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纯科普无广告

做自己喜欢的小编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即发生的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类型。临床上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下肢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概述

OVCF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每年引起全球范围约890 万例患者发生骨折,平均每3 秒发生 1 例次,50 岁以上约 1/3 的女性和 1/5 的男性将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约 50% 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于椎体,好发于胸腰段。

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椎体压缩,将导致患者身高变矮、脊柱后凸、侧弯、畸形和驼背等,进而造成患者背痛,心、肺功能显著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患者骨折后骨痂形成过程减缓,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后卧床制动则可引起骨量快速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并引起各种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

症状

因骨折严重程度、骨折部位和病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如下;

1.腰背部疼痛:为OVCF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可伴胸肋部放射

性疼痛。

(1)急性期:患者在骨折后出现腰背部急性疼痛,大部分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但在脊柱承担负荷时(如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现疼痛或者疼痛加重。

(2)慢性期:部分患者表现为长期慢性腰背部疼痛,可能是由于骨质量较差,微骨折发生所致。另有部分患者在骨折发生后过早下床负重活动,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假关节形成,也可以导致长期慢性疼痛。

(3)沿神经分布区走行的放射痛: OVCF 患者的疼痛不仅包括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还会沿相应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痛。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除了背部疼痛,通常伴有肋间神经放射,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除了腰部局限性疼痛,可伴有腹前区放射痛或下肢放射痛及木胀感(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放射)。

(4)肌肉痉挛和抽搐:患者长期采取最小疼痛的体位,常导致腰背部肌肉张力增高,造成肌肉痉挛,当患者翻身、坐起或改变体位时可发生肌肉抽搐。腰背部肌肉长时间痉挛易导致肌肉疲劳,可引起远离骨折部位的疼痛及压痛。

2.其他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胸廓容积减小、肺活量下降,导致肺功能显著受限。部分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增大了肋弓对腹部的压力,患者可产生饱胀感,造成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椎前凸增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表现。

体征

1.腰背部压痛、叩击痛:骨折后患者通常急性腰背痛的压痛点多在棘突部位。患者可伴有胸腰椎后凸/侧凸畸形,并进行性加重。

2.脊柱后凸畸形: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出现驼背和身高变矮。部分患者在骨折后因无明显疼痛不适而未诊治或自行镇痛治疗,常导致骨折椎体持续性压缩变扁,进展形成脊柱后凸畸形。伴有胸腰椎交界节段骨折和上终板骨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者发生严重后凸畸形的风险更高。

3.神经损害体征:一般无神经损害表现,但如果骨折程度严重,

也可出现下肢感觉减退、肌力减弱及反射改变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OVCF 筛查

OVCF 患者病情多较为隐匿,大多数在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平地滑倒等)情况下,甚至仅仅是日常生活动作如咳嗽、喷嚏、弯腰等即可引起骨折。骨折好发于胸腰段及胸后凸顶点处,最常见于 L1、T12 椎体及 T7-T9 椎体(图 1)。为提高 OVCF 的诊治水平,减少疾病漏洞,建议对高危人群开展OVCF 筛查。2017 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行胸腰椎侧位 X 线影像或 DXA 侧位椎体骨折评估(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筛查指征见表1。

诊断与鉴别诊断

OVCF 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证据作为判定标准。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 OVCF 的主要手段。

1.X 线:胸腰椎 X 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 OVCF 首选检查方法。常规胸椎、腰椎 X 线侧位摄片范围应分别包括 T4 至 L1 和 T12 至 L5 椎体。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或“双凹征”改变,伴骨小梁稀疏。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有假关节形成。基于胸腰椎侧位X 线影像并采用Genant 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椎体压缩性骨折分型(图2):

①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 20%~25% 为轻度压缩骨折;

②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 25%~40% 为中度压缩骨折;

③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 > 40% 为重度压缩骨折。

通常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易被漏诊,对于有高危因素或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助判断。

2.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利用 VFA 可显示脊柱 T4-L4 侧位像,并利用其判断椎体骨折的类型和程度。VFA 诊断椎体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 X 线半定量技术相一致。

3.CT:能够明确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体后缘是否有骨块突入椎管,以及椎管受累程度,能发现 X 线片不能发现的骨皮质中断。

4.MRI:广泛地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①对 X 线及 CT 都不能明确诊断的髓内骨折(微骨折),MRI 可依据髓内出血、水肿导致含水量的变化通过信号异常敏感地反映出来;

②MRI 及其脂肪抑制技术可用于判定责任椎体,尤其是在多发椎体呈楔形变时;

③可同时显示骨骼及周围的软组织病变,用于鉴别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肿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及其他疾病。

5.全身骨骼核素成像:可提示骨折椎体放射性核素浓聚。如患者不能进行 MRI 检查时,可作为替代方法。

BMD 测定

已经发生OVCF 者,即可做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不依赖于BMD 测定结果。但仍然推荐对 OVCF 患者进行 BMD 测定,以便于后续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评估。

实验室检查

基本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

1.选择性项目:红细胞沉降率、血清 25 羟维生素 D、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C 反应蛋白、血清或尿蛋白电泳及肿瘤标志物等。

2.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通过检查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了解骨代谢情况,评估病情进展,判断再骨折风险,并可作为后续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估监测的基线。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首选血清 I 型原胶原 N-端前胧和血清 I 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分别作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敏感指标。

鉴别诊断

1.OVCF 与其他因素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见病因包括骨质疏松症、创伤和肿瘤(包括原发骨肿瘤、浸润癌和转移癌)等,其中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 X 线、CT 及 MRI 图像均有助于鉴别 OVCF 和其他原因所致椎体骨折。此外,OVCF 还需同时排除继发性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具体可参考2017 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骨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腰背部疼痛的鉴别:OVCF 患者背部疼痛轻重不一,需与腰肌劳损、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化等病因引起的背部疼痛相鉴别。通常OVCF 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活动及体位变化时加重,且常伴有脊柱后凸畸形,压痛点多位于棘突部位。

3.责任椎体的判定:根据影像学、BMD、实验室检查及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一般可明确OVCF 诊断。无论是多节段椎体骨折还是单椎体骨折,都应确认引起疼痛的骨折椎体即疼痛责任椎体。明确疼痛的责任椎体有助于指导椎体骨折的处理方案。一般责任椎体节段局部叩压痛明显,MRI 显示相应椎体有水肿信号。对无法行MRI 检查的患者,可行骨核素显像与增强 CT 结合检查,如显示相应节段椎体放射性核素浓聚及 CT 显示骨折征象,可判定为疼痛责任椎体,即需基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两者吻合程度判定责任椎体。OVCF 诊断、治疗流程见图 3。

OVCF 治疗

OVCF 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折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骨质疏松程度而定,以尽快缓解疼痛、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为主要原则。OVCF 以中老年人多见,复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功能影响少的方法,着重于功能恢复。

在OVCF 症状控制及康复治疗的同时,须重视骨质疏松症本身的治疗。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骨量及骨强度,避免发生再骨折。

1.非手术治疗:

①目的:缓解疼痛,早期恢复活动,维持脊柱的稳定;

②适应证:适用于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度椎体压缩骨折,无神经压迫,无稳定性受损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急性期的综合管理包括短期卧床休息、药物镇痛、脊柱支具、早期恢复下床活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OVCF 的急性期镇痛可首选口服镇痛药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镇痛阶梯递进治疗,也可考虑联用降钙素;在疼痛控制后,可考虑在脊柱支具保护下开始适度的早期下床活动。

对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骨折愈合不良,导致假关节形成、椎体进一步塌陷、脊柱畸形甚至脊髓压迫(如出现截瘫)、疼痛持续不缓解、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则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微创手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后凸成形术,二者均属于经皮椎体强化术的范畴。不建议将 PKP 及 PVP 作为预防性手段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亦不能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PVA 适应证:

①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疼痛性OVCF(指使用镇痛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或使用剂量可能引发过度的镇静、意识模糊、便秘等不良反应);

②不稳定的椎体压缩骨折;

③椎体骨折不愈合或椎体内部囊性变、椎体坏死;

④不宜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高龄患者宜考虑早期手术,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⑤伴后凸畸形的 OVCF 建议选用 PKP。

绝对禁忌证:

①无症状性 OVCF;

②手术节段的局部感染及无法控制的全身感染;

③严重的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④不能耐受手术者;

⑤对 PVA 器械或材料过敏者。

相对禁忌证:

① OVCF 已造成神经根、脊髓损伤;

②有结构因素限制工作通道的操作,如椎弓根骨折、极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③有出血倾向者;

④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者;

⑤与椎体压缩骨折无关的神经压迫引起的根性痛。

相对于保守治疗,目前大多数研究及 Meta 分析均支持 PVA 手术能够改善患者功能、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疼痛性OVCF 患者,微创手术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PVA 的手术时

机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支持早期应用 PVA 更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目前关于 PVA 是否会增加再发骨折发生率尚无一致的研究结论,但有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2)开放手术: OVCF 严重的后凸畸形及椎体后壁碎骨块向后方压迫可造成脊髓压迫与神经损伤,对有神经、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严重后凸畸形、需行截骨矫形以及不适合微创手术的不稳定椎体骨折患者,可考虑行开放手术治疗进行减压内固定。术前需要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力,术中可采用在椎弓根螺钉周围局部注射骨水泥、骨水泥螺钉、加长和加粗椎弓根钉、可膨胀椎弓根螺钉、皮质骨轨迹螺钉或适当延长固定节段等方法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OVCF 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症,骨折后应积极采取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提高骨强度、改善骨质量,减少再次骨折。

1.基础措施:

(1)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减少饮酒,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多晒太阳和适当户外运动,慎用不利于骨健康的药物等。同时,应避免过度负重和身体过度扭曲等。

(2)预防跌倒: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原因,避免跌倒是预防骨折的有效措施,包括识别跌倒的危险因素(如环境因素、健康因素、神经肌肉因素等)及采取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如改善视力、减少或避免服用影响神经功能的药物、在容易滑倒的地点增加扶手、使用保护器等)。

2.基础治疗:

(1)钙剂:50 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患者,推荐补充元素钙每天1 000~1 200 mg。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 水平能够提高患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利于骨折愈合 64-55。推荐成人维生素 D 摄入量

为 400 IU/d,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 600 IU/d,可耐受最高剂量为2 000 IU/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剂量可达 1 000~1 200 IU/d。

钙剂与维生素D 需要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临床应用中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检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3.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抗骨质疏松药物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或增加BMD,改善骨强度,降低不同部位的骨折和/或再发骨折风险。根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和骨折风险,注重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1)双膦酸盐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是强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这些药物在骨质疏松人群中均具有比较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部分药物可使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再发骨折风险降低(表 2)。

双膦酸盐药物安全性:双膦酸盐药物整体安全性良好,少数患者口服双膦酸盐可能发生轻度胃肠道反应,包括轻度上腹疼痛、反酸等食管炎和胃溃疡症状。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药物。

当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 35 mL/min 时,禁用静脉双膦酸盐,不推荐使用口服双膦酸盐。使用双膦酸盐前,需评估患者肾脏功能。

下颌骨坏死(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ONJ)和非典型性股骨骨折( atypical femur fracture,AFF)均较罕见,多见于长期、大剂量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高危人群或长期使用的患者应定期随访。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ed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 SERMs 临床主要使用雷洛昔芬。研究提示雷洛昔芬治疗 36 个月,可使既往有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 30%,既往无椎体骨折患者椎体骨折风险降低 50%,但并不能降低

非椎体骨折风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潮热、下肢痉挛、深静脉栓塞。

(3)雌激素类:雌激素类药物临床剂型包括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复合制剂。研究发现雌激素补充治疗5 年可降低临床椎体骨折风险34%,降低髋部骨折风险34%,降低其他骨折风险23%,但尚无在OVCF 人群中应用降低骨折风险的证据。雌激素类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绝经早期开始使用( 60 岁以前或绝经不到10 年)患者受益更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定期进行(每年)安全性评估,特别是针对乳腺和子宫。

(4)降钙素:降钙素临床上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5 年研究提示鼻喷鲑鱼降钙素200 IU/d 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33%,可使既往有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降低36%,但不能降低非椎体或髋部骨折风险,而且更高或者更低剂量对椎体骨折风险亦无降低作用。关于降钙素预防骨折后的骨量丢失,不同研究似乎结论并不一致。此外,降钙素还可用于OVCF 后的镇痛治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鼻黏膜刺激、鼻出血以及过敏反应等。鉴于既往分析提示,长期使用鲑鱼降钙素有增加恶性肿瘤风险的可能,目前推荐鲑鱼降钙素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 3 个月。

(5)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用于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经过平均 18 个月的治疗,可降低既往有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风险 65%、非椎体骨折风险 53%,但尚无降低髋部骨折风险的临床证据。

特立帕肽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眩晕、头痛等。在Paget 病、有骨骼疾病放射治疗史、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的患者禁用;肌酐清除率< 35 mL/min 者禁用,此外也禁用于<18 岁和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治疗时间不超过 24 个月。

(6)活性维生素 D 或维生素 D 衍生物:包括

1,25 双羟D3(骨化三醇)和1α羟基D3(α-骨化醇),但其在降低骨折风险方面的结论并不一致。活性维生素 D 或维生素 D 衍生物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及lα羟化酶缺乏的患者,但不推荐作为日常补充。此外,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4.药物治疗相关问题:

(1)用药时机:OVCF 发生前,已经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患者,可以继续使用;既往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者,应在骨折妥善处理、全身状况稳定时,根据病情尽早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治疗疗程: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治疗过程中规律随访,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风险评估。目前普遍推荐口服双膦酸盐治疗 5 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 3 年后,可以重新评估患者状况,决定继续用药或进入药物假期。药物假期中,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重新启动治疗。应用甲状旁腺素类药物的患者,应用时间不超过 24 个月。除双膦酸盐以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一旦停药,其治疗效果将消退,因此需要序贯其他治疗,否则会出现骨量流失、骨质量下降等治疗效果消退的情况。

(3)对骨折愈合和内植物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应重视积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规剂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会影响骨折愈合,但需要早期识别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患者,以便及时进行随访和干预。研究显示双膦酸盐会使骨痂增大、矿化增加,但骨骼强度及机械力学特性不会受到影响,常规剂量的双膦酸盐不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应用双膦酸盐可抑制骨量进一步丢失,提高内固定物稳定性,降低内固定移位发生率;特立帕肽可促进骨痂形成、提高骨痂矿化程度,改善骨骼生物力学特性。

(4)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钙剂和维生素D 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补充剂,需要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通常不建议同时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由于同时应用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类药物缺少对骨折疗效的证据,考虑到成本和获益,不建议这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此外,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机制抗骨质疏松药物序贯使用,有研究提示应用促骨形成药物后序贯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可以预防停药之后 BMD 下降以及骨折风险的升高。

疼痛指南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 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性增加。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其中,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见类型,尤其容 易发生在脊柱部位。 一、OVF诊疗流程 在进行OVF的治疗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 能的疾病,如肿瘤、结核等。接着进行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的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和骨密度检测(BMD)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来确认诊断。在接诊患者时,需要进 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如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方面的检查。治疗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补钙补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很有帮助。对于脊柱骨折,卧床休息和减压可以缓解疼痛,

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和微创治疗(如PVP和PKP)则是常见 的治疗方式。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然而,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有在进行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会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疼痛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酸痛或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翻身、起坐和行走。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变形,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则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和心肺功能受损。脆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椎等部位,而且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为了进行鉴别诊断,有时需要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 旁腺激素等检查。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来帮助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和老年妇女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和评估病情进展。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 素D。骨形成指标有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 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型前胶原C端肽(PICP)和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有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血浆抗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 端肽(U-NTX)等。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物理学检查,医生可以使用X线、单 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和PET-CT来检测骨密度。对于脊柱骨折的物理学检查,医生可以使用X线、CT和MRI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以及显示骨质疏松的状况。

腰椎压缩性骨折怎样治疗

腰椎压缩性骨折怎样治疗 腰椎压缩性骨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出现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概率和风险都非常高。腰椎压缩性骨折为脊柱骨折范畴,和人体骨折密度关系密切,由于老年人受年龄影响,身体机能会呈现逐年衰退情况,骨质密度也随之降低,特别是老年人如果骨质疏松,会大大提高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病率。且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漫长治疗周期,康复期间,患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调养事项,为此,本文主要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展开全面科普,希望社区民众能加大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视度,进而提升中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 1.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特征、危害和病因 通俗来讲,腰椎压缩性骨折,其实就是患者椎体受到纵向挤压变形所导致的一种骨折类型。腰椎压缩性骨折一方面会导致患者生理疼痛明显,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骨折情况严重或救治不及时,会导致病人瘫痪。腰椎压缩性骨折在上腰段、下胸段部位发生比较多,应仔细了解患者损伤史,主诉背痛,不敢活动,可妨碍站立行走。若压缩程度比较严重,患者后柱的棘突或韧带有损伤,出现局部后凸畸形,肿胀淤斑。常见于压痛叩击痛,胸腰椎活动受限。因此,腰椎压缩性骨折确诊后,患者必须尽快接受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骨折患者病情比较轻,遵医嘱,谨慎行事,卧床约2-3个月即可治愈,但如果病情比较中,就需要依照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因素比较多,若中老年群体长时间参与体力劳动,频繁弯腰作业、长期体位不正等,会持续增加腰部负荷,这样就会提高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

1.腰椎压缩性骨折如何治疗 在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前,医生应基于骨折者实际情况,对针对性治疗方案 进行科学选择。如果只是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一般神经性损伤表现不明显。少数患者椎体楔形严重,骨折部位位于脊椎后方附件,这类多是不稳定性腰 椎压缩性骨折,且患者存在较多的临床症状表现。对于急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先引导患者平卧在硬床板上,完成平衡翻身之后,实时诊断患 者骨折后是否存在腹膜后血肿引发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表现,确诊后,患者需尽 快禁饮禁食,医护人员先给予补液支持,患者情况好转后,根据医护人员指导, 进行骨折压缩体位复位,例如,伤椎位置垫枕,通过躯干重力,促使患者脊柱背伸,对压缩椎体轻缓牵拉,从而达到骨折复位与调整畸形等目的。患者在完成治 疗的调养期间,如果需要行走或者站起,应穿戴符合标准的胸背支撑工具,并给 予患者遵医嘱护理和科学饮食,这样患者就能够早日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骨质 疏松老年患者出现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学设备监测, 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复位,将骨水泥等相关物质注入在患者损伤椎体的骨折间隙,以帮助被压缩椎体能够还原成形,后期科学调养,能够及时治愈。如果患者病情 比较严重,体征检查与契合手术标准,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术后三个月内,患 者应睡硬板床,治愈后也要避免从事体力劳动,以免对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 影响的后遗症。 1.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时如何饮食调养 在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患者饮食调养,健康饮食一方 面有助于缩短病人骨折康复时间,另一方面还能降低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后的并 发症风险。所以,患者接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相应治疗后,一定要确保患者休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及l型胶原C端肽(S-CTX),尿吡啶啉(Pyr)和脱氧吡啶啉(d-Pyr),尿I型胶原C端肽(U-CTX)和N端肽(U-NTX)等。 (三)物理学检查 1.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学检查 骨密度检测:X线、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光子吸收骨密度仪、双能骨密度仪、定量CT和PET—CT。

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好发于骨质疏松患者,主要是老年女性,通常伴有剧烈腰痛,表现为翻身、起立、行走困难,其治疗方法有: 1、保守治疗:主要是卧床休息、制动,时间为3个月,建议患者绝对卧床,如果起床活动易发生腰椎继续压缩,后期产生后凸畸形; 2、手术治疗:通过局麻微创方法,在压缩骨折部位注射骨水泥,从而达到维持骨折高度,减轻骨折疼痛。术后即刻下地活动,手术时间在15分钟左右。因此,骨质疏松性的压缩性骨折,推荐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腰椎压缩骨折是腰椎骨折的一个分型,往往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当有一定外力时,就像一个快塌的房子一样,骨头会塌一半,主要是有应力,而且有骨质疏松的基础,所以压缩骨折比较多见。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骨质疏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绝经期以后,有迅速的骨疏松期,所以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更应该注意骨质疏松的治疗,这是基础预防。经常见老年人有的咳嗽一声,甚至抬个重物就压缩骨折了。往往压缩骨折的症状是疼痛,躺下症状较轻,翻身或坐起来会有剧痛。以前的治疗办法是卧床休息,卧床2-3个月,骨质更加疏松,而且愈合起来也比较费劲。现在有一种方法叫PVP或PKP,把一种医用骨水泥注入到椎体里,相当于刚才快塌的房子打上柱子,骨头就会稳定,稳定后就不再疼痛了。但这不是绝对好的方法,绝对好的方法是还原人体的正常骨质,所以预防骨质疏松是治疗压缩骨折的关键。 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参考治疗:1、腰椎的高度,压缩不超过二分之一可以保守治疗,老年患者可以通过PVP或者PKP 骨水泥填充、塑形治疗,如果压缩超过二分之一高度可以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合并神经损伤或者椎管占位可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椎板减压术,所以腰椎压缩性骨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案有两种。第一、保守治疗,第二、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 疼 痛 纯科普无广告 做自己喜欢的小编 指 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即发生的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类型。临床上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下肢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概述 OVCF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每年引起全球范围约890 万例患者发生骨折,平均每3 秒发生 1 例次,50 岁以上约 1/3 的女性和 1/5 的男性将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部位,约 50% 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于椎体,好发于胸腰段。 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椎体压缩,将导致患者身高变矮、脊柱后凸、侧弯、畸形和驼背等,进而造成患者背痛,心、肺功能显著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患者骨折后骨痂形成过程减缓,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后卧床制动则可引起骨量快速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并引起各种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 症状 因骨折严重程度、骨折部位和病程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如下; 1.腰背部疼痛:为OVCF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可伴胸肋部放射

性疼痛。 (1)急性期:患者在骨折后出现腰背部急性疼痛,大部分患者在卧床休息时背痛消失或明显缓解,但在脊柱承担负荷时(如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现疼痛或者疼痛加重。 (2)慢性期:部分患者表现为长期慢性腰背部疼痛,可能是由于骨质量较差,微骨折发生所致。另有部分患者在骨折发生后过早下床负重活动,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假关节形成,也可以导致长期慢性疼痛。 (3)沿神经分布区走行的放射痛: OVCF 患者的疼痛不仅包括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还会沿相应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痛。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除了背部疼痛,通常伴有肋间神经放射,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除了腰部局限性疼痛,可伴有腹前区放射痛或下肢放射痛及木胀感(沿股神经或坐骨神经放射)。 (4)肌肉痉挛和抽搐:患者长期采取最小疼痛的体位,常导致腰背部肌肉张力增高,造成肌肉痉挛,当患者翻身、坐起或改变体位时可发生肌肉抽搐。腰背部肌肉长时间痉挛易导致肌肉疲劳,可引起远离骨折部位的疼痛及压痛。 2.其他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胸廓容积减小、肺活量下降,导致肺功能显著受限。部分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增大了肋弓对腹部的压力,患者可产生饱胀感,造成食欲减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椎前凸增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表现。 体征 1.腰背部压痛、叩击痛:骨折后患者通常急性腰背痛的压痛点多在棘突部位。患者可伴有胸腰椎后凸/侧凸畸形,并进行性加重。 2.脊柱后凸畸形: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出现驼背和身高变矮。部分患者在骨折后因无明显疼痛不适而未诊治或自行镇痛治疗,常导致骨折椎体持续性压缩变扁,进展形成脊柱后凸畸形。伴有胸腰椎交界节段骨折和上终板骨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者发生严重后凸畸形的风险更高。 3.神经损害体征:一般无神经损害表现,但如果骨折程度严重,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 缓慢发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通常是无症状的。愈合的骨折可能是胸部或腹部X线片上的偶然发现。由于脊柱后凸,椎体骨折的存在可能会变得明显。相反,显着椎体压迫的急性发作与疼痛有关。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并且在没有医学干预的情况下获得缓解。有些缓解疼痛严重,需要入院治疗和使用强效的镇痛药物。 在患有急性症状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中,通常没有先前创伤的病史。典型的患者在突然弯曲,咳嗽或抬起后出现急性腰背部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脊柱中线,但向一侧或双侧放射向侧腹,前腹部或髂后上棘。相比之下,疼痛向腿部的辐射在压缩性骨折中很少见,一旦出现此症状表面脊髓或神经根受到骨折的压迫。 身高降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身高减少通常是无症状和渐进性的。除了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外,椎间盘脱离可导致高度损失,并导致椎间盘狭窄或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后凸可以是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楔骨折的表现,虽然后凸可以独立地说明椎骨异常。每次完全压缩断裂导致高度损失约1厘米或更多;高度超过4厘米的损失与15 度的脊柱后凸有关。然而,实际上,没有简单的脊柱后凸临床测量,并且由于测量技术和姿势的可变性,高度的测量可能是不一致的。 患有严重胸椎后凸的患者经常主诉颈部活动时出现疼痛或头痛,必须强行伸展颈部才能向前看。由于颈椎过度伸展以保持直立,他们经常患有颈椎小关节疾病和退行性椎间盘疾病。严重的脊柱后凸可能会导致限制性肺病。 诊断 疑似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使用胸腰椎正侧位片进行评估,以确诊。 影像学异常-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几种类型的椎体异常,包括楔形骨折,双凹或“鳕鱼”畸形,以及压缩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的射线照相特征包括一个或多个椎骨的前楔入椎体塌陷,椎体终板不规则和一般脱矿。后楔入是不常见的,可能表明潜在的破坏性病变。

202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OVCFs患者骨折后一年的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1],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死亡率明显增加,4年生存率仅为50%[2-3]。然而,OVCFs发病过程隐匿,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对OVCFs的重视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使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重视OVCFs这一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促进OVCFs的预防、控制和规范诊疗,提高OVCFs患者及其风险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整合了近年来OVCFs相关的指南共识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结合国内临床实践现状,对原有的OVCFs诊断和治疗系列共识进行修订,发布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以下简称新版共识)[4]。 新版共识进一步优化OVCFs诊疗策略,突出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本次特别邀请到新版共识的通讯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就新版专家共识做学术内容分享。 1、中国OVCFs现状 根据我国的研究资料,北京七个区随机抽样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患

病率随年龄增加,60〜69岁患病率为22.6%,70〜79岁患病率为31.4%,80岁以上为58.1%[5]。上海社区居民(包括男性在内)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11.1%、20.0%和30.1%[6]。 根据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预计将新增OVCFs病例约150万,到2050年将达到301万[7]。 2、OVCFs的诊断与评估 OVCF的诊断 OVCFs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胸背部疼痛,胸椎骨折可伴有肋间神经放射痛,表现为相应节段神经分布区域的胸肋部疼痛。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4]。 通常有腰背部、胸背部棘突附近的压痛、叩击痛,伴有胸椎和(或)腰椎后凸、侧凸畸形,胸腰部活动受限的体征。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如果椎体压缩程度和脊柱畸形严重,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它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一般发生在 45岁以后,以绝经后妇女最多见,60-70岁发病率最高,此后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脊柱压缩性骨折,胸腰椎多见,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或腰椎移行处,以T12最多见,其次为L1。上位胸椎也可发生,颈椎骨折几乎没有。 临床分型 (1)基于椎体形态改变将OVCFs分为3型:椎体压缩呈楔形骨折、双凹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 A.椎体楔形骨折:椎体前方高度变小,后方高度不变;

B.双凹状骨折:椎体前方,后方高度不变,中间高度变小; C.压缩性骨折:椎体各部分高度均变小。其中最常见的是楔形压缩骨折(51%),常导致患者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呼吸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 (2)根据Genant等将X线分型标准OVCFs分为: A.轻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0%-25%。

B.中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5%-40%。 C.重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40%。 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 2.疼痛。脊椎压缩性骨折其中85%有疼痛等症状,而15%可无症状,体检脊柱局部有压痛,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3.身高缩短、驼背。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 4.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其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罕见,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 治疗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OVCFs。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加强功能锻炼,并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再骨折,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1)非手术治疗 A.适应证:症状及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为轻度压缩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B.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佩戴支具,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

骨质疏松骨折 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骨折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引起骨质密度减少和骨组织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质脆弱和骨折易发性增加有关。下面是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 1.病史:了解病人的个人史、家族史、药物史、饮食史等情况,特别是病人是否曾有骨折史。 2.体格检查:检查病人的身高、体重、骨骼压痛等情况。 3.骨密度检查:可以采取量子束、超声波、骨密度仪等方式测定骨密度,危险分级评估。 4.影像学检查:X线、磁共振等能够检测骨折或病变。 5.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骨代谢指标如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等。 二、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骨质疏松或骨折,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2)康复训练:可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1)骨折复位:对于骨折复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手术进行复位。 (2)内固定:内固定手术主要是将金属板、钢钉等置入骨内固定骨折,使其恢复正常。 (3)关节置换: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可采取关节置换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三、预防 1.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肉类、蔬菜等。 2.体育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体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3.避免抽烟和饮酒:长期抽烟和饮酒会导致骨质疏松症加重,增加骨折风险。 4.药物预防:中度和高度危险的患者可采取药物预防,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双磷酸盐等。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进行预防和治疗。

胸腰骨质疏松椎性压缩骨折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及椎体强化治疗要点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及椎体强化治疗要点指南 随着人口老龄化,急性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发病率显著增高。 应用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后仍诉有明显的疼痛。 用于指导此类骨折诊治,以下针对其中要点问题进行简要总结: 1、ASTOCFS首选MRI 检查,因为 MRI 不仅可以明确判断责任节段,还可以降低漏诊率。如果患者因客观条件无法行 MRI 检查,可行 CT 检查。 2、 ASTOCFS是指 6 周内的骨折,此时 PVP 较非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如果骨折时间过长,则会降低 PVP 治疗的有效性。 3、采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分分型系统(OTLICS),可以对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OTLICS 由以下 4 部分组成,对应不同分值: ①骨折形态:正常评 0 分,压缩骨折评 1 分,爆裂骨折评 2 分; ②MRI 检查:正常评 0 分,T1 低信号及 T2 高信号评 1 分,椎体内积液征评 2 分; ③骨密度结果:T 值 > -2.5 SD 评 0 分,-3.5 SD < T 值≤⁃ 2.5 SD 评 1 分,T 值≤⁃3.5 SD 评 2 分; ④临床症状:无疼痛评 0 分,体位改变诱发腰背痛评 1 分,神经损伤或持续性疼痛评 2 分。 如果总分≥ 5 分,建议手术治疗;总分 = 4 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总分≤ 3 分,建议非手术治疗。 4、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的疗效方面,PVP 与 PKP 没有差异,但

是PKP 能更好地恢复和保持伤椎高度。 5、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在临床疗效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单侧穿刺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和术者受到的放射线伤害更小,而且患者满意度更高,因此指南建议采用单侧穿刺并且骨水泥的分布为椎体的前2/3。 6、术后均应行规范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治现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治现状 作者:胡子昂范顺武 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摘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全球最常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一直在稳步上升。目前临床上对于OVCF的治疗方法主流的态度比较积极,选择施行骨水泥加强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使患者尽早恢复伤前的活动状态。 一、OVCF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分型 OVCF的相关临床症状多变,既包括骨折的一般表现,也可表现为根性放射痛等特殊表现。OVCF患者原有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骨折的严重程度及骨折的时期不同等,均会对临床表现产生影响。 OVCF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腰背痛、相应神经分布区的放射痛、后凸畸形,以及身高下降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某些OVCF的患者除了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外,常表现为沿骨折部位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如胸椎OVCF患者由于肋间神经受到刺激,痛感可沿肋间神经走行区放射,多表现为胸前区或肋弓处疼痛。而腰椎OVCF患者,腰部疼痛可向腹前区放射表现为腹痛症状,其中胁腹部及前方放射痛常见(66%)。 目前在临床上诊断OVCF依靠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综合

考虑,影像学检查是主要方法。其中MRI是比较精准、特异性最高的检查方法。根据MRI影像上的表现(一般为T2像和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信号增强及T1像信号减弱),可以明确提示椎体内局部的新鲜骨折所致的水肿现象。尤其采用脂肪抑制成像技术后,在判断骨折新鲜程度,有无椎管压迫及与恶性肿瘤所致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关键是看有无椎弓根及软组织受累)相鉴别方面有天然的优势。除MRI以外,X线平片和CT因其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也是检查OVCF的可选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特异性较差,尤其对骨折新鲜程度判断及与恶性肿瘤所致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鉴别方面效用不满意。 OVCF的分类分型大体上分为两个系统:半定量分类法与定量分类法。传统半定量分类法按照影像学目视测量方法将OVCF椎体在形态学上分为椎体楔形骨折、双凹状骨折及压缩性骨折等类型,便于临床使用但比较依赖临床医师的主观经验。而定量分类法则依据正常人群的椎骨高度常数,通过计算骨折椎体的高度比值结果来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精度高、主观影响小,但临床使用不便,多用于科学研究。 国内邵逸夫医院团队胡子昂等人通过大宗病例的影像学观察,将OVCF传统定量/半定量分类法更加细分为无压缩、前楔形、后楔形、双凹,以及压缩性等骨折类型并进行临床效用检测。验证结果显示该改良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切实有效且重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定量分类系统同样进行改良,并通过计算建立基于中国正常人群数据的椎骨高度常数,使定量分类法更加适合中国人群相关科学研究。

202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思考与诊治

202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思考与诊治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典型病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再加上许多老年人视力减退、饮食不均衡、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增多、精神警觉性下降、受慢性病或药物影响等,导致老年人易跌倒。一旦跌倒,由于骨质疏松症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促进骨骼健康、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要像重视〃三高〃一样 重视骨健康 首先,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我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高达51.6%o 其次,骨质疏松症低知晓率和低检测率。我国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7.0%;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3.7%o 再者,高危人群数量庞大。我国低骨量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且数量庞大。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高达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o

最后,患病人数持续攀升。骨质疏松症风险及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患病人数还将持续攀升。 杨惠林教授介绍道:〃由于骨质疏松症缺乏足够的早期临床表现,加上公众认知不足、早筛早诊意识不够等因素,极大影响了低骨量人群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期发现,患者常常在发生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后才被确诊。因此,呼吁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像重视‘三高'疾病一样重视骨健康,及早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未诊率高、漏诊率高、发病率高、再骨折率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简称OVCF z它会使骨折椎体后凸畸形,产生顽固性背痛,导致疼痛、卧床、活动减少,患者骨量进一步丢失,持续的骨量丢失加上后凸畸形导致的身体重心前移,再骨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陷入恶性循环,许多患者最终死于并发症。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疾病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就诊率低。老年人在受到较小外力(如平地跌倒),甚至在某些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后即可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虽然可能会伴有腰背部酸痛,站立时间短等症状,约2/3患者忽略症状而未诊。此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漏诊率也很高。大多数脊柱脆性骨折都是在患者不知情时发生的,只有在咳嗽时出现背部疼痛或疼痛加剧时,才会就诊,而就诊时医生往往都是先给予拍摄全胸正侧位片检查肺部情况。但全胸正侧位片是针对软组织的检查,无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概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在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的基础上发生于脊柱的骨折,由轻微外力引起,表现为椎体压缩改变,以胸腰段(胸11至腰2)为好发部位,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 一、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等。保守治疗需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相结合,现在临床使用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有鲑鱼降钙素、雌激素、阿仑膦酸钠、甲状旁腺素等,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2.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 术前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过程、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 2、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耐受训练、腰部过伸位训练,时间从5min逐渐增至> 30min,每天2次。 3、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大小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后指导 1、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钙、易消化饮食。 2、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即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膝关节屈伸及直腿抬高训练;24h后鼓励患者半卧位,适应后再坐床边,然后床边站立,无不适应后可在陪护下缓慢行走;术后3-5d指导并严格督促患者循序渐进行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点水腰背肌功能训练。 3、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戴腰围或者外固定支具。 出院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及注意安全的教育;多食 富含钙、磷食品;遵医嘱长期服用钙片,在补钙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它营养素。 2、指导掌握散步、慢跑、练太极等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骨科健康教育手册》2017年6月第1版拟定:脊柱外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脊柱的胸腰段。这种骨折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下椎体受到压力,导致椎体前部的骨皮质破裂,骨折线呈楔形。椎压缩性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身体不适,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不稳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了解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椎压缩性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卧床休息,需要卧硬板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取,以减轻脊柱的压力,卧床休息的时间通常为2-3个月。(2)佩戴腰围,在休息期间,患者需要佩戴腰围,以保护脊柱,减轻腰部负担。(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药物治疗还可以帮助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对其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影响,常用的药物有:①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松弛肌肉等作用。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②钙剂和

维生素D,钙剂可以补充骨折患者体内缺乏的钙质,帮助骨折愈合,维生素D可 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强骨折愈合能力,常用的钙剂和维生素D包括碳酸钙、维生素D3等。③骨代谢调节药,这类药物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减 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骨代谢调节药包括鲑鱼降钙素、人工合成鲑鱼降钙 素等。④ 肌肉松弛药,这类药物可以松弛肌肉、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等作用。常用的肌肉松弛药包括苯甲酸氯苯那敏、环苯扎林等。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增加脊椎稳定性、防止骨折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1)热 疗和冷疗,热疗和冷疗可以缓解疼痛、松弛肌肉、减轻炎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 建议下,结合热敷和冷敷,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2)矫形支具,对于轻度椎 压缩性骨折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矫形支具,如腰围、背架等,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椎、辅助骨折愈合。(3)电疗,电疗包括低频电疗、高频电疗、干扰电 疗等,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3.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椎压缩性骨折,特别是压缩程度超过1/3的骨折,以及伴有神经压 迫症状的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1)开放 性手术,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开放性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骨折部位的碎骨,并将脊柱复位,然后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 骨折部位,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2)微创手术,对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严 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微创手术通过经皮穿刺,将骨折椎体撑开,然后 向椎体内灌入骨水泥,以强化骨折部位,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骨水 泥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并发症,如感染、骨水泥渗漏等。 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指患者自己进行锻炼,如腹 肌收缩、背肌锻炼等;被动运动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如翻身、起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治详解看这里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治详解看这里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高吗?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最常见的骨折。椎体骨折是髋部骨折或手腕骨折的 2-3 倍。 因为很多人有陈旧性骨折引起的椎体畸形,所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确切发病率难以估量,但还是相当高的比例。 2. 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险性因素有哪些?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最大风险因素是曾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症倾向于影响老年人,高龄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骨质流失是另一个危险因素。骨密度的标准差变化一个单位,椎体骨折的相对危险度是2.3 倍。肥胖实际上可以保护骨质流失和减少骨折发生。 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改变或不可改变的: 1)可以改变的因素 •吸烟; •低体重; •雌激素缺乏; •低钙或维生素 D 摄入量; •酗酒; •视力损伤; •经常性跌倒; •活动不足或虚弱等。 2)不可改变的因素 •成年骨折病史; •一级相关的骨折史; •高龄; •阿尔茨海默病; •健康欠佳或虚弱。 3. 初始骨折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风险增加的生物力学解

释是什么? 初始压缩性骨折后,脊髓前柱承重能力受累,椎体高度的丢失导致后凸畸形。 由于骨折部位后凸畸形增加,后柱结构负荷减少,这进一步增加了受损的脊髓前柱的负荷。 恶性循环的发展,从而导致进展性的脊柱畸形和额外骨折。 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见于什么部位? 最常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和中胸椎,但也可能发生在脊柱的任何位置。 颈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远低于胸椎或腰椎骨折。T5 级别以上的骨折往往怀疑脊柱肿瘤。 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诊断要注意什么?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出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畸形,约有25% 的 X 线影像检查检出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有症状。 病史的重要部分包括疼痛发作急性程度、先前的创伤史、骨折史。 医疗情况调查很重要,它影响骨矿物质代谢,如肾衰竭、性腺功能减退、或长期使用类固醇。 仅有 40% 的患者出现特定的刺激症状,疼痛经常被描述为骨折的水平附近脊柱后方疼痛。患者的背部、腰部、骶部或腹部疼痛,同时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考虑椎体压缩性骨折。 早期脊柱X 线片可显示骨折相关的椎体高度特征性丢失。当骨折不明朗或考虑转移性疾病因素时,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有很大的价值。实验室检查在怀疑感染、恶性肿瘤、代谢性骨病时发挥作用。 6. 评估椎体压缩性骨折 X 线片时要注意什么? 椎体高度丢失是用正常高度的百分比来描述的,高度丢失分为轻度(<25%),中度(25%-40%)或严重(>40%)。 后凸畸形可通过测量骨折椎体水平畸形或参照相邻椎体来确定: 1)椎体楔角(骨折椎上、下终板之间的角度); 2)局部后凸畸形(骨折水平上下椎体终板之间的角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①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②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④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⑤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⑥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⑦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60岁以上人群多发。多为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临床特征有:骨折的一般表现;骨折的特有表现;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 线片除有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CT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粉碎的程度,并能显示椎管内压迫情况,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偏差属正常(T值≥-1.0SD);降低1~2.5个标准偏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2.5D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在尽可能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均达到比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研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研究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会导致骨质的结构和强度的丧失,从而易于发生骨折。而椎体压缩骨折又极易发生,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治疗椎体压缩骨折非常重要,因为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死亡率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进行探讨。 传统治疗方法 在传统治疗方法中,最常见的是住院随访和保守治疗,例如对患者的养护和药物治疗等。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传统方法的应用现在更多地被视为过时的治疗方法,因为其已经证明了一些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 新型治疗方法 1.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颠覆。微创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开启大切口、不破坏大束背部肌肉、不扰乱营养供应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微创手术方法,对骨折椎体进行重建。 2.骨水泥治疗 骨水泥治疗是通过向椎体注射硬化性物质加固骨折椎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因其治疗过程简单、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 3.椎弓根螺钉治疗 椎弓根螺钉治疗技术包括入路选择、肌肉松弛、钻孔位置、植入角度和拧紧方式等多个技术关键点。该方法被认为是微创手术,在植入螺钉的同时重建了椎弓根的稳定性,使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 相比传统的住院随访和保守治疗方法,新型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显然有更好的疗效和效果。微创治疗、骨水泥治疗和椎弓根螺钉治疗的方法各有其适应症和优缺点,需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微创手术、骨水泥和椎弓根螺钉治疗方法等新型疗法已经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虽然现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新型治疗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其仍需要持续完善,并且需要有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