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6d8ff05fbfc77da269b1be.png)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4258e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e.png)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
《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三、理解词义1.匿笑:偷偷地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我变成金色花后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三部分(第⑧⑨段):写母子对话,充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情深。
五、问题解疑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如一词有什么作用?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一段写出了孩子的什么特点?本段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听着母亲的呼唤,我暗暗匿笑一声儿不响,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活泼、天真。
3.怎样理解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句话?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这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
快乐、活泼的孩子沐浴着母爱,想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他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4.第④-⑦段按时间顺序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在三次嬉戏中,我散发出香气,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恢复原形,缠着母亲讲故事,更是对母亲的爱的自然流露。
总之,这三次嬉戏都是我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深切的爱和依恋。
5.怎样理解妈妈对我说的你这坏孩子的一句嗔怪?上文写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妈妈自然会嗔怪孩子,所以说我是坏孩子,嗔怪中透出的其实是至真的母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3edf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3.png)
7.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 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 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8.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 有虔诚的信仰。
B.徘徊
(1)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迷失方向,也比漫无目的原地( B )
的人走得快。
(2)我们要做到: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 A );面对决
战,不惧怕!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 B.《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选自《繁星》。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著有《繁星》《春水》等。 D.泰戈尔,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 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7.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 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 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 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 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 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开放花瓣散香气
三次嬉戏 投影子在书页上 求妈妈讲故事
回报母爱
母子对话: 母子情深
拓展-泰戈尔经典语录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 知道我爱你。 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5.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6.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e6e4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d.png)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的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 次美。根据课文,完成图表。
环境
红莲阴 开满了, 亭亭地立着
烦闷
第二次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被雨点打得 左右攲斜
不适意, 无法可想
第三次
雨肆意 地下着
被大荷 叶覆盖
情感之笔,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现人间的真、善、美,歌颂自 然、童真和母爱。
2.拓展延伸 用“母亲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示例: ①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②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③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④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
七年级上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1课时 《金色花》
一个婴儿即将降临人世,他问上帝:“他们说,明天就要把我 带到地球上去了,可是,我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我该怎么办 呢?”上帝慈祥地说:“放心吧,孩子,我已经选定了一位天使, 她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你的降临,并且,她会用一生一世的爱无 微不至地关心你、照顾你,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位天使是谁呢? 对,是母亲。那么,孩子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印 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
不宁的心 绪散尽
第四次
雨势并 不减退
不摇动了
深深地 受了感动
2.文中的荷叶、红莲、雨点分别代表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荷叶代表母亲,红莲代表儿女,雨点代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写法:借物喻人。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1365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5.png)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 红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懂意象
《荷叶•母亲》写的是现实之事,眼前之景而产生的
语言活泼,写孩子和母亲嬉戏的场景很温馨,通俗易懂,偏口语 化;朗读需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读。
仍是不适意——我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 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偏书面语,多用雅词,比如菡萏、徘 徊、欹斜等,清新典雅,意蕴丰富,引人遐想和深思。读的时候注 意读出作者的心绪。
《荷叶•母亲》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莲花,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窗外打雷了,大雨接着就来,越下越大。那朵红莲, 被密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句子要写清新,表达需有新意;雅。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植物有何 深意?
结尾含蓄,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 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读出感情 (4)清新雅致
清新: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 雅致: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 比如《春》的语言是清新雅致,《雨的四季》是清新雅致,那 么,《散步》的景色描写是清新雅致。那么,《秋天的怀念》的语 言还能不能用清新雅致来形容?
,所以它是
。
《金色花》则是虚拟的,作者
。
读懂意象
“诗歌其质,散文其形”。 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 丰富的情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79353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9.png)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
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一位
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答:孩子:活泼机灵 调皮可爱
妈妈:温柔善良 勤劳美丽 疼爱孩子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 征着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 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 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 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 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 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象。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一幅图画呢?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
2、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红莲——象征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 儿女。 心中的雨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 3、体会人间至爱亲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难点)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
带着题目速读全文,试着从文中找答案
小组讨论
1、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呢? 2、“我”在风雨中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诗中的荷叶、红莲、心中的雨点分别指什么? 4、结尾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2e4f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疏通文意Biblioteka 3.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二部分(4-7)
描画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 感人情景。
疏通文意
4.齐读第四自然段,而后思考表格中的 问题,依照提示回答。
外界 环境
红莲状态
作者情绪
初观莲花 纷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亭亭 烦闷
品读悟情
5.品读文章第四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写第一次看红 莲时,加入对白莲凋谢景象的描写?
第二次观莲
第三次观莲
第四次观莲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 散尽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 上聚了些水珠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7.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 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三部分(8-9)
直接抒情,赞美伟大而无私 的母爱。
活动二、朗读课文理层次
疏通文意
1.读完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给文章分层的,为什么 要这样分?
第一部分(1-3)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 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品读悟情 2.齐读文章第三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 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将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 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 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品读悟情 8.“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类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心中的 雨点”。莲花有荷叶保护,而我也有 母亲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6fe6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8.png)
7散文诗二首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是印度的圣树,木兰科常绿乔木,开金黄色花朵。
诗中的“金色花”喻指儿童,以此为题,点明诗歌的写作内容,借以赞美母子情深。
以《荷叶•母亲》为题,是因为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
借物抒情,歌颂伟大的母爱。
2.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堂,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3.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看见雨中荷叶倾侧在荷花上,为荷花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呵护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4.知识链接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a200300f111f18583d05ad5.png)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f8f5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a.png)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文章的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 交代莲花的来历、颜色和摆放位置,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 院子看红莲的内容。 第二、三段: 从记叙的顺序上属于插叙,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 关往事,说明“我”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感情,第二段的“都 是红莲”重点突出、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特殊关系,为 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
2.园里单莲击花此处有添很加多标,题却只择其中两朵来写,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照的手法,两朵莲花,一红一白, 通过白莲的凋谢和红莲的盛开,以白衬红,更突出 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庇下的生机与活力。
3.阅读单第击8此-9处自添然加段标题,思考“我”深深受到感动的原因。
词义: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纷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 亭亭:同“婷婷”,指耸立,明亮美好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攲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枝叶)遮蔽。
2.学生单再击读此处课添文加,标重题点阅读第4—7自然段,梳理出作者几次雨中 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怎样,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五、课堂训练
仔细思考,你认为可以将母亲比作什么? 孩子可以又比作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六、板书展示
荷叶·母亲
——冰心
荷叶:母亲
倾
保
覆
护
作者对母亲的感恩和 赞美之情
红莲:子女
冰七心、的单比创击较作此阅曾处受读添泰加戈标尔题影响,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类似之处。通过这两
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这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吗?
冰心创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 然三个方面,宣扬“爱的哲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25e0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e.png)
自学指点二
内容: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感情。 (这两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
了怎样的感情?) 方法:反复诵读,对照阅读 时间:15分钟 要求: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
标记下来 纪律:快速高效,完成后立即坐正,准备展
讲
泰戈尔
整体感知,思考 :
1.我变成金色花做了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
深层探究
1.课文重点是写红莲,三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 怎样的?红莲的形态如何呢?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
环境 红莲形态
作者心境
浓阴的天 亭亭地立 着
烦闷、不适意 为红莲而担忧
大雨越下
无法可想
越大
左右欹斜 担忧伤心、无计可施,
为荷叶的出现做铺垫
荷叶覆盖 红莲上
不摇动了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
赞美荷叶,为红莲而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 花?
1.我变成金色花做了什么?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阳光太刺眼,这样可
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拿灯去牛棚时—— 跳妈妈面前,恢复
原形,求她讲故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
自学指点一
内容:朗读诗歌,积累字词、掌 握作者常识
方法:结合课下小注 时间:5分钟 要求:圈划出重点字词和作者常识
并背过
纪律:认真、快速高效!
1. 字词。
《金色花》
匿笑(nì):
。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5d89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f.png)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2.品读重点句子,赏析作品的优美语言。 3.感悟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了解文体
散文诗是“诗化的散文”,它兼有散文和诗的
特点。它融会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 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 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情势呈现。
罗摩( mó ) 衍( yǎn )那
匿( nì )笑 沐浴( mù yù ) 祷( dǎo )告 菡萏( hàn dàn ) 攲( qī )斜 徘徊( pái huái )
朗读两篇课文
1.低声读,读通顺,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自由读,划节奏,体会文中显露的情感。 注意:字音准确、语速舒缓
语调轻柔、饱含深情
印度著名文学家。代表诗集 《新月集》、 《飞鸟集》、 《园 丁集》。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欢乐、光明” 是他歌唱 的永恒主题。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 广泛影响。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 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 家,儿童文学家。
母亲就是这样,就是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 还是想着女儿。
回首往事,冰心说:“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 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荷叶·母亲》朗诵(节选)
拓展阅读
小小的花, 也想抬开端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孩子比 作花,把母亲比作 春光,生动形象地 歌颂母爱的无私和 伟大。
再次诵读两首诗
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既 有母爱的温顺动人,又有孩子对母亲的深厚迷 恋,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去感受其中的美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cf2e60767f5acfa0c7cd02.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一、知识结构
匿笑nì xiào 花蒂huā dì梗gěng 摇摆yáo bǎi
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 阴影yīn yǐng
姊妹zǐ mèi 繁杂fán zá繁琐而杂乱。
遮蔽zhē bì
烦闷fán mèn 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敧斜qī xié倾斜,不正
徘徊pái 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覆盖fù gài 荫蔽yīn bì慈怜cí lián爱怜。
心绪xīn 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金色花》
一、文学常识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
二、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三、诗歌主旨。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
![(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课件(含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3dbaf2b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7.png)
荷叶护莲图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二: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精读美文,探究美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母爱的 赞美之情,以轻柔舒缓 的语调朗读文章,进一 步感受文章的感情美、 意境美。(男生一段,女生一段)
作者借助荷叶这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浓浓的母爱, 这是怎样的一种写法?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
诗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无畏 遮蔽)
红莲 心中的雨
寄寓 联想
象征
母亲 (无私 爱护)
我 人生路上的 坎坷磨难
感恩母爱: 以寸草之心报三春之晖!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那浓浓的爱。 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里有浓浓的母爱; 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里有浓浓的母爱;
将红莲昨夜的菡萏和今晨的“开满”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 “亭亭”写出了红莲的娇美与可爱。
红莲盛开图
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6、作者是如何描写红莲的三幅画面的?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 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忆红莲——欣喜
∙
荷 叶
雨打红莲——烦闷 看红莲 荷叶护莲——心宁
借物喻人 歌颂母爱
母
亲
悟红莲——感动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
摘抄赏析。
Thank you!
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ab5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e.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本单元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理解至爱亲情。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首》抒写对母爱的赞美;《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读来既温馨诗意又有深刻内涵;《世说新语》讲述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也让人感受到古代世族家庭的文化修养和情趣。
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富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散步》中还可以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到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
这些文章,有的注重描写,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有的借用美好的意象抒写美好的情感,温馨浪漫;有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叙述平实缺引人思考,充满遐想;本单元在琐碎的生活中选材,注重细节描写,借物喻人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拿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秋天的怀念》叙事散文史铁生本文不仅表现母爱,还包括儿子的悔恨、愧疚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理解题目的含义《散步》叙事散文莫怀戚文章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家人一起散步,却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显出含蓄隽永的诗意,展示了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本诗用一朵“金色花”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和美丽安详的母亲联系起来,一个游戏刻画出两个人的形象,这便是构思的妙处。
托物言志《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借物抒情《咏雪》刘义庆编本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骤雪纷纷扬扬的天气中,谢家子女即景赋诗脉雪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2d73e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5.png)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匿.(nì)笑 沐.(mù)浴 嗅.(xiù)到 并蒂.(dì) 祷.(dǎo)告 攲.(qī)斜 梗.(gěng) 荫蔽..(yīn bì) 遮.(zhē)蔽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àn) ✧ 多音字荷⎩⎪⎨⎪⎧hé(荷叶)hè(荷锄) 闷⎩⎪⎨⎪⎧mēn(闷热)mèn(烦闷) 落⎩⎪⎨⎪⎧luò(掉落)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luō(大大落落)✧ 形近字⎩⎪⎨⎪⎧嘻(xī)嘻哈嬉(xī)嬉戏 ⎩⎪⎨⎪⎧蓬(péng)蓬松篷(péng)敞篷车 ✧ 重点词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①洗澡;②借指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歌颂母亲(一)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及名言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4.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二)品读歌颂母亲的优美文段1.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屏弃浓墨重彩,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2.母爱是温热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的伟大在于母爱的无私,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著名的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这部诗集是诗人对母爱与童真两大主题热情赞颂的结晶。
诗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诗人25岁,风华正茂。
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第一个女儿又刚诞生,诗人初为人父,身心愉悦,且精力充沛,文思泉涌,事业上也如沐春风,频频有著作发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集出版后,立即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诗人也因之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核心。
1923年,冰心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小诗诗集,共收小诗三百余首。
这些诗深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记录了诗人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并使小诗成为“五四”新诗一个独特的品种。
知识积累
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罗摩.(mó)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力,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4.菡萏
..(hàndàn):荷花。
5.攲.(qī)斜:倾斜,歪斜。
6.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7.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8.烦闷:心情不愉快。
9.适意:舒适。
10.遮拦:遮挡;阻挡。
11.泰戈.(gē)尔 12.笑嘻嘻
..(xī) 13.嗅.(xiù) 14.膝.(xī)盖15.并蒂.(dì) 16.姊.(zǐ)妹 17.花瑞.(ruì) 18.荫.(yìn)蔽
19.梗.(gěng) 20.徘徊
..(páihuái) 21.慈怜
考题例析
(2012 湖北随州)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共享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项不正确。
应为“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金色花》: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荷叶母亲》:本文红莲是作者本人,荷叶是母亲,雨点是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作者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理清结构
《散文诗两首》
写作特色
《金色花》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
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
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竟“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最后,当母亲焦急地问他到哪里去了时,他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托物言情。
托物是手段,言情才是目的。
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以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散文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作者为文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文,把本文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荷叶母亲》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莲花、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在不经意的笑语和泪珠中,心灵得到净化,渴望生活中拥有那份可人的温馨。
2.语言朴实平淡,宁静而致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
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把握重点
《散文诗两首》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为了实现三个小小的愿望:(1)悄悄地看着妈妈工作。
(2)让妈妈祷告时嗅到花香。
(3)投影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保护妈妈的视力)。
总之,是为了为妈妈做点事,表达对妈妈的爱,只不过“我”采取的是一种孩子特有的方式。
2.“我”为什么不愿意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我”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孩子不见了,妈妈非常着急、担忧,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所以,我们既可以从诗中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爱,也能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
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象征着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