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好课有三重境界
好课有三重境界好课有三重境界,这是我们在学习之路上需要时刻铭记的。
这三重境界分别是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首先,好课要求有深度的教学内容。
学习的过程就是深入探究事物的过程。
一个好课必须要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整体的水平。
深度的教学内容不仅是知识的广度,更是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广度可以拓宽视野,知识的深度则让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
教学者应该努力将知识融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让学生在了解知识基础上,理解其内在规律和应用方式。
其次,好课需要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深入了解知识内涵和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者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好课需要有稳定性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是教学者应持之以恒的追求。
即使是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者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是评估教学者授课效果的重要标准。
好的教学质量可以体现在课程的细节上,如教学配件、演示、策划的门德质量、布置的家庭作业和通过多项评估考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
教学者应该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好课具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稳定性的教学质量三重境界。
教学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努力学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以达到更加优秀的教学效果。
观课的四个维度
观课的四个维度1、教师教学行为;提问(各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提问比例、提问范围,提问层次);指导,评价(语言);2、学生学习行为;3、教学设计与实施;观课的四个维度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行为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评价维度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目标/内容/实施/ /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课堂的三重境界
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课堂的三重境界深度学习是针对只需要机械记忆的简单学习提出的,它是指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需要通过思维、情感、社交等全方位投入,并以热爱学习为终极目标的学习。
深度学习最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强调学习者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功感,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笔者在长期的科学教学实践中,领悟到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实现了三重境界的科学课堂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第一重境界:有意义有意义,是说科学学习的价值应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雅思贝尔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爱因斯坦曾经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
如果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科学学习就有了价值。
科学教师就成了这样的设计师,把课堂变成提供这种经历的活动中心,变成内容丰富的环境。
在这样的科学课堂上,孩子们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对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行探求,以达到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1.探究情境真实化“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在学校,学生与生活中很多现实问题隔离,缺乏见识实际问题的机遇,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学生发现学习并不外在于他,而是与他的生活与成长息息相关,那学生就会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从而有助于调动学习潜能和本性,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2.探究材料结构化“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科学性,搭配要精当,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才会好。
材料的选择要注意结构性,即提供的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选择那些与揭示科学概念有关的、有吸引力的、安全性强的、并适合儿童自行探究的有结构的材料。
观课的维度我认为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方面
关注教师,就要关注:1、教师课前备课充分不充分,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关资料的整理,问题预设是否全面、问题重难点是否把握准确等。2、教师的情绪是否饱满。一个热情高涨的老师可以带动一群积极响应的学生。3、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一个水平高的老师能够随时把握课堂生成契机,能顺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4、关注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习惯养成。5、关注教师是否有生本意识。我们要把课堂变,就要关注:1、学生的参与度。一堂课是个别学生演全场,还是多数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有了生成说明学生课上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关注学生发展。一堂课,无论学习目标如何设定,无论教师引导的多么好或多么差,学生必定要有发展才是没浪费了课堂。
如果要简单点的话,我认为只要关注学生表现,就可以完全知道教师表现,因为学生永远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深度教学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
教师宜从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的适切度、评价的延伸度
一、“深度学习”——体现核心素养指向的学习方式
所谓“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就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常规思维和非常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的认知策略。
具体地说,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应该是基于价值引领的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基于高质量问题的教学、基于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整合性教学、基于思辨的教学、基于微探究的研究性教学。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确定观课维度?
我认为观课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看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
我们观课,无非是一节课,但在数学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数学这一参天大树中的细枝末叶,老师不能孤立地来设计这节课,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总能显性或隐性地涉及这节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虽然我们观一节课是管中窥豹,但仍然能看到老师对这节课的理解。
老师对教材的准确定位和把握,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
2、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达成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我认为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
3、看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各环节之间安排得是否紧密,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巩固、反馈、总结,这些环节是否做到安排科学合理、重点突出,是否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时间。
4、看教法、学法。
老师在课堂中是否应用多种课程资源和辅助手段,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是否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是高效课堂。
5、看教师基本功。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但能给学生奉献一节精彩的课堂,更给我们观课者一种美的享受。
我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是从教学目标这个维度来观课。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查教学目标。
我往往重点关注的,也是容易考量的是知识技能目标。
在具体的观课中,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偏离教材的设计意图。
其次是看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是否存在过深或过浅的现象,是否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中对于知识技能目标有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老师是否有超越或者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把学生了解的内容大讲特讲,偏离重点,把学生该理解后掌握、灵活应用的,填鸭式地被动地让学生接受。
再者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获得了知识上的发展,能力上的提高。
课程观的三个维度
课程观的三个维度任鹏杰编者按: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观基于对传统课程的反省与对各国课程改革经验的借鉴中。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任主编对课程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阅读此文,有的老师可能有一些困难,因为,阐释的背景过于宏大,这是一线教师不太熟悉的。
但是,如果您能反复阅读,将从中建构起新的课程框架,这对您理解新课程,理解教师之教,学生之学,将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观,亦即如何“观”课程。
课程观作为名词,响彻耳端久矣,而课程观究指何物,深知者并不多,这是很遗憾的。
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教学观。
谈有效教学,不能不洞悉课程观的究竟。
这里结合国内外学界观点和自己的理解,用“阐明的课程”“体现的课程”“体验的课程”三个维度,试图在理论上完整地说明课程观,请同仁们指正。
“阐明的课程”:偏重国家价值的维度,追问究竟以什么为目标。
某种意义上,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与学生成长、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教育价值观或者说目标上应是同一的。
“阐明的课程”的维度所对应的正是这一目标。
所谓“阐明的课程”,是指教师不仅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将要采取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而且能够非常清楚地阐明其中的道理,让别人对你要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和理由(为什么),能够听个明明白白。
“阐明”,是有效教学的第一前提。
常说的“说课”就有“阐明”的意味,但常见的一些“说课”往往未能准确反映“阐明的课程”的意旨,甚至连教学目标都没有,这是值得省思的。
“体现的课程”:偏重教师展现的维度,追问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课程被阐明了,下一步就是教师的行动,亦即你体现或展现出来的学科知识,不懂的人能懂、不明白的人能明白,这恰恰是“体现的课程”维度。
课堂教学,就是最具体的“体现的课程”。
当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学转化,它决定着教学是否可能实现有效。
教学转化的精髓是“为理解而教学”,指教师把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转化为促进他人去理解。
实际上,教师只有将已经理解的观念转化了,才能教给学生,由教师的思想和动机转化为学习者的思想和动机。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本文介绍了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及其下的20个观察视角和68个观察点。
第一维度是学生研究,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
在准备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准备的质量、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准备惯等。
在倾听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的能力和时间、倾听时的辅助行为等。
在互动方面,观察点包括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和质量,以及学生的互动惯和情感行为等。
在自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可以自主研究的时间和参与人数、自主研究形式和质量,以及学生是否有自主探究活动等。
在达成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清楚研究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和课堂生成的目标及效果等。
第二维度是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和机智。
在环节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环节的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和面向全体学生等。
在呈示方面,观察点包括讲解的清晰度、结构、契合主题、简洁度、语速、音量和节奏等,以及板书、体和动作的呈现是否适当和有效。
在对话方面,观察点包括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和候答时间,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以及话题与研究目标的关系等。
在指导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研究(阅读/作业)以及指导的有效性等。
第三维度是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
在目标方面,观察点包括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
在内容方面,观察点包括内容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在实施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在评价方面,观察点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资源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性。
第四维度是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特质。
在思考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在民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利。
在创新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思维方式。
在关爱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是否有关注和照顾学生的行为和言语。
观课维度
1,观课维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大方面观察,一、教师观察维度:1、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性
2、老师对课堂起风的活跃性
3、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性
4、教师对教课重点的把握。
二、
学生观察维度:1、学生听课的认真性2、学生活大问题的积极性3、学生死刑的活跃性。
对于观课量表制定可以从老师的提问数量,学生回答问题的举手率、学生对授课感受评价等方面来制定。
2.在计算教学中,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既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算理,又能够不降低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我认为首先通过仔细讲解,通过举例、剖析让学生明白、理解算理,让孩子的理解过程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让孩子明白讲的算理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孩子在理解算理后,可以通过由易至难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您认为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新知探究与巩固练习的时间合理分配问题?
我认为在每堂课开课前用3~5分钟回顾一下上节课甚至前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授、探究新知识,下课10分钟前,再将本节讲授的新知识与上节课知识串讲一下;每周利用约20分钟时间把本周课给学生串讲一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观课(评课)的维度与评课量表的制定
准备
课前准备了什么?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 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胜情况怎样?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中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一、观课(评课)的维度
(一)评课的标准
叶澜教授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 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 求,即一有意义、二有 效率、三生成性、四常 态性、五有待完善。
五有待完善 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 可能性最大。只要是 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课上的没有一点点问 题,这个预设的目标 本身就是错误的。 ——真实的课
(三)观课(评课)的维度
为什么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 • • • •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学生学得怎样? 教师教得怎样? 是语文课吗? 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一、观课(评课)的维度
(三)观课(评课)的维度
教师教学(I) 环节/呈示/ 对话/指导/机智
观课纬度和视度
观课维度、视度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
假如没有明晰的目标、充分的准备,听评课行为将会陷入一种粗糙的、评主观印象甚至评个人好恶的判断。
所以,我们必须对课堂观察提出一些明确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解释的观察点,作为我们评议的支点。
要寻找这些支点,就必须对课堂实行解构,从源头上把握课堂的观察点。
课堂观察维度就是从这个层面上提出来的。
1、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哪些问题?(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 45 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 2、课堂观察维度:(1)学生学习;(2)教师教学;(3)课程性质;(4)课堂文化。
3、视角与观察点:有了观察维度,还必须给每个维度确定视角和观察点,以便听评课者通过这些观察点的行为,来解释课堂行为,进而站在证据的角度对课堂实行诊断。
我最注重的:学生学习我分别从五个视分析的, 1、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2、倾听(1)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2)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发言?(3)倾听时,学生有那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3、互动(1)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协助吗?(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4)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5)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4、自主(1)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2)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3)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4)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5、达成(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2)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3)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中小学教师如何评价一节课?“听、看、说”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课堂评判指标
“听、看、说”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课堂评判指标一线教师在成长时,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听课。
那如何评价一节课呢?相信每位老师也都有自己的标准。
今天一起来看程红兵老师的观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如何构建,课堂质量如何进行评判?在本文中,程红兵老师从“听、看、说”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课堂评判指标,或许可以为新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也能够为有经验的教师带来反思。
01听: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3种声音掌声发自内心的掌声让课堂有意义。
孩子们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来自老师或者同学的深刻而精彩的见解,简便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让自己有所感悟。
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听了半天,然而一句精彩的话都没听到,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十次、二十次他就会很失望。
如果你从外地赶到北京去听专家讲课,没有一句话能打动你,你也会感到很遗憾。
我们的孩子有这样一种期盼,有这样一种要求,其实非常好理解。
我听小学和初中的课,发现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鼓掌,而且这个鼓掌很有节奏感。
但是这是组织起来的,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掌声,这个掌声的意义就显得不一样了。
笑声学生们希望听到生动而精彩的课,这会让他们产生兴趣。
我们曾经做过调查,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回答:“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这是有道理的。
很多老师希望从上午的第一节课开始,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这可能吗?不可能。
孩子是要走神的,是要休息的。
优秀教师上课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开个玩笑,把全班同学逗笑了,让孩子们的大脑集体放松一下,然后重新回到课堂,大家才会感到神清气爽。
复旦大学有一次组织学生无记名投票,学生喜欢哪个教授的课,就可以把票投给那个教授,最后选出受学生欢迎的十大人气教授。
得票最多、排在第一位的是陆谷孙教授,很多人用过他的书,他是《英汉大辞典》的主编。
有人问:“陆老师,您的课为什么让学生们这么喜欢?”陆老师想了一下说:“我每堂课一定要让学生大笑三次。
深度教学的七个维度
深度教学的七个维度
1.内容概念:提供清晰的概念,对学习主题进行广泛的思考讨论,并深入学习该概念。
2.思维能力:培养孩子识别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学习技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练习使用学习技巧,以提高孩子的探究学习能力。
4.现实应用: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实践联系起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内容的现实意义。
5.团队信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负责任等团队协作技能。
6.创新思维:通过突破常规思考,建立新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7.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克服学习困难,构建自我学习系统。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范文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范文一、学生学习维度。
咱先来说说这学生学习的维度哈。
这就好比是一场冒险,学生们是冒险者,那课堂就是他们的冒险地图。
首先得看学生的参与度。
你就瞅着那些小家伙们,是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积极呢,还是有几个在那儿当小透明。
比如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的小组那是热火朝天,每个成员都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像是一群探险家在激烈地讨论宝藏的藏匿地点,这种高参与度就很棒。
但要是有小组里,就一两个人在那儿瞎嚷嚷,其他人都干瞪眼,那就有问题了。
再看看学生的思维状态。
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像个小木偶一样,老师说啥就做啥,还是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就像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好的学生不是只满足于老师教的那一种解法,而是能脑洞大开,想出好几种不同的办法,这就像是在冒险中发现了新的路径一样刺激。
还有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就好比冒险者最终带回来的宝藏。
是每个学生都收获满满呢,还是大多数人都空手而归。
可以从课堂练习、小测验或者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看。
要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出那些关键的问题,那说明这堂课在学习成果这块就比较成功,就像冒险者都满载而归一样令人欣喜。
二、教师教学维度。
教师在课堂里就像是个大导演,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效果都得靠他来把控。
先从教学目标说起。
这教学目标就像是导演心里的那个剧本大纲,得明确清晰。
老师这节课想让学生学会啥,是掌握一个新的单词,还是理解一种复杂的科学原理。
如果目标不明确,那就像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要拍啥样的电影,那这戏可就乱套了。
比如说,老师一会儿讲这个,一会儿又扯到那个,学生们就会像演员不知道自己要演啥角色一样迷茫。
再看教学方法。
这就像导演的拍摄手法。
是生动有趣呢,还是枯燥乏味。
好的教学方法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有的老师会用故事导入新知识,就像电影用一个精彩的开头吸引观众一样。
而有的老师就只会干巴巴地念课本,这就像拍电影只拍静态画面,一点都不吸引人。
而且教学方法还得因材施教,就像导演得根据不同演员的特点来安排戏份。
课程的三个维度
课程的三个维度
课程三个维度如下: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整体课程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阶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成达成总目标。
课程目标维度拆解: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
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作者:胡靖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8年第06期【摘要】观课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研修活动。
从教师发展立场对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究:一观课堂教学结构,要打破模式观察的僵化思维,探寻课堂结构的基本规律;二观教师教学细节,通过对课堂提问等细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走向成熟;三观学生深层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等深层发展目标,观察“应答性”“对话性”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课堂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处。
【关键词】教师发展;观课;教学结构;教学细节;学生发展【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6-0038-02【作者简介】胡靖,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江苏海门,226100)教师,高级教师。
观课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对课堂教学中关心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以期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研修活动。
如果说上公开课是教师素质、工作态度和课堂驾控能力的综合展示,那么观课就是通过反思与追问深度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基于不同的观课立场将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视角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文试从教师发展立场对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究。
一、观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内隐着教师对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同样也是观课的“第一门径”。
课堂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对课堂结构的观察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
建国几十年来,中学课堂教学结构形式仍普遍采用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其间,虽然经历过几轮语文教学大讨论和课程改革,但围绕教材、教师的“知识中心”“教师权威”的思想观念与“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组织形态依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徘徊。
在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样的模式对守住教育质量的底线起到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在今天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课堂与教材对学生发展的支持性作用的现实情境中,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观察必须打破围绕“五环节”“四步骤”等模式进行的僵化思维,而应带着“逻辑章法”的眼镜,致力于观察发现课堂结构的生成与实现逻辑,紧紧围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追求高品质课堂这个目标去对课题教学结构做系统性的观察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
一、灵活多变的观课方式:
教室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多变具体化,然后构成五角形课堂,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前一后”的情况,改变了教室传统布局,增
加了观课趣味性,形成多方交流的气氛和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二、高素质的技术服务:
深度观课的技术服务十分便捷,可以让老师更加专注于教学本身而不
用担心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可以为老师提供在线、离线、云服务等,
使教学更加便捷,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实时调整教学演示设备,
更好的掌控教学现场。
三、简易操作的教学设备:
深度观课有一整套专业教学设备,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教学
设备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的技术支持,可以让老师发挥自由的教学创作;可以实时的展示课堂的信息,快速传达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实
现教学跟踪,更加有效的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