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评讲版)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细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细解析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不一样。
此成语表示多方面多个领域里的个体在客观上和大家不一样。
比如“这棵树长得与众不同”就不能说它“标新立异”,因为它本身长得就是这样,并没有刻意追新求异,但“与众不同”便是脱离了大众,脱离了生活。
标新立异:独创新意,理论与众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也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
褒义时指的是很有创新,创意得到认可,脱俗出众;贬义时指的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而这种创新却没有被认可时呈现贬义。
此成语专指“追新”“求异”上,主观色彩强烈,而且用于比较具体的方面,如理论等。
比如“有些年轻人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身着奇装异服,言行滑稽怪异,只图吸引眼球,毫无品位可言,他们的荒诞取宠之举不足为训”中即含贬义。
但即使标新立异,也还是基于原有的基础的,没有脱离基础。
另外,从语感上讲,“自己”与“与众不同”搭配,不与“标新立异”搭配。
所以选“与众不同”。
机敏:指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
如“他机敏地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敏锐:敏锐,指反应灵敏,目光尖锐。
据“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选“敏锐”。
浮躁:指轻浮急躁,不沉稳。
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比“浮躁”程度更深。
最后一空,没有达到“焦躁”的程度,所以选“浮躁”。
【吐槽】此题,很难做出选择,觉得哪个词都可以选,而且理由还十分充足,而且即使选了B项,还拿不定主意,唯恐相左了标准答案,试问:为什么就不能出个区分度高的题目呢?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A项“刀俎”“鱼肉”是喻体,“人”“我”分别是它们的本体,此项利用了比喻修辞,非借代;B项“尧舜”借指成功之人,属借代;C项“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D项“西施”代指美女。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讲解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语文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归纳各组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的共同点。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
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
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参考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归纳各组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的共同点。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讲解
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G时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栽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一,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茌垃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项是(3分)A.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一人皆可IU为尧舜C.化千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项是(3分)A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挨星移几度敢-,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一“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项是(3分)第—组:‘看见对语荔蒋垃’薯霎言嚣繁重者)第丑:《同桌潞;攀揣黪翼凝,兄弟》《没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同》《当我发呆时我在担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一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恩我在 D.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官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瓣日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终影巧合连环③日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慑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IS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19:词语(熟语)使用.【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考生在作答前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意,选择合适的词语.【解答】①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带有贬义色彩。
②机敏:强调洞察力,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
敏锐:强调观察者本身,反应灵敏,目光尖锐。
③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一般指情绪。
浮躁:指急躁,不沉稳,一般指做事和心态。
①强调“与其他人不一样”,并非强调“观点、主张”,不能用带贬义的“标新立异”;②强调观察者本身,形容目光尖锐﹣﹣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而为“敏锐”;③强调面对生活心态急躁,没有情感恼怒的意思,因而为“浮躁”。
故选:B。
【点评】解答词义辨析类的题目,需注意词义适用的对象和含义,这样更容易得出恰当的答案.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考点】24:修辞方法.【分析】此题考查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在作答时需注意熟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解答】答案A。
借代,是指借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出现。
比喻也是。
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别。
借代仅仅是用代体来代替本体,重在指称,将本体化作一种可见的“符号”,意在揭示本体的特征;而比喻用毫不相关的事物来使抽象的本体形象化,重在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A选项是将“人”(他人)比作“刀俎”,将“我”比作“鱼肉”,将“他人”和“我”之间抽象的关系形象化,因而为比喻的修辞手法。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与解析(精编)含附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江苏卷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卷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评讲版)
二、文言文阅读(分)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ǎ【艰难窘迫,坎坷不顺.】二十年.文恭捐馆【捐馆是死地比较委婉地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地官邸,一般是指官员地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地婉辞.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地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地话.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则已矣,还“侄.~步..迟钝,..傲慢..穷困..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āǔ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我祖父地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地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地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地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地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地坏话,说我地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地事业.”祖父哭着说:“我地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地.”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地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就不会死了(可以永生了)吧!”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眼睛生翳:目~昏花..过错:.”.灾难,疾苦:灾~..古同“省”,减省】,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入闱,.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选.“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í].急切:~~.~待解决.~须纠正.亟[ì].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地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地,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地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地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地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地文章又不好,以致送了四五次,试卷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地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地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地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地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ǎ]官】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轻慢】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审问犯人:~讯..穷究.】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一职,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地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地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地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地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地父亲,张岱地曾祖父.()藨蓘:耕耘。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处在高三的你,还不知道怎样有效的去复习语文的吗?是这样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参考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6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这类题,一是要理解近义词语的含义和区别,二是理解句子的语境,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
区别近义词,除了要注意构成语素的不同之外,还要注意词语在使用范围和表达程度以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不同之处。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jiǎn【艰难窘迫,坎坷不顺。
】二十年。
文恭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
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
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意思是你快要死了。
这是骂人的话。
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抽。
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biāo gǔn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
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
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
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
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
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
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
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
”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
”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
”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
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就不会死
了(可以永生了)吧!”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1.眼睛生翳:目~昏花。
2.过错:”
3.灾难,疾苦:灾~。
4.古同“省”,减省】,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
入闱,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选。
“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jí]1.急切:~~。
~待解决。
~须纠正。
亟[qì]1.屡次:~请(屡次请求)。
~来问讯。
】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
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
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
这位老
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
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的文章又不好,以致送了四五次,试卷快要送完了。
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
”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
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cǎi]官】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轻慢】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
1.审问犯人:~讯。
2.穷究。
】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一职,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
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
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
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
”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
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
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1)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2)藨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