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测试,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监测。
责任环境监测员内容1、检验依据:1.1 GB/T16294-2010《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2 GB/T16293-2010《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3 GB/T16292-2010《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悬浮粒子的监测2.1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2.2仪器和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严格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SOP-ZL95-1)操作。
2.3测试步骤2.3.1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包括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压差等,同时应满足仪器的使用范围。
2.3.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及测试人员数。
2.3.3测试时间: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2.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2.4.1在空态或静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在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采样点的布置:2.4.2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2.4.3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于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操作规程,规范压差、温湿度、照度、悬浮粒子操作,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洁净区环境(温湿度、压差、照度、风速、悬浮粒子)监控的的操作。
3、责任:质量部、生产设备部、注射剂车间QA监控员、固体制剂车间QA监控员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洁净室内温湿度的监控:4.1.2、监测标准: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4.1.4、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温湿度计,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2、压差:4.2.1、监测标准: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空气洁净度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产尘间保持相对负压。
4.2.2、QA监控员每批生产前、生产中两次随机观察操作间内的压差计,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3、洁净室照度:4.3.1、监测标准: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应达到300LX,辅助室及走廊照度应大于150LX。
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看设置局部照明。
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4.3.2、测试仪器:照度仪。
4.3.3、QA监控员每季度用照度仪按照“照度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间内的照明灯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4、风速:4.4.1、监测标准:A级单向流风速≥0.36m/s~0.54m/s。
4.4.2、测试仪器:风速仪。
4.4.3、QA监控员每半年用风速仪按照“风速仪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面的风速进行监测,应符合标准要求,并做好记录。
4.5、悬浮粒子的监测:4.5.1、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仪。
4.5.2、操作步骤:4.5.2.1、仪器开机接通电源,预热至稳定后,将采样管接入仪器自净口,仪器开始自净至悬浮粒子数为零。
GMP净化车间洁净室(区)监测操作规程
GMP净化车间洁净室(区)监测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GMP净化车间洁净室(区)监测操作规程,规范洁净室(区)的各项监测,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相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满足新版GMP(2010年修订)要求的洁净室(区)环境监测。
三、职责:1、车间化验室检验人员负责对洁净区的非在线监测悬浮粒子和微生物填写请样单递送制剂分厂化验室。
2、当班生产班组负责对所使用洁净区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量、压差等进行监测。
操作工负责对小容量注射剂Ⅰ线A级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在线监测,当班工段长负责对Ⅱ线A级洁净区和B级洁净区主要功能间的悬浮粒子进行在线监测,车间化验室检验人员负责对主要功能间的非在线监测微生物(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出具报告,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3、技术主任、车间质监员负责每年对所使用的洁净室(区)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监督各项监测结果是否在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之内,以及超出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4、技术主任、技术员负责105车间洁净室(区)监测管理规程执行情况的监控及修订。
四、内容:1.每月开班处理时,车间化验室人员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频次,及时填写请样单送分厂化验室;分厂化验室按要求定期检测小容量I线洁净区的非在线悬浮粒子和微生物、小容量II线非主要功能间非在线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2.车间化验员负责小容量Ⅱ线A级洁净区和B级洁净区主要功能间的微生物(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检测,按《洁净室(区)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洁净室(区)浮游菌监测操作规程》、《洁净室(区)表面微生物测操作规程》及规定频次(具体频次见6)操作并做好相应的监测记录。
3.为确保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数和微生物数及温、湿度,风速、风量、压差符合使用要求,洁净区各生产工序需对洁净室(区)按规定频次(具体频次见5)监测,监测后及时填写记录。
批生产记录的审核应包括对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审核。
洁净区环境测试操作规程完整
洁净区环境测试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生产部、设备部、质量部、采购部、仓储部、财务部一、目的:建立一个空气洁净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空气洁净度监测操作程序,保证细胞生产洁净车间的空气洁净度符合GMP 要求。
二、范围:合用细胞生产洁净车间的空气洁净度的监控。
三、职责/依据:质量部负责该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并监督制度的执行;质量保证部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该标准操作规程的实施;质量保证部门对进行监督与检查。
四、程序/内容:1 概述1.1 洁净厂房是指根据需要对空气的尘粒〔包括微生物、风速、温湿度及压力等进行控制的密闭环境, 其建造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并以其空气洁净度等级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1.2 洁净厂房分为:D 级、C 级,B 级、A 级。
本公司细胞生产洁净区为 D 级、C 级和局部 A 级。
2 沉降菌测试2.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采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 48 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2.2 所用设备及仪器高压灭菌锅: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恒温培养箱:定期对培养箱温度进行检定2.3 培养皿:普通采用ф90mm×15mm 玻璃培养皿。
2.4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 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8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2.5 测试步骤1 采样①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②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 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 4 小时,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 4 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积累计数。
车间洁净区(室)环境检测操作规程 -
建立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和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检验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 方法。
本规程合用于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和沉降菌检查项的检测操作。
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
1、悬浮粒子 1.1、测定目标车间洁净区悬浮粒子 1.1.1 悬浮粒子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普通在 0.001~1000um 之间的固态和液态或者两者的混合物质 1.1.2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者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1.2、测定方式:静态测试洁净区(室)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洁净区(室)内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进 行的测试。
1.3、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 即通过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者等于某粒径的 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区(室)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3.1 仪器:悬浮粒子计数器 1.3.2 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悬浮粒子的光散射原理, 即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下, 向其周 围空间散射出与其粒径成一定比例关系的光通量的原理而设计的。
1.3.3 使用要点: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1.3.3.1 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1.3.3.2 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1.3.3.3 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1.3.3.4 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1.3.3.5 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1.3.3.6 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校准,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1.3.4 测试条件1.3.4.1 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室)的温度控制在 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 部门/姓名颁发部门签收/日期:编写/修订人/日期 第一审核人/日期 第二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执行日期分发部门 品质部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2022 年 04 月 15 日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 品质部1.3.4.2 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区 (室)之间的压差为≥10Pa ,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区 (室) 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区(室)普通要求呈相对正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的管理标准,监测环境是否达到规定的洁净级别。
二、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洁净区域和微生物限度室。
三、责任1. QC室主任对本规程的制定负责;2. QC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四、内容1. 悬浮粒子1.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静态”标准。
1.2 监测方法1.2.1采样管道必须干净,严禁渗漏,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并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应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
1.2.2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
1.2.3可根据需要采取静态测试或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所采用的测试状态。
1.2.4在静态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m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m后开始。
1.2.5测试人员应穿戴好与其洁净度相适应的工作衣、工作帽,采样时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1.2.6应按采样点布置规定布置采样点位置及其数目,布置采样点应避开回风口,最小采样量应按其相应规定确定。
1.2.7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表:1.2.9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任何小洁净室(区)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1.2.10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之后必须监测,合格后才可正常运转。
2. 沉降菌2.1 监测频率和限度如下表:2.1.1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2.1.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2.2 监测方法2.2.1沉降菌的测试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较小的地方。
采样点的布置参照GB/T 16294-2010执行。
2.2.2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测试,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监测。
责任环境监测员内容1、检验依据:1.1 GB/T16294-2010《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2 GB/T16293-2010《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3 GB/T16292-2010《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悬浮粒子的监测2.1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2.2仪器和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严格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SOP-ZL95-1)操作。
2.3测试步骤2.3.1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包括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压差等,同时应满足仪器的使用范围。
2.3.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及测试人员数。
2.3.3测试时间: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2.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2.4.1在空态或静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在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采样点的布置:2.4.2采样点位置:一般在离地0.8m 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并避开回风口。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
1 目的制定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管理规程,以规范洁净室(区)的环境监测,确保洁净室(区)的洁净度达到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温湿度、压差、风速、风量、悬浮粒子、沉降菌、浮游菌的测试。
3 责任化验室环境检测人员、QA人员、原料车间。
4 引用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中国药典》(2015版)。
5 流程图N/A6 内容6.1环境监控简介6.1.1环境监控对象包括空气、表面和人员。
6.1.2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压差、风量风速、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等。
其中,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微生物监测、表面微生物监测以及人员卫生监测。
(1)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有浮游菌和沉降菌两种测定方法。
(2)表面微生物监测用来监测生产区域表面以及设备和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3)人员卫生监测的关键是手套和洁净服表面的微生物监测。
6.2温湿度的监测6.2.1测试标准6.2.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2.1.2 C级和D级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6.2.2测试周期: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2.2.1主要房间都应放置温湿度表,可随时观察温湿度变化情况,并记录。
6.2.2.2由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监测,并填写监测记录。
6.2.3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空调岗位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记录并归档。
6.3压差的监测6.3.1压差表安装在墙上,可随时观察室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并记录。
6.3.2测试时所有空调系统应处于连续运行状态。
6.3.3观察压差时,洁净区所有门应关闭,不许有人穿越房间。
6.3.4监测频率:洁净室(区)的压差每天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6.3.4监测人员:空调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动态条件下监测,填写监测记录。
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确保洁净区的环境符合GMP要求。
2范围适用于各生产车间的洁净区的监控。
3职责QA负责各车间洁净区的环境监控。
4内容4.1定义4.1.1静态4.1.1.1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4.1.1.2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4.1.2动态: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4.2测试项目、标准及频次4.2.1风速、风量及换气次数4.2.1.1风速测试:A级区进行风速测试,检测频次:每个月一次。
4.2.1.2风量及换气次数测试:A级区外的其它区域测量风量及换气次数。
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1.3标准a.A级区风速: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
b.换气次数:B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50次/h,C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25次/h,D级洁净室换气次数n≥15次/h。
4.2.2流型4.2.2.1检测区域:A级区,检测频次:至少每年一次。
4.2.2.2标准:应为层流4.2.3压差4.2.3.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3.2标准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
b.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2.4温度、相对湿度4.2.4.1检测频次:正常投产时每天一次。
4.2.4.2标准: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4.2.5高效过滤器检漏4.2.5.1检测频次:A级区每半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B级、C级区每年用气溶胶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D级区每年用尘埃粒子计数扫描巡检法进行一次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洁净区环境检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检测操作规程文件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批准实施1 目的本规范规定了各级别净化车间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换气次数、压差、尘埃粒子、沉降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2范围适用于各级别净化车间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换气次数、压差、尘埃粒子、沉降菌的测试。
3 参考标准GB/T16292-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4 工作程序4.1 温度、湿度测试4.1.1 测试仪器:温湿度仪。
4.1.2 标准范围:4.1.2.1 10万级和30万级指标:a)温度:18℃~28℃;b)湿度45%~65%。
4.1.2.2 万级指标:a)温度:20℃~25℃;b)湿度45%~60%。
4.1.3 测定频率:每班一次。
4.1.4 测试方法:观察温湿度仪读数,填写《温湿度控制记录表》。
4.2 压差测试4.2.1 测试仪器:压差计。
4.2.2 标准范围: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5pa;b)洁净区与室外≥10pa。
4.2.3 测定频率:每月一次。
4.2.4 测试方法:a)压差:观察压差计上指针读数,并填写《洁净区压差监测记录表》。
b)温度:在范围之内;4.3 洁净车间尘埃粒子测试4.3.1 测试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4.3.2 测试环境条件:a)湿度:45%~65%;b)压差:≥10pa;c)风速:>0.25m/S。
4.3.3 测试状态:静态。
4.3.4 测试时间和频次。
a)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30min后测试;b)测试频次为每季度一次。
4.3.5 测试步骤;a)采样点数目及布置:布置图见附录;b)采样点一般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分布;c)根据布点图,每个采样点进行采样5次,并取平均值。
d)最少采样点数目最少采样点数目见表1。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4.3.7 结果评定4.3.7.1 判定净化车间的洁净度是否合格必须依照下列条件:a)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符合标准要求;b)全部采样点的悬浮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不大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UCL≤级别界限。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1 目的用于规范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的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观察的测定。
3 职责3.1 质量保证部QA负责噪音、照度的检测。
3.2 生产车间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观察。
3.3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3.4 设备工程部计量人员负责监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
3.5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3.6 质量保证部现场监控QA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3.7 生产车间配合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完成。
3.8 QC人员负责浮游菌的监测。
4 内容4.1 洁净区洁净等级划分4.1.1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4.1.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4.1.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4.2 温湿度4.2.1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4.2.2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3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
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4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4.2.5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2.6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4.3 静压差4.3.1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
2.职责
2.1本标准由质量控制部和生产部及车间班组QA人员行使管理职能。
2.2各级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标准的实施。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洁净区应根据空气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对其环境参数进行定
期监测。
3.2测试项目:温度、相对湿度、压差、风速(风量和换气次数)、照度、尘埃粒子、微生物数(沉降菌、浮游菌)。
3.3根据测试项目的不同,监测工作分别由质量控制部、生产部及车间班组QA人员负责。
3.3.1尘埃粒子、微生物数(沉降菌、浮游菌)的监测由质量控制部负责。
3.3.2风速(风量和换气次数)、照度的监测由生产部负责。
3.3.3温度、相对湿度、压差的监测由车间班组QA人员负责。
3.4如果在监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分析原因,采取检漏、清洁消毒等措施,然后
再次进行监测。
3.5正常生产时监测方法、标准、位置、频次见附表。
3.6正常生产时(停产后小于1个月),监测频次按正常生产标准执行。
3.7正常生产时(停产后超过1个月),停产期间不对其进行监测,恢复生产前应重新对其进行监测。
3.8各参数的监测应严格按规定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并及时做好记录。
附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表面微生物、温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及风速的测试,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环境的监测。
3.责任3.1.设备工程部:负责协助环境监测异常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3.2.生产部:负责生产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负责生产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测项目。
3.3.质保部:负责洁净区的环境监控,负责跟踪洁净区不合格项的整改;负责实验室洁净区的使用、消毒灭菌、日常维护保养。
4.内容4.1.名词定义:A.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B.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C.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
D.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E.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F.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G.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
H.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I.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A.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B.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1。
目的:规定了公司洁净区洁净度的测试规则和控制标准。
目的是规范洁净区的洁净度的监测,确保洁净区符合生产及质量检测要求.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洁净区的洁净度测试和管理.3.职责:3.1。
生产管理部:负责洁净区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和补漏的监督管理工作;3.2.生产管理部:负责空调净化系统的调试和使用,确保空调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
3.质量管理部QA:负责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测试;3。
4。
质量管理部QC:配合负责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
4.内容:4.1.1。
洁净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功能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
1。
2。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4.1.3。
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含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这种方式称局部空气净化.4.1.4。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
1.5.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4。
1.6。
单向流:沿着平行流线,以一定流速、单一通路、单一方向流动的气流。
4。
1.7.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单向流.4.1。
8。
水平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单向流。
4。
1.9。
非单向流(曾称为乱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4.1。
10.静态测试:功能间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功能间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4.1.11.动态测试:功能间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
1.12。
置信上限(UCL)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
洁净区照度检测操作规
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GMP文件
一、目的:规范洁净室(区)照度监测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室(区)照度监测操作规程
三、责任者:质保部QA、QC、设备管理人员
四、依据:《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五、正文:洁净室(区)照度监测操作规程
1.洁净区主要操作间的照度应不小于300LX,辅助功能间、走廊、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可以低于300LX,但不宜低于150LX。
2.照度监测频率:
洁净区照度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3.照度测量方法:
3.1洁净区测定点高度为地面以上80~100cm和主要操作台面上,各取4个点。
3.2测定开始前,白炽灯至少开5min,新更换的灯管至少受热30 min。
3.3为了使受光器不产生初始效应,在测量前至少曝光5min。
3.4受光器上必须洁净无尘。
3.5测定时受光器一律水平放置于测定面上。
3.6测定者的位置和服装,不要影响测定结果。
3.7洁净区的照明灯应加强管理,灯管坏应及时更换,并进行密封。
3.8填写《洁净区照度检测记录》。
第 1 页共1 页。
洁净区环境测试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测试操作规程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生产部、设备部、质量部、采购部、仓储部、财务部一、目的:建立一个空气洁净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空气洁净度监测操作程序,保证细胞生产洁净车间的空气洁净度符合GMP要求。
二、范围:适用细胞生产洁净车间的空气洁净度的监控。
三、职责/依据:质量部负责该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并监督制度的执行;质量保证部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该标四、程序/1概述1.11.222.1的洁净度。
2.22.32.4的培养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2.5测试步骤1)采样①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②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③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盖上盖子,倒置放置。
2)培养①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②在30~35℃培养,时间不少于72h。
③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①用肉眼直接计数。
②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2.6注意事项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452.71234①采样点数目及布置:采样点布置参考图1,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②最少采样点数目,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③可在关键设点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图1沉降菌采样点数目及布置图表1最低限度采样点数注:表中面积,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是指送须符合要求。
3.尘埃粒子测试3.1概述: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或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1 目的用于规范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监测的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温湿度、压差、噪音、照度、沉降菌、浮游菌观察的测定。
3 职责3.1 质量保证部QA负责噪音、照度的检测。
3.2 生产车间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观察。
3.3 生产部空调操作人员负责温湿度、压差的调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3.4 设备工程部计量人员负责监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
3.5 质量控制部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配制、计数、报告的完成。
3.6 质量保证部现场监控QA负责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3.7 生产车间配合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完成。
3.8 QC人员负责浮游菌的监测。
4 内容4.1 洁净区洁净等级划分4.1.1 A级: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4.1.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4.1.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次的洁净操作区。
4.2 温湿度4.2.1标准规定: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有特殊要求车间根据工艺控制。
4.2.2 温度观察:检查温湿度计是否完整,视线正对温湿度计水平读取显示的数据,需要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3 湿度观察:视线正对湿度表,准确读数。
需记录的应立即填入表格中。
4.2.4 需要加水的湿度计,在观察前应检查在蓄水腔内是否有水,无水则需加入适量水,再观察湿度。
4.2.5 洁净区的温湿度每天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4.2.6 设备计量人员每年至少组织校验一次监控系统的仪器设备。
4.3 静压差4.3.1 湿度观察:标准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帕斯卡,相同洁净度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2-3帕的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4.3.2 产尘房间与相邻房间呈相对负压。
4.3.3 洁净区的静压差以微压差计显示,每日至少记录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包括洁净区与室外,不同洁净级别间及所有有压差指示的房间)。
4.3.4 测试时所有的空调系统和层流系统应处于连续的正常运行状态。
4.3.5 洁净室所有的门应关闭,测试时不允许有人穿越房间。
4.3.6 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必要时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
4.4 噪音4.4.1 标准规定:洁净区噪音不得高于70分贝。
4.4.2 洁净区的噪音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噪音。
4.4.3 检测方法检测点布置,当面积≤50m2时,仅测房间中心一个点;当房间面积较大时,每增加50m2增加一个点,测点距在1.2m。
4.5 照度4.5.1 标准规定:洁净区主要操作间照度不得少于300勒克斯,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4.5.2 洁净区的照度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在经过设备大修、厂房改造、工艺布局调整等变更的时候应在变更结束后重新检测照度。
4.5.3 检测要求:室内照度测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于稳定后进行(对荧光灯必须有100h)。
4.5.4 检测方法测点平面离地面0.85m,按间距1-2m布点,测点距墙面1m。
其要求基本与洁净度的测定位置要求相同。
记录实测照度值并计算总的平均照度。
照度测量一般仅测定除局部照明之外的一般照明。
4.6 沉降菌4.6.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6.2使用的仪器和设备4.6.2.1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6.2.2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4.6.2.3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4.6.2.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6.3 测试步骤4.6.3.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4.6.3.2 培养在30~35℃培养,时间为5天。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6.3.3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4.6.4 注意事项4.6.4.1 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6.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6.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6.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6.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6.5 测试规则4.6.5.1 测试状态➢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区已经过消毒。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6.5.2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4.6.5.3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开始。
4.6.5.4 沉降菌采样点➢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最少采样点数目:沉降菌的最少采样点数可按表1确定。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不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2。
➢采样点的布置: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4.6.5.5 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测试状态及测试数据。
表1 最少采样点数目面积(㎡)洁净度级别A、B 级 C 级 D 级<10 2-3 2 2≥10-<20 4 2 2≥20-<40 8 2 2≥40-<100 16 4 2≥100-<200 40 10 3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指的是房间面积表2 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度级别所需ф90mm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A 级14B、C 级 2D 级 24.6.6结果计算4.6.6.1 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4.6.6.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m1为1 号培养皿菌落数;m2为2 号培养皿菌落数;m n 为n 号培养皿菌落数;n 为培养皿总数。
4.6.7 结果评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4.6.7.1洁净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符合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见表3。
4.6.7.2 若某洁净区的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4.6.7.3 重新测试仍不合格,按“洁净室环境监控管理规程”进行超标调查。
表34.7 浮游菌4.7.1取样前准备工作:4.7.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4.7.1.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4.7.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4.7.1.4 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4.7.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4.7.2.1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浮游菌采样器➢培养皿(φ90mm×15mm)➢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恒温培养箱4.7.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浮游菌采样器:✓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4.7.3测试方法:4.7.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4.7.3.2 采样程序:➢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
➢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品缝隙高度。
➢置采样器于采样点后,开启采样器、转动定时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
4.7.4测试规则:4.7.4.1 测试状态:➢浮游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已经消毒过。
➢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7.4.2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和被测环境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人员不得多于2人。
4.7.4.3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