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中医养生观浅析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中医养生看法1:中医养生观养生观的多面性决定了养生与生命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健康保护?为什么要保持健康?如何保持健康?让我们从专家们在健康文化高峰论坛上的精彩演讲中,领略健康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病前预防和老年前维护。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纠正偏见,克服缺点。
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观2:中医养生规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思熟虑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第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
养生的目的是达到身心阴阳平衡。
什么是阴?阴是身体的物质基础。
杨是什么?阳是能量。
阴阳是相对的。
一切向上、向外、活跃、炽热都属于阳;所有向下、向内和寒冷都属于阴。
身体生病的原因是阴阳失去平衡,导致阳过多或阴过多、阴虚或阳虚。
只要我们努力减少过多的党,增加过少的党,以恢复阴阳原有的平衡,疾病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之中。
因此,中医保健非常强调阴阳平衡和健康生活。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年益寿《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心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
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
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
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
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
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
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
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
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
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
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浅谈中医养生康复的内涵
浅谈中医养生康复的内涵身体健康是人们在自身生命发展过程中普遍追求的目标,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自身觉悟的不断提高,相应催生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医药体系的中医养生康复学科。
这门学科专门论述了如何去进行生命的保养,是企图帮助患病者康复并持续性保持健康状态的具有实用性的一门学科。
中医养生康复学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并且遵循着独特的康复方法,成为众多追求健康状态人们的追捧对象。
本文对于中医养生康复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希望人们可以对于古代医家就养生康复方面的认知进行深入了解。
基于了解之上,希望人们对于养生能够抱有更加客观正确的态度,积极将养生贯穿于疾病防治的全过程,发挥出中医养生康复的优势。
1中医养生康复的现实意义中医学相较于西医学在养生康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也在几千年传统中医发展过程中被不断凸显。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悠久历史是与人类医疗实践活动并驾齐驱的,自从人类开始了医疗活动,则在医治患者的同时,开始积累养生康复知识。
与此同时,医学专家们不断对于养生康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养生康复对于人们延年益寿、疾病康复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遵循着其理论对于患者们进行病情康复指导,这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进入到20世纪之后,医学发展速度飞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要求自身的身体不但能够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还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按照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专家们预计21世纪人人都将拥有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了以自我保健为主的新世界。
传统的养生康复医学还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持续影响着当今社会,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调动并树立了中国人民重视养生的观念,并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2古代医学对于养生康复的认识中医学对于医事具有分阶段性的认知,认为其具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则是患者患病之前的预防工作,即所谓的“治未病”,在人们还没有患上疾病的时候,先对于疾病采取预防工作。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中医如何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1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摘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
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
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
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
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
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
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
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
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与西医康复学不同,主要依靠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气功锻炼等方法。
中医康复学主要是通过运用中医的特有理论和技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节和治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
相比于传统的康复治疗,中医康复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另一个分支领域,它的目的是维护和增强人体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衰老的过程。
中医养生强调对人体整体的调养,不断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先养”、“养生防病”的作用。
中医养生主要依靠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养生调理,包括按摩、食疗、气功、五行调理等方法。
中医养生具有简单易学、经济实用、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作为保健养生的重要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同时,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中医康复学除了运用传统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外,还加强了现代生物医学知识的应用。
比如,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
在中医养生方面,传统的“五行调理”理论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总的来说,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养生方法和康复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增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这两个强有力的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摘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文章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
总结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
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
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
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
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
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
(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
(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
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
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
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关系探索的论文(共3篇)
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关系探索的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精神文明、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由临床医学型向保健、康复型的转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两大趋势之一。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能否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找准中医学自身的位置,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关系到中医康复学学术的兴衰,又关系到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有必要进行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1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从“康复”一词的字义来看,“康”即安乐、健康、无病,“复”即恢复、返回,因此“康复”就是恢复健康、返回平安无病的状态。
“康复”这一概念,在中医学中使用较早,可以认为在《黄帝内经》中即已具雏形。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就曾提出对“久病”而“不康”者,应“养而和之……待其来复”。
后世明确使用“康复”一词者,不乏其人。
如宋代“仁宗服药……圣体康复”(《宋朝事实类苑》);明?龚廷贤治疗一老人,使之“康复如初”(《万病回春》)。
其中大多也是”恢复健康”之意。
演绎推理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之一。
既然康复就是‘恢复健康”,那么,中医康复学也就应该是这一推理演绎、顾名思义的结果,使中医内科杂病、外科病、老年病、小儿科病、妇科杂病等中医药所涉及的治疗范围,均归属于中医康复学的范畴。
在具体疾病上,不仅一般的慢性病残,就连食少、多汗、喜睡、肌肤甲错、便秘、腹泻、遗精、阴痒等亦列为中医康复的适应病种范围。
査阅近年出版的中医康复学专着、教材等,大多如此。
如果“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形成于现代康复医学之前,如果抛开各国现代康复医学飞速发展(包括中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的大环境,这样研究中医康复学,确定中医康复学的内涵和外延未尝不可。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尽管中医康复学的医疗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有独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丰富多采的康复医疗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康夏的内容大多零星地分散在历代医籍之中,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中医学科加以应用.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中医康复学的科学概念。
对中医养生康复的认识(800字)
对中医养生康复的认识《中医养生康复学》平时作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肖卓阳我认为,中医养生与中医康复是分不开。
中医养生康复,就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养生学与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以达到为人养生、为人保健、为人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简单点说,就是以中医理论及方法养生保健、康复治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短短几十年,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其进程不断加快,同时物质条件丰富后,各种新类型疾病的滋生,使得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理治疗,更有预防、保健、愈后康复、心理安抚等多种作用,而中医无疑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前沿。
《吕氏春秋·节丧》里写:“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就是说养生是人们根据人类生命发展规律,在我们的一生中,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活动。
自古以来,中医养生之道就极为丰富,如老师所讲过的静神、动形、食养等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由此可见,中医不仅在养生一途上方法丰富,而且其原则十分系统,早在古时便提出了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益气调息、动静适宜、饮食规律等等原则,值得每一个爱护自己、爱护家人的人学习。
中医康复学在适用对象上虽然更侧重病患的治疗与恢复,但其意义不仅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也有精神情志的康复,正气的康复之作用,因此我想其目的也是和养生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恢复人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医康复学》所说:“中医康复有中医心理、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等多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诸症和老年、慢性病症等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
”可见,中医康复学与养生学在方法和手段上有许多地方是相似或相同的。
曾有人说过,中医养生与康复的方法与实施都是以“和谱适度”为原则,使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坚固,守其中正,保其冲和。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阴阳平衡为基础,通过调理脏腑、扶正怯邪、调节情志等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从调理脏腑、扶正怯邪、调节情志三个方面探讨传统养生术的治病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一、调理脏腑五脏作为身体化生之所,相互协调维持人生命活动。
传统养生术习练中以腰为主宰,强化气血运动功能。
传统养生术注意动静结合,能使肝气舒及条达,肝火自降。
传统养生术能强化体质,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人们的身体机能普遍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练习动功或静功,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来改善一些慢性疾病的症状,如胃病、肝病等。
因此,传统养生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扶正怯邪元气充盈决定人身心健康,元气不足导致疾病产生。
传统养生术通过意守及呼吸习练,使肾中元精益固,自充元气。
传统养生术能提高身体抗病邪能力,起到防病、治病、延年功能。
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的身体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练习内功和外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扶正怯邪的方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传统养生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调节情志“七情”过度起落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
传统养生术注重心神宜静、意念引导、崇尚自然理念,调节精神使人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经由心理调适,能排除杂念,入静放松,保持心理平衡,求达身心健康。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调节情志的方法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崇尚自然的理念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与系统性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调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本文从养生的意义、方法以及全面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
一、养生的意义1.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古代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一个整体,精气神的统一体对健康长寿起重要作用。
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的作用。
2. 张景岳曾说:“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
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
”这段话表明了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养生的方法1. 调摄情志: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
因此,调摄情志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
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过甚。
愤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的一种情绪,因为怒能伤肝、伤心、伤胃、伤脑、伤肾,还会引起皮肤枯干、毛发憔悴、筋脉拘挛等症。
所以,调摄情志时要注意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
(2)制怒气:怒气是一种伤人害己的有害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制怒气的方法有多种,如转移、释放、让步、想象、避免;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喜克忧,以达到平和求安的目的。
(3)防惊恐:防惊恐亦是一种极易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有害情绪之一,往往惊恐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等情况,甚至可见到严重的突发性昏厥等症状。
因此,注意防惊恐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4)制忧愁:忧愁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神气已衰,精气亏虚常易发生忧愁悲苦之事,忧愁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进程。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制忧愁悲愁,以免损害身心健康。
浅析中医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重要性!
西医靠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理论,而中医养生靠的是天地万物的通用智慧,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医养生的三个层次,清毒、和调、养正,简称清、调、补。
【1】中医养生的治未病《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的“清调补五行养生”观念,正是一种有病,干预;无病,强身,将疾病扼杀于襁褓之中的养生之道。
最终达到不病而治,不治而愈,“上工治未病”是最高的养生境界。
【1】清——清毒黄帝内经中将风、寒、暑、湿、火、热、痰、饮等等都归结为人体的“邪毒”,这些“邪风贼气”聚集体内阻塞网,阻塞经络、管道,都会导致血管堵塞,运化不良,体液变酸、细胞缺氧、自由基氧化腐蚀,进而五脏六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衡,百病缠身。
西医认为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基础物质,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导致体内毒素的堆积。
同时中西医都认为外“毒”的入侵也是体内毒素重要的来源,如化工污染,农药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辐射污染,装修污染等,细菌、病毒、不顺四时导致邪风贼气的入侵,以及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不良生活习惯、暴饮暴食,这些都会将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大大的垃圾堆。
所以说,清调补五行养生的第1步就是要为了达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垃圾清理效果。
【2】调——和调人要想长命百岁,获得健康仅靠一个步骤是不够的,大医学家张仲景提出了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大多数疾病的彻底治愈是多方法、多步骤,共同调节的结果,最终要达到人体内的“正气”与外界“邪气”的“和调”;人体内五脏六腑能上的“和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调”。
因此清调补五行养生观的第2步就是为了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调理效果。
【3】补——养正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而导致每个人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同,有的人能够很快的康复,有的人可能因疾病而失去生命,女人的根本是血,血的消耗导致血虚;男人的根本是精,精气不足而导致肾虚;血与精的根本都是气,气的亏耗导致气虚。
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浅谈中医养生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浅谈中医养生浅谈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医、儒、佛、道诸家,对养生长寿之法无不悉心探索。
人们争相与命运抗争,也只是希翼莫使春光别去、应是北堂增寿考罢了。
中医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所谓生即生命、生长、生存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补养、护养之意,从总体来说养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
中医养生是指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天人合一,顺应四时,调摄起居、情志、饮食,避免劳倦,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保养人生,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
一、从中医古代名医的养生看中医养生观中国古代以高超医术闻名于世的名医大家不胜其数,当然也包括以养生长寿著称的医家。
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和华佗都长于养生,张仲景提出导引、吐纳、房室勿令竭之、饮食禁忌等重要养生方法,并创黄芪建中汤、甘麦大枣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开以方养生的先河。
华佗则十分重视体育锻炼,认为运动是却病延年的重要途径,他教导弟子吴普时提到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创立五禽戏,且身体力行并长年坚持,《后汉书华佗传》称其年且百岁1 / 11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代表人物有道医葛洪和陶弘景。
有道学者、炼丹家之称的葛洪在医术、养生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提出若要养生延年,必须注重服食养生药物和导引方法,同时强调房事养生得其节宣之和;提倡宝精行气,并创立胎息功法。
陶弘景强调养生当从养神、炼形入手,他撰写的《养性延命录》中,专列服气疗病篇和导引按摩篇,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后天的调养更为重要,主张清心寡欲以养神,导引运动以养形。
对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看法
对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看法
对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看法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为基础,以传承和发展中医养生文化为目标,以预防促进健康为核心。
它提出“以发挥改变生活的功能为重点,以协同康复为基础,以提高养生意识为根本,以增强防护力为主线,以强身健体为目标,以调整养生观念为核心”的治疗水平,实现养生调理,调节人体气血,调和阴阳,调理脏腑,调节经络和调养细胞再生活动,重点改善营养不良,缓解精神压力,强身健体,消除体内毒素,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提高防病能力,增强抗病毒和贫血,肠胃,肝胆,泌尿系统和发育发育等人体机能的能力,以达到延缓衰老、抗病恢复健康、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调节人体自身的机能,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技术,治疗各种疾病,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通过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加以充分发挥,可以有效地抵抗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使人们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 1 -。
中医养生观浅析
暑无方 , 则生痱子 、 日光 皮炎 , 及面部色素斑等 。 3 动 静有衡 要按照四时季节变化和晨 、 昼 、 昏、 夜有规 律地起居 作息。 如 春三月应 晚卧 晚起 , 散步或 做体操 , 志要豁 达开朗 , 情 使机
体 处 于 生 机 盎 然 的 状 态 ; 三 月 应 晚 卧 早 起 , 着 曙 光 , 动 夏 迎 活 锻 炼 , 神 焕 发 , 机 体 的 阳气 调 和 宣 达 ; 三 月 应 早 卧早 起 , 精 使 秋
中图 分 类 号 : 2 2 R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2 4 ( 0 0 1 —0 8 - 0 10 — 3 9 2 1 ) 1 O 1 2
有害 。 2 防 寒 避 暑
寒 与 暑是 中 医 所 言 之 风 、 、 、 、 、 六 气 中 最 具 代 寒 暑 湿 燥 火 表性 的 两 个 阴 阳 属 性 , 寒 与 暑 是 阴 阳 盛 衰 的 明 显 征 象 。 中 故
g1 年第 3 卷第 l 期 00 l I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8 1
学 习 园地 ・
中 医养 生观 浅 析
李 青 , 吕路 艳 ,杨 梁梓 ( 明 医学院 第二 附属 医院 ,云 南 昆 明 6 0 0 ) 昆 5 1 0
关 键 词 : 医; 生 观 ; 生 学 中 养 养
了疗 程 。由 此 可 见 , 极 的 护 理 干 预 是 疾 病 康 复 的 重 要 组 成 积 部 分 , 医疗 工 作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环 节 。 是
参考文献 :
[] 1 黎进 荣, 王建平 .中西医结合 针灸并 用治疗周 围性面神 经麻痹浅
做健 康教 育 , 心细 致 、 耐 和蔼 可 亲 向患者 讲解 该病 的相关 知 识[ 使他们 了解该 病的 发病 原因 、 , 治疗 方案 、 后及 注意 事 预 项等 , 除心理 上的 紧张和忧 郁 , 其正 确对待 疾病 , 消 使 增强 战 胜疾病 的信心 , 积极配合治疗 和护理 。综合 治疗加护 理干预 ,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是中医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加速康复的目的。
这一学科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康复体系。
中医养生学注重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来保持身体健康。
在饮食方面,中医强调“食疗同源”,即食物既是营养的来源,也是药物的一种。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起居方面,中医提倡顺应自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运动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康复学则是中医养生学的延伸,它主要针对疾病后的康复过程。
中医康复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的结果,因此康复的过程就是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康复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这些方法在促进患者康复、减轻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总之,中医养生与康复学是一门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知识与技术,旨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加速康复的学科。
它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等原则,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和调的状态。
这一学科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精选5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中医养生论文范文,请参考!中医养生论文篇1中医养生术疗效研讨如果阴阳不调,身体就会产生疾病;只有阴阳相互平衡,身体气血运动上下及谐,并总是处在“平衡”,才能身心健康无病。
所以,传统养生术的治病原理,必须也存在于阴阳变化之中。
对阴盛阳虚病人,就应选择练习动功,其经由练功各身体不断变化,起到舒筋活络功能,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就是采取坐、卧、站等身体姿势,意念集中以及各种呼吸方法习练,以求养阴助阳。
阴阳相互平衡体现在传统养生术中就是指动作方向上与下、开与合、屈与伸、俯与仰对称;动作速度快与慢、松与紧互根互用;呼吸中呼与吸相互依存;意念导引中兴奋与抑制相依相存等。
调理脏腑身体功能活动中心是五脏,五脏作为身体化生之所,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维持人生命活动。
脏腑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决定身体身心健康及疾病,脏腑失调是身体失去身心健康病理基础。
传统养生术习练中,所有动作是以腰作为主宰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
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原动力。
中国传统医学以作为“心主身之血脉”,传统养生术习练,强化了气血运动功能,使周围毛细血管开放增多,体质强化。
五行中,肝属木,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
传统养生术注意动静结合,放松入静,能使肝气舒及条达,肝火自降。
传统养生术中许多功法。
如腹式呼吸,能使胃液等消化腺分泌增多,强化了气血循环,改变了腹内压,以此对肠胃起到“按摩”功能。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保健能使脏腑调及,这就是传统养生术何以能全面强化体质道理。
传统养生术能使身体中枢及内分泌产生变化。
习练后作为中枢介质多巴胺活性降低。
习练者会轻松、安宁。
这意味衰老过程变慢,系统功能强化。
所以,传统养生术能够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扶正怯邪中国传统医学以作为,元气充盈是否,能够决定人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学院:医学院学系:中医系专业:中医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康复学生姓名:韩宝鑫学号:指导教师:张毅敏2012年5月12日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精神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全球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本文透过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并加以纠正和调整,使自身得以健康长寿。
【关键词】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亚健康成因分析措施目录绪论利用中医思想分析亚健康成因以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调节自身体质与调整生活习惯的措施结论绪论钟南山说,健康就是幸福,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而在当今这个看重金钱和名誉的社会中,健康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特别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以自身的健康作为代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着“以命换钱”的生活。
结果人到中年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开始出现各种疾病,每日服药打针,过着“以钱换命”的日子,最终还是不能得以长寿。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那时为时已晚矣。
当今有七成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如果保健及时得当有望回到健康状态,相反则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以人自身的与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调节各脏腑气血平衡,充养人自身精气神,来得以健康长寿。
这种思想与理论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临床试验也证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康复确有很好的疗效。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高效地工作与学习,才能绘制自己灿烂的人生。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进行科学的调节和自我保护,这样健康才会永远跟随着你。
亚健康的成因一、情志内伤。
[优质文档]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论文
暨南大学中医养生与康复学与亚健康摘要: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思想,运用中医养生与康复学原则,本文重点阐述亚健康的成因和防治亚健康的方法。
阐述亚健康成因的部分重点从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来阐述;而防治亚健康部分则从顺应自然和起居养生两方面来进行说明。
在阐述这两部分的同时也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Based on the idea of Basic Theory of TCM, using the principle of TCM and Rehabilit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sub-health and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The part of describing the causes of sub-health focuses on the external factors and own factors; and the part of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concentrates on conforming to the natural and personal health.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关键词:亚健康、中医、养生、康复Key words: Sub-heal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erve longevity/Rehabilitation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压力和越来越多的生活坏习惯,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隐形疾病或者说为各种疾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而这个伏笔就是“亚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 ,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 20%,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
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综述“饮食养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专业2011级中西医临床一班学号********姓名付潘川指导老师何璐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6日【摘要】:“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
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
可见,食养食疗是中医养生康复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Regimen, the Mo first in the food." Diet regimen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has accumulated a tremendous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adjust your diet, diet Taboo, reasonable food intake, and to promote health, longevity health. The aim of through reasonably modest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diet regimen to replenishing the essence of diet to correct the bias of the yin and yang organs, thus enhancing the body's health, anti-life extension. Necessary due to eating well, improper diet, and most likely to affect the health, so diet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关键词】:饮食养生(Diet regimen)饮食调配(Diet Deploy)中医养生 (TCM Health - keeping)一、饮食养生的作用及原则饮食养生的基本原理是“药食同源”,即,指导药物和食物运用的理论完全一致,饮食养生与中药防治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解和认识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解和认识中医养生康复是指通过中医的方法和理论,对人体进行调理和康复,以达到保持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念是“治未病”,即在人体出现病症之前,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等方面的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中医养生康复也可以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正常功能是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维持的。
而五行学说则将自然界的变化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这种变化也反映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
经络学说则强调了人体络脉的重要性,通过调理经络的畅通,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气血理论则是中医养生康复的重要依据,它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医养生康复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养生康复的核心方法之一,中药可以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调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揉捏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舒缓疲劳,增强体质。
气功则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姿势,以调节体内的气机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养生和康复的效果。
中医养生康复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养生康复注重整体观念,即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调理。
中医养生康复也注重预防为主,即在人体还没有出现病症之前,通过调理和保健的方法,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康复的概念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康复,寻求中医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康复学论文:
中医养生观浅析
关键词:中医;养生观;养生学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
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
中医养生学,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以及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实用科学。
而寿命的长短由人体的健康状况所决定,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衰老和疾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中医养生对于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是从几千年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而不断有所发展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保健医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知识,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综合学术体系,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格。
笔者简介于下。
1顺应四时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状况,容貌的保养,与四时气侯变化密切相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充沛,万物生机蓬勃,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可保养体内的阳气,防止阳气发泄过多,影响人体生发之气;秋冬阳气藏伏,阴气转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减缓,所以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防止阴精耗损,中医说“从之则苛疾不起”,即顺应四时季节变化而变换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又说“逆之则灾害生”,即不按四时季节变化去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则可导致疾病,对健康有害。
2防寒避暑
寒与暑是中医所言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阴阳属性,故寒与暑是阴阳盛衰的明显征象。
中医认为春有乖乱之邪气风;夏有骤变之寒气;长夏有淫辱之雾湿;秋有湿、凉之燥气;冬有非时之温暖等,这些非时之气,乘人体之虚,都可以邪气而致病,损害人体健康。
因此,中医从美容医学出发,要求人们必须在生活上采取顺四时、适寒暑的各项措施,做好季节性的自我防病保健工作,冬天要防止严寒侵袭,夏天要避光防暑,若防寒不力,则发生耳、手部冻疮;避暑无方,则生痱子、日光皮炎,及面部色素斑等。
3动静有衡
要按照四时季节变化和晨、昏、昼、夜有规律地起居作息。
如春三月应晚卧晚起,散步或做体操,情志要豁达开朗,使机体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夏三月应晚卧早起,迎着曙光,活动锻炼,精神焕发,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从事强度不是很大的劳动和锻炼,保持身心宁静,使机体处于动静相持的状态;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回避严寒侵袭,风和气爽时应进行户外锻炼;风雨冰雪不良天气,可在室内锻炼,以防风寒袭扰。
中医把无规律的起居休息方式称之为“妄作劳”,该工作时不劳作、不运动,不去充分发挥“动”的作用;该睡眠休息时又不休息,不去发挥“静”的作用,这样动静失衡,必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常导致疾病,损害健康。
4劳逸适度
对每个人来说,劳逸都不能“太过”或“不及”,劳逸要保持均衡、适度。
正常的脑力劳动,可促使智力发达、思维健全;正常的体力劳动可使肌肤筋骨强健。
故体力和脑力劳动有机结合,是强身、益智、健康的重要措施。
必要的睡眠和安逸,又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的重要因素。
而贪图安逸、不爱劳动、筋骨不坚、骨肉不实、关节活动不灵,将导致抗病功能低下,百病丛生。
神劳、体劳、房劳太过者,都将导致伤血、伤气、伤肉、伤骨、伤筋,或精气耗竭、真气亏损、精神疲惫等症,损害健康。
因而,中医倡导劳逸适度、动静相宜,创造防病养生、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
5活动肢体
生命在于运动,是古今中外之共识。
《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气不动则精(精气)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也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故中医倡导采取灵活多样的锻炼方法。
如老年人、女性,宜采取气功、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锻炼方法;儿童的锻炼,又应采取跳绳、体操、舞蹈等轻松活泼的方式。
此外,病情不同、体质不同而采取相应的不同的锻炼方式。
总之,适当方式、适量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使经脉畅利、精气流通、气机和畅、饮食易化、二便通利,而促进机体生化功能旺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健美。
6平和情志
中医学认为,情志的稳定乐观,对于皮肤是否健美有直接的影响。
情志活动正常,则气血调达,精力充沛,面色明润含蓄,红黄隐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若情志过激就会损伤脏腑阴阳气血,致使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发生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皱纹等与脏腑相关的面部疾病,影响皮肤健美。
中医主张情志和畅,即保持情志相对稳定,不致于郁久而伤体。
若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则出现黄褐斑、痤疮、面色青紫等病变。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即是保持脏腑阴阳气血调和,维护人体皮肤健美的基本方法。
7饮食合宜
饮食合宜,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则肌肤光泽,红润无瘕。
反之,饮食不足,气血化源不足,可见面色淡白无华;饮食过饱、损伤脾胃,致面色萎黄,黄褐斑等;饮食不洁则见面黄肌瘦;偏嗜辛辣肥腻,则可引发痤疮、皱纹。
另外,适当进食有助于保健皮肤的营养物质,如含蛋白高的物质可祛除皮肤皱纹;含胶原蛋白的物质可使皮肤白嫩丰满;维生素E可抑制衰老。
总之,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宇宙之间,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影响,因此,人体的所有活动必然与自然息息相关。
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必须是和谐有序的,反之,会对健康不利。
这就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思想。
因此中医养生学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中医养生方法很多,但强调综合调理,不可以偏执偏信于一方一法。
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
综合的防病保健和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