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皮类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 皮类药材

中药鉴定学 皮类药材

用。 现代药理:1.水煎液和醇提物有抗病原微生 物作用。2.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黄柏 碱、巴马汀〕。3.抗溃疡作用〔50%甲醇提 取物〕。4.抑制中枢神经糸统及特异性细胞 免疫抑制作用〔黄柏碱〕。
肉桂Cortex Cinnamomi
《神农本草》列为上品,名箘桂 《新修本草》箘者竹也,此桂嫩而易卷如 箘,即古所用筒桂也,筒似菌字,后人误书 为箘,习而成俗,亦复因循也。 《本草纲目》箘桂,叶似柿叶者是也。 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 燥树皮与枝皮 主产广西、广东,福建、云南亦栽培。
基原与产地
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Fraxinus rhynchophylla、白蜡树F.chinensis、尾叶 梣 F.caodata、宿柱梣F.stylosa的干燥树皮 与枝皮 大叶梣Fraxinus rhynchophylla主产东北, 习称“东北秦皮”。 尾叶梣 F.caodata、宿柱梣F.stylosa主产陕 西,前者称“陕西秦皮”,后者称“陕西白点秦 皮”。 白蜡树F.chinensis主产四川,称“四川秦 皮”。
厚扑
凹叶厚扑
性状鉴别
干皮
根皮枝皮显微鉴别源自 厚扑凹叶厚扑理化鉴别
炮制与贮藏
附注
厚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其混淆品、伪品多达6科 30多种植物的茎皮〔如滇缅厚扑、武当玉兰、凹 叶木兰、桂南木莲等〕,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药 材公司出资组织西南、中南地区开始大量栽培, 80年代中期药材供应开始好转,90年代价格下 跌,现已供大于求,混淆品、伪品已极少见。 《日本药局方》收载的和厚扑Magnolia obovata 中国学者认为可能是厚扑而不是新种。 现代药理:厚扑酚、和厚扑酚具有中枢性肌肉松 驰作用;厚扑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另外有抗溃 疡、降压、防龋齿等作用。

中药调剂员3(皮及茎木类中药饮片的识别)

中药调剂员3(皮及茎木类中药饮片的识别)

【名称】桑白皮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切丝。 【性状】呈曲直不平的丝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较 【名称】蜜桑白皮 平坦,有的残留有橙黄色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切丝,蜜炙。 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性状】形同桑白皮丝,深黄色,质滋润,略有光泽,具蜜香气, 气微,味微甘。以色白、皮厚、质柔韧、粉性足者为佳。 味甜。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能】润肺止咳。
【名称】五加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切厚片。 【性状】呈不规则的片状,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皱纹,内 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切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 香,味微辣而苦。以皮厚、气香、切面色灰白者为佳。 【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名称】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净品。 【性状】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 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 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皮厚、色黄者为佳。 【功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名称】肉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切丝或块。 【性状】呈槽状或卷筒状,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 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稍平坦,有细纵纹,指甲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两层间有一条淡黄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常捣碎入煎。 【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名称】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切丝。 【名称】姜厚朴 【性状】呈丝条状。外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内表面深紫褐色,较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平滑,切面颗粒性,内层显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酚析出)。气 切丝,姜汁炙。 香,味辛辣、微苦。以皮厚、内表面紫棕色、油性足、切面有小亮星、 【性状】形同厚朴丝,色泽加深,具姜气。 香气浓者为佳。 【功能】宽中和胃。 【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皮类中药鉴别特征

皮类中药鉴别特征
u 韧皮部(有无石细胞、油细胞、粘液细胞、草 酸钙结晶)
执业药材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 试围绕皮类药材主要考点
Ø 入药部位 Ø 断面特征 Ø 主要性状
A.根皮 B.树皮 C.根皮及树皮 D.枝皮 E.枝皮.根皮及干皮 1.桑白皮的药用部位是 2.牡丹皮的药用部位是
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A.牡丹皮 B.桑白皮 D.苦楝皮 E.肉桂 折断面星平坦状的药材是 折断面呈颗粒状的药材是 折断面呈层片状的药材是
外表面特征有
ß 木 栓 层——厚度、皮本身的颜色、纹理。 ß 皮孔特征——皮孔的形状、分布密度和颜色。
杜仲、厚朴、秦皮、合欢皮 ß 附属 物——地衣苔藓斑痕(肉桂)、刺毛(红
毛五加皮) 、钉状物(海桐皮)。
内表面
ß 纹理——通常是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也有呈网状 纹理(朴树皮)或平滑(秦皮)或呈梭形 小点或小孔状(椿根皮)。
C.杜仲
• 答案:AED
ß 油痕——内表面经刻划,出现油痕,结合其气味可 判断含挥发油皮类药材的质量。
断面特征
平坦: 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牡丹皮) 颗粒状:组织中富含石细胞群的皮常呈颗粒状(肉桂、厚朴) 纤维状:组织中含纤维束,多呈纤维状或刺状突起 层片状: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呈环带状间隔排列,
形成明显的层片状(苦楝皮、黄柏) 其它: 如胶质丝状物(杜仲)和“粉尘”(白鲜皮)
气味
u 与皮中所含的成分有关,有些皮外形很相似, 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
香加皮——香气特异,味苦而有刺激。 地骨皮——气微,有土腥味。 五加皮—— 肉桂——香气浓郁,味甜而微辛辣。 桂皮——香气淡,味微甜而辛涩。
皮类药材显微鉴别要点
u 双子叶植物形成层以外的部分的一般构造

皮类中药鉴定

皮类中药鉴定

皮类中药鉴定
1.皮类中药的性状鉴别:形状、表面、折断面、气味等。

形状:
(1)平坦状:如杜仲、黄柏。

(2)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可分为:①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②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③单卷状:如肉桂;④双卷筒状:如厚朴;⑤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
⑥反曲状:如石榴树皮。

表面
(1)外表面:最常用的鉴别皮类中药的特征是其皮孔的形状、颜色、分布的密度,如合欢皮的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
丹皮的皮孔呈灰褐色,横长略凹陷状;杜仲的皮孔呈斜方形。

其次是皮类中药外表面有一些特殊的附着物,如少数皮类中药的外表面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等。

(2)内表面:常根据颜色、是否有油性等来进行区分,如肉桂内表面为红棕色,杜仲内表面为紫褐色,黄柏内表面为黄色,苦楝皮内表面为黄白色。

含油的皮类中药,内表面经刻划,会出现油痕,如肉桂、厚朴等。

还有一些特殊的,如显网状纹理的椿白皮。

折断面
(1)平坦状:如牡丹皮。

(2)颗粒状:如肉桂。

(3)纤维状:如合欢皮。

(4)层状:如黄柏等。

气味
一些特有的气味的,如肉桂味甜而微辛。

中药鉴定实验8 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实验8 皮类中药

黄 柏 晶 纤 维
黄柏粉末——草酸钙方晶
黄柏粉末
石细胞鲜黄色,多不规则分枝状,壁极厚,
层纹细密。
纤维及晶纤维多,鲜黄色,胞腔线形;晶
纤维多方晶密集。
方晶多。
黄色黏液细胞多单个,壁薄。
理化鉴别
肉桂桂皮醛的检查 厚朴酚类的检查
肉桂理化鉴别
肉桂氯仿提取液2滴滴于玻片上,待干 后,加1%盐酸苯肼液1滴,盖片镜检—— 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
——
肉桂粉末
纤维长梭形,多单个。 石细胞壁常三面增厚。 油细胞类圆或长圆形。
射线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黄柏粉末
黄柏粉末
石细胞鲜黄色,多不规则分枝状,壁极厚,
层纹细密。
纤维及晶纤维多,鲜黄色,胞腔线形;晶
纤维多方晶密集。
方晶多。
黄色黏液细胞多单个,壁薄。
黄 柏 分 枝 石 细 胞
韧皮部宽,有油细胞、黏液细胞厚壁纤维。
射线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黄柏横切面
黄柏横切面 木栓细胞长方形。栓内层含方晶。 皮层狭窄,散有纤维束及石细胞群,石 细胞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韧皮部外侧具少数石细胞,晶鞘纤维束
切向带状排列成断续层带。
射线常弯曲。
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木栓层 皮层 石细胞
桂皮醛苯腙结晶
厚朴理化鉴别
厚朴氯仿提液15 ml ,蒸干,残渣以10 ml
乙醇溶解,滤过。
滤液液1 ml,加米龙试剂——棕色沉淀。 滤液1 ml,加间苯三酚-盐酸——红色。
作业
1.绘黄柏横切面简图。 2.绘黄柏粉末显微图。 3.绘肉桂粉末显微图。 4.记录肉桂理化鉴别结果(绘图)。
苦 楝 皮
五加科 五加皮
木犀科秦 皮

皮类中药鉴别特征

皮类中药鉴别特征
皮类中药
皮类中药——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 的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
注意:皮类中药的入药部位 根皮入药:桑白皮、牡丹皮、地骨皮、香加
皮、五加皮
皮类药材性状鉴别应注意观察
ß 形态特征—— ß 外表面特征——(应重点观察) ß 内表面特征—— ß 折断面特征——(应重点观察) ß 气味特征——(应重点观察)
形成明显的层片状(苦楝皮、黄柏) 其它: 如胶质丝状物(杜仲)和“粉尘”(白鲜皮)
气味
u 与皮中所含的成分有关,有些皮外形很相似, 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
香加皮——香气特异,味苦而有刺激。 地骨皮——气微,有土腥味。 五加皮—— 肉桂——香气浓郁,味甜而微辛辣。 桂皮——香气淡,味微甜而辛涩。
皮类药材显微鉴别要点
u 双子叶植物形成层以外的部分的一般构造
u 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或石细胞 群观察其有无;多少)
u 韧皮部(有无石细胞、油细胞、粘液细胞、草 酸钙结晶)
执业药材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 试围绕皮类药材主要考点
Ø 入药部位 Ø 断面特征 Ø 主要性状
A.根皮 B.树皮 C.根皮及树皮 D.枝皮 E.枝皮.根皮及干皮 1.桑白皮的药用部位是 2.牡丹皮的药用部位是
答案:A、A
A.牡丹皮 B.桑白皮 D.苦楝皮 E.肉桂 折断面星平坦状的药材是 折断面呈颗粒状的药材是 折断面呈层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药材是
C.杜仲
• 答案:AED
形态特征
因为皮类中药所采部位、厚度及加工方法 的不同,使得皮片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 ①平坦;②弯曲;③反曲;④槽状;⑤管状或 筒状;⑥单卷筒;⑦双卷筒;⑧复卷筒
外表面特征有
ß 木 栓 层——厚度、皮本身的颜色、纹理。 ß 皮孔特征——皮孔的形状、分布密度和颜色。

中药调剂员-饮片识别2(皮及茎木类)

中药调剂员-饮片识别2(皮及茎木类)

肉 桂
肉 桂



槽状或卷筒状。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 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 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 斑纹; 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 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表面
肉 桂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 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 1条黄棕色的线 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牡丹皮药材及饮片
牡丹皮
牡丹皮以条粗、肉厚、香气浓、亮银星多者为佳。商品分原丹 皮和粉丹皮(刮丹皮)两类,习以粉丹皮质优。 牡丹酚结 晶
dmf dmf dmf
dmf
厚朴


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 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采制:4~6月剥 取,根皮 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 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 “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 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 卷成筒状,干燥。 炮制:刮去粗皮,洗净,润 透,切丝,晒干。
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 植物牡丹的干 燥根皮。 采制:秋季采 挖根部,除去 细根和泥沙, 剥取根皮,晒 干。

牡丹皮
黄褐色, 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 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 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 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 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 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
dmf
见明显的皮孔
3.内表面暗紫色, 光滑。 4.断面断面有细密、
dmf
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 丝相连。
如图5-10所示。
橡胶丝
dmf
内表面
盐杜仲
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
至断丝、表面焦黑色。 本品为块或丝。表面呈焦黑色,折断时橡胶 丝弹性较差。味微咸。 盐炙杜仲补肝肾功能增强。

中药饮片鉴别 -陈皮

中药饮片鉴别 -陈皮
2.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中药材炮制饮片鉴别Leabharlann 项目内容药材饮片:
陈皮
别名:
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其他炮制品:(附品名及简单的炮制方法)
非正品品名及性状:
非正品品名(含科属):
性状:1.
2.
3.
掺伪原因及鉴别方法:
掺伪原因:
掺伪鉴别:
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鉴别:
(包括简单的理化或显微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作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晶或3~5个方晶。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孔纹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皮类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皮类
如银柴胡、地骨皮等,也常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
皮类中药饮片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炮制方法
01
不同皮类中药饮片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确保药效的发
挥和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避免过量使用
02
皮类中药饮片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不良
反应,应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
注意配伍禁忌
03
在使用皮类中药饮片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
茯苓皮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 胀腹泻等症状。
姜皮
具有利水消肿、化痰止咳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咳嗽等 症状。
丹皮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发热、咳嗽、 月经不调等症状。
白鲜皮
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痒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 皮肤病症状。
其他皮类中药饮片
防鼠与防虫
皮类中药饮片易受鼠虫害侵蚀,需采取措施进行防鼠防虫。可采用 密封容器或药物熏蒸等方法进行保存,确保药物安全。
温度与湿度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皮类中药饮片的贮藏养护至关重要。应将药物存 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以防变质。
05
皮类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注意 事项
皮类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应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皮类
汇报人:
日期:
• 皮类中药饮片概述 • 皮类中药饮片辨识要点 • 常见皮类中药饮片鉴别及应用 • 皮类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与贮藏养护 • 皮类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01
皮类中药饮片概述
皮类中药饮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皮类中药饮片是指来源于植物外 表皮部分的中药饮片,如茯苓、 陈皮、桑白皮等。

中药鉴定实验8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实验8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实验8皮类中药

性状鉴别 观察杜仲、桑白皮、厚朴、肉桂、牡丹 皮、合欢皮、海桐皮、黄柏、白鲜皮、苦楝 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性状 特征,掌握其主要性状鉴别要点。

•桑 科 桑 白 皮

•杜仲科杜 仲

•木兰பைடு நூலகம்厚 朴

•樟科肉 桂

•毛茛科牡丹皮

•豆科合欢皮

•豆科海桐 皮
•肉桂横切面

•木栓层 •皮层 •皮层石细胞
•中柱鞘石细胞环带
•韧皮射线 •油细胞

•中柱鞘石细胞环

•韧皮部厚壁纤维及射线

肉桂横切面 ➢最内1列木栓细胞外壁特厚。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中柱鞘部位石细胞断续成环,其外侧拌有纤 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三面增厚)。 ➢韧皮部宽,有油细胞、黏液细胞厚壁纤维。 ➢射线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芸 香 科 黄 柏

•白 鲜 皮

•苦 楝 皮

•五加科 五加皮

•木犀科秦 皮

•萝 藦 科 香 加

•茄科地骨皮

显微鉴别 ➢肉桂横切面 ➢黄柏横切面 ➢肉桂粉末 ➢黄柏粉末

•肉桂横切面

肉桂横切面 ➢最内1列木栓细胞外壁特厚。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中柱鞘部位石细胞断续成环,其外侧拌有纤 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三面增厚)。 ➢韧皮部宽,有油细胞、黏液细胞厚壁纤维。 ➢射线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黄柏横切面

黄柏横切面 ➢木栓细胞长方形。栓内层含方晶。 ➢皮层狭窄,散有纤维束及石细胞群,石 细胞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韧皮部外侧具少数石细胞,晶鞘纤维束 切向带状排列成断续层带。 ➢射线常弯曲。 ➢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中药学(皮类)

中药学(皮类)

亦产。多为栽培。
35
肉桂
(Cortex Cinnamomi)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 企边桂 (2)桂通 为剥取 10 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
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 然卷曲成筒状。
(3) 板桂
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
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1) 粉末少许加氯仿液 2 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 10 %盐酸苯肼液 1 滴,加盖玻片镜检,得桂皮醛苯腙 的杆状结晶。
45
肉桂
(2)TLC检桂皮醛 供试品 对照品 吸附剂 展开剂 显色剂 乙醇冷浸液。 桂皮醛。 硅胶G板。
根皮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平坦: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管状或筒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 丹皮。 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如厚朴。 筒状, 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味辛辣、微苦。
20
*干皮呈卷筒状 或双卷筒状, 习称“筒朴”
筒 朴 *近根部干皮一 端展开如喇叭口, 习称“靴筒朴”
靴筒朴
21
厚 朴 切 片
22
外表灰褐色,粗糙,皮孔明显,具纵皱纹

粉末:棕黄色
①石细胞:众多,呈长圆形 或类方形者较小,不规则分 枝状者较大,有时可见层纹, 木化
26
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桐皮、秦皮
根 皮——桑白皮、牡丹皮、五加皮、香加皮、 地骨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性状鉴别要点
形状:平坦(黄柏);反曲(石榴树皮);槽状或 半管状(地骨皮、香加皮);管状或筒状(牡丹 皮);单卷状(肉桂);双卷筒状(厚朴)。
外表面:通常为木栓层。颜色、裂纹、皮孔(形状、 颜色、分布密度)、 刺毛、钉刺状物、有无木栓层 等。
3. 质较硬,切面深黄色,纤 维性裂片状分层。
4. 气微,味苦,可使唾液染 成黄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秦皮——清热燥湿药
来源:木樨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
白蜡树
苦枥白蜡树
秦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不规则丝条状(干 皮)。
2. 外表面灰棕色,具龟 裂状纹沟机红棕色圆 形或横长皮孔。 内表 面黄白色或棕色。
3. 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 具纵条纹,有时可见棕色 斑点。
4. 质脆易断。气微香,味微 甜而后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厚朴——芳香化湿药
来源: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
厚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干皮、枝皮、 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半环形丝条状,厚薄
3. 质坚硬,断面显纤维 性。气微,味苦入喉。 水浸液在阳光下可见 蓝色荧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海桐皮——祛风湿热药
来源:豆科植物刺桐、刺木通
刺桐
海桐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质硬脆,粉性。气芳香, 味微苦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香加皮——止咳平喘药
来源:萝藦科植物杠柳
香加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呈卷筒状或槽状厚片。
2.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 栓皮松软鳞片状,易剥落。 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 有细皱纹。
3. 断面黄白色,不整齐。
4. 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 有浓厚香气(五香瓜子 味),味苦,稍有麻舌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药
来源: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五加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不规则卷筒状段。
2.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 长皮孔。栓皮易分层脱 落。内表面黄白色或灰 黄色。
杜仲——补阳药
来源:杜仲科植物杜仲
杜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树皮 鉴别要点: 1. 为扁平半片状或两边稍
向内卷的块状。 2.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
色,未刮净粗皮者可见 纵沟或裂纹。刮去粗皮 则较平坦,淡棕色。内 表面暗紫色,光滑。 3. 质脆,易折断,断面连 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 橡胶丝。 4. 气微,味稍苦。
桑白皮——止咳平喘药
来源: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桑白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扭曲的卷筒状、槽状
或板片状。 2.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
常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未 去净的鳞片状栓皮。 3. 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 有细纵纹,有时纵向裂 开,露出纤维。 4. 质柔韧,纤维性强,撕 裂时有白色粉末飞扬。 味甘、微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牡丹皮——清热凉血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牡丹
牡丹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横切环形或半环形的厚 片。
2. 原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黄 褐色,刮丹皮外表面淡灰 黄色、粉红色或淡红棕色, 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 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色, 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 亮的结晶(丹皮酚)。切 面淡粉红色。
内表面:颜色、光滑皱褶程度、刻划后有无油痕等。 断 面:是否平坦、颗粒状、纤维状、层状、有无
胶质丝状物等。
气 味:鼻闻、口尝。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类中药(9味)
桑白皮 牡丹皮 香加皮 五加皮 地骨皮
厚朴 肉桂 杜仲 黄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类中药通常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 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 分,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
皮类中药由内向外包括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 皮层和周皮等部分。皮类中药多为木本植物茎干 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茎干皮——肉桂、厚朴、杜仲、黄柏、合欢皮、
3. 切面灰白色。
4. 体轻,质脆,气微香, 味微辣而苦。口嚼有类 似奶油瓜子的香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地骨皮——清虚热药
来源:茄科植物枸杞、宁夏枸杞
宁夏枸杞
枸杞
地骨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根皮
鉴别要点:
1. 为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
2. 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 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 易成鳞片状剥落。[用手 搓即层层脱离,像松皮, 糠皮(糟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柏——清热燥湿药
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檗
黄檗——关黄柏
黄皮树——川黄柏
黄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树皮(除去栓 皮)
鉴别要点:
1. 为稍弯曲的丝条状。
2.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 较平坦。内表面暗黄色或 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线。
不一。 2.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粗糙,有时呈鳞片状, 易剥落,有明显弧形皮 孔及纵皱纹,刮去粗皮 呈黄棕色。内表面紫棕 色,较平滑,有细密纵 纹,划之显油痕。 3. 质硬。气香,味辛辣、 微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肉桂——温里药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
肉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用部位:树皮
鉴别要点:
1. 为不规则的碎块或丝状,卷 曲。
2.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 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 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较 平坦,有细皱纹,划之显油 痕。
3. 切面外层棕红色或紫红色, 显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两层之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 纹。
4. 气香浓烈,味甜、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