仅根据自身经验或者当地习惯做法等距离布设雨水口,特别是在平原地区,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上述做法忽略了道路与排水专业的相互结合,造成道路雨水口布置过密或者过疏、特殊点雨水口布设不合理,道路低洼地局部积水现象司空见惯,影响人民出行安全与便捷。

因此,在排水设计中雨水口间距的合理计算、道路特殊点雨水口设置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详细阐述雨水口的设置原则、特殊点布设及雨水口间距计算。

二、雨水口位置设置原则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纵横坡度、周边街坊及建筑情况、下垫面条件、周边绿化、当地暴雨强度以及雨水口实际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

【1】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沿街单位出入口下游、道路分水点(道路相对高点)、人行横道下游等;道路汇水点(凹竖曲线实际低点)、人行横道上游、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沿街建筑出入口上游以及仅靠地面径流的沿街建筑物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汇水点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密雨水口或者改用多箅型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处应按道路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雨水汇流或漫流进入交叉口。

三、特殊点雨水口布置【2】1、一般道路直线段雨水口设置道路纵坡设计时变坡处需要设置竖曲线,道路上坡路段变为下坡路段、下坡路段变为上坡路段分别会形成凸点(相对高点)、凹点(相对低点)。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摘要: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合理的设计雨水口,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值得被重视的部分。

文中就工程设计中雨水口的一些工程设计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雨水口道路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随着城市雨水管道设计不断更新,及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要求不断提升,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现状大部分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设计标准已经偏低,无法满足排水需求。

一、雨水口的形式按照排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四种:平箅式、偏沟式、立箅式、联合式。

按照箅数可以将雨水口可以分成三类,具体为单箅、双箅、多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流量、道路形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使用。

按照选用侧墙材料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砖砌体、混凝土模块砌体、预制混凝土三种雨水口。

按照箅子所使用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将雨水口分为三种,分别为球墨铸铁、钢格板、复合树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配套使用。

雨水口箅子按箅条布置方向分为竖条和横条两种,由设计者选择使用(建议选择开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根据雨水口的各种形式的优缺点,本文做了各种形式的简要比较表,详见下表:表1雨水口各种形式比较表二、在工程中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探讨1.现状雨水口普遍存在问题(1)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对于雨水的用途不了解,也不知道雨水口受到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不能够准确的辨别雨水口与污水口。

超过70%的居民将垃圾倒入雨水口。

极少数的市民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

(2)雨水口堵塞严重,大部分雨水口被枯叶,沙土,以及垃圾堵塞,无法有效的收集路面的雨水。

(3)雨水口的设置未根据实际道路或是广场地形地貌增加,导致低洼处雨水口较少,无法排泄路面雨水。

(4)很多城市的污染物都是通过雨水口进入河湖水体,而城市的管理者面对如此形势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说明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说明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系统设置1 在有市政雨水道的地区,建筑物室外场地及建筑小区应设室外雨水管网系统。

2 雨水系统应和污水系统分流。

3 室外下沉的花园、绿地、广场、道路灯低洼处积水时若有流进室的可能,则应设水泵压力流排水系统,该低洼处的雨水口不得直接接入室外雨水井。

集水池应设在建筑物外。

4 宜考虑雨水的利用。

雨水口1 布置。

小区雨水口的布置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一般设在下列各处: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的上游处。

双向破路面应在路两边设置,单向坡路面应在路面低的一边设置。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

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及低洼处,地下车道的入口处。

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地面排水点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

雨水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

5)其他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2 形式、数量与间距。

1)无道牙的路面和广场、停车场,用平箅式雨水口;有道牙的路面,用边沟式雨水口;有道牙路面的低洼处且箅隙易被树叶堵塞时用联合式雨水口。

2)道路上的雨水口宜每隔25-40m设置一个。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3 雨水口的设置与连接1)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5m,连接管上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3个。

2)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坡度为0.01,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

3)连接管埋设在路面或有重荷载处地面的下面时,应沿管道做基础,无重荷载处地面以下的连接管座枕基基础,具体做法见国标图。

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0m。

泥沙量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泥(砂)槽;有冻胀影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平箅式雨水口长边应与道路平行,箅面宜低于路面30-40mm,在土地面上时宜低50-60mm。

6)雨水口不得修建在其他管道的顶上。

7)雨水口箅盖,一般采用铸铁箅子,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箅子。

雨水口的底和侧墙采用砖、石或混凝土材料。

降水孔方案

降水孔方案

降水孔方案引言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降水孔是一种用于收集和排水降水的设施。

降水孔的设计和布置对于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降水孔的功能、设计原则和常见的布置方案。

降水孔的功能降水孔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如下:1.收集降水:降水孔通过收集城市道路、广场等区域的降水,将其引导到排水管网中。

2.排水:降水孔将收集到的降水快速排入排水管网,避免积水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防治洪涝:降水孔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防止降水过大导致的洪涝灾害。

4.净化水质:降水孔可以通过陷入式格栅或过滤器等设施,对降水中的固体废物和污染物进行拦截和吸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降水孔的设计原则在设计降水孔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功能的实现和有效性:1.适应降水量:降水孔的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平均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确定,避免设计容量过小或过大。

2.合理布局:降水孔应布置在容易发生积水的区域,如道路低洼处和广场中心等。

同时,也要考虑布置的均匀性,以防止局部积水。

3.考虑水质处理:降水孔应考虑采用陷入式格栅或过滤器等设施,对降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这可以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担,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4.易于维护:降水孔应设计成易于清理和维护的结构,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工作。

5.安全设计:降水孔的设计应考虑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坠落、滑倒等意外事故。

例如,在降水孔周围设置护栏或井盖等保护措施。

常见的降水孔布置方案降水孔的布置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和需求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降水孔布置方案:1.网状布置:将降水孔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区域中,形成一张网状的排水系统。

这种布置方案适用于平坦的道路和广场等区域。

2.集中式布置:将降水孔集中在一个区域,形成一个或多个集中排水口。

这种布置方案适用于小面积区域或需要集中排水的区域。

3.穿透式布置:将降水孔布置在一侧或两侧的路沿石上,通过穿透路面,将降水直接引入排水管网。

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科技论坛2016年12期︱357︱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黄洪波金华市展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摘要:市政道路交通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尤其是在人口聚集的现代城市中。

每到汛期,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如果不能及时的排出,则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出行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路面积水也会对市政道路本身的沥青路面造成损坏,缩短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在市政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排水系统需要将降水导致的地面径流及时的收集起来并且顺利排放。

因此道路雨水口能否合理的设置安排对整个排水系统,甚至整个市政道路影响意义重大。

不同的城市道路情况也差别很大,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建设时,要针对当地的道路参数合理、科学的设置雨水口,认识道路雨水口能够发挥其最大效应。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2-0357-02雨水口的作用,是市政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中许多重要步骤中的第一步——收集道路积水。

道路积水,通常是由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降水、雨水口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或者没有及时的对排水管道进行清理维修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以上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并且积水会对路面的沥青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长时间的潮湿会对沥青路面的模量减少,降低拉伸强度,然后进一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设置雨水口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道路本身寿命的影响之大。

1 雨水口的布置原则 首先,要在道路的排水汇水点、转弯半径较小的转弯处以及纵向较短坡道的最低处设置雨水口,并且要求雨水口的设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尽量高效的收集路面径流,及时的排出。

环形道路上的雨水口应该布置在靠近中心岛的周围,这样有利于环道内的积水高效顺利排放。

其次,道路雨水口的设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方便度,因此需要在公交站的停靠处、人行横道前、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上游以及无障碍通道等可能会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影响的积水地点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布置要求

雨水口布置要求

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雨水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雨水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雨水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雨水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场地排雨水设计

场地排雨水设计

六、明沟布置
(一)明沟的布置要求 (二)明沟的断面 (三)明沟的边坡要求 (四)明沟纵坡 (五)明沟分布地点 (六)明沟设计内容
(一)明沟的布置要求
1.尽量使水流循最短的途径排至雨水篦井 或场地以外。
2.除线路侧面有装卸作业外,雨水明沟一 般应沿铁路、道路布置;必要时,也可以 在建筑物散水边设置,但应加铺砌,防止 雨水渗入建筑物地基中。
五、雨水口布置
(一)雨水口分类 (二)雨水口布置要求 (三)积水点位置和雨水口位置
(一)雨水口分类
按进水方式分类,雨水口有立篦式、平篦 式、联合式、横向雨篦。
(a)立篦式;(b)平篦式;(c)联合式;(d)横向雨篦 1——路缘石;2——雨水口
(二)雨水口布置要求
(1)当采用雨水管道排水方式时,雨水管道 排水系统中雨水口的位置,应考虑集水方便, 使场地雨水顺畅地排出,并与雨水管道系统 有良好地连接。
(一)明沟的布置要求
3.明沟尽量减少与铁路、道路和人行道的交叉; 当交叉时,宜垂直相交。
4.不整平地段的明沟应尽量与原地形相适应。 5.明沟的转弯半径一般不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
5倍,但有铺砌加固时,可不小于水面宽度的 2.5倍。
(一)明沟的布置要求
6.土质明沟至建、构筑物的距离
明沟边缘至 建筑物基础边缘
围墙
地上与地下管道外壁
管线
架 空 管 线 支 架 基不大于5 m)
灌木中心
人行道路面边缘
最小距离 (m) 3.0 1.5 1.0 1.0 1.5 1.0 0.5 1.0
(一)明沟的布置要求
粉料堆场 边缘
挖方坡顶
挖方坡脚
填方坡脚
一般
5.0
(二)明沟排雨水方式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与合理布置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与合理布置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与合理布置雨水口是排水管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筑物;本文从多方面对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使它在设计时合理布置进而在实际中可以有效的排除地面上的雨水。

标签: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雨水口是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地面雨水的构筑物。

道路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雨水口的收集,通过雨水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三部分组成。

按型式分为平箅式、立箅式、联合式三种;其每一种形式在数量上可采用单箅、双箅、多箅,具体选用需根据计算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而选用。

1 雨水口布置原则雨水口在道路上的位置,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

道路中排水的汇合点、道路纵坡的汇水点处、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分水点除外)均应布置雨水口。

雨水口应避免布置在沿街建筑物门口、车站位置,因为雨季来临会给行人们造成出行不便。

道路高点处(分水点)靠地面坡度,雨水径流到周围无法收集雨水,因此无需布置。

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处均应在上游设雨水口;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而定。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布置雨水口。

若道路较窄,路口转弯半径较小,雨水口可布置在转弯处。

在有些整修道路中需要,雨水口现状位置不动,则需在道路纵断调整过程中将汇水点调至雨水口位置,进而保证雨水口有效地收集路面雨水。

2 雨水口形式及其特点2.1 平箅式雨水口水流通畅,收水效果好;它又可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

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两侧有路边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没有边石的道路、广场和大面积低洼积水处。

2.2 立箅式雨水口不易堵塞,适用于有两侧边石的道路,但随着日后道路的补强盖被,路面随之加高,导致立篦断面减小,进而影响收水能力。

2.3 联合式雨水口适用于两侧有边石的道路,径流量较大的路段或可能有杂物堵塞雨水口井箅的情况。

3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的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

雨水口国标

雨水口国标

雨水口国标【篇一: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5 雨水收集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雨水口施工

雨水口施工

雨水口施工简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排除建筑物内部的雨水,需要进行雨水口的施工。

雨水口是指建筑物屋面与雨水下水道之间的连接点。

本文将介绍雨水口施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1.初步准备在进行雨水口施工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确定雨水口的位置: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雨水口的位置,并在屋面上进行标记。

–清理施工区域:清除屋面上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施工区域干净。

–准备施工材料和工具:根据雨水口的规格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水泥、沙子、水管等。

2.测量和布置在确定雨水口位置后,需要进行测量和布置工作:–测量: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出雨水口的准确位置和尺寸。

–布置:根据测量结果,在屋面上进行布置,确定雨水口的大小和形状。

3.开凿屋面按照布置的位置,在屋面上进行开凿:–使用电锤或锯子等工具,将屋面上的砖瓦等材料开凿出雨水口的形状。

–清理垃圾:将开凿出的材料清理干净,保持施工区域整洁。

4.安装管道将预先准备好的管道安装到雨水口上:–将管道插入雨水口并固定:根据雨水口和管道的规格和型号,将管道插入雨水口中,并使用固定装置固定好管道。

–连接排水系统:将管道与排水系统连接起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出建筑物。

5.填充水泥使用水泥将雨水口进行填充:–混合水泥:根据施工需求,将水泥和适量的沙子混合均匀。

–填充雨水口:将混合好的水泥倒入雨水口中,用刮板等工具进行压实和平整。

6.进行防水处理在完成雨水口的填充后,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使用防水材料: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如涂料或胶水等,在雨水口表面进行涂抹。

–确保密封性:确保防水材料完全覆盖雨水口,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

注意事项•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和手套,并注意避免高空坠落等危险情况。

•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天气条件,避免雨水口施工过程中被雨水冲刷,影响施工质量。

•质量检查: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雨水口安装牢固并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

给排水雨水口、检查井有哪些质量控制要点1. 雨水口及雨水支管:1 雨水支管、雨水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

当设计规定位置不能满足路面排水要求时,应在施工前办理变更设计。

2 雨水支管、雨水口基底应坚实,现浇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砌筑雨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水管端面应露出井内壁,其露出长度不得大于2cm。

2)雨水口井壁,表面应平整,砌筑砂浆应饱满,勾缝应平顺。

不得有空鼓、裂缝或缺漏。

3)雨水管穿井墙处,管顶应砌砖券。

4)井底应采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

5)盖座、进水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牢固。

4 雨水支管敷设应直顺,不得错口、反坡、凹兜,腰箍不裂缝,不空鼓。

检查井、雨水口内的外露管端面应完好,管口与井壁齐平,不得将断管端置入雨水口。

5雨水支管与雨水口四周回填应密实。

处于道路基层内的雨水支管应做360°混凝土包封,且在包封混凝土达至设计强度75%前不得放行交通。

6 雨水支管与既有雨水干线连接时,宜避开雨期。

施工中,需进入检查井时,必须采取防缺氧、防有毒和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

2. 检查井1 检查井使用前,应提供出厂合格证书和承载力试验结果资料,安装前应对检查井的外观质量检查和承载力抽样检验(含见证抽样),承载力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 外观与标识。

井盖与井座表面应完整、材质均匀,无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盖座保持顶平,井盖上表面不应有拱度,井盖及井座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铸铁井盖与井座应为同一种材质,井盖与井座装配尺寸应符合《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414的规定。

雨水口布置要求

雨水口布置要求

雨水口布置要求在建筑中,雨水口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排水和防水效果。

因此,在进行雨水口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将介绍雨水口布置的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位置选择雨水口的位置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以及周围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雨水口应设置在建筑物外墙的下方,且距离地面较近。

这样可以更好地收集雨水,并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建筑物墙面。

此外,应注意选择雨水口的位置,使其不会被附近的树木或其他遮挡物阻挡,以保证顺畅的排水。

二、数量确定雨水口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屋面的坡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每个坡面应设置至少一个雨水口。

对于较大的建筑物或坡度较大的屋面,可以适当增加雨水口的数量,以确保雨水的迅速排出。

三、通径要求雨水口的通径是指雨水口的直径或截面积大小。

通径的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屋面面积、降雨量以及雨水口的数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通径较小的雨水口适用于小型建筑物或降雨量较小的地区,而通径较大的雨水口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方建筑规范和标准来选择合适的雨水口通径。

四、斜度要求雨水口的斜度是指雨水口的倾斜角度。

斜度的设置应根据雨水的自然落差以及雨水口的位置来确定。

一般来说,雨水口的斜度应朝向排水方向,以便实现自然排水。

斜度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积水或排水不畅,因此在布置雨水口时,应合理设置斜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五、出水口要求雨水口的出水口是指雨水从雨水口排出的位置。

出水口的设置应考虑到排水的便利性和防止水流再次进入建筑物。

一般来说,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的墙壁,并设置好排水管道,使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并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六、防腐要求雨水口一般是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的,容易受到风雨侵蚀和腐蚀。

因此,在选择雨水口材质时,应采用防腐耐候性能较好的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这样可以延长雨水口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雨水口布置

雨水口布置

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雨水的主要构筑物。

雨水口型式选择恰当,布置合理,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保证。

雨水口的布置型式主要有平蓖式、边沟式和联合式三类,根据进水蓖数目的多少,每一类又可分为单蓖、双蓖和多蓖三种布置形式。

平蓖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泄水能力。

边沟式不易堵塞,但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

平蓖式雨水口一般适用于无道牙的路面或地面的低洼处,边沟式和联合式一般布置在有道牙道路的路边。

较窄路面采用单蓖雨水口,较宽路面采用双蓖或多蓖雨水口。

如采用750mm×450mm的标准铸铁蓖,平蓖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单蓖按20L/s考虑,双蓖为351L/s,多蓖每增加一蓖,泄水能力增加15L/s;边沟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单蓖按20L/s考虑,双蓖为30L/s,多蓖每增加一蓖,泄水能力增加10L/s;联合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单蓖按30L/s考虑,双蓖为50L/s,多蓖每增加一蓖,泄水能力增加20L /s。

道路的纵坡较大时,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将有所下降。

直道上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经计算确定,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不能收到顶期的效果。

雨水口的间距不宜过小或过大,间距过大会导致地面积水,间距过小则增加了连接文管和检查井的数量,加大工程投资,造成浪费。

雨水口间距一股以25m~50m为宜,布置时应与检查井的布置间距相对应。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且坡段较短时,在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而在道路低端集中汇水,其雨水口的间距应减小,每个雨水口的蓖数应增多。

在道路的交叉口,若相邻道路坡度均指向交汇点时,转角处必须布置雨水口;若相邻道路坡度均离开交汇点时,则转角处不必布置雨水口;其他情况下,可将交汇点两相邻道路视为没有转角的直道,按直道上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布置雨水口。

雨水口只宜横向串联,且串联个数不宜超过3个,连接支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连接支管的最小管径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1。

雨水口井深度一般采用0.6m~0.8m,最大1.0m,泥沙量大的地方可设沉泥槽。

屋面雨水溢流口

屋面雨水溢流口

屋面雨水溢流口【篇一:屋面排水】平屋面的排水一般采用墙外设檐沟和屋面本身找坡两种办法来解决。

在外墙或女儿墙外作成檐沟,立面造型要受到一定约束,不能完全实现。

在女儿墙内的屋面板上做边沟,与屋面的梁、板有矛盾,故意做成凹槽结构也有困难,房间内的空间也有影响,光靠不太厚的保温(隔热)层也不可能,削减了保温(隔热)层也不利,该边沟的保温(隔热)层也难保护;故意加厚找坡层和保温(隔热)层,像地下车库加厚垫层来设边沟也不合适(见图1)。

因此,有把屋面板由结构找主坡,建筑做边坡来解决,但由于平面不规则,变化较多,结构找坡受到一些限制,也难以实现。

另外,房间内的顶上板面不平,看起来不舒服。

因此,全由建筑找坡较为简便灵活。

这里讨论研究的问题也仅限于此。

图1 削减保温(隔热)层形成边沟一.雨水口设置的一般原则1. 排放方式屋面雨水分外排式、内排式或两者结合的混排式。

为便于检修和减少渗漏,少占室内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外排式,当大跨度外排有困难或建筑立面要求不能外排时,方采用内排式或混排式。

2. 汇水面积计算(2) 墙面:高层建筑的裙房、窗井及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坡道,除计算自身的面积外,还应将高出的侧墙面积按1/2折算成屋面汇水面积来进行计算。

有几面高出屋面的侧墙时,通常只计算大的一面(或墙面最大投影面积)。

3. 汇水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屋面不宜只设一个雨水口。

在同一汇水区域内, 雨水立管不应小于两条,且负荷均匀(用檐沟排水,应在檐沟末端或山墙上设溢流口)。

4. 雨水口或雨水管的间距应根据其排水能力、屋面和檐沟坡度等因素考虑决定,一般不宜大于24m。

5. 雨水管径不得小于100mm。

7. 屋面变形缝应避免设计成平缝,采用高低缝时,低缝附近不应处于排水的下坡,更不应在雨水口附近。

变形缝的屋面,应加设溢水口。

8. 排水坡度规范中规定,平屋面的排水坡度宜为2%~3%,结构找坡宜为3%,材料找坡(即建筑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第12.1.4条口的设置规定如下:
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
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口。

二、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
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
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口、立式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口。

立式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
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口连接管的管基与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
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 22-87
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
置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
高线设计要求设置口。

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5 雨水收集
5.5.3 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5.5.4 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m。

5.7 雨水排除
5.7.2 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
应高于绿地20~50mm。

5.7.3 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不宜大于40m。

5.7.2 推荐的设置位置和顶面设置高度。

绿地低于路面,故推荐设于路边的绿地内,而不设于路面。

低于路面的绿地或
下凹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

雨水排水口高于绿地面,可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

条文中的20~
50mm,是与6.1.11条要求的路面比绿地高50~100mm相对应的,这样,保证了
的表面高度比路面低。

5.7.3 推荐形式和设置距离。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宽度一般远小于市政道路,道路做法也不同。

设有雨水利用设施后
雨水外排径流量较小,一般采用平算式均可满足要求。

间距随的
大小变化很大,比如有的成品很小,间距可减小到10多米。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
6.5.5 场地间距,一般为30-80m;低洼和易积水地段或少雨地区,的数量,宜适当增减。

平算式,算面应低于附近地面3cm,且四周坡向。

6.5.6 城市型道路间距,宜按表6.5.6的规定设置,纵坡小于3%或雨水集流的
地段,的间距要适当加密或采用横隔道路的多算。

城市型道路间距表6.5.6
6.5.7 雨水口应设置在集水方便并与雨水干管检查井或连接井的支管短捷处,不宜设
在建筑物门口、人行道出口和地下管道顶上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93
第6.4.6条雨水口,应位于集水方便、与雨水管道有良好连接条件的地段。

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

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当道路的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GB 50014-2006
4.7 雨水口
4.7.1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及道路形式确定。

4.7.2 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
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
应适当增加。

4.7.4 深度不宜大于l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条文说明:4.7
4.7.1 规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的形式,主要有平篦式和立篦式两类。

平篦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立篦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使立篦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

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确定。

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确定,有的地区不经计算,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不仅浪费投资,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

4.7.2 规定间距和连接管长度等。

根据各地设计、管理的经验和建议,确定间距、连接管横向串联的个数和连接管的长度。

为保证路面雨水宣泄通畅,又便于维护,只宜横向串联,不应横、纵向一起串联。

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一般为多,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的堵塞。

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和道路横沟。

4.7.3 关于道路纵坡较大时的设计的规定。

根据各地经验,对丘陵地区、立交道路引道等,当道路纵坡大于 0.02 时,因纵坡大于横坡,雨水流人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

坡段较短 ( 一般在 300m 以内 ) 时,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

4.7.4 规定的深度。

不宜过深,若埋设较深会给养护带来困难,并增加投资。

故规定深度不宜大于1m 。

深度指井盖至连接管管底的距离,不包括沉泥槽深度。

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根据各地养护经验,可设置沉泥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