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合集下载

2020届 二轮: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2020届  二轮: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

传记中的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出家后广研佛典,探究佛理,“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载,践行百余国,取经途中“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玄奘周游印度,遍访圣迹,拜谒大德,参验佛经,批驳外道。

《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

作为一个肉体凡胎的得道高僧唐僧一路上面对自然天险和妖魔鬼怪表现出了常人具有的畏惧心理。

——摘编自徐笑一《〈西游记〉中唐僧圣愚形象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僧与其历史人物原型玄奘形象的相同点,并从史料价值角度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西游记》。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法师西行的贡献。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可知两者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畏艰难险阻。

第二小问,据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研究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小说《西游记》体现出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作为文学作品用于研究玄奘的相关问题,需要慎用。

第(2)问,据材料“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可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据材料“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可知传播了佛法,弘扬了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唐代文化交流,扩展了唐代丝绸之路。

{高中试卷}20XX届人教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20XX届人教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届二轮: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1.(20XX·湖北荆门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雪岩(1823~188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

他以开钱庄起家,办药局,开丝行,贩运粮食、军火,坐收渔利,迅速成为商界巨擘。

他会逢乱世,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延洋匠,引设备,参与洋务;筹饷械,借银款,力助左宗棠西征;开设国号药局,声名远扬。

后因功受左宗棠保荐,获得朝廷特赐二品顶戴,特准紫禁城骑马。

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甚至被尊称为“商圣”。

连鲁迅先生也称其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常人所不及之处,对人情世故了解得通透,手腕活络,方圆兼具:善于笼络人心,并投其所好;能以宽和博取信任,以博爱网罗人才;笑脸巧迎人,懂得慷慨也善于回收。

他有自己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经营艺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局,并善于造势;商业眼光独到,果断涉足能赚钱、赚大钱的大生意;善于识人、用人;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做招牌、做场面;热心公益事业,融商业活动于国家大事之中。

胡雪岩从一介布衣一跃而为富可敌国的“大清财神”,创造了一个传奇。

——摘编自杨茜彦《胡雪岩的启示和智慧》(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胡雪岩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2)结合材料,概述胡雪岩经营之道给近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借鉴作用。

答案(1)环境:清代商人群体(徽商)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处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政局大动荡时代;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民族工业产生并获得发展等。

(2)作用:胡雪岩继承了传统徽商的经营理念和特点,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这些对近现代企业建立以人为本、谋求整体利益的价值观,对树立企业诚信,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方式以及建立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借鉴作用;其融贯中西的经营管理思想,对近现代企业引进先进的人才、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及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亦有借鉴作用。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98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98

考点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高仙芝的评价。

解答关键: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

【解析】第(1)题,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民族和对外交往的繁荣等方面分析。

第(2)题,由“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知高仙芝为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由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知高仙芝的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贡献类、原 因类 功绩类、原 因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 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 间,隐含着命题者的 命题意图,对时代背 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2018年Ⅰ卷 2018年Ⅱ卷 2018年Ⅲ卷 2017年Ⅰ卷
华盛顿、罗斯 刘绪贻等主编《美 特征类、作

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创新设计》
23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①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
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
(1)主要活动
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
9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创新设计》
2.柏拉图 ①哲学:唯心主义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 是理念的反映。 ②政治: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1)思想③强调法治。 ④注重教育:创立柏拉图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人才的培养。
(2)评价: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影响深远。

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
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2)评价: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是 20 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24
主干知识提炼
热考命题探究
满分策略指导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

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

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韩愈出身于“奉儒守官”、仁政爱民的官僚家庭,自幼研读孔孟六经,又兼通诸子百家。

安史之乱后,佛道更加盛行,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儒学名士奋起,提倡复古,崇儒宗经。

韩愈早就“承先人之遗业”,“志于古道”。

时究宗自法门寺迎佛骨于宫,韩愈拼死上表加以谏止,斥之为“伤风败俗,传笑四方”,最后落得远贬潮州。

后镇州叛乱,他受命出使镇州宣抚,众皆危之,他毅然只身前往叛军巢穴,舌战群敌;使其归顺朝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愈一生所撰碑志铭文近八十篇,有关与骄藩斗争的约达二十篇。

主要赞述平藩征战之胜利与功臣之业绩,赞颂了全国统一安定。

——摘编自曾俊伟、曾晓峰《韩愈爱国主义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韩愈复兴儒学的原因及其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韩愈予以简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docx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期中测试1 )1.秦朝治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于此后中国的史生了深影响。

以下由秦开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制④郡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本根不,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 反映了唐太宗A.民君的思想B.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 中,夷狄”的做法,而“独之如一”,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治者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C.有利于唐朝的治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4.柏拉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治者是A.公民推出来的士B.上克制的勇士C.仁慈而有威的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5.里士多德,“慷慨是霍与吝之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从之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与之似的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文野,文史C.人无,必有近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威在其施政中:“ 国主身,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与国会共同行使行政,⋯⋯会的案必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 表明克威A.封建制君主B.主分散国家力C.格遵守共和国原D.建立个人独裁治7.盛被美国人民尊称“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是因① 得独立争的利②开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④重国家利益不恋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本主展献的是...A.打欧洲封建君主的攻B.建立起君主立的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播到欧洲国家9. 《·雍也》篇云:“子曰:文野,文史。

文彬彬,然后君子。

”体了孔子的哪一思想A. 仁者人B.和而不同C.中庸之道D.克己复礼10.学生向孔子仁,孔子回答渊:“克己复礼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非礼勿,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回答仲弓:“出如大,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回答司牛:“仁者,其言也。

”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开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富之分B.孔子根据学生基和造的不同,予不同的解C.体了孔子在事原上“中庸之道”的思想D.孔子了“仁”和“礼”的关系11.以下有关柏拉、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人都同奴隶制度B.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C.他的思想都西方文化的展生深影响D.他的思想都是唯心主哲学12.《· 安》:" (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苦不聊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

这位君主是()A.彼得一世 B.康熙大帝C.路易十四 D.明治天皇2.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首先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3.康熙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③驻藏大臣长驻拉萨④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有:()①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②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5.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孔子的经历有()①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②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③曾做过鲁国的最高司法长官③晚年周游列国,潜心办学和著述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

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8.康熙帝加强民族团结的史实有()①南巡曲阜,崇尚儒家文化②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③尊重喇嘛教④册封达赖和班禅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的说法不正确是()A.这些工程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从“阿房阿房,始皇亡”这句民谣中可以看出人民对大兴土木是非常憎恨的C.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D.长城的修筑主要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攻10.1919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运动。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9.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A.创建了新型的国家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1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2020届二轮:1-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卷)

2020届二轮:1-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卷)

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江苏南通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安徽芜湖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

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

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

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

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

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

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

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

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

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课件: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高考历史二轮提分广西等课标3卷专用课件: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①毛泽东思想正确指 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 革命第一代领导集体 智慧的结晶,也是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指导思想
-14-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人物 背景
中国的 新民主 主义革 邓小平 命和社 会主义 建设时 期
贡献
①领导新民主主义革 命 ②努力纠正“文化大 革命”中的“左”的错误 ③主持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 ④创立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⑤发表“南方谈话”
-24-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季札……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他解下 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 等。
②组织答案:题目材料反映了季札的文化观和守信、拒绝王位等 信息。第(1)问要求说明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实际上就是 归纳儒家思想与季札行为的契合点,因此,从儒家思想的 “礼”“信”“义”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围绕季札出使的“文化意义” 设问,从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即可。
②知识: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罗斯福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21-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中立政策”“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 政策”“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睦邻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扩 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②组织答案:解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中立政策”和“睦邻政策” 的含义,前者不参与国际事务,后者则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由此解 答第(1)问;第(2)问答题时要从时间概念入手,联系法西斯势力扩张 的时代特征,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睦邻政策”的作用和实质。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类别
古代 中国
古代 西方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7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7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7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命题重点: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亚洲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杰出革命领袖等是本专题高考命题的重点。

2.命题方式(1)从题型看,全国卷以非选择题为唯一命题形式,且不与必修模块链接考查。

(2)从命题角度看,近年高考特别重视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方法、角度等方面,选取教材没有讲述过的历史人物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对杰出历史人物的言论、观点和所作所为的评价。

3.命题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将会通过中外杰出历史人物的言行,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

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观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繁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统治开明(4)“贞观之治”晚年骄奢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课件

命题研究
2.(2017课标全国Ⅲ,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 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 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 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 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 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 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 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 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 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47 史贡献
与必修内容相结合是解答本选修内容的依
郭子仪的历史 据和平台,内类设问。着重考查历史人物所
华盛顿的中立 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
47 政策和罗斯福 本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考查人物
的睦邻政策 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
明代三娘子的 (2)今后的高考将关注中外历史人物在国家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 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命题研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第(1)问,第一小问,由 材料“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改进经济体制的‘三 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 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得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 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结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全国解放 后”“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得出,背景为“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 我国实际进行思考,要注意多角度思考和回答。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新考势课件:2-16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新考势课件:2-16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及(1)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 儒家学 主流思想;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形象逐渐 2.说的地 被神圣化。 位和 (2)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西欧许多 影响 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如伏尔泰。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6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①含义: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 不倚,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妥善 (3)“中庸” 调和。 ②作用: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必须遵 循中庸之道。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5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等。

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这是中国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主干知识突破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真题对点演练
第11页
引领高考/把握考试
二轮专题复习/考势 历史
2.历史影响: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开拓疆土, 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1)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体议政

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力求
政令符合实际,顺应民情。
(2)重视法制建设,制定《唐律》,严惩贪
赃枉法。 主要 1.措施(3晋)升进机一会步,发扩展大科了举统制治。基使础庶。族地主获得

(4)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使唐初的社会

(二)柏拉图
哲学思想:(1)内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二轮(课件):板块六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二轮(课件):板块六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6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汉文帝十分赏识贾谊的识见,曾准备任为公卿,但因周勃、灌婴等老臣 反对,未能实现,让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特召贾谊,问鬼神之事 于宣室殿,君臣畅谈至深夜。贾谊后又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公元前169年,梁 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不久悲郁去世。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查说明] 高考全国卷考查的历史人物基本来自教材之外,既有中外的政治家, 也有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范围广泛,多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难度 稍大。备考时要注意与必修知识相联系,尤其是人物生活时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环境。此外,还要注意联系当前的热点,这也是本专题命题的一大特 点,复习备考该专题时还应提升运用纵横联系的方法与科学的史学观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
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
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
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
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15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亮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亮的思想主张。
16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 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可知,陈亮主张进行北伐来实现国家的统一; 根据材料“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 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 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痒之人’”可 知,与程朱理学不同,陈亮倡导的是富国强兵的实用学问;根据材料“他指出, 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 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 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可知,陈亮主张学问应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 根据材料“(陈亮)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

《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35分钟满分:6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

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

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

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

在王猛的劝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

于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

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

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9分)解析:第(1)问,可以从王猛个人才能、君主苻坚和时代环境方面来分析。

第(2)问,结合材料“夷狄应和”“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宣扬儒教”得出王猛的治国之策。

答案:(1)原因:王猛才学兵略出众,有经世之志;前秦君主苻坚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赏识和重用王猛;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受到压制(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2)评价:在群雄竞争的形势下,王猛的治国举措卓有成效,壮大了前秦国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推行儒学教育,以才任官,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夷狄”政策顺应了民族融合趋势,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吴宓,1894年生于陕西泾阳。

他曾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

传记中的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出家后广研佛典,探究佛理,“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载,践行百余国,取经途中“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玄奘周游印度,遍访圣迹,拜谒大德,参验佛经,批驳外道。

《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

作为一个肉体凡胎的得道高僧唐僧一路上面对自然天险和妖魔鬼怪表现出了常人具有的畏惧心理。

——摘编自徐笑一《〈西游记〉中唐僧圣愚形象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僧与其历史人物原型玄奘形象的相同点,并从史料价值角度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西游记》。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法师西行的贡献。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可知两者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畏艰难险阻。

第二小问,据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研究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小说《西游记》体现出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作为文学作品用于研究玄奘的相关问题,需要慎用。

第(2)问,据材料“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可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据材料“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可知传播了佛法,弘扬了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唐代文化交流,扩展了唐代丝绸之路。

答案:(1)相同点:信念坚定、不畏艰险。

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历程及功绩,是研究唐代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

《西游记》是明代神怪小说,已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但可以用于明代文学艺术、市民阶层、城市生活、商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史料研究要谨慎使用。

(2)贡献: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促进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拓展唐代丝绸之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

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逋之窟,遗害叵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材料二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

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6分)(2)据材料二,分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得出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据材料一“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得出节省国防开支;据材料一“使边防持久”结合所学得出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得出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据材料二“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得出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目的: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节省国防开支;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

(2)原因: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一顾维钧是中华民国著名的外交家。

当巴黎和会不能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时,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他还强调,“我国现时处于四强之一之地位必须维持”。

后来在顾维钧的主张下,(中国)又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

——摘编自景晓强《顾维钧与民国多边外交》材料二巴黎和会后,顾氏满怀信心地分析说:“虽然拒签之后,中国在国际社会将暂处困境,但是美国国内和约的反对已产生一种新的形势……凡尔赛条约必将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政治争端。

”果然,1920年1月,美国共和党在大选中获胜,为了调整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集了华盛顿会议……与美合作,对日软硬兼施,终于在1922年2月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利。

——摘编自陈勇《顾维钧的美国观与中日山东问题的解决》(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顾维钧的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的个人品质。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说明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由材料“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得出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据材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得出参与联合国的创建。

第二小问,由材料“虽然拒签之后……但是美国国内和约的反对已产生一种新的形势”和“中国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利”可知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捍卫了国家尊严,推动了山东问题的解决;由材料“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和所学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得出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有利于获得外援;从材料“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和所学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分析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2)问,据材料“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得出头脑清晰,思维缜密,手段灵活;由材料“当巴黎和会不能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时,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得出爱国立场坚定,国家利益至上;从材料“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说明遇事百折不挠。

答案:(1)外交活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参与联合国的创建。

历史作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捍卫了国家尊严,推动了山东问题的解决;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有利于获得外援;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品质:头脑清晰,思维缜密,手段灵活;爱国立场坚定,国家利益至上;遇事百折不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

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组织攻克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带领科研队伍完成了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

1980年代,于敏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兼核武器理论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领导突破二代初级和次级原理,发挥了决策和把关的作用。

他曾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1999年9月18日,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相关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于敏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可知,他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由材料“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组织攻克……形成……带领……完成了……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可知,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研制的核心技术,在领导核武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些科研成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2)问,可以从人物自身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客观环境方面来分析。

答案:(1)贡献:①推动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②突破氢弹研制的核心技术;③在领导核武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④其科研成果对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2)原因:①勇于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爱国主义精神);②坚实的知识基础与创新精神;③国家决定大力推动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

5.(2019·福建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

1949~1951年,梁思成主持北京城市规划期间,主张把城市区域分为工作、居住、文娱游憩三大种类,它们之间必须有极短距离的联系。

工作分为基本工作、服务工作两大类,它们中间需有合理的联络。

居住区内部的构成,采用邻里单位的形式,一个邻里的人口约六、七千至一万人,邻里中心设施应包括文娱、福利设施和学校;中心周围是公园、体育场、儿童游戏场等。

政府的行政中心区应自成一区,独立设置,该区应与城市其它功能保持合理的关系。

鉴于北京旧城的状况和政府行政中心区的特殊要求,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在城外建设新区是为上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