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维生素缺乏而造成的病

合集下载

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维生素Bl缺乏症,又称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引起的疾病。

多见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当身体缺乏维生素时B1当热能代谢不完全时,会产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进而损害大脑、神经、心脏等器官。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总称为"脚气病"。

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人体内除肠内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主要来来自食物,通常与其他食物有关B食物中共存着族维生素,富含谷物、坚果、动物内脏、鸡蛋和酵母,人乳和母乳较少。

谷物主要存在于外胚层(麸皮、麸皮)中,因此在精制过程中容易丢失,过度洗米会造成损失,烹饪和碱也会损坏。

第一,维生素摄入不足,维生素摄入不足B1常见原因是含量不足乳硫胺素含量明显低于牛奶,但足以满足生长需求。

当乳母饮食中缺乏维生素时B1,且单纯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婴儿即可患病;长期食用精制米、面;洗米、煮饭、煮菜过程中维生素B,失去和破坏;有些鱼和贝类含有破坏维生素B1长期喜欢生鱼和贝类的人容易患此病。

二、吸收障碍慢性消化紊乱、长期腹泻等引起吸收障碍,导致缺乏三、需求量增加,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求量相对较大长期发热、感染、术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等原因,长期发热、感染、术后甲状腺机能亢进B1如果不及时补充,需求及时补充,很容易造成缺乏。

四、病理生理1.维生素B1体内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各种酶系统活动,特别是在碳水化合物氧化产能过程中。

2.维生素B1吸收小肠,通过磷酸化转化为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pyrophosphate,TPP),即参与糖代谢的辅羧酶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使丙酮酸和乳酸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促进肝糖合成。

维生素B1缺乏,主要导致糖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导致血液丙酮酸和乳酸积累,主要由葡萄糖神经、心脏、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相应症状和体征、血液丙酮酸和乳酸浓度增加,可导致周围小动脉扩张、舒张压、脉压差、静脉回流增加,增加心脏负担。

缺乏维生素B2会引发各种炎症既表现症状

缺乏维生素B2会引发各种炎症既表现症状

缺乏维生素B2会引发各种炎症既表现症状
一、概述
维生素b2又称为核黄素,这种维生素主要是溶于水的,因为我们身体体内需要黄霉素类的药物辅助我们身体机能的使用,如果缺乏了维生素b2的话,我们的身体会出现氧化比较快,甚至会出现代谢发生障碍,有很多病主要表现为口眼或者是生殖器官出现了炎症,这都是由于维生素b2的缺乏所以导致的,体内的维生素,b2的储存是很有限的,所以说我们每天的食物都需要维生素b2来提供。

二、步骤/方法:
1、
如果缺乏了维生素b2,我们会出现口部发红,甚至出现了糜烂,口腔也会出现溃烂的现象,甚至十分疼痛难忍,这都是缺乏维生素b2所导致的口部发炎的症状,所以说维生素b2这种微量元素对我们的身体也是十分需要的,不要忽略它。

2、
我们的眼睛周围也会发生炎症,比如说眼睛容易干,怕光易受到光的刺激会流眼泪,甚至出现视力模糊,眼角膜有的时候会充血,这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2所导致的眼睛周围发炎,也有皮肤导致的发炎,就像是我们的唇沟处还有眉间出现了皮炎,这也维生素b2的缺乏所导致的。

3、
当我们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2的时候,我们的人体口腔内的黏膜就会出现问题,而引起这些黏膜出现病变,甚至造成我们细胞代谢出现了紊乱,一般主要表现我们粘膜出现了损伤或者是微血管出现了破裂,尤其是对我们女性来说,对我们生殖器官会造成很严重的发炎,所以说对于维生素b2来说一定要注意。

三、注意事项:
我们人体不管缺乏哪一种微量元素都会导致我们出现不同的病症,所以说对于我们饮食要均衡营养,不能偏食挑食,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均衡营养,对一些食物不喜欢吃也可以少吃一点,促进我们的健康生活。

常见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的疾病

常见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的疾病

常见缺乏维生素会引起的疾病
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脚气病、下肢水肿、麻木、神经炎、心脏扩大、消化系统障碍等。

维生素B2缺乏会引起脂溢性皮炎及眼睛畏光。

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牙龈发炎、皮下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症状(称为坏血病)等。

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及皮脂腺的角质化及毛囊性皮肤角化症等。

维生素D缺乏会造成小孩子产生佝偻症,成人及老年人则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膳食纤维缺乏除了会导致便秘、心脏血管疾病、体重过重、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之外,也可能会导致罹患大肠癌、乳癌等。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正常上肢长骨X线
佝偻病上肢长骨X线
正常下肢长骨X线
佝偻病下肢长骨X线
③恢 复 期
以上任何期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和 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血生化改变 :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 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 至正常水平。

X线:治疗2~3周后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骨 骺软骨盘逐渐恢复正常。
逐渐恢复正常

佝偻病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与生长板同时受损。 成人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则表现为 骨质软化症(Osteomalacia)。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发病情况: 季节:冬春 年龄:3岁以内,尤以6-12个月婴儿。
区域:北方高于南方,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人工喂养高于母乳喂养。 预后:轻者预后良好,但罹患其他疾病,常 使病程迁延;重者易致骨骼畸形, 留有后遗症,影响生长发育。
低血磷
25-(OH)D3
1,25-(OH)2D3
低血钙
VitD的调节
VitD2,3
高血磷
25-(OH)D3
1,25-(OH)2D3
高血钙
甲状旁腺有以下的作用:
1.促进近侧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血 钙增加。 2.抑制近侧肾小管对磷的吸收,使尿磷增加,血磷 减少。 3.促进破骨细胞的脱钙作用,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浓 度。 4.促使维生D的羟化作用,生成具有活性的1,25-二 羟D3,后者促进肠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应补适量钙剂。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 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月以内的小婴儿。
治疗
氧气吸入 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10%水合氯醛、 地西泮 钙剂治疗:10%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D治疗

【优秀文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优秀文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

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病理改变
以骨质软化(正常小儿骨骼内2/3为无机物,1/3为有机物,佝偻病儿骨骼内二者比例恰相反)、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增殖代替正常的临时钙化线,使骨的长度发育受到显著障碍为主要变化,形成侏儒状态。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

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脾虚肝旺
【证候】 常见烦躁,夜啼不宁,惊惕不安, 甚者抽搐,多汗,毛发稀疏,乏力,纳呆
食少,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
力,舌质淡,苔薄,指纹淡紫。
【治法】 健脾助运,平肝熄风。 【方药】 益脾镇惊散加减。
3.肾虚骨弱
【证候】 有明显的骨骼改变,常见头颅方 大畸形,肋骨串珠,手镯、足镯,甚至鸡 胸、龟背,O型或X型腿,脊柱畸形等,并 伴有面白虚烦,多汗,四肢乏力,舌淡苔 少,指纹色淡。 【治法】 健脾补肾,填精补髓。 【方药】 补肾地黄丸加减。
4.X线检查
骨骼X线典型改变见于佝偻病的激期, 长骨片显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 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疏松, 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有青枝 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喂养史、体重低下、 生长迟缓、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 能紊乱,以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 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营养不良不难 诊断。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概述
1.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 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 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障碍 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软骨 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2.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工业城市高于农村; 人工喂养儿高于母乳喂养者。
(三)中药成药
1.龙牡壮骨颗粒 2.六味地黄丸
四、预防与调护
1.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运动,定期体格检 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2.加强婴儿护养,孕妇、乳母及婴幼儿 定量口服维生素D,母乳喂养要及时添加 辅食,或选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软骨营养不良
先天性软骨细胞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头大、前额突出、
长骨骺端膨出、肋串珠及腹胀与佝偻病相似。但患儿四肢 及手指粗短,五指齐平,腰椎前突,臀部后突等可与佝偻 病鉴别。血清钙、磷正常,X线可见长骨粗短和弯曲,干骺 端增宽呈喇叭状。
方颅
2)胸部
(1)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见或触及钝圆 形隆起,以两侧7---10肋骨最明显,上下排列如串珠 样。 (2)肋膈沟(赫氏沟,Harrison沟):膈肌附着处的 肋骨受膈肌的牵拉而内陷,又因腹部压力使下部肋缘 外翻,形成一条横沟状肋膈沟。 (3)鸡胸或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的佝偻病患儿,肋 骨骨骺端内陷,胸骨 软化向前突出,形成鸡胸;胸骨 下端内陷形成漏斗胸。


发病概况: 主要见于< 2岁婴幼儿。 多数患儿属轻症。 北方多于南方。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
麦角骨化醇 7-脱氢胆固醇
日光
DBP

25-羟维生素D3
α-球蛋白
胆骨化醇
肾脏 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 少尿磷的排泄 促进旧骨的溶解,增加细胞外 肠 肾 骨
1- α羟化酶
1,25-二羟维生素D3
液钙磷的浓度,刺激成骨细胞
促进骨样组织成熟、钙盐沉着
维生素D的调节


自身反馈作用 血钙、磷浓度、甲状旁腺、降钙素调节
维生素D的来源

母体-胎儿的转运
食物中的维生素D
很少,配方乳量足够
母乳中少,肉和鱼含量

皮肤的光照合成
病因
(一)日光照射不足 a.紫外线不能通过普通玻璃窗,缺乏户外活动。 b.高大建筑,烟雾、灰尘 c.冬天日光时间短,紫外线弱,冬春季多见。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由哪些因素引起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由哪些因素引起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由哪些因素引起维生素D不仅对骨骼健康很重要,对免疫系统和代谢也有关键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频繁生病、骨头疼痛、骨质流失,甚至还会导致疲劳和抑郁,增加许多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适当曝晒太阳很重要。

一、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1、导致频繁疾病维生素D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持免疫系统强壮,帮助对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果你经常生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是低维生素D的关系。

2、导致异常疲劳导致疲劳的原因很多种,缺乏维生素D只是其中之一原因。

研究显示,低维生素D水平会导致疲劳,并且影响生活品质。

3、导致骨头疼痛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也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

骨头痛和下背痛有可能是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迹象。

4、可导致抑郁症抑郁的情绪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的迹象。

根据研究,抑郁症和缺乏维生素D有关联,只要适当提供维生素D,就能改善抑郁的症状。

5、延迟伤口愈合手术或是损伤的伤口愈合太慢,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过低的迹象。

根据研究,维生素D增加化合物的产生,这对形成伤口新皮肤很重要。

6、导致骨质流失维生素D对钙质的吸收和骨头的代谢有关键的作用。

所以低维生素D水平也会导致低骨头矿物质密度,造成骨质疏松等问题。

7、导致头发掉落脱发通常是情绪和压力所导致,但严重时,也可能是营养缺乏和疾病所导致。

秃头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头部和身体严重脱发。

根据研究,低维生素D水平和秃头症有关。

8、导致肌肉疼痛肌肉疼痛的原因通常很难断定,但有一些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有可能是儿童和成人肌肉疼痛的潜在原因。

二、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1、经常待在室内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最快的方式。

如果长时间待在室内,就会降低曝晒阳光的机会,自然很容易就会缺乏维生素D。

2、不吃鱼或牛奶鱼肉和牛奶是常见的维生素D食物来源,如果你不喜欢吃这些,也会减少摄入维生素D的机会,身体的维生素D水平就会偏低。

3、肥胖或是超重根据研究,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肥胖的机率,这是因为维生素D 和代谢有很重要的关系。

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维生素D缺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是指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造成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软化性病变。

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本病重症患儿已不多见,也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降低,易并发肺炎、肠炎等感染而迁延不愈,是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诊断提示】1.病史婴幼儿期有很少户外活动或不晒太阳或未按时添加辅食及鱼肝油等病史。

2.临床表现有易惊、夜啼、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

颅骨软化,方颅,鞍状头,囟门大或闭合迟,出牙晚,串珠肋,鸡胸,手(足)镯样隆起,X形或O形腿,肌肉软弱,韧带松弛等。

表现为坐、站、行走延迟。

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活动性佝偻病(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钙,磷降低(钙磷乘积<30%为活动期),碱性磷酸酶升高。

4.X线检查长骨骺端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干骺端膨大呈杯状,骨质脱钙,骨骼变形或病理性骨折等。

【治疗措施】(1)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防治并发症。

(2)维生素D疗法: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U,连服1个月;不能口服者可肌注维生素D₂,每次40万U(或维生素D₃30万U),连用1~2次,每次间隔1个月。

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2万U,连服1个月;不能口服者可肌注维生素D₂,每次40万U(或维生素D₃30万U),连用2~3次,每次间隔1个月。

在维生素D治疗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尤其用肌注维生素D疗法开始前,方法见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恢复期在夏秋季多晒太阳即可,冬季给予维生素D₂10万~20万U,1次口服或肌注。

(3)对骨骼畸形后遗症可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严重上下肢畸形,在4岁后佝偻病已愈者,可考虑手术矫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儿童常见病,占总佝偻病的95%以上。

这种疾病是由体内维生素引起的D缺乏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最终骨畸形。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由于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

VitD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性,从阳光波长296~310μm紫外线照射储存在皮肤基底层的紫外线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

另一种方式是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有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但是在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紫外线照射后,麦角固醇可形成维生素D2(骨化醇,Calciferol)。

VD2与VD3人工合成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二、紫外线照射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如此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

紫外线照射皮肤,你可以得到足够的东西VitD3。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其是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合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率高。

然而,紫外线在阳光下很容易被灰尘、烟雾、衣服和普通玻璃覆盖或吸收。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建筑较多,在一些地方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高层建筑的灯光和休眠生活都会影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三、其它因素1.生长过快,所需VitD也有很多。

因此,生长迅速的儿童容易患佝偻病,早产儿钙磷储备不足,生后生长迅速,如缺乏VitD,佝偻病很容易发生。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也会导致佝偻病。

如果人乳中钙磷比例合适,比例为2:1,易于吸收;虽然牛奶中钙磷含量高,但磷含量高,吸收率差,因此牛奶喂养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人乳喂养儿童。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1.4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是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影响日光照射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季节、气候、空气 污染、时间、纬度等,同时皮肤色素沉着、防晒霜、衣着等亦明显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生活方式 的改变如室内活动增多进一步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因此,为保证儿童的骨骼健康,冬季应增加户 外活动时间,夏季可到室外阴凉处活动,孕妇及儿童尤应注意适当晒太阳。
恢复期
● 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病情恢复。
后遗症期
● 部分重症佝偻病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此期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 查骨干骺端病变消失,不需治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 营养不足 ● 生长过快 ● 围术期维生素D不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营养不足
● 营养不足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一个是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维生素D的合 成需由皮肤经日光照射,因此日光照射不足可能造成维生素D合成不足,进而引发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天然维生素D的摄入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和鱼肝中含丰富的维生 素D2,黄油和牛肉中含少量的维生素D2,这类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量不够进而导致婴儿患营 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总之,应做好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利用自然条 件,大力提倡多晒太阳;应用维生素D防治时应注意掌握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定期随访,以 期达到降低维生素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谢 谢!
● 1.3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
补充维生素D的每日预防剂量在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不同时期存在着差异。近年来王晓新版《建 议》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400~800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 400U/d或800U/d。至于孕后期妇女维生素D补充剂量仍采用我国2007年的建议每日800~ 1000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连用3 个月后改为400-800U/d。

中老年人易发的大力水手征

中老年人易发的大力水手征

中老年人易发的大力水手征大力水手病,又称维生素C缺乏病,是一种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而引发的疾病。

在中老年人中易发,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变化。

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可能存在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消化能力也会下降。

中老年人常常因为食欲不佳而选择性地摄取食物,造成营养摄入不足。

而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会引发大力水手病。

尤其是在冬季,中老年人的食欲常常下降,摄入维生素C的食物也相对减少,因此易患大力水手病。

中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变差也是易发大力水手病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的功能会逐渐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也会下降。

这意味着中老年人在摄入维生素C的可能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导致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降低。

而维生素C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只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才能满足中老年人的需要。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睡眠不足、焦虑紧张、运动减少等问题,这也会影响大力水手病的发生。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疾病。

焦虑紧张会引发一系列机体应激反应,使体内消耗大量维生素C。

而运动减少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减少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会让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大力水手病。

中老年人患有大力水手病后,常常表现为乏力、疲劳、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

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关节疼痛、贫血等并发症。

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坏血病,这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治疗大力水手病,中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苹果、草莓等水果,以及绿叶蔬菜、甘蓝类蔬菜等。

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C的口服药物来增加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

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缓释维生素C,以提高维生素C的吸收利用率。

中老年人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焦虑压力,适度参加运动,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B族维生素缺乏易引起的禽类疾病

B族维生素缺乏易引起的禽类疾病

B族维生素缺乏易引起的禽类疾病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1、(叶酸)、维生素B12(谷氨酸)、维生素H(生物素)和胆碱10多种水溶性维生素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作为酶的辅酶而参与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协同作用,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

一旦缺乏某一种会引起某一种机能发生障碍,常呈综合症状。

维生素B族来源广泛,除玉米缺乏烟酸外,一般饲料中不会缺乏,但因易氧化破坏,常出现缺乏症。

1病因主要有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B的饲料与食物;妨碍其吸收或破坏维生素B族的合成;动物发育过快,消耗维生素B族增多,需要量增加而至相对缺乏。

2临床特点B族缺乏症的共同症状是消化机能障碍、消瘦,毛乱无光、少毛,脱毛、皮炎、破脚、神经症状、运动机能失调。

蛋鸡产蛋率减少,雏鸡、肉鸡生长缓慢。

2.1维生素B1缺乏症成年鸡饲喂维生素B1缺乏的日粮,多在3周后发病,出现多发性神经炎,主要显现进行性肌麻痹症状。

开始发生于趾部屈肌,继则波及腿、翅和颈部伸肌,以致双腿不能站立。

病至后期出现强制性痉挛,一般经1-2周后衰竭死亡。

雏鸡多在维生素B1缺乏2周内发病,也呈多发性神经炎症状,发病突然。

病鸡双腿挛缩于腹下,躯体压在腿上,由于颈前肌肉麻痹,头颈后仰而呈所谓“观星姿势”,又称“观星症”。

最后倒地不起,体温可降低至36oC以下。

2.2维生素B2缺乏症呈现生长缓慢、衰弱、消瘦、但食欲良好。

在1-2周之间发生腹泻,不能走路。

病雏的特征性症状是趾爪向内卷曲、又称“趾爪蜷曲症”。

强制驱赶时以跗关节着地而爬行,翅膀展开以维持体躯平衡,腿部的肌肉萎缩并松弛,皮肤干而粗糙。

在严重缺乏的雏鸡,坐骨神经和臂神经表现出明显的肿胀与松软。

产蛋量下降,蛋白稀薄,孵化率低下。

2.3维生素B6缺乏症缺乏时表现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皮炎,贫血,惊厥,颤抖,不随意运动,病禽腰背塌陷,腰痉挛。

《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发症状之一,多见于6月以内小婴儿。

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

引起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1.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游离,使血钙进一步下降;2.春夏季阳光充足或维生素D治疗初期时:大量钙沉积于待钙化的骨骼,骨脱钙减少,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3.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

当血总钙浓度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

【真题库】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 甲状腺反应迟钝B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C 脑垂体反应迟钝D 肾上腺皮质反应迟钝E 肾上腺髓质反应迟钝[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和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与甲状旁腺反应有关,前者迟钝,后者正常。

【真题库】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 (2004)D钙离子浓度降低[解析]: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2.25~2.27mmol/L(9~1lmg/dl),依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三者进行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

血清钙有三种形式:结合钙(即与蛋白质结合),离子钙和枸橼酸钙,其中以离子钙(游离钙)活性最强,对神经肌肉兴奋性影响最强。

血清钙离子浓度受①血pH影响:pH高时离子钙降低,pH 低时离子钙增高,因此酸中毒纠正过程中随pH增高,离子钙浓度降低,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抽搐。

②血浆蛋白浓度:蛋白质低时,蛋白结合钙减少,使总钙量降低,但离子钙不低,故在营养不良时不发生抽搐,而输血后血浆蛋白增加,结合钙多而离子钙少则可诱发抽搐;③血磷浓度:血磷增加,抑制25-(OH)D3转化为1,25-(OH)2D3,使血钙离子减少,出现抽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航海中,船员患坏血病的例子记载最多。

例如詹姆斯•林德医师于1755年收集的资料中就有记载关于1535年的第二次探险队的情况:"正是12月,到达纽芬兰靠岸时,遇上很严重的疾病,患者先是感到浑身无力,站立不起来,接着双腿肿胀,肌腱萎缩变为黑色。

有的病人皮肤布满出血点,成为紫色。

口腔有恶臭,牙龈腐烂,肌肉消失。

这种可怕的病传播很快,在两个月内,使8人死亡,50余人失去恢复健康的希望。

"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经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探险。

有一次,船队出发不久,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病倒了。

为了不拖累大家,患病的船员提出要留在附近的荒岛上,等船队返航时再将尸体运回家乡。

几个月后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了.当船在荒岛靠岸时,那十几个患坏血病的船员竟向大船奔跑过来,哥伦布又惊又喜地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我们来到岛上以后,很快就把你们留下的食物吃完了。

后来我们就只好采些野果子吃,就这样我们不仅一天天地活下来了,而且病也好了。

"难道是野果子治好了这些船员的坏血病吗?理查得•哈金斯爵士于1593年曾有用柠檬汁治疗坏血病的记载:"1600年,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组织船队第一次由英国驶往东印度。

船长詹姆斯•兰坎斯忒在自己所乘的旗舰上准备了柠檬汁。

当这个舰上的船员稍出现坏血病症状时,即于每日清晨服用3满匙的柠檬汁,当船队到达南非好望角时,船队中很多人患了坏血病,全队424人中有105人死于坏血病,而在旗舰上的人员无一死亡。

这一经验由东印度公司的医师于1639年总结出来,但当时人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营养缺乏所致。

巴赫斯特如姆是第一个认为坏血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的人。

他记载道:"在航行中,当船抵达格陵兰时,一个船员患了坏血病,同伴们把他送到岸上,认为他已毫无恢复健康的希望,只有让他在该岛上病死,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这个可怜的人已经不能走路了,只能在地上爬行,岛上布满了植物,他只有像牲畜一样啃吃这些植物。

但他却奇迹般地完全恢复了健康,并返回了家乡。

后来有人发现他吃的恰好是植物学上属于十字花科的一种对治疗坏血病有特效的药草,名叫"坏血病草"。

但这一发现并没有很快得到应用。

1747年,詹姆斯•林德根据人们早期对坏血病的叙述记载和自己的观察,在停泊于英吉利海峡的装有火炮的具有三桅杆的军舰上,对坏血病的治疗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当时,海员们已在船上停留了2个月,其中有12人患了坏血病,病情都比较严重。

林德让他们分组进食,比较不同食物的作用,其中2人每天吃2个橘子,1个柠檬,以6天为一个疗程。

林德的实验结果是十分明显的。

6天后病人的病状都大为减轻,其中一人已能值勤。

26天后,两个人都完全恢复了健康。

通过实验,林德比较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记录了全部观察结果。

英国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詹姆斯、柯克演示了林德实验的有效性,在他第二次去南极探险并环球航行时,所到之处,都利用各种机会给他的海员提供新鲜水果和蔬菜,并改善生活环境。

虽然这次航海历时3年(1772--1775),但竟无一个人患坏血病,这说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因此,他于1776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被授予"预防坏血病"的奖章。

在埃克曼发现抗脚气病的物质后,寻找抗坏血病物质的工作也展开了。

1912年有人发现豚鼠也会患坏血病,但只要在饲料中增加一点白菜,它就不会患病。

后来终于在白菜等几种蔬菜中找到了这种水溶性维生素。

1920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杰克•德鲁蒙提出抗坏血病物质应该有自己的代表字母,于是把它叫做"维生素C"。

1928年,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生物化学家森特•哲尔吉(1893一)在剑桥大学研究氧化一还原系统时,从牛的肾上腺皮质及橘子、白菜等多种植物汁液中发现并分离出一种还原性有机酸,他将之称为己糖醛酸。

后来发现这种物质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

1932年他指出,以前发现的那种物质是抗坏血活性物质(维生素C),并决定称之为抗坏血酸,同时指出这是人类食物中必须有的一种维生素。

同年美国的维达尔也分离出维生素C的纯结晶。

1933年,英国的霍沃思等人在伯明翰大学成功地确定了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

同年,瑞士的雷池斯坦成功地进行了维生素C的人工合成,并于1934年在瑞士实现了维生素C的大量工业生产,投放市场。

由于他们所做的有关维生素C的工作及其他杰出贡献,森特•哲尔吉和雷池斯坦分别获得了1937年和195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那时,人们只确认了维生素C治疗坏血病的价值,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维生素C有多种功能,与人类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胶原蛋白是连接细胞的重要成分,缺乏它时,胶原纤维合成受阻,创伤愈合延缓,微血管脆性增加,易出血。

其次,维生素C还是一种还原剂,可以使肠道中的铁呈Fe2+",让动物和人易于吸收。

再次,它还有保持维生素E、维生素A的含量,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等功能。

人们研究还发现,维生素C除上述生理功能外,还具有提高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形成,保护细胞和抗衰老,促进激素的分泌等多种功能。

例如维生素C对治疗感冒的作用,人们已研究过几十次。

其中规模最大的和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次对照研究是多伦多大学特伦斯•安德森博士所进行的。

他发现几克的维生素C即便不能治愈感冒,至少会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30%。

苏格兰医生伊万•卡梅伦博士每天用10克维生素C治疗100例晚期癌症患者。

结果,这些病人与100例接受常规癌症疗法的病人相比,平均存活期长4倍,其中13例平均存活期长20倍,并且所有的癌症表现都消失了。

维生素C对提高小儿智商也有很大的作用。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幼儿100毫升血液中含维生素C超过1.l毫克者,其智商的平均值为113.22,而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低于1.1毫克者,其智商的平均值为108.71,两者相差4.51。

又以含维生素C较高的橘子汁连续18个月供给受试的儿童饮用,他们的智商平均上升3.6。

虽然维生素C的各种功能中,有的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临床证据的证实,但其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素,每天每人需要量标准为60毫克。

人体本身不能产生维生素C,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所以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水果类中含维生素C丰富的有大枣、酸枣。

猕猴桃、橘子、山植等;蔬菜中的辣椒、芹菜、菠菜、韭菜、甘蓝、苦瓜。

菜花等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丰富。

维生素C易溶于水,蔬菜切后不宜用水浸泡,以免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同时,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稳定,炒菜时加醋可减少其损失。

一般在加热时维生素C会被破坏,故可生吃的菜最好生吃。

维生素C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避免了维生素C缺乏症的困扰,增进了人类的健康。

因此,维生素C的发现是生物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期还有一类因维生素缺乏而造成的病,如维生素A缺乏造成的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软骨症,维生素B1缺乏造成的脚气病,以及以及维生素C缺乏造成的坏血病(在航海中很常见)等。

它们的发病率也很高。

20世纪初发现维生素A、B、C、D之后,它们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控制。

今夜谁人入睡13:27:07 维生素Bl的生物化学名称叫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而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维生素Bl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辅酶参加碳水化合物代谢,使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另外,维生素Bl还有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作用。

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时,热能代谢不完全,会产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进而损伤大脑、神经、心脏等器官,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总称为"脚气病"。

主要有下列症状:①消化道症状:呕吐、厌食、便秘或腹泻。

②循环系统症状:心律失常、心肌炎、全身浮肿,直至发生心力衰竭。

③神经系统症状:足部出现针刺感或蚂蚁爬行感,呈袜套型分布,继而肌肉酸痛,肌力减退,皮肤感觉迟钝,筋脉驰张,挛缩,足部浮肿。

严重时烦躁、甚至嗜睡、呆视、眼险下垂、惊厥。

这种病严重时很象冠心病等心脏病,发生在婴幼儿时,病情更为凶险,能够导致死亡。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主食。

肉类和蛋类也不少。

本来稻谷、麦子的维生素B1含量并不比粗杂粮小米、玉米、荞麦等少很多,但是加工成精米精面后维生素B1损失很大,加工越细的米面,维生素Bl含量越少,因为维生素B1主要集中在谷粒的外层。

比较而言,粗杂粮的加工一般不追求精细,所以维生素B1含量比细粮要高一些。

维生素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中被发现得最晚的一类。

人类因缺乏维生素C 所经受的痛苦和生命威胁,已经不知过去多少年了。

从埃及发现的古代象形文字中,有人认为,以牙龈和皮肤出血为特征的坏血病在3000年以前就有了。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一公元前377)记载的一种病,也是指坏血病。

曾有人对坏血病作过较详细的描述:病来时脚和腿突然感到疼痛,牙龈和牙齿被一种坏疽侵袭,病人不能进食。

腿上骨骼发生病变,呈可怕的黑色(由于骨膜下出血),疼痛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