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第12期山西焦煤科技N o.12 2007年12月Shanx iCoking Coal Science&Technology Dec.2007 #试验研究#

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燕日权1

(太原市燃气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论述了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的确定原则,并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中燃气管道的验收规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由于其用气点多,用途各异以及消除附加压力的调压设备技术工况等诸多因素,使其系统的构成和压力级制的确定变得复杂化,设计人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使燃气供应系统确定更具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1根据大楼用气点分布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燃气供应系统应满足大楼用气需求,也就是,只要大楼各个点有用气要求,在考虑供应系统时,燃气管道就必须连接这些点。但是,由室外引入的燃气管是分几路分别到达用气点,还是由一路燃气管到达,沿途设分支管,还需了解各用气点的燃气需要量,这样才能根据各用气点的燃气用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2根据用气压力和调压方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掌握各用气点用气量分布情况以后,用气压力要求也必须清楚,并作为确定燃气供应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用气压力由不同的燃气供应系统和压力级制来保证。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锅炉房,其燃气锅炉用气压力500~800mmH2O。那么,这个用气点必须与其它用气系统分开而自成一个系统。

3根据大楼用气点计量方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对于用气点分布很广的大楼供气系统,由底层设总表,大楼内由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分摊燃气用量也可以在总表后设分表予以分开计量;如某个业主承包某几层楼面,他便可能要求单独计量,而与燃气管理部门直接发生关系,这样,会要求各自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会影响燃气供应系统的确定。4根据大楼结构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1)由于目前技术标准对燃气管道进入地下室有较严格的限制,在确定大楼燃气供应系统时,应能避开在地下室燃气管道的穿越,以免因燃气管道穿越地下室而需采取的某些技术措施,既不安全,又花费资金。

2)燃气供应系统是建筑设备专业的一部分,就专业来说,均需由建筑专业来汇总协调,故燃气供应系统需预留的孔洞和管道井均应由建筑专业协调,并且得到结构专业的认可,否则,对大楼来说,任意预留孔洞和管道井既会给结构带来影响,又会使建筑总体不协调。因此,燃气供应系统只有得到建筑结构专业的认同,确定燃气预留孔洞和管道井的位置,才能据此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3)超高层建筑结构对燃气管道等其他管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每层楼板单位面积承载能力是结构确定的,当燃气系统越大,管道口径便可能越大,管道自重也就越大。当根据应力合力计算结果确定竖直燃气管道锚固点之间的管段自重大于楼板承载能力时,便需调整燃气管道系统,以便缩小口径,满足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当然这是在结构不能加固情况下,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只能依靠调整燃气供应系统,使结构得以适应。

超高层建筑燃气竖直管道的应力确定。

由其自重产生的压应力D g计算公式如下:

1作者简介:燕日权男197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师太原030024

D g =

gql f

M Pa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m /s 2

;q )单位长度管道重量,kg /m;l )管道长度,m;f )管道截面积,mm 2。

由考虑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D t 计算公式如下:

D t =

E A

v t M Pa 式中:

E )钢材的弹性模量,MPa;A )钢材线膨胀系数,m /m #e ;v t )温度差。

由考虑建筑各层因水平位移而产生的弯曲应力D H 计算公式如下:

D w =

12EAI

H

2式中:

E )钢材的弹性模量,M Pa ;A )层间相对水平位移,mm;I )管道断面回转半径,mm;H )两锚固点之间的距离,m 。

5 根据大楼调压设备技术工况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引起了燃气立管内的附加压头,不能象多层建筑那样,这种附加压头,已影响燃具的正常燃烧,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附加压头其计算公式如下:

v P =g (Q a -Q g )v H

式中:

v P )附加压头;g )重力加速度,m /s 2;

Q a )空气的密度,kg /m 3;Q g )燃气的密度,kg /m 3

;

v H )管段终端和始端的标高差值,m 。燃气供应系统的竖直立管上,由于自重和占地等原因,不考虑设置消除附加压力的调压设备,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如果紧挨着的楼层都有用气要求,某一高度设置的调压设备一般不能全部满足该竖直管段沿途各楼层用气点的压力要求。所以,燃气供应系统的竖直立管上基本没有附加的管道设备,而消除附加压力的调压设备全部设于各楼层用气支管上,这样既可使各楼层用气工况得以保证,又可减少立管的自重,可解决因大楼建筑水平位移所产生的伸缩补偿问题。6 燃气管道的验收

1)管道与设备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的技术规范。

2)所有设备和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书。3)仪表显示正确,具有规定的灵敏度,阀门等设备开启动作灵活。

4)焊接接口应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并对它进行100%的X 光射线照像检验。

5)管道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试验介质为空气,但室内管的最低强度试验压力为0.3M Pa ;进行强度试验时,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h ,无泄漏并目测无变形为合格。

6)管道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2倍,但不应小于3000M Pa ,并应在30m i n 内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收稿日期 2007-10-20

Desi gn on Gas Supply Syste m of Super H igh -rise Buil di ng

Yan R iquan

Abst ract D iscusses t h e dete m intion princ i p les of gas supply syste m of super high-rise bu ilding and introduces t h e acceptance specificati o n of gas pi p eline i n gas supply syste m o f super h i g h-rise bu ilding .

K ey w ords

Super h i g h-rise bu ilding ;Gas supp l y syste m;Desi g n study

#18#山西焦煤科技2007第12期

建筑燃气供应的防雷技术参考文本

建筑燃气供应的防雷技术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燃气供应的防雷技术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建筑燃气供应的防雷技术 1.1防雷电直击(侧击)技术 一些燃气管道(以下简称管道)沿建筑物外墙敷设至屋 顶,再分别进入燃气用户。为了防止雷电侧击,沿外墙的 管道应每隔12m做一次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直击,屋 顶敷设的管道不应跨越建筑物的女儿墙(由于跨越管道不在 建筑防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应从女儿墙的底部进入室 内。另外,屋顶的管道应采用金属网格屏蔽,尽可能减少 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危害。如果有条件可安装主动式防雷装 置,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直击管道。 通常建筑物的燃气设备(如燃气锅炉)安装在建筑物内, 但有时也会安装在屋顶。由于燃气锅炉的烟囱及放散管均

直接裸露在屋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和《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等要求,必须在烟囱及放散管的上方采取防护直击雷的措施,即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安装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使设备在其防雷保护范围内[2]。 1.2防雷电波侵入技术 管道进出建筑物应采取雷电波侵入的防护[3]。无论是埋地还是采用其他方式引入和引出管道,雷电感应电流都会导致雷电波侵入管道和设备。对于雷电波侵入防护,应在管道进入室内处做好绝缘技术处理,即在管道入户处采用绝缘管道或在法兰盘处做绝缘处理。 如果设备的排烟管或放散管不在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范围内,应在排烟管或放散管处加装阻火器或燃气管道防雷绝缘接头,并对管道防雷绝缘接头两端的金属管道做好接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通用版) 一、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的组成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的构成,随城市燃气系统的供气方式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图4-7所示的供气系统,由用户引入管、立管、水平干管、用户支管、天然气计量表、燃具连接管和天然气用具所组成。这样的系统构成是用气建筑直接连接在城市的低压管道上。近来,我国一些城市也有采用中压进户表前调压的天然气供气系统。 为了防止发生天然气着火、爆炸、中毒现象,按我国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用户引入管与城市或庭院低压分配管道连接,在分支管处设阀门,可由地下或地上引入,引入管宜设在厨房、走廊或与厨房相连的封闭阳台内等便于检修的非居住房间内,而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不使用天然气的空调机房、通风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等地方。引入管上

即可连一根立管,也可连多根立管,后者则应设霉水平干管,水平干管沿楼梯间或辅助房间的墙壁敷设,坡向引入管,坡度应不小于0.002。管道经过的楼梯间和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当由地下引入室内时,立管在室内第一层处应设阀门。阀门一般设在室内,对重要用户尚应在室外另设阀门。阀门宜选择球阀或旋塞阀。立管的上下端应装丝堵,通过各层楼板处应设套管。套管高出地面至少50mm,套管与天然气管道之间的间隙应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由立管引出的用户支管,在厨房内其高度不低于1.7m。敷设坡度不小于0.002,并由天然气计量表分别坡向立管和燃具:支管穿过墙壁时也应安装在套管内。 用具连接管(又称下垂管)是在支管上连接天然气用具的垂直管段,其上的旋塞应距地面1.5m左右。 室内天然气管道宜为明管敷设。当建筑物设计有特殊美观要求或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暗管敷设,但应敷设在有通风口的吊顶或有活盖的墙槽内。为了满足安全、防腐和便于检修需要,室

燃气供应

《燃气供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燃气供应工程课程编码:30530015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等 教材: 《燃气供应工程》,詹淑慧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设备与环境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的任务是,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会进行燃气管网的水力计算、水力工况分析及技术经济计算,理解调压器、压缩机、储罐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功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会进行燃气输配系统中各种设备的选型计算及各种场、站的设计,能从事燃气输配系统的施工及管理工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用户及用气量的计算; (二)燃气使用工况及供需平衡; (三)城市燃气供应系统; (四)掌握燃气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及燃气管道的水力计算公式,会进行燃气管网的计算与设计; (五)掌握管网计算压力降的确定方法,分析管网的水力工况与水力可靠性; 绪论:能源与燃气 了解燃气发展与现状、城镇燃气规划发展目标。 第一章燃气气源概论 掌握燃气的种类、燃气的基本性质。理解城镇燃气气源的要求。 第二章燃气供应与需求 掌握燃气的用户类型、燃气需用工况。燃气的调峰。 第三章燃气输配系统 掌握系统构成及管网分类与选择、城镇燃气管网的布线。理解燃气管道材料、附属设备

及防腐。了解燃气管道的运行管理及维护、燃气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第四章燃气设施 了解燃气储罐、燃气门站和储配站。理解燃气的压力调节与计量、燃气的压送。 第五章燃气管网水力计算 掌握燃气管网设计计算、室内燃气管道的设计计算。了解计算机在管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三、课程的讲授内容: 绪论:能源与燃气 1、能源概述 2、燃气发展与现状 3、城镇燃气规划发展目标 第二章燃气气源概论 1、燃气的种类 2、燃气的基本性质 3、城镇燃气气源的要求 第二章燃气供应与需求 1、燃气的用户类型 2、燃气需用工况 3、燃气的调峰 第三章燃气输配系统 1、系统构成及管网分类与选择 2、城镇燃气管网的布线 3、燃气管道材料、附属设备及防腐 4、燃气管道的运行管理及维护 5、燃气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第四章燃气设施 1、燃气储罐 2、燃气的压力调节与计量 3、燃气的压送 4、燃气门站和储配站 第五章燃气管网水力计算 1、燃气管网设计计算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排名综述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及未来的九大 绿色建筑

NO.1 迪拜塔 ●地点: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高度:有162个楼层,总高度828米 ●设计单位: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 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 ●竣工时间: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在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设计特点: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 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 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总投资:总投资超70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828米---迪拜塔

NO.2 台北101大楼 ●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08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的巨型结构 建筑造价:580亿元新台币 投资单位: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建设用途:购物中心,办公,观景, 施工单位:KTRT 地位,高度:508米 设计特点:超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以中国人的吉祥数 字“八”作为设计单元。

NO.3上海中心大厦(在建)●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 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 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经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1 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3) 二、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3起源 (3)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国内外十大超高层建筑 1.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 ower) 工程名称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 地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建设方EMAAR Properties 设计美国SOM设计所 建造商Samsung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BESIX 开工时间2004年9月21日 竣工时间2010年1月4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 建筑面积454249㎡ 占地面积104210㎡ 高度828m 层数160层 钢筋用量39000吨 结构钢用量4000吨 工程简介 哈利法塔(Burj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摩天大楼,有160层,总高828米。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塔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Y形,采用成束筒结构,中部为六边形钢筋混凝土核芯,侧翼也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成一扶壁式结构。混凝土采用特殊配方的高性能混凝土。尖塔可伸缩,总长200m,采用钢结构,用液压千斤顶顶升。基础采用桩筏基,筏板厚度3.7米,采用直径1.5米钻孔灌注桩,桩长43米。 2.台北101大楼 工程名称台北101大楼 地点中国台北 建设方台北金融大楼公司 设计建筑:台湾李祖原王重平建筑事务所结构:台湾永俊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建造商KTRT Joint Venture(熊谷组、华熊营造、荣民工程、大友为营造) 建设情况建成 开工时间1998年1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工程类别高层建筑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面积412500㎡ 占地面积30277㎡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完整版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及发展趋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3) 二、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起源 (3) 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88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中越 来越多,同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高层建筑结构设 计是现代高层建筑建设的核心,但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 问题。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的原则,提出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最后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性问题 引言: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并且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备受重视。由于超 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化的过工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要具有一定 的安全性,还应该保证超高层设计的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筑施 工单位应该注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 施工的质量。 正文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还 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在实际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外界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因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直接影响 超高层建筑的舒适性。但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影响住房的舒适性,还 能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首先首先应该将超高层建筑的承载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其抗压力的设计。 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2.1超高层结构体系分类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不同,可以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混 凝土的设计、钢结构与钢组合结构的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等。目前,我 国的超高层建筑大多都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主要包括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伸臂结构及悬挂结构等。 2.2 超高层建筑体系选用原则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用时,应该按照合理、经济和安全等原则选择最 为合适的超高层建筑体系。当然,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择还需要以建筑物的要求、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施工的环境等为依据。同时,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还应该具有 较好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2.3 超高层的结构材料分析 目前,钢筋混凝土料是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当然,钢筋 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应该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为依据,从而较好地发挥钢 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结构刚度大、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而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建筑领域。但是,应 该注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厚度问题,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材质。 2.4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择 超高层建筑物结构体系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框架结构体系。框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和一些问题的探讨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和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1)超高层建筑发展概况:我国高度超过250米的超高层建筑分为250~300m,300~400m,400~500m,500m以上四种,采集样本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中国大陆,分成2012年底完成的项目和2013~2018年可能完成的项目。2012年已建成的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94幢,其中250~300m的占半数以上,港澳台共有18幢,占总数的20%,500m 高的仅有一幢。2013~2018年可能建成超高层项目达到114座,按照现在的情况预计会超过200座,这是我们值得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思考的数字。其中300m以上超高层建筑大量增加,可能由于土地使用要求和城市形象的需要,也可能是我们对它的主要技术已有足够的控制能力,500m以上的超高层也相应增多,塔楼高度突破600m,而港澳台在未来五年的可建项目只有两个,仅占总数量的1.2%,数量大大减少。若从时间轴上划分可以看出,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处于起步阶段的1990年至1999年共有13幢,2000年至2007年23幢,发展阶段的2008年至2012年增至58幢,繁荣阶段的2012年至2018年预计有164幢。我们做这样的研究是觉得我们对产品的了解和把控的速度没有跟上它的发展速度。 (2)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的概况:从区域上看,超高层建筑分布区域明显增加,2012年之前的超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两者加起来所占比例已经接近总数的80%,或者说3/4以上,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重庆紧随其后,另外还有武汉、南京、温州、北京、天津、苏州、沈阳;2013~2018年即将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明显变化,向中西部倾斜,环渤海地区成为一个新的超高层建筑集中地区,二线城市超高层建筑数量增加,未来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天津20幢,深圳15幢,无锡9幢,广州8幢,大连8幢,上海7幢,武汉7幢,沈阳7幢,贵阳7幢,重庆6幢,昆明6幢。 (a)2012年前超高层建筑区域分布(b)未来2013~2018年超高层建筑区域分布 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框筒-核心筒-巨型支撑。不同建筑高度常用的结构体系也有所区别,其中250~400m 建筑多采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难点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办公场所及会所等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难点2——消防 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隐患大。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超高层建筑防火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用不发火地面等。 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难点3——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通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往往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布局形式。当然,除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布置方式之外,高层建筑还有其它的布局方式,如“外核式布局”和“多核式布局”等等。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是一直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参考文本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的组成 建筑天然气供应系统的构成,随城市燃气系统的供气 方式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图4-7所示的供气系统,由用户 引入管、立管、水平干管、用户支管、天然气计量表、燃 具连接管和天然气用具所组成。这样的系统构成是用气建 筑直接连接在城市的低压管道上。近来,我国一些城市也 有采用中压进户表前调压的天然气供气系统。 为了防止发生天然气着火、爆炸、中毒现象,按我国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用户引入管与城市或庭院低压分 配管道连接,在分支管处设阀门,可由地下或地上引入, 引入管宜设在厨房、走廊或与厨房相连的封闭阳台内等便

于检修的非居住房间内,而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发电间、配电间、变电室、不使用天然气的空调机房、通风机房、计算机房、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和进风道、垃圾道等地方。引入管上即可连一根立管,也可连多根立管,后者则应设霉水平干管,水平干管沿楼梯间或辅助房间的墙壁敷设,坡向引入管,坡度应不小于0.002。管道经过的楼梯间和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当由地下引入室内时,立管在室内第一层处应设阀门。阀门一般设在室内,对重要用户尚应在室外另设阀门。阀门宜选择球阀或旋塞阀。立管的上下端应装丝堵,通过各层楼板处应设套管。套管高出地面至少50mm,套管与天然气管道之间的间隙应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由立管引出的用户支管,在厨房内其高度不低于

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第12期山西焦煤科技N o.12 2007年12月Shanx iCoking Coal Science&Technology Dec.2007 #试验研究# 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燕日权1 (太原市燃气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论述了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的确定原则,并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中燃气管道的验收规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系统由于其用气点多,用途各异以及消除附加压力的调压设备技术工况等诸多因素,使其系统的构成和压力级制的确定变得复杂化,设计人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使燃气供应系统确定更具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1根据大楼用气点分布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燃气供应系统应满足大楼用气需求,也就是,只要大楼各个点有用气要求,在考虑供应系统时,燃气管道就必须连接这些点。但是,由室外引入的燃气管是分几路分别到达用气点,还是由一路燃气管到达,沿途设分支管,还需了解各用气点的燃气需要量,这样才能根据各用气点的燃气用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2根据用气压力和调压方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掌握各用气点用气量分布情况以后,用气压力要求也必须清楚,并作为确定燃气供应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用气压力由不同的燃气供应系统和压力级制来保证。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锅炉房,其燃气锅炉用气压力500~800mmH2O。那么,这个用气点必须与其它用气系统分开而自成一个系统。 3根据大楼用气点计量方式确定燃气供应系统对于用气点分布很广的大楼供气系统,由底层设总表,大楼内由物业管理单位管理分摊燃气用量也可以在总表后设分表予以分开计量;如某个业主承包某几层楼面,他便可能要求单独计量,而与燃气管理部门直接发生关系,这样,会要求各自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会影响燃气供应系统的确定。4根据大楼结构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1)由于目前技术标准对燃气管道进入地下室有较严格的限制,在确定大楼燃气供应系统时,应能避开在地下室燃气管道的穿越,以免因燃气管道穿越地下室而需采取的某些技术措施,既不安全,又花费资金。 2)燃气供应系统是建筑设备专业的一部分,就专业来说,均需由建筑专业来汇总协调,故燃气供应系统需预留的孔洞和管道井均应由建筑专业协调,并且得到结构专业的认可,否则,对大楼来说,任意预留孔洞和管道井既会给结构带来影响,又会使建筑总体不协调。因此,燃气供应系统只有得到建筑结构专业的认同,确定燃气预留孔洞和管道井的位置,才能据此确定燃气供应系统。 3)超高层建筑结构对燃气管道等其他管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每层楼板单位面积承载能力是结构确定的,当燃气系统越大,管道口径便可能越大,管道自重也就越大。当根据应力合力计算结果确定竖直燃气管道锚固点之间的管段自重大于楼板承载能力时,便需调整燃气管道系统,以便缩小口径,满足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当然这是在结构不能加固情况下,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只能依靠调整燃气供应系统,使结构得以适应。 超高层建筑燃气竖直管道的应力确定。 由其自重产生的压应力D g计算公式如下: 1作者简介:燕日权男197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师太原03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