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是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品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案例。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

首先,中国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致力于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拥有广泛的农药和种子产品。

这次并购案的目标是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产品,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

此外,该并购还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专长。

然而,这个案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先正达的股东们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收购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削弱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由于农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因此该并购案还面临着监管审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承诺保持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他们与先正达的股东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其担忧。

最后,他们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以确保并购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积极的沟通,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并购,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机会。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TCL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跨国并购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TCL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并购的动因、过程、绩效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跨国并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TCL集团跨国并购历程TCL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消费产品制造商,其跨国并购的历程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从2002年开始,TCL集团便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其并购策略主要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实现品牌国际化为主要目标。

2002年,TCL集团首次尝试跨国并购,以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为起点,这一举动标志着TCL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施耐德电器在欧洲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此次并购为TCL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跳板。

随后的几年中,TCL集团继续深化其国际化战略,相继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这两次并购对于TCL来说意义重大。

并购汤姆逊使得TCL获得了欧洲彩电市场的份额,并借此机会提升了自身在全球彩电市场的地位。

而并购阿尔卡特则让TCL快速进入了手机市场,并获得了阿尔卡特在研发、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资源。

然而,跨国并购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TCL集团面临着文化差异、管理冲突、技术融合等多重挑战。

尤其是在手机业务方面,由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TCL在整合阿尔卡特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尽管如此,TCL集团并未放弃其国际化战略。

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TCL逐渐适应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并在跨国并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谷歌还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提 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谷歌利用摩托罗拉移动的专利组合,加强了自 身的专利储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次并购还为谷歌提供了一个进入新兴市场的渠道, 如印度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了其全球影响力。
谷歌对摩托罗拉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和重 组,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持续改进
并购后持续优化企业运营和管 理,提高整体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目的
饿了么拥有庞大的配送网络和用户群 体,阿里巴巴希望借助其优势加速新 零售战略的推进,提升用户体验和市 场份额。
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整合
阿里巴巴在收购后对饿了么进行了全面整合,包括管理团队、业务运营、技术架构等方面。
协同效应
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和技术,阿里巴巴成功地将饿了么融入其新零售生态系统中,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流量互 导、数据共享等协同效应。
多样性
案例应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国家、不同产业、 不同交易类型的跨国并购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整 理出并购的时间、交易金额、 参与方等信息。
战略分析
分析并购交易的战略动机,包 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技术 获取等。
收集资料
收集并购案例的相关资料,包 括公告、新闻报道、年报等公 开信息。
财务分析
对并购交易的财务数据进行分 析,包括估值、支付方式、融 资结构等。
风险评估
评估并购交易的风险,包括政 策风险、文化差异风险、整合 风险等。
案例分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跨国并购的动因与动机,评估并 购交易的财务和战略影响,分析并购 后的整合过程和结果。

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家跨国公司的并购案例,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教训。

该案例涉及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情况,涉及战略决策、法律合规、文化融合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跨国公司的并购提供借鉴和指导。

引言:跨国公司并购是全球化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由于文化、法律、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跨国并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一家跨国并购案例,讨论了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

正文:一、背景与目标本案例涉及中国公司收购美国一家知名IT公司的情况。

收购目标是为了获得其技术、知识产权和市场份额,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战略决策与尽职调查在决定进行并购之前,中国公司进行了详尽的尽职调查。

这包括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全面的调查,中国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和潜力。

三、法律合规法律合规是跨国并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国公司与美国的律师团队合作,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合规计划,包括合并协议、合同等。

合规性的确认有助于避免法律风险,并确保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财务与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对于并购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公司仔细评估了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确保其财务指标符合预期。

同时,中国公司还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五、文化融合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中常见的挑战。

中国公司积极推动文化融合,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并购后的环境。

同时,管理层也需要积极引导和协调,以促进公司间的合作和相互理解。

六、成果与教训该并购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公司获得了目标公司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然而,本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譬如,在并购前期更应深入调查和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和潜力,以避免后期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要充分重视文化融合,以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跨国公司并购是复杂而困难的过程,但通过详细的战略决策、尽职调查、法律合规、财务与风险管理和文化融合,成功的并购是有可能实现的。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跨国并购成功案例篇1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

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

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

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

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

在2005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

9%,公众流通股35。

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

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05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

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

5亿美元的股票。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包括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法律程序、法律监管等。

本文将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分析跨国并购中的法律挑战,并探讨相应的法律应对策略。

二、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为拓展国际市场,A公司计划收购B公司,B公司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

此次并购涉及巨额资金,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法律风险较高。

三、跨国并购的法律挑战1. 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反垄断法规,如欧盟的《欧洲联盟运行条例》和中国的《反垄断法》。

并购双方需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反反垄断法规而受到处罚。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双方需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以规避法律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许可使用等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以保护并购双方的利益。

2. 法律程序(1)尽职调查:并购双方需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法律合规性、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并购决策的准确性。

(2)合同谈判:并购双方需就并购条款进行谈判,包括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条件等。

(3)审批程序:并购行为可能需要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审批,如反垄断审批、国家安全审批等。

3. 法律监管(1)反垄断监管:并购双方需遵守反垄断法规,接受反垄断审查。

(2)税收监管: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税收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四、案例分析1. A公司并购B公司的法律风险(1)反垄断法规风险:A公司并购B公司可能涉及欧盟和中国的反垄断法规。

为规避风险,A公司需与B公司协商,调整并购方案,确保并购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跨境法律差异风险:A公司需了解英国的法律环境,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等,以确保并购行为符合英国法律。

并购交易中的跨国合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并购交易中的跨国合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并购交易中的跨国合并与重组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国并购交易的频率与规模越来越高。

跨国合并与重组案例成为了各行业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几个经典案例来分析跨国合并与重组在并购交易中的运作及影响。

1. Daimler-Benz与Chrysler的合并(1998年)1998年,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与美国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Chrysler)宣布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这被认为是一次具有标志性的跨国合并案例。

通过合并,Daimler-Benz获得了Chrysler在北美市场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而Chrysler则得以进入欧洲市场。

合并后,公司展现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实现了产品线的互补和资源的共享。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管理不协调等问题,合并并不成功,最终导致戴姆勒-克莱斯勒在2007年解体。

该案例表明,在跨国合并中,合并方需要认真分析文化差异并进行适当的整合,同时做好管理和沟通,以实现合并后的协同效应。

2. 纳斯达克与OMX的合并(2007年)2007年,美国NASDAQ证券交易所与瑞典交易所OMX宣布合并,形成了纳斯达克OMX集团。

这被视为全球金融行业的一次重要合并案例。

通过合并,纳斯达克OMX集团力图打造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平台。

合并后,纳斯达克OMX集团拥有了更多的上市公司和更广泛的市场参与者,增加了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纳斯达克OMX集团还通过整合技术和资源,提供了更好的交易和清算服务。

该案例表明,在金融行业的跨国合并中,合并方需要注重整合后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联合利华与莱佛士的合并(2008年)2008年,英国日用品巨头联合利华与荷兰食品企业莱佛士宣布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食品和日用品公司之一。

这是一次成功的横向合并案例。

通过合并,联合利华与莱佛士结合了各自在不同产品领域的优势。

合并后,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得到了显著增加,实现了产品线的互补和销售网络的拓展。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和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

跨国并购不仅涉及企业之间的财务交易,更关乎文化、管理和战略等方面的整合。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二、案例分析1. 达美乐(Domino's)并购苏必利尔(Pizza Hut)的失败案例2004年,美国连锁披萨品牌达美乐宣布并购其主要竞争对手苏必利尔,这一交易在业界引起了轰动。

然而,动荡的市场环境以及双方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一并购的失败。

苏必利尔的员工和管理层对这次并购持有抵触情绪,并未积极配合整合工作,导致两家企业间的协作困难。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应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背景和员工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整合工作。

2. 腾讯收购Supercell的成功案例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约90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一并购被视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腾讯在并购后保持了Supercell的独立运营,尊重和充分信任Supercell的管理团队,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共赢。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跨国并购中,尊重目标企业的独立性和文化差异,同时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和资源支持,能够提高并购的成功几率。

3.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与和记黄埔的合作案例2017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与中国能源巨头和记黄埔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一个巨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这一合作为两家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跨国并购中,寻找互补性的优势和合作机会,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对中国的启示1. 建立跨国并购的文化融合机制在进行跨国并购时,中国企业应加强文化的整合。

可以通过与目标企业的文化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寻找共同点和合作机会,从而缩小文化差异,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并购法律博弈案例分析(3篇)

并购法律博弈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

我国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寻求跨国并购的机会。

本文将以中国A公司与B公司的跨国并购案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的法律博弈。

A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B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0年的美国通信设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018年,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以期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并购过程中的法律博弈1.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并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揭示目标公司的潜在风险。

在此次并购案中,A公司对B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法律、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

(1)财务方面:A公司发现B公司存在一些财务问题,如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

A公司通过法律手段,要求B公司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法律方面:A公司在调查中发现,B公司存在一些法律纠纷,如专利侵权、劳动合同纠纷等。

A公司通过法律途径,促使B公司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并购风险。

(3)人力资源方面:A公司了解到B公司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风险,通过与B公司协商,A公司要求B公司采取措施,保障核心团队稳定。

(4)技术方面:A公司发现B公司部分技术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法律手段,要求B 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并购后企业的技术安全。

2.谈判与协商在尽职调查完成后,A公司与B公司开始进行谈判。

双方在以下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博弈:(1)收购价格:A公司认为B公司的收购价格过高,而B公司则坚持原有价格。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平衡点。

(2)收购条件:A公司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如要求B公司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对外转让股权等。

B公司对此表示反对,双方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协商。

(3)员工安置:A公司关注B公司员工的安置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要求B公司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

3.政府审批与监管跨国并购需要经过各国政府的审批。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篇一: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2012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联想集团再次上榜,排名第370位,年收入295.744亿美元,利润4.73亿美元。

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秉承“让用户用的更好”的理念,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联想从2003年更换标识,2004年成功签约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到今天与ibm形成战略联盟,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顶级企业的行列。

2.ibm公司简介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

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心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本案例以某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 跨国公司: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总部位于美国,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以下简称“国内企业”)成立于2000年,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并购原因1.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拓展我国市场,提高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市场份额,并获取国内企业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二、并购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反垄断审查风险1. 法律风险:根据我国《反垄断法》,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若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未履行申报义务,可能面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业务范围、竞争优势等,确保并购行为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

同时,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应积极配合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审查,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二)知识产权风险1. 法律风险:并购过程中,若国内企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技术泄密等问题,可能导致跨国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确保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合法合规。

并购完成后,跨国公司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一、引言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

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一)公司背景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

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

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

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

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

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关注我国市场,寻求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本案例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知名企业为例,对法律跨境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知名企业(以下简称“我国企业”)是一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8年,跨国公司决定并购我国企业,以期进一步拓展我国市场。

二、并购过程及法律问题1. 签订并购协议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首先与我国企业签订了一份并购协议。

该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并购方式:跨国公司通过现金收购我国企业的全部股权。

(2)交易价格:经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为人民币XX亿元。

(3)支付方式:跨国公司将在并购协议签署后XX个工作日内支付全部交易价款。

(4)交割条件:在并购协议签署后,我国企业应将其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交割给跨国公司。

(5)违约责任:如任何一方违反并购协议,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法律问题在并购过程中,涉及以下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反垄断审查。

为避免反垄断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商务部提交反垄断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2)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根据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条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涉及外资并购安全审查。

为避免安全审查风险,跨国公司需在并购协议签署前向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办公室提交安全审查申报材料,并接受审查。

(3)股权过户登记在并购协议签署后,跨国公司需向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过户登记手续,以确保股权过户的合法性。

(4)劳动用工问题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需关注我国企业的劳动用工问题,确保并购后的企业合法合规用工。

三、并购结果及影响1. 并购结果在经历反垄断审查、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等程序后,跨国公司成功并购我国企业。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国外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

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是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北京。

2008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这一收购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二、案例分析1. 并购背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份额。

当时,中国果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者对果汁的需求不断增长。

汇源果汁作为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导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可口可乐希望通过收购汇源果汁,迅速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2. 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引起了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任何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在此案中,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金额超过了申报标准,因此需要经过反垄断审查。

(2)文化差异可口可乐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购汇源果汁后,如何融合两家公司的文化,保持品牌价值的同时,又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是可口可乐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案例处理(1)反垄断审查结果经过严格审查,商务部于2009年3月18日宣布,由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不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因此不予批准。

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导致中国果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2)收购失败后的影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后,对两家公司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汇源果汁失去了与国际巨头合作的机会,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而可口可乐则失去了进入中国果汁市场的重要途径,不得不重新制定市场拓展策略。

三、案例分析总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和复杂的文化差异。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中化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分析跨境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概述中化集团(Sinochem Group)成立于1950年,是一家集化工、能源、农业、金融、地产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瑞士先正达(Syngenta)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主要从事农药、种子和作物保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2月,中化集团宣布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农业并购案。

2017年6月,双方完成交割,中化集团正式成为先正达的控股股东。

三、跨境并购中的法律问题1. 合规审查在跨境并购过程中,合规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合规审查问题:(1)反垄断审查:由于中化集团和先正达在全球农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需要接受反垄断审查。

在收购过程中,中化集团积极与各国反垄断机构沟通,最终获得批准。

(2)国家安全审查:部分国家在跨境并购中会对国家安全进行审查。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国家安全审查的风险。

为应对这一风险,中化集团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收购符合各国国家安全法规。

2. 法律文件审查跨境并购涉及大量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1)股权转让协议:中化集团与先正达股东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了股权转让的条件、价格、支付方式等内容。

(2)合并协议:中化集团与先正达签订的合并协议,规定了合并的方式、程序、时间表等内容。

(3)尽职调查报告:在收购过程中,中化集团对先正达进行了尽职调查,形成了尽职调查报告。

报告详细披露了先正达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业务风险等。

(4)员工安置协议:在收购完成后,中化集团需要与先正达的员工签订安置协议,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3. 文化融合与整合中化集团和先正达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跨国并购的案例

跨国并购的案例

跨国并购的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张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新的市场,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跨国并购的成功之道。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的案例。

中国化工集团以 430 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集团成功获得了先正达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市场的地位。

同时,先正达也受益于中国化工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强大资源和渠道优势,实现了双赢局面。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美国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案例。

迪士尼以710 亿美元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部分资产,包括影视制作、有线电视和国际媒体业务。

这次收购使得迪士尼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拥有了更多的热门IP资源和内容制作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最后,让我们看看2015年德国拜耳收购孟山都的案例。

德国拜耳以 660 亿美元收购了孟山都,这也是全球化市场上最大的农业化学品并购案之一。

通过这次收购,德国拜耳不仅拥有了孟山都在种子和农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市场的地位,实现了全球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跨国并购的成功经验。

首先,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业务和市场,确保收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要合理设计收购方案,充分考虑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要做好后期整合工作,确保各项业务能够顺利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跨国并购是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希望能够对正在考虑跨国并购的企业有所帮助。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为例,对其背景、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该跨国公司是一家在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2. 并购动机公司决定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和获取市场份额。

并购的动机主要包括:- 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获取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目标公司的技术和专利,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

- 拓展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并购过程并购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策略规划阶段:确定并购目标,制定并购策略和计划。

- 目标筛选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筛选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目标公司。

- 谈判阶段: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商讨并购条件和交易结构。

- 审批阶段:获得相关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 合并整合阶段:完成并购交易后,进行合并整合工作,包括人员调整、业务整合等。

4. 并购结果并购的结果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案例中,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取得了以下成果:- 实现了规模经济:通过整合资源和降低成本,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 获取了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公司获得了目标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 拓展了市场份额:并购使得公司进入了新的市场,扩大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三、案例启示通过对该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并购是企业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谨慎选择并购目标,确保与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相符。

- 并购过程需要经过详细的策划和尽职调查,确保交易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 并购后的合并整合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执行,确保实现预期的效果。

跨境并购法律风险案例(3篇)

跨境并购法律风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并购以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跨境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风险复杂多样,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以XX公司收购海外公司案例为例,分析跨境并购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概述XX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领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为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决定收购一家位于欧洲的同类企业——XX欧洲公司。

经过前期接触和谈判,双方于2018年达成收购协议,XX公司以1.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XX欧洲公司100%的股权。

三、法律风险分析1. 尽职调查风险在收购过程中,XX公司未能全面、深入地进行尽职调查,导致以下风险:(1)财务风险:XX公司未对XX欧洲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审查,收购后发现其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导致XX公司损失数百万欧元。

(2)法律风险:XX公司未对XX欧洲公司涉及的知识产权、合同、诉讼等进行充分调查,收购后发现其存在多项未知的法律纠纷,给XX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2. 文化差异风险(1)管理风险:XX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双方文化差异,导致收购后管理困难,员工士气低落,影响了公司运营。

(2)员工流失风险:由于文化差异,部分员工无法适应新环境,选择离职,导致公司人才流失。

3. 税务风险(1)税务筹划风险:XX公司未充分考虑海外税务政策,导致收购后税务成本增加。

(2)税务合规风险:XX公司未及时了解海外税务法规,存在税务合规风险。

4. 反垄断风险XX公司收购XX欧洲公司后,市场份额达到一定规模,涉嫌违反欧洲反垄断法规,面临高额罚款和市场份额被分割的风险。

四、应对措施1. 加强尽职调查(1)聘请专业律师、会计师等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

(2)关注目标公司涉及的知识产权、合同、诉讼、财务状况等方面。

2. 重视文化差异(1)在收购前,对双方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制定相应的文化融合策略。

(2)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促进文化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案例一并购方:浙江龙盛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并购年份:2010年双方企业介绍:浙江龙盛公司简介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

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

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

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

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

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德国德司达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

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

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

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

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

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

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

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龙盛是控股方。

龙盛此次收购囊括了德司达除美国业务之外的全球资产。

具体包括固定资产、存货、1700多项专利、知识产权、商标、内部应收款以及在全球22个国家的子公司的股权,该部分资产账面净值约2.86亿欧元。

资源包括在全球的14个生产基地、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以及7000多家客户,由此成为全球燃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并购之后收购后的德司达还是独立品牌、独立运作。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龙盛在产业和财务上的支持,德司达由于资金原因停产的部分工厂2010年2月底开始已陆续恢复生产,公司4月份实现盈利,并且销售环比和盈利额度在不断增长。

场能将转移。

2010年2月份收购完成后,浙江龙盛针对德司达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解决。

德司达在德国有几家工厂,2010年2月份已经复产,但在两年之内,德司达在德国工厂的产能要全部转移到中国或者印度。

遇到的问题评价龙盛此番收购德司达,在业内引发了不少的热议,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龙盛收购德司达是一个双赢事件,同时为龙盛打开欧美市场、占领高端染料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对此评价说,此次收购在世界染料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世界染料史上的第三次大转折,预示着中国染料企业将登上世界染料舞台的中心。

案例二并购方: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并购方:奥地利ATB驱动技术股份公司年份:2011年7月15日双方企业介绍卧龙电气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200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集团现有20家一级子公司、员工15000余人、2015年总资产140.65亿元、年销售94.74亿元。

公司集电机与控制、输变电、电源电池三大产品链,产品涵盖各类微特电机及控制、低压电机及控制、高压电机及控制、电源电池及输变设备等40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引领国际国内主流市场并配套诸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居国内同行首位。

生产基地遍布中国上虞、绍兴、杭州、上海、淮安、北京、银川、武汉、济南、青岛、烟台、芜湖、南阳、郴州;奥地利努斯特瑙、斯皮尔伯格;英国伯明翰、哈德斯菲尔德、诺维奇、利兹市;德国诺登汉姆、门兴格拉德巴赫、韦尔茨海姆;塞尔维亚博尔、苏博蒂察;波兰塔尔努夫;意大利摩德纳。

公司在杭州、日本大阪、荷兰埃因霍温三地建有三个电机及驱动控制技术研究机构。

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省级电气研究院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建立了全面信息化的高效管理运营体系,应用了OA、ERP、PLM、CRM等现代化管理系统,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卧龙控股是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目前卧龙控股拥有卧龙电气(600580)与卧龙地产(600173)两家上市公司、34家控股子公司,形成了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投资业三大产业并进发展的良好格局。

卧龙电气以电机与控制、输变电、电源电池为三大产品链,卧龙地产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

奥地利ATB驱动技术股份公司ATB公司位于欧洲的奥地利,拥有员工3000人,在欧洲5个国家拥有10个制作基地,ATB公司主要从事工业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电动驱动系统,为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其技术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ATB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运用于电厂电站的客户定制大型电机、应用于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化学、石化和采矿行业的正压型防爆交流电机、防甲烷电机、高效节能电机,以及定制特种电机等。

截至2010年12月末,ATB公司资产总额为24,106 万欧元,负债总额为20,186万欧元,净资产3919万欧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1,446 万欧元,净利润-10,635万欧元(其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9,119万欧元,经营性净利润-1,516万欧元)。

并购电机作为工业耗电量的主要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机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由于中小型电机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的特点,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讲,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小型电机的本土化生产已没有竞争力,而转向国外采购或定牌加工,使得我国中小型电机企业拥有了全球化的市场。

尽管卧龙控股(主要是指卧龙控股的控股公司—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中国大陆拥有八大研发、制造基地,但是卧龙要做强做大、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在实现客户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实现研发、制造基地的全球布局,因此,在全球重要的电机使用地欧洲拥有电机与控制的研发、制造基地是卧龙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ATB 公司作为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其技术研发能力行业领先,通过对ATB 公司的并购有助于提升卧龙技术水平,加速推动卧龙的全球化进程。

ATB 公司 2010 年10 月,ATB 公司的母公司——艾泰克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进入破产保护阶段,导致ATB 公司2010 年陷入财务困境,企业估值大大降低,为卧龙控股以兼并重组的方式收购ATB 公司、在欧洲拥有研发、制造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并购战略价值和协同效应1、充实核心业务,完善业务布局:ATB 公司产品涵盖了各类防爆电机、开启式分冷电机、P/M 系列高压感应电机、低启动电流电机、高压方箱型电机、核电站用高压电机等,对ATB 的收购能够填补卧龙在这些领域的空白,迅速拓展产品覆盖范围和市场。

2、掌握世界领先技术:通过本并购的实施,使得卧龙能够获得和掌握世界一流的电机生产技术,以及与之相应的世界一流技术研发团队。

3、促进相关产业升级:通过ATB 公司与卧龙的携手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电机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电机下游行业的技术进步。

4、缩短我国电机行业与国外的差距,有利于加大我国高端电机产品的出口:通过并购发展,利用ATB 公司现有的成熟品牌与完备的市场网络,利用其作为欧洲前三大品牌的重要口碑,使得卧龙积累高端技术、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进入全球高端电机市场。

5、通过协同效应,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发挥资源效用,有效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并购整合方案卧龙控股并购AT B集团与旗下的卧龙电气构成了同业竞争,但在并购之前,卧龙控股就想好了整合战略,即委托卧龙电气对并购后的ATB集团进行管理,代理卧龙控股行使股东权利。

这一措施首先有效地解决了ATB集团与卧龙电气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其次,不但可以使卧龙电气掌握世界先进的高端电机生产技术,而且还可以弥补卧龙电气产品在高端市场的不足,提升其产品结构,很好地发挥技术协同效应和产品结构协同效应。

另外,在ATB集团的发展战略上,卧龙控股秉承加法原则,强调并购ATB集团后不但不会关闭其十个制造工厂,相反还会大力支持ATB集团未来的发展和扩张,计划到2015年再为ATB集团注资6 0 0 0万欧元,用于开发产品和市场。

在集团人员方面,ATB集团原董事长克里斯蒂安•史密德继续留任,其他人事也保持平稳。

卧龙控股仅派驻一名财务副总裁和一名行政副总裁参与其日常管理工作卧龙控股的欢迎,为其顺利整合ATB集团的技术资整合战略受到了ATB集团员工的支持和源和市场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三并购方: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被并购方:加拿大MLTH Holding Inc.(迈瑞丁)年份:2013年11月13日收购背景介绍迈瑞丁主要从事轻量化镁材料和部件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天硕投资有关联企业山西联合镁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相关产品及设备的销售、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进出口业务等,具有3万吨/年原镁、5万吨/年镁合金的生产能力。

为改变中国金属镁行业以初级资源型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培育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产业,提供产品附加值,天硕投资经过前期尽职调查及商务谈判于2013年6月21日签署了收购迈瑞丁的《股份购买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