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者的法理学》读书报告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2篇)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法律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法律的规则和道德有了全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法理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定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将法律与法规、制度等划等号,认为法律只是一种规范行为的规则而已。
然而,通过学习《法理学》,我意识到法律是一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它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存在,更是为了实现公正和正义的目标。
法律的本质是一种规范行为的优先、约束行为的原则,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中遵守规则和原则,以达到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目标。
其次,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规则和道德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前,我常常将法律与道德划分开来,认为法律只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存在,而道德则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然而,在学习《法理学》课程中,我了解到法律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律既包含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又有其独特的规则和制度。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在于,法律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而道德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自觉的遵守。
法律的规定往往是通过立法过程来形成的,而道德则更多地是一种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准则。
法律和道德共同组成了社会规范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实现社会公正和个人幸福的目标。
此外,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法律的正当性指的是法律是否符合公正和正义的标准,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而法律的合理性是指法律是否能够实现其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够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众多法律理论家的观点和论述,了解了不同的法律理论和思潮。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意识到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变化的。
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需要不断地与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相适应,才能真正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感想读后感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一部综合法理学的代表性着作。
本书分为法哲学的历史沿革、法律的性质与作用以及法律的渊源和技术三部分。
其核心是作者对法律的性质与作用的哲学思考,“即对法律的基本性质及法律制度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进行哲学分析。
”在本书中博登海默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思考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对法律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与行政、道德等其他社会控制力量进行了区别比较。
本书既为法理学经典之作,并不易懂,尤其阐述了众多大家和学派的观点,更是需要一番精力,在略读本书后,我又陷入了大学时期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即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此次的读书报告,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只能选读部分,希望尽可能将我感兴趣的部分理解和消化。
并将本书整理和分析如下:一、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本书的第一部分博登海默从古至今对西方法理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一个基本梳理。
并对各种法律观点中存在大量的异议和分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真理是任何特定时间人们经验的总和”,给这些具有局限性的理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台阶,也说明了这些理论作为基石的重要性,为后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铺好道路。
在谈论到发展历史的时候,博登海默讲述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法学理论,中世纪的法律哲学,古典自然法学派、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到历史法学派、功利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社会法学派和法律现实主义、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引述了众多名家的经典论述。
而我个人注意到几位先贤的观点,其中海希奥德提出法律乃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一种治安秩序,它强迫人们戒除暴力,把争议提交仲裁。
这算是对法律的一种很质朴的阐述。
而古希腊的早期阶段,法律和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
后来,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而且他并不重视法律,主要理由为“法律的原则是抽象、简单的概念形成,不能用以解决复杂的纠纷,因此,最佳的方法不是给予法律最高权威,而是给予明晓通知艺术、具有大智慧的人以最高的权威,法律国家仅仅是次优的选择。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摘要:《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集中反映了美国法哲学家博登海默的综合法理学思想,是当代西方法律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比于霍恩的《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作为法律初学者的笔者,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各时期法律思想历史沿革,同时博登海默在在第二部分对法律与权利、道德、习惯之间关系的阐述以及第三部分对法律秩序与正义的说明,也引起了笔者的共鸣。
以下是笔者阅读此书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和体悟。
关键词:法律、秩序、正义、道德一、法律是一个带着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本书的第一部分博登海默对法理学历史做了综合的概述,有朴素的古希腊和罗马的法学理论,以经院哲学和基督教哲学为基础的中世纪法律哲学,有纯粹思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到历史法学派、以及功利主义、社会法学派和自然法的复兴等多方法律理论,引述了众多名家的经典论述。
即使学习过《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我,在读完第一部分法理学沿革内容后,还是很难理清不同时代各派法律思想的内在联系,不同阶段的法学思想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各派的思想有冲突有契合,每位思想家的思想也在发生着转变,给我一种混乱且没有头绪的感觉。
想必博登海默也有此感,所以在对法学理论发展历史沿革简单介绍后做了如下总结:“不可能根据任何单一的、绝对的因素或原因去解释法律制度。
若干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若干价值判断影响着和决定着立法和司法。
”法学家们的法律思想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些法律思想就是依据社会现实反映出的最迫切、尖锐的问题发展而来的,既有理论的伟大也有时代的局限。
这就让我想到在课堂上讲到的法律的确定性,法律的确定性要求法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如果法律朝令夕改,人们将无从预见自己的行为将发生怎样的法律后果,也无所适从,法律的权威性也受到挑战。
“一旦法律制度设定了一种权利和义务的方案,那么为了自由、安全和预见性,就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对该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破坏”。
《立法者的法理学》读书报告
第一次接触强世功教授的著作是在大学期间,那时候老师推荐了一本叫做《法律人的城邦》的书,当时看到作者的名字还在想作者是不是姓“qiang”。
《法律人的城邦》是一本法学随笔集,看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法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生活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
作者认为,法律人的城邦是一个伦理生活的共同体,它意味着一种共同的价值选择,意味着一种共同的责任承担,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
自此,我脑海中第一次有了“法律人”的概念,也对强世功教授有了深刻的印象。
恰逢立法学课上程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强世功教授的《立法者的法理学》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本书来读,并在参考其他文献后写下这样一篇读书报告。
《立法者的法理学》是强世功教授的论文集,这本书以立法者的法理学为统领,将各篇论文整合在一起,为读者论述了一种理论的转向——从法律人的立法学向立法者的法理学。
书中的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要介绍和阐述了立法者的法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遍通过中国宪法和美国宪法这两个载体,运用立法者的法理学的思考方式,对于两部宪法的一些问题给予了理论上的分析;第三编的两章则运用这种立法者的法理学的思考方式从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格局当中重新构建了世界的各种冲突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框架。
作者的视野很开阔,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性的法律问题,能带给读者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解。
我认为《立法者的法理学》一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尤其能给人以启发。
第一,提倡“法律人的法理学”到“立法者的法理学”的转向,深入思考和阐述法律移植问题。
法律移植问题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的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等等问题上。
不能对移植过来的西方法学做表面化的肤浅理解,也不能将本土问题简单化,而要辩证地汲取西方法学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分析本土问题,并将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思考。
中国的现代法律是向西方法律学习的结果。
法律移植是我们国家发展必须面对的选择,而正如卢梭所言:“真正的立法不是制定在法典中,而是播种在整个民族的心灵上。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感想读后感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感想读后感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书报告《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一部综合法理学的代表性着作。
本书分为法哲学的历史沿革、法律的性质与作用以及法律的渊源和技术三部分。
其核心是作者对法律的性质与作用的哲学思考,“即对法律的基本性质及法律制度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进行哲学分析。
”在本书中博登海默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思考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对法律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与行政、道德等其他社会控制力量进行了区别比较。
本书既为法理学经典之作,并不易懂,尤其阐述了众多大家和学派的观点,更是需要一番精力,在略读本书后,我又陷入了大学时期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即法律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什么?此次的读书报告,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只能选读部分,希望尽可能将我感兴趣的部分理解和消化。
并将本书整理和分析如下:一、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本书的第一部分博登海默从古至今对西方法理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一个基本梳理。
并对各种法律观点中存在大量的异议和分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提出“真理是任何特定时间人们经验的总和”,给这些具有局限性的理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台阶,也说明了这些理论作为基石的重要性,为后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铺好道路。
在谈论到发展历史的时候,博登海默讲述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法学理论,中世纪的法律哲学,古典自然法学派、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到历史法学派、功利切知识贡献的“综合法理学”。
并论证综合观点的必要性,“任何人都不可能根据某个单一的、绝对的因素或原因去解释法律制度。
”法理学学者之间某种劳动分工是不可避免的,但最后必须要有一个综合。
博登海默举历史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实证主义法学、现实主义法学为例,说明“进路单一的、维度单一的法律理论只具有部分效力,而且在整体上也是不充分的。
”二、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本部份作为全书的中心部分,详细阐述了博登海默的观点。
博登海默全面讨论了法律的价值,以此表明综合法理概念。
法理学读书报告
法理学读书报告郭亚辉通过半年来的法理学的学习,从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从宏观上学习到法学基本概念、基本问题、法学的历史,对法和法学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了初步学习,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一部分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第二部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和第三部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我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法律观点和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和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我们知道了,法律的发展分为早期、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法律。
第一部分希腊和罗马的法律思想,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各个时代的不同人物所代表的法律观点,“法律乃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一种和平秩序,迫使人们戒除暴力,并把争议提交给仲裁者裁断”、“法律是认为创造的东西,可以更改,制定法律是为了权宜和便利”、“法律是掌权阶级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法律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康德“一个人的自由能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相和谐共存的条件总和”等等还有好多的观点。
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自然法(第四节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自然”处于哲学体系的核心位置,自然就是支配性原则,本质上是理性的,芝诺认为整个宇宙的实质就是理性,自然法就是理性法law of reason,人本质上是理性动物,跟据自身本性的法则安排生活,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概念,实践性工作,无抽象的理论讨论,与西塞罗的“自然法”(普遍/永恒的法律)不一样:反映个案的解决方法,与社会期望或特定情形的固有正义相一致;“他们所指的自然法……是在(法律)制度框架内似乎与一种规范且理性的人类利益秩序相符合,无需进一步证明的东西”。
还有(第三章古典时代的自然法)这是对自然法的发展,受亚里士多德和经院主义影响,但区别很大1、强化了法学与神学的分离(托马斯的划分奠定基础)2、中世纪将自然法的范围局限于少数几项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之内,古典时代倾向于对人的理性可推导出的具体而详细的规则体系做精微的阐释。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法理学》是一本经典的法学著作,它是近代法理学的重要代表作,对于理解法律的本质和法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下面是我对《法理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法理学》的核心思想是法律的本质是一个价值系统。
作者认为,法律不仅仅是一堆条文的组合,更是一种具有价值取向的规则体系。
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正、公平、公共利益等价值,在实践中引导人们的行为,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启示,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法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法律需要通过理性的推理和论证来确立,其合理性既包括法律的内在逻辑合理性,也包括法律与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一致性。
而法律的正当性则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公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这一观点使我意识到,一个良好的法律体系必须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外在的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遵守。
第三,《法理学》还讨论了法律的效力和权威性问题。
作者认为,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合法性和社会认可度,而法律的权威性则来自于它的制定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公正和权威性。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法律的效力和权威性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
只有当人们普遍接受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法律才能发挥其约束和引导作用。
此外,《法理学》还涉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
作者认为,法律和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
法律是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规则,而道德则是个人或社群内部的行为准则。
尽管法律和道德有时会相互重叠,但它们的目的和方式有所不同。
这一观点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为今后的法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最后,《法理学》还涉及到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问题。
作者认为,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去进行,不能仅仅依靠文字的理解和推理。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需要考虑到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内在规律,以及各种法律原则和价值观的相互关系。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标题:深入探索《法理学》的启示与思考引言:《法理学》是一部经典的法学著作,旨在探讨法律的本质、原则和价值,并提供对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以及实践指导。
在2024年,我有幸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部伟大的法学巨著。
通过学习《法理学》,我不仅对法律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在法律思维、伦理道德和社会公正等方面收获颇多。
下文将结合个人心得,以2000字的篇幅,分享我在2024年学习《法理学》的感悟与思考。
一、法律的本质与功能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法律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或制度,更是人类社会运行和秩序维护的基石。
法律不仅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也承载着保护权益、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等多重作用。
通过质疑与探究,我意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在促进社会正义方面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法律与道德的契合点,并积极倡导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公正。
二、法律的价值与理论《法理学》通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人性、社会和权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关法律的多元视角与理论框架。
在学习中,我对法律价值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法律与人权、自由、平等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也被逐渐澄清。
通过对法律哲学、自然法学和实证法学等各种法学理论的研究,我认识到法律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但同时也承载着抵制恶势力和滥用权力的使命。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将积极关注法律的多元价值体系,以及法律规则与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为法律的发展与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法律伦理与职业道德《法理学》中的伦理学思想是对法律职业道德以及法律从业者责任的一次深刻探讨。
通过深入学习,我不仅对法官、律师等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对法律伦理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我将以操守和良知为指导,时刻铭记法律职业的责任与社会期待,坚守法律伦理底线。
2024年《法理学》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法理学》学习心得模版复习方法:周老师的蓝宝书是必备的,虽然北大老师每个人的独立性都非常明显,但是可以从考题看的出来,每年都或多或少的会出这本书上的原题,所以一定要有这本书。
这本书中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可以简略的看:(1)法的继承和移植:周老师讲,这是个没有理论价值的问题;(2)法的关系,老师虽然没有讲重要与否,但是他讲这章的内容在考外国学生和本科直接考博士作为基础题来考。
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在第一次复习的时候仔细阅读一遍。
另外,看这本书时可以看考书后的思考题来进行。
有一点要说明,这本书上的许多内容都已经考过了,所以以后如何考法很难说,我想从今年的考题可以看出一点,题目重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以后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一些书上没有的问题,所以扎实的法学功底会突显其重要。
此外,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张文显老师的那本____上有几个问题可以____一下:我的体会:我在考研的过程中就只读了蓝宝书,另外还看了几篇其他法理学老师的论文,比如像苏力老师的,____老师的,巩献田老师的。
最后要尤其强调一点,老师推荐的书是基础,即便考题不在书上,你也要精通每一本必看得书,其他的,你有时间再看。
2024年《法理学》学习心得模版(2)《法理学》是一门对法律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法律的本质、目的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下面是我对《法理学》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法理学》要注重思辨和抽象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法理学需要对抽象概念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还要进行法律原则的推理和论证。
这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思辨和抽象能力,能够把握法律概念的本质和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用自己的言辞对法律问题进行解析和评价,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学习《法理学》要注重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反思。
法律是社会的一种规范性行为,它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具有国家的法律观——读强世功《立法者的法理学》
在本 书 的序言 当 中 ,作者 提 到美 国学者 弗里 德曼 的也 一段话 , 其 中一句 是这 样说 的 : “ 所有 对法 律 理论 的系统 性思 考总 是一 端连 着哲 学 ,另一 端连着 政 治理论 。”从 这句 可以看 出 ,法理 学是 对法 的基本 问题 的哲学 思考 ,而这 种思 考不 能仅 仅 的停 留在对 法学 内部 体 系的琢 磨 中 ,应 当结合 其他 外部 因素的影 响 ,向其 他领 域扩 展 , 从 而使 法 理 学有 更 大 的 发展 空 间 。强 世功 的这 本 《 法 者 的法 理 立 学 》就是 把法 理学 的视野 扩展 到政 治 、宪政 领域 ,他 说 “ 哲学 建立 在技术 上 ,正 义建立 在程 序上 ,政 治建 立在 法律 上 …… ” ,从 而为 国家 的建 立和稳 定发 展 找到一 个更 加具 有合 法性 的法 理学 ,也使 得 我 国的法 学家从 原有 的身 份 当 中走 出来 了 , “ 意 味着我 们 的法理 这 学也要 从 ‘ 律人 的法理 学 ’迈 向 ‘ 法者 的法 理学 … 。而 这里 法 立 面 ,强世 功所 提到 的政治 并不 是一 般 意义上 的政 党政 治 ,而是将 政 治 的涵 义 提 高到 一 个 更 高 的层 面 来讲 ,是 一 种 具有 民族 担 当 的政 治。 作 者 所认 为的立 法者 的法 理学 绝不 是 目前流 行 的 “ 法学 ” , 立 这里所 说 的 “ 立法者 ”也 不是 现代 立法 意义 上 的法律 制定者 ,而是 古典 意义 上创 建政体 的立 国者 ,从 这个 意 义上来 讲 ,立法 者 的法理 学是 在思 考如何 通 过法律 来创 建政 体 ,是关 于 国家 的法律 观和 如何 治理 国家 技术 的学 问 。一 个 国家 的法 律是不 能在 其 自身 内部封 闭式 的 运行 的 ,如果 法 律 脱 离 了一 国政 治 ,很 多 问 题是 无 法 自圆其 说 的 ,研 究 者过 分在 强调法 律 自身 的 内在特性 ,从 而形 成 了一种 “ 没 有 国家 的法律 观” ,这样 的法 律就 处 于一种 真空 状态 ,理 想化 的状 态和无 国界 的状态 ,而这 种状 态在 具体 的 国家里 是不 现实 的 ,这也
法理学读书报告
法理学读书报告
法理学,是指对法律意义、规范幸存背后的原则、价值观和哲学思考的深入探讨。
它不仅是法律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我在读这本《法理学导论》时,深切感受到了法理学对法律理解和判断的重要性。
首先,在研究法理学前,我只关注了法律规范的内容,而缺少了对背后的原则和价值观的认知。
然而,只有了解法律规范的根源和目的,才能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完整的解释。
法律规范中的规则、权利和义务等都是从社会公正、道德价值、公共利益等根本原则和价值观派生而来的。
因此,法理学的透彻探讨使我对法律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而这对我的未来法律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法理学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判断的重要性。
作为法律工作者,判断是其职责之一。
然而,不同的判断标准会对事实的解释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判决的前后不一致。
因此,作为一位法律工作者,必须通过对法律的根本价值观和原则的认知,深刻认识判断标准的重要性,全面准确地分析问题,提高判断的规范化水平。
同时,法理学的研究也让我更加明确地了解了法律修养的重要性。
法律修养包括对法律系统、法律生态和法律规范的态度和认识等,它并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或技能,而是需要融入法学思维和道德约束。
在法律修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体会法律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尊严和自由,并最终实现“法律为人民”这一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法理学导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规范背后的价值观、原则和哲学思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判断水平,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价值观,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法理学读书报告
法理学读书报告郭亚辉通过半年来的法理学的学习,从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从宏观上学习到法学基本概念、基本问题、法学的历史,对法和法学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了初步学习,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一部分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第二部分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和第三部分法律的渊源和技术我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法律观点和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和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我们知道了,法律的发展分为早期、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法律。
第一部分希腊和罗马的法律思想,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各个时代的不同人物所代表的法律观点,“法律乃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一种和平秩序,迫使人们戒除暴力,并把争议提交给仲裁者裁断”、“法律是认为创造的东西,可以更改,制定法律是为了权宜和便利”、“法律是掌权阶级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法律可以被定义为“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康德“一个人的自由能同所有其他人的自由相和谐共存的条件总和”等等还有好多的观点。
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自然法(第四节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自然”处于哲学体系的核心位置,自然就是支配性原则,本质上是理性的,芝诺认为整个宇宙的实质就是理性,自然法就是理性法law of reason,人本质上是理性动物,跟据自身本性的法则安排生活,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概念,实践性工作,无抽象的理论讨论,与西塞罗的“自然法”(普遍/永恒的法律)不一样:反映个案的解决方法,与社会期望或特定情形的固有正义相一致;“他们所指的自然法……是在(法律)制度框架内似乎与一种规范且理性的人类利益秩序相符合,无需进一步证明的东西”。
还有(第三章古典时代的自然法)这是对自然法的发展,受亚里士多德和经院主义影响,但区别很大1、强化了法学与神学的分离(托马斯的划分奠定基础)2、中世纪将自然法的范围局限于少数几项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之内,古典时代倾向于对人的理性可推导出的具体而详细的规则体系做精微的阐释。
法理学读后感
法理学读后感第一篇:法理学读后感法理学在我的阅读经验里,初次阅读法学著作,都会觉得枯燥,尽是罗列堆砌,智慧的东西很少;而初次阅读文史哲的经典著作,其作品本身的思想魅力即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
为什么法学著作没有这种冲击力?是因为中国法学只发展了二十余年,思想水准无法与其他绵延流长的学科相比,还是法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限制?恐怕都有。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承载着越来越多的责任。
而涉及到人的行为的研究,仅有法学的视角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诸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确保法律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分析法学派虽然使法学在形势上成为了自足的学科,但是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仍是千丝万缕,无从割断,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的人认真思考之后都会认同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本学科的局限,自觉地把其他学科的精华引进来充实法学本身。
杨老师说:“文史哲永远是复旦的精华,政经法无法相比”,这启示了我们更应虚心地、努力地把法学这门学科扶植好。
回顾法学的历史发展,法学是逐步从伦理学、政治学里分立出来的,但我有种预感,随着法律与法治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无法取代的作用,法学应该能反噬政治学伦理学,把它们的思想精华都吸收过来,成为真正的显学。
但老师说法学在美国思想界只是二三流的学科,为什么这样?我想诸如人类存在的永恒困境,或社会发展前景等指向向前的问题,可能比法律更震撼人心吧。
第二篇:法理学读后感读《法律的故事》有感有关法律的书籍很多,但对于刚接触法律的我而言,面对浩如烟海的相关书籍,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一开始我便借了丹宁勋爵的《法律的界碑》、《法律的未来》等书,不过还没看到几十页便失了兴致。
一是书过于深沉,大多是就案例分析,专有名词过多,多来枯燥。
二是我毕竟性子不好,缺少耐心。
于是我便拿着书目仔细找了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律的故事》一书成了我的目标。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法理学》是一本关于法律理论的经典著作,对于理解法律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法律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法律的运作机制和法律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法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法理学》我了解到了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力。
法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并通过具体的规定和程序来解决社会冲突和争议。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为社会提供稳定和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其次,《法理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法律的起源和发展。
书中提到了法律的自然法和人为法的概念,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考察,探讨了法律产生的原因和法律规范的形成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们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规则。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法律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其作用和功能是一致的。
此外,《法理学》还深入探讨了法律的效力和解释问题。
法律在社会中的效力取决于其是否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守,而法律的解释则需要依据法律的文字和精神加以诠释。
书中提到了不同的法律解释理论,如经验主义解释和意义主义解释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
通过对法律解释的讨论,我认识到法官在解释法律时应该遵循法律精神和目的,保持适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
此外,《法理学》还探讨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问题。
法律不仅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力,还要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以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尊严。
书中提到了正义的概念和不同的正义理论,如功利主义和权利主义等,并分析了它们在法律制度中的应用。
通过对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讨论,我认识到法律应该以维护人类尊严和最大化人类福利为目标,同时要兼顾个体的权利和社会的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最后,《法理学》还深入研究了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
听《法理学》心得体会《法理学》是一门深入思考法律本质与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探讨法律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以及法律与道德、政治等领域的关系。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法律与社会的联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法理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法理学》让我认识到法律的本质是一种规则。
法律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护秩序和公正而设立的一套规范体系,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规则性。
通过对法律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同时,也意识到法律的规则性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以便人们在行为中能够依据法律规则进行合理的预期和判断。
其次,学习《法理学》让我认识到法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正义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的正当性是指法律规则和决策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要求。
合理性则是指法律规则和决策是否符合理性的要求。
法律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规则体系,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对于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法理学》,我开始思考法律如何确保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及如何解决法律的辩证性和相对性问题。
再次,学习《法理学》让我认识到法律与道德、政治的关系。
法律、道德和政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法律既需要道德的底线约束,又需要政治的治理支撑。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充满了各种社会和政治利益的冲突与博弈。
通过学习《法理学》,我开始思考法律、道德和政治之间的平衡和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维护法律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此外,学习《法理学》还让我认识到法律哲学的重要性。
法律哲学是研究法律思想和法律理论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法律的理论基础和秩序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法理学》,我接触了不同的法律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观点,进一步认识到法律思想对于法律发展和法律实践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将法律哲学的思想和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以提升法律实践的效果和社会的认可度。
2024年《法理学》学习心得
2024年《法理学》学习心得一、引言法理学是我大学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提升自己在法律领域的素养和能力。
今年我有幸选择了《法理学》这门课程进行学习,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法理学在法学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心得。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我们首先学习了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法理学是对法律的理性解释和重构,是法学的核心学科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法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明确了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对于理解法律规范和判断案件是非曲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案例分析的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法律原理和法理学观点的运用。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名为“温州门”的案例,关于一个电动车与货车相撞的事故。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了解到了法律原理在解决复杂情况中的作用,还深刻认识到了法治的重要性。
四、与同学的探讨和交流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有机会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例如,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讨论了是否应该将死刑废除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伦理、法律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大家各抒己见。
其中,有的同学认为死刑具有震慑作用,可以维护社会治安,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死刑违背了人权原则。
通过这次讨论,我意识到法理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学科,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学习心得与收获通过学习《法理学》,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法理学在法学中的重要性。
在法学研究中,法理学是对法律规范的理性解释和重构,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法理学的观点和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提高自己在法律领域的能力和素养。
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
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1“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每当我读到像有关读书的格言,不禁思绪万千。
因为我非常清楚,人类的知识是从书籍里得到的,如果我们不读书的话,就会被别人嘲笑,也会被别人说跟不上朝代,可若是读的书里面的内容不好的话,那么就会使你走上绝路,而读的书好的话,不但可以得到经验,而且还能够长到更多的知识呢!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的爱读书的人,如鲁迅、冰心……这样的作家都是因为爱读书,所以才有所作为的`。
而我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书迷哦。
现代的名著已经差不多快要被我读完了,因为它们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我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一直吵着妈妈要去书城看书。
终于妈妈被我的说服了,就答应我了。
我和妈妈来到书城,我就以兔子般的速度跑上了三楼,来到三楼,我就当妈妈是透明的一样,根本就不理会妈妈。
我找到了我一直梦寐以求想读的一本书《格林童话》,我拿着书坐到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坐下来打开书津津有味的读着。
可是忽然有人打手机说要妈妈去一趟书城外面。
妈妈说叫我在这里等着,不要走开了。
我说:“嗯。
”我继续看着,一连看了两个小时,可是我觉得那个地方很吵,就移到另外的一个角落。
妈妈来了以后,在原来的位置找不着我,就着急了,可是还是找不到,就到二楼的地方等我(因为那里是唯一的出口)。
我读了很久,终于将那本读完,我合上书,吞了一口唾沫,好像将所有的知识都吞进肚子里了。
我站起身来,双腿发软,才知道我已经读了四个小时了。
我猛然想起来,妈妈还在等着我呢。
我到二楼找到妈妈,就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虽然妈妈再家里数落了我一顿,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值得,因为我又得到了知识。
我爱书,可我更爱读书。
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吸取人类的营养精神吧!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21、重在理解。
法理学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尽量多思考,用书上所举例子、其他课程中相应的知识或已掌握的现有知识来理解法理学,使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问题。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听《法理学》心得体会范本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相对来说就是自由与限制,绝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个性、欲望,只有对那些超出某个限度的约束起来,社会整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
因此法律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始终将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这之中给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也同样限制个人的行动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稳定。
为了达到安定的目的,我们就得完善我们的法律,但是法律毕竟是人来制定的,人无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
因此,为了维____的公正性,我们就得有一个原则或是中心,让法律围绕着它,当法律出现不合理的时候就按照它来判别,这就是法的价值。
而法的价值主要有三个基本价值。
第一,安定性的价值;第二,正义性的价值;第三,合目的性的价值,其又分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与符合国家发展的目的价值。
任何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都离不开这三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三项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博弈的结果就是让法律具有合理性。
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实施法律的时候对社会或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决。
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法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它规范了所有公民的义务和权利。
对于违____律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种强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法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道德的底线。
所以法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法律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我们构建想要的理想社会,所有人在规则下行事,而终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伤害成本。
如果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这将是法治路上一个最大的误区。
信仰法律,并不意味着要愚忠于法律。
轻判案例在国外并不罕见,法律背后有许多当事人自身无法承受的现实之重,但为何在我国却引起连番呼声原因在于,在我国司法状况并不理想的今天,民众时常难以辨别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协,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让步,既然难辨真伪,还不如一网打尽来得干脆。
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总结怎么写
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总结怎么写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是对于立法领域中相关书籍的理解和总结。
写好一份立法研究读书报告,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总结的写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确认读书目的和主旨在初步了解一本书之后,我们可以明确这本书的主题和立意。
确定读书目的和主旨,是写作立法研究读书报告的基础。
只有确认读书目的和主旨,并贯穿整个报告,才能使读者深刻理解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 突出重点内容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些关键的内容来进行总结。
这些内容可以是书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在写作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时,突出重点内容的描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了解书籍的核心内容,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3. 建立逻辑结构在进行立法研究读书报告的写作时,需要充分利用论述的方法,将内容按照逻辑结构进行组织。
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去涵盖一个全局视野,或是选择自下而上的方式去深入探究某些观点及其具体实现方式。
4. 突出自己的思考在总结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时,应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书籍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质疑、探讨或补充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书籍中的内容。
同时通过主动思考去尝试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进行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5. 注重结构和语言规范在写作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时,需要注重结构和语言规范的问题,以保证报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报告应该清晰地呈现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同时,需要使用符合规范的语言,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6. 勤加练习写作是需要积累经验的过程。
想要写好立法研究读书报告,只有不断地勤加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阅读一些好的立法研究读书报告样例,并从中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结写作立法研究读书报告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确定读书目的和主旨、突出重点内容、建立逻辑结构、突出自己的思考、注重结构和语言规范以及勤加练习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一份立法研究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接触强世功教授的著作是在大学期间,那时候老师推荐了一本叫做《法律人的城邦》的书,当时看到作者的名字还在想作者是不是姓“qiang”。
《法律人的城邦》是一本法学随笔集,看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法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生活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
作者认为,法律人的城邦是一个伦理生活的共同体,它意味着一种共同的价值选择,意味着一种共同的责任承担,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
自此,我脑海中第一次有了“法律人”的概念,也对强世功教授有了深刻的印象。
恰逢立法学课上程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强世功教授的《立法者的法理学》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本书来读,并在参考其他文献后写下这样一篇读书报告。
《立法者的法理学》是强世功教授的论文集,这本书以立法者的法理学为统领,将各篇论文整合在一起,为读者论述了一种理论的转向——从法律人的立法学向立法者的法理学。
书中的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要介绍和阐述了立法者的法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遍通过中国宪法和美国宪法这两个载体,运用立法者的法理学的思考方式,对于两部宪法的一些问题给予了理论上的分析;第三编的两章则运用这种立法者的法理学的思考方式从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格局当中重新构建了世界的各种冲突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框架。
作者的视野很开阔,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性的法律问题,能带给读者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解。
我认为《立法者的法理学》一书在以下四个方面尤其能给人以启发。
第一,提倡“法律人的法理学”到“立法者的法理学”的转向,深入思考和阐述法律移植问题。
法律移植问题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的中西方文化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等等问题上。
不能对移植过来的西方法学做表面化的肤浅理解,也不能将本土问题简单化,而要辩证地汲取西方法学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分析本土问题,并将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思考。
中国的现代法律是向西方法律学习的结果。
法律移植是我们国家发展必须面对的选择,而正如卢梭所言:“真正的立法不是制定在法典中,而是播种在整个民族的心灵上。
”最终,立法还是要回到民族的文明传统上来。
强世功教授着意指出,将西方思想与传统思想的辩证融合纳入到文明国家的建构中,将法律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安排来思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就“立法者的法理学”。
并且,对法学教育与研究来讲,“打破专
业化的现代学科体制,采取追求古典的整全的知识立场,把对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思考纳入到法律的思考之中;法学院的法学教育要把培养法律人政治家作为首要任务。
”强世功教授将此视为“立法者的法理学”所应承担的任务,无疑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上阐明了法律人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第二,深入探讨宪法的“适用”问题。
法律的适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不但表达了立法者或者人民的意志,而且还能够表达蕴藏在法律规则中的普遍真理。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包含了其他法律所没有的整体内容。
如何看待宪法这一法律文本,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均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强世功教授指出,应当着眼于宪法的整体,因为宪法本身就体现了“最根本的政治原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这种宪法的统一性是针对解决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统一性,是一种保持开放的统一性。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只有准确审慎的理解和领悟宪法中的政治秩序的政治理想,才能更好地把握宪法的实质和真谛。
在此基础上,“要把法律社会学、法理学和宪法学的问题整合起来,深化对转型中发生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用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把握来深化各学科内部的问题”。
这样,才是真正着眼于宪政建设,才能在宪政的层面上充实宪法学的内容,明确宪政的意义,形成规范宪法与实效宪法间的互动。
也才能最终保障宪法的顺利实施。
第三,应破除美国宪法的“神话”。
强世功教授指出,很多人将美国宪法看作为一部“神话”,但也因此,这些人无法摆脱智识上的附庸,无法获得科学上的自主性,也就无法获得理性的超然力量。
美国宪法也表明一种独特的宪政传统,即如何建立全新的政治秩序。
地理大发现使不同地理形态的国家对此问题的理解产生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答案。
自然权利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以及美国建国者的政治思考,影响了美国政治思想的传统。
“这个传统不是用哲学的话语来思考政治问题,而是用法律的话语和政策的话语来思考政治问题,更具有政治的味道。
”同时,针对涉及到美国宪法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强世功教授提醒学界,要重点思考这些问题: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理念中的宪法与实效的宪法之间的区别;宪法司法化与民主政体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对我国宪法发展的激励,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必能昭示我国的宪政建设的极大进步。
第四,从法理学中找回“国家”。
法律是治国之道,将法律从政治语境中剔
除出来,单纯讨论纠纷的解决之类的具体问题。
未必就是一种务实态度,人为割断法律与政治的联系,将法律提炼为一种精湛的技艺,通过制造法学知识壁垒,来构建一种话语霸权,最终会限制法学的眼界和关怀。
国家治理是由法律所调整的各种细节组成的。
将“法律人”完全从“政治人”的角色剥离出来,是不可能的。
不问政治,不谈国情,认为可以单纯靠法律信仰和法律技术来构建通往公平正义的法律帝国是虚幻的。
这种以法律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激发了人们“为权利而斗争”的热情,从佘祥林案件到重庆“钉子户”事件,人们关注着公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关系,追问着法律的强制力和公信力。
法律的普适价值在回答这些“中国特色”的问题和矛盾时,不免面临尴尬。
强世功试图从法理学中找回国家,呼吁法律人承担起完善民族国家、构思文明国家的政治使命。
这种构想不仅是一种话语实践,一种政治修辞,一种问题视角,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世界秩序和国家治理的参与精神。
强世功教授的著作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这部著作所阐述的不仅仅是宪法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用一个“立法者”的思维进行思考。
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法律虽然逐渐从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范畴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兴的学科,但是在学习和研究法律的过程中,法律从来不是、今后也不会是一个“孤立”研究的领域,法学正是在与诸多学科的不断交融中得以发展和进步。
立法者制定法律条文,而条文的解释和执行有赖于众多法律人的努力和付出。
解释和执行法律,需要极为精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和持之以恒的过人毅力。
从形式上的“法言法语”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这些都应成为法律人终生追求的目标。
正是出于这一信念,强世功教授在该书卷首充满激情的强调:“真正的法学家尽管属于法律人的共同体,属于知识分子,属于人民大众,但他既不应当是人民法院的同谋者,也不应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代言人,而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知识群体,应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