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三顾茅庐-(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收集资料,准备《三国演义》小说,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谈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多少豪杰人物!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包罗万象,咏歌了无数英雄风流人物,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至今仍留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顾茅庐》既是三国中的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又演变为了现代成语,赋予了它新的意思。

二、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二字要注意他的写法,“庐”里面是“户”而不是“卢”。“茅庐”是什么意思?联系起来解释字面意思,现在用来比喻什么?(三次到茅屋拜访,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课题质疑,初读解疑

(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谁三顾茅庐,去拜访谁?

2、为什么会三顾茅庐?当时情况怎样?

3、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生默读课文)

2、你能解决那些问题?

(设计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释题、质疑养成思考习惯,便于阅读时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带着思考察觉读文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生字,理解词语

(生按平时预习方法自己解决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词语)

1、齐读生字正音。提醒“诸、晌”是翘舌音。“策、尊”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读xiǎng。“尊、辰”都是前鼻音。

1、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你感觉刘备与诸葛亮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刘: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诸葛亮:旷世奇才、雄才大略。)

3、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刘备带着两个弟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成功了。)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前两次都是在什么情况天气下去拜访诸葛亮的?(生交流资料)

4、尝试分段。提示:具体写刘备拜访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按“上路前--到隆中--见面后”分段。

(生交流)。

(设计说明:一堂课的容量要充实有效,关键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解决理解障碍,引导他们走上正确探究的道路。)

五、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第三次去隆中成功地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是靠什么打动了诸葛亮?(诚心诚意)前两次不够诚心诚意吗?(去的两次也是诚心的表现)(红笔板书:诚心诚意)

2、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刘备第三次再度亲自拜访诸葛亮的原因,突出他的雄心大志。

3、师:文章具体写三顾茅庐的经过是那几个自然段?

师:哪些语句具体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细细地读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4、交流:

1、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A、课件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B、生练读张飞的话,想:个性嚣张率直的猛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带着埋怨、带着心疼、带着不满)

C、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其体会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刘备怎么说?

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乡野书生斥责自己誓死相随、桃园结拜的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有诚意呀!

E、这里为了说明刘备的诚意,而着重写了张飞的抱怨,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对比衬托作用)

F、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2、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A、生默读3节并画出能反映他诚心诚意的句子。

B、交流:(运用句式:我通过﹍﹍感受到﹍﹍。)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些什么?下马步行说明什么?指读,齐读。(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结合插图)

1)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

2)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谁来做刘备恭恭敬敬这个动作?指生上台表演。齐读。

3)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4)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休息。为何让两人在门外等?会吩咐些什么?同桌交流。

3、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一个时辰=2小时,半晌=2时辰)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从中你体会到些什么?(一位47岁的中年人,还是皇亲国戚,却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齐读这部分。体会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理解并板书“礼贤下士”。

5、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生自读课文4自然段并思考)

指名交流,透过“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从而明白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

师:从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位盖世奇才。

(设计说明:新课标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部分教学是教学的主题部分,以一个大的问题统领全段教学,抓住“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既便于学生操作,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独特阅读体验。通过认真研读文本,勾画分析,交流体会,达到对人物特点的分析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者和实践者,这样设计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五、体会第五自然段

1、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2、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准备了《三国演义》,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吧。

(学生交流)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讨论理解刘备的话。(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的到水一样!)

4、想像说话练习。猛张飞经过和诸葛先生的接触,再听了哥哥刘备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六、小结

七、作业。

小练笔:张飞、关羽在日后和诸葛亮的接触中会有什么感受,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