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及艺术与科学学科介绍

合集下载

2015中国传媒大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2015中国传媒大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所艺术与科学2014年招生目录(含人数)部院所2014专业\领域名称(代码)2014初试科目2014学制拟招人数研究方向(代码)(代码)协同创新中心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所艺术与科学(1301J3)①101思想政治理论3年3(1) 0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25艺术与科学基础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所艺术与科学专业简介艺术与科学(1301J3)“艺术与科学”是横跨艺术与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它以具体的视听门类艺术为研究对象,在学习研究艺术表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从科学认知的视角,对艺术设计、艺术表现、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等艺术发展重要环节所产生的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探索,对艺术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从而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上拓宽和丰富对艺术基本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开展艺术创作与实践。

艺术与科学专业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学科研究主要涉及艺术信息学、视听艺术心理学、艺术风格学、认知科学、设计艺术与设计技术、人工情感与人工智能、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等等众多学科领域。

艺术与科学学科的研究将从艺术表现的基本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艺术与科学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与交融的可行性,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定位于艺术与科学契合的交叉面上,探究艺术理论的新向度,开拓艺术设计创造的新视界,致力于本领域国内外前沿性、基础性的实际基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艺术信息学、艺术虚拟现实、视听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艺术虚拟场景与互动;传统文化的艺术虚拟表现与传承;虚拟立体视觉艺术与技术;虚拟音乐与虚拟声效;人工情感与虚拟艺术角色感知;人工智能与互动人工生命艺术。

传媒类艺考有哪些专业?传媒类艺术高考9大核心专业介绍

传媒类艺考有哪些专业?传媒类艺术高考9大核心专业介绍

传媒类艺考有哪些专业?传媒类艺术高考9大核心专业介绍传媒类艺考有哪些专业?传媒类艺术高考9大核心专业介绍-传媒艺考下面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专业介绍来自百科,有问题随时联系小编哦!)1.播音主持专业: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

全国有播音主持专业院校超过一百三十所,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为代表的,以山西传媒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为特色的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每年培养数千播音主持人才。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3.影视表演专业:影视表演专业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代表性的门类通常是音乐和舞蹈。

有时将杂技、相声、魔术等也划入表演艺术。

电影表演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

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

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

中国传媒大学选课指南

中国传媒大学选课指南

中国传媒大学选课指南1.专业课推荐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其中,传播学是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传播学基本理论、英语交际能力、跨媒体实践能力和宽厚的人文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公关广告、媒体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网络传播等领域从事管理、策划、采编、制作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与世界接轨的、具有跨媒体操作能力的传播人才。

2.选修课校级公共选修课设立七个大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经济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外语类和健康教育与体育类,选课的内容每个年级,每个专业也不太一样3.考研关于夸学校的话,咱就不说了,中传的实力大家都知道,网上一搜“中国传媒大学”校友,好几页都放不下。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讲,更需要关注的事情是:中传进入复试规则的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复试新增「材料评议制」,招生简章发布的时候还上了热搜。

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材料评议制」。

以前报考中传,是参考中传的校线(去年的校线见下文),按照初试分数来确定你能不能进入复试,但是从2021年开始,变了。

变化在于,只要你过了A区的国家线,就可以进入中传的复试选拔流程,这个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

复试考核就是复试,这个大家都知道。

关键是什么叫做「材料评议」。

简单来说,就是你过了国家线,就按照中传的复试要求提交你的相关材料,比如你发表过的论文、学科竞赛奖项、你的简历、个人陈述、本科成绩单、硕士科研设想、外语水平证书等能体现你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材料,然后材料评分占30%,初试成绩占70%,算出一个综合分数再进行排名。

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专业方向如下:交互艺术创作方向(学制三年)以上方向的考试科,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③724游戏设计理论基础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难度分析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难度,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就业,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辅导,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参考书,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一、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招生人数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竞争较为激烈,15年的招生人数为3人,其中包含保送生1人。

但是中传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考试科目里,综合考试和互动艺术与技术理论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互动艺术与技术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就业怎么样?中传互动艺术与技术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互动艺术与技术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中国传媒数字媒体艺术

中国传媒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本专业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系统的数字艺术创作训练,能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数字影视节目制作、CG创作、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下设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和网络多媒体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考试完全相同,在培养模式上实行“四年制,两段式”: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打通培养、统一授课,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学生报考志愿及兴趣爱好、特点、成绩等因素,进行专业方向分流,科学地选择专业发展方向。

数字影视制作方向:为电视台、数字电影制作公司、手机电视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动画公司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制作理论水平和数字艺术素养,能够驾驭先进的数字影视技术,熟悉数字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在CG技术与艺术领域具有较高造诣,能进行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影视特效与合成、电视片头设计与制作、电视栏目及频道整体包装工作的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电视艺术美学、西方新媒体艺术、艺术创新思维、网站程序设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视觉形态造型基础、雕塑与三维造型、数字摄影与摄像、剪辑艺术与实践、影视声音艺术、数字电影特技原理、广告创意与表现、数字合成、CG艺术创作、电视频道与节目整体包装、数字影视制作新技术、手机电视内容制作等。

网络多媒体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网络动画、网络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移动多媒体应用、手机电视、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艺术创新思维、网站程序设计基础、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站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在线互动多媒体、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手机电视内容制作等。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都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国际传播学院、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艺术设计、音乐学、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录音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87个专业。

传媒大学部分专业介绍: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系统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广播电视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采、写、编、摄、评、说、播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够运用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编导与播音主持创作。

(3)主干课程:广播电视艺术概论、影像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编导基础、影视编剧、广播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编辑、电视导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等。

2、编辑出版学专业(1)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2)知识技能要求: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能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组织与发布,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编辑与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和较强的英语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方向介绍1.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言发声艺术方向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言发声艺术是播音主持艺术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是本学科基础应用领域的重要方向,也是本学科语言教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向以有声语言表达中艺术语言发声过程及方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及用声行为、用声方法和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效果之间的规律,人的思想情感与声音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关注其他领域的公众口语表达,如新闻发言人、企事业机构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宣讲、朗诵、大型活动主持的语言发声艺术。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加快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本方向研究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

普通话教学重在研究普通话教学的规律与方法,探索能指导普通话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原理以及测试的范围、内容、方法,数字技术在测试中的应用等,为推广和普及全民通用的普通话服务。

本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科学用声能力、具备提升发声能力所必备理论知识的专业人员,培养具备掌握及完善现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员。

2.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方向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是播音主持艺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之一。

它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创作过程、接受主体、艺术效果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素材准备到节目播出过程中的创作道路、原则、技巧、规律、风格等为研究范畴,梳理总结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原理、方法,用以指导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

播音主持艺术是有声语言表达艺术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重点在语言、传播、艺术等交叉领域进行艺术规律的探析,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角度将传者、受众和作品纳入研究视野,并对播音主持创作中的心理机制、美学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

本方向还将研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历史发展、代表人物、重点作品、风格流派、有声语言艺术的文化传承等。

中传动画艺术学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动画艺术学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动画艺术学各细分专业介绍动画艺术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专业方向如下: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动画产业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③722动画学基础④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中传动画艺术学主要分为两个培养方向,动画理论与实践方向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动画艺术理论修养,兼具学术研究和实际创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动画人才;动画产业方向对动画产业政策、组织形态、资本运营、传播发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级动画产业管理、策划、制片和运营人才。

可以说,这两个方向的就业率没有任何问题。

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解析一、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动画艺术学就业,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专业课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二、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中传动画艺术学15年的招生人数为14人,其中包含保送生4人。

考试专业课内容简单,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取。

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动画艺术学专业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动画艺术学考研考试科目里,动画学基础和艺术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动画艺术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八大传媒院校简介

八大传媒院校简介

这八大传媒大学,哪一所是你的最爱?1,唯一的一流以传媒命名的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建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78年)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

2004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十大影视院校之一,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先进,已成为中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

22层演播大楼拥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和江南名城桐乡市。

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3,四川传媒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优秀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等称号。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

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四川传媒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学专业各方向介绍音乐学(1302Z1)1. 传统音乐理论方向本方向属于音乐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音乐史、传统音乐形态、传统音乐理论以及音乐文化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等。

在立足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本方向也与音乐学科的其他方向积极配合,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在立足音乐本体研究的同时,本方向也充分利用中国传媒大学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与电视、电影、戏剧等艺术学科和传媒领域的相关学科(传播学、数字媒体、传媒经济学等)积极贯通,努力拓展研究视野。

因此本方向具有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本体研究与跨界研究相辅相成的突出特色。

本方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良好理论素养的音乐研究人才和音乐教育人才。

学生需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能承担对特定研究对象的调研任务,独力撰写学术论文,并提出新的学术见解。

除了专业研究的深度之外,本方向也强调学生具备开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未来工作领域主要为音乐研究机构、音乐教学机构、音乐编辑出版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文化艺术研究和传播机构等。

本方向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方向负责人和主要教师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已培养出不少音乐学领域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有一系列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音乐学界和相关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

本方向的基本课程,主要为中国音乐史专题、西方及其他地区音乐史专题、音乐文化专题、音乐形态分析专题、影视剧音乐专题、音乐人类学专题、音乐美学专题、音乐研究方法论等。

2. 音乐创作与表演研究方向本方向属于音乐学科的创作与实践研究,是以音乐分析为基础,与音乐审美评价、音乐创作技法、音乐表演规律以及音乐史学研究互动的跨学科、交叉性专业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外音乐风格比较、音乐作曲技法、音乐演唱技法、音乐美学、音乐批评、音乐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创作技术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对国内外大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深刻理解音乐创作与表演主旨的意义价值、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技艺含量及其成果的审美。

2022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

2022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

2022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专业\领域名称(代码)专业\领域名称(代码)初试科目研究方向(代码)研究方向(代码)(代码)代码)产业经济学(020225)产业经济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产业系统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③303数学三④801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理论(030201)政治学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政治传播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政治与社会管理③701西方政治思想史④802政治学基础国际关系(030207)国际关系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③702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03当代国际关系④802政治学基础外交学(030208)外交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外交学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传媒与公共外交③702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④802政治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④803综合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030505)思想政治教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传媒政治③7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④803综合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艺学(050101)文艺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③704文艺理论03西方文艺理论④804综合考试[文学]04审美文化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应用语言学②01方向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方向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选一02对外汉语教学③705语言学理论④805综合考试[语言1]03语言信息处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06算法与数据结构④806综合考试[语言2]汉语言文字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汉语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文字学③707古代汉语03现代汉语④807现代汉语04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先秦两汉文学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魏晋南北朝文学③704文艺理论03唐宋文学④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04元明清文学05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③704文艺理论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④809中国文学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③704文艺理论03中西戏剧文化研究④810外国文学史英语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语言学②243二外日、244二外法、245二外俄、246二外德选一02英美文学③708基础英语03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④811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4英语播音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言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2二外英、243二外日、244二外法、245二外俄、246二外德0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选一02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③708基础英语④812语言学综合知识新闻学(050301)新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新闻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新闻理论③709新闻学基础03新闻业务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传播学(050302)传播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应用传播学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03媒介与女性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电视文化传播07传播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学(050320)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国际新闻史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选一02国际新闻业务③709新闻学基础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国际媒体05国际新闻传播某05方向为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广播电视新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广播电视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外国广播电视③709新闻学基础03电视新闻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纪录片05新闻摄影0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07电视理论08广播理论09广播节目10广播经营★舆论学舆论学(050322)舆论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舆论学基础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应用舆论学③709新闻学基础03舆论调查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学(050323)编辑出版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编辑出版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出版经营与管理③709新闻学基础03媒介融合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广告学(050330)广告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②201英语一、203日、240法选一02广告实务③711广告传播理论03广告媒介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品牌传播05受众与市场06新媒体产业★公共关系(050331)公共关系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公共关系理论②201英语一、203日、240法选一02公共关系实务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03危机管理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营销公关★传播心理学(050332)传播心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传播心理应用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传媒教育(050334)传媒教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传媒高等教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传媒政策与法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传媒政策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传媒法理论与实践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050336)传媒经济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传媒产业管理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国际文化贸易③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03文化产业管理④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04影视项目管理05区域文化产业发展06文化市场营销★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广播电视语言传播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语言传播发声学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③712中国播音学基础03播音主持业务④814综合考试[语言传播]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05口语传播★艺术学(130120)艺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艺术美学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艺术传播学③713艺术学基础03艺术人类学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04广播电视艺术美学05传媒艺术与文化★音乐学(130220)音乐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③714中外音乐史论03传媒音乐研究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美术学(130400)美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影视美术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③715美术学基础03美术史论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设计艺术学(130520)设计艺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设计艺术史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广告设计③716设计艺术学基础03美术传播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戏剧戏曲学(130322)戏剧戏曲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戏曲历史与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戏剧历史与理论③717戏剧戏曲学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电影学(130321)电影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电影艺术史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电影创作理论③718电影艺术基础03影视制片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20)广播电视艺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电视艺术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电视策划③719广播电视艺术基础03广播电视文艺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04电视剧史论05电视艺术与技术06录音艺术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动画学动画学(130323)动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动画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动画产业③720动画学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130324)数字媒体艺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网络多媒体③72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游戏游戏(130325)游戏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游戏设计与创作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游戏理论与产业③722游戏设计理论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艺术与科学(130326)艺术与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23艺术与科学基础④815综合考试[艺术学]计算数学(070102)计算数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图像处理中的计算方法③724数学分析④816高等代数应用数学(070104)应用数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代数及其应用③724数学分析03统计与计量方法④816高等代数电路与系统(080902)电路与系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现代电子设计③301数学一④817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微波与卫星通信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③301数学一03电磁兼容④818电磁学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声频技术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数字电视技术③301数学一03数字广播技术④817信号与系统04信息网络技术05传输覆盖与监管06信息安全技术07移动新媒体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DSP技术与应用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多媒体技术③301数学一03智能信息与控制④817信号与系统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传媒信息安全③301数学一03智能信息处理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互联网应用技术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③301数学一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05网络新媒体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20)管理科学与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媒体管理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管理信息系统③303数学三④819运筹学企业管理(120222)企业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媒体战略管理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营销管理③303数学三03财务管理④820企业管理行政管理(120401)行政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③725行政管理学④821综合考试[行政管理]◆汉语国际教育(045300)汉语国际教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汉语国际教育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③354汉语基础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艺术硕士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1电影创作③336艺术基础④823艺术综合艺术硕士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播音与主持艺术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2动漫创作③336艺术基础03艺术管理④823艺术综合04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05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6文化市场07媒体策划与运营08电视编导09传媒音乐应用10电视制作11编剧◆新闻与传播(055200)新闻与传播01新闻实务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3国际新闻与传播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04电视新闻采编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05新媒体采编实务06口语传播实务07品牌营销传播◆出版(055300)出版01出版经营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2现代出版业务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④441出版专业基础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数字媒体技术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③302数学二03天线与微波通信④817信号与系统04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处理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085209)集成电路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片上系统设计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2DSP算法与FPGA设计③302数学二④817信号与系统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085211)计算机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01网络多媒体技术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02传媒信息安全③302数学二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④822程序设计04游戏制作注:标注“★”的专业为我校自主增列专业,表◆号的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艺术类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艺术类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艺术类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介绍(艺术类本科)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NewYorkInstituteofTechnology,NYIT)共同开设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本科专业3项,采取国际联合培养,学生修业合格将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和美国纽约理工学院两个学位。

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将进行中国传媒大学和纽约理工学院双学籍注册,全程执行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国际联合培养方案,学习期间有外籍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留学培养。

学生第一至三学年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课程学习,以中英文方式授课。

中美双方资深教师共同承担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建立全面的理论体系和培养基础技能,依托200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的全球传媒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组织——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邀请国际一流传媒院校知名教授进行国际前沿的通识教育授课。

此外,学生还可在假期选择赴日本、韩国、欧洲、澳洲、中国国际传媒影视基地或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基地等进行CAS (CreativeActionService)短期国际项目调研,参与业界国际实训,促进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一)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简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是经教育部201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外办学函﹝2014﹞67号通知,批准书编号:MOE11USA02DNR20141596N),是教育部在北京首个批准的传媒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传媒类综合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院以“汇聚全球精英传播中国智慧”为理念,集纳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学科,依托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一流国际传媒高校的教育资源,采取“1+N”办学模式,多学科交融,面向全球招生,联通高等教育与传媒业界,致力于创建“以国际化推动高教改革的创新实验示范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及就业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及就业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考研:数字媒体艺术简介、在校课程及就业数字媒体艺术(1305Z2)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专业前身为 2004 年设立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方向),2005年正式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最早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

本专业秉承“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设计为法”的发展理念,已形成多元共生的跨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特色与优势,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和社会效应。

2.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传媒学科特色优势,面向智能融媒体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眼光的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操守、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2)系统理解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全面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深入洞察本学科的发展前沿;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4)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素养,能够独立开展具有高水平的科研、创作、设计研发等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方向本方向立足数字媒体的发生、发展历程,以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理论、生产、传播、消费、技术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国际化的视野、全局性的高度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智能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虚拟社会、数字娱乐等艺术与科技相交叉领域的新理念、新形式、新产品、新应用,运用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将智能融媒体时代的艺术与技术发展及社会需求相结合,产学研互动,聚焦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批评理论中诸多问题的研究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建设,旨在培养面向智能融媒体发展趋势的高级智库人才。

2.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本方向立足于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智能化发展趋势,聚焦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设计思维、交互影像、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设计学前沿领域,以网络与智能媒体的产品设计、交互技术、用户体验、传播模式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国际化的视野、从人本主义角度探索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的一般规律,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0最新艺术与科技专业大学排名

2020最新艺术与科技专业大学排名

2020艺术与科技专业大学排名艺术与科技专业介绍艺术与科技专业是2012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为130509T,该专业是基于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整合空间、艺术、媒体、技术与商业的视角,在空间环境设计、信息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基础和创意创新能力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以中国传媒大学及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代表。

主干学科:艺术学、工学、文学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装饰基础、透-视-学、工程与制图、展示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展示空间表现技法、电脑设计软件应用、广告设计、印刷制稿与工艺、展示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道具设计与制作、人体工程学、材料与预算、国画、书法、会展概论、会展广告及传媒、会展法规、大型活动组织与管理。

主要实践环节:写生、采风、市场调研、专业考察、会展企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艺术与科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进行会展设计、组织策划等的基本能力。

知识与能力1.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2.具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3.了解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动态;4.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独立完成创作和教学的能力;5.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6.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一定的听力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职范围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包括空间及环境设计公司、IT公司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开发部门、影视动画公司、数字娱乐相关公司、传媒及媒体艺术机构等。

本系与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在对与国外交流方面表现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并实施到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并成为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各方向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各方向介绍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Z3)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电视艺术是20世纪伴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而诞生的全新艺术形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九艺术女神”。

故而,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电视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深入了解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艺术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电视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进而把握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研究取径方面,本专业方向通过对经典和有代表性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以掌握大量的影像研究资料,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提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在电视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里,有新的理论开拓和新的学术建树。

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电视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

2.电视策划方向电视策划的核心是提高电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广播电视发展策略。

它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是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具活力的新领域。

本专业方向立足电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媒体节目、栏目、频道的设计与研发。

因此,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拥有开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视野,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分析广播电视创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开办电视策划方向的第一所大学。

经过多年建设,本方向研究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电视策划原理、电视节目类型与形态分析、电视受众分析,专业创作与实践四个部分。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意、分析、研究、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制定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发展方案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及艺术与科学学科介绍
一、中国传媒大学教育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一所具备艺术与科学领域多学科群支撑的部属“211”大学,凭借其相互交叉渗透的传媒领域学科,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

学校积极倡导和鼓励“追求卓越,创新引领”的学术思想,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研究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动画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6个专业硕士类别,80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9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近15000人。

二、艺术与科学学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具有艺术与科学领域多学科群的支撑,既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亦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传媒大学具有当然的学科群优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表现、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鲜明的受生产力发展影响的时代特征。

艺术的发展交织着科学的进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代世界文化建构的重要内容,既是各类原创设计的依托,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后备支持。

为了弘扬传媒大学学校具有的艺术学科与理工学科的学科群特点,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特别是填补国内的学科学术研究空白,推动国家文化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经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2月设立“艺术与科学”交叉新学科。

这一学科的设立,既反映了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综合学科优势,同时也是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的生动体现。

目前,“艺术与科学”学科的设立是国内独有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传媒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科,作为艺术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不仅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亦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

艺术与科学专业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学科研究涉及了艺术学、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智能科学、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等等众多学科领域。

艺术与科学学科的研究将从艺术表现的基本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艺术与科学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与交融的可行性;研究艺术中的科学,亦研究科学中的艺术;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目前,以传媒大学的学科与学术的特色和优势为背景与依托,“艺术与科学”学科在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专业招生与培养方面,设立了两个研究方向:(1)艺术表现与科学认知;(2)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

(1)艺术表现与科学认知研究方向
艺术表现与科学认知方向的研究,定位于从视觉艺术表现、听觉艺术表现的基本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受众对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的感知和认知问题,致力于该领域国内外前沿性、基础性的课题研究,推动艺术与科学理论与应用的融合与创新,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学科学术发展,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艺术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智能科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该方向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艺术形象的设计与测评;
2)视觉与听觉艺术作品的风格分析与确认;
3)艺术形象的场景环境友好理论;
4)艺术表现的主观与客观评测和谐理论;
5)情节趣味与情感分析理论;
6)艺术表现与受众错觉心理学。

(2)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
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的研究,定位于艺术与科学契合的交叉面上,探究艺术理论的新向度,开拓艺术创造的新视界,致力于该领域国内外前沿性、基础性的实际基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艺术虚拟现实、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该方向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艺术虚拟场景与互动;
2)传统文化的艺术虚拟表现与传承;
3)虚拟立体视觉艺术与技术;
4)虚拟音乐与虚拟声效;
5)虚拟艺术角色的感知与人工智能;
6)互动式人工生命艺术。

通过对上述前沿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其自身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在传媒与娱乐技术等多种领域中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