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的垄断优势。 随后 ,9 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 ( .e o 提 出了 16 RV r n) n “ 品生 命 周期 理 论 ”。 在 其论 文 《 品周 期 中的 国 际投 资 和 国 产 他 产 际贸易 》 中把产 品的生命周 期分成 “ 崭新 ”、 成熟 ” “ 准化” “ 和 标
国公 司 。
三 是 国 际生 产 折 衷理 论 。邓 宁 的 国际 生 产折 衷 理 论 对 于解 释 银 行 的国 际化 同样 具 有重 要 的理论 价值 。银 行 的 国际 化 经营 是 由 于该 银 行 具有 的所 有 权优 势 、 化 优 势 和 区位 优 势 , 们构 成 了 内部 它
口绝 对 劣 势较 小 的 产 品 ( 有 比较优 势 的 产 品 )进 口绝 对 劣 势 比 具 ,
不同国家银行之间存在着 比较优势 , 阿立伯用 Q比率进行 了分析 ( Q比率是银行或其股票的市价与账面价值之 比 ) 。他指 出, 资金 成本的高低影响了总部设在这些 国家的银行利用资金去扩大市场
一
其 一 , 际 贸易 理 论 。 国际 贸 易理 论 最 早 源 自亚 当 ・ 密 的绝 国 斯 对 优 势 理 论 ( bo t A vn g ) A sle d at e 和大 卫 ・ 嘉 图 的相 对 优 势 理 论 u a 李 ( o prte da t e) 斯 密 指 出 , 与 国之 间的 贸 易是 建 立 在 C m a i vna 。 avA g 国 绝 对 优 势基 础 之 上 的 。一 个 国 家在 某 种 商 品 的生 产 上 比另一 个 国
较大 的商品 ( 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 ) 。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适当区间”与“天花板值”测算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适当区间”与“天花板值”测算作者:蒋海曦王明哲李天德来源:《江汉论坛》2020年第03期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备受社会高度关注。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现实表明,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效应会强烈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否具有“适当区间”及“天花板值”,仍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基于2008—2017年全球各典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指数的分布特征展开分析,检验其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并给出分布的函数图象。
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指数适当区间为(16.31%,33.06%),天花板值F=44.17%。
这一测算结果表明,国际化水平指数高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要逐渐降低其国际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指数位于适当区间内的商业银行应保持稳定发展,国际化水平指数低于适当区间的商业银行必须稳步扩大其国际化水平。
尤其是国际化水平指数接近F值的商业银行,其国际化水平指数在达到天花板值后下降速度加快,要格外注重风险控制。
面对国际上的种种挑战,中国各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积极扩大海外业务,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更要谨慎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促进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结构;经济全球化;货币政策;金融风险防控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补充性货币监管研究”(16CJY06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项目“补充性货币扩张:基于货币替代的风险冲击研究”(RZ1900003036)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3-0029-09一、引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走出国门谋求发展以及主动适应国际化进程等方式,逐步成为活跃在全球经济舞台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摘要】中国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主要力量,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现状分析、路径探讨、策略分析和风险应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在于拓展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实现跨国竞争优势。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和挑战。
在探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路径时,需要考虑市场选择、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等因素。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应包括战略定位、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必须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展望未来,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必要性、现状分析、路径探讨、策略分析、风险应对、前景展望1. 引言1.1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概况中国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快,中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化是现代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在国际舞台上扩大业务范围,增加盈利空间,降低风险敞口,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金融创新和跨国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不少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如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监管环境的复杂性、跨国业务的风险等。
中国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推动国际化发展走向深入和稳健。
2. 正文2.1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商业银行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
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

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迈向国际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也积极拓展国际业务,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情况,分析其动机、挑战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未来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研究现状与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挑战和发展策略等方面。
一些学者认为,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实现资本增值。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政策变化等。
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动机与挑战工商银行国际化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通过国际化发展,工商银行可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更多的国际金融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2)提高品牌影响力: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工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务。
(3)实现资本增值:通过国际化运作,工商银行可以将资本投向全球范围内的优质项目,提高资本回报率。
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给工商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2)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国内外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工商银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3)监管政策变化:各国监管政策存在差异,工商银行需要不断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政策变化,以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
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为了应对国际化发展中的挑战,工商银行采取了以下策略和措施: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工商银行通过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制定适应当地市场的业务发展策略。
(2)合作共赢:积极与当地银行、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推进业务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捕捉市场机遇 能力较 弱, 多数海外机构在 当地实力弱小, 没有
进 入 当地 主 流 社 会 。 国 内 商 业 银 行 海 外 机 构 的 业 务 主 要 面 向 中资 机 构 和 海 外 华 人 , 期 内较 难 吸 引 大 量 外 国高 端 客 户 短 业 务 拓展 面 临较 大 困难 。
益 ,其基 本动 力源于取得 比较优势 、规避 经营限制 、降低
税 收 负担 以及 分 散 经 营 风 险 等 方 面 。 对 此 ,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对 外 直 接 投 资理 论 和 产 业 组 织 理 论 为 其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实 践 中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逐 步深 化 ,西 方 商 业 银 行 国 际化 形 势 发展 迅 猛 ,国 际 大 银 行 之 间 “ 强 强
联 合”或 “ 兼并收购 ” ,旨在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实现 全球 拓展 ,提高 国际竞争 能力。中国银行业 由于发展历史
较 短 ,在 经 营 管 理 、风 险 控 制 、产 品 创 新 等 方 面 与 西 方 先 进 银 行相 比 还 有 诸 多不 足 。 中 国银 行 业 国 际 化 发 展 的 目 的 还 包 括 向 西 方 主 流 银 行 学 习借 鉴 先 进 的 经 营 、管 理 、创 新
“ 出 去 ” 的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程 度 不 断 加 深 , 中 国 的 商 业 银 行 跟 随 客 户 推 进 走
国 际 化 经 营 的 步 伐 也 逐 - ,O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经 营 现 状 , 找 出 我 P  ̄快 - 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经 营 进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不 足 ,同 时 ,借 鉴 交 通 银 行 国 际 化 经 营 的 口 经 验 ,提 出 了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经 营 的 策 略 。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化路径的选择问题。
本文将在银行的假设前提下,从银行微观角度和国家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两种国际化路径的关系,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选择提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银行FDI 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如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公司内部治理逐步完善等。
经过对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造,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近年来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已经迈开了国际化的步伐。
面对现实情况,基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对于其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一)新新贸易理论—异质性企业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往的产业间贸易研究没有涉及到企业的微观层面,新贸易理论虽然涉及到了企业层面,但是它的假设是企业的同质性。
众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企业间的差异,于是新新贸易理论应时而生。
Melitz(2003)在Hopenhayn(1992)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
他认为企业生产率是企业是否出口的重要影响因素。
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能够进入海外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在国内生产经营。
随后Helpman提出的模型解释了企业是根据其生产率来决定选择是FDI还是出口的方式进行国际化。
结果表明,企业的异质性在其进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上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
银行的异质性跟企业异质性相似,主要体现在银行生产效率、质量、规模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对银行异质性做个简单的定义:银行异质性即银行在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国际化经营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是银行国际化动因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是选取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

现 实 地 摆 在 我 们 的 面 前 。 本 文 拟 就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方 面 的若 干 问 题 进 行 探 讨 。
一
、
中国 商 业 银 行 国 际 化 的 必 要 性
1 改 革 开 放 国 策 的 要 求 。 经 济 上 的 改 革 开 放 是 . 全 面 的 、 层 次 的 , 要 求 商 业 银 行 同 样 实 行 开 放 式 多 它 经营, 与 国际竞争 , 障经济健 康、 稳 地增长。 参 保 平 从 目前 现 况 来 看 , 国 的 经 济 已 经 深 深 地 融 入 了 全 我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大 潮 中 了 , 全 球 经 济 联 系 日益 紧 与 密 。 我 国 经 济 已 成 为 世 界 经 济 的 一 个 不 可 缺 少 的 组 成 部分 , 且 随着 对外 开 放广 度 和深 度 的不 断 加 大 , 并 国 际 贸 易 、 际 投 资 、 际 劳 务 合 作 、 际 文 化 交 流 国 国 国 的 不 断 加 强 , 放 式 经 济 迫 切 要 求 银 行 提 供 必 要 的 开 国 际 化 服 务 。 我 国 经 济 改 革 的 非 均 衡 性 却 表 现 为 金 融 业 改 革 的滞 后 性 , 约 了 我 国 经 济 的 进 一 步 国 际 制 化 发 展 的 进 程 。 这 便 要 求 中 国 商 业 银 行 必 须 跟 上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步 调 , 应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趋 势 , 实 适 在 践 中走 出一 条有 自己特 色 的国 际化 道路 。 2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需 要 。 目前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改 . 革 重 点 是 将 其 推 向 市 场 , 变 为 合 乎 市 场 规 律 要 求 转 的商业 化运 作企 业 , 实 现 独 立 核 算 、 以 自负 盈 亏 、 自 主 经营 、 自主 承 担 其 经 营 风 险 。 由 于 商 业 银 行 自身 OR FT E F I N U T R Y AN U L R P TO H D C A D Q AR E L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摘要: 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国际化的行列,其国际业务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商业银行国际化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从其经济的高增长中获得丰厚回报,扩大国际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提升银行收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
因此商业银行国际化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1银行国际化的内涵银行国际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二层含义:从狭义的角度来讲,银行国际化就是指银行的业务活动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同时,业务的规模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讲,国际业务的规模较大,交易对象大多为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外国政府;此外,国际业务的记帐单位大多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国际通用货币。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银行国际化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1是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银行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它们除了为本国的居民和所在国的非居民提供传统的金融业务外,还开发了许多游离于实物经济之外的金融衍生工具,共同参与资本的国际大循环。
1.2是银行业务市场的国际化传统的国际市场是开放国内市场的结果,实质上就是原国内市场的延伸,它成了市场所在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信贷中介,其业务必须受该国法令条规的制约;而以欧洲货币市场为代表的离岸市场,受相应法令条规的制约相对较少,因此各国的银行都在努力开拓离岸市场的业务,它一般是在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国际借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国际化市场,它们为银行金融资产全球化的配置提供了可能。
1.3是银行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这是机构国际化、业务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银行国际化的演变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国际金融工具创新中得到反映。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较为迅速,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各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护国内货币政策和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相对固定汇率制度,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限制过度的资本流动,而各国银行为了规避管制,开发出了欧洲货币(Eufo-currency)、欧洲债券(Euro-bonds)以及平行贷款(Parallel loans)等创新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与发展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与发展机遇摘要:解读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推动了中国银行必须走向国际化。
论述面对世界经济大局,世界银行业变革大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是不容置疑的发展机遇与前进的坦途。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需求与机遇中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当代中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挑战。
在变化多端的全球市场上,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推进国际化战略,并直面现实,因势而变,适时转型,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持强劲的成长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增长保驾护航。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了国界,由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世界分配,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商业银行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练,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环顾我国银行业,今天,我国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四大环境因素已经形成了需求拉动,使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1.1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催生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需要根据“贸易引导型”理论,跨国银行的发展动机无疑是配合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如果一国在自己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设立分支机构,就可以使两国的贸易结算和支付更为便利,从而减少贸易成本,提高本国出口商的竞争能力,银行则可以通过为两国提供结算和支付便利,从经营中获取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际结算业务和国际信贷业务的剧增,并极大地拉动了银行国际业务的增长。
中国加入WTO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商品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提供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这是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首要动力,或者说是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为首的战略需要。
1.2 满足国际投资及跨国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银行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跟踪服务。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直接刺激了跨国银行业务的发展,由于这些银行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国公司的扩张带动了银行网络的扩大,以适应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当前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商业银行国际化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
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并取得优势,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了解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研究国际化进入路径和跨境兼并与收购、建立海外分行等策略,将有助于指导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和变化,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指导和参考。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还可以揭示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为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提供借鉴。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对于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和方式,可以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开放和改革提供启示,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向更加开放、市场化、国际化方向迈进。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对于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是本文的重点之一,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路径,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拓展,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同时也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会面临一些国际化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实现成功的国际化经营。
一、文化差异困境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和业务往往比较规范化,对客户的要求也比较统一化。
但在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要求,可能会与中国市场存在巨大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对策: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提升员工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可以通过在当地招募本地员工,以及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服务和业务。
同时,也要适时地推出针对当地市场的金融服务产品和方案,来满足当地客户不同的需求。
二、风险管控困境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营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减少经营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和稳健运营。
可以通过加强对当地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了解和研究,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争取其支持和帮助,以规避潜在的风险隐患。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需要遵守各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当地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或不完善,商业银行很容易陷入违规操作的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在国际化经营中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摘要:商业银行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包括海外机构设置的地区分布重点、设立方式和经营途径的选择。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化区位优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各国银行业纷纷取消法律限制。
银行业跨国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银行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压力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
随着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限制,入世之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
截止2002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1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达385亿元。
2002年1-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19亿美元,当月净增21.43%。
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
同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有以汇丰为代表的全面进攻型和以拳头产品为主要盈利点两种类型。
汇丰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开设网点后,2002年年底前又推出其网上银行业务,再加上它在试点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在汇丰的中国业务表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外资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
一些没有将落脚点放在全面客户市场争夺的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借助其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
2002年11月,获得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许可的摩根大通宣布,其将于2003年初在中国内地的4个城市推出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司库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及服务,现在已基本得到了落实。
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境外业务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的 国际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全球重要的 贸易和投资货币。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多元化 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币国 际化成为顺应这一趋势的重要举措。
金融市场改 强金融监管,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 和国际化水平。
商业银行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总结词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人民币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 程。
详细描述
商业银行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商业银行帮助 进出口企业、境外投资者等各方在贸易和投资中更方便地使用人民币。这不仅降低了汇率风险和交易 成本,还扩大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境外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市场风险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商业银行在开展境外业务时面临市场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为防范市场风险,商业银 行应加强市场分析,合理配置资产,采用多样化的投资策略。
信用风险
境外业务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其信用状况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应对客户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审慎选择合作 伙伴,并采取必要的担保和抵押措施以降低信用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商业银行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人才培养
总结词
商业银行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 专业知识的人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人才支持。
详细描述
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国际视 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支持业务发展。商业银行通过 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了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的员工,这些员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人 才支持。同时,商业银行还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 ,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为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更强大的人才保障。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研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速和深入。
本文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其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状况。
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概述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商业银行也逐渐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成功地打开了海外资本市场的大门。
此后,中国商业银行在境外的营业机构和业务范畴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9年底,中国商业银行境外全资附属机构的数量达到29家,联营机构和分支机构的数量也分别达到68家和149家。
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商业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托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部投资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拓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二是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银行中分布最为广泛,可以为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海外市场的拓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和业务实力均处于国内银行前列,这为其国际业务提供了充足保障。
二、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形成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1994年,中国商业银行首家境外分支机构在新加坡成立,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开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此后,中国商业银行在境外营业机构的成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成为第一个参加香港理财展的中国银行。
同年获得了由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银行”称号。
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开始提出“全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是指中国商业银行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金融业务,而专业化则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希望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这些领域主要是能源、矿业、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
国际化则是指中国商业银行希望在全球投资市场获得更好的回报和更高的市场份额。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问题研究

商业银 行 是金 融机 构最 重要 的组 成部 分 。因
此 , 融 机构 国际 化 首先 并 且 主要 是 商业 银 行 的 金
的 国 际化 , 为 金 融机 构 国 际化 和金 融 交 易 国 际 它
中 国银 行 、 建设 银 行 、 通 银 行 、 商银 行 、 交 招 中信
银 行 和 广发 银行 在境 外 3 5个 国家和 地 区设 立 了
化 提供 了 舞 台 和 环境 ; 融 交 易 国 际化 , 金 融 金 是
专 稿
金. 软 22第 期 融 0年 1 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问题研究
沈 炳 熙
摘要: 中国商 业银 行 国际 化是 金 融 国 际化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新 的历 史 条件 下 , 国 在 中
商业银行 的国际化势在 必行。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 国际化战略 中的若干现实问题, 选择进军 海外的地 点、 确立市场 的重点、 设立经营机构 的方式、 开发海外客户群等问题 , 进行分析讨 论 , 出观 点和建 议 。 提
化规 范有 序进 行 的客 观要 求和基 本 保证 。在 金融
国际 化 之 中 ,金 融机 构 国 际化 具有 特 殊 的意义 , 它是 金 融 市 场 国际 化 和 金 融 交 易 国际 化 发 展 的
原 动力 。
元 , 前 利 润 4 2亿 元 , 中 国际 化 程 度 较 高 的 税 1 其
融全 球化 已成 为 当今世 界发 展 的大趋 势⑧ 。
济 对外 依 存度 已经超 过 6% , 0 而我 国商 业 银行 的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之路

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之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国际化迅速发展,不论从国际银行的数量、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领域看,还是从银行国际化来看都得到了迅速、深入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以及70年代离岸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国际银行,崭露头角,银行国际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的趋势。
【关键词】国际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所谓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了国界,由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金融系统也不断的完善,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正向商业化迈进,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经济的发展为金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金融的完善又为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随着跨国经营向纵深发展,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规模逐年扩大,截止2003年末,其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63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负债总额为1965.2亿美元,比2002年末增长14.5%。
与此同时,海外银行利润在中行总利润的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2004年达到69。
13%。
这反映出海外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2月28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从2003年底26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9月末的42亿元,近三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2%。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银行业的存款规模从2001年底的14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6月末的32亿元,年均增长25%。
中国银行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经营着当地法律许可的各项银行业务,海外业务量超过了总业务量的50%,大大高于国际上普遍接受的25%。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研究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加快。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银行实现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了国际化战略。
本文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工商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析工商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通过与汇丰银行进行对比分析,为工商银行制定全面而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战略引言在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为特征的金融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先进银行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实现了较为成功的国际化发展。
其中,汇丰银行作为国际一流的银行集团,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成就有目共睹,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值得国内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
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根据自身条件及战略安排选择国际化发展模式。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内涵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在本土之外还拥有和控制着生产、营销或服务的设施,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服务等国际性经营活动。
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银行国际化战略包括两个经济主体的国际化。
第一,单个银行国际化即银行由国内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银行的过程。
第二,整个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即一国银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
由于单个银行国际化与整个国家金融产业国际化的联系密不可分,本案例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工商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以明确的海外投资发展战略贯彻始终,设立了”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投资布局准则。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这为工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一)工商银行制定国际化战略的背景1.实行国际化战略是对外投资的必然要求对外投资作为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工商银行必须同步”走出去”提供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研究作者:孙北雁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04期摘要:文章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且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下促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4-0041-04DOI:10.13939/ki.zgsc.2024.04.0111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1人民币国际化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其一,商業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承担的风险比较小,尤其是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时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控制风险,而且银行将国际结算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经营不会对银行的资金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银行也可以利用这项业务提升自身在行业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其二,商业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不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是这项业务却会带来较大收益,对于银行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业务项目。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流程得到更多收益,例如利用业务手续费和汇率差等增加自身业务收入,而且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为其定制服务项目,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收取一定的定制费用,这比起一般的业务项目更加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
如今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根据结算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两种,其中,贸易结算是针对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或业务关系产生的债券行为,侧重点在于贸易结算。
这项业务比较复杂,因此包含的费用比较多;非贸易结算是针对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的资金往来活动产生的业务,不涉及国际贸易,因此流程相对简单。
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不少于1000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内四大银行之一,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仍有差距。
本文将从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中国建设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已有较长历程,早在1998年,建行就在伦敦开业,成为首家在英国设立分行的中国银行。
此后,建行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2004年,建行进入新加坡银行市场;2005年,进入马来西亚;2008年,开设美国芝加哥分行。
2013年,建行成功在巴塞罗那设立了欧洲区域总部,展开欧洲市场拓展。
目前,建行已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0家海外机构,涉及零售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化发展中,建行实现了资产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建行海外资产规模达1.2万亿人民币,国际化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占全行总收入的32%和17.7%。
此外,建行在国际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包括在跨境支付、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1. 海外业务集中度不高建行在国际化过程中,海外业务集中度不高,市场分布较为分散。
在建行的海外机构中,部分机构业务规模较小,未能充分发挥其经营能力和效益。
此外,在某些地区,建行的市场份额较小,与国际顶尖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海外客户对如何利用中国机遇和资源需求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建行在海外客户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也许,建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本地企业的联系,提供更加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3. 风险控制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建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亟待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两个层次,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和业务国际化为线索研究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并应用相关结论分析了商业银行地域选择理论和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策略。主要创新包括,建立了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的国家选择方法;提出了以契约成本的角度来选择机构国际化的组织形式;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资金成本是外资银行在东道国信贷市场竞争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资金成本是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投资选择影响因素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影响组合投资的因素。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选择可分为机构国际化途径选择和组织形式选择。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的途径,即选择新设机构还是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国际化的途径包括新建机构、并购、合作、联盟和联营等五种形式。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组织形式一机构国际化的载体,商业银行需要在代表处、代理行、分行等形式中做出选择。根据国家选择模型,银行机构国际化取决于东道国政府的目标和国内及外部约束条件,所以不同类型的国家所选择的外资银行进入的模式不同。我们把国家分为三类,分别为转型经济国家、非转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在转型国家由于东道国的特殊经济环境,给了外资银行选择最低成本进行机构国际化的机会,外资银行以并购和重组东道国银行的方式快速完成了主导市场的目标。而在非转型经济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只能适应东道国的发展目标选择新设机构的方式逐步进行机构国际化。而在发达国家则外资银行机构国际化的选择方式逐步由新设机构向并购转化。在契约的视角下选择机构组织形式即是选择一种契约,而契约是在约束条件下的契约成本选择。契约成本分成三部分,固定成本、监督成本和风险成本。代理行、分行和子行三种契约成本各不相同。代理行的监督成本较高,而分行的固定成本最高,子行的风险成本高于代理行和分行。跨国银行应综合分析各种契约成本,再结合三种组织建立后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做出合理选择。商业银行业务分为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在信贷业务国际化理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外资银行取得信贷竞争优势的方法。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外资银行相对东道国银行如果有资金成本上优势可以通过抵押品技术获得低风险企业市场。同时论证了外资银行资金成本低于东道国银行的条件,即母行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外资银行资金的固定成本和交易成本低于东道国银行。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跨国银行资金成本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较低的资金成本有助于提高国际化程度,说明降低资金成本是外资银行化解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跨国银行核心业务和利润增长最快的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化的因素分外部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有东道国中间业务范围准入的限制、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从内部因素来分析,影响中间业务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这是其开展业务的基础,第二类是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第三类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能力。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和流动性都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化的发展,规模、网络和品牌是中间业务的支撑;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反应了银行的业务选择战略;金融市场的繁荣是双刃剑,正常繁荣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支撑,但过度泡沫化却是灾难。商业银行投资国际化主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合投资。在商业银行投资分析中通过创造性把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纳入到一个模型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国际投资选择的因素,为商业银行投资业务提供参考。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了GDP等因素的影响后,劳动成本、流动性、市场信息透明度对投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较高的生产成本、投资者流动性较差和较不完全的市场信息都使投资更偏好组合投资,实证结果支持国际投资选择模型的结论;发达国家倾向于吸短缺时组合投资更有吸引力。结合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和业务国际化的结论,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地域选择参考指标。影响银行国际化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潜力、成本、信息、自身流动性及资金能力和金融市场状况。各种因素对投资选择的影响不同,要求商业银行在选择投资地域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以增加预期收益。结合国际化研究结论,还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可以参考的策略。在讨论了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历史进程、经验、借鉴国外跨国银行经验得出: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需要谨慎,在国际化过程中以新设机构为主。在并购时选择有发展潜力而文化及政治冲突较少的地区,防止收购后整合失败。为提高国际化能力,建议在发达国家的开展业务和参股银行,通过学习来为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通过客户跟随来提高生存能力。【关键词】:国际化并购信贷业务中间业务ﻭ【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ﻭ【学位级别】:博士ﻭ【学位授予年份】:2010ﻭﻪ【分类号】:F832.2ﻭﻪ【目录】:摘要6-8Abstract8-13第一章绪论13-23第一节研究背景13-16第二节银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16-18第三节研究主题18-19第四节论文的创新点19-20第五节研究内容与方法20-23第二章银行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23-42第一节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研究23-33第二节银行国际化的绩效研究33-36第三节银行国际化的战略研究36-37第四节商业银行信贷国际化研究37-39第五节银行国际化的其它研究39-41第六节本章小结41-42第三章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42-71第一节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的主要途径42-58第二节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58-68第三节本章小结68-71第四章商业银行信贷国际化71-102第一节信贷国际化与信息不对称71-82第二节外资银行和东道国银行的成本比较82-93第三节商业银行国际化与资金成本关系的实证分析93-100第四节本章小结100-102第五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化102-162第一节中间业务在跨国银行业务中的地位102-113第二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化影响因素分析113-121第三节中间业务创新121-134第四节商业银行投资国际化134-160第五节本章小结160-162第六章银行国际化的地域选择162-183第一节相关理论研究回顾162-167第二节跨国银行的国际化实践167-173第三节银行业海外扩张地域市场选择方法173-182第四节本章小结182-183第七章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策略分析183-213第一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历史进程183-202第二节银行国际化的国际比较202-207第三节中国商业银行的扩张方式与策略207-213参考文献213-224致谢224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