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和“活读”。
2.了解驳论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了解举例论证的方法。
2.难点: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和“活读”。
【设计说明】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即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驳论文,应对驳论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辩驳,所以在学习时除了引导学生领会“会意,活读”的含义,正确理解“不求甚解”之读书方法的精髓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初步了解驳论的思维方式。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分析,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论证方法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不是教学重点,但是举例论证涉
及到的事实论据需要学生能够识别、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综观全文,作者的论证是对“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否定之否定,这种驳论的体裁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已经掌握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并能够结合自身积累进行运用,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因此,在对本文的学习中,将初步学习驳论的特点和巩固对举例论证的理解相结合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很容易将“不求甚解”理解为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而作者赋予“不求甚解”的新意却是:一、会意,即理解书的精神实质;二、活读,要有整体观,不要固执于一点,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整体。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体会作者“不求甚解”的真意。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思路点拨】
《不求甚解》一文结构清晰,说理思路层次丰富而严密。同时,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得非常严谨,充分表现出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因此,对本文的教学还可以从“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出发来设计教学。在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把握了文本的论述内容后,通过段落中关键语句理清作者严密的论证思路;同时,关注文中体现出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具体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论证结构、观点阐释以及遣词用句方面的特点形成比较具体的理解,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练习举隅】
1.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读书的方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以成语新解设计辩题组织辩论。例如:“见风不该使舵”与“见风理应使舵”、“班门不应弄斧”和“班门何妨弄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