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望天门山》精美课件1
合集下载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94fb37561252d380eb6edf.png)
新知讲解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 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 立意清晰。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知作者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明诗意 Nhomakorabea词语解释: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回:改变方向。
诗的大意:
碧绿的江水东流 到这里向北回旋 着流去。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两岸青山:分别 指东梁山和西梁 山。 相对:互相对峙。 出:突出;出现。
诗的大意:
两岸的青山相对 耸立。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悟诗情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课堂作业
悟诗情
1、《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你知道的还有《 早发白帝城 》《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 回 、 出 、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 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 立意清晰。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知作者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明诗意 Nhomakorabea词语解释: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回:改变方向。
诗的大意:
碧绿的江水东流 到这里向北回旋 着流去。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两岸青山:分别 指东梁山和西梁 山。 相对:互相对峙。 出:突出;出现。
诗的大意:
两岸的青山相对 耸立。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新知讲解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悟诗情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1 8张PPT )
课堂作业
悟诗情
1、《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所作,人称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你知道的还有《 早发白帝城 》《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 回 、 出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望天门山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望天门山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527e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3.png)
望天门山
李白
诗人简介
❖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李白
❖ 2.李白是什么朝代的人?
唐朝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尊称为“诗仙”,他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主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背景
❖ 李白25岁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乡,前 去洞庭湖游览。从庐山往下,沿长江顺 流而下来到天门山,只见水冲山开,山 阻水回,被眼前雄奇秀美的风景吸引住 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 望天门山》。
❖1.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有感情 的朗读这首诗。
望天门山
❖
唐・李白
❖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主题:这首诗通过 对天门山美景的描 述,赞美了大自然 地神秘壮丽,表达 了作者乐观豪迈的 感情。
感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学们学完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悟吗?
❖感受到了祖国的山非常雄伟,祖国 的河很澎湃。
总结
❖ 1总结 ❖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今天我们随着唐代大
诗人李白一起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体会到了诗人乐观 豪迈的感情。 ❖ 2.课后作业 ❖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些李白写的其它诗读一读,更好地感受 祖国灿烂的文化。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望天门山
李白
诗人简介
❖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李白
❖ 2.李白是什么朝代的人?
唐朝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尊称为“诗仙”,他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主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背景
❖ 李白25岁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故乡,前 去洞庭湖游览。从庐山往下,沿长江顺 流而下来到天门山,只见水冲山开,山 阻水回,被眼前雄奇秀美的风景吸引住 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 望天门山》。
❖1.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有感情 的朗读这首诗。
望天门山
❖
唐・李白
❖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主题:这首诗通过 对天门山美景的描 述,赞美了大自然 地神秘壮丽,表达 了作者乐观豪迈的 感情。
感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同学们学完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悟吗?
❖感受到了祖国的山非常雄伟,祖国 的河很澎湃。
总结
❖ 1总结 ❖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今天我们随着唐代大
诗人李白一起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体会到了诗人乐观 豪迈的感情。 ❖ 2.课后作业 ❖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些李白写的其它诗读一读,更好地感受 祖国灿烂的文化。
❖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望天门山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0张PPT)(1)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0张PPT)(1)](https://img.taocdn.com/s3/m/33e4d5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7.png)
首句以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反衬天门山 气势的雄峻险要。诗人采用侧面烘托的艺术 手法,渲染长江洪流的湍急与威力,进而反 衬出天门山的壮丽奇迹。次句暗示了天门山 雄视一切、镇慑洪流的威力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 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 流到此,回旋澎湃。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 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 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 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众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yì)生辉的诗 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 貌的艺术写照。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 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 出他那种热爱自由、期望解放的情怀。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 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字词解释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回漩,回转。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 风破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诗句赏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
“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 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崖峭如削、对 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 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出”字, 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到郁 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 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0e961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a.png)
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的 长江两岸,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 山隔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 门山。
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zhì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导学单
1.诗中写了几种景物?读一读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2.诗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分享给小组的伙伴。 3.组长分工,小组成员一人一句大致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天门山 长江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左边为一把 刀把缠缠绕绕 的全都剪断, 右边是一把锋 利的斧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间断开
到这里 回旋
两岸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奔涌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想象画面
借水衬山
峻峭 险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汹涌 奔腾
奇险
浩荡
碧水东流至此回。
动态之美,以动
浑阔 茫远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写静。
惊喜、愉悦、激动……
吟诵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拓展积累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5张PPT).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51036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e.png)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等方法,试着理 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望天门山 唐·李白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一幅自己心目 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的默写在画上。
描写江水的词语: 波涛汹涌 惊涛拍岸 浩浩荡荡 滚滚东流
风号浪吼 奔腾不息
描写天门山险峻的词语: 坚不可摧 牢不可破 铜墙铁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① 报答。 ② 回旋,回转。 ③ 返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两太行(háng)雪满山
——《行路难》
我喜欢,我想:
尝试着背一背古诗; 尝试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展示交流,合理分工: 善于诵读——朗读或背诵全文
善于表达——结合关键词想象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等方法,试着理 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望天门山 唐·李白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一幅自己心目 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的默写在画上。
描写江水的词语: 波涛汹涌 惊涛拍岸 浩浩荡荡 滚滚东流
风号浪吼 奔腾不息
描写天门山险峻的词语: 坚不可摧 牢不可破 铜墙铁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① 报答。 ② 回旋,回转。 ③ 返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两太行(háng)雪满山
——《行路难》
我喜欢,我想:
尝试着背一背古诗; 尝试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展示交流,合理分工: 善于诵读——朗读或背诵全文
善于表达——结合关键词想象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李白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19张PPT).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1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6fbfb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a.png)
左右结构,高低 错落,右边写得低一 点儿更加美观。
望天门山
天门 断 山险
楚江 开 水急
碧水
回
青山 出
孤帆
来
写景抒情 热爱祖国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着,一只 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背景资料
唐开元十三年(725),25岁的李白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 当他乘舟顺江而去,途经天门山,天门山敞 开怀 抱,楚江水汹涌澎湃,让他豁然开朗, 于是挥墨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17 古 诗 三 首
走进诗人
李白,唐朝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看,往远处看。 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方式:自己读,同桌互读,指名检查读。
圈画景物:李白望到了什么景物,借助插图 和古诗右边的注释找一找,圈一圈。
“天门”“青山”都指天门山
“楚江”“碧水”都指楚江
诵读第一、二句,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脑 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听到什么声音。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再读古诗 尝试背诵
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 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又写下 了一首诗《姑孰十咏·天门山》。
姑孰十咏·天门山
[唐]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楚帆
上下结构,书写时 要注意“林”写扁一点 儿,最后一笔捺舒展。
截开、裂开
诗人想象的是谁将天门山从中间截开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回:①回旋,回转; ②答复,汇报; ③谢绝。
楚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561fdf31126edb6e1a104e.png)
耸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品析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 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 “来”呢?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 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 来的动态美。
看到“孤”,你的脑 海中浮现出一条怎样的船?
我仿佛看到雨天的西湖,雾蒙蒙的, 感觉比较迷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就 好像化了淡妆的人拍的艺术照一样。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 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 闹极了。
古诗赏析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 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 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 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 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 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 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 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会写的字
镜未磨遥银盘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欲__把__西__湖_比__西__子__,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湖__光__秋__月__两__相__和__。___
三、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35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3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4c93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长江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被 它劈开一样。
解诗意
读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天门山上怪石嶙峋, 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 盘绕崖石之间,蜿蜒如青龙伏地。
我脑海中出现了长江奔涌,青 山矗立,一只小船从远方徐徐而来 的画面。
解诗意
突出,出现。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迎接李白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奔向李白
单独、一个。
一“出”一“来”写出了李白内心的激动和惊喜。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 的地方悠悠驶来。
解诗意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 “来”呢?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 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检测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 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 句吗?
解诗意
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 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 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 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 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解诗意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 色所震撼!
解诗意
读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天门山上怪石嶙峋, 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 盘绕崖石之间,蜿蜒如青龙伏地。
我脑海中出现了长江奔涌,青 山矗立,一只小船从远方徐徐而来 的画面。
解诗意
突出,出现。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迎接李白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奔向李白
单独、一个。
一“出”一“来”写出了李白内心的激动和惊喜。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 的地方悠悠驶来。
解诗意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 “来”呢?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 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检测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 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 句吗?
解诗意
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 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 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 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 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解诗意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 色所震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件(共16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件(共1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59ce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b.png)
江Βιβλιοθήκη 开碧词语解释:
水 东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流
回:改变方向。
至
此
回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长江在冲破天门奔腾而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夹江对峙的群山激起了江水一片回旋。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开:撞开。
两 岸 青
词语解释: 两岸青山:分别指 东梁山和西梁山。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
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山
相对:互相对峙。
相
出:突出;出现。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词语解释: 日边:太阳落 下的地方。 一片:一张, 一叶。
边
诗的大意:
来
一只孤独的小舟从
太阳落下的落下的
地方飘来。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欣赏着青山相对而出的奇观,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天门山:位于 安徽省和县与 芜湖市长江两 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 山。两山隔江 对峙,形同天 设的门户,所 以叫“天门”。
水 东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流
回:改变方向。
至
此
回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长江在冲破天门奔腾而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夹江对峙的群山激起了江水一片回旋。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开:撞开。
两 岸 青
词语解释: 两岸青山:分别指 东梁山和西梁山。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
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山
相对:互相对峙。
相
出:突出;出现。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词语解释: 日边:太阳落 下的地方。 一片:一张, 一叶。
边
诗的大意:
来
一只孤独的小舟从
太阳落下的落下的
地方飘来。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欣赏着青山相对而出的奇观,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天门山:位于 安徽省和县与 芜湖市长江两 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 山。两山隔江 对峙,形同天 设的门户,所 以叫“天门”。
望天门山PPT课件 部编版1
![望天门山PPT课件 部编版1](https://img.taocdn.com/s3/m/456aa903bd64783e09122bf7.png)
诗歌讲解
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
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 ……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诗歌讲解
楚江又叫什么?
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 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 成为吴江。
字词积累
1. 望----看,往远处看。 2. 开----断开。 3. 至----到。 4. 此----这里。 5. 回----回旋。 6. 孤----单独。 7. 帆----船。
诗歌讲解
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能用“天门山真什么
高、俊秀、险…… 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望天门山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 诗呢?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饮酒作诗,喜交友。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a5c4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1.png)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一幅自己心目 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的默写在画上。
描写江水的词语: 波涛汹涌 惊涛拍岸 浩浩荡荡 滚滚东流
风号浪吼 奔腾不息
描写天门山险峻的词语: 坚不可摧 牢不可破 铜墙铁壁
我喜欢,我想:
尝试着背一背古诗; 尝试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展示交流,合理分工: 善于诵读——朗读或背诵全文
善于表达——结合关键词想象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等方法,试着理 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① 报答。 ② 回旋,回转。 ③ 返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望天门山》PPT1
![部编版《望天门山》PPT1](https://img.taocdn.com/s3/m/2319b78631126edb6f1a10c0.png)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至 今尚存900多首,内容 丰富多彩,被后人誉 为——诗仙。 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 也被称为“游侠”。
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 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 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 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 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 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 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 东、西梁山时。被眼前 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 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望天门 山》。
•
8.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 法定节 假日的 高度, 也应该 在传统 节日中 注入时 代的精 神风貌 、时代 的人文 习俗, 而不是 单纯地 重复过 去的节 俗。
•
2.从历史的长时段看,统一的趋势是 无法阻 遏的。 从根本 上说, 它是中 华民族 发展到 一定阶 段,文 明内部 各部分 长期交 往整合 的必然 结果。 问题只 在以何 种方式 统一
•
3.可以设想,即使没有秦的武力,天 下也终 将归于 一体, 这也为 汉以后 的历史 实际所 一次次 证明。 无可否 认的是 ,秦王 的铁骑 确实使 这一过 程大大 简化了 。看上 去,历 史似乎 少走了 许多弯 路,细 想来却 又未必 。
•
6.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士,逐渐 变成了 可以“ 倡优畜 之”的 文人。 当秦军 焚烧着 六国的 宫殿, 将天下 一切珍 奇全都 劫掠汇 聚向咸 阳时, 中华文 明也就 从多元 变成了 一元, 从多中 心变成 了一个 或最多 两三个 中心( 所谓“ 两都” 或“三 都”) 。 Nhomakorabea•
7.燕京之所以成为当年第一流的综合 性大学 ,更有 赖司徒 确立的 办学方 向,一 开始就 使燕京 弥漫着 浓厚的 学术自 由、思 想自由 的空气 。
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 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 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 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 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 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 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 东、西梁山时。被眼前 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 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望天门 山》。
•
8.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 法定节 假日的 高度, 也应该 在传统 节日中 注入时 代的精 神风貌 、时代 的人文 习俗, 而不是 单纯地 重复过 去的节 俗。
•
2.从历史的长时段看,统一的趋势是 无法阻 遏的。 从根本 上说, 它是中 华民族 发展到 一定阶 段,文 明内部 各部分 长期交 往整合 的必然 结果。 问题只 在以何 种方式 统一
•
3.可以设想,即使没有秦的武力,天 下也终 将归于 一体, 这也为 汉以后 的历史 实际所 一次次 证明。 无可否 认的是 ,秦王 的铁骑 确实使 这一过 程大大 简化了 。看上 去,历 史似乎 少走了 许多弯 路,细 想来却 又未必 。
•
6.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士,逐渐 变成了 可以“ 倡优畜 之”的 文人。 当秦军 焚烧着 六国的 宫殿, 将天下 一切珍 奇全都 劫掠汇 聚向咸 阳时, 中华文 明也就 从多元 变成了 一元, 从多中 心变成 了一个 或最多 两三个 中心( 所谓“ 两都” 或“三 都”) 。 Nhomakorabea•
7.燕京之所以成为当年第一流的综合 性大学 ,更有 赖司徒 确立的 办学方 向,一 开始就 使燕京 弥漫着 浓厚的 学术自 由、思 想自由 的空气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
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 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 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 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 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 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高兴、激动、 自豪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பைடு நூலகம்\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 的印象:
这首诗描 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 多少种事物?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
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被后人誉为—诗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想一想:体会断、开、 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 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 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 不可阻挡。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李 白 的 画 像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查一查:
1、望---2、开---3、至---4、此---5、回---6、孤---7、帆----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 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 山的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那么现在假设你坐在船上穿过天 门山,沿着楚江顺流而下,你看 到沿江的风景,你会说……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 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红色的字是
什么意思呢?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汹涌
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 波涛汹涌的奇观。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 和第二句的诗意!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
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 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 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 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 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 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高兴、激动、 自豪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பைடு நூலகம்\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 的印象:
这首诗描 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 多少种事物?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人。李白诗歌散失不少,
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被后人誉为—诗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想一想:体会断、开、 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 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 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 不可阻挡。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李 白 的 画 像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查一查:
1、望---2、开---3、至---4、此---5、回---6、孤---7、帆----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 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 山的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那么现在假设你坐在船上穿过天 门山,沿着楚江顺流而下,你看 到沿江的风景,你会说……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 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红色的字是
什么意思呢?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汹涌
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 波涛汹涌的奇观。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 和第二句的诗意!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6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语文S版 (共34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