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
社会心理与自我浅论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关键词:自我概念社会化社会心理学自我审查社会交往准则从众正文:一、自我概念与社会化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1)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2)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也即个体能在其自觉体验中感到的东西。
后来,人们把前者称作自我系统,把后者称作自我概念。
其实在讨论自我概念时,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
在前苏联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自我概念区分为四种类别:(1)现实的我,指个人对现在的我的看法;(2)理想的我,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 (3)动力的我,指个人努力成为的人;(4)幻想的我,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以往,关于自我概念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自我尊重上,即集中在自我尊重的因果和自我尊重同人格与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上.现在,自我概念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我表现的动力学,以及在自然主义的和实验的情境中的印象控制;特定的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结果,包括性、种族群体、行为异常和年龄特征等;历史和社会结构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包括战争、经济萧条、文化变迁和组织的复杂性等;自我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一、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1.社会化的意义个人要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人类素质(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人类存在独有的语言)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3.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
4.社会化过程的特征(1)连续性。
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
前一阶段的社会化状况,会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2)无终点性。
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不断引导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变化,不断进行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目标1.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本质上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也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
社会化的一般结果是使人们适应特定社会的要求,获得特定社会角色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与特定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1.个性化的含义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稳定而特别的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2.个性化的过程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2)
真题分享
2.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 )角色。(单选)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先赋型 D.不自觉
真题分享
2.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 )角色。(单选)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先赋型 D.不自觉
答案:A
真题分享
3.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多 选) 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表现角色 D.成就角色
按角色承担者 的心理状态分
• 先赋角色(父母、子女) • 成就角色(教师、医生、警察)
• 规定性角色(公务员、军官) • 开放性角色(朋友、游客)
• 功利型角色(追求利益,商人、企业家) • 表现型角色(表现社会公平,学者、教授)
• 自觉角色(演员、父母) • 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过程:
答案:D
真题分享
5.企业家属于( )的社会角色。(单选)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开放型 D.创新性
真题分享
5.企业家属于( )的社会角色。(单选)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开放型 D.创新性
答案:B
真题分享
6.角色失调包括( )。(多选)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转变 D.角色中断
真题分享
6.角色失调包括( )。(多选)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转变 D.角色中断
答案:ABD
真题分享
7.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这属于( )。(单选)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真题分享
7.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这属于( )。(单选)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1974) 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 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 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 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2.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个核心概念: 性、性别、性别角色 • 理解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规范和要 求,按照社会的性别期望和要求行事。 •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 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
• 67、表现男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概念是( )。 (A) 性别(B) 性别角色(C) 性(D) 性别认同 • 34、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 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自身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 当某一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4.主观认同
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 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专断型 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 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他们要求绝对 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 近,孩子常觉不满、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智 商低、易怒。
父母态度
鲍姆林德
(BAUMRIND)
把父母态度 分为三类
随意型 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 管理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依赖的源泉, 但不是标准的传授者和榜样。做决定与孩子商 量,从不惩罚,不控制,较温暖,但对未成熟 的孩子缺乏控制。 权威型 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 发儿童,有必要时坚决控制。但他们会解释这 样做的理由,鼓励孩子同他们交换意见,多鼓 励、少惩罚。这些孩子能自立、自控,很自信, 有探索精神并且对生活心满意足,易于合作。
社会心理学02社会化
•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性 别角色社会化使男性认同男性的角色规定,表现出符 合男性身份的行为;也使女性认同女性的角色规定, 表现出符合女性身份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穿裙子而他们穿裤子?
研究案例:
美国社会和人类学家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原始部落的 研究:《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社会化的任务:
• 明确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望以及基本的行为规范 ; • 促使个体具备实现这些期望的条件,自觉地用社会 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中会扮演许多角色。
• 透视性别差异
(1)两性之间行为上的平均差异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 (或女性)都是如此。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有时两 性间的平均差异远远小于性别内的个体差异。 (2)两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行为和技 能是不变的。
• 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变化
• 1967年,美国57%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赞同“已婚妇女的活动应 该限制在家庭范围内。”而到2002年,只有22%的人同意。
(2)社会支配性
想象一下这样两个人:
甲:喜欢冒险,独裁,粗心,控制欲强,坚强,独立,强壮;
乙:感情丰富,依赖性强,爱幻想,情绪化,服从,弱小。
谁可能是男性?谁可能是女性?
• 2002年,在全世界所有的立法者中,女性只占14%;在所有的 首相和总统中,女性只占 5% (CIA,2002;IPU,2002) 。而世界 500 强 企 业 中 的 首 席 执 行 官 中 , 女 性 仅 仅 占 1% (EagIy & others,2003)。 • 男性比女性更关心社会统治问题,更倾向于支持保守的政治 候选人和维持男女不平等的措施(Eagly & others, 2003)。 • 在陪审员团体中,男性约占一半,但在被选举的陪审团领袖 中却占到90%。 • 在工业化国家,女性的平均工资是男性的77%。这样大的工资 差距中,仅有1/5可以被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 和工作特性等因素加以解释(世界银行,2003)。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社会心理学 课程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社会心理学导论: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任务。
2. 社会化与自我认知:探讨社会化的概念、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的理论;自我的概念、自我的心理成分。
3. 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4. 社会态度与社会动机:理解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的理论、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社会态度的测量;社会动机的概念、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应用态度改变的理论和原理,减少偏见和歧视,增加合理动机。
5. 人际关系: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测量。
6. 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理解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的概念、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的控制。
7. 群体心理:探讨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流行、流言、舆论。
8. 社会心理学与生活:了解社会心理学在偏见、性别角色、健康、管理、教育、犯罪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课程大纲还包括教学时数和教学方式等内容。
教学时数通常为54学时,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自主理解,学会观察社会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心理意义。
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试题中识记、理解、应用题的比例一般按15%、35%、50%安排,难易程度一般按容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安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大纲内容可以根据学校或机构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3)
三、自尊
(一)自尊的定义: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 评价的结果。
答案:B
)。(单选)
真题分享
6.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包括( )。(多选 ) A.主我 B.本我 C.客我 D.超我
答案:AC
真题分享
7.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单选)
真题分享
7.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答案:D
真题分享
2.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 重要的作用,这是( )的观点。(单选)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真题分享
2.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 重要的作用,这是( )的观点。(单选)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真题分享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 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 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 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真题分享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 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 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 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 评价的总和。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
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与自我
–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现有教育 制度下的学生 )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2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 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9
二、身份
• 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 我认同。 – 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 处境身份是异变的
• 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 学生是一种地位身份,学生角色是家长、教师和公 众对他的行为的要求和期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 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1) 职能性 (2) 扮演性 (3) 多重性
角色扮演: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
(4) 固定性
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
求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比角色扮演者 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5
社会角色(social role)
方法:哑剧表演、独白法、角色互换、镜像法、心理剧、 空椅子法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21
四、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来自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 遇失效。
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 利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
13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 – 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概述二、社会化与自我三、社会知觉与归因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五、态度六、沟通与人际关系七、社会影响八、爱情、婚姻与家庭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Myers, 2002)主要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人、群体或社会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G. W. Allport, 1954)个人他人社会群体第一节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发展简史三研究方法四主要理论流派本节共计9个问题(重点7个):1.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理学和社会学。
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B=f(P, E)(勒温)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7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8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问卷法)和档案法(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9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个人(individual)心理学(阿德勒)、分析心理学(荣格)、“文化因素论”(霍妮等)、自我(ego)心理学(埃里克森)、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hip)学派(沙利文)、自体(self)心理学(Kohut,1972)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自我、身份与自尊本节共计19个问题(重点15个):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上)
20
什么是符号
社会心理学的“符号”包括
语言 文字 动作、姿势
符号的功能
1. 人们形成和改变着自我 的概念
2. 建立和发展相互的关系
3. 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
21
(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 基础的。
2.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 事物自身中。
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岳 飞作为将军和儿子)
角色内冲突: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有
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教师)
48
(二)角色不清 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
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 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都会造成
角色不清。(某新上任的纪委书记)
49
(三)角色中断 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
中途间断的现象。(退休)
(四)角色失败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
舞台,放弃原有角色。(商人破产打工)
50
第三单元 : 自我、身份与自尊
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51
一、自我
主我
(一)自我的概念
镜我
客我
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 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群体 风俗、时尚、阶层、阶级, 层面 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7
社会心理学简史
3 实证分析阶段
2 经验描述阶段
1 哲学思辨阶段
古希腊至19世纪 上半叶
主要是围绕“人 性”问题进行了 漫长的思考与辩 论。
19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2、社会规范理论 (1)互惠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3、进化心理学理论 (1)保护家族 (2)互惠 (二)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在场 (二)榜样的存在 (三)时间压力 二、被助人的特点 (一)性别 (二)相似性 (三)不被责备者
三、助人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四、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 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 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 过程。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 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 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 Leabharlann 一)冒险转移原因:1.个人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 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 价 (二)群体极化的概念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嘉庆,是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 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三)群体极化的机制
二、群体的形成 (一)群体形成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结合社会心理学谈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价值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识别等等。
社会化过程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和机制。
首先,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是社会化的起点,在这个环境中,个体接受到最初的社会化教育。
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言传身教对其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观察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学习语言、价值观念的传递等方式,逐渐形成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
除了家庭外,学校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学校是个体接受集体化教育的地方,其中教师和同学成为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主要对象。
在学校中,个体逐渐从家庭中获得的习惯和态度与学校内部的规范进行交流和整合。
个体通过学校中的集体活动、竞争、合作等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也是个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其所处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受,通过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和交流,个体逐渐形成对社会群体的认同。
社会认同可以分为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对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的认同。
个体在与社会群体的交往中会根据不同情境中的需求实现自我认同的维持。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例如,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会出现社会焦虑情绪。
社会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担心与紧张情绪,害怕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批评。
社会焦虑会影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表现和投入程度。
另外,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对自我认同的困惑和挑战。
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能收到不同的期待和评价,这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受出现不稳定和混乱。
总结起来,个人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妈 蔡美儿
性别角色获得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担忧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学校
语文课本中的性别歧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学校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 罗森塔尔效应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三)同辈团体
同辈团存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一)自我觉察(自我觉知 内在 外在) (二)自尊 (三)自我效能 (四)自我控制(自我检控)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自我觉察(自我觉知 内在 外在)
把目光投向自己 vs. “想点别的”
焦点实验(spotlight effect): 穿与自己以往不同风格的衣服——Gilovich&others,2000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自尊与以下几个方 面的过程相关
1、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我——他人直接反馈
2、反射性的评价——毫无关系的他人
3、根据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self-perception theory 4、根据自己行为来推断自我——我做故我在 5、社会比较——1954 费斯廷格 6、以往的成败经验
1、运动参与
2、成绩/智商 3、一般社交能力 4、外表吸引力 5、社团经历 ——2001年针对美国大学生的一项研究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四)大众传媒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五)职场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六)国家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七)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文化
文化是制约社会心理差异的重要因素
1、选择性遗忘 2、自我照顾(服务)归因 3、自我设障或自我妨碍策略 4、向下的自我比较 5、有选择的接受反馈
6、缺陷补偿 转移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四级考试头天晚上我才背了背单词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自我设障的经典实验
药丸实验 Duke Steven Berglas 和Edward Jones (1978)
四、社会化的途径 (一)家庭 (二)学校教育 (三)同辈团体 (四)大众传媒 (五)职场
(六)国家
(七)社会文化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家庭
“管束、期望、教导、关爱” 专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 威信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
宽容型父母 permissive parent
根据大学男生的说法 根据大学女生的说法
1、外表吸引力
2、成绩/智商 3、运动参与 4、一般社交能力 5、受男孩欢迎程度
1、成绩/智商
2、运动参与 3、一般社交能力 4、外表吸引力 5、服饰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中学男生在学校受欢迎的原因
根据大学男生的说法 根据大学女生的说法
1、运动参与
2、成绩/智商 3、受女孩欢迎程度 4、一般社交能力 5、汽车
(一)自我评价(自我估价 社会比较)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罗森塔尔效应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 的心理学发现
皮亚杰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埃里克森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 社会化历程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3、矫正型—严重强迫行为矫正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教师、领导、母亲 营造舒适的自控空间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外)Self-monitor自我表现(自我表演 )
高:符合工作要求 低:按照自己动机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Pope & McHale (1988)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怎样使一个人拥有自尊
1、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 2、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自我美化(自我服务偏见、自我提升与自我确认,避 免自尊心受损,增加自尊感的过程)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研究自尊的意义
1、自尊稳定性与攻击行为 “自尊高且不稳定的人就有最高的的 攻击和愤怒倾向,而稳定且高自尊者 攻击性最低。” —Kernis,Orannemann Barclay1959 2、自尊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M.Rosenberg (1965)自尊量表(SES self-esteem scale)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日本国民在震后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
社会心理学关于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集合 (自我图式self-schemas:Markus & Wurf) 生理我-体像 body image 心理我社会我-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环境的影响(社会化途径中探讨)
《大地的女儿》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狼孩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猪孩 王显凤
鸡孩 桑吉特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猴子的爱
哈里-哈洛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恒河猴代母亲实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遗传的影响
双生子研究:台湾超人气双胞胎小美女
同辈群体满足了个体的某些心理需求:
1、依恋—从朋友中获得亲密体验 2、社会整合—被接纳、归属感 3、价值的确认—自感有能力有价值 4、可靠的同盟感—关键时刻有求助者,安全感 5、获得指导—获得社会化的知识规则 6、助人的机会—帮助他人 ——罗伯特·魏茨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中学女生在学校受欢迎的原因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自我效能感:
打工女皇面试打字故事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四)自我控制(self-monitor 自我检控)
(内)自我控制:我们如何抗拒诱惑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自我控制行为三类
1、成长型—追求个体成长发展需要Rosenbaum 1980 2、改良型—拒绝诱惑、延迟满足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生理我-体像 body image “82%的男性和93%的女性很注意自己的外表。” “女性更容易对自己的体像不满,85%的女性认 为自己应该减肥。”
——Cash,1986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Body image体像:用来描述个体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现象的 总称,换句话说:实际体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 知觉,使得减肥成为流行。美容医生总不满意。 人们看重自己体像而不满自己的体像,使得减肥盛行。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知觉
主讲人:祝大勇 E-mail:zhdy0919@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社会化 二、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一部分
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关于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三、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四、社会化的途径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三、自我过程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方向和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构建良好自我意识小策略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自我评价(自我估价 社会比较) (二)自我美化 (三)自我表现(自我表演 ) 自证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1968)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三、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社会化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视频:张以庆 《幼儿园》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个人如何与社会互动并发展自我: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 米德“自我理论” 埃里克森“自我统合理论”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什么是社会化
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 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 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 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成员所 具有的特征和价值。 ——霍兰德《社会心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关于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了社会化的进程
Nature vs.Nurture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自我专注型的个体
自我专注型的个体对令人不快 的经历会体验到更多负面的情感, 女性更明显。
Flory et al.2000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二)自尊
自尊是我们对于自己所作出的评价,对自身价值的 认可程度,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是 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自尊公式=成功/抱负水平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感觉”自己身体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来自“I want something that will make me smell thinner.”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自我图式selfschemas:Markus & Wurf) 理想自我 ideal self 应该自我- ought self 现实自我- actual self ——Higgins(1987)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