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报告题目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热传导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探究热传导的规律以及热传导的特性;
2. 认识热传导的概念与重要性,在实验中了解其应用;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流程和原理:
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包括热传导仪器、测试温度计、计时器、热导特性测试样品等。
1. 首先,准备好两个相同的热导测试样品,将它们连接到仪器的不同端口,并将一个温度计夹在热导测试样品的中间,另一个温度计则放在测试样品的一侧。
2. 然后,通电使得热传导仪器工作,在一段时间内观察测量的
数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在得到足够多的数据之后,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热传导系数以及对获得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得到了两个样品之间热传导系数的实验结果,结
果显示,在热导测试样品中,热传导系数随着时间的递增而增加,且两样品热传导系数不同,在测试过程中,样品之间的温度差也
随之增加。
实验结论: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热传导系数和材料本身的热导率,温度、时间和热导特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通过实验,
我还对于热传导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同时也掌握了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数学和物理等领域的学科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存在,需要在日后的实验学习中加以注意和掌握。
数学建模 -实验报告1
������������⁄������������ = ������������(1 − (������ + ������)) − ������1������∗������,
(4 − 3)
������������∗⁄������������ = −������1������∗������ + ������2������
二、 问题分析
建立肿瘤细胞增长模型时,我们可以从自由增长模型开始分析,引进 Logistic 阻滞增长模型,构成肿瘤细胞增长初步框架。再者肿瘤细胞不同于普 通细胞,其生长受到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制约。于是综合考虑正常细胞转化,癌 细胞增殖,癌细胞死亡,癌细胞被效应细胞消除等情况,建立动力学方程。并对 模型进行适当简化求解。在放射治疗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入放射生物学中 广泛接受的 LQ 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放疗对人体伤害相当大,因此我们采 取分次逐次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我们具体分两种情形进行讨论,一是在总剂量 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分次剂量组合对生物效应的影响;二是在产生相同生物效 应的情况下,分析最优的分次剂量组合。
易算出癌细胞转入活动期已有 300 多天,故如何在早期发现癌症是攻克癌症的关键之一 (2)手术治疗常不能割去所有癌细胞,故有时需进行放射疗法。射线强度太小无法杀
死癌细胞,太强病人身体又吃不消且会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一次照射不可能杀死全部癌细 胞,请设计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案(医生认为当体内癌细胞数小于 100000 个时即可凭借体内 免疫系统杀灭)。
进一步简化,根据(4-4),(4-5)式可知,效应细胞������∗和复合物������有出有进.假 设出入保持平衡,则有
������ + ������∗ = C (C 为常数)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等数学实验报告⾼等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员:院(系)信息科学与⼯程学院学号_04010409___姓名__郑敏升___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机房实验⼀⼀、实验题⽬把正切函数x tan 和反正切函数x arctan 的图形及其⽔平渐近线2/,2/ππ=-=y y 和直线x y =⽤不同的线型画在同⼀个坐标系内.⼆、实验⽬的和意义利⽤数形结合的⽅法,研究正切函数与反正切函数图像的关系,及各⾃的定义域、单调性和图形变化趋势。
三、程序设计p1 = Plot[ArcTan[x], {x, -5, 5},PlotStyle -> RGBColor[1, 0, 0]];p2 = Plot[Tan[x], {x, -4, 4}, PlotStyle -> RGBColor[0, 1, 0]];p3 = Plot[{-Pi/2, Pi/2}, {x, -2Pi, 2Pi}, PlotStyle -> RGBColor[0, 0, 1]]; p4 = Plot[x, {x, -5, 5}, PlotStyle -> RGBColor[1, 0, 1]]; Show[p1, p2, p3, p4, AspectRatio -> 1]四、程序运⾏结果π/2},且在(κπ- π/2, κπ+ π/2)x 趋近于正负⽆穷时,y 分别趋近于对称。
⾼等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员:院(系)信息科学与⼯程学院学号_04010409___姓名__郑敏升___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机房实验⼀⼀、实验题⽬分别⽤ParametricPlot和PolarPlot两种命令, 作出五叶玫瑰线θ5=r的图形.sin4⼆、实验⽬的和意义通过使⽤两种不同的命令做出五叶玫瑰线的图像,⽐较其不同,并根据画出的图像观察五叶玫瑰线的性质。
三、程序设计ParametricPlot[{4*Sin[5θ]*Cos[θ],4*Sin[5θ]*Sin[θ]},{θ,0, 2Pi},AspectRatio→1] PolarPlot[4*Sin[5θ],{θ,0,2Pi}]四、程序运⾏结果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由程序可知:PolarPlot⽐ParametricPlot更有效率,且观察图像可以发现:图像有五叶,关于y轴对称,每⼀叶完全相同,其余四叶可由任意⼀叶旋转变换得到。
数学实验报告样本
数学实验报告样本标题:投影性质实验报告一、引言投影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几何学、线性代数以及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几何图形在不同投影方式下的性质。
二、实验内容1.准备材料:白色纸张、直尺、铅笔、胶带。
2.实验步骤:a.在纸张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b.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观察点,将纸张用胶带固定在观察点上方。
c.将光源放置在观察点的正后方,以确保光线垂直投射到纸张上。
d.观察并记录图形在纸张上的投影。
三、实验结果1.绘制图形:我们选择绘制了一个三角形、一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它们固定在观察点上方。
这样可以保证光线从正上方垂直投射到纸上的每个图形。
2.观察结果:a.三角形的投影是一个三角形,其形状与原图形相似,但是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b.矩形的投影是一个矩形,其形状与原图形相同。
c.正方形的投影是一个正方形,其形状与原图形相同。
3.结果分析: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当几何图形与观察点和光源的位置关系较为简单时,其投影形状与原图形相似。
特别是在观察点和光源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图形的大小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形状保持不变。
四、讨论1.关于投影形状:每种几何图形在不同的投影方式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
投影形状的变化取决于观察点和光源的位置关系、以及几何图形本身的性质。
2.关于投影大小: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图形的大小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观察点和光源的位置决定了图形在纸上的投影长度。
当观察点与光源距离增加时,投影相对于原图形可能会变大;反之,当距离减少时,投影可能会变小。
3.关于应用:投影性质是计算机图形学、建筑设计以及摄影学等领域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准确理解和运用投影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呈现图形。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实际操作和观察了几何图形在不同投影方式下的性质。
我们观察到,在固定观察点和光源位置的情况下,图形的形状保持不变,但大小可能会发生变化。
数学分析实验报告题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极限和连续性概念的理解;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1. 极限的概念: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值时,函数f(x)的值也趋向于某一确定的值A,则称A为函数f(x)当x趋向于某一值时的极限。
2. 连续性的概念:如果函数f(x)在点x0处有定义,且极限lim(x→x0)f(x)=f(x0),则称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计算器2. 数学分析教材3.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步骤1. 验证函数极限的存在性(1)选取函数f(x)=x^2,验证当x趋向于0时,f(x)的极限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极限值。
(2)选取函数f(x)=sin(x)/x,验证当x趋向于0时,f(x)的极限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极限值。
2. 验证函数的连续性(1)选取函数f(x)=x,验证f(x)在x=0处是否连续。
(2)选取函数f(x)=1/x,验证f(x)在x=0处是否连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验证函数极限的存在性(1)对于函数f(x)=x^2,当x趋向于0时,f(x)的值也趋向于0,因此极限lim(x→0)f(x)=0。
(2)对于函数f(x)=sin(x)/x,当x趋向于0时,f(x)的值趋向于1,因此极限lim(x→0)f(x)=1。
2. 验证函数的连续性(1)对于函数f(x)=x,在x=0处有定义,且极限lim(x→0)f(x)=f(0)=0,因此f(x)在x=0处连续。
(2)对于函数f(x)=1/x,在x=0处无定义,因此f(x)在x=0处不连续。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极限和连续性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验证函数极限和连续性的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计算器等工具,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本次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的数学分析能力。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姓名:李帆班级:机械(硕)21学号:2120104008第一次数学实验报告——线性规划问题一,实验问题1,某饲养场饲养动物出售,设每头动物每天至少需要700g蛋白质,30g矿物质,100mg 维生素。
现有五种饲料可供选择,各种饲料的每千克营养成分含量和单价如下表。
是确定既能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游客是费用最省的选用饲料方案。
2,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单位产品所需工时分别为2、3、1个;单位产品所需原料分别为3、1、5公斤;单位产品利润分别为2、3、5元。
工厂每天可利用的工时为12个,可供应的原料为15公斤。
为使总利润为最大,试确定日生产计划和最大利润。
二,问题分析1,1)该题属于采用线性规划的方式求出最优解的数学问题。
该题有以下特点,1.目标函数有线性,是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2.约束条件为线性方程组;3.未知变量都有非负限制。
1,2)求解该类问题的方法有图解法,理论解法和软件解法。
图解法常用于解变量较少的线性规划问题。
理论解法要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用于解线性规划的理论解法有:单纯形法,椭球算法等。
在此,我们采用单纯形法的MATLAB软件解法来求解该问题。
1,3)此题中,要求既要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又要使费用最省,则使每种饲料的选用量为变量,以总费用的最小值为所求量,同时每种饲料的使用量要符合营养成分的要求。
1,4)在此,首先确定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设饲料i选用量为xi公斤,i=1,2,3,4,5.则有模型:Minz=0.2x1+0.7x2+0.4x3+0.3x4+0.8x5s.t. {3x1+2x2+6x4+18x5>=700;x1+0.5x2+0.2x3+2x4+0.5x5>=300.5x1+x2+0.2x3+2x4+0.8x5>=100Xj>=0,j=1,2,3,4,5解之得:x1=x2=x3=0X4=39.74359X5=25.14603Zmin=32.435902, 1)该问题与第一题分析步骤相似,故只在此写出其线性规划模型Z=2x+3y+5z2x+3y+z<=123x+y+5z<=15三,程序设计流程图第一题:c=[0.2,0.7,0.4,0.3,0.8]A=[3,2,1,6,18;1,0.5,0.2,2,0.5;0.5,1,0.2,2,0.8;1,0,0,0,0;0,1 ,0,0,0;0,0,1,0,0;0,0,0,1,0;0,0,0,0,1]b=[700,30,100,0,0,0,0,0][x,fval]=linprog(c,-A,-b)c =0.2000 0.7000 0.4000 0.3000 0.8000A =3.0000 2.0000 1.0000 6.0000 18.00001.0000 0.5000 0.20002.0000 0.50000.5000 1.0000 0.2000 2.0000 0.80001.0000 0 0 0 00 1.0000 0 0 00 0 1.0000 0 00 0 0 1.0000 00 0 0 0 1.0000b =700 30 100 0 0 0 0 0Optimization terminated.x =0.0000-0.00000.000039.743625.6410fval =32.4359第二题c=[-2 -3 -5]A=[2 3 1;3 1 5]b=[12;15]lb=[0 0 0][x,Z,exitflag,output]=linprog(c,A,b,[],[],lb,[])将上述程序输入matlab。
数学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掌握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
3. 利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数学系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一台2. 线性代数实验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实验内容:一、矩阵的加法和减法1. 实验目的:掌握矩阵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实验步骤:(1)打开线性代数实验软件;(2)创建两个矩阵A和B;(3)对矩阵A和B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4)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1)矩阵A:1 2 34 5 67 8 9(2)矩阵B:9 8 76 5 43 2 1(3)矩阵A+B:10 10 1010 10 1010 10 10(4)矩阵A-B:-8 -1 -2-2 -1 -2-4 -6 -8二、矩阵的乘法1. 实验目的:掌握矩阵的乘法运算。
2. 实验步骤:(1)打开线性代数实验软件;(2)创建两个矩阵A和B;(3)对矩阵A和B进行乘法运算;(4)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1)矩阵A:1 2 34 5 67 8 9(2)矩阵B:9 8 76 5 43 2 1(3)矩阵AB:30 24 1884 69 54138 114 90三、矩阵的逆1. 实验目的:掌握矩阵的逆运算。
2. 实验步骤:(1)打开线性代数实验软件;(2)创建一个矩阵A;(3)对矩阵A进行逆运算;(4)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1)矩阵A:1 2 34 5 67 8 9(2)矩阵A的逆:-2/3 1/3 02/3 -1/3 0-1 0 1/3四、矩阵的应用1. 实验目的:利用矩阵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步骤:(1)打开线性代数实验软件;(2)创建一个实际问题;(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矩阵运算;(4)进行矩阵运算并求解问题;(5)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1)实际问题: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其产量分别为1000、1500、2000件,总成本为120000元。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挑战。
这次,我就和数学来了一场奇妙的“实验之旅”。
实验名称: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奥秘实验目的: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 180 度实验材料:纸、笔、量角器实验过程:首先,我在纸上随意画了几个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有钝角三角形。
我拿起量角器,小心翼翼地测量着第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哎呀,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眼睛都快要看花了。
第一个角是 50 度,第二个角是 70 度,第三个角一量,是 60 度。
我赶紧把这三个度数加起来:50 + 70 + 60 = 180 度,心里一阵小激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三角形内角和?接着,我又测量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直角可太明显啦,一量就是 90 度。
剩下的两个锐角,一个是 30 度,另一个是 60 度。
加起来算算,90 + 30 + 60 = 180 度,太棒啦,又对上啦!最后,我测量了那个看起来有点“凶巴巴”的钝角三角形。
钝角可不好量,费了好大劲儿才量准,是 120 度。
剩下的两个角分别是 25 度和35 度。
120 + 25 + 35 = 180 度,耶!经过对这几个三角形内角的测量和计算,我发现不管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怎么变,它们的内角和好像总是 180 度。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我还尝试了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嘿,您还别说,这三个角真的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 180 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可以肯定地说: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 180 度!这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一个神奇密码,被我成功破解啦。
在这次实验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比如说,测量角度的时候,稍微手抖一下,度数就可能量错。
还有啊,剪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纸剪破了,真是让我有点小郁闷。
不过,这些小挫折可没有打败我,反而让我更加小心谨慎,也让我明白了做数学实验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
离散数学(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11班学生姓名:张山学号:2011083123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2日实验地点:I区实验机房实验学时:8小时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老师评语: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实验原理:1、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内容:本实验求两个集合间的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B,求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交集、并集、差集、对称差集和笛卡尔乘积。
实验要求:对于给定的集合A、B。
用C++/C语言设计一个程序(本实验采用C++),该程序能够完成两个集合间的各种运算,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出某种运算结果,也可一次输出所有运算结果。
2、实验算法:实验算法分为如下几步:(1)、设计整体框架该程序采取操作、打印分离(求解和输出分开)的思想。
即先设计函数求解各部分运算并将相应结果传入数组(所求集合)中,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运算结果。
(2)、建立一个集合类(Gather)类体包括的数组a、b、c、d、e、f、g分别存储集合A、B以及所求各种运算的集合。
接口(实现操作的函数)包括构造函数,菜单显示函数,求解操作函数,打印各种运算结果等函数。
(3)、设计类体中的接口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集合A与集合B。
菜单显示函数:设计提示选项,给使用者操作提示。
操作函数:该函数是程序的主题部分,完成对集合的所有运算的求解过程,并将结果弹入(存入)对应数组(集合)中,用于打印。
具体操作如下:1*求交集:根据集合中交集的定义,将数组a、b中元素挨个比较,把共同元素选出来,并存入数组c(交集集合)中,即求得集合A、B的交集。
2*求并集:根据集合中并集的定义,先将数组a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集合A中某元素前,先将其与已存入g中的元素依次比较,若相同则存入下一个元素,否则直接存入g中,直到所有A中元素存储完毕。
北理工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线性代数实验——矩阵运算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实验目的:1. 理解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北理工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MATLAB软件3. 纸和笔实验内容:一、矩阵的基本运算1. 矩阵加法:给定两个矩阵A和B,它们的行数和列数必须相同。
矩阵加法是将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加。
2. 矩阵减法:与矩阵加法类似,矩阵减法是将对应位置的元素相减。
3. 矩阵乘法:给定两个矩阵A和B,如果A的列数等于B的行数,则A与B可以进行乘法运算。
矩阵乘法的结果是一个新矩阵,其元素是A的行与B的列对应元素的乘积之和。
4. 转置矩阵:给定一个矩阵A,其转置矩阵A'的行数等于A的列数,列数等于A 的行数。
转置矩阵的元素是A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1. 高斯消元法:通过行变换将线性方程组转化为上三角矩阵,然后逐步求解未知数。
2. 克莱姆法则:当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时,可以求出每个未知数的唯一解。
3. MATLAB求解:利用MATLAB中的函数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步骤:1. 创建矩阵:在MATLAB中创建两个矩阵A和B,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2. 矩阵运算:进行矩阵加法、减法、乘法和转置运算,并观察结果。
3. 线性方程组求解:利用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和MATLAB函数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矩阵运算: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矩阵的基本运算规则,并成功进行了矩阵加法、减法、乘法和转置运算。
2. 线性方程组求解:利用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和MATLAB函数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了正确的解。
3. MATLAB求解:通过MATLAB函数求解线性方程组,我们发现MATLAB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求解功能,能够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数学逻辑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简单逻辑推理(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找出逻辑关系;③根据逻辑关系,得出结论;④核对答案,检验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2. 排列组合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排列组合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 概率问题(1)实验材料:题目、答案(2)实验步骤:①阅读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确定问题类型;③根据问题类型,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④核对答案,检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简单逻辑推理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快速找出逻辑关系,得出结论;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分析题目条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推理过程不够严谨。
2. 排列组合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排列组合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3. 概率问题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运用概率公式,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公式,快速计算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同学在确定问题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计算过程出错。
四、实验结论1. 数学逻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在运用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分析题目条件,找出逻辑关系,确保推理过程严谨。
3. 对于排列组合问题和概率问题,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实验建议1. 加强数学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pi的计算
二、 实验问题
3、 试用数值积分的 Simpson 法计算 4
1 0
1 dx 来求 , 我们知道要将 0,1 区间 1+x
1. 2.
六、 实验总结与体会
1. 2.
说明: (1)统一用小四号字,WORD, A4,最小行距排版; (2)报告的第一面写组员的班级名字. (3)成稿后打印后以班为单位交.
II
题目
4
等分成 n=2m 份。看一看要取得 的 10 位有效数字,n 至少应取多少?若希望 取得 得 15 位有效数字,n 至少应取多少?
三、 建立数学模型
1. 将积分[0,1]区间等分成 n 等份,正在每一个小区间上选取中点为 i ,根据下面 的公式计算 的近似值: n 1 1 1 1 1 1 dx= =4 dx=4 . 0 1+x 4 0 1+x i=1 1+i n 利用幂级数计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数学实验报告
题目: 的计算
制作成员
班级 数信班
学号
任务
韦争光 吴春旺 吴正军
1105025110 建立数学模型 1105025128 问题求解和程序 设计流程 1105025146 上机实验结果的 分析与结论
数信班
2013 年 3 月 26 日
题目
数学实验报告题目
一、 实验目的
x3 x5 (1)n 1 x 2 n 1 arctan x x ..... ..... 3 5 2n 1
方程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方程进行数学实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方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一次方程;②利用公式法或代入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一次方程,其中5组采用公式法求解,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2. 一元二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二次方程;②利用配方法、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4组采用配方法求解,3组采用公式法求解,3组采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3. 二元一次方程组(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利用代入法、消元法或矩阵法求解方程组;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3组采用消元法求解,2组采用矩阵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组的解均正确。
三、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解题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相同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实数;(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能为实数或复数;(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为唯一解、无解或无数解。
四、实验拓展1. 对不同类型的方程,尝试使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求解,提高实验效率。
2. 研究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经济、工程等领域。
3. 探讨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实验数据量较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各种方程的求解规律。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经典实例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计算过程如下, 结果如下:画图程序命令如下:函数图象如下:实验题目二: 编写利用顺序Guass消去法求方程组解的M-函数文件,并计算方程组的解解: M-函数文件如下:方程组的计算结果如下:实验题目三: 编写“商人们安全过河”的Matlab程序解: 程序如下:function foot=chouxiang%%%%%%%%%%%%%%%%%%%%%% 程序开始需要知道商人数, 仆人数, 船的最大容量n=input('输入商人数目:');nn=input('输入仆人数目:');nnn=input('输入船的最大容量:');if nn>nn=input('输入商人数目:');nn=input('输入仆人数目:');nnn=input('输入船的最大容量:');end %%%%%%%%%%%%%%%%%%%%%%%%%%%%%%%%%%%%%%%%%%%%%%%%%% 决策生成jc=1; % 决策向量存放在矩阵“d”中, jc为插入新元素的行标初始为1for i=0:nnnfor j=0:nnnif (i+j<=nnn)&(i+j>0) % 满足条件D={(u,v)|1<=u+v<=nnn,u,v=0,1,2}d(jc,1:3)=[i,j 1]; %生成一个决策向量后立刻将他扩充为三维(再末尾加“1”)d(jc+1,1:3)=[-i,-j,-1]; % 同时生成他的负向量jc=jc+2; % 由于一气生成两个决策向量,jc指标需要往下移动两个单位endendj=0;end再验证:程序结果说明在改变商人和仆人数目, 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可能无法得到结果。
程序结果说明在改变商人和仆人数目,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可能无法得到结果。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题目:根据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机械工程17-1班2019年 4月15日一、问题背景与提出图1是从百度地图中截取的山东省地图,试根据前面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
图 1二、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matlab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
2、学会运用matlab建立数学模型。
3、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数值积分计算方法结算实际问题,并了解其实际意义,建立积分模型。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将积分区间 [a , b] n等分,每个区间宽度均为h = (b - a) / n , h称为积分步长。
记 a = x0 < x1 < … < x k… < x n = b , 在小区间上用小矩形面积近似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若分别取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为小矩形的高,则分别得到两个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公式:Ln = h , h =ℎℎ , h =ℎ如果将二者求平均值,则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变为小梯形,整个区间上的值变为:ℎℎ将山东省边界上的点反映在坐标化,运用梯形公式积分计算得山东省的面积。
四、实验内容(要点)1、将山东省的地图区域在matlab中画出。
2、在坐标系上运用积分方法将所求区域的面积求出。
3、通过比例尺将山东省的实际面积求出。
五、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1、在百度地图中标识出山东省的区域范围,标明对应的比例:图 22、取出所截取图片中山东的边界的坐标,即将边界坐标化:(1)运用imread函数和imshow函数导入山东省的区域图片。
代码:运行结果:图 3(2)运用ginput函数,将边界的坐标点取出,即坐标化,并将x,y坐标分别存于x.txt和y.txt文本文件中。
代码:图 4运行结果:图 5图 6(3)加载x.txt和y.txt文本文件,将边界画出。
代码:运行结果:图 73、将整个区域进行分段,画出分段后的图形图 8图 94、对不同段进行积分,求出山东省面积代码:图10运行结果:六、实验结果报告与实验总结实验结果:计算得山东省面积为18.624万平方公里。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原理:对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A为系数矩阵,b为常数列向量,如果Ax0=0,其中x0为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则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p为Ax=b的一组特解。
实验内容:以3x3线性方程组为例,进行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操作。
步骤1:对系数矩阵A进行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上三角矩阵U。
此时方程组变为Ux=y,其中y为常数向量b经过初等变换得到的向量。
步骤2:利用回带法(也称为消元法的“回退”版),求出Ux=y 的解。
将求解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见表1)。
表1 回带法求解过程表
步骤3:求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特解xp。
由于Ax0=0,
故有(A+B)x0=-b,其中B是一个由U矩阵无法得出的矩阵,A为
U矩阵。
将(A+B)x0=-b解出x0,特解xp=A^(-1)(-b-Bx0)即为一个
特解。
步骤4: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为x=x0+xp,其中x0为
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通解,xp为步骤3求解得到的一个特解。
实验结果:用本实验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2x1+6x2+10x3=12
0x1+7x2+5x3=-3
0x1+0x2+3x3=7
得到的解为
x1=-1
x2=2
x3=7/3
实验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确实能够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并得出正确解。
经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矩阵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数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实验目的:1. 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图像的技巧。
3. 分析函数图像的几何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绘图软件(如MATLAB、Python等)3. 数学教材实验内容:1. 选择一个函数,如f(x) = x^2,并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其图像。
2. 分析该函数图像的几何性质,包括:a.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b.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c. 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点。
d. 判断函数的周期性。
3. 改变函数的形式,如f(x) = sin(x),重新绘制图像并分析其几何性质。
4. 对比两种函数图像,分析其差异。
实验步骤:1. 打开计算机,启动绘图软件。
2. 输入函数f(x) = x^2,设置合适的x轴和y轴范围,绘制函数图像。
3. 观察图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分析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发现f(x) = x^2是偶函数。
5. 分析函数图像的单调性和极值点,发现f(x) = x^2在x=0处取得极小值。
6. 改变函数形式为f(x) = sin(x),重新绘制图像。
7. 观察图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8. 分析函数图像的奇偶性,发现f(x) = sin(x)是奇函数。
9. 分析函数图像的单调性和极值点,发现f(x) = sin(x)在x=kπ(k为整数)处取得极值。
10. 分析函数图像的周期性,发现f(x) = sin(x)的周期为2π。
实验结果:1. 函数f(x) = x^2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定义域为(-∞, +∞),值域为[0, +∞)。
2. f(x) = x^2是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3. f(x) = x^2在x=0处取得极小值。
4. 函数f(x) = sin(x)的图像是一个正弦波形,定义域为(-∞, +∞),值域为[-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数学实验报告题目
实验报告一MATLAB基本操作实验题目
1.1 随机抽取1个班的《高等数学》课程成绩如下,并统计他们中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他们的平均成绩。
60 84 83 69 39 60 79 88 75 82 80 80 95 73 60 74 60 67 71 83
63 60 60 76 65 72 76 90 98 77 76 86 60 61 97
1.2设A为2×3矩阵,A=
123
456
⎛⎫
⎪
⎝⎭
,试建立一个与矩阵A同样大小零矩阵,幺矩阵,单
位矩阵,0~1间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矩阵。
1.3 建立随机矩阵。
(1) 在区间[10,100]内均匀分布的4阶随机矩阵;
(2) 均值为0.5、方差为0.7的4阶正态分布随机矩阵。
1.4 产生5阶随机方阵A,其元素为[5,70]区间的随机整数,然后判断A的元素是否能被3整除。
1.5 建立矩阵A=
510607
6060100
--
⎛⎫
⎪
-
⎝⎭
,然后找出大于4的元素的位置。
实验报告二微积分实验题目
教材62页:1(5),2(2),3(2),4(2),6(5),9(2)共6题
实验报告三函数作图题目
教材63页:8题
实验报告四线性代数实验题目
教材80页:1,3(2),4(3),5(3),6(3),7(2)
实验报告五MATLAB程序设计实验题目
1.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编制程序,要求:使用者在系统提示下通过键盘输入月工资薪金收入总数,计算机则在屏幕上显示个人所得税额,界面友好,方便使用.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月个人所得税=(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求[2,999]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1)该数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
(2)该数是素数
注:教材是汪晓银等. 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