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学生能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 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例3的表格。
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3表格中的数据,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
(1)表中的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2)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上面两个问题思考、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1)表格中有两种量,购买笔记本的数量随着单价的变化而变。笔记本的单价越低,购买的本数越多;单价越高,购买的本数越少。
(2)单价发生变化,购买的笔记本的数量也发生变化,用单价×数量可以发现变化的规律是总价不变。
要求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2 、引导: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61页“试一试”上面的一段内容。
提问: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板书: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小结:单价和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随着单价的变化
而变化,但单价和数量的积是一定的。这时我们说,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这两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1、教学“试一试”。
明确:两题中的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
变化而变化,并且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达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追问:这个字母表达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依据什么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呢?
小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一是看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二是看两种量中对应数值的积是否一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提问:每袋装的粒数和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小结:每袋装的粒数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袋装的粒数×袋数=水果糖的总粒数(一定),所以每袋装的粒数和袋数成反比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出: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天运的吨数×需要的天数=水泥的总吨数(一定),所以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指出: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可以看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先写出变化过程中的对应数值相乘的式子并计算出积,再看积是不是一定。如果积一定,这两种数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要求学生分别收集图中的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提问:根据两张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4、了解第62页的“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观察表格,说一说x和y的乘积总是多少,并用“x×y=60”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图像。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请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引导总结:成反比例的两种量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两种量要相关联;二、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单价×数量= 总价(一定)x×y =k(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x和y
成反比例
三要素
两种量相关联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