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6则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潜力:(1)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

(2)理清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透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

(2)透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

(3)透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

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好处。

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

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

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

高度表现了一代伟大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

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务必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好处。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

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

一位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刘和珍,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第一位去欧洲留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将欧美音乐教育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家。

他将自己在欧美音乐界的所闻所见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音乐教育同行和学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大门。

今天我们要记念这位音乐界的前辈,来设计一份教案共同学习他的卓越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尝试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推动我们自己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和进步。

1. 教育思想梳理刘和珍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他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始终点,始终是对音乐中“情感”因素的理解和把握。

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情感,而音乐教育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巧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审美素养,培育出具有独特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音乐人才。

在实践中,刘和珍注重学生的启发和自主性,他反对死板的教学和僵化的编排,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和自我表达,在保证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教学课题选择鉴于音乐教育中情感元素的重要性,我们选择刘和珍曾经教授的一首钢琴练习曲进行教学,即Schumann的《命运》练习曲。

这首曲子表现了人生的多种情感,从悲痛到振奋再到坚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感转折的过程。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子,盼望着达到以下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认识乐曲情感元素。

带着学生走进这首曲子的音乐情感中,了解这首曲子要表达的生命意义,重点突出其中的情陷、振奋和坚定三种情感的表现。

第二个目标是:乐曲表现的技法训练。

通过弹奏这首曲子,学生要学会如何表达乐曲情感。

通过身体的协调操控,手指按键,让学生感受音符与情感之间的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自我表达的能力提升。

利用音乐这个媒介,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教学汇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这首曲子的情感元素和曲子表现的技巧训练。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友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鲁迅先生讽刺和批判的写作手法;(3)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3)解释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表达能力;(3)评选优秀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成果。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三个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在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毅然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笔血债!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文中注释①,大家体会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提示:悲、愤!)二.简介作者并解题1.指名学生简介本文的作者?(提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最伟大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熟悉的作品有《故乡》、《孔已己》、《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等》)2.解题: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怀念”,。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迅当时用“记念”实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3.君:对人的尊称。

三.整体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1.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体会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注意生字词。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真正存在,但他们所代表的形象却常常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节我精心设计的高一必修课——《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2.理解“两个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深入探究其精神品质及其表现;3.感悟作者充满感情色彩的真挚写作,领略“小人物”的伟大品质;4.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时的目的性和准确性;5.训练学生有效运用文学欣赏知识进行作品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本质和影响;2.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内涵;3.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和流程1.引入:通过提供生活中的场景,启发学生对小人物伟大品质的讨论。

2.导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3.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本,了解刘和珍的个性、品质、精神内涵以及在故事中的表现。

4.解读作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作者的真挚写作,以及在“小人物”身上所传递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是如何进行文学欣赏和解读。

5.课堂互动: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故事和背景的印象和理解。

6.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倡导坚强意志、向上进取的小品文,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四、教学评估评估主要采取“探究型评价”方式,即通过测验、问答、讨论等形式,来查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学欣赏知识,准确解读文学作品,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良好品质和素养。

五、课程效果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背景,逐渐认识到“小人物”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这是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本文复杂的思想情感,启发学生思考现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

教学重点研读文章议论抒情的部分,体会其中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教学课时 3课时预习内容1、通读全文,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2、看课下注释,有条件的查阅资料,了解“三.一八”惨案的前因后果及引起的反响。

第一课时一、远去的鲁迅1、温故知新:初中学过鲁迅的那些作品?《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3、你喜不喜欢鲁迅?为什么?传统的语文教材对鲁迅有一种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误读,仿佛他是一位革命家或共产主义战士。

现实中的鲁迅是一位思想启蒙者,一位自由主义的斗士,抨击一切邪恶、专制、虚伪,对社会的种种思潮、运动始终清醒,从未盲从,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至今无人超越。

孔庆东说鲁迅“纵横十八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

鲁迅是性情中人,“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这也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大飞扬”,鲁迅是这么一个率性至情的人,用孔庆东自己的话来说:“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

”对于鲁迅,不迷信吹捧,亦不遮掩过失,还原一个真实复杂的鲁迅,理解他爱之深因而恨之切的强烈情感,理解他近乎偏执刻薄的个性,理解他的伟大与卑微,热情与冷漠,多情与无情。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虽较之于过去已有了大进步,但瞒和骗依然盛行,丑与恶仍在滋长,因此我们要学习他的批判精神和斗争勇气,做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做社会的良心。

二、研读文章1、请学生自读文章,分组说说文章七个部分中有哪些字词句预习时没有看懂,读音、释词等简单问题交给学生解决,难的问题加以集中,留待进一步讨论。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3)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认识到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3)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2)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3)如何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刘和珍的认识和感受;(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刘和珍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革命事迹的短文;3. 搜集其他有关刘和珍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重点分析刘和珍的革命事迹,以及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一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先生的文笔特点;(3)能够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牺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一文;(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笔特点;(3)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牺牲意义。

2. 教学难点:(1)鉴赏文学作品,理解课文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简介刘和珍君的生平和牺牲意义;(2)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为学习本课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鲁迅先生的文笔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笔特点,如讽刺、幽默、抒情等;(3)强调刘和珍君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君的革命精神的感悟文章;3. 推荐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简要介绍其主题和特点。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感悟文章:阅读学生写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刘和珍君革命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记念刘和珍君》英勇精神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英勇精神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英勇精神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刘和珍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

1.1.2 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英雄观念。

1.1.3 通过学习刘和珍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1.2 教学目的1.2.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和英勇精神。

1.2.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1.2.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英雄观念。

1.3 教学方法1.3.1 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和英勇精神。

1.3.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3.3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刘和珍君的生平2.1.1 刘和珍君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日期、籍贯等。

2.1.2 刘和珍君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

2.1.3 刘和珍君的英勇事迹,如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2.1.4 刘和珍君的牺牲经过和影响。

2.2 英勇精神的意义2.2.1 英勇精神的定义和内涵。

2.2.2 英勇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2.2.3 英勇精神对个人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2.2.4 英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和传承。

2.3 刘和珍君的英勇精神2.3.1 刘和珍君的英勇行为和事迹。

2.3.2 刘和珍君的英勇精神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3.3 刘和珍君的英勇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3.4 刘和珍君的英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内容3.1 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3.1.1 刘和珍君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

3.1.2 刘和珍君的英勇事迹,如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3.1.3 刘和珍君的牺牲经过和影响。

3.1.4 刘和珍君的事迹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3.2 英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3.2.1 英勇精神的定义和内涵。

3.2.2 英勇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3.2.3 英勇精神对个人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孙晋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孙晋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孙晋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分析并解读刘和珍的生平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刘和珍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记念刘和珍君》是孙晋为纪念刘和珍而写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

刘和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女性,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教学重点:分析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理解她的精神品质。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的贡献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准备。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刘和珍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刘和珍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刘和珍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分析和解读课文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刘和珍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和珍君的理解和感悟。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刘和珍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6.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刘和珍的事迹。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记念刘和珍君》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前面两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诗歌和古代记叙散文。

今天我们开始转入对写人记叙散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大家齐读译书还没有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曾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幻灯片)大家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对联吗?(明确:鲁迅)对了这是鲁迅去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

斯诺写给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呐喊》和《彷徨》。

我们在小学和初中还学过鲁迅的那些文章呢?有《少年润土》、《三味书屋》、《一件大事》《社戏》《故乡》等等。

比较出名的还有《孔已己》、《阿Q》等(我想大家曾经对鲁迅相当的了解了,)关于鲁迅我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看三维设计的相关介绍。

(拿三维设计和同学一同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标题),一同来看看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回去有无预习这篇课文呢?有的话就我们请位同学来读一下以下字词。

打在幻灯片上的。

没有的话就让同学们几分钟快速的默读。

默读的时分带着这样两个成绩1、文章具体分成几个部分?2、留意幻灯片上字词的读音)请位同学给以下字词注音,纠正并讲解错音。

长歌当(dàng)哭桀骜(jié ào)喋血(dié xuè)尸骸(hái)立仆(pū)惮(dàn )惩创(chuāng)殒(yǔn)身不恤(xù)浸渍(zì)攒射(cuán)洗濯(dí)赁屋(lìn)三、解题及背景介绍弄清了生字词,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记念”如今我们写作绞丝旁的“纪念”。

大家留意一下即可。

(由于当时的白话文还比较不规范,经过规范以后我们一致写做“纪念”)背景:鲁迅生活的那个时期,中国是处于支离破碎的形状,封建军阀割据,军阀混战情况严重,构成了中国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文章的解读和意义。

文章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相关的图像和音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2.1 鲁迅简介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简介。

鲁迅的思想观点和社会背景。

2.2 《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刘和珍的事迹和影响。

2.3 文章的文学特点鲁迅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3.1 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过渡和转折。

3.2 文章的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和事件。

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3.3 文章的意义解读对刘和珍的纪念和赞美。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四章:阅读理解与讨论4.1 阅读理解练习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4.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和观点。

4.3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五章:文学鉴赏与创作5.1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5.2 创作练习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练习,如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

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文本细读与语言特色6.1 细读重要段落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

分析段落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6.2 语言特色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色。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言运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6.3 语言实践学生模仿鲁迅的语言风格,创作一小段文字。

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七章:主题思想与历史背景7.1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3)了解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她在鲁迅心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感悟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培养尊重英雄、敬仰先烈的意识;(2)学习刘和珍勇敢、坚定、无私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3. 了解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她在鲁迅心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古文知识点的掌握;3. 对刘和珍精神的深入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她在鲁迅心中的地位;(2)激发学生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导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做好笔记;(2)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自行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刘和珍的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2)解析课文内容,阐述刘和珍的精神内涵。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刘和珍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2)培养尊重英雄、敬仰先烈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和珍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2. 整理并熟记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刘和珍的精神世界;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刘和珍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4.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记念刘和珍君》的教案和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的教案和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和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3)学会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了解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文中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寓意;(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文的历史背景及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3)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和平的珍贵;(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写作练习:(1)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3)分享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以“纪念某位身边的人”为主题,完成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能力;3. 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和体现;4. 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文章讲述了刘和珍同学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她离世后给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将了解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和感恩。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

2. 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感受文章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2.1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短篇小说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短篇小说,以及《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等散文集。

2.2 文章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文章主人公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勇敢地保护同学,自己却不幸遇难。

鲁迅为了纪念刘和珍,以及她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写下了这篇文章。

第三章:文章主题与结构3.1 主题本文的主题是纪念刘和珍,传递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文章通过讲述刘和珍的事迹,展现了她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品质,以及她离世后给同学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3.2 结构本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及在校园暴力事件中的英勇表现。

第二部分(5-14段):讲述刘和珍离世后,同学们对她的怀念和悲痛。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 分析刘和珍的英勇品质及其对同学们的影响。

4.2 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

2. 深入剖析刘和珍的事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

第五章:教学方法与步骤5.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题、结构、重点难点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刘和珍事迹的理解和感悟。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文是《记念刘和珍君》,该篇文章是中国著名的女性文学家李天命先生为了纪念他的逝世的朋友、同事刘和珍而写的一篇短文,篇幅短小,内容简洁有力,是一篇注重人文关怀的抒情散文。

本篇文章通过对逝者的缅怀,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慨,对逝者人格的肯定,以及对逝者所代表的美好品质的赞颂。

同时,在人文关怀与个性表现方面,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对社会风尚的一些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文的基础知识,即重点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结构和段落结构。

2)培养学生对批判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深入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特征。

3)通过语言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逝者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配合多种学习模式,如个人朗读、小组合作、学科交融、情景还原等,开展多元感悟。

2)让学生自主发挥,开展“仿写”、“扩写”、“采访讲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3)采取“情景式教学”、“观摩式学习”、“互动式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逝者的思考和关爱情感。

2)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

三、教材分析1. 文本基础知识1)写作手法本篇文章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风格,情感表达方式基于真实生活的体验,同时属于日常语言的范畴,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温暖,伟大与普通深情结合,在真诚表达的状态下略显朴素。

2)文章结构文章由一个总的开头总结结尾构成,总结部分采用发问方式引出全文,开头说明刘和珍去世的新闻以及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是对于朋友的缅怀和赞扬。

3)叙事角度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式的叙述方式,通过介绍自己与刘和珍的交往关系,抒发自己对逝者的追思,并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

4)修辞手法本篇文章的修辞手法注重朴素真实,但在拟人、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方面也用了不少的手法,让文章更具活力和感染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语文教案范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主要内容,把握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3)能够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和珍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刘和珍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刘和珍的英勇事迹,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

2.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英勇事迹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2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2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优秀2篇)(3)刘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

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

18日清晨,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中午她扛着白底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

突然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4)君:是对人的尊称。

(5)有关时代背景(参照课文注解一)二、通读课文,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抹杀(mǒshā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问2:第一、二部分的作用?(教师板书)2.在理清总体思路下,让学生概括各段段落大意。

教师板书:①介绍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

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感情线索:对爱国青年的爱,对执政府的怒,对反动文人的恨,对麻木民众的失望,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愤,对社会未来寄予的希望……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呈线性展开,构成文章的多重意味。

▼这篇课文题为“纪念刘和珍君”,但作者不止纪念了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人点,对“三·一八”惨案发表评述。

▼教师提问:从文章整体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提示: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和她们的勇毅,告诫(斗争方式),激励“更奋然而前行”。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棋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前提详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篇一:优秀教案篇二:优秀教案教案文本分析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在文中作者鲁迅热情的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就是这样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

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烈、激动人心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层次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刘和珍切入——讲述文章第二部分回忆刘和珍——分析刘和珍所做事迹极其性格第二课时:把握文章思路——把握情感线索——分析重点语句——总结鲁迅性格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

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

(出示刘和珍遗像及对联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她的一篇纪念文章。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呜呼!三月一十八!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 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 带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 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养官本是 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 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 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 全场痛哭;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 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 《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 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 道惨案真相;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 城。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 在写《无花的蔷薇》,他怀着满 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 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 一暴行,并指出:“如此残虐险 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 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 ;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 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 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 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 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 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 《空谈》《如此“讨赤”》等文。 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 和珍君》,后收在《华盖集续 编》。
1926年3月18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 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 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 发。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 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 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 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 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 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 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 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 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 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牺牲时年仅22岁。
刘和珍(1904一1926),江西南昌人。出身贫民,好学 上进。就读的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她与进步同学一起成立 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学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带 头人之一的刘和珍,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1921年, 刘和珍继续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 女子剪发,学校当局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被 勒令退学。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被大 家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 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爆发了驱杨运 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 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 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在教育总长章 士钊的唆使下,杨荫榆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 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刘和珍组织学生奋力彻夜护校。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 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2.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 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 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4. 能够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恰当的评价本文 的思想内容。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 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 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 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 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 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 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 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 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 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 打伤200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这 一天历史上称之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绯红
hái
不惮
jié ào
浸渍
Cuán
又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 见 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鲁 迅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
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 人。原名 周树人,字 豫才 , 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作品集有: 小说集:《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 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 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 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 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 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 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 的暴行;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 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 的愤慨;
《念刘和珍君》
字词过关
寥落 赁屋 屠戮 浸渍 长歌当哭 黯然泣下 殒身不恤 惩创 菲薄 喋血 绯红 尸骸 洗涤 抹杀 不惮 桀骜
攒射
立仆
托体同山阿
字词过关
liá o dà ng fěi dí
寥落
lìn
长歌当哭
àn
菲薄
dié
洗涤

赁屋

黯然泣下
yǔn
喋血
fēi
抹杀
dà n
屠戮

殒身不恤
chuā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