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山大附中材料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第一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特色开设的一种特定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第二条校本课程的开设应符合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第三条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发展规划,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条校本课程的开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二)关注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校本课程与全日制课程相衔接和有效推进。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与权限,做好课程开设、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需要,可以引进外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和跨学科教学活动。
第七条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评估和改进工作,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八条学校应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推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
第九条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十条校本课程的课程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兴趣特长进行个性化设置,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第十一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本课程评估制度,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促进校本课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十二条校本课程的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24年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二篇)

2024年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学校性质课程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与实施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及规定:一、课程设置原则1. 社会需求与教学大纲原则:学校性质课程的开设应综合考虑社会对各类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同时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2. 学生个性化发展原则:学校性质课程旨在为全体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其生动活泼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3. 教师专长与学校特色原则: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和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同时彰显学校特色。
二、课程编制1. 学校性质课程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展现教师的个性与才华,彰显学校特色。
2. 学校性质课程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安排,每周安排1至2课时,纳入正式课表。
3. 开设学校性质课程的教师需自行拟定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学生要求等相关内容,并附上学期教学计划,于学期初提交教务处备案。
4. 为鼓励开设学校性质课程,教师工作量一般按必修课的1.5至2课时计算,自编教材者按2至3课时计算(自编教材需教务处认定)。
5. 课程开设需定时、定人、定地点,具体由教务处统一调整。
三、课程实施1. 学校性质课程必须有教材支持。
无教材的课程,教师需自编教材,并在学期结束时提交教务处。
未提交自编教材的教师将取消开设资格,连续多次被取消资格的教师不得参与校级及以上优秀先进的评选。
成熟的教材经审定后,学校可资助出版。
2. 教师不得无故停止上课,如有特殊情况需停课,必须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批准。
3. 教师应认真备课,撰写教案,遵守教学常规,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4. 具有特色且完整的学校性质课程教材(教案、讲义)可纳入学校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范围。
5. 教师负责教学组织和考核,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出勤与协调工作。
6. 教务处每月对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例行检查,每学期召开1至2次学生座谈会,收集反馈,表扬先进,推动课程改进。
四、课程考查1. 学校性质课程纳入学生考核范围,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记录于学生学籍簿和成绩报告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模版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模版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校本课程是指在我校课程体系内开设的特色课程,可以是学科拓展课程、选修课程、兴趣课程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目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校本课程由教务处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管理、考核。
各学科教研组应积极配合教务处开展校本课程工作。
第四条校本课程的开设应符合以下原则:(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符合学科、学段的教育标准和教学要求;(三)注重与社会实际、校园生活结合,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四)鼓励师生共同研发、共同探索,建设良好的创新和合作氛围。
第五条校本课程的开设和调整应经过以下程序:(一)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提出开设或调整校本课程的建议;(二)教务处对建议进行评估和审核,形成意见报校领导审批;(三)校领导审批通过后,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准备工作;(四)开设或调整的校本课程应在教务处和学校官网上公示,并通知学生及家长。
第六条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应明确规定,并与教学大纲对接;(二)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三)教师应维护校本课程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不能将其作为课时减负或补课的手段;(四)教师应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参与校本课程的评估和改进。
第七条校本课程的评价和考核应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
第八条校本课程的成果应及时总结和宣传,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创新竞赛,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第九条对于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学校将定期进行督导和检查,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条对于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学校将进行相应程序,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山大附中材料

山大附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李新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已逐渐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好坏,办学有无特色的主要标志。
同时,校本课程也为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下面我谈谈我校近几年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要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之外,还要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是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是由校长、教师、学生等共同来决策和参与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提供开发潜能的天地。
我校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成立数学和物理优势班,试图在学生的理科特长发展上寻找一条创新之路。
1995 年,开办“双语实验班,” 实行六年一贯制双外语教学,满足学生在外语方面特长发展的需求。
1998 年,我校作为全国“两省一市”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样本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开设了一批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适应学生需求的选修课。
2000 年以来,我校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学校逐渐形成了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想。
二是校长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使学校文化和管理走向以尊重、民主为基础的机制管理,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完善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教学系统和保障系统,并与国内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课程开发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
四是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块结构和各个模块目标。
五是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机制。
1、校本课程模块结构校本课程礼仪心理健康统选类英语报刊阅读社会实践选修类课程数学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任选类艺体综合类人文类(语文节、英语节等)科技类(科技节等)艺体类(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类课程专题类(读书日、物理年等)社团类(文学社、话剧社等)综合类(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学生文化隐性课程管理文化教师文化2、校本课程模块目标(1)选修类课程:这类课程分二类。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附属中学的校本课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附属中学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附属中学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制校本课程方案,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编制和规划
第四条附属中学应根据学校特色和教学需要,编制校本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内容。
第五条附属中学校本课程的规划应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六条校本课程的编制应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第七条附属中学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
第八条附属中学应配备专业教师,保证教师具备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的能力。
第九条附属中学应定期评估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校本课程的评价
第十条附属中学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第十一条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参考。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归附属中学所有。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校本教材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教材开发经验交流材料校本教材开发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要求,自主开发的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教材。
开发校本教材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满足学校特色和教学需求。
下面是我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经验交流材料。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特色和需求。
我们在开发校本教材之前,首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需求调研。
通过与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主要问题。
只有清楚了这些,我们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材开发,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
其次,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材编写能力。
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相关教学专著、学习教育心理学等,我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材编写能力。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开发方法。
此外,开发校本教材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实践探索。
通过实际教学中的试讲和课堂观察,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教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还经常召开教案讨论会,对教材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开发校本教材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我们成立了教材开发小组,并明确了分工和任务。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和进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进行了反馈和交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材内容,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总之,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了解学校的特色和需求,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材编写能力,注重实践和反思,以及团队合作,才能够开发出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优质教材。
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考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为学校教材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交流材料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交流材料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交流材料。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积极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所谓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的一种新型课程。
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厚。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包括运动健身、音乐舞蹈、机器人编程等。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例如,我们开设了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还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规划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我们也与社区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了一些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校本课程。
例如,我们与当地医院合作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健康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与一家科技企业合作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校本课程的推进离不开全体教师的支持和付出。
我们学校举办了多次校本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他们负责统筹、指导和评估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最后,我想说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2024年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2024年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____年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针,适应附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附中在校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学生。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关变动需经过学校相关部门批准。
第四条附中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设计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章校本课程设置与管理第五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设置的专题课程。
第六条校本课程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与安排。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与志向,自主选择参与。
第七条校本课程设置与管理由学校教务处和校本课程中心负责。
教务处负责监督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安排,校本课程中心负责具体课程设置与实施。
第八条学校将设立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定向课程两类。
第九条校本课程的内容涵盖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各个学科领域。
学校将根据学生选修情况和学校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
第十条学校将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课程调整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选修课程的管理第十一条学生在选修校本课程时应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进行合理选择。
学校在每学期初公布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介绍,供学生参考选择。
第十二条学生选修校本课程需填写选课表,并经班主任审核确认。
第十三条学生选修校本课程将按照学分制度进行评估。
学生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毕业。
第十四条学生对于已选修校本课程不满意可在一定时间内申请更换或退选。
超过申请时间将不能进行更换或退选。
第四章专业定向课程的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将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置专业定向课程。
第十六条专业定向课程的设置由学校相关专业部门负责。
专业部门负责招生、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拔等工作。
第十七条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申请参加专业定向课程,须通过专业测试和面试等评估方式进行选拔。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第三条定义和术语
第二章课程设置和调整
第一条制定和调整课程设置的程序和原则第二条课程属性和分类
第三条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四条跨学科和综合实践课程
第五条教材选择和使用
第三章课程开设和实施
第一条课程计划和安排
第二条课程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第三条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第四章课程评价和反馈
第一条成绩评定和考试安排
第二条班级和个人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评价结果的使用和纪录
第四条课程反馈和改进
第五章课程创新和研究
第一条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第二条专题研究和学科竞赛
第三条课程研究和教学论文
第六章校本课程管理责任和机制
第一条校本课程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第二条学校和教师的协作机制
第三条校本课程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第七章附则
第一条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的修改和解释
第二条执行日期
以上只是一个简要的框架,实际的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可能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详细说明。
如果你需要更加详细的内容,建议去学校或相关部门查询正式的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

校本课程开发汇报材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一、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二、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
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5、挖掘社区资源。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建萍成员:王玖堂、李牧、王春连。
(二)前期论证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本(2篇)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完善附中校本课程的管理,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附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设置和修订一、校本课程设置原则(一)注重学生需求。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
(二)保持多样性。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涵盖人文、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三)体现创新性。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遵循规章制度。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相关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二、校本课程的修订(一)定期修订。
校本课程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内容与形式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二)教师参与。
校本课程的修订应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修订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公开透明。
校本课程的修订应及时向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一、校本课程的实施(一)教师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教材选择。
校本课程的教材应科学、合理、先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
(三)课程组织。
校本课程的组织要合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学过程科学、有效。
(四)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一)教学效果评价。
学校应定期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师评价。
学校应对参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评价,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
(三)学生评价。
学校应引导学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
第四章校本课程的保障和监督一、保障措施(一)人员配备。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类校本课程的管理。
第三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学科、学段和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设置的课程。
第四条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应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五条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做好组织领导和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
第六条校本课程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注重分类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发展潜能。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审核第七条学校依据学科、学段和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设置校本课程。
第八条校本课程的设置应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兼顾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九条学校应组织精心设计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十条新设计的校本课程必须经过学校教学研究与评估委员会的审核,并纳入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和审核制度,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三章教师培训与评价第十二条学校要注重校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掌握。
第十四条学校要建立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教师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优秀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章学生评价与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第十六条学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第十七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学业帮扶和个性化发展指导,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五章资金保障与监督第十八条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经费保障,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根据附加中学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需要,制定以下校本课程管理办法:一、总则1.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由学校自主开设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和特色的课程。
2. 校本课程的开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和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和课程标准。
3. 校本课程的开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1.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需要和兴趣特长,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内容和范围。
2.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校本课程,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兴趣特长培养课程等。
3.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
三、教师管理1. 学校应根据校本课程的需要,合理配置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2. 学校应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学校应定期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评估和激励,对优秀表现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荣誉。
四、课程评价1. 学校应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2. 学校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活动、口头演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
3. 学校应定期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调研,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课程宣传与推广1. 学校应积极宣传和推广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了解。
2. 学校可以组织开放日、展览、讲座等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成果。
3. 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等合作开展校本课程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六、保障措施1. 学校应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其教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管理程序。
3.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校本课程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开设和管理。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本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本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和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第二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制定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
第三条本校本课程的制定、管理和实施,遵循科学、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
第四条本校本课程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由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校长为管理委员会主任。
第五条学校应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定期总结、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制定校本课程第六条学校校本课程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学校定位、特色和发展需求,以适应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第七条制定校本课程需要经过教研部门、教务处和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的讨论和审批,并报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批准。
第八条制定校本课程应当有明确的制定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质量评价与考核办法。
第九条制定校本课程时,应注重与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的衔接,统筹安排课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和冲突。
第十条制定校本课程应当有科学依据和教育理论支撑,避免主观片面,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三章实施校本课程第十一条学校应配备合格的教师队伍,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十二条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等。
第十三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十四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四章管理保障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的建设,明确职责和任务,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校本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的档案和信息化系统,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文

附中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文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学校校本课程的管理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独立开发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应与国家课程标准相衔接,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兴趣培养。
第三条校本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二)满足学生个别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三)融入科学、技术、艺术和人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成果;(四)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保证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规范和科学性。
第四条学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校本课程的设立、调整、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设立与调整第五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立。
设立校本课程应当经过专家评审,报学校行政部门审批,并向学生和家长充分征求意见。
第六条学校应当定期评估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的调整应当经过专家评审,报学校行政部门审批,并向学生和家长充分征求意见。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实施第七条学校应当制定详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应当经过学校行政部门的审批。
第八条学校应当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应当按照校本课程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并进行教学评价。
第九条学校应当为校本课程指定专门的教室、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等教学资源。
学校应当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条件,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安全。
第十条学校应当按照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学生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学生的校本课程成绩应当列入学生综合成绩。
第四章校本课程的评价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公正的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大附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李新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在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已逐渐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好坏,办学有无特色的主要标志。
同时,校本课程也为教师和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下面我谈谈我校近几年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要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之外,还要努力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是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是由校长、教师、学生等共同来决策和参与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提供开发潜能的天地。
我校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成立数学和物理优势班,试图在学生的理科特长发展上寻找一条创新之路。
1995 年,开办“双语实验班,” 实行六年一贯制双外语教学,满足学生在外语方面特长发展的需求。
1998 年,我校作为全国“两省一市”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样本学校,在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开设了一批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适应学生需求的选修课。
2000 年以来,我校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学校逐渐形成了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想。
二是校长个性化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使学校文化和管理走向以尊重、民主为基础的机制管理,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完善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教学系统和保障系统,并与国内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课程开发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
四是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块结构和各个模块目标。
五是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机制。
1、校本课程模块结构校本课程礼仪心理健康统选类英语报刊阅读社会实践选修类课程数学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任选类艺体综合类人文类(语文节、英语节等)科技类(科技节等)艺体类(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类课程专题类(读书日、物理年等)社团类(文学社、话剧社等)综合类(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学生文化隐性课程管理文化教师文化2、校本课程模块目标(1)选修类课程:这类课程分二类。
A、统选类课程:这类课程由学校正式排入课表,是所有在校学生的必选课程。
如礼仪规范、心理健康;英语报刊阅读;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它们承担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我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了我们期望达到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B、任选类课程:这类课程是以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和发展需求,采用自主选课的课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数学科技类课程:主要是由理科教师开发的以数、理、化、生、信息学为主干的拓展性课程。
其目标:一是培养科学素养;二是培养优质学生,满足理科见长、学力高强学生的发展需求,把学生在理科方面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课程支撑。
近年来,这类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理科见长的全省拔尖学生。
由此不仅促进了学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还为国家基础课程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设的课程有:数学科技类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1数学思维训练拓展课2物理方法培训拓展课3化学知识技能应用训练拓展课4生物知识讲座拓展课5编程训练拓展课6生活中的化学微型课7《物理美》欣赏微型课8艾滋病及预防微型课9遗传学与育种微型课10生活中的生物(趣味生物)微型课11经济模型微型课12数形结合思想微型课13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微型课14导数的应用任选课15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微型课16复数知识选讲任选课17生活中的数学微型课18数学史选讲微型课任课教师课时数贾应红、于绪迎、李奋平、张晋平、李良多、刘范晋、每周 4 小时陈舒军、王晓玲孙粉香、杨明学、段宝维、小时李新华、余文、余小兰每周 4常守信、赵祁红、梁京梅、李复兴、时利民、陈向阳每周4小时赵泽温、冯徐清、郭晓虎、王小青、赵志玲、赵晓燕每周4小时侯晓静、张丽华每周 4小时乔秋瑞 6 课时杨明学 2 课时赵泽温 2 课时冯徐清 6 课时郭晓虎 2 课时陈舒军8 课时张艳芬8 课时王晓玲 6 课时牛瑞兰16 课时鲍书良 6 课时刘俊梅12 课时李小英 6 课时牛瑞兰8 课时19空间向量的应用任选课鲍书良10 课时20信息检索微型课李宏卿10 课时21营养与健康微型课王小青 2 课时22疾病与免疫微型课王小青 2 课时23地球科学影视探索微型课刘军民 6 课时——人文社会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由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微型课程组成,面向全体学生,实行“点菜”式管理。
其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人文知识,形成人文精神;二是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使学生对各种文化以及热点问题有所认识与理解。
三是加强个性修养,陶冶情操。
开设的课程有:人文社会类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任课教师课时数1英语报刊阅读统选课所有英语教师每周1课时礼仪与规范统选课贾倩每两周 1 课时2心理健康教育统选课张阳春每两周 1 课时3理想和信念 (党课 )任选课亢和平10 课时4小说创人手法简介微型课郭小毅 5 课时5时事讲座微型课郭小毅、陈建红 5 课时6评台湾局势微型课陈建红 5 课时7英语写作技能训练微型课温开丽 6 课时8翻译技巧与方法任选课郭丽萍、张莉14 课时9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任选课籍亚非、张兰滨11 课时10影视欣赏 --英语视、听、说任选课温美、杨秀峰14 课时11阅读与美文欣赏微型课郭小林 5 课时12西方文学习语与典故微型课郭辉 6 课时13中美风俗节日及文化差异微型课贾秀莲 6 课时14中国古典悲剧赏析微型课孟金萍 6 课时15《唐诗三百首》微型课贾海平 5 课时16说话的艺术微型课徐领弟 5 课时17秦汉神话微型课张娟 5 课时18宋词选读微型课张小军 4 课时19汉字趣话任选课吴树军10 课时20婉约派与李清照微型课武敏 5 课时21现代诗歌赏析微型课张慧 5 课时22记叙性文章的写作微型课李翠花 4 课时23《孟子》初探微型课胡翠兰 5 课时24鲁迅小说研究微型课梁慧 5 课时25西藏历史与旅游微型课成益龙 4 课时26西藏风情解读微型课陈建红 2 课时27闲画美国总统的选举微型课杨冬生 2 课时28微型小说技法讲座微型课郭小毅 2 课时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任课教师课时数31德语微型课郭丽萍 5 课时翻译技能微型课丰志宇 4 课时32与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微型课籍亚非 4 课时33趣味英语微型课温美 3 课时34英语常用文体阅读技巧微型课郭小林 3 课时35英语百科知识选萃微型课郭辉 4 课时36听力欣赏 --流行美语和谚语微型课贾秀莲 4 课时37武侠小说漫谈微型课孟金萍 6 课时38闲话《红楼梦》微型课贾海平 6 课时39中国古代戏曲微型课徐领弟 6 课时40耶酥的故事微型课张娟 6 课时41小说面面观微型课李翠花 6 课时42成语趣谈微型课胡翠兰 6 课时43朱自清散文朗诵鉴赏微型课梁慧 6 课时44日语发音及日常会话任选课郭玉凤10 课时45世界石油问题微型课袁莎莎 3 课时46中国社会发展与地理背景微型课刘军民 4 课时47我国首都的历史变迁与环境的关系微型课张惠竹 4 课时48大国关系微型课吴树军 6 课时49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微型课武敏 6 课时50古代罗马神话故事微型课李翠萍 6 课时51动物趣谈微型课郭晓虎 4 课时52中国禁毒史微型课成益龙 6 课时53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微型课杨冬生 2 课时54大音格里拉微型课袁莎莎 4 课时55趣味地理微型课张惠竹 6 课时56---艺体综合类课程:主要是为满足学生特长发展需求而开设的。
其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二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体健能力和实践能力。
(2)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分三大类。
---文化节课程:“英语节、语文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是活动类课程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全体参与的课程。
这类课程:一是培养学生获得现代人所具有的表现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让各类学生尽显风采;四是使整个校园充满青春的活力,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营造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
多年的实践证明,活动类课程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境界等方面课堂是无法替代的。
如语文节高二学生的文学沙龙,学生主讲了《诗性红楼梦》,图书馆有关红楼梦的书籍很快就借完了。
---专题性课程:以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和主题教育为主的活动性课程。
许多伟人的成功告诉我们,人生的转折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也许是某一次讲座、某一次活动、某一次与名人不经意的交流。
因此,我校非常重视这类课程。
开展的专题类课程有:◆“物理照耀世界”系列活动。
2005 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物理年”,是为纪念爱因斯坦关键性发现 100 周年由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的一个重要决议。
“光速传递”活动是为纪念爱因斯坦逝世 50 周年而举办的全球性活动,我校作为全球“光速传递”活动山西站的传递点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校还举办了“光是什么”学术报告,水火箭、孔明灯制作比赛,科普展览等系列活动。
◆“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世。
界读书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纪念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辞世倡导并设立,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在这个活动中,我校举办了专题讲座、科学阅读签名和读书评奖等活动,并进行了学生读书调查。
调查表明我校学生每天在图书馆借还图书达500 人次,高一、高二学生人均每年读书33 本,最多可达 100 本。
◆“专家名流”讲座。
每年邀请北大、科大、浙大等几十位知名高校专家来校讲学,邀请山西的文化名人为学生举办讲座,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和境界。
今年 3 月请北大教授来校讲学。
◆“生涯教育”系列专题活动每。
年举办了“清华、北大情系母校报告会”、“高中学业规划辅导”、以及“高校学科专业选择”报告等。
◆每年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举办“高初中衔接专题讲座”,“学生自主学习报告会”,“学科学法指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等。
---社团活动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化,就是要求学生的社团活动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的开展活动,使学生从兴趣出发、走向追求,走向自律。
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领袖意识和才能。
学校现有社团有近 20 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某一社团。
较早建立的一些社团成员升入高校后,表现出了明显了人生发展取向,可以说是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