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
阿城区朝鲜族小学校朴金姬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汉语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之路,我们懂得教学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汉语课堂我们渐渐抛弃了那些表面的浮华,因为学生爱读书的原因不是教师课堂上的花样翻新,不是热闹喧嚣的场面,应该注重一个“实”字。我们认同“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一说法,努力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效果最优化,让学生终身受益。今天我就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看电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历经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尝试运用并形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模式:“创设情境——初读感知——熟读感悟——总结拓展”。一、寻找文中“趣”、以“趣”导学。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实际是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可唤起学生愉悦的心绪,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好的导入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或以鲜明、直观的画面;或以轻快的音乐;或以生动详实的描述;或以富有情感的片段朗读。在《看电视》一课,我设计了自然而又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来导入的:“今天,老师想做一项调查,同学们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致盎然,情绪饱满,接着在学生中找一名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更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接受采访会无拘束、回答会真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这样的调查,为引入课文做了铺垫,对今后看电视时的做法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自然承接。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汉语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在课堂伊始,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可多次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读书,引发学生想象,组织学生积极探讨。这样上课才能吸引低年级学生,使孩子们的任务性学习变成快乐学习。在《看电视》一节中,我多次创设了教学的情境:“书中说:我家看电视真奇妙,奇妙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学生字的环节,我是这样调动学生兴趣的:我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首先要过生字关!”
此外,教师备课中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要寻找文中的“趣”所在,协同课文的情感目标来设计体会趣味,或教师进行小结、或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组
织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联系前后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体会到作者、编者的意图。《看电视》一课的趣在哪里?就在于我家看电视时的奇妙。奶奶看电视时,我和爸爸打盹睡觉;我们看电视时,奶奶看着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到妈妈疲劳,又一起看音乐和舞蹈。全家人看电视总是在换频道,都乐融融。寻找和挖掘了这样的趣,我想教学的情感目标已经完成了,学生会自然感悟到少尊老、老爱小,一家人互相关爱的道理。
二、教学注重“实”,体现真实和扎实。
1、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要抓住“读”这个根本,明确读的地位,提高读的质量,讲究读的方法,把阅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读书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原本静止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使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
读一篇文章,必须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才能抓住重点,为精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初读是深入读的基础点,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初读感知,熟读领悟,从而达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吸收。以前,我认为初读没戏可唱,因此初读就一读了之。殊不知忽视初读环节,在精读环节就会大打折扣。后来我在教学中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思考,才发觉学语文必须经过初读才能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文时间。我认为应该追求本色初读,也就是要做到“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读通课文,把握大意,感知内容。初读也应进行指导、检查和反馈,实践证明初读也会出精彩。阅读教学想跳过“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一步跨到“读懂”这个高度,就会形成一种悬浮状态。在教学《看电视》时,我设计的初读有四次:首先是看画面听读课文,第二次是学完生字后巩固生字的自由读,第三次是同桌一人读一行的练习读,第四次是挑自己喜欢部分的选择读。经过这几遍的朗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就好比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熟读感悟。
有感才有悟,悟的过程是学生分析综合的过程,又是学生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的动力。感悟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适当讲解、点拨,学生朗读体味、深入理解的过程。读课文起于“读”,着眼于“思”,落脚于“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过程中,要顺应学生认识规律,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思,尽量缩短学生“悟”的过程。朗读感悟过程也要扎实,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环环到位,留给学生的思考题也要适度、有梯度。将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在读熟过程中逐渐让学生达到思维的深度。“读通”、
“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的读落得实,“读懂”才有希望,否则,读中感悟是一句空话。《看电视》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的目的,然后抓住一条主线----小组合作填空题,让学生感悟: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进一步悟出晚辈应尊重长辈的道理。
3、总结拓展。
在每节课的总结、拓展过程中,学生会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更高的认知结构。有位教育学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确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课堂上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恰当的延伸拓展,把语文的视域打开,不局限于一方狭小的空间,放得开收得快,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诗歌教学——《看电视》的总结,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导向。最后向学生抛出的问题:“今天,学了这一课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时,你会怎么做呢?”自认为设计得非常恰当,一点都没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的问题在此时应该是有地放矢了。拓展学习也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课是课改课而在每节课都搞形式主义,不需要延伸的也进行延伸。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力得以提高。寻找文中趣,讲求实,“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已逐步在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但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实践,才能取得较明显的成果。“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语文教学模式,人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本人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与大家一同共勉。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改革》中告诉我们:“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在今后的课改探究路上我会:以自信迎接每一轮红日,将激情融进每一节课堂,把微笑送给每一颗心灵,用创新启迪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