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学课件第八章步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训练
进行正常和各种异常步态的分析判断。建筑工 在受伤之前健康,后因事故导致胫骨骨干骨折后佩 戴石膏,拆掉石膏后,该建筑工在步态支撑前期足 跟不能着地,摆动相过度屈髋、屈膝、支撑相末期 显示过度足跟抬起,试分析此步态产生的原因。
谢 谢!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五)老年步态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正常老
年人的步行能力与认知功能、感觉功能、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和肌肉力量密切相关,通常表现为步行速度 减慢、步幅缩短,并且能量消耗增加。
四、其他异常步态
(一)奇异步态 不能用已知步态解释者应考虑是否为病症性步态,
其特点是动作表现不一致,有时用更慢更费力的方式 完成步行动作,与肌力检查不一致。 (二)癔症步态
腓深神经损伤时,胫前肌无力时足背屈、内翻受限, 行走时,引起全足接地,或足跟接地后足迅速坠地 (足拍地),其动作犹如跨越门槛,故称为跨阈步态。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5.腓肠肌无力步态
腓肠肌是小腿后面浅层的大块肌肉,肌肉的下端 形成坚韧的跟腱连接跟骨,受胫神经支配,胫神经损 伤时,屈膝关节、足跖屈受限。行走时,由于腓肠肌 无力,支撑相足跟着地后,身体稍向患侧倾斜,患侧 髋关节下垂,蹬地无力,常使足跟不能离地。整个行 走过程重心在水平面左右方向的移位要大于在垂直面 内的移位。行走速度和稳定性都受到影响。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4.共济失调步态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
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 姿势和平衡。由于小脑病变,导致出现脊神经、脊髓 后索或小脑感觉输入减少的情况,由于共济失调,行 走时,步宽加大,步幅、速度等步态特征无规律性变 化,呈“鸭子”状或蹒跚状,双臂外展,并出现足底 拍击地面。行走时,重心上下、左右移动幅度大,稳 定性差,能量消耗大。
2.支撑中期:全足放平到足跟离地时期,也称为站立中期。在此时 期,身体全部体重转移到支撑足。该时期为步态周期的15%~30% 的时间段。
3.支撑末期:足跟离地到足趾离地时期,也称为站立末期或蹬离期 ,此时期,身体重量逐步向对侧转移,并产生蹬地动作,该时期为 步态周期的30%~60%的时间段。
4.摆动前期: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 时间(50%~60%步行周期),为第二个双支撑期。
(二)摆动相
摆动相是指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足 趾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时期,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 的40%。
1.摆动早期:足趾离地后,到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60%~ 70%步行周期),整个下肢立即加速向前摆动的时期,故此期又称 为加速期。此阶段主要目的是使足底离开地面(称为足廓清),以 确保下肢向前摆动,足趾不为地面所绊。
癔症步态常表现为步态蹒跚、奇异、各种各样, 无固定形式,下肢肌力虽佳,但不能支撑体重,向各 个方向摇摆而似欲跌倒,但罕有跌倒致伤者。各种检 查方式均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体征。
思考题
1.正常步态的基本构成及其定义是什么? 2.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有哪些,如何在临床选择适 宜的步态分析方法进行步态分析? 3.常见的异常步态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一、步行的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 行走及其步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结果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 体现。
• 正常步行并不需要思考,然而步行的控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 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既涉及下肢各关节和肌肉的协同 运动,又与上肢和躯干的姿态有关。
图8-1 步行的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二、步行阶段的划分
正文(黑体24pt,行距36pt)
图8-5 步态周期示意图
(一)支撑相
支撑相是指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即从足跟着 地到足趾离地的时期,该时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的60%。
1.支撑早期:足跟着地到全足放平时期,也称为站立早期。在此时 期,足底吸收地面的冲击,并开始承重。也称为缓冲期或者站立早 期,为步态周期的0~15%的时间段。为第一个双支撑相。
图8-2 步态的空间参数
(二)空间参数
5.重心移动(如图8-3)
图8-3 人体上下重心移动示意图
(二)空间参数
6.骨盆旋转(如图8-4)
图8-4 骨盆旋转示意图
wk.baidu.com (三)时空参数
步速(walking velocity)是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 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即行走速度,通 常用m/min表示。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 髋关节屈曲挛缩 • 膝关节屈曲挛缩 • 踝跖屈曲挛缩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短腿步态
图8-13 短腿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四)假肢步态 截肢穿戴假肢后的步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残端
长度、截肢平面、假肢安装调整的合适程度、行走训 练是否恰当、假肢结构和性能等,其中截肢平面是影 响患者步态的关键。步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膝下假肢 步行能力最好,膝关节离断假肢较好,膝上假肢尚可, 而髋关节离断假肢及一侧膝上另一侧膝下假肢为差, 双侧膝上假肢的步行能力最差。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1.偏瘫步态
图8-11 偏瘫步态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2.脑瘫步态 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皮
质、灰质团块的神经元结构以及白质中神经纤维变化 及髓鞘分离等,按临床表现分为痉挛性、不随意运动 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由于脑部损伤的不一致,步态异常情况复杂,常见的 步态异常包括跳跃步态、剪刀步态、蹲伏步态、僵硬 步态、马蹄足畸形和下肢旋转畸形。
1.确定步态是否异常、分析步态异常的原因 2.制订治疗和训练方案 3.评价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
三.步态分析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场地 2.让患者选择合适的姿势 3.注意从多角度结合分析 4.比较步行时两侧动作的差异
四.步态分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后偏 瘫、脑瘫、帕金森病、小脑及其传导路病变等; (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如截肢、髋膝关节置换 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踝扭伤、下肢不等长等; (3)下肢肌力不足:如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等; (4)其他:如疼痛。
四.步态分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病; (2)下肢骨折未愈合; (3)检查不配合者。
第二节 正常步态
正常步态是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骨 盆、髋、膝、踝以及足趾的一系列活动而完成的。
正常步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协调性、周期性和 节律性、方向性及个性差异性。
正常人行走时全身各部位都在进行关联活动,如 行走时肩部、双下肢、脊柱以及骨盆的同步运动。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常步态的特征、步态常用的分析方法 2. 熟悉常见的异常步态的评定方法 3. 了解正常步态的生理和生物力学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步行的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三、步态分析的注意事项 四、步态分析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节 正常步态
一、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参数特征 二、步行阶段的划分
二、客观分析
(一)时间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二)距离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三)关节运动角度的测量技术 (四)动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五)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
(一)两侧不对称 (二)步频较低 (三)站立期短
二、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5.帕金森步态
图8-12 帕金森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一)止痛步态 常用于有腰部和下肢疼痛的患者步态。疼痛步态的共 同特点多为:步长缩短,步行速度下降,行走时受疼 痛影响的一侧的负重时间减少,并快速向前摆动。当 体重偏向于受影响一侧时,患者能有效指出痛点。根 据患者的行走时的形态又可以分为:直腰步态、侧弯步 态、踮脚步态、足尖步态等。
第三节 步态分析方法
一、主观分析 二、客观分析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模式的评定
一、异常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 二、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四、其他异常步态
第一节 概述
• 步态分为正常步态和病理步态 • 正常步态是指正常人用最自然、最舒适的姿态行进时
的步态,具有稳定性、周期性、节律性、方向性、协 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包含合理的步态参数。 • 神经系统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行走能 力,导致病理步态的发生,因此需要进行步态分析。
(二)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3.截瘫步态 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皮
质、灰质团块的神经元结构以及白质中神经纤维变化 及髓鞘分离等,按临床表现分为痉挛性、不随意运动 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由于脑部损伤的不一致,步态异常情况复杂,常见的 步态异常包括跳跃步态、剪刀步态、蹲伏步态、僵硬 步态、马蹄足畸形和下肢旋转畸形。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1.臀大肌无力步态
图8-8 臀大肌无力步态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2.臀中肌无力步态
图8-8 臀中肌无力步态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3.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图8-10 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一)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4.胫前肌无力步态 胫前肌作用是踝背屈和內翻,受腓深神经支配,
第三节 步态分析方法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处理手段和已经掌握 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的功能进行对比分 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包含主观和客观分析方法,其中客观分析方法又包 含运动学测试、肌电图、足底压力和能量代谢等。
一、主观分析
(一)评定内容 1.了解病史 2.体检 3.观察步态
第八章 步态分析
章前导言
步态是指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步态的效率取决 于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及肌肉激活的程度和时序。
步态的控制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 骨骼系统的协调运动,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没 有相关疾病时,步行是协调、高效和毫不费力的。
步行障碍是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中最大的障碍之一, 运用步态分析进行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评估, 对异常步态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摆动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70%~ 85%步行周期)。保证足与地面的距离仍是该期的主要目的。
3.摆动后期: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 前(85%~100%步行周期),摆到身体前方的下肢,在足跟着地 前逐渐减缓其摆动速度,该时期又称为减速期,为下一个步行周期 做准备。
(二)常用的方法
1.四期分析法 两个双支撑相 一个单支撑相 一个摆动相
2.RLA八分法
图8-6 髋膝踝足跟和足尖带光标时形成的棍图
2.RLA八分法
图8-7 RLA八分法
(三)行走能力的评定
1.描述行走能力的概念 (1)功能性行走。 (2)治疗性行走。
2.评定行走能力的方法
(1)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2)Holden步行能力分级。 (3)Nelson步行功能评定。 (4)功能独立性测量。 (5)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
一. 正常步态的运动学参数特征
(一)时间参数 1.步行周期(gait cycle)
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 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单位秒(s)表示。 2.步行时相(gait phase/period)
行走中每个步行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步态时相的转移。一 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3.步频 (cadence)
行走中单位时间内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通常 用steps/min表示。
(二)空间参数
1.步长(step length) (如图8-2Ⅰ) 2.步幅(stride length) (如图8-2Ⅱ) 3.步宽 (stride width)(如图8-2Ⅲ) 4.足角(foot angle)(如图8-2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