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哲理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哲理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尊前①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②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把”“欲语”从心理和神态上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归期在即主人公内心的不舍、不忍又不得不离别的痛苦。
B.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叮咛恳切,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C.“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与“直须”和“始共”相呼应,只有欣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
D.整首词通过记叙、抒情表达了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又从儿女柔情中提出带有哲理的问题。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本词的名句,有人评价说这两句“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理解。
三、阅读下面这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诗五首
赵翼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①,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注:①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1.下列对这组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满眼”句以转轮为喻,言世界化育万物,生生不息。
B.“天工”句言天工造化与诗人巧思竞相争新,创造无穷。C.“预支”两句写再有新意的诗歌,千年后亦或使读者觉得陈旧,体现了诗的发展特征。
D.“熊鱼”一句借“鱼与熊掌”之典,写出诗人既想把诗歌写好又担心贫穷的矛盾心理。
2.论诗五首(其三)阐述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①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遣兴其二
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③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③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诗的道理服务。
B.《箴作诗者》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邹阳、枚乘二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
C.《箴作诗者》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慢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D.《遣兴·其二》是规诫为诗者而作,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
2.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
(宋)程颢①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②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超越物质的存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
B.诗人认为,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酣睡到东窗红日高升才悠然转醒,事事从容,心态闲静安适。
C.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
D.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2.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为“观书有感”,诗中却只字未提读书之事,含蓄蕴藉,富有启发意义。
B.首句将半亩方塘水比作一面镜子,表现了塘水的明净清澈和水面的平静美丽。
C.第二句紧承上句,写天空和云的影子映在塘水之中,犹如人在徘徊,形象生动。
D.本诗最后两句以水渠之清设问,自问自答,指出渠水清澈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
2.作为哲理诗,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阐释读书的道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