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上《伏尔塔瓦河》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Don't rely too much on friends, human nature basically has a bad side.(页眉可删)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教学内容: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

(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列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伏尔塔瓦河》教案02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伏尔塔瓦河》教案02

《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后会鉴赏音乐的结构及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欣赏课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欣赏课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听赏全曲。

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伏尔塔瓦河教案

伏尔塔瓦河教案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开第32页,告诉我今天要学的是哪条母亲河,它又是哪个国家的母亲河呢?
生:沃尔塔瓦河,捷克
师:《沃尔塔瓦河》这首作品是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创作的,如同《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一样,《沃尔塔瓦河》也被誉为捷克的第二国歌。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斯美塔那的简介,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三、小组互动
唱歌,舞蹈(分两大组进行)
师:接下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于这堂课中,歌曲和舞蹈的掌握程度
师:左边三组,以唱歌为主,右边三组,以舞蹈为主
生:
四、学生总结(学案,口头)
曲式结构、旋律中的主要乐器、节奏等等
师: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两位同学总结下,这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可以参照学案上的题目进行总结
生:母亲河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们国家的母亲河是哪条河吗?
生:黄河。
师:关于黄河的音乐作品,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生:回答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演唱一小段,关于黄河的歌曲
师:刚刚我们展示的是关于我们国家的母亲河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另一个国家的母亲河
二、新授课
1.音乐主题(唱歌)
2.乡村婚礼(舞蹈)
生:
这种节奏型,是典型的波尔卡舞曲的节奏,是捷克乡村的民间舞曲。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打节奏,可以用手,也可以拍打桌面!
生:
师:请同学们起立:前后两个同学,现在手拉手,根据刚刚学的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些简单的波尔卡舞曲动作。
生:两两牵起手,走动三步加一个踢腿动作。
师:很好,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相信同学们对于捷克的民间舞蹈波尔卡舞曲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五单元: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伏尔塔瓦河-优秀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伏尔塔瓦河-优秀

伏尔塔瓦河【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伏尔塔瓦河》这部交响乐,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伏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伏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2.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通过体验、探究、表现、综合等方法,欣赏音乐。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听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难点: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感受作品的表面特征,体会作曲家深刻的创作意图。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真聆听交响诗,在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生动地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学习,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如力度、节奏、音色),体验作品的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随乐律动,感受音乐播放音乐《伏尔塔瓦河》,(由北京天使合唱团演唱)思考:这个曲调像“高山、河流、天空”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听到音乐会联想出这样的音乐形象来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是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改编而成的,原作品旋律也是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创设“捷克风情”这一情境主题,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捷克风光片,并出示捷克风情的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_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_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伏尔塔瓦河》的旋律美,感受乐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2.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

3. 了解捷克音乐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难点:通过乐曲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音频文件,包括《伏尔塔瓦河》的原版和多首相关乐曲。

2. 准备一些有关捷克音乐文化的图片或资料,便于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3. 准备一些问题,以便在教室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乐曲《伏尔塔瓦河》的片段,思考:1. 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这条河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引出乐曲的作者贝多芬和相关音乐创作背景。

(二)初步感知音乐1. 听《伏尔塔瓦河》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2. 讨论:乐曲中哪些旋律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分段聆听与感受1. 乐曲的开始部分,学生轻声哼唱,感受音乐主题。

2. 聆听第二部分,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讨论: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3. 聆听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音乐在全曲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 聆听第四部分,感受音乐主题的再现,讨论: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听到的音乐有什么联系?(四)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1.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五)拓展与延伸1. 欣赏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版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 尝试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家乡的河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小结起首,音乐的情绪可以通过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因素来体现。

当我们听到一首欢快的歌曲时,我们通常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而听到一首悲伤的歌曲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悲伤或忧郁。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具体的情绪感受还会受到歌曲的内容、歌词以及个人情感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家乡的河流总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伏尔塔瓦河》 (1)

《伏尔塔瓦河》 (1)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申深情,唤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音乐语言描绘河流。

2、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河水奔不息流的情景。

3、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使学生能够选择出对应的图片及标题。

4、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填写表格,对音乐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
1、熟唱《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学习丛音乐要素的角度聆听、感受、分析、记录作品结构的能力。

2、尝试听辨西洋管弦乐队不同乐器的音色。

3、初步了解民族乐派及作曲家斯美塔那。

(完整word版)沃尔塔瓦河教案

(完整word版)沃尔塔瓦河教案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沃尔塔瓦河【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伏尔塔瓦河的美丽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它是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经常独立在音乐会中演奏。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它被安排在七年级第二单元《祖国颂歌》中是有深刻用意:第一,结合时间因素(临近国庆节)紧扣中心--- 歌唱祖国;第二,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三,增长知识,学生学习到新的音乐体裁,感受到交响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和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学情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

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出来。

【课题】沃尔塔瓦河【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曲家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对祖国的深情,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音乐语言表现河水的流动。

2、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河水奔流不息的情景。

3、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使学生能够选择出相应的图片及标题。

音乐教学设计.doc伏尔塔瓦河2

音乐教学设计.doc伏尔塔瓦河2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欣赏音乐。5’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我们中国一首经典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我放其中的一个乐章,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这个乐章的名字?
生:保卫黄河
师:非常好,钢琴协奏曲《黄河》是由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主旋律改编发展而来的,于一九六九年著手创作,一九七零年演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此后这首乐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乐章,无数的音乐家弹奏它,它也感染了无数的心灵。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也是一首关于河流的音乐作品(出示幻灯片,标题)
C哼唱或用舞蹈动作与学生配合熟悉每段旋律。
4听赏全曲。随乐曲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5.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片段,看着乐谱哼唱(出示乐谱)。
6小结
师:(出示图片)大家知道伏尔塔瓦河是哪个国家的吗?
师生:(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奏比经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村民在举行婚礼的欢闹场面,C大调、2/4拍子
师生:(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音乐逐渐转弱,管乐宁静柔和的和弦恰似夜幕徐徐降临,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的慢板旋律,好似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降A大调、4/4拍子
师生:(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黑夜逝去,沃尔塔瓦河主题在黎明中出现。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怕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欣赏并理解音乐作品《伏尔塔瓦河》的基本旋律和情感表达;2. 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3. 通过对家乡河流的探索,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伏尔塔瓦河》的旋律美,理解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探索家乡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乐曲播放、音频文件等;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乐曲背景、音乐知识等内容;3. 准备学生所需的乐器和设备,如耳机等。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课堂常规:上课时师生行礼问好,安静迅速地进入课堂,保持良好的纪律。

2. 课堂常规:在教师指导下按正确的方法站队,做到快、静、齐。

(二)新课导入1. 同学们,你们去过欧洲吗?(生:去过)你们知道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河流吗?(生:有)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伏尔塔瓦河。

(板书课题)2. 播放《伏尔塔瓦河》的片段,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优美、欢快等)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美的境界。

视频的播放也让学生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初步感知1. 初听全曲,请学生说说乐曲有几段组成?(3段)教师指导:第一部分主题A音乐片段;第二部分过渡性音乐片段;第三部分主题再现C再现音乐片段。

2. 再听全曲,请学生说说音乐各部分所用的乐器和表现的情绪。

(弦乐和木管乐表现优美抒情的主题A;长笛表现过渡性音乐片段;弦乐表现主题再现C。

)3. 复听全曲,思考问题:乐曲中的河流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河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表现了河水清澈、河岸景色美丽、河水爱恋河岸的情绪。

)设计意图:在初听全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和情绪美。

(四)分段赏鉴1. 主题A“美丽的景色”:(1)乐曲开头为什么使用了长笛来演奏主旋律?(木管乐器音色优美、高音区表现力十分丰富,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伏尔塔瓦河的美丽景色)(2)乐曲片段中描绘了哪些景色?(波光粼粼的河水、缓缓流淌的河水、河岸上的美丽景色)(3)主题A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第一次出现时,乐曲由引子直接进入主题A,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河水景色;第二次出现时,乐曲进入副部主题,音乐变得宽广而流畅;第三次出现时,乐曲尾声部分再现主题并逐渐消失。

《第二单元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伏尔塔瓦河》,了解并感受乐曲的背景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伏尔塔瓦河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课件和相关音乐素材。

2.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伏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教室常规:上课前,学生和教师互相问好,以表示对音乐课的重视。

2. 安静有序地进入音乐教室,熟悉教室环境。

(二)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交响乐团演奏的《伏尔塔瓦河》片段,了解音乐主题及其结构特点。

2. 教师播放主题旋律,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察,熟悉主题旋律及其特点。

(三)新课教学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乐曲的旋律,包括节拍、节奏、音高、音强等基本因素。

2. 教师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音级、调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 教师传授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等,让学生能够演奏乐曲。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合作演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室互动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乐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分享学习效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判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尽力。

(五)小结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乐曲,并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表演。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音乐会排演,为班级音乐会做好准备。

(六)课外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乐器或声乐,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爱好。

人教音乐七上《2欣赏伏尔塔瓦河 》[韩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音乐七上《2欣赏伏尔塔瓦河 》[韩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中学韩雪2 课堂教学设计(详案)课题《伏尔塔瓦河》欣赏教学时间第周星期总(1)课时第(1)课时2015年10月20日主备教师韩雪使用教师韩雪授课班级七年七班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器乐曲欣赏缺乏兴趣,原因在于缺乏对音乐背景及乐器的了解。

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音乐知识的讲解,利用“3D打印欣赏模式”启发形象思维参与欣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2、听辨西洋乐器;3、启发学生形象思维;4、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过程与方法1、唱《伏尔塔瓦河》主题2、听辨《伏尔塔瓦河》中主奏乐器的音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体会作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任务定位教学重点感受《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的情绪,并听辨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难点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板书、教案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音乐课的教学需要音频与多媒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用,通过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预设及目的一、兴趣导入欣赏捷克美景,(神秘庄严的古堡,布拉格广场,伏尔塔瓦河)二、欣赏伏尔塔瓦河主题前置式教学,自学前置:视唱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欣赏捷克带有神秘和浪漫气息的布拉格广场,放眼美丽的伏尔塔瓦河,为学习本课打下兴趣基础。

3三、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作曲家在作品中所展现的爱国深情2、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3、初步了解民族乐派及作曲家斯美塔那四、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1、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教案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伏尔塔瓦河》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在欣赏《伏尔塔瓦河》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学生将学会如何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演奏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伏尔塔瓦河》。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和分析《伏尔塔瓦河》,使学生了解捷克著名的河流伏尔塔瓦河,以及它与捷克民族音乐的关系。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伏尔塔瓦河》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伏尔塔瓦河》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伏尔塔瓦河》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4.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伏尔塔瓦河》的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程度。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新部编本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内容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二、教材依据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是人教版第二单元祖国颂歌里的内容。

三、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容易失去耐心,这首《沃尔塔瓦河》比较长。

所以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聆听音乐,他们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包括人声、乐器的音色听辨;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旋律、旋律线、音乐结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了解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了解音乐风格与流派以及相关文化。

四、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含拟使用多媒体计划)以音响、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互交汇的手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作品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时刻贯穿其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感。

(2)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3)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4)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3、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学生可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捷克与伏尔塔瓦河;教师小结。
4、介绍乐曲内容(出示课件),欣赏全曲。体会器乐曲表达情感,
形象的不同特点。
(1)、伏尔塔瓦河的第一源头(长笛演奏)和第二源头(黑管演奏),小溪逐渐的汇成大河(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出现)。
(2)、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弦乐主奏,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这是歌颂性的旋律,是作曲家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
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了解民间曲调和民歌。。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体会乐曲的情绪
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乐曲感情
教学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2、介绍曲作者:斯美塔那(出示课件: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斯美塔那是现代“捷克音乐之父”,其代表作便是我们将要欣赏的六首内容相关又各自独立的交响诗,组成总称为《我的祖国》的管弦乐套曲。它们不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捷克的热爱,而且有着深沉而广阔的历史感和对大自然的美丽抒情。第二首就是著名的《伏尔塔瓦河》,它细致而优美地描绘了源自波希米亚森林的一股清凉一股温暖的两股泉流,波动起伏着,潺潺而来,在晨光下汇合成宽阔的伏尔塔瓦河,时而汹涌,时而蜿蜒地继续流向下游,流经一处处山谷、村庄、牧场……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主题旋律第三次出现,乐队全奏。纪念这一座落在伏尔塔瓦河边的,具有光荣战斗历史的古城堡,唤起人们对古代捷克光荣历史的回忆。高潮后,音乐渐弱,象征着伏尔塔瓦河的流向远方,最后以两个最强音结束全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音乐名著赏识
——《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领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
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华富强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据有重要的地位。

而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新音乐之父)创作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则被称
为捷克第二国歌。

斯美塔那于 l874 到 l879 年间创作了划时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这时
己遇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与病魔斗争,一面忘我地歌颂祖国荣耀的历史,抒写祖国漂亮的河山。

这是一部充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将来和光明坚韧不拔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该曲共有六首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乐章构成的交响诗,
构成了对民族历史的怀念和对祖国河山的赞叹。

《我的祖国》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
的地位,向来被以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作品中,以不一样的乐器盒节奏以及相互之间的奇妙配合,塑造了很多不一样的音乐形象,创造了了一幅幅诗一般的境界,充满了爱国的热忱。

乐曲构造雄伟绚烂,音乐形象富裕诗意。

在《我的祖国》交响诗中,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是最有名、最优异的篇章。

这条包含着波希米亚民族精神的河流,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将来。

它将神奇的历史
化为一种内在节奏和民族精神竞在斯美塔那无声的世界里复生了。

其实,斯美塔那
已经把自己化为波希米亚民族一部分,把交响诗当作一种民族精神的隐喻和象征。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亮的泉水从山涧涌出 : 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

寒流
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颠簸的音型奏出。

不久,单簧管以暖和的音色携下行颠簸的
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集合。

与此同时,小提琴洪亮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
音如同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辉。

两条小溪欢腾地向前流淌,逐渐地,水流愈来愈大,水势愈来愈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浪翻腾的河流—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

这支旋律靠近捷克民歌,它朴实、抒怀,包含着作者火热的爱,以一种不行抵抗的力量向前翻腾、奔跑。

河水经过一片茂盛的丛林,这里采纳打猎的军号声和乐队浓厚厚暗的音响来塑
造丛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灰暗、广袤和神奇莫测丛林的联想。

军号的主题
由小号和圆号奏出。

片刻间,军号声在伏尔塔瓦河水的喧哗声中消逝。

一个农村风俗场面出现了,
这是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表现喧闹喜庆的乡下婚礼。

乐声逐渐远去,静谧的夜幕降临了。

月光下一群漂亮的水仙女在水面上载歌
载舞。

音乐中,长笛和单簧管奏着起伏颠簸的音型,竖琴拨响串串琶音,圆号以
极其轻微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涟漪、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

伏尔塔瓦河水持续向前奔腾,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剧烈的冲击着
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

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灰暗、严重
的音响在不停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为凶险。

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速、力度加强,音乐忽然光亮、坚定,伏
尔塔瓦河主题由本来轻柔、黯淡的小调式转为明亮的大调,它风起云涌、满载胜利的愉悦向前奔跑。

最后,伏尔塔瓦河到达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全部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
久。

滔滔河水仍旧向前奔腾,并逐渐地消逝在远方。

斯美塔那在这首作品中放弃了传统音乐所要求的单调主题的原则,而代之以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他采纳近似盘旋曲的形式,以象征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的伏尔塔瓦河形象作为乐曲的基本主题,并经过它把穿插此中、逐渐体现的很多生活画面加以贯穿一致。

《伏尔塔瓦河》这首交响曲中,运用了不一样的乐器塑造了不一样的音乐形象:(1)伏尔塔瓦河的源泉: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显然。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打猎:圆号的打猎军号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农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涟漪(水仙主题),弦乐奏出沉静
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
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样不一样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述河水波浪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感谢斯美塔那用不一样的乐器和节奏一届相互之间的奇妙配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绘声绘色的形象,为我们体现了一幅幅传神的画面,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
的诗一般的境界。

这首乐曲时而优美深情,时而气吞河山雄伟,音乐感情丰富,形
象鲜亮生动,发散出浓烈的生活气味,让听众感觉到捷克那壮丽的河山和她那光
芒的历史。

从音乐中还可以令人深切的感觉到斯美塔那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
的无穷热爱以及高明的音乐作曲技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