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1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1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_百度文库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_百度文库

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

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答: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 GDP 增长得更为迅速。

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集团会受到损害?答: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

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

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

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

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答: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

资源用于教育即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

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答: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

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相比,青年人的医疗计划更接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吗?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可能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吗?解释之。

答: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

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机会成本。

当学生上学时.他们放弃了他们本可以赚到的收入。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答案(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答案【篇一: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多选题答案】xt>1. emilio购买价格为10美元的比萨饼和价格为2美元的苏打水。

他的收入为100美元。

如果以下哪一个事件出现,他的预算约束线就会平行向外移动?a.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5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减少为50美元。

b.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仍保持不变。

c. 比萨饼的价格下降到8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下降到1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为120美元。

d. 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20美元,苏打水大学价格上升到4美元,而他的收入增加到400美元。

【答案】d【解析】预算约束线:10x+2y=100对于a:5x+y=50,此预算线和原预算线是同一条曲线。

对于d:20x+4y=400,预算线平行向外移动。

2.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该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的__________.a. 收入b.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c. 对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的认知d. 需求弹性【答案】b【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3. mathew和susan是衬衫和帽子市场上的两个追求最优化的消费者,他们用100美元买一件衬衫,用50美元买一顶帽子。

mathew 买了4件衬衫和6顶帽子,而susan买了6件衬衫和12顶帽子。

从这些信息,我们推断,mathew的边际替代率是每件衬衫__________顶帽子,而susan是每件衬衫_______顶帽子。

a. 2,1 ,2 c. 4,1 d. 4, 2 【答案】b【解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

mrs=mux/muy=px/py. 对于两个消费者,其预算线分别是100x+5y=700;100x+5y=1200。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及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三、图形题:(每题5分,共15分)四、案例题:(每题15分,共15分)1理性人 : 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2市场失灵:指一些不受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3产权: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5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6富有弹性: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7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8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9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10搭便车行为:得到一种物品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行为。

11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12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的和隐性的)13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4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5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16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17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8替代品: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的两种物品。

19供给量: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出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0需求的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不变动的百分比计算。

21必需品和奢侈品: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

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

【精品】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21—25

【精品】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21—25

第七篇高深的论题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复习题1.某消费者收人为3 000美元。

红酒1杯3美元,奶酪1磅6美元。

画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这条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多少?答:因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因此这条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

图21-1 某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2.画出消费者对红酒和奶酪的无差异曲线。

描述并解释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答:由于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所以它们有某些反映这些偏好的特征。

下面我们描述大多数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特征1: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特征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特征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特征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图21-2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3.选出红酒与奶酪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并说明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告诉我们什么?答: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在上图中,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红酒替代奶酪的比率。

由于无差异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都不相同。

特别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放弃他们丰富的物品,并更不愿意放弃他们不多的物品,所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在图21—3中,在A 点时,由于消费者有大量的红酒而只有少量的奶酪,所以他愿意用3杯红酒来换取一磅奶酪,所以A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

图21-3 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4.说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和红酒与奶酪的无差异曲线。

说明最优消费选择。

如果1杯红酒的价格是3美元,而1磅奶酪的价格是6美元,在这种最优时边际替代率是多少?答:在最优消费选择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也就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

本题中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奶酪和红酒之间的替代率,而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奶酪和红酒的相对价格,因此,消费者在作出自己的消费选择时把红酒和奶酪的相对价格作为既定的,然后选择使他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红酒和奶酪相对价格的那一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 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 30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练习题1、任何一个所得税表都体现了两种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题中的表见课本12章)a、平均税率定义为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收入。

对表12—7中的比例税制来说,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多少?在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中相对应的平均税率是多少?答:从表12—7中很容易看出,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都是25%。

在累退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30%,25%,20%。

在累进税制中,赚5万美元、10万美元和20万美元的人,其平均税率分别是20%,25%,30%。

b、边际税率定义为额外收入支付的税收除以增加的额外收入。

计算比例税制下,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的边际税率。

计算累退税制和累进税制下相对应的边际税率答:(1)比例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25/5=0.25,即25%。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2.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2.5/10=0.25,即25%。

(2)累退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0.2,即2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10=0.15,即15%。

(3)累进税制。

当收入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1.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1.5/5=0.3,即30%。

当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时,税收量增加了3.5万,因此边际税率为3.5/10=0.35,即35%。

c、描述这三种税制中每一种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某人在决定是否接受工资比目前工作略高一点的工作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在判断税制的纵向平等时,哪一种税率更适用?答:在比例税制下,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相等,且都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机会成本2.科斯定理3.搭便车4.囚徒困境5.菲利普斯曲线6.供应学派7.凯恩斯革命8.看不见的手9.比较优势10.外部性二、简述题(第11、12、13题各12分,14题14分,共50分)1.简述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2.简述失业的根源及其类型。

3.简述节俭的是非。

4.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来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论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论述政府公共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

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

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

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答案完整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答案完整

23章答案一、概念题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或称家户、家庭)和生产者(或称厂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其基本假设为:(1)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2)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从这两个基本假定出发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构成了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地,它包括:① 供求规律;② 消费者行为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③ 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它构成消费品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④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 一般均衡理论;⑥ 福利经济学;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指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

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北大课程-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微观部分--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北大课程-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微观部分--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消耗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2、小强星期六下午决定学习三个小时,而不是去打网球。

请问他学习的机会成本是()A、学习三个小时后,学习成绩的提高B、学习成绩的提高减去打网球带来的快乐C、从打网球中得到的快乐和锻炼D、没有机会成本3、以下哪一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A、政府管制对民航机票价格的影响B、农民决定今年种植多少粮食的决策C、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D、中国的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以下哪一种表述是实证而非规范的表述:()A、我国政府应该调高人民币汇率B、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障C、印度去年的GDP增长率为9%D、我们必须要遏制经济过热的势头5、以下哪个概念不能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现出来?()A、效率B、公平C、权衡取舍D、机会成本6、假定在某个市场中,消费者用于购买正常品的收入减少,而生产该物品的投入品的价格下降。

那么,我们可以预期:()A、均衡价格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B、均衡价格将下降,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上升。

D、均衡数量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7、当禽流感到来时,鸡蛋的销量下降了,但价格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鸡蛋的供给曲线呈完全水平状态,而需求曲线左移B、鸡蛋的需求曲线呈完全水平状态,而供给曲线左移C、鸡蛋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发生了左移D、这种现象违背了供求理论,属于异常现象8、某月内,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互补品的价格也上升,分别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A、减少30单位B、增加30单位C、减少130单位D、增加130单位9、某商品的价格上升了2%,其需求量下降了12%,以下哪个陈述最适用该商品?A、该商品几乎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2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全解2

第十六章寡头复习题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

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

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

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

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

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

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

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

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

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例二,广告博弈。

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

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七篇高深(de)论题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复习题1.某消费者收人为3 000美元.红酒1杯3美元,奶酪1磅6美元.画出该消费者(de)预算约束线.这条预算约束线(de)斜率是多少答:因为预算约束线(de)斜率等于两种物品(de)相对价格,因此这条预算约束线(de)斜率为1/2.图21-1 某消费者(de)预算约束线2.画出消费者对红酒和奶酪(de)无差异曲线.描述并解释这些无差异曲线(de)四个特征.答:由于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所以它们有某些反映这些偏好(de)特征.下面我们描述大多数无差异曲线(de)四个特征:特征1: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de)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特征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特征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特征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图21-2 某消费者(de)无差异曲线3.选出红酒与奶酪(de)无差异曲线上(de)一点,并说明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告诉我们什么答: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de)比率,即无差异曲线(de)斜率.在上图中,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de)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红酒替代奶酪(de)比率.由于无差异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de)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de)边际替代率都不相同.特别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放弃他们丰富(de)物品,并更不愿意放弃他们不多(de)物品,所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图21—3中,在A点时,由于消费者有大量(de)红酒而只有少量(de)奶酪,所以他愿意用3杯红酒来换取一磅奶酪,所以A点(de)边际替代率等于3.图21-3 凸向原点(de)无差异曲线4.说明消费者(de)预算约束线和红酒与奶酪(de)无差异曲线.说明最优消费选择.如果1杯红酒(de)价格是3美元,而1磅奶酪(de)价格是6美元,在这种最优时边际替代率是多少答:在最优消费选择时,无差异曲线(de)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de)斜率,也就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de)那一点.本题中无差异曲线(de)斜率是奶酪和红酒之间(de)替代率,而预算约束线(de)斜率是奶酪和红酒(de)相对价格,因此,消费者在作出自己(de)消费选择时把红酒和奶酪(de)相对价格作为既定(de),然后选择使他(de)边际替代率等于红酒和奶酪相对价格(de)那一点.因此当红酒价格为3美元,奶酪价格为6美元时,最优边际替代率是2.5.消费红酒和奶酪(de)人得到提升,因此,收入从3 000美元增加到 4 000美元.说明如果红酒和奶酪是正常物品,会发生什么变动.再说明如果奶酪是低档物品,会发生什么变动.答:当消费者收入从3 000美元增加到4 000美元后,预算约束线向外平行移动,由于红酒和奶酪都是正常物品,因而消费者对它们两者(de)需求量都会随着收入(de)增加而增加.如果奶酪是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后,消费者对奶酪(de)需求量会减少.6.奶酪(de)价格由1磅6美元上升为10美元,而红酒仍然是3美元1杯.对一个收入为3 000美元不变(de)消费者来说,红酒和奶酪(de)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和替代效应.答:由于1磅奶酪(de)价格由6美元上升到10美元后,红酒(de)价格依然是3美元1杯,奶酪和红酒(de)相对价格由原来(de)2变为3(1/3).奶酪价格上升使得消费者(de)购买力下降,所以原来(de)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新预算约束线变得更为平坦.奶酪(de)价格上升对消费者(de)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首先考虑收入效应:当奶酪价格上升时,消费者(de)购买力下降了,因此消费者会减少对奶酪和红酒(de)购买量.现在考虑替代效应,当奶酪(de)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放弃一磅奶酪可以得到更多(de)红酒,因为现在奶酪比红酒更贵了,所以消费者会少买奶酪多买红酒.7.奶酪价格上升有可能使消费者购买更多奶酪吗并解释之.答:一般而言,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对它(de)购买量会减少.但是当奶酪是一种非常强(de)低档物品(也称吉芬物品)时,奶酪价格上升有可能使消费者购买更多(de)奶酪.当奶酪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想少买红酒和多买奶酪.同时,由于奶酪相对于红酒变得更为昂贵,替代效应使消费者想购买更多(de)红酒和更少(de)奶酪.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收入效应如此之大,以致超过了替代效应,结果消费者对奶酪价格上升(de)反应是购买更多奶酪.8.假设一个只购买红酒和奶酪(de)人得到了1 000美元食品券以补助他1 000美元(de)收入.食品券不能用于买红酒.在收人为2 000美元时,消费者(de)状况会变好吗用文字与图形解释之.(a)约束不受限制 (b)约束受限制图21-4 1000美元食品券答:如果这个人习惯于把收入中(de)大部分用于购买奶酪,那么1 000美元食品券带来(de)约束就不是限制性(de),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de)状况会变好.如果这个人喜欢(de)奶酪支出只占收入中(de)一小部分,而红酒占得更多,那么1 000美元(de)食品券就给他带来约束性限制,因为奶酪消费占到了收入(de)一半.他(de)最优配置在折点,因此在收人为1 000美元时,1 000美元食品券迫使他消费更多(de)奶酪和更少(de)红酒,因此1 000美元(de)食品券没有使这个消费者(de)状况变好.问题与应用1.杰尼弗把他(de)收入用于咖啡和牛角面包上(这两种物品都是正常物品).巴西早来(de)寒流使美国咖啡价格大幅度上升.A.说明寒流对杰尼弗预算约束线(de)影响.答:寒流使美国咖啡(de)价格大幅度上升,因为较高(de)咖啡价格缩小了杰尼弗(de)购买机会,因此杰尼弗(de)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图21-5 价格变动B.说明假定牛角面包(de)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寒流对杰尼弗最优消费组合(de)影响.答:咖啡价格上升对杰尼弗(de)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咖啡价格上升后,杰尼弗(de)收入购买力下降了,因为状况变坏,杰尼弗将减少对这两种物品(de)购买,所以收入效应使杰尼弗减少了咖啡和牛角面包(de)购买量.现在考虑替代效应,当咖啡价格上升后,牛角面包(de)消费相对于咖啡(de)消费变得便宜了,这种替代效应会使杰尼弗选择更多(de)牛角面包.假定牛角面包(de)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寒流对杰尼弗最优消费组合(de)影响是杰尼弗会比以前消费更多(de)牛角面包,更少(de)咖啡.C.说明假定牛角面包(de)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寒流对杰尼弗最优消费组合(de)影响.答:假定牛角面包(de)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寒流对杰尼弗最优消费组合(de)影响是同时减少咖啡和牛角面包(de)购买量.2.比较下列两对物品:①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①滑雪板和滑雪板上(de)皮鞋固定装置在哪一种情况下你预期五差异曲线完全是一条直线,而在哪一种情况下你预期无差异曲线是非常凸向原点(de)在哪一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相对价格(de)变动反应更大答:当两种物品是完全替代品时,无差异曲线完全是一条直线.因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完全替代品,所以它们(de)无差异曲线完全是一条直线.当两种物品是完全互补品时,无差异曲线是非常凸向原点(de),因为滑雪板和滑雪板上(de)皮鞋固定装置是完全互补品,所以两者(de)无差异曲线是非常凸向原点(de).当两种物品是完全替代品时,消费者对它们相对价格(de)变动反应更大,所以消费者对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相对价格(de)变动反应更大.3.马罗只消费奶酪和饼干.A.对马罗来说奶酪和饼干都是低档物品吗并解释之.答:对马罗来说,奶酪和饼干都不是低档物品,因为即使马罗(de)收入增加后,马罗也不会减少对它们(de)消费量,因为马罗只消费奶酪和饼干. B.假设对马罗来说奶酪是正常物品,而饼干是低档物品.如果奶酪(de)价格下降,马罗饼干(de)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他(de)奶酪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并解释之.答:奶酪(de)价格下降使马罗(de)状况变好,因为奶酪是正常物品,而饼干是低档物品,所以马罗会要把他购买力(de)提高用于增加奶酪(de)购买,减少饼干(de)购买.4.吉姆只买牛奶和点心.A.在2001年,吉姆赚了100美元,牛奶为每夸脱2美元,点心为每打4美元.画出吉姆(de)预算约束线.答:见图21-6图21-6 吉姆(de)预算约束线B.现在假设2002年所有价格都上升了10%,而吉姆(de)薪水也增加了10%.画出吉姆(de)新预算约束线.与2001年(de)最优组合相比,2002年牛奶和点心(de)最优组合会如何答:与2001年(de)最优组合相比,2002年牛奶和点心(de)最优组合不变,因为点心和牛奶(de)相对价格未变.图21-7 吉姆新(de)预算约束线5.考虑你关于工作多少小时(de)决策.A.画出假设你(de)收入不交税时(de)预算约束线.在同一个图上,画出假设纳15%税时(de)预算约束线.答:图21-8 我(de)预算约束线B.说明税收如何引起工作时数增加,减少或不变.并解释之.答:征税(de)效果等同于工资下降,因为工人(de)可支配收入减少了.首先考虑替代效应,当征税时,我(de)工资减少了,相对于工作而言,闲暇变得便宜了,这就会鼓励我用闲暇替代工作,换言之,替代效应会使我由于更低(de)工资而减少工作时数.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税收增加时,我(de)可支配收入下降,我会移动更低(de)无差异曲线上.现在我(de)状况比以前变坏了.只要工作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我就倾向于增加工作时数,减少闲暇.收入效应会使我由于更低(de)工资而增加工作时数.经济理论对于征税会导致我增加还是减少工作时数没有给明确(de)答复,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我会增加工作时数,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我会减少工作时数,如果两者效应相等,我(de)工作时数会不变.6.莎拉每周有100个小时不睡觉.用一个图说明如果她每小时赚6美元、8美元和10美元时(de)预算约束线.再画出工资在每小时6~8美元之间时使莎拉(de)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de)无差异曲线,以及当工资在每小时8—10美元之间使莎拉(de)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倾斜(de)无差异曲线.图21-9 莎拉(de)预算约束线答:(a)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b)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图21-10 莎拉(de)无差异曲线7.画出某人决定工作多少(de)无差异曲线.假设工资增加了,这个人(de)消费会减少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并讨论之.(提示:考虑收入和替代效应.)答:首先考虑替代效应:当这个人(de)工资增加时,相对于工作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而这就鼓励他用工作替代闲暇.换言之,替代效应使这个人由于更高(de)工资而增加工作时数.在图21—11(a)中,当工资增加时,消费增加,闲暇减少了.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这个人会移动到更高(de)无差异曲线.现在他(de)状况比以前变好了.由于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他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de)消费和更多(de)闲暇.在图21—11(b)中,当工资增加时,消费和闲暇都增加了.(a)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图21-11 工资增加后(de)工作—闲暇决策8.假设你有一份工资3万美元(de)工作,而且把一部分收入存人年利率5%(de)储蓄账户.用一个有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de)图说明在下列每一种情况下你(de)消费如何变动.为了使事情简单,假设你不为收入纳税.A.你(de)薪水增加到4万美元.答:图21-12 消费—储蓄决策假设薪水增加到4万美元,我(de)购买力提高了,因此预算约束线向外平行移动,同时我也移动到更高(de)无差异曲线上,由于消费是正常物品,所以我对收入增加(de)反应是购买更多(de)消费品.B.你银行账户(de)利率上升到8%.答:(a)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图21-13 利率提高后(de)消费储蓄决策当银行账户(de)利率上升到8%时,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并且变得更陡峭了.考虑储蓄利率上升对我消费(de)影响要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种情况考虑.首先考虑收入效应,储蓄利率上升增加了我(de)购买力,因而我可以享受更多(de)消费,所以收入效应使我增加消费.现在考虑替代效应.在更高(de)利率条件下,我放弃一单位消费可以得到更多(de)储蓄回报,所以替代效应会使我减少消费.9.正如正文中所讨论(de),我们可以把人(de)一生分为两个假设(de)时期:“年轻”和“年老”.假设人只在年轻时赚钱,并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便老年时消费.如果储蓄利率下降了,你能说出你年轻时(de)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吗你能说出你年老时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吗并解释之.答:按题目(de)意思,人一生(de)收入分为年轻时(de)消费和储蓄,储蓄是年轻时(de)收入减去年轻时(de)消费量.当年老时,人们将消费他们所储蓄(de)钱,包括储蓄所赚到(de)利息.如果储蓄利率下降了,我年轻时(de)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动要考虑低利率(de)收入与替代效应.先来考虑替代效应.当利率降低时,相对于年轻时(de)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de)成本高了.因此,替代效应会使我年老时消费更少,而年轻时消费更多.现在来考虑收入效应,当利率下降时,我会移动更低(de)无差异曲线上,因为现在(de)状况比过去变坏了.由于两个时期(de)消费都是正常物品,我就倾向于在两个时期都减少消费.因此,收入效应会使我年轻时和年老时(de)消费都减少.当然,最后(de)结果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如果低利率(de)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我会增加年轻时(de)消费,年老时(de)消费会减少,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我会减少年轻时(de)消费,年老时(de)消费也会减少.10.假设你所在(de)州每年给每个镇500万美元援助.使用这些货币(de)方法现在没有限制,但州长建议各镇把这500万美元完全用于教育.你可以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图说明这个建议对你们镇教育支出(de)影响.两种物品是教育与非教育支出.A.假设你们镇除了州政府(de)援助外,惟一(de)收入来源是每年1 000万美元(de)财产税,画出现行政策下你们镇(de)预算约束线.在同一个图上,画出在州长建议之下(de)预算约束线.答:图21-14 预算约束受限制(de)预算约束线B.在州长建议之下,你们镇用于教育(de)支出会比现行政策下多吗并解释之.答:在州长建议之下,我们镇用于教育(de)支出会比现行政策下多.因为州长(de)建议使我们镇(de)预算受到了约束,我们镇用于教育(de)支出至少是 500万美元,而在这之前,我们镇绝不可能把镇政府收入(1 000万美元)(de)一半用于教育.C.现在比较有相同收入和相同州政府援助(de)两个镇一少年村和老年村.少年村有大量学龄人口,而老人村有大量老人.在哪个镇上州长(de)建议最能增加教育支出呢并解释之.答:在少年村,州长(de)建议最能增加教育支出.因为少年村需要(de)教育支出更多,而非教育支出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州长(de)建议不会给少年村带来约束性限制.老年村(de)情况就完全不同,因为老年村需要(de)非教育支出更多,教育支出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州长(de)建议不会使老年村增加多少教育支出.11.(这个题有挑战性.)福利制度给一些需要帮助(de)家庭提供了收入.典型(de)情况是,给没有收入(de)家庭提供了收入.典型(de)情况是,给没有收入(de)家庭(de)支付最大;然后,当家庭开始有收入时,福利支付逐渐减少,最后就没有了.我们考虑这个计划对一个家庭劳动供给可能(de)影响.A.画出假设福利计划不存在时一个家庭(de)预算约束线.在同一个图上画出反映福利制度存在(de)预算约束线.答:图21-15 福利制度存在(de)预算约束线B.给你(de)图加上无差异曲线,说明福利制度会如何减少该家庭(de)工作时数.根据收入和替代效应进行解释.答:(a)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图21-16 福利制度存在(de)劳动供给决策当福利制度增加了家庭(de)收入时,使得家庭(de)预算约束线平行外移,并且移到更高(de)无差异曲线上.福利制度对家庭工作时数(de)影响要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分析.首先考虑收入效应:当家庭收入增加后,家庭(de)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消费和闲暇是正常物品,家庭倾向于用这种福利来享受更高(de)消费和更大(de)闲暇.换言之,收入效应使家庭(de)工作时数减少.现在考虑替代效应,由于福利制度(de)支付随家庭收入(de)增加而减少,相对于消费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而这就鼓励家庭用消费替代闲暇,换言之,替代效应使家庭增加工作时数.C. 用你(B)中(de)图说明福利制度对该家庭福利(de)影响.答:福利制度增加了贫困家庭(de)购买力,改善了他们(de)生活水平,使得他们能够享受更高(de)消费水平和更多(de)闲暇.但由于福利支付随着贫困家庭收入增加而逐步减少,这种实际税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贫困家庭(de)工作努力.12.(这个题有挑战性.)假设一个人开始时收入为1万美元,不用纳税,而超过1万美元时任何一种收入要交纳15%(de)税.(这是现实中美国所得税(de)一种简单化表述.)现在假设国会考虑用两种方法来减少税收负担:降低税率并提高不纳税收入(de)量.A.如果她(de)收入从3万美元开始,降低税率对她(de)劳动供给有什么影响根据收入与替代效应用文字进行解释.你不必用图形.答:降低税率等同于增加她(de)工资.当税率降低时,相对于工作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而这就鼓励她用工作替代闲暇.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她由于更高(de)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因此替代效应使她增加了劳动供给.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税率降低时,她(de)工资增加了,现在她(de)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因为闲暇是正常物品,她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多(de)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倾向于使她减少劳动供给.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她就增加劳动供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她就减少劳动供给.B.提高不纳税(de)收入量对个人(de)劳动供给有什么影响还是根据收入与替代效应文字进行解释.答:提高不纳税(de)收入量相当于增加了个人(de)工资.当一个人工资提高后,他对此(de)反应是增加劳动供给还是减少劳动供给要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考虑.首先来考虑收入效应,当一个人(de)工资增加后,他(de)预算约束线外移,并且移动到更高(de)无差异曲线上.现在他(de)状况比以前变好了.由于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他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de)消费和更多(de)闲暇.因此收入效应使他减少劳动供给.现在来考虑替代效应.当一个人(de)工资增加后,相对于工作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而这就鼓励他用工作替代闲暇.换言之,替代效应使他由于更高(de)工资而增加劳动供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他会减少劳动供给,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他会增加劳动供给.13.(这个题具有挑战性.)考虑一个人要决定消费多少以及为退休储蓄多少.这个人有特殊偏好:她一生(de)效用取决于她一生中两个时期内最低(de)消费水平.这就是:效用二最小量(年轻时消费,年老时消费)A.画出这个人(de)无差异曲线.(提示:回忆一下表示带来两个时期相同效用水平消费组合(de)无差异曲线.)答:图21-17 无差异曲线B.画出预算约束线与最优点.答:图21-8 预算约束线C.当利率上升时,这个人储蓄更多还是更少用收入和替代效应解释你(de)答案.答:(a)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图21-19 利率上升后(de)消费和储蓄决策首先来考虑替代效应.当利率上升时,相对于年轻时(de)消费而言,年老时消费(de)成本低了.因此,替代效应使她年老时消费更多,而年轻时消费更少,因此替代效应使她储蓄更多.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利率上升时,她移动到更高(de)无差曲线.她现在(de)状况比过去变好了.只要两个时期(de)消费都是正常物品,她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在两个时期享受更多消费.因此,收入效应使她储蓄更少.第八篇宏观经济学(de)数据第二十二章一国收入(de)衡量复习题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de)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de)1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de)1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de)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de)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de)贡献更大为什么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de)贡献大.因为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de)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de)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de)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de)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de)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de)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de)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de)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de)贡献更大.3.农民以2美元(de)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面包以3美元(de)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de)贡献是多少呢答:对GDP(de)贡献是3美元.GDP只包括最终物品(de)价值,因为中间物品(de)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de)价格中了.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时把她收集(de)物品卖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de)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de)东西(de)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5.列出GDP(de)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答:GDP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de)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de)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de)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de)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de)外国物品 (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de)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de)目(de)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de)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de)能力.这样,实际GDP是比名义GDP衡量经济福利更好(de)指标.。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DOC)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DOC)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

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

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

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

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并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机会成本科斯定理搭便车囚徒困境菲利普斯曲线供给侧凯恩斯革命看不见的手比较优势外部性二、简述题(第 11、12、13 题各 12 分, 14 题 14 分,共 50 分)1.简要描述银行存款的创建过程。

2.简述失业的根源及其类型。

3.简要描述节俭的对与错。

4.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来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计 50 分)1.讨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论述政府公共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一个子话题 5 分,共 50 分)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抛却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抛却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无限制访问。

在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审视生产过程时,创造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入到效益最大的项目中,以避免生产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

在经济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当一个社会或者企业利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不能同时用于其他生产用途。

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者这个企业能够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抛却利用同样的经济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的原因。

因此,一个社会生产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它不能生产其他产品的成本。

因此,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者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或者机会,也就是说,它可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

然而,当一定数量的特定资源用于生产 a 类产品时,它们不能同时用于生产 B 类产品。

因此,生产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是不生产 B 产品的成本,或者等于这种资源生产 B 产品可能获得的最大回报。

如果一种资源决定用于一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生产a 级产品的收入来源于不从事或者抛却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

2.科斯定理:指一种产权理论。

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 20 世纪 60 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

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 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者利益)与社会成本(或者利益)趋于一致。

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彻底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在解决实践中的外部影响问题时并不十分有效。

资产产权可能并不总是明确界定;明确的产权并不总是可以转让的;产权分配会影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变化会导致社会不公和社会动荡。

在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不可能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

3.搭便车:指消费公共物品而不支付成本或者支付非常低成本的行为。

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私人创造商不愿意自动提供此类产品。

这是因为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存在一个“搭便车”的问题,即每一个人都想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而无需支付任何成本或者只需支付非常低的价格。

由于公共产品在消费上是非竞争性的,在利益上是非排他性的,人们可以不付费地享受公共产品的利益。

因此,公共产品覆盖的消费者数量越多,搭便车问题就越严重,私人创造商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例如, 1970 年,通用汽车公司开辟了一种车辆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每台售价 20 美元。

如果将该装置安装在每辆车的后部,车辆排放的污染可减少 30%至 50%。

然而,减少污染是一种公共产品。

每一个人呼吸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不取决于新发明是否安装在他们的车上,而是取决于该地区大多数车主的选择。

因此,大多数人不想花超过 20 美元,而只是想搭便车。

因此,这种公共产品的产出总是难以达到私人市场的最佳水平。

如果私营部门不能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只能承担这一职能。

事实上,私营经济中的政府最初是由许多私人建立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法律、国防、公共安全等)。

政府的这一职能体现如下:① 尽可能正确评估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实际需求;② 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税率,并将税收收入用于购买公共产品和向公众提供服务。

4.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普通性的结论,这个结论合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

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例证,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一桩罪案的同案犯。

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

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

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各将被判入狱 5 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于是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为入狱2 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囚徒就只需入狱 1 年,而另一个将被判入狱10 年。

那末囚徒将会怎么选择呢?下表归纳了各种可能的结果。

(其中“得益”是负的,表格右下角单元格意思是两个囚徒各 2 年徒刑)。

该表说明,这两个囚徒面临着一种困境。

如果他们都不坦白(以一种会遵守的方法),那末两人只需入狱仅仅2 年。

但他们不能相互讲话,如果囚徒 a 不坦白,他就冒着被 b 利用的危(wei)险。

因为不管囚徒 a 怎么选择,囚徒 b 坦白总是最优方案。

招供囚犯 a 招供不招供-5,-5-10,-1 囚犯 B 招供不-1,-10-2,-2同样,囚徒 a 坦白也总是最优方案,所以囚徒 b 必须耽心要是自己不坦白,就会被利用。

因此,两囚徒大概都会坦白并入狱 5 年。

总之,在上述囚徒两难处境的模型中,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选择抵赖有较高的收益,但从 2 人支付的总和来看,双方都抵赖(合作或者串谋)的结果是最优的。

于是,囚徒困境模型就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形,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这就是“困境”。

5.菲利普斯曲线:指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 ― 1957 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即认为: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者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者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者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下图 20-6 说明。

图 20-6 菲利普斯曲线令图中 w 为货币工资变动率, u 为社会的失业率, l 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失业率由u2 降到 u1 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 w2 上升到 w1。

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

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浮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

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于是,进一步对此图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6.供给学派:指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尔、费尔德斯坦、拉弗、罗伯茨、吉尔德等。

该学派的理论特色是强调供给效应,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其主要理论观点是:(1)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

(2) 反对高边际税率,提倡减税和增加供给。

(3) 它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市场监管。

(4) 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刺激供给的同时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

其政策主张是:(1)减税;(2)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 稳定币值,恢复金本位;(4) 减少政府监管,让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更好地运营。

7.凯恩斯革命:指凯恩斯主义本身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

《货币通论》则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凯恩斯本人就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从而在整个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主角。

凯恩斯主义的演绎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出发的:(1)之前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是基于塞伊定律的,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均衡通常小于充分就业均衡;(2) 非自愿失业和未充分就业之间存在平衡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就业数量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便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 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斩新一页,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赋予解释和弥补。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 20 世纪西方经济学伟大进步的重要标志。

凯恩斯主义革命是一场方法革命。

凯恩斯之后,无数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体系本身存在的种种“空隙”和“硬伤”赋予修正、弥补、完善,使之在碰撞中交融,在裂变中整合。

凯恩斯主义内部发生的冲突、裂变、整合是凯恩斯主义得以发展、充实的重要前提和体现。

例如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爆发了持续几十年的“两个剑桥之争” ――这场影响很大的学术争论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 20 世纪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是深远的。

8.看不见的手:经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一句名言,指的是价格机制在彻底竞争的市场中的作用。

早期经济学家强调经济的自发性和自由放任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通过市场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