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

21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

〔收稿日期〕2012-05-24

〔作者简介〕钱玉中(1968-),男,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方面的研究。

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

钱玉中,苏于纳,李 娜,邢燕军,刘雪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10.021.02

The discussion of therapy ideas of hyperuricem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AN Yu-zhong,SUN Yu-na,LI Na,XING Yan-jun,LIU Xue-b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the first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Shijiazhuang Hebei

050011,China)

〔Key words 〕Hyperuricem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近年来,随着我国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对高尿酸血症的关注和研究不断升温。国内外的研究也证实,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使上述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明显增加,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目前,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也无特效疗法,我们本着中医治未病的原则,结合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具体情况,对其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达到了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生的目的,显示出中医的独特优势。现把治疗经验与思路报道如下。

1 泻浊为主,健脾补肾为辅

传统医学中没有与高尿酸血症完全对应的中医病名,笔者认为简单的把高尿酸血症归属于“痛风”、“痹症”、“白虎历节”、“脾瘅”等并不妥当,从临床上患者的辨证情况来看,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体检时才查出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值。朱良春先生根据痛风的病因病机在1989年的《中医杂志》上提出了“浊瘀痹”新病名。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名命名为“浊瘀病”比较合适。

从病因上看,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生主要在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寒热失调、饮食失节(酗酒、食伤)等导致肝、脾、肾和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聚而生痰湿,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

化,与血相结而为痰浊,痰浊瘀阻而致病,痰浊瘀阻日久,或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石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因此,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病之本,痰浊淤阻为病之标。纵观本病之病因病机不外湿、痰、热、瘀、虚五端,而受累脏腑重在肝、脾、肾。从治疗高尿酸血症文献中可以初步看到其中医证型以痰浊瘀阻,日久痰瘀阻络、阳气不足、肝肾亏虚较为多见[2]。

我们针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饮食失节、痰浊瘀阻,提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治疗原则:泻浊为主,健脾补肾为辅。泻浊我们常用萆薢、薏苡仁、泽泻、茯苓、土茯苓、黄柏、车前子等,而健脾补肾常用巴戟天、补骨脂、淫羊藿、仙茅等药物。

2 寒者温阳,热者清热

根据我们临床所见,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寒湿阳虚者多见,而湿热火毒型仅常见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因此,我们治疗高尿酸血症以温阳化浊为主,而针对个别湿热火毒型患者,亦采用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

3 活血化瘀药物助排毒

现代医学实践已证实,高尿酸血症患者除血(尿)中尿酸水平增高外,血液流变学检测还提示绝大多数患者存在高黏血症、高聚血症等血瘀状态。而中医亦素有“久病入络”之说及病处固定属瘀等经验。故在治疗高尿酸血症

2012 年第 32 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2

时加入活血化瘀及少量虫类搜剔药物,如:虎杖、泽兰、丹参、玄胡、水蛭、牛膝、乳香、没药、路路通等,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 注意生活方式

高尿酸血症主要病因之一是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肥甘酒酪,久则呆脾害胃,酿湿生浊,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痰浊,痰浊瘀阻而致病。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与摄入酒精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原因一方面是饮酒伴食中多含高嘌呤饮食,另一方面饮用含铅的酒(如威士忌)对肾脏有害。故饮食须忌酒、鱼虾等海鲜、动物内脏及浓肉汤等肥甘之品以防伤脾害胃,引起本病发生。

5 考虑应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

临床遇到棘手的患者,可以考虑多采用生物碱含量高的中药,中和血尿中的尿酸,防止尿酸盐结晶生成,如黄

连、吴茱萸、土茯苓等。亦可以考虑西药秋水仙碱的作用,用中药替代之,如山慈菇的主要成分即为秋水仙碱,食物中的黄花菜也含有秋水仙碱。玄胡、蚤休、寻骨风等亦可选用[3]。

总之,对于有病无症的高尿酸血症,应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针,主以泻浊,辅以健脾补肾,明辨寒热,适当配伍化瘀之品,结合专病专药,并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光亮,徐淑云.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0):1 088.

[2] 闫卫红,赵 勇,李玉峰,等.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调研及其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4):247-249.

[3] 钟丽娜,李长贵,付正菊,等.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7,2(3):129-131.

(本文编辑 李新刚)

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FBG 及改善脂代谢的作用优于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沉物。结果见表1。

表1 给药后大鼠空腹FBG、血清cAMP 、CHO、TG、LDL-C、HDL-C的比较(x ±s ,n =6)

组别给药剂量(g/kg )FBG (mmoL/

L )cAMP (mmoL/

L )CHO (mmoL/

L )TG (mmoL/L ) LDL C (mmoL/L )

HDL C (mmoL/L )

空白组

6.75

6.0±0.50.96±0.06 1.52±0.090.83±0.060.44±0.03 1.15±0.06模型组 6.7518.0±2.4** 1.24±0.024**●● 2.21±0.18** 1.57±0.11** 1.04±0.05**0.76±0.05**●●罗格列

酮组0.72×10-3

13.7±0.5**●● 1.10±0.01** 1.79±0.04**●● 1.25±0.04**●●0.74±0.03**●●0.98±0.02**六味地黄汤组 6.7515.8±0.6**●△ 1.19±0.02**●●△△ 1.93±0.11**●●△ 1.37±0.06**●●△0.83±0.02**●●△△0.86±0.02**●△△苷类部位组

2.70

15.9±0.6**●●△

1.17±0.03**●●△△

1.94±0.04**●●△

1.38±0.04**●●△

0.84±0.03**●●△△

0.87±0.02**●△△

注:与空白组比较*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P <0.05, ●●P <0.01;与罗格列酮组比较△P <0.05, △△P <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

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6],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是(消渴)中医辨证的常见症候。本实验分离提纯制得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沉物能降低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大鼠的血糖,改善脂代谢,从而干预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

六味地黄汤是滋阴补肾经典名方,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实验也发现六味地黄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的症状,但降糖效果不显著;罗格列酮的药效优于六味地黄汤及其水提醇沉物,降糖效果显著,起效快,但临床应用中副作用大。故以罗格列酮结合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虚证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因此,深入开展对六味地黄汤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冬恋.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31-34.

[2] 金智生,杨世勤,潘宇清,等.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1):9-12.

[3] 刘 卿,周于禄,裴 奇,等.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40-43.[4] 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367.[5] 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096-1 098.

[6]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1.

(本文编辑 李新刚)

(上接第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