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DCE-MRI和DWI检查在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病变恶性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16·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1月 第31卷 第 1 期 总第174期【第一作者】李晓敏,女,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DCE-MRI和DWI检查术前诊断脑胶质瘤。
E-mail:**************【通讯作者】张海三,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脑胶质瘤。
E-mail:**************·论著·DCE-MRI和DWI检查在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病变恶性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李晓敏1,2 张清恒1 张海三1,*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磁共振科(河南 新乡 453002)2.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科(河南 漯河 462000)【摘要】目的 探究利用磁共振动态造影技术预测术前脑胶质瘤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联。
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脑胶质瘤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和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将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32例)和高级别胶质瘤(44例)。
对不同分级患者的(Ktrans)容积转运参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ADC)表观扩散系数以及MVD进行比较。
经ROC分析,(Ktrans值、Ve、ADC、MVD)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意义,整理(Ktrans值、Ve、ADC与MVD)的相关性。
结果 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Ktrans值、Ve、MVD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及ACD对比后,前两者对比后者属于较高的,后两者对比是后者较高的。
对ROC分析中,Ktrans值、Ve、ADC、MVD对于高级的曲线下面积是(0.746、0.812、0.682、0.668)。
Ktrans值和Ve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ADC与MVD呈现负相关。
结论 DCE-MRI术前可用于诊断脑胶质瘤相关参数,并显示其与患者的微血管密度(MVD)以及病变恶性程度之间的关联,为手术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胶质瘤复发磁共振评估标准
胶质瘤复发磁共振评估标准
胶质瘤复发的磁共振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异常强化灶:在MRI随访中,如果发现异常强化灶,应立即进行DWI检查。
如果强化灶在影像学随访中无明显改变或缩小,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减轻,部分强化的病变表现为由实性强化转为“羽毛状”强化,随后强化范围逐渐缩小,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趋于稳定,这可能表明是损伤而非复发。
反之,如果病灶有占位效应并连续2次及以上MRI增强检查表现为强化灶进行性增大,不经放射性治疗强化病灶扩大,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加重,临床症状恶化,经放射治疗后强化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缓解,则可能是复发的表现。
2. 放射性坏死:在MRI增强检查中,如果出现“切青椒征”、“肥皂泡征”、“水波纹样强化征”,以及在MR灌注成像上,放射性坏死区的rCBV通常减低,这些可能是放射性坏死的症状。
3. MRS检查:复发胶质瘤的Cho显著升高,NAA显著降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此外,胶质瘤的评估和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检查结果。
神经胶质瘤应做什么检查
神经胶质瘤应做什么检查神经胶质瘤应做什么检查?生活中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多表现为恶性,难治愈,如果就诊不及时会造成患者终生的遗憾,严重了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在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脑胶质瘤还是能在初期检查出来的,下面听听小编的介绍。
神经胶质瘤临床诊断依据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
2、脑组织受压、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走路不稳等症状。
3、头部CT、MRI、脑血管造影显示特征性占位元症变图像可确诊。
4、病变通常首先表现为痛性肿块,在肿瘤的晚期,由于神经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症状(感觉异常、感觉消失、最终运动丧失)逐渐明显。
5、体检可发现深部肿块,与主要结构相固着,加压或触诊可引起牵涉痛或感觉异常。
神经纤维瘤病1型的特征是明显的,对于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原先无痛静止的结节或肿块逐渐长大并出现症状,及早进行诊断措施以确定是否发生恶变。
神经胶质瘤患者需要做好哪些检查一、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二、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
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
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
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
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三、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
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四、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 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
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胶质瘤病理报告
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与位置
病理报告中会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这些因素与复发风 险密切相关。
分级与恶性程度
病理报告中的分级和恶性程度信息,是评估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
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复发风险,病理报告中会综合考虑 这些因素。
预防复发的措施
定期复查
根据病理报告中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复发迹象。
肿瘤大小
描述肿瘤在CT或MRI影像上的 大小,包括最大径、最小径和 厚度等。
周围组织浸润情况
描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脑组织、 血管或脑脊液等。
病理报告分析
肿瘤细胞形态
分析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 染色深浅等特征,以判断其恶
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的抗原表达情况,以辅助诊 断和鉴别诊断。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营养摄入,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确保治疗效果。
适当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 强体质、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他们面对疾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康复指导
分子生物学标记
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些与 胶质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如EGFR扩增、 IDH1突变等。
基因突变分析
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以评估其对某些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和预后。
病理报告结论
诊断结论 根据病理报告内容和分析结果,给出明 确的诊断结论,如胶质瘤、胶质母细胞
瘤等。
治疗建议 根据病理报告结论,给出相应的治疗
脑肿瘤的MRI诊断
MRI表现:
❖ 星形细胞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部分呈混杂信 号,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等信号改变。 出血坏死低度星形细胞瘤少见,而高度星形细胞 瘤多见。钙化显示不如CT敏感。MRI显示脑水肿 和占位效应较CT敏感、准确。瘤体可跨越胼胝 体向对侧生长,也可沿脑室室管膜种植性转移。
CT表现:
❖ 平扫:鞍内占位,向上向下生长,多为 等密度,少部分可出血,蝶鞍扩大,鞍 底下凹变薄,侵蚀或破坏。
❖ 增强扫描:肿瘤中度以上强化。 ❖ 微腺瘤表现垂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小的低
密度区,鞍隔隆起,垂体柄偏移,增强 扫描垂体内低密度区更明显。
MRI表现:
❖ 肿瘤形态: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高度增加(通常 ﹥9mm),局部向上或向下膨隆,多数表现为圆形低 信号灶,垂体漏斗部或垂体柄向一侧偏移。垂体大腺 瘤表现为鞍内和鞍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脑内髓母细胞瘤,脑外SPNET)
六、血管性肿瘤:
❖ 1.成血管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 2.动脉瘤 ❖ 3.海绵状血管瘤 ❖ 4.畸形细胞肉瘤
七、含脂类肿瘤:
❖ 1.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 2.脂肪瘤
❖八、恶性淋巴瘤 ❖九、颅咽管瘤 ❖十、脉络丛乳头状瘤
十一、骨肿瘤
❖ 1.脊索瘤(斜坡) ❖ 2.骨瘤、骨软骨瘤、软骨肉
❖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如果与瘤体相连的脑膜强化,呈鼠尾状或线状, 称脑膜尾征。
T1WI
T2WI
+C --C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
颅脑肿瘤的MRI表现1.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颅脑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2)熟悉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白质病及脑变性疾病的典型MRI表现。
2.教具MRI教学片、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颅脑肿瘤的基本MRI表现①脑瘤信号特点,绝大多数肿瘤呈长Tl,长T2的信号改变,特别是实质性胶质瘤或转移瘤。
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是十分必要的。
②脑瘤出血,表现为Tl及T2像上的高信号等。
③脑瘤周围水肿,表现为长T1、长T2,但邻界Tl像(TE28、TR500),水肿常不易被显示,界于白质灰质内的水肿沿着深和浅纤维束,产生一个周边分指样改变等。
④脑瘤坏死与囊变,MRl在显示肿瘤囊性变时,视其内容物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而言,良性囊变边缘常光滑,信号强度均一,特别是边缘与中心没有差异;而恶性肿瘤的囊壁有结节,不光滑等。
⑤肿瘤钙化,各种肿瘤钙化常是肿瘤定性标志之一,MRI 钙化表现为T1及T2像均无信号等。
⑥增强扫描对诊断脑瘤的价值,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肿瘤与水肿,有利于显示肿瘤囊变结构等。
(2)常见脑肿瘤:①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约占全部颅脑肿瘤的40%-50%。
a.星形细胞瘤: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小脑半球和脑干,柯氏(Kemohan)分类法将其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良性,Ⅲ、Ⅳ级为恶性;占胶质瘤的40%。
Ⅰ、Ⅱ级MRI表现为:1.瘤体多呈长Tl、长T2信号强度,边界清楚,成人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儿童多见于后颅窝。
2.实质形多见于幕上,呈明显长T2与不明显长T1;少数无信号异常,仅见灰白质界限消失。
3.囊性型多见于后颅窝,囊液含蛋白质,在T1像呈低信号但高与脑脊液,T2像呈高信号但低与脑脊液。
4.脑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不明显。
5. Ⅰ级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Ⅱ级星形细胞瘤呈轻度强化。
6.钙化占8-30%;7.瘤内出血少见。
MRI增强扫描在评估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MRI增强扫描在评估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王涛【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18-20,26)【关键词】MRI增强扫描; 颅脑胶质瘤【作者】王涛【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广元 628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据统计,脑胶质瘤在颅内肿瘤中比较常见,占35%~61%,具有浸润性生长、容易复发等特点[1],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中以手术为主。
但受脑胶质瘤特点、手术范围等影响,通常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影响患者预后[2]。
为此客观评估手术切除程度、术后修复征象成为当下影像学及神经外科研究的重点。
MRI增强扫描对肿瘤位置、数目、大小、信号强弱及病灶周边情况可全面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颅脑胶质瘤手术后情况(特别是肿瘤残留或复发),为术后提供影像学资料。
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期MRI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术前行头颅CT或MRI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②术后有定期行MRI增强扫描;③患者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②术后拒绝MRI增强扫描者;③增强对比剂过敏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2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2岁,平均(40.0±2.4)岁。
肿瘤类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
1.3 方法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行MRI检查,选择西门子TOMATO C!0.35T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常规平扫+增强,包括T2WI序列(TR、TE分别为4600ms、103ms,层厚为5.5mm,视野23cm×23cm)、FLAIR序列(TR、TE、TI分别为7090ms、79ms、1900ms,层厚为5.5mm,视野23cm×23cm)及T1WI序列(TR、TE分别为442ms、11ms,层厚为5.5mm,视野23cm×23cm)。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72岁,反复头痛1年,加重2月余;3年前因“卵巢癌”行卵巢肿瘤切除术。
鉴别诊断-脑脓肿
• 有发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可有其他部位炎症性病变。 • 脓腔:DWI呈明显高信号。 • 强化区弥散不受限。 • 脑膜炎:软脑膜强化。 • 可见卫星灶(子灶)。
男,38岁,左上肢麻木1天余,不自主抖动2小时
早期表现。 • 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高灌注,rCBV、rCBF值增高。
SWI序列
• 利用磁敏感度差异和血氧依赖效应成像。 • 无需对比剂即可无创显示瘤体内出血和静脉
结构。 • 病灶内增生血管多,但不成熟,易出血。
1H-MRS波谱分析
• 活体内无创地评价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代谢活动及生物能量学 情况,从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评估:
小结
• 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45-75岁。 • WHO IV级肿瘤,进展快,易复发,预后差。 • 临床表现为颅压增高及非特异性的神经症状。 • 影像上病灶浸润生长,占位效应明显,常伴水肿,可跨中线;
坏死囊变多见;显著强化。
谢谢
节。
病理分型
• IDH-野生型: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神经胶质肉瘤。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 IDH-突变型。 • NOS:未能全面评价。
病理
• 瘤组织弥漫分布,细胞密度较高。 • 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分裂象多见。 • 伴大片坏死,坏死灶周围瘤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 肿瘤间质内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 恶性上皮性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12-15%。
• WHO IV级肿瘤,进展快,易复发,预后差。 • 发病高峰年龄45-75岁,平均61.3岁,男性多见。 • 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还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病理上表现为恶性。
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评估,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关于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学形态特征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病理学家最常用的诊断依据之一。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胶质细胞核大而异形,胞浆丰富,胶质纤维增生明显。
胶质瘤的增生呈现不规则状,可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或血管模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并且通常具有高度核分裂活性。
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等。
阳性GFAP染色结果表明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Ki-67阳性率高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明显,p53过表达则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表达水平,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经典的例子包括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MGMT(O6-甲基化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状态等。
IDH突变通常出现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而MGMT甲基化状态则与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方面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出现,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希望通过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颅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李伟;龙晚生;梁英林;罗学毛;兰勇;蔡小琴【摘要】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 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例49 例,按照WHO 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 检查,均在MR 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单体素或多体素扫描,点分辨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 表现:肌酸(Cr) 轻度下降,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显著下降,胆碱(Cho) 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 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NAA/Cr 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 值呈负相关关系,Cho/Cr 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H-MRS 结合MRI 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 能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反映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7页(P19-25)【关键词】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代谢;分级【作者】李伟;龙晚生;梁英林;罗学毛;兰勇;蔡小琴【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门,529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已成为评价胶质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它在胶质瘤分级和间接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肿瘤中胶质瘤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其中75%为星形细胞瘤。
1 材料与方法收集--哈密红星医院放射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2013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脑胶质瘤,包括弥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各5例、混合性胶质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例。
年龄:3岁~73岁,平均45岁,性别:男30例,女23例。
采用GE1.5T及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序列T1WI和T2WI轴切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DWI及ADC图。
扫描参数T1WI:TR 400ms,TE 14ms;T2WI:TR 5000ms,TE 128ms;视野(FOV)24cm,层厚6mm,间距2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NEX)2。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剂量为0.2ml/kg体重,注射流率为3ml/s。
2 结果2.1 30例星形细胞瘤2.1.1 13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2例为薄壁环状强化(其中1例为多环状,1例为单环状),11例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3例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
2.1.2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为囊实性,2例为大囊壁伴壁结节,T1WI 呈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壁结节明显强化,最大囊壁直径达5.5cm,1例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无强化。
2.2 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为均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均含囊变及钙化灶,瘤周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斑点状、线条状强化。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各种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
付 建斌 ,陈松 果 ,路 洪春 。
摘要 :目的 对颅 内节 细胞胶质 瘤的 MR I 表现和病 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 究。方法 对我 院收治的 3 2例经手术病理证 实 的节细胞胶质瘤 患者的 MR I 表现 进行分析和 总结。结果 2 4例 患者位 于大脑半球 ,8 例 分别位 于小脑 、脑 干、鞍上 、 丘脑 区。4例表现 为囊性肿块 ,增强后 囊壁强化并伴有 明显强化的瘤结节。1 2例表现为囊 实性肿 块,1 6例 为实性肿块 , 增 强后 实性 成分 强化 。结论 对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 MR I 影像进行分析得 出,其表现没有显著特征性 ,但 颞叶均匀强化 的肿块 ,其 并伴 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关键词 :节细胞胶 质瘤 ;磁 共振成像 ;病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 4 5 文献标识码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3 1 4 1 . 2 0 1 3 . 1 1 . 0 1 6
a n d s t u d i e d . Me t h o d s 3 2 c a s e s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c o n ir f me d b y s u r g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y M RI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h e g a n g l i o n c e l l s o f g l i o ma we r e na a l y z e d nd a s u mma r i z e d . Re s u l t s 2 4 p a t i e n t s w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c e r e b r a l h e mi s p h e r e . 8 c a s e s l o c a t e d i n he t c e r e b e l l u m, b r a i n s t e m, s a d d l e ,h y p o t h a l a mu s a r e a . 4 c a s e s we r e s h o wn a s c y s t i c ma s s , c y s t i c wa l l e n h a n c e me n t a c c o mp ni a e d b y s i g n i ic f nt a l y e n h nc a e d t u mo r n o d u l e s . 1 2 c a s e s we r e s h o wn a s c y s t i c o r s o l i d t u mo r s . 1 6 c a s e s o f s o l i d t u mo r s , s o l i d c o mp o s i t i o n e n h a n c e me n t . C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i n i c . a n a l y z e t h e g a n g l i o n c e l l s o f g l i o ma p a t i e n t s M RI ,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e r f o r ma nc e i s n o t , h o we v e L t h e t e mp o r a l l o b e e v e n l y e n h a n c e d l u mp , t h e we e k a c c o mp a n i e d b y o b v i o u s t u mo r e d e ma .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胶质细胞,是导致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是指在组织学和细胞学层面上观察到的一系列特殊特征和变化。
在组织学上,胶质瘤的特点主要包括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与正常的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细胞数量增多,并且排列紧密。
此外,胶质瘤细胞的胞质核比率高,细胞核具有异型性,即形态和大小不一致。
瘤细胞常常形成集结体、索状结构和囊腔等特征,交织在胶质纤维网中。
在瘤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瘤周血管增生、坏死和出血等变化。
从细胞学上观察,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
不同于正常神经细胞具有特定的神经元功能和形态特征,胶质瘤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和多样性。
胶质瘤细胞常常失去正常胶质细胞的限制性生长特性,导致无控制地增殖和扩散。
此外,胶质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颗粒物质,如胶质纤维和胶质结节等。
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研究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特点,可以确定胶质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病理学特点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此外,对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揭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预测治疗效果。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胶质瘤病理学特点的重要发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深入了解胶质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机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并通过病理学特点的发现和应用,不断改进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胶质瘤病理学特点在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胶质瘤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点,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胶质瘤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改善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但 是 颞 叶 强化 均 匀的 肿 块 , 有 瘤 周 水 肿 存在 。
1 6例 患者中, 有 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 区、 鞍上 、 小脑 以及脑干 , 而剩余的 1 2例均位 于大 对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 共振上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 发现特征 不显 著,
脑半球上 。8例 实性肿块 , 6例 囊实性肿块 , 2例囊性肿块。结论
【 关键词 】 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 ; 核磁共振 ; 表现 ; 病理特征
颅 内节 细胞胶质 瘤为临床 发生在中枢神经 系统的肿瘤 , 主要 强 化 。见 图 1 、 2 。 为瘤样神 经元 细胞 、 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 , 在3 O岁以下年龄组 的发病 率较高… 。此类肿瘤 为临床 良性的病变 , 预后 较好 , 但是 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 , 容 易 发 生 误 诊 和 漏 诊 。为 了更 好 地 对 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 断 , 我 院分析 了 MR I 的诊 断价值 和病理 特点 , 报告如下 。
结 情况[ 4 i 。
讨 论
细胞胶质瘤 的一个关键点 , 如果 有明显的水肿则体术我们节细胞 1 6例患者中 , 有 4例 肿瘤 位置分 别处 于丘 脑 区、 鞍上、 小脑 胶 质瘤 恶性程度较高 。 以及脑干 , 而剩余 的 2 3例均 位于 大脑半 球上 。8例 实性 肿块 , 6 综上所述 , 对颅内节细胞胶 质瘤 在核磁共振上 的表现及病理 例囊实性肿块 , 2例囊性肿块 。肿块大小 2 . 2 c m×1 . 3 c m× 0 . 8 c m 特 征进行 分析 , 发现特征不显著 , 但是颞 叶强化均匀的肿块 , 有瘤 6 . 3 c m X 8 . 9 e m×9 1 c m。5例 患者无 水肿 情况 , 6例有 轻度 水 周水肿存在。医生在 临床工作 中需 要根据 患者 的 MR I 特 点 , 与 肿, 4例有 明显 的水肿 , 1 例有 弥漫性水肿 。 星形细胞瘤 、 少 突胶质 细胞瘤 等鉴别 , 并 注意将 MR I 表现、 临床 MR I 信号 中 : 实性肿块表 现为 : T 为低 信号 或高信 号 , T 信 号稍高 , 并 有多发的钙化 点。囊实性病 灶 中: 实性 部分有大 片的 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诊断。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名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在四脑室。可向脑实质生长,到脑 皮质表面. • CT: 边缘不规则肿块,等或混杂性 密度,囊变, 钙化,均匀强化. • MRI:边缘清楚或不规则高信号 (T2WI),肿瘤明显强化..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四脑室,病变较良性,中度增强 或不增强
四、脉络膜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胶质瘤影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大脑 胶质瘤病等. 他们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现将 分述如下:
一.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一)分类
• 1993年WHO公布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 II)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状及结节状钙化90%周边性脑回状 钙化为其特点 ,可有囊变.
MRI: 可见钙化及肿块,出血,50-90%有钙 化,MR不敏感,水肿少,.典型的呈 蜂窝形改变。强化见实质性及周边 性强化。
三、室管膜瘤
• 在脑室内,60%在侧脑室,40%
CT、MRI表现
• 局限型
• 一级星形细胞瘤:占5-10%.多见于后颅凹, 毛细胞型:儿童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对其核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剩余的12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
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
结论: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标签: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核磁共振;表现;病理特征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为临床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主要为瘤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在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较高[1]。
此类肿瘤为临床良性的病变,预后较好,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为了更好地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断,我院分析了MRI的诊断价值和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6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为39.98±8.21岁。
临床症状中有11例患者伴有癫痫,其中9例患者使用抗癫痫治疗无效,3例患者有头痛,1例患者有突发性的意识障碍和肢体抽搐,4例有头晕,1例有记忆力降低。
患者病史在7d~16年之间,平均为9.02±3.22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磁共振MRI检查,均为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及DWI。
扫描仪器为西门子3.0T超导MRI成像仪。
参数为:T1WI(TR/TE为300/8ms),FT2WI(TR/TE为3000/110ms),层厚为8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5mm。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液,剂量每千克0.1mmol/l,速率为2~3ml/s。
患者在注射后均完成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扫描。
DWI检查为单次激发T2WI回波平面,序列为SE(TR/TE为2500/60ms),层厚为8mm。
使用MRI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并观察MRI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观察周边的水肿程度,并计算患者的肿瘤囊性成分。
患者均给予肿瘤病理检查,将患者的送检标本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后做石蜡包埋,做5um厚度切片,并使用HE染色、EnVision染色。
观察指标:观察16例患者肿瘤的病理特点及MRI特点。
结果
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
剩余的23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
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
肿块大小2.2cm×1.3cm×0.8cm~6.3cm×8.9cm×91cm。
5例患者无水肿情况,6例有轻度水肿,4例有明显的水肿,1例有弥漫性水肿。
MRI信号中:实性肿块表现为:T1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信号稍高,并有多发的钙化点。
囊实性病灶中:实性部分有大片的不规则坏死,T1为低信号或者稍低信号,2例T1还出现了等信号,T2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1例出现T2等信号;囊性部位为T1的低信号,T2的高信号。
囊性肿块为低密度,T1信号,T2高信号。
MRI强化:10例实性肿块均没有出现强化6例,轻度强化3例,1例明显强化;6例囊实性肿块中3例无强化,2例出现轻度强化,1例出现明显强化;2例囊性肿块1例无强化,1例为环形强化。
讨论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肿瘤,含有节细胞、胶质细胞两种成分,发生率占0.4%~1.7%之间[2]。
其可以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并多发生在颞叶,额叶、第三脑室等也可以出现[3]。
病理检查中,节细胞胶质瘤为单发的病灶,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三种。
其中节细胞表现为结构的紊乱和位置异常,有细胞成群出现,并伴有多核、巨核。
其中胶质细胞成分与纤维性星形细胞瘤类似。
此外,病理表现还会有钙化、淋巴细胞浸润等情况[4]。
在影像学方面,节细胞胶质瘤MRI没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囊性并伴有强化的实性壁结构。
其中囊性变是节细胞胶质瘤的主要特点,发生率较高,MR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这可能与囊液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有关。
在肿瘤周围一般没有水肿或者有轻度的水肿,钙化率较高。
钙化点表现多样,如结节样、环状等。
增强扫描中,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可以出现不强化、轻度强化及明显强化。
且临床研究还认为,无水肿或者轻度水肿是诊断节细胞胶质瘤的一个关键点,如果有明显的水肿则体术我们节细胞胶质瘤恶性程度较高[5]。
综上所述,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MRI特点,与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鉴别,并注意将MRI表现、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朱庆强,王中秋,陈文新,等.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常规MRI与DWI 特征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2):1869-1872,1882.
[2]刘永辉,张水兴,罗剑云,等.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
射学杂志,2012,28(10):1647-1649,1653.
[3]路平,孟宇宏,虞积耀,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0):1055-1058.
[4]杨蕊梦,江新青,许乙凯,等.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1,26(3):278-281.
[5]林久銮,周文静,张光明,等.颞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12):123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