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精品)

合集下载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指美洲以南的地区,主要殖民者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2.背景: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为印度土兵,杰出代表为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遗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核心知识点考点提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1.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誉为(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是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

2.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帝国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但是古埃及帝国的版图(只涵盖亚非,没有欧洲领地)。

3.古埃及帝国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后来又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占领,最终导致(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来)。

4.古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成就。

古埃及天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太阳历);古埃及创作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象形文字主要刻在(石壁)上。

5.金字塔被称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只有(中国人)才称它为金字塔。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6.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

他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2.两河流域产生文明的时间是(公元前3500年),和古埃及产生文明几乎同步。

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3.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天文学上,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变化制定了(阴历)。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5.汉谟拉比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该法典的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资料

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资料

2020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资料中考历史总复知识点归纳复提纲资料目录世界古代史。

2世界近现代史。

3知识线索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19世纪60年代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20世纪成功的改革——新经济政策和___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知识点击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准备。

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的自由和平等,对___教义进行了挑战。

启蒙运动则是一场重视理性和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和自身的命运,对封建神权和专制主义进行了批判。

这两场运动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主要体现在新航路的开辟上。

在15世纪,欧洲人开始向大西洋和印度洋扩张,探索新的贸易路线。

___的发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___的航行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些探险家们的行动使欧洲的贸易和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体系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志是政治上取代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确立,经济上取代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为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资产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是指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和发展,资产阶级对自身制度和政策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受和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被誉为“”。

2.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反抗。

领导力量。

印度民族女英雄,主力(首先反抗)意义:沉重打击了,反映了的觉醒。

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西班牙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2. 封建王公章西女王印度土兵英国殖民者印度民族意识第2课俄国的改革1. 改革: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影响: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成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的进程。

进一步强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人物: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高价赎买一份土地。

意义: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1.彼得一世欧洲军事强国俄国近代化农奴制 2. 亚历山大二世第3课美国内战(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是,南方是(焦点是)2.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和《》的颁布(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意义:黑人奴隶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

5.胜利: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6.林肯的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7.美国内战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初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3.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1)时间:1916年2-12月(2)双方:德法(3)地位和作用:在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5.大战结束: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宣告结束。

6.大战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大战后果:①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4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的直接战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②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八、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一、自然科学的革命(《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P17-P21)(一)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达尔文英国的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初中世界历史新课标(人教版)中考复习提纲(上下合集)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新课标(人教版)中考复习提纲(上下合集)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新课标(⼈教版)中考复习提纲(上下合集)教案世界历史提纲(上)第⼀单元⼈类⽂明的开端第1课⼈类的形成⼀、⼈类的出现1、★P.2⼈类的起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洲南⽅古猿。

2、P.2南⽅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

3、P.3“正在形成中的⼈”的四个阶段:早期猿⼈,晚期猿⼈,早期智⼈,晚期智⼈。

4、★P.3世界三⼤主要⼈种:(1)出现时间:晚期智⼈时期(2)名称:黄种⼈、⽩种⼈和⿊种⼈(3)区分依据:⼈的体貌特征(4)形成主要原因:是不同⾃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族社会1、P.4母系⽒族公社及其特点:(1)群婚制;(2)⼈们“只知其母,不知其⽗”。

(3)妇⼥主导社会2、P.4⽗系族公社及其特点:(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2)出现商品⽣产;(3)出现社会分⼯;(4)⼈们“既知其母,⼜知其⽗”。

(5)男⼦主导社会。

第2课⼤河流域——⼈类⽂明的摇篮⼀、埃及——⾦字塔的国度1、P.7地理位置:位于⾮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P.7⾦字塔是埃及法⽼的陵墓。

3、狮⾝⼈⾯像是埃及⽂明的标志之⼀。

⼆、古代巴⽐伦的汉谟拉⽐法典1、P.9地理位置: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斯河)2、★P.9汉谟拉⽐法典(1)制定者:汉谟拉⽐(2)⽬的:为维护奴⾪主的利益(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部⽐较完备的成⽂法典(4)⽯柱上的⽂字:楔形⽂字(5)P.13“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奇观之⼀。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P.10地理位置: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恒河流域。

2、★P.10种姓制度:(1)制定者:雅利安⼈(2)P.11主要内容:(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P.13东⽅⽂明的共同点:(1)发源于⼤河流域,⽔源充⾜,⼟壤肥沃。

(2)位于北纬20°—北纬40°,⽓候适宜。

(3)以农业⽂明为主。

第3课西⽅⽂明之源⼀、古代希腊——西⽅⽂明的发源地1、P.14发祥于克⾥特岛的爱琴⽂明是西⽅⽂明的发源地。

2024-2025【全新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2024-2025【全新北师大】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总结表格提纲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冲突。
特点
涉及范围特殊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殊大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生产力遭到严峻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详细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纳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人类命
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时间
地点
参与国家
内容
意义
华盛顿会议
1942年
1月
美国的
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标记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加,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苏联、中国等)
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斗争爆发,标记着二
战扩大。苏联军民坚韧反抗,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规模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宝港——太平洋斗争爆发,
标记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缘由
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的爆发,促使遭遇法西斯侵略的各
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


召开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者
美、英、法
《凡尔赛和约》
签订时间
1919年6月
内容
领土
法国收回普法斗争中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第二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第二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第二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华版)一、填空题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1917117旦,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遂壁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存在了69年)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

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以下是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相互对峙。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觉醒。

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工业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1919 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1921 1922 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经济大危机(1929 1933 年)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doc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doc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⑴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由子弹事件3.起义;1857年,印度土点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⑴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⑴政治:%1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1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1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1派遣亩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1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最新初三世界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一)

最新初三世界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一)

世界历史下册综合复习提纲(一)重要提示:本册升学考试相关内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4、5课)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7课)三、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9课)四、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15、16课)五、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知识内容及目标要求一、记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操纵国、《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和特点;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的法西斯专政及其恐怖统治。

二、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通过中国在两次和会中的尴尬地位,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理解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三、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实质及影响。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

参加会议的由27个国家。

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内容见二册教材P35-36。

2、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在该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这实际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衡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大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3 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20: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边却隐蔽着生产节余、
全国性的股票谋利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929 年 10 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
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破产,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2.目的: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获取改进。

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渐渐增加,人民生活获取改进。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限制性:新政是在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
实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现代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

(一)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原因: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1) 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

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2) 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所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发展经济、制定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评价列宁:(1)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结:列宁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不同:(1)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制定新宪法形成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3)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精品)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P.2背景和原因1、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4、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5、(P.3)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

二、P.3经过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P.3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政治: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外交: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

④P.4军事:1918年—1920年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斗争的胜利。

⑤迁都: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三、★★P.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P.7列宁的探索1、★★列宁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①背景和原因——国情的变化:苏俄结束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作用:促进了苏俄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①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②最早加盟的四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③俄国名称的演变二、斯大林的探索1、P.9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2、★★P.9“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苏联1936年宪法的制定。

(2)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评价:①P.9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起过积极作用。

②P.10弊端: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落后,经营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消耗浪费大,影响了苏联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一单元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1917年3月,爆发" 二月革命 "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

(3)、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

2、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武装起义胜利。

3、政权建立(1)、建立,当选主席。

(2)、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4、苏维埃政权措施(1)、建立新型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企业收归。

(3)、颁布《》,没收的土地,交给农民耕种。

(4)、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的斗争: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6、意义(1)、人类历史上获得胜利的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由此诞生。

(3)、沉重打击了统治,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4)、鼓舞了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的探索:(1)、背景①苏俄进入时期。

②首要任务是恢复战争严重破坏了的。

(2)、措施:实施①时间:年②内容:允许并存,大力发展。

2、苏联成立:(1)、时间:年(2)、成员:有联邦、联邦、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三)、斯大林的探索1、经济建设(1)、工业①措施:1928- 年,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②结果:苏联由变成强盛的。

(2)、农业:加快实现农业。

2、政治建设:年宪法。

(1)、背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和农业。

(2)、内容:宣布苏联是" "。

(3)、影响:标志着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 "。

3、斯大林模式评价(1)、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①和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片面强调和。

③损害了的生产积极性。

④粗放,低下。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士兵农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事件名)后通过并宣告的。

(2)、材料中的"临时政府"是指。

"代表大会"是指。

(3)、在此之前俄国政权的形式是怎样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1月6日晚上到7日凌晨,20万赤卫队员,革命卫兵和水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战略要点,只剩下了临时政府的巢穴--冬宫还未攻下。

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向敌人最后攻击的炮声,雷鸣般的"乌拉"声压倒了枪声,起义群众冲进并占领了冬宫。

材料二:立刻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负任何赎金。

材料三:下附农民委托书……在立宪会议对伟大的土地改革做出最后决定之前,各地应以这个委托书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什么革命?发生在什么时间?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名称是什么?谁当选为政府主席?(2)、根据材料二、三,包括这些内容的文件名称是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

3、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叫什么名称?(2)、"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3)、列宁为什么说“我们错了”?(4)、当时俄国“现实”(国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为了改正“错误”,俄国后来又是怎么做的?效果怎样?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1)、材料中“苏联”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最早加入的有哪四个共和国?(2)、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指什么?(3)、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邓小平为什么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5)、“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6)、“苏联的模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后来我什么“僵化了”?(7)、为了使“苏联的模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邓小平在中国提出了什么理论?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P.14巴黎和会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2、与会国家:27个3、操纵国:英、法、美4、P.15主要内容:①签署《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②签订对其它战败国的条约(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5、P.16结果和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西方),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6、实质: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分割殖民地)。

二、P.17华盛顿会议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2、与会国家:9个3、操纵国:美、英、日4、原因:巴黎和会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5、主要内容:①★《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②《四国公约》③《五国条约》6、P.18结果和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帝国主义建立了一战后在全球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P.18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1933)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9—1933)1、P.20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P.21开始: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抛售狂潮。

4、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①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困难;②引发各国政治危机。

各国为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实施了“新政“,德、意、日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最终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P.22罗斯福新政(1933年)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国内政治危机。

2、P.23目的和手段: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前提),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3、P.23特点:(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P.23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改革)。

5、P.23主要措施:6、P.23评价:(1)取得显著成效。

①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③国家的宏观控制和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④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找到了有效途径)三、★★★评价罗斯福罗斯福,美国民主党人,1933年在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危机,他实施了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为其它国家对付危机提供了范例,也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新政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二战期间他领导美国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P.25---28第二单元知识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原因:战胜国为了缔约和约,对战后世界做出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