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提取关键信息,避免遗漏或误解。
举例:在购物找零问题中,理解各种商品价格、购买数量及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
(3)克服学生对复杂问题产生的恐惧心理,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举例:面对多个三位数相加减的问题时,指导学生分步骤、有条理地进行计算,降低难度。
(4)提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注意力,减少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举例: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检查进位、退位以及算式的完整性。
四、教学流程
《解决问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三位数加减法是指将包含三个数字的数进行加或减的运算。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数学工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购物找零的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得出答案。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三位数加减法的应用还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计算游戏环节,虽然学生们很喜欢,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游戏中过于关注速度,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计算习惯。计算过程。
3.4解决问题(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12张PPT)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0
10
10
1000
毫米
厘米
授主题图位置
分米
米
千米
估离,一分钟走的距离,一站地的距离,都可以作为单位长度 来估测出这段距离的总长度。
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 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 大约300米。
5.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60米,这列火车通过 45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5.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60米,这列火车通过 45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桥长
火车车长
桥长+车长 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150 + 450)÷60=10(秒) 答:这列火车经过桥需要10秒钟。
答:的家距学校大约2千米远。
2. 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了 1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3.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 12时能到达吗?
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 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 约500米。
路程远一些,怎么办呢?
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 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
1. 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 大约走100米。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100×20=2000(米) 2000米=2千米
12时-8时=4时 80×4=320(千米) 320千米>308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解决问题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2.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例如,“小华买了2个面包,又买了3个面包,请问小华一共买了几个面包?”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
3.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题并解答,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加减法的运用。
例如,“小红有5个糖果,她给了小明2个糖果,请问小红还剩下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 2 | + |+++| 3 | = |+++| 5 |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5个实际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答案:问题1:小明有2个苹果,他又买了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3个苹果。
问题2:小华买了4个面包,她又卖掉了1个面包,请问小华还剩下几个面包?答案:3个面包。
问题3:小红有7个糖果,她给了小明3个糖果,请问小红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4个糖果。
问题4:哥哥有8个篮球,他又借给了弟弟2个篮球,请问哥哥还剩下几个篮球?答案:6个篮球。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doc
解决问题一、时间问题。
求几分钟前,用减法。
例:学校要求学生7时到校,小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需要10分钟,请问,小明至少什么时间出发?求:7时之前10分钟是什么时间?7时-10分=6时50分。
求几分钟后,用加法。
例:第一节课8:10上课,40分钟一节课,请问,什么时间下课?求:8:10之后40分钟是什么时间?8时10分+40分=8时50分。
求经过了几分钟,用减法。
例:小明7:30离开家,7:45分到学校,请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求:7:30到7:45经过了几分钟?7时45分-7时30分=15分。
注:时间减法:大的减小的,先算“分”,“分”减不下,向“时”借1,当作60再计算。
时间加法:先算“分” ,“分”满60,向“时”进1,再计算。
二:够不够的问题。
回答三个问题:有多少?需要多少?有的和需要的谁多?最后写答。
(有的比需要的多,则够;有的比需要的少,则不够。
)例: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道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事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思考:有多少个座位?(441个。
)需要多少个座位?(221+239=460个)有的和需要的比大小?(441<460)列式解答:221+239=460(个)441<460答:(座位不够,所以)坐不下。
三、倍数问题。
求倍数,用除法。
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例: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也就是求:12是4几倍?列式解答:12÷4=3注:“倍”不能做单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例: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象棋的价钱是多少?也就是求:8的4倍是多少?列式解答:8×4=32(元)四、乘除法的两步计算问题。
第一步,先求出每个是多少?例: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先求:每天看多少页?再求:7天可以读多少页?每天读:24÷3=8(页),7天读:7×8=56(页)例: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先求:每天看多少页?再求:64页需要读几天?每天读:24÷3=8(页),64页需要读:64÷8=8(天)第一步:先求一共有多少?例: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4.3《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部分。
2.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 课件(共15张PPT)
会议从8:00开始到11:00结束,共用了3小时。
时刻
时刻
时间段
时间段没有先后,只有长短。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05到8:20分针走了多少分。
8:05离家
8:20到校
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方法一:借助钟面数格子
方法二:用减法计算。
8:05离家
8:20到校
因为都是8时多,直接用分钟数相减。
复习-解决问题
想一想,认一认。
7:40
6:05
复习巩固
离家
到校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新知讲解
所求问题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所需条件
8:05离家,8:20到校优翼
时刻
时间段
新知讲解
钟面上显示的某一特定瞬间叫时刻。
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两个不同时刻间的间隔叫时间段。
时分)
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回顾与反思
解答的对不对呢?
8:05过15分钟就是8:20。解答正确。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借助钟面数格子;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教材P5)
早9:00开门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走了多少格。
分针走了4个大格,是20分钟。
做一做
9.某市1号线地铁运行全程需要35分钟。9:15从始发站发出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站?
9时15分+35分=9时50分
答:9:50能到达。
小月
忱忱
小雅
我能用数一数、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画图进行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9吨
②
3次
1次
9吨
2×2=4(吨)3×2=6(吨)
2×1=2(吨)3×2=6(吨)
0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3×3=9(吨)
10吨 8吨 9吨
③
2次
2次
10吨
④
1次
2次
8吨 √
⑤
0次
3次
9吨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比一比 方法不同,运煤方案相同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虽然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找 到的运煤方案却是相同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理一理 我们是怎样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
该怎样解答呢?
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 吨煤?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探究点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有序思考 不重不漏
我发现:如果只用2吨的 车,正好运4次。
2吨 2×4=8(吨) 0吨
3吨
8吨
派车 方案
①
列表法
2 吨
4次
3 吨
0次
运煤 吨数
8吨 √
2×3=6(吨)3×1=3(吨)
1.认真审题,找方案; 2.有序思考,列表格; 3.选择可行方案,打对勾; 4.回顾反思,写答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9张PPT)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们将以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通过学习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73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给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要求我们计算出18个男生和27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法来解决。
我们将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原理,将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加,得出总人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原理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73页的教材;2. 黑板和粉笔;3. 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例如:“如果你们班上有18个男生和27个女生,你们能告诉我一共有多少人吗?”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讲解:在学生们尝试解答后,我将带领他们一起回顾加法原理,并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以教材P73页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加法原理。
3. 练习:给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例如:“如果有15个苹果和20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六、板书设计1. 加法原理;2.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步骤;3. 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如果一个篮子里有12个橘子,又加入了8个橘子,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橘子?2. 小明有15个铅笔,小红有23个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个铅笔?答案:1. 12 + 8 = 202. 15 + 23 = 3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加法原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数学三年级上人教版1解决问题课件(20张ppt)
晚点25分钟是 什么意思?
在9:15 的基础上再过 25分钟才能到达。
7/11/2024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2、作业:第7页练习一,第8题。 第8页练习一,第11题。
7/11/2024
板书设计 例2
解决问题
45-30=15(分)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了15分钟。
教学反思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7/11/202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时、分、秒。
1分=( 60)秒 1时=( 60)分
7/11/2024
7/11/2024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阅读与理解
需要利问用题哪是些什信么息??
7/11/2024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 用了多长时间?
7:30离家,7:45到校。
7/11/2024
30+15=45(分), 7:30过15分钟就是 7:45 。解答正确。
45-30=15(分)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11/2024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 到9:00分针走了多少格。
9:00开门,也可以想成8:60 开门,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前面 学习的方法解答了。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 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 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 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条件、目标等,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方法的选择: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4. 解答的验证: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推理等方式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操练: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问题》(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答:租8辆小轿车划算。
课堂练 习
提高题:
3.小明带了10元钱到商店买日记本和钢笔。如果10元钱刚好用完,笔 记本2元一本,钢笔3元一支,他可能会怎样买?
方案
笔记本2元
钢笔3元
①
5本
0支
②
4本
1支
③
2本
2支
答:可以按方案①和③购买。
需要的钱
10元 √ 11元 10元 √
课堂练 习
拓展题:
4.2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小船限坐4人,每条大船限6人,如果刚好坐完,
可以怎样租船?
方 案 小船坐限4人 大船限6人
①
5条
0条
②
4条
1条
③
2条
2条
答:可以按方案①和③租船。
能坐的人数
20人 √ 22人 20人 √
课堂总 结
01
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
4张
33元
6张
32元
①和③付钱。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租车 类似的问题。
36-8×3=12(吨) 6吨车还要运2次才能运完。
一共运了36吨。
新知讲解
右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如 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 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
8吨车运2次。
36-8×2=20(吨) 6吨车还要运4次才能运完。
一共运了40吨。
新知讲解
右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如 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 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如果租4辆2号车正好合适,那么租1号车需要租多少辆呢?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学习和运用简单的数学规律,如奇偶性、倍数关系等。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安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提高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包括基本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2. 提高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 家长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提高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3.2《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4. 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并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验证。
3. 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检验结果。
4.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检验结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采取动手操作与计算周长紧密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在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之前,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明确了目标。
2.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后进行操作,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或摆或画,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3.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通过课堂活动卡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图形的长、宽、长与宽的差及周长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提高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学生准备 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完成学情检测卡,并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讨论拼成的图形的区别。
(1)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
方法一周长:(4+1)×2=10(厘米)方法二周长:2×4=8(厘米)(2)讨论两个图形的区别,全班交流。
区别一方法一拼成的是长方形,方法二拼成的是正方形。
区别二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厘米。
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的拼图完成得非常好,周长计算得也十分准确,尤其是我们发现用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两个图形,不仅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拼图、计算周长和比较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解决问题课件(17张PPT)
测量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
新课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 验。 2、引导学生体会用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各种方 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新课导入
5 名同学去租自行车。
(1)如果都租2人车,至少需要租几辆?(2)还可以怎样租车?
租车方案 ① ② ③
2人车 3辆 1辆 0辆
3人车 0辆 1辆 2辆
总人数 6人 5人 6人
探究新知
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 8 吨煤? (教材P33例9)
2吨
0次 1次 2次 3次 4次
3吨
运煤吨数
3次
9吨
2次
8吨 √
2次
10吨
1次
9吨
0次
8吨 √
课堂检测 (教材P33做一做)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 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 来。
课堂检测
付钱方案
5元
2元
面值数
①
6张
0张
30元 √
0条
7条
56元
1条
6条
58元
2条
4条
52元
3条
3条
54元
4条
1条
48元 √
答:方案⑤ 租 4 条大船 1 条小船最省钱。
《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如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
重点则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和练习本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我更好地展示和解释教学内容,同时也方便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这些作业题目将会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答案,以供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计划使用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实践情景应当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的。
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后面的数学知识。
2. 例题讲解:在讲解例题时,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逐步解析和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我的讲解步伐,并及时解答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 _人教新课标-优秀课件 (17张)教学课件
(1)12÷3=4 (块) 4×6=24(块)
(2)12÷3=4(块) 36÷4=9(名)
12÷3×6 =4×6 =24(块)
36÷(12 ÷ 3) =36÷4 =9(名)
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人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2
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 需要多少钱?
3个——18元
18元
8个——?元
?元
先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再在小组内交 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求一个碗的价格。
18 ÷ 3 = 6(元)
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6 × 8 = 48(元)
还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
比较这两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什么不 同点?
相同点:已知条件相同,都是先求一个碗的价钱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8个6是多少。 第二道题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
我是解题小能手
1、买3把牙刷要12元,照这样算:
数量/把
5
11
9
总价/元
20
36
44
2、买2个茶杯要14元,照这样算:
数量/个
4
总价/元
28
18 ÷ 3 × 8 =6 × 8 =48(元)
18元可以买3个碗, 30元可以买几个同 样的碗?
可以这样列式解答。
18÷3=6(元) 30÷6=5(个)
30÷(18÷3) =30÷6 =5(个)
观察、比较、总结、归纳
18÷3=6(元)
18÷3=6(元)
6 × 8 = 48(元)
30÷6=5(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形与乘法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图形和乘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排成方队时,至少去掉多少人?或增加多少人?
准备: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呢?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过数学问题了吗?(学生交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解决“体操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1、欣赏图片
欣赏网站上的一组队列表演图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2、认识“行”与“列”。
出示“体操表演”情境图
师:在“体操表演”中,我们把横排叫“行”;竖排叫“列”。
(课件演示)
3、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共同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体操表演?”
师:在体操表演时,经常要变换队形,有时变成长方形,有时变成方形,……
(1)48人排成的体操队,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
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浏览网页,通过超级
链接转入该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设计出长方形的
队形,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学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遇到问题,通过网络,询问教师,并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学习成果,体会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根据设计的队形完成课本第75页统计表。
(2)48人如果排成方队,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增加多少人?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弄清“方队”“至少”的意思。
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设计出正方形的队形,在网络上讨论交
流
根据图形,解决问题:至少去掉多少人?6x6=36 48-36=12(人)
至少增加多少人?7x7=49 49-48=1(人)
三、拓展深化,课外延伸
1、师:你们班上有多少人?最大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上独立解决,
再组织全班交流。
2、提供网站,拓展学习,课后继续利用同站论坛展开讨论,回复帖子。
四、师生总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师生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一起研究了体育中的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希望同学们都和“数学”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