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动力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d可用于计算负荷剂量: DLVdCss
脂溶性高的药物常呈双相(α相和β相)分布,Vd在分布 相 和消除相有较大区别。
.
8
(三)半衰期(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t1/ 2
0.693 ke
t1/ 2
0.5C0 k
t1 / 2α
0
.6 α
9
3
t 1/2β
0.693 β
t1/ 2
0.693Vd CL
Cssmax
FI1ek
血药浓度的波动与 什么因素有关
.
18
总结
一级动力学特征:恒比例;半衰期不变;清除率不变; 多剂量稳态;多数药物具有;稳态水平5t1/2总量有关, 稳态波动与给药间隔有关。
0级动力学特征:半衰期随血药浓度增加而增加;饱 和动力学
Mm动力学:酶促反应,介于1、0之间
房室模型:注意二室模型中央室血药浓度变化与负荷 剂量给药方法。药物靶点在中央室与在周边室的区别
B.药物靶器官在中央室时,计算负荷量宜用中央室分布容积, 全量根据分布相的半衰期的给药间隔分数次给予。
.
t1/ 2α
0.693 α
25
C.负荷剂量法常用于半衰期长,必须迅速起效的药物。 2.维持剂量
Dm C LCs(s静滴)
D m (Cm s sC am x s siV nd )
3.清除率:在个体化给药中,药物清除率是调整维持量的 重要依据。
(一)一级速率过程:大多数药物在治疗浓度的吸收、消
除呈此速率过程。特征是药物以恒定比例消除。
dD kD dt
DD0ekt
CC0ekt
(二)零级速率过程:药物以恒定量消除。临床上只有苯妥 英钠、阿司匹林、双香豆素等在治疗浓度时呈此特点消除。
dC k dt
CC0 kt
.
5
(三)Michaelis-Menten速率过程:药物消除受酶活力限 制,则表现为此特点。在低浓度时,呈一级速率过程,高浓 度时,呈零级速率过程。
.
2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 1.建立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
➢ 2.新药(原料药)临床前研究
➢ 3.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
➢ 4.指导药物剂型设计,改进药物剂型,研制新产 品,如缓
释、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 5.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
.
9
一级动力学t1/2的特点: 1.不随血药浓度而改变 2.不受给药途径影响 3.经过4-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超过95%,可 认为完全消除。一般经过3.3个t1/2即认为体 内无蓄积。 4.多次给药,经过4-5个t1/2血药浓度即达到 稳态。
.
10
(四)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排出的药物量所对应 的血液容积。 CL=kVd CL=CLr+CLh+CLO r:肾;h:肝;o:其它器官 多剂量给药稳态时,Dm=CL×Css(静滴)
.
24
1. 负荷剂量
LD=Vd×Cssmin 注意:
A 公式中的Vd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分布容积, 当药物在体内过程为两室模型时,Vd与消除相稳态表观分布 容积相当。而在药物的分布相,药物集中在血液,此时以全
负荷量迅速给药,可能造成血药浓度瞬间超出中毒浓度,引
起中央室器官毒性反应。因此,实际应用时,负荷量要分次 给予,静脉注射必须缓慢进行。
作用;
⑤ 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药物,如大剂量水杨酸用于抗风湿;
⑥ 其它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药物,如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
救援疗法治疗恶性肿. 瘤等。
22
注意事项 1.取血样本时间的代表性,避免取血样本时间太接近给药 时间 2.在多次给药时,须经过3.3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才接近稳 态 3.在多次给药时、测定结果应能反映血药浓度谷值, 血药 浓度谷值比峰值更接近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4.一级动力学,给药间隔不变时,可用以下公式调整剂量:
.
19
第二节 给药方案设计和用药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用药目标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设计治疗剂量,室 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窗范围之内。
二、给药方案设计
(一)根据药效学指标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
静注硫喷妥:麻醉深度,呼吸抑制
阿司匹林抗风湿:胃肠道反应、耳鸣
口服降糖药:血糖水平
.
20
药效学指标的评价:
是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金标准 定量、界限明确,反应量效关系 指标可逆 非延迟效应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
1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 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 分布、生化、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
临床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临床用药过程 中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 种临床条件对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及 预测血药水平,制订最佳给药方案、指 导合理用药。
的固相分散到水相过程,其快慢取决于 制剂中的药物微颗粒表面积,
.
7
水溶性药物:限速步骤在于透过脂质膜的能力,药物不同制
剂之间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并不明显
(二)表观分布容积(Vd)用血药浓度来估计体内药量的
参数
DV dC
脂溶性高的药物Vd大,水溶性高的药物Vd小。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Vd小。
Vd大小与体重有关,故常用L/kg表示。
2 ,体内药量时
τ小于t1/2 若t1/2太小,可用缓释制剂
.
28
例题2:某男性病人患严重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合并肾功能不全,请根据病人的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 31.5L,清除率0. 83L/h,设计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要求血药 浓度峰值在30mg/L,而血药浓度谷值在7. 5mg/L。有效平 均血药浓度为20mg/L。(p64)
Csms ax FVdD 011 ekekm t ax
Csm s i nF V d D 0 11 ek ek
CssFC 01.44 (t1/2)
.
17
(三)负荷剂量、波动百分数
C1mi n
DL Vd
ek
CssminD Vm d 11ek
ek
C1minCssmin
1 DL Dm (1ek )
FI Cssmax Cssmin
药物肾清除率的改变与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平行,肾小球
滤过率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估计。正常CLcr为
120ml/min。24小时尿中肌酐的量与年龄、体重、性别
和肌肉发达使用程度有关。同一个体,在稳定状况下,
肌酐24小时的产量相当稳定。肌酐清除率与稳态肌苷血
浓度上升成反比。
.
26
当血肌苷浓度改变时,肌酐清除率:
Dss=k0/k
fss=C/CSS(稳态分数)
fs s1ek t
.
13
五、单室非血管给药
DkaFD0 (ektekat) (ka k)
C kaFD 0 (ektekat) (ka k)Vd
.
14
4-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
15
六、多剂量给药:多剂量给药常以稳态浓度的水平评价给 药方案合理性。
➢
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 最有效的药物治疗
➢
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
3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
一、房室模型
➢
1.一室模型:假定身体为一同质单元,给药后药物瞬
时分布到全身体液,使药物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达到动态
平衡。此后,血浆中药物呈单相(单指数)下降。虽然符
合一室模型的药物不多,但在临床上是一种简单的近似法。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稳态血药浓度
CssD Vd0 (11 ekτ e-kt
Cssmax= Cssmin=
CssC01.44(t1/2)
Q:请分析Css水平与D、τ的关系。
.
16
(二)多剂量非血管给药
C sk k s aa F k0 V D d 1 1 e k e k t 1 1 e k e ka t
5. 不用于前药合药物代谢物的给药方案设计
.
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给药方案调整
一、肾功能障碍时药物剂量调整 (一)肾衰引起药动学改变 1.影响给药部位的血液灌注,可能减少药物吸收 2.影响血液pH值、蛋白含量,改变药物分布 3. 影响药物排泄(尤其是水溶性药物,主要从肾排泄)
➢
2.二室模型:假定给药后药物不是立即均匀分布,
它在体内可有不同速率的分布过程,根据各组织器官的血
流情况不同,可分为药物分布速率较大的中央室和分布速
率较小的周边室。中央室包括血液、心、肝、肾、脑、腺
体;周边室有脂肪、肌肉、皮肤等。药时曲线中血药浓度
对时间呈双指数下降(一级动力学)。
.
4
二、速率过程
0 .6 9 3 t1 / 2
0 .6 9 3 26
0 .0 2 6 h 1
.
30
该患者半衰期明显延长,为防止谷浓度过高,根 据峰、谷浓度要求,确定给药间隔。
C tr
C e k e m ax
ln C m ax C tr
ln 3 0 7 .5
53h
ke
0 .0 2 6
为方便,间隔定为48小时,给药剂量为408×2mg
Css测 定 D调 整 前 Css目 标 D调 整 后
.
23
(三)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
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包括
1.确定药物的负荷量(loading dose)、维持量 (maintenance dose)、给药速率(rate of administration)、给药间隔(τ)等;
2.血药浓度的实测值校正个体的药动学参数,进 而调整剂量。
1.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的依据资料
(1)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正常值:F、CL、Vd、t1/2、 Ceff、Ctox (2)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用药史、疾病和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 Ccr、BUN、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 血酶原时间、血清酶活力等
.
33
2. 计算指标:DL、Dm、τ、D(每次给药 剂量);对治疗窗窄的要监测FI,计算 Cssmin、Cssmax和平均Css
3.对于药动学参数变化大的,要根据实测 值调整给药方案
.
34
(二)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的 局限性
1. 可用于制定大多数的药物的给药方案
2. 前提是药物体内过程必须是一级动力学过常, 而且在体内为一室模型拟合
3. 不能克服药效学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4. 不适于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无关的药物
dCVmC dt KmC
当C<<Km时,
dCVmC
dt
Km
当C>>Km时,
dC Vm dt
.
6
三、药物动力学参数 (一)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吸收到体循环的
程度和到达体循环的速率。药物的吸收程度(fraction bioavailability)常用F表示,它是药物制剂在给药后 产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与等量药物静脉注 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药物溶解性与BA:脂溶性药物:限速步骤在于药物从制剂
.
wk.baidu.com
29
为快速起效,采用负荷剂量:LD=Vd×Ceff=31.5×30=945mg。
随后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给药量RA=CL×Css=0.83×20=17mg/h= 408mg/d。
该患者万古霉素的半衰期:
t 1 /2
0 .6 9 3 V d CL
0 .6 9 3 3 1 .5 0 .8 3
26h
ke
CLcr 120 Ccr
通常用下式计算肌酐清除率,可校正年龄、体 重、性别的影响。
CLc(r140Ag)eBW(男性) 72Cr
CL (c1r4A 0 )gB e W 0.85(女性) 7C 2 r
.
27
4.给药间隔(τ):选择合理的给药间隔基本原则是 根据药物的治疗窗和半衰期。
A.τ=t1/2时,Cssmax/Cssmin= 每个半衰期给药量的 2倍 。 B. 治疗窗窄的药物可:
.
31
总结
1. 给药速率等于药物排泄速率时,药物的浓度达 到稳态
2. 给药速率确定后,应根据药物的治疗窗和半衰 期制订给药间隔,同时兼顾临床给药方便。
3. 在给药速率和给药间隔确定后,最终确定每次 给药剂量。
.
32
四、用药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基本思路:先根据抑制的药物药动学参数正常值和病人的临 床资料,制定给药方案,然后在依据病人的药效学指标和血 药浓度测定制做适当调整。
dDu
CLr
dt
C
C:中点时间血药浓度
.
11
例1:某药0-0.5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h时血 浆内药物浓度为10ug/ml,求CLr
dDu
CLr
dt
C
CLr=(37.5×1000)/0.5/10 =125ml/min
.
12
四、静脉滴注过程
D k0 (1ekt) k
C k0 (1ekt) kVd
.
21
(二)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
①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地高辛
② 病人的药动学参数由于病人患有胃肠道、心、肝或肾等疾病
而有较大的变异时,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③需长期用药但缺乏定量的药效学指标作为调整药物剂量的依
据,如在原发性癫痫病人,我们很难用癫痫发作次数来确定苯
妥英的剂量是否足够;
④需合并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场合,而这些药物间又易发生相互
脂溶性高的药物常呈双相(α相和β相)分布,Vd在分布 相 和消除相有较大区别。
.
8
(三)半衰期(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t1/ 2
0.693 ke
t1/ 2
0.5C0 k
t1 / 2α
0
.6 α
9
3
t 1/2β
0.693 β
t1/ 2
0.693Vd CL
Cssmax
FI1ek
血药浓度的波动与 什么因素有关
.
18
总结
一级动力学特征:恒比例;半衰期不变;清除率不变; 多剂量稳态;多数药物具有;稳态水平5t1/2总量有关, 稳态波动与给药间隔有关。
0级动力学特征:半衰期随血药浓度增加而增加;饱 和动力学
Mm动力学:酶促反应,介于1、0之间
房室模型:注意二室模型中央室血药浓度变化与负荷 剂量给药方法。药物靶点在中央室与在周边室的区别
B.药物靶器官在中央室时,计算负荷量宜用中央室分布容积, 全量根据分布相的半衰期的给药间隔分数次给予。
.
t1/ 2α
0.693 α
25
C.负荷剂量法常用于半衰期长,必须迅速起效的药物。 2.维持剂量
Dm C LCs(s静滴)
D m (Cm s sC am x s siV nd )
3.清除率:在个体化给药中,药物清除率是调整维持量的 重要依据。
(一)一级速率过程:大多数药物在治疗浓度的吸收、消
除呈此速率过程。特征是药物以恒定比例消除。
dD kD dt
DD0ekt
CC0ekt
(二)零级速率过程:药物以恒定量消除。临床上只有苯妥 英钠、阿司匹林、双香豆素等在治疗浓度时呈此特点消除。
dC k dt
CC0 kt
.
5
(三)Michaelis-Menten速率过程:药物消除受酶活力限 制,则表现为此特点。在低浓度时,呈一级速率过程,高浓 度时,呈零级速率过程。
.
2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 1.建立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
➢ 2.新药(原料药)临床前研究
➢ 3.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
➢ 4.指导药物剂型设计,改进药物剂型,研制新产 品,如缓
释、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 5.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
.
9
一级动力学t1/2的特点: 1.不随血药浓度而改变 2.不受给药途径影响 3.经过4-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超过95%,可 认为完全消除。一般经过3.3个t1/2即认为体 内无蓄积。 4.多次给药,经过4-5个t1/2血药浓度即达到 稳态。
.
10
(四)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排出的药物量所对应 的血液容积。 CL=kVd CL=CLr+CLh+CLO r:肾;h:肝;o:其它器官 多剂量给药稳态时,Dm=CL×Css(静滴)
.
24
1. 负荷剂量
LD=Vd×Cssmin 注意:
A 公式中的Vd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分布容积, 当药物在体内过程为两室模型时,Vd与消除相稳态表观分布 容积相当。而在药物的分布相,药物集中在血液,此时以全
负荷量迅速给药,可能造成血药浓度瞬间超出中毒浓度,引
起中央室器官毒性反应。因此,实际应用时,负荷量要分次 给予,静脉注射必须缓慢进行。
作用;
⑤ 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药物,如大剂量水杨酸用于抗风湿;
⑥ 其它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药物,如用甲氨蝶呤-四氢叶酸
救援疗法治疗恶性肿. 瘤等。
22
注意事项 1.取血样本时间的代表性,避免取血样本时间太接近给药 时间 2.在多次给药时,须经过3.3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才接近稳 态 3.在多次给药时、测定结果应能反映血药浓度谷值, 血药 浓度谷值比峰值更接近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4.一级动力学,给药间隔不变时,可用以下公式调整剂量:
.
19
第二节 给药方案设计和用药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用药目标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设计治疗剂量,室 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窗范围之内。
二、给药方案设计
(一)根据药效学指标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
静注硫喷妥:麻醉深度,呼吸抑制
阿司匹林抗风湿:胃肠道反应、耳鸣
口服降糖药:血糖水平
.
20
药效学指标的评价:
是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金标准 定量、界限明确,反应量效关系 指标可逆 非延迟效应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
1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 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 分布、生化、排泄等过程的速度规律。
临床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临床用药过程 中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 种临床条件对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及 预测血药水平,制订最佳给药方案、指 导合理用药。
的固相分散到水相过程,其快慢取决于 制剂中的药物微颗粒表面积,
.
7
水溶性药物:限速步骤在于透过脂质膜的能力,药物不同制
剂之间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并不明显
(二)表观分布容积(Vd)用血药浓度来估计体内药量的
参数
DV dC
脂溶性高的药物Vd大,水溶性高的药物Vd小。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Vd小。
Vd大小与体重有关,故常用L/kg表示。
2 ,体内药量时
τ小于t1/2 若t1/2太小,可用缓释制剂
.
28
例题2:某男性病人患严重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合并肾功能不全,请根据病人的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 31.5L,清除率0. 83L/h,设计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要求血药 浓度峰值在30mg/L,而血药浓度谷值在7. 5mg/L。有效平 均血药浓度为20mg/L。(p64)
Csms ax FVdD 011 ekekm t ax
Csm s i nF V d D 0 11 ek ek
CssFC 01.44 (t1/2)
.
17
(三)负荷剂量、波动百分数
C1mi n
DL Vd
ek
CssminD Vm d 11ek
ek
C1minCssmin
1 DL Dm (1ek )
FI Cssmax Cssmin
药物肾清除率的改变与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平行,肾小球
滤过率可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估计。正常CLcr为
120ml/min。24小时尿中肌酐的量与年龄、体重、性别
和肌肉发达使用程度有关。同一个体,在稳定状况下,
肌酐24小时的产量相当稳定。肌酐清除率与稳态肌苷血
浓度上升成反比。
.
26
当血肌苷浓度改变时,肌酐清除率:
Dss=k0/k
fss=C/CSS(稳态分数)
fs s1ek t
.
13
五、单室非血管给药
DkaFD0 (ektekat) (ka k)
C kaFD 0 (ektekat) (ka k)Vd
.
14
4-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
.
15
六、多剂量给药:多剂量给药常以稳态浓度的水平评价给 药方案合理性。
➢
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 最有效的药物治疗
➢
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
3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原理
一、房室模型
➢
1.一室模型:假定身体为一同质单元,给药后药物瞬
时分布到全身体液,使药物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达到动态
平衡。此后,血浆中药物呈单相(单指数)下降。虽然符
合一室模型的药物不多,但在临床上是一种简单的近似法。
(一)多剂量静脉注射稳态血药浓度
CssD Vd0 (11 ekτ e-kt
Cssmax= Cssmin=
CssC01.44(t1/2)
Q:请分析Css水平与D、τ的关系。
.
16
(二)多剂量非血管给药
C sk k s aa F k0 V D d 1 1 e k e k t 1 1 e k e ka t
5. 不用于前药合药物代谢物的给药方案设计
.
35
第三节 特殊情况下给药方案调整
一、肾功能障碍时药物剂量调整 (一)肾衰引起药动学改变 1.影响给药部位的血液灌注,可能减少药物吸收 2.影响血液pH值、蛋白含量,改变药物分布 3. 影响药物排泄(尤其是水溶性药物,主要从肾排泄)
➢
2.二室模型:假定给药后药物不是立即均匀分布,
它在体内可有不同速率的分布过程,根据各组织器官的血
流情况不同,可分为药物分布速率较大的中央室和分布速
率较小的周边室。中央室包括血液、心、肝、肾、脑、腺
体;周边室有脂肪、肌肉、皮肤等。药时曲线中血药浓度
对时间呈双指数下降(一级动力学)。
.
4
二、速率过程
0 .6 9 3 t1 / 2
0 .6 9 3 26
0 .0 2 6 h 1
.
30
该患者半衰期明显延长,为防止谷浓度过高,根 据峰、谷浓度要求,确定给药间隔。
C tr
C e k e m ax
ln C m ax C tr
ln 3 0 7 .5
53h
ke
0 .0 2 6
为方便,间隔定为48小时,给药剂量为408×2mg
Css测 定 D调 整 前 Css目 标 D调 整 后
.
23
(三)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
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包括
1.确定药物的负荷量(loading dose)、维持量 (maintenance dose)、给药速率(rate of administration)、给药间隔(τ)等;
2.血药浓度的实测值校正个体的药动学参数,进 而调整剂量。
1.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的依据资料
(1)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正常值:F、CL、Vd、t1/2、 Ceff、Ctox (2)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用药史、疾病和体征等
(3)实验室检查: Ccr、BUN、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凝 血酶原时间、血清酶活力等
.
33
2. 计算指标:DL、Dm、τ、D(每次给药 剂量);对治疗窗窄的要监测FI,计算 Cssmin、Cssmax和平均Css
3.对于药动学参数变化大的,要根据实测 值调整给药方案
.
34
(二)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的 局限性
1. 可用于制定大多数的药物的给药方案
2. 前提是药物体内过程必须是一级动力学过常, 而且在体内为一室模型拟合
3. 不能克服药效学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4. 不适于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无关的药物
dCVmC dt KmC
当C<<Km时,
dCVmC
dt
Km
当C>>Km时,
dC Vm dt
.
6
三、药物动力学参数 (一)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吸收到体循环的
程度和到达体循环的速率。药物的吸收程度(fraction bioavailability)常用F表示,它是药物制剂在给药后 产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与等量药物静脉注 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 药物溶解性与BA:脂溶性药物:限速步骤在于药物从制剂
.
wk.baidu.com
29
为快速起效,采用负荷剂量:LD=Vd×Ceff=31.5×30=945mg。
随后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给药量RA=CL×Css=0.83×20=17mg/h= 408mg/d。
该患者万古霉素的半衰期:
t 1 /2
0 .6 9 3 V d CL
0 .6 9 3 3 1 .5 0 .8 3
26h
ke
CLcr 120 Ccr
通常用下式计算肌酐清除率,可校正年龄、体 重、性别的影响。
CLc(r140Ag)eBW(男性) 72Cr
CL (c1r4A 0 )gB e W 0.85(女性) 7C 2 r
.
27
4.给药间隔(τ):选择合理的给药间隔基本原则是 根据药物的治疗窗和半衰期。
A.τ=t1/2时,Cssmax/Cssmin= 每个半衰期给药量的 2倍 。 B. 治疗窗窄的药物可:
.
31
总结
1. 给药速率等于药物排泄速率时,药物的浓度达 到稳态
2. 给药速率确定后,应根据药物的治疗窗和半衰 期制订给药间隔,同时兼顾临床给药方便。
3. 在给药速率和给药间隔确定后,最终确定每次 给药剂量。
.
32
四、用药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基本思路:先根据抑制的药物药动学参数正常值和病人的临 床资料,制定给药方案,然后在依据病人的药效学指标和血 药浓度测定制做适当调整。
dDu
CLr
dt
C
C:中点时间血药浓度
.
11
例1:某药0-0.5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h时血 浆内药物浓度为10ug/ml,求CLr
dDu
CLr
dt
C
CLr=(37.5×1000)/0.5/10 =125ml/min
.
12
四、静脉滴注过程
D k0 (1ekt) k
C k0 (1ekt) kVd
.
21
(二)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
①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地高辛
② 病人的药动学参数由于病人患有胃肠道、心、肝或肾等疾病
而有较大的变异时,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③需长期用药但缺乏定量的药效学指标作为调整药物剂量的依
据,如在原发性癫痫病人,我们很难用癫痫发作次数来确定苯
妥英的剂量是否足够;
④需合并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场合,而这些药物间又易发生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