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循行图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
⼗⼆正经及奇经⼋脉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如说,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捶胸顿⾜”。
⼈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
为什么呢?因为胸⼝有⼀个⽳位叫膻中⽳。
⼈悲痛时,⽓就郁结于此。
敲打膻中⽳,就可以把郁⽓震出来,⼼情就会改善。
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体的⼀种本能反应,是对⾝体机能的⾃我调节。
⼤家不妨试⼀试。
顾客拒绝时不⽤⽣⽓,回来拍这么⼀会⼉,⽓震开了,⼼情就会变得舒畅。
为什么要顿⾜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
顿⾜可以打开涌泉⽳,令肾的精⽓充沛。
肾精⽓振奋升起,⼈就会从郁闷之⽓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医学⼊门》说: “经者,经也;经之⽀派者为络。
”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有⽹络之意。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
经脉是纵⾏⼲线;络脉是经脉的⼤⼩分⽀。
经络内属脏腑,⼊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和筋⾁的通道。
⼈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正经、奇经⼋脉、⼗五别络、⼗⼆经别、⼗⼆经筋等。
正经有⼗⼆,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经脉”,是⽓⾎运⾏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经脉的作⽤。
⼗⼆经别,是从⼗⼆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经脉中相为表⾥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能补正经之不⾜。
下为图解:⼗⼆经脉 ⼗⼆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运行图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运行图『动画图文』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
经典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1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手少阴心经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手太阳小肠经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7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针灸学-十二经脉-循行-灵枢-原文-加-彩图-(经典图文并茂)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加彩图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十 二 经 脉
肝经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中医
中医
十二经脉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
据:手足之别、阴阳之分和脏腑归属三个方面而命 名。命名原则如下: 内属阴,外属阳 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 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 上属手,下属足 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手经” 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足经” 脏属阴,腑属阳 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
10
鼻旁
头 心面中
肺 中 目手太阴肺经 里 手阳明大肠经
同
表 足阳明胃经 名 里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食指端
足四大趾端 手肢小指端 足末小趾端
手无名指端
端
足少阳胆经
足大趾端
足厥阴肝经
11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食指端
肺
2
三阴、三阳
太阳 少阳 阳明 六腑
少阴 厥阴 太阴 五脏
3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的分布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 行内侧,阳经行 外侧)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前缘
手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上肢 后缘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中线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前缘
足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下肢 后缘
大肠
心 小指端 小肠 心包 无名指端三焦
鼻翼旁 心中 目内眦 胸中
目外眦
十二经别图表
十二经别图表赵竞按:我整理了经别的资料,以便临床参考,原貌呈现,不加评议,不涉及治疗操作。
络脉,我也做了类似的整理。
链接:十六络脉图表十二经别记载于《灵枢·经别》篇,经别从十二经脉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其循行有离(从经脉分出)→入(进入胸腹腔)→出(于头颈部出来)→合(会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的特点。
本文整理《灵枢·经别》《古典针灸入门》和教科书的经别原文、图片和表格,并附《素问·缪刺论》相关文本,以备参考。
次序按《灵枢·经别》排列,名称则改冠脏腑。
1膀胱、2肾,3胆、4肝,5胃、6脾,7小肠、8心,9三焦、10心包,11大肠、12肺。
经别“离入出合”之腧穴“离入出合”是经别循行的特征,《内经》却未指出对应的腧穴,以致教科书认为经别无穴。
雅克·仁表先生《古典针灸入门》所列甚详,与《经别》篇基本吻合,见下表。
《古典针灸入门》合穴歌诀(自拟)小海天井曲池求,尺泽曲泽少海游,委中阳陵足三里,阴陵曲泉阴谷流。
所入穴歌诀(自拟)中府肩髃气冲门,极泉臑俞委阴谷,天池百会环蠡沟,经别所入十二处。
汇合穴歌诀(自拟)经别汇合穴,大肠肺扶突,三焦包天牖,膀胱肾天柱,肝胆瞳子髎,小心脾胃睛。
经别的病候和治疗用的井穴《内经》记载了经脉、络脉、经筋的循行和病候,而经别却有循行、无病候。
《古典针灸入门》借鉴《素问·缪刺论》给出病候和治疗用的井穴。
病候,见后文各经别。
井穴,见下表,表中用穴与《素问·缪刺论》基本一致,个别稍异。
《古典针灸入门》歌诀(自拟)经别补井脾曲骨,大肠商商焦冲冲,胆经窍阴复至阴,唯此四经有不同。
经别症状的时辰节律《古典针灸入门》经别症状的起始与加重时间,与子午流注纳支法一致,见下图。
歌诀(《针灸大成》)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1膀胱之经别《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一道:即一条或一支),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项:约当天柱穴部),复属于太阳(张介宾曰:“足太阳之正,入腘中,与少阴合而上行;其别一道下尻五寸,当承扶之次,上入肛门,内行腹中,属于膀胱,散于肾,循膂当心入散,上出于项,而复属于本经太阳,此内外同为一经也。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十二经脉-24小时能量循环表
十二经脉-24小时能量循环表十二经脉 - 24小时能量循环表《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简单介绍如下:清晨03:00—05:00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早上05:0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早上07:0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血气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早上0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中午11:00—下午13:00心经,适度午睡佳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陈旺全提醒,很多人说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
下午13:00—15:00小肠经,肠胃要休息未时血气流注于小肠,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未时过后肠胃开端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经络及原⽳、络⽳、输⽳(图⽂总结)⼿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向:⼿之三阴经从胸⾛⼿;⼿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阴经从⾜⾛腹。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经络之所终始。
”1⼗⼆经络表⾥关系2⼗⼆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寅时⽓⾎注于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申属膀胱⾣肾位戌时⼼包亥三焦⼦胆丑肝各定位3⼗⼆经络原⽳、络⽳、输⽳对应表(重中之重)4⼗⼆经络及原⽳、络⽳、输⽳位置⼿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少阴,⼿厥阴经之前(天府、侠⽩),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边缘(孔最),进⼊⼨⼝--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指的末端(少商)。
⽀脉:从腕后(列缺)⾛向⾷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阳明⼤肠经。
本经⼀侧11⽳(左右两侧共22⽳)其中9⽳分布于上肢掌⾯桡侧,2⽳在前胸上部,⾸⽳中府,末⽳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位:中府、云门、天府、侠⽩、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原⽳: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络⽳:列缺(腕横纹上1.5⼨,前臂挠侧缘)●输⽳: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阳明⼤肠经(卯时:5-7点):从⼿⾛头从⾷指末端起始(商阳),沿⾷指桡侧缘(⼆间、三间),出第⼀、⼆掌⾻间(合⾕)、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进⼊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五⾥、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椎),下⼊缺盆(锁⾻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肠。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79429
摘自山药社区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走向示意图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
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十二经络图
十二经的走向图和说明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缭绕至上唇,穿插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局部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二经的走向动画图及穴位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
⼗⼆经的⾛向动画图及⽳位功能(⼿阳明⼤肠经卯时5-7点)⼗⼆经的⾛向动画图图及⽳位功能(⼿阳明⼤肠经卯时5点-7点)⼗⼆经的⾛向动画2016-5-16 11:55:30了解⼈体经络-⽇之中循⾏运转规律,把握⽣命中的每⼀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经脉者,皆系于⽣⽓之原,⽓者⽣之本也,时者⽣之⽤也!献上⼗⼆时⾠和⼈体经络时表,希望⼤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阳明⼤肠经卯时(5点到7点)—⼤肠经旺。
卯时⼤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肠相表⾥。
”肺将充⾜的新鲜⾎液布满全⾝,紧接着促进⼤肠进⼊兴奋状态,完成吸收⾷物中的⽔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便。
养⽣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然后奔进厕所把⼀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年⼈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多选择:茄⼦、菠菜、⾹蕉、蘑菇、⽊⽿、⽟⽶、扁⾖、豌⾖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肤⽆光泽、肩酸、喉⼲、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疼、⽪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阳明⼤肠循⾏路线:⼿阳明⼤肠经起于⾷指挠侧尖端(商阳⽳),沿⾷指挠侧上⾏,经过合⾕(第⼀、⼆掌⾻之间)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前,经肩盂⽳(肩端都),过肩后,⾄项后督脉的⼤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前⾏内⼈⾜阳明经的缺盆⽳(锁⾻上窝),络于肺,下⾏通过横膈,属于⼤肠。
⼿阳明⼤肠分⽀:⼿阳从缺盆上⾏,经颈旁(天⿍、扶突)⾄⾯颊,⼊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通过⾜阳明胃经地仓⽳,绕⾄上唇⿐中央督脉的⽔沟⽳(⼈中),左脉右⾏,右脉左⾏,分别⾄⿐孔两旁(迎⾹⽳),与⾜阳明胃经相接。
⼿明⼤肠联络脏腑:属⼤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阳明⼤肠经络动画⽰意图:【语译】⼿阳明⼤肠经:从⾷指末端起始(商阳),沿⾷指桡侧缘(⼆间、三间),出第⼀、⼆掌⾻间(合⾕)、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进⼊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五⾥、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椎),下⼊缺盆(锁⾻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肠。
手足阴阳十四经脉走向示意图
疾病,精神病,风湿病和皮肤病,
甲状腺病,淋巴腺结核及月经不调 等。
三、足阳明胃经
• 联络的脏腑:络睥,属胃;
并和心、小肠、大肠 有联络。
• 病候:胃经病变的主
要病状如下:
• 第一是不思饮食,宿
食不化;
• 第二是胃痛; • 第三是恶心呕吐。
• 主治疾病:胃经由于循行路经较长,所
有储藏人体一切精微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即 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传导、排 泄的活动功能,属阳,共有六,即胆、小肠、胃、大 肠、膀胱、三焦。六腑六脏,各发出一条经脉,因为 它直接发源于脏腑,起主导作用,所以叫十二正经, 亦称十二经脉。经脉和脏腑一样,分为阴阳两个属性。 根据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毁灭等规律,把阴阳也 各分为三个阶段。阴气初生,叫少阴,阴气大盛叫太 阴,阴气将尽叫厥阴;阳气旺盛叫太阳,阳气盛极叫 阳明,阳气衰弱叫少阳。
•
经络在刮痧健康法上的应用
•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是气血循环维持
生命活动的道路,它输送气血到人体内外、上 下、左右、前后,濡养脏腑、筋脉、肌肉、骨 骼、皮毛、腠理等周身各部分,发挥营内卫外 作用,达到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目的。若经 络失去人体阴阳、气血的生理作用,那么在气 血运行的经络、脏腑方面,就会失去营内卫外 的作用。一方面外感之邪由皮毛、经络、循经 脉而入脏腑;另一方面也因七情、房劳、饮食、 劳倦等内伤之邪由脏腑,经经脉、循络脉而出 于皮毛。《内经.皮部论》中说:“凡十二经脉 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
• 第三是癃闭、淋沥:此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
主症。
• 主治疾病:膀胱经对循行所达之处的一些脏腑
器官的疾患,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个特点。 头部段治疗五官科疾病,背部段主治胸腔疾病; 背下及腰上部段治疗腹腔器官的疾患,腰部治 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另外,该经的足端经穴, 对头部和其它脏腑有明显的远隔治疗效应。
人体十二条经络图
肾经功能与主治
滋养肾脏
肾经作为肾脏的直接通道,可以滋养肾脏,促进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
调节水液代谢
肾主水液代谢,肾经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可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 衡。
强健腰膝
肾经循行经过腰膝部位,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强健腰膝、缓解腰 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经与泌尿生殖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肾经穴位,可以治疗尿频、 尿急、尿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下行耳后
从耳后下行至颈部,与身体侧面相 交。
沿身体侧面下行
胆经沿着身体侧面下行,经过季胁 、髋关节、大腿外侧、小腿外侧直 至足部。
胆经主要穴位
风池穴
位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 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穴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 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环跳穴
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
处。
胆经功能与主治
调节肝胆功能
胆经与肝胆相连,通过刺激胆 经可以调节肝胆功能,促进胆
汁分泌和排泄。
缓解头面部症状
胆经经过头面部,可以缓解头 痛、目痛、耳鸣等症状。
治疗下肢痿痹
胆经沿着下肢外侧循行,可以 治疗下肢痿痹、麻木等症状。
调畅情志
胆主决断,与人的情志活动密 切相关,通过刺激胆经可以调 畅情志,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连舌本散舌下
连舌本,散舌下。其胃部支脉 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 ,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脾经主要穴位
隐白穴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02
太白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 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01
人体经络十二时辰走向示意图
(21点至23点)养生之道
• 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 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而且赌 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 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 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 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 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 至晚上精力充沛。
(11点至13点)养生之道
• 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 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 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 动减少负担。
•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 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 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 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 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任脉
督脉
The end
• —小肠经旺。 •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
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 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 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 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 排素降火。
(13点至15点)养生之道
• 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 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 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 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 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 建议饮食: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 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 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 息、宿便等。
• 实症:腹胀、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 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脉》动画图劝学网整理■ 简要介绍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本动画演示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01章《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02章《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03章《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04章《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05章《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06章《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07章《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08章《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09章《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10章《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11章《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12章《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十二经脉是以阴阳来表明它的属性,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
同时根据内脏的性质和循行位置,又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的循行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其位置有所变化,即厥阴在前,太阴在中线。
足三阳经循行于躯干的分布部置,阳明行于身之前,少阳循行于身之侧,太阳循行于身之后。
十二经脉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的三条阴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交接于手三阳经,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交接于足三阳经,足的三条阳经再从头循胸、腹、背、胁沿下肢的外侧交接于足三阴经,足的三条阴经再从足循下肢的内侧经腹至胸,复交于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它与脏腑的表里相合是一致的。
即脏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关系(如肺和大肠,心和小肠等)是通过经络来联系的。
六条阴经与六条阳经的表里关系,除上述走向交接的联系之外,凡是表里相合的经脉在四肢的循行线,都是在内外两个侧面相对位置。
如肺经在臂内的桡骨侧,大肠经在臂外的挠骨侧;心经在臂内的尺骨侧,小肠经在臂外的尺骨侧;心包经在臂内的中线,三焦经在臂外的中线5同时在内脏的循行中,都是互相络属的,阴经属脏络腑。
阳经属腑络脏。
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表里上下各部,成为彼此相通、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如下文箭头所示:起于中焦,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手三阴经《十二经脉》01章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辛金,肺为阴脏,秉大气中金气而生。
金气有收敛作用。
肺经金气收敛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
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太阴肺经其穴位位置和对应疾病的治疗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手三阴经《十二经脉》09章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为阴脏,秉大气中相火之气而生。
相火有燔灼作用。
心包经相火的燔灼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
秉阴性相火之气,兼秉阴木之气。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手厥阴心包经其穴位位置和对应疾病的治疗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疾病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
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池:天池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
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手三阴经《十二经脉》07章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丁火,心为阴脏,秉大气中火气而生。
火气有宣通作用。
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
秉阴火之气。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
本经穴位: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少阴心经穴位及主治疾病主心理、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
极泉穴: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青灵穴:位于人体的臂内侧,当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
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止老年痴呆。
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五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
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
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
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
#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
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
放血、去热。
小结: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
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手三阳经《十二经脉》02章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庚金,大肠为阳腑,秉大气中金气而生。
金气有收敛作用。
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自手走头,络肺,主升。
大肠经秉阳金之气。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