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703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湖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湖南省重点学科,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8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余项。
我校化学学科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基于纳米尺度和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析化学,仿生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合成等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界面物理化学与化学电源,无机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等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成为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分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课程设置注: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六、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7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育教学能力: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能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能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基础。
3.教育教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化学教学论等,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课程:化学实验、教育实习、科研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验教学:加强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培养科研素养。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1.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
2.培养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质量保障质量保障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人才培养提供反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系统地掌握化学及分析化学专业的专门知识、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生物分析化学2. 波谱分析化学三、培养方式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按一级学科开设学位基础课;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24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由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具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1. 必修课24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前沿讲座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共四门12学分。
前沿讲座: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
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
前沿讲座的成绩将根据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自主讲座次数及内容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评定。
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者记2学分。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分析化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1、分离科学2、电分析化学3、光谱分析三、学习年限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分不少于34分(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1学分;学术报告和科研成果各1学分),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政治理论课程,2门,必修,共4学分;第一外国语和专业外语,2门,必修,共4学分;学位基础课,1门,必修,3学分;学位专业课,3门,每门3学分,共9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6学分;非学位公共选修课,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非学位跨专业选修课,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须补修两门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3,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无机化学2.化学生物学3.分析化学4.有机化学5.物理化学6.高分子化学7.材料化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满足化学学科领域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活跃的思维方式和较强能力,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宽口径高素质理科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化学、化工、轻工、医疗、能源、环保等行业,以及厂矿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适宜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前两年在中山大学按化学专业培养,后两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按化学科技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执行所在学校的学籍、学位管理条例,具体要求为:1、在中山大学完成一、二年级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附件1)和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成绩绩点达2.5以上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通过专家组面试合格者,可获得进入香港理工大学继续学习的资格;2、在中山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实行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能够流利的进行英语交流;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4、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修满学分、各科考试合格并符合学位条例要求者,中山大学颁发化学专业毕业证书,香港理工大学颁发化学科技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修业年限四年,中山大学二年,香港理工大学二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六、专业特色课程:化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全英文教学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必修课程全英文上课)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1-2年)①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分析化学(0703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0703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介绍二、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三、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六、培养必修环节要求与考核七、学位论文工作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九、必读和选读书目十、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学科负责人:修订日期:年月日第二部分具体要求一、学科介绍分析化学是研究和获取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及其他多种信息的科学,涉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化分析、样品分离富集、谱学、化学计量学等特色分支学科,从多方面提供物质更全面的信息,为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检测方法,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服务,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分析化学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宽广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深入、系统掌握分析化学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分析化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同时具有一定的近代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知识,能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并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学习年限: 3年三、研究方向1、色谱质谱分析;2、光分析化学;3、电分析化学;4、分析仪器联用技术;5、化学计量学与信息学;6、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7、食品与药物分析;8、生物与环境分析;9、色谱电分析化学。
四、培养方式1、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
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组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研究生应参加所属系所的有关活动。
3、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勤服务处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物质间反应与转化的规律及其与外界条件关系的科学。
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化学中的信息科学。
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而成的分析科学体系,它涉及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形态分析等分支学科。
分析化学学科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和政策决策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培养目标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调工作的能力;掌握分析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样品预处理、熟练使用现代分析仪器以及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等能力,了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创新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用它比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学科专业文献、书籍和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和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化学相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天然产物分析本方向以中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化学结构测定和生理生物活性研究,探讨其构效关系,以达到对中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研究。
2.电化学分析本研究方向是以测量某一化学体系或试样的电响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它把测定的对象构成一个化学电池的组成部分,通过测量电池的某些物理量,如电位、电流、电导或电量等,求得物质的含量或测定某些电化学性质。
070302分析化学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07030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分析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全面了解分析化学及相关学科和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既能从事分析化学和相关化学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又能从事教育和管理的高层次的开拓性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1.生物分子光谱分析;2.新型功能材料表征及分析;3.生物有机分析;4.电化学分析;5.环境分析。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3年。
研究生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学年限(延期)。
硕士研究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四、培养方式1、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的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式、时事和政策学习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2、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
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和指导教师与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研究生应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活动。
4、因材施教,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学习和要求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执行学分制。
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完成34个学分,一般不超过40个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课程分为学位课(即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学位课、专业理论学位课)、必选环节和选修课三类。
其中学位课程22学分,共9门课程;选修课要求选修3门以上,至少8学分;必选环节:4学分,必选环节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教学实践: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工作。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2)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2)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分析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政治合格,能够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
能够熟练的阅读英语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A.电分析化学B. 分子光谱C. 分离富集技术D.生物传感器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须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大约用一年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获得足够的学分,并提前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
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一段学习时间,但最多不超过一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公修课和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考试的形式进行笔试。
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成绩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级。
由主讲教师出试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处,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清华大学
化学原理
20440352
无机化学实验A(1)
20440582
无机化学
20440362
无机化学实验A(2)
20440492
分析化学
20440462
分析化学实验
20440104
有机化学A(1)
20440142
有机化学实验A(1)
20440113
有机化学A(2)
20440242
有机化学实验A(2)
20440524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 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 取得 6 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 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 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 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13 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 1-2 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 5 门或 8 学分,建议其中 1 门为新生研 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2) 体育(2) 微积分B(2) 大学物理B(1) 有机化学A(1) 无机化学实验A(2) 无机化学 合计:
学分 3 2 1 4 4 4 2 2
周学时 2 2 2 4 4 4 4 2
考核方式 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微积分
分析化学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培养方案摘要:分析化学是化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在实验室中,培养具备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分析化学培养方案,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在分析化学领域取得更好的进步。
导言: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仪器设备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与解释能力。
本文所提供的分析化学培养方案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提升、学术交流与团队合作等。
一、基础知识学习在分析化学领域,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原理等。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化学课程或者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
重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与机理,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学习有关分析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子光谱仪、色谱仪等。
学习者应该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的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处理实验误差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来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操作步骤和技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操作中,学习者要注重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实验课程或进行实验实训。
实验课程可以涵盖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如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络合滴定、常见离子的分析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习者能够加深对实验原理以及数值计算的理解,并且掌握实验室中常用的量化方法和技巧。
三、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提升数据处理与解释是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习者需要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理解数据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并且能够准确解释结果。
为了提升学习者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能力,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培训、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及论文的阅读与讨论。
分析化学年度培训计划编制
分析化学年度培训计划编制
一、背景概述
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我公司定期开展分析化学相关领域的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分析化学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
现拟定2022年度分析化学培训计划。
二、目标与重点
1. 提高员工对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2. 提高常用分析仪器和方法操作技能,下派实验能力。
3. 提高分析报告编写和质量控制水平。
4. 提高对新分析技术潮流和发展趋势的了解能力。
三、内容设置
1. 基础理论类课程...
2. 设备操作类实训课程...
3. 实验报告写作与质量控制培训...
4. 新技术动态类培训...
五、时间安排
将根据以上内容和目标,安排每季一次培训,每次3-5天。
六、责任部门
质量部门统筹组织实施。
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七、预期效果
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员工整体分析化学水平,实现质量目标。
以上为2022年度分析化学年度培训计划初步编制思路,如有问题请指出,进一步完善编制工作。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八章:生物微阵列传感检测技术
第九章:基于纳米金的生物分析技术
第十章: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分析技术
第十一章:基于荧光染料的核-壳型纳米颗粒的生物分析技术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许春向等.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
2、司士辉.生物传感器[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3、姜忠义,成国祥.纳米生物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4、徐宜为.免疫检测技术[M].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
课程编号:01207030207
课程名称:现代色谱分离分析
英文名称:Advanc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任课老师:陈波
10、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J].
11、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J].
12、Analytical Chemistry[J].
课程编号:01207030206
课程名称:生物分析技术
英文名称:Bioanalytical Technology
现代仪器分析与普通仪器分析的学习内容有很大的不同。现代仪器分析:在定性分析方面,侧重于对有机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在定量分析方面,侧重对复杂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实现高灵敏度的成分分析。现代仪器分析适合在科学研究中发现和研究新物质。使有些用常规分析方法无法实现或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缩短到几天或几小时。现代仪器分析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质谱(MS)、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学科:____分析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代码:____070302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简介
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而成的一个分析科学体系,它涉及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传感器、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表面、微区、形态分析等分支学科。
现代分析化学已不再局限于定性、定量分析,而是要获取包括物质结构、形态在内的全面信息,并解决诸如对微区、薄层、在线或在体等特殊要求的测定及分析测试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分析化学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如环境生态)和政策决策(如资源、能源开发)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
本专业设海洋环境要素测量方法研究、海水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分析化学、材料结构的表征及分析4个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多项。
本学科现拥有色谱、电化学、光谱、波谱、电镜等种类功能较齐全的先进仪器设备。
各种教学设施齐备。
二、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分析化学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熟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英),能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或从事研究工作。
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
四、修读年限
2至3年。
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二)拓展模块
专业英语
前沿讲座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实践训练
跨校选修课程
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但不能超过5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一定层次水平的相应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
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拓展模块学分要求
不低于14学分。
(三)保障模块(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硕士生资格考试
1)硕士生资格考试在“核心模块”完成后,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
2)学生自我鉴定,党支部填写政治表现,填写“中期筛选考核表”;
3)提交5000-6000字“文献综述”,并经过讨论认可;
4)采取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
5)组织5位专家组成考试小组,进行考核
6)考试小组听取并论证其“开题报告”,事后将“考核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一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应在明确导师后,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实施;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进行;
论文研究进展报告
1)硕士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至少组织1次报告会报告论文进展,并以书面材料上
交备案;
六、总学分要求
不少于30学分。
七、其它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应是有明确意义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或有应用与开发前景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2)论文应充分掌握文献资料,应阐明研究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并有一定的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3)论文应能体现作者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关键技术,能反映出作者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
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4)论文应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要写作规范,文字流畅,立论正确,逻辑严谨,数据可靠,篇幅
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摘要1500字左右;
5)论文至少有两个学期的实验工作量;
6)论文内容应在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即将发表(有证明)1篇以上研究论文(按学校统一要
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