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2023出租汽车站点设置标准
2023出租汽车站点设置标准2023年,出租汽车站点设置标准将根据城市和交通发展情况进行更新和改进。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便利和安全的出租汽车服务,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以下是对2023年出租汽车站点设置标准的详细说明。
1.站点位置选择:出租汽车站点应根据距离人口密集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的距离来选择合适的位置。
这样可以确保乘客能够轻松地找到和使用出租汽车服务,同时减少交通堵塞和不必要的车辆往来。
2.车位设置:每个出租汽车站点应具备足够的停车位以容纳停靠的出租汽车。
停车位数量应根据站点的规模和流量进行合理规划,以便满足高峰期的需求。
此外,应确保停车位的宽度和长度足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出租汽车,并设有无障碍通道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
3.交通指示标识:出租汽车站点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指示标识,以指导乘客和司机找到正确的上下车地点。
这些标识应使用简明易懂的文字和图示,并且应放置在乘客易于看到的位置,比如站点入口、停车位附近等处。
4.候车设施:每个出租汽车站点都应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候车设施,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有遮阳和防雨设备的候车亭、座椅、垃圾桶、信息公告牌、安全防范措施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为乘客提供充电设备和无线网络连接,以满足他们在候车期间的需求。
5.安全措施:出租汽车站点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站点应安装监控摄像头,以提供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此外,还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以增加夜间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站点应保持干净整洁,并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6.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出租汽车站点应鼓励环保出行方式和可持续交通方式的使用。
站点周边应设有自行车停车位和步行道,以方便乘客使用这些替代出行方式。
此外,可以考虑在站点附近设立电动汽车充电桩,以支持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使用。
7.无障碍设施:出租汽车站点应设有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需求。
这些设施可以包括坡道、扶手、无障碍厕所、盲道等,以提供给行动不便人士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
第节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31
设置几条停车线优点
形成了不同公交线路的专用候车区 减少了公交停靠时乘客换乘的盲目流动 减少了公交靠站时间
.
32
D 合并站点的停车设施
公交枢纽、轨道站点等乘客相对集中的站点
专用的自行车存车处 专人负责管理
一般公交车站
专用车棚
专用的自行车存放点,专人巡视管理
利用便道护栏、机非隔离带或绿化带(树间隙设置自行车 存放车架)
4、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
41
1、基本类型
根据设置位置分类
➢ 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 (Near-side bus stops,NS) ➢ 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 路段公交停靠站 (Mid-block Stops, MS)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
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设置原则
站点位置、换乘衔接、线路配载、站点港湾及渠化
公交停靠站的功能?
方便车辆停靠 方便乘客上下车 方便乘客换乘 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 提供可靠的公交信息
.
3
换乘
公交换乘的环节
家-公交车站
步行
自行车 :存放
汽车 :停放
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以就地换乘最好
例如对于路口出口加宽的站台有l0条线路公 交车停靠上下乘客,则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 离≥100m。
.
18
公交站点距路口的最小距离≥100m?
要通过该站点发车高峰调查来确定实际站点 长度,以进站排队不排到路口为原则。
出现排队停车进入路口现象,则公交车站还要远移。
因此乘客换乘距离远近,实际上是受公交站 点来车数影响的,即公交也存在饱和问题。公交来 车越多,则换乘距离就越远。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需要设计合适的停靠站。
下面我将从站点设置、站牌设计和站点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站点设置1.选址合理: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尽量接近主干道,方便乘客换乘。
此外,站点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停靠车辆和候车乘客。
2.站点规划:根据停靠车辆的数量和乘客流量,站点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候车区域。
停靠位宜设置在站台的一侧,并根据车辆的长度和数量进行合理划分。
3.乘客便利设施:站点应设置候车亭或候车棚,提供遮蔽、防雨等功能。
候车区域应设置座椅,方便乘客等候。
此外,还可以设置自动售票机、公交线路查询等乘客自助设施,方便乘客获取相关信息。
二、站牌设计1.合理布局:站牌应设置在候车区域的显著位置,方便乘客查看。
站牌的高度和角度要适中,以便乘客站在候车区域能够轻松看到站牌的信息。
2.信息明确:站牌上应标示该站点的名称、公交线路以及各线路的停靠时间和发车间隔等信息。
站牌的字体和颜色要清晰可辨,方便乘客查看。
3.公共广告:站牌的后部可以设置公共广告位,用于发布城市宣传、公益广告等信息。
这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宣传渠道,还可以为市民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三、站点管理1.安全管理:站点应设立安全管理岗位,负责维护站点的秩序和安全。
岗位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卫生管理:站点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确保站台和候车区域的卫生和环境整洁。
此外,站点还可以设置垃圾桶和公共厕所,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
3.信息管理:站点管理者可以使用智能化系统管理站点信息。
通过公交车GPS定位、监控摄像等设备,实时掌握站点的乘客流量和车辆情况,及时调整线路和班次,提高服务效率。
总结起来,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的便利和舒适度,以及站点的安全和管理。
合理的选址、规划和设置候车设施,清晰的站牌信息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都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
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公共交通站点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精心设计和布局公共交通站点,以确保其便捷性、高效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讨论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设计的一些关键方面。
1. 用户友好性公共交通站点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且便捷的环境。
首先,站点应充分考虑行人流量和舒适性,确保站台宽敞、通风,并提供遮阳和雨棚设施。
此外,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和候车牌,以方便乘客等候和休息。
在站点布局上,应考虑到不同乘客的需求,例如,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
2. 环境可持续性公共交通站点应该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设计站点时,应充分考虑能源利用和环保因素。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站点供电,安装节能灯具和传感器以减少能源消耗。
另外,设置垃圾分类设施以鼓励乘客参与环境保护。
这种环保的设计理念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并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3. 信息化与智能化在数字化时代,公共交通站点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设计越来越重要。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电子显示屏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乘客可以准确获取到交通信息和时刻表。
此外,无线网络服务也应提供给乘客,以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站点设计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和便利性。
4. 多模式接驳公共交通站点的布局应考虑到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
例如,将地铁站与公交站紧密相连,以便乘客在换乘时快速、便捷地完成。
此外,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和出租车停靠区也应考虑到站点周围的布局,以方便不同交通工具的接驳。
多模式接驳的设计有助于减少出行时间和交通拥堵。
5. 安全与监控公共交通站点的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站点设计中,应设置监控摄像头和紧急呼叫设备,以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加强与警察和急救服务的合作,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和突发事件。
安全感的提高将鼓励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系统。
公交停靠站设计
第八章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交通设计第四节公交停靠站设计一、公交停靠站分类1.公交停靠站的定义及类型在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中,公交停靠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提供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上下车服务的作用。
根据公交停靠站的所处位置、设置方法及站台形式,公交停靠站具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所处位置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交叉口上游公交停靠站上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上游区域进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近端公交停靠站(Near-side bus stops,NS)。
对于交叉口上游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点受交叉口信号灯和进口道机动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与控制。
(2)交叉口下游公交停靠站下游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交叉口下游区域出口道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远端公交停靠站(Far-side bus stops,FS)。
(3)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指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公交车辆运行、停靠不受交叉口影响的纯路段的公交停靠站,又被称为中端公交停靠站(Mid-block Stops,MS)。
在保证公交线路站点平均站距最优的基础上,具体某一个公交站点的定位是有较大弹性的。
不同所处位置的公交停靠站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位于交叉口附近的公交停靠站在减少了乘客公交换乘距离的同时加剧了交叉口的瓶颈效应。
设置在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及基本路段公交停靠站的优缺点总结见表8-4-1所示。
不同所处位置公交停靠站优缺点比较表表8-4-12)根据设置方法分类根据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路侧型公交停靠站路侧型公交停靠站是指沿城市道路人行道或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如图8-4-1所示。
对于三块板和四块板的道路且机非分隔带宽度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机非分隔带上,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设站形式。
当不存在机非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宽度不满足条件时,可将公交停靠站站台设置在人行道上,对于这种形式的公交站,公交停靠要占用和穿过非机动车道,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干扰。
出租汽车站点设置规范
出租汽车站点设置规范篇一:公交场站设计规范公交场站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
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
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48
4.4 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本节主要是从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公交中途停靠站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及其相关的控制管理措施进行说明。
4.4.1 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公交中途停靠站专为公交车辆停靠、乘客下上车服务。
公交站点应根据公交线路网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道路性质、沿线两侧用地性质、换乘便利性、临近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况及用地可能条件,来合理布局并确定其类型和规模。
设置时应做到:●保证乘客的安全;●方便乘客换乘、过街;●有利于公共汽车安全停靠、顺利驶离;●与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相协调。
4.4.1.1 站点位置的选择1、站距规定根据国家标准,公交停靠站的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同时,公交停靠站的站距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同向换乘距离应不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米。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
2、站点位置的选择标准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标准见表4-13。
表4-13 公交停靠站的位置选择标准3、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在公交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乘客一般要通过步行或者自行车到离公交系统,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使乘客步行和骑行时间最短。
显然,交叉口是各个方向人流汇聚和流散最为便捷的地方,因而交叉口附近是公交站点布置的理想位置。
一般规定,在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离交叉口50米以外;对于新建、改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
下面,对在交叉口下游和上游的公交站点设置分别进行说明。
(1)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在下列情况下,优先考虑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存在视距问题;●机非混行的道路,公交车频繁使用右侧非机动车道;机非分隔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 且右侧机动车道不是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高峰期间,公交车频繁使用外侧机动车道;●机动车高峰期间上游右转车流量超过250辆/h;●公交车为左转的情况。
公交停靠站设计说明
1公交停靠站设计本次设计不含公交始发站和终点站的设计,只对设计道路范围内的公交停靠站进行设计。
对南河路、西顺城街、北泉路上现有的公交停靠站的候车亭和站台牌全部进行更换,对其中位置设置不合理的停靠站进行调整,同时对其他设计范围内道路沿线增设公交停靠站。
1.1公交停靠站站点设计原则和依据:1、停靠站间距500~600米;局部地段受现场条件限制,适当缩短或延长。
2、交叉口附近的站点,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即交叉口的下游),距交叉口50~100米;3、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即叉位设站。
其错开距离宜不小于50m。
4、根据项目业主三台县规划和建设局提供的站点位置图。
具体的停靠站站点位置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1.2公交停靠站站台设计1、根据三台县县城内公交线路较少的情况,同时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受限制,不宜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所以本次设计的公交停靠站均采用非港湾式停靠站,车辆停靠占用机动车道,站台设置在人行道或分隔带上。
2、公交停靠站站台尺寸和设施设置大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多、公交乘客多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15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两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两大一小)、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10个。
中型站:对于公交线路适中、公交乘客适中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10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站台设一个大候车亭和一个小候车亭(简称一大一小)、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16个。
1/ 2小型站:对于公交线路少、公交乘客少或者受现场场地限制的停靠站,站台大小设置为长:7m,宽为人行道或分隔带宽。
站台只设一个大候车亭(简称一大)和一个站台牌、一个垃圾桶。
共设置5个。
3、公交停靠站站台的候车亭和站名牌由专业厂家生产,主要材料采用镀锌板静电喷塑。
采取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方式。
4、为保证安全,公交停靠站站台宜高于行车道地面0.2米。
2/ 2。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说明
地铁一体化设施公交、出租车停靠站规划设计标准1 围本文件用于指导市市区围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换乘设施中的公交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文件规定了公交车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
2 编制依据CJJ 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GB 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CJJ 15-1987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3 专业术语3.1 公交停靠站仅具有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常规公交中途站点。
3.2 出租车停靠站仅具有出租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出租车停靠站点。
3.3 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方法设置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4 浅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一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5 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多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6 非港湾式停靠站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上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7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8 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
3.9 站台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4 一般规定4.1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须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2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原则上设于轨道站点主要行人出入口50m围。
4.3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须与站台所在的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通道等交通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
4.4 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还需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施规模与位置,兼顾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要求。
4.5 在用地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形式。
5 公交停靠站设计5.1公交停靠站形式的选择5.1.1主干道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道路,须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南京长江路及江东路道路改造工程(90P)
汉府街至毗卢寺段路幅宽度为12米 2.5米人行道+7米机非混行车道 +2.5米人行道,见图6.1.3-3。
图
6.1.3-3
存在问题 • 路面结构强度不够 长江路历史悠久,民国时期便已经存在,老路车行道原为弹石路面, 未对基层进行处理,解放后每次改建也仅为罩面处理,并未彻底的对基 层薄弱的问题进行处理,道路路面结构的基层强度明显不足,车行道普 遍存在着龟裂、网裂、下沉等病害。 • 通行能力不足 由于车行道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道 路通行能力渐显不足,交通拥堵、混乱现象时常发生。 • 环境景观欠佳 沿街多处房屋破旧,缺少维护,人行道上电杆林立,线如蛛网,设 施不全、绿化不足,
6.2.4 改造原则
1.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整合,尽可能利用原设施: (1)地下管线位臵基本不动,局部改造; (2)维持江东路全线两侧的机动车道边线距离40m不变; (3)结合道路交通流量和发展需要,提高道路设计标准。
2.道路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1)主线机动车交通满足双向8车道的容量要求,交叉口充分渠化; (2)两侧设臵7.5m宽的辅道供公共交通、出租车交通和进出街坊社会 车辆通行; (3)路段自行车与行人交通合并,通过绿化分离通行空间,通过材质 和颜色进行美化。
3. 交叉口处理原则: (1)路段出入口的交通渠化设计; (2)行人过街考虑二次过街的中央等待区(安全岛); (3)结合交叉口设计行人过街通道方式。
4. 合理布臵公交 (1)辅道上设臵公交专用道; (2)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及结合交叉口出口渠化二种形式。
6.2.5 横断面布臵
1. 中央分隔带 为了提升道路整体景观效果,路段上设臵8m宽中央绿化分隔带。 较宽的分隔带既美化了道路环境,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保证人流过 街的安全。 2. 机动车道 江东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0km/h,全线两侧的机动车道 边线距离为40m。根据通行能力分析,路段主线机动车道采用双向八 车道是比较合理的,车道均采用大车3.75m的标准,行车舒适度高, 且能适应未来大车交通的增长,机动车道宽度为单向16m。既平衡了 通行能力瓶颈在交叉口的矛盾,又增加了中央分隔带的绿化面积。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精心整理南京地铁一体化设施公交、出租车停靠站规划设计标准1范围本文件用于指导南京市市区范围内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换乘设施中的公交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文件规定了公交车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
233.13.23.33.43.5深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多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6非港湾式停靠站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上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7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8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
3.9站台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4一般规定4.1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须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2公交、出租车停靠站原则上设于轨道站点主要行人出入口50m范围内。
4.34.4要求。
4.555.15.1.15.2公交停靠站停车位设置5.2.1对于非港湾式停靠站,停车位不得超过3个。
5.2.2对于浅港湾式停靠站,应有2~3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4个停车位。
停车位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表2浅港湾式停靠站停车位设置原则5.3.3对于深港湾式停靠站,每个服务通道应至少有2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3个停车位。
5.3公交停靠站位置设计5.3.1在交叉口布置公交停靠站时,应优先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
距交叉口的距离遵循以下原则:(1(25.3.2(1(25.3.35.3.45.3.55.4公交停靠站平面设计5.4.1公交停靠站的站台长度依据停车位的个数而变化,南京市公交车以10.5m及12m车长为主,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可按以下原则确定:表3公交站台长度设置原则5.4.2港湾式公交站台拓展车道宽度宜取3.5m;受条件限制时,最窄不得小于2.75m。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公交车和出租车是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保证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正常运营,并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一个合理设计的停靠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要点和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便捷易用。
乘客上下车的过程应该简单方便,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停靠站的位置应该选择在交通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乘客的出行。
此外,停靠站应该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乘客能够快速找到停靠站的位置。
在站点上方设置明亮的灯光,夜间能够方便乘客辨别站点,提高安全性。
其次,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具备良好的交通组织和管理能力。
停靠站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停靠需求,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进出停靠站。
停靠站周围的道路也应该宽敞通畅,便于车辆的进出。
停靠站应该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以应对高峰时段的乘客需求。
另外,公交车和出租车停靠站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美观设计。
停靠站的周围环境应该整洁卫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停靠站的建筑物可以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地貌特点,对停靠站进行美化,增加城市的形象。
可以在停靠站的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美丽的绿化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地铁一体化设施公交、出租车停靠站规划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用于指导南京市市区范围内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换乘设施中的公交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工作.
文件规定了公交车停靠站与出租车停靠站的控制指标、平面几何尺寸、附属设施配置及设计要求等.
2编制依据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GB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JJ15-198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专业术语
3.1公交停靠站
仅具有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常规公交中途站点.
3.2出租车停靠站
仅具有出租车辆停靠和乘客上下车功能的出租车停靠站点.
3.3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方法设置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4浅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一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5深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拓展多个服务通道的港湾式停靠站.
3.6非港湾式停靠站
将公交停车区设置在道路车行道上的公交、出租车停靠站.
3.7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
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车辆驶出交叉口的车道为出口道.
3.8平面交叉口的上游、下游
车辆驶入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上游,车辆驶出平面交叉口的方向为交叉口的下游.
3.9站台
供乘客候车及上下车的道路铺装部分.
4一般规定
4.1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规划设计须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
4.2公交、出租车停靠站原则上设于轨道站点主要行人出入口50m范围内.
4.3公交、出租车停靠站须与站台所在的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通道等交通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
4.4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还需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施规模与位置,兼顾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要求.
4.5在用地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形式.
5公交停靠站设计
5.1公交停靠站形式的选择
5.1.1主干道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道路,须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当条件受限时可以布置为非港湾式停靠站.
表1港湾式停靠站建议设置原则
5.2公交停靠站停车位设置
5.2.1对于非港湾式停靠站,停车位不得超过3个.
5.2.2对于浅港湾式停靠站,应有2~3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4个停车位.停车位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表2浅港湾式停靠站停车位设置原则
5.3.3对于深港湾式停靠站,每个服务通道应至少有2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3个停车位.
5.3公交停靠站位置设计
5.3.1在交叉口布置公交停靠站时,应优先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距交叉口的距离遵循以下
原则:
1当出口道右侧拓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该车道拓宽下游至少30m外,并将拓宽车道加上公交停靠站长度后作一体化设计;
2当出口道不拓宽时,停靠站距交叉口不宜小于50m.
图1公交停靠站设于出口道下游
5.3.2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时,距交叉口的距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进口道右侧拓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该车道分岔点上游至少15m处,并将拓宽车道加上公交站台长度后作一体化设计;
图2公交停靠站设于干道交叉口进口道一体化设计
图3公交停靠站设于支路交叉口进口道一体化设计
2当进口道右侧无拓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位置应设在右侧车道高峰小时平均排队长度上游15m~20m处.
5.3.3公交停靠站设于路段时,应设置在有行人过街通道的路段上.上、下行对称站点应在道路平面上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30m,且宜布置为背向错开,并与路段行人过街一体化设计.
图6公交停靠站与行人过街一体化设计
5.3.4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
5.3.5在道路平面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5.4公交停靠站平面设计
5.4.1公交停靠站的站台长度依据停车位的个数而变化,南京市公交车以10.5m及12m车长为主,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表3公交站台长度设置原则
5.4.2港湾式公交站台拓展车道宽度宜取3.5m;受条件限制时,最窄不得小于2.75m.
5.4.3站台宽度不应小于1.5m,当条件受限制时,宽度不得小于1.2m.
5.4.4考虑车行轨迹,并尽量减少占用道路空间资源,建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减速段长不小于20m,加速度段长不小于15m.
5.4.5公交停靠站的几何尺寸如下:
图5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尺寸
图6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尺寸
图7深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尺寸
6出租车停靠站设计
6.1主干道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道路,须布置港湾式停靠站.
6.2次干道及以下级别的城市道路或高等级道路的辅道,一般也应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形式,当条件受限时可以布置为非港湾式停靠站.
6.3单个出租车停车位尺寸为2.5×6m.
6.4出租车站台长度按照停车位个数的模数增加2m设置.
6.4港湾式出租车站台拓展车道宽度宜取3m;受条件限制时,最窄不得小于2.5m.
6.5站台宽度不应小于1.5m,当条件受限制时,宽度不得小于1.2m.
6.6港湾式出租车停靠站的加、减速段长度不小于7m.
图8港湾式出租车停靠站设计尺寸
6.7在靠近公交停靠站处设置出租车停靠站时,应设在公交停靠站的上游15m以外,并宜与公交停靠站进行一体化设计.
图9出租车停靠站与公交停靠站的关系
图10出租车停靠站与公交停靠站一体化设计
7站台设施
7.1站台路面设施
7.1.1站台与机动车道的高度差宜取15cm~20cm.
7.1.2站台表面应平整,不应绿化,并选用透水材料以保持站台干燥.人流过大时应在站台的一侧设置护栏.
7.1.3停靠站范围内车辆加减速段及停车位处的路面宜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局部加强,宜采用彩色路面材料.
7.2候车亭
7.2.1停靠站应设候车亭,候车亭应与亭内设施等进行一体化设计.
7.2.2候车亭内应设置夜间照明、防雨防晒的顶棚、站牌标志、线路指示板、必要的告示及广告看板等设施.候车亭内鼓励配置行人休息座椅、指路牌、盲文站牌或语音提示站牌. 7.2.3候车亭应与其周边的绿化隔离带、电话亭、垃圾桶等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鼓励提供有吸引力的造型和色彩,形成城市特色景观.
7.2.4候车亭顶棚高度不应小于2.5m,有效使用宽度不宜小于2.5m,并宜随站台宽度增长而相应增加顶棚宽度.
7.2.5候车亭的长度宜与停车区长度相同,在客流较少的道路上设置的停靠站,候车亭长度可适当缩小.公交候车亭最小不宜小于5m.
7.3标志标线
7.3.1为区分停靠站的停车范围,在停靠站车道与相邻行车道间,应设置专用标线,其标准应按照GB5768-2009的规定执行.
7.3.2停靠站停车区域内宜用标线设置停车泊位,并在停车泊位之间以禁止停车标线分隔.
7.4无障碍设计
7.4.1停靠站站台应进行无障碍设计,且其位置应与路段盲道相接,缘石坡道的坡面须平整.
7.4.2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站点进行特殊设计,使站台与公交车辆地板平行.
7.4.3公交停靠站内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技术标准应按照JGJ50-2001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