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4烟、酒刺激物对结果的影响烟、酒等刺激物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表现为多种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如吸烟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平降低,烟草中有效成分CO结合血红蛋白可使血红蛋白升高,所以,采血前24小时患者要避免吸烟、饮酒及喝茶喝咖啡。
3正确采集以获得高质量标本是分析前质控的重要保证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整个过程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标本的收集、标本容器的要求、采集标本量、抗凝剂或防腐剂的应用等。
3.1标本采集时机的选择标本的采集时机选择与检测结果阳性率密切相关,如血培养标本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而且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肾炎患者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测;维生素C可使尿潜血、尿糖、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所以患者用药后,应在血药浓度降至不影响结果时采集标本。
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和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振忠,张承勋,路希敬,等.临床检验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焦连亭,李忠信.检验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彭黎明,王鸿利.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34-235.
[4]秦晓光.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待重视[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16(2):219-222.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检验科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检查科检查全过程质量控制规定一项检查从医生提出申请到检查报告单发出,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旳一系列程序,并且受到诸多因素旳影响。

要得到良好旳检查成果,应实行全面旳质量控制程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涉及影响分析成果可靠性旳各方面因素或各个环节,以及检查旳全过程。

一、重要环节完毕上述全过程旳监测和控制,至少有10个基本环节。

1.有专人负责全面质控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质控知识。

3.科学旳管理和严格旳规章制度是质控方案得以实行旳保证。

4.有原则化旳操作规程。

5.有分析前和分析后旳质量控制程序。

6.仪器量器旳定期鉴定、校正和对旳使用。

7.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旳质量符合规定。

8.所采用旳多种测定措施旳精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良好。

9.选择合适旳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对失控成果及时采用相应旳解决措施。

10.参与实验室间旳质量评价活动或能力比对检查,认真分析回报成果,对失控旳项目要及时检查因素,并采用相应旳改正措施。

二、分析前质量控制检查成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旳影响,如由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起旳生物学变异;药物也许对分析物构成或分析自身旳干扰;标本采集、解决不当,而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请单填写不清晰、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

这些分析前因素也许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旳问题,必须严格控制。

所有旳标本采集者(涉及实验室检查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旳培训。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通过严格旳分析前和分析中质量控制产生旳检查成果,仍然也许由于成果旳传递和解释而产生误差。

良好旳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可极大地减少成果传递旳误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误差。

由通过培训旳检查师对检查成果进行合适旳解释,并考虑如下问题:该成果正常吗?与否与前次成果明显不同?与否与临床信息吻合?也许旳因素是什么?进一步旳实验检查是什么?可以明显地提高检查成果旳使用效率,提高检查报告旳水平。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措施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措施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措施摘要】医学检验迅猛发展,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日益完善。

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医学检验永远的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医学检验分析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0%-68.2%,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0%,分析后产生的误差为18.5-47.0%。

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是整个医学检验过程中质量保证的重中之重。

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是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分析后质量保证【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50-02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是检验质量提高的强有力保证。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每一环节都会给检验结果带来误差。

有学者分析了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0%-68.2%,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0%,分析后产生的误差为18.5-47.0%[1]。

如何进一步减少检验分析前后带来的误差,做好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保证,长期从事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作者,现仅献一孔之见。

1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1.1检验项目申请检验申请单的信息要真实全面,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ID号),临床诊断、样品类型、检验项目、申请医师名称、申请时间、采集时间、采样人、送样人等。

1.2 检验项目选择检验项目繁多,临床意义各有不同,有的用于筛选,有的用于诊断,有的用于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因此,有必要对检验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科学配伍”供临床选用,连同各项目的方法、目的、样本采集、检验过程、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等向医护人员作全面详细地介绍。

一是方便医师使用,二则增加选用的目的性、针对性,防止“开大方”检查。

1.3 患者知情同意对检验目的、项目、频率、样本采集、样品数量、可能误差、结果可比性、项目收费等患者都应有知情权,皆需医护人员事先告之。

【精选】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精选】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1、采血体位的影响:取血的姿势对实验结果相当 重要,体位改变可以引起某些生化指标的明显改变。 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分 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正常人,直立位时 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直径大于4nm 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中去,使其血浆 内的含量升高5%至15%。所以住院与门诊检查的数 据往往会有差别。 2、止血带的影响: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 力,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改变。使 用止血带3分钟与1分钟对比,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 质都可以上升,如总蛋白上升5%,TCHO上升5%,铁 上升6%,TBIL上升8%,AST上升10%等。压迫超过3 分钟,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移,致使血液浓 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升高,PH降 低,K+和Ca++升高。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一)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种 类越来越多,让临床医生看得眼花缭乱,这其中临床认识也常常落 后于实验医学的发展,而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其诊断性试验 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 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 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号等填写清楚,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经常出现不同的医师写同一位病员的 姓名、年龄、床号不同的现象,诊断不填写更是普遍,当检验人员 对报告结果有疑问时,因为无诊断将无法判断异常结果是由于实验 室内的原因还是疾病本身造成的,无法取舍是否复查核实,由此会 增加分析的误差频率,这些都是导致检验单或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 偏差的重要原因。 凡送检标本应注明标本类型,全血、血清、血浆、胸腹水、脑 脊液或尿等,不同的标本类型对结果有不同的解释,如内生肌酐清 除率测定需要病员身高,体重及24小时尿量等信息; 申请日期未填,无法确定标本送检时间;医生签名未填或不清, 当检验人员出具报告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或遇到紧急情况时, 无法与医生取得联系,不利于对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无年龄、性别,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临床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的五个正确

临床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的五个正确

临床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的五个正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不断推进,在实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关临床检验工作也愈发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情同时还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针对病情进行诊断。

因此,在实际的临床诊疗环节,有关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临床检验环节五个正确质量控制应用的重要性随着临床检查的不断推进,质量控制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环节之一,并逐渐贯穿整个医学检查的全过程中。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实际的临床检验环节大都会被分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其中有关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障检验质量能够有效保障后续检验过程的主要环节,由此,针对这两个阶段,“五个正确”的重要性便尤为明显。

二、临床检验前的五个正确临床检验的前期来说,这一环节对于样品的保障是确保后续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就这一阶段的五个正确来说,通常是指需要针对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离、预处理、稀释、分类以及选择正确的检测途径这五个方面。

首先,针对临床检验的前期五个确定方面来说,第一步应确保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患者应设置不同的检测标准,进而能够对不同患者的样品进行区分。

就这一环节来说,不同的样品大都会对后续的临床检验造成极为明显的不同,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标识性的错误,就很可能会导致后续患者因为检验结果的不匹配而造成诊疗措施的不匹配,进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所以,就这一环节,就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多个标识符号,从姓名开始到出生日期等基础信息,均选择相对唯一的标识,进而帮助实验室能够更好的针对患者的个体进行区分,进而保障后续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其次,应确保正确的采样时间。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生理样本进行采样后,其所测量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由此,为了最大程度上控制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合理的选择采样的时间,对于不适当的采样样品,就需要通过重复采样后针对采样的结果进行比对,进而保证该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优化实际的检测质量。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ISO 15189:2012
• 对分析前过程中患者和提供服务对象 的信息、申请单信息、样本采集及处 理、样本运送、样本接收以及检测前 处理、准备及保存都有明确的规定
生物学变异和分析质量指标
• 生物学变异 被检测物在内环境稳态点附近的随机波动造
成的随机变异成为个体内生物学变异。不同个体 的内环境稳态点会不同,个体间内环境稳态点的 差异称为个体间生物学变异。 • 分析质量指标
二、患者的准备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生物钟周期:因人体存在多种生物钟周期,
体内许多物质随生物钟周期呈现出节律性 变化
(1)昼夜节律 (2)月经周期 2.情绪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 分泌系统,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 血细胞等升高
二、患者的准备
3.年龄 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年龄存在差异 (1)新生儿 “生理性贫血”,淋巴细胞偏高 (2)儿童 骨骼生长及发育快,成骨细胞活力强,ALP高 (3)老年人 IL-6、抗利尿激素、醛固酮(ADH)、促甲状
性激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甲状腺素结合的球蛋白、与皮质 酮结合的球蛋白等增加,导致总皮质醇与总甲状腺素升高
表 妊娠期血液主要指标变化
变化 脂肪动员增加
血浆运输蛋白增加
机制 AporAI、AII、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特别是LDL-C) 大大增加
甲胎蛋白、甲状腺素、脂质、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升高
血浆稀释 体重及代谢增加 凝血系统机能亢进
历号、房间号及床位号、临床诊断、样本类型、检验 项目、申请日期、申请医师签名 • 在检验申请单上标明采样时间 • 检验申请单可为纸质版或电子版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 1.有效性 • 检验项目敏感度与特异性越高越好 2.时效性 • 缩短检验流程,快速筛查方法最常用 3.经济性 • 从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总体上分析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

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

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4)、检验中心人员检验理论知识的提高,定期对检验中心人员进行培训。

(5)、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运输要求理论知识的提高,检验中心定期安排人员到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培训。

(6)、正确合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对标本实现全程监管。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它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标准,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分析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产品投产之前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材料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之前,必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

只有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列为合格供应商。

此外,采购部门还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也需要进行检查和测试。

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投产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还要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认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检验分析前还需要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质量的保证,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投产之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二、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这个阶段,关键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关键环节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仪器,对关键环节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的质量。

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规格,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

抽样时应注意随机性和代表性,避免偏差的产生。

检验科四季度质控总结(2篇)

检验科四季度质控总结(2篇)

检验科四季度质控总结本季度我科较好的完成了季度任务,并超额完成医院下达的全年任务。

现就本季度检验前、中、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做如下总结: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科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

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1)重视标本的接收。

我科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查签收。

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

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记录并保存。

(2)把好仪器、试剂关。

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在检测仪器方面,制定标准化设备管理文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保管。

(3)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我科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

(4)做好室内质控。

通过室内质控可发现仪器、试剂误差波动规律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建立了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sop),建立质控原绐记录,质控图,每季度有质控小结。

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建立双审核制度,先由操作者作为报告人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审。

检验科四季度质控总结(二)一、质控概述科四季度质控是指在第四季度对检验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检验科室的整体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对质控的具体内容、评估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质控内容1. 仪器设备质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2. 试剂质控:检验试剂的购买渠道和质量合格证明,按照规定的保存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

3. 过程质控:对分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取样、标本处理、分析方法等,确保整个过程的稳定性。

医学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医学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微生物检查
无菌部位标本革蓝氏染色
发现细菌
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
细菌生长
1.结果的分析
应根据病人情况全面分析检测结果,不能仅凭检验数据进行诊断。应鼓励临床医生随时同检验科联系,如果对检测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告知实验室,以进行核对和复查。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一般基于当地的正常成年人群,在分析检验结果时应注意病人个体差异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等。例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正常参考上限就受到了年龄的影响,参考上限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我们常用的PSA<4ng/ml的上限一般限于60岁左右的男性,大于70岁的男性高于6.5以上才有意义。另外应注意发生溶血、脂血、黄疸等情况的标本可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在报告单上注明。
综上所述要想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检验指标,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重要阶段,需依靠医生、护士、病人、检验人员的多方合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与检验人员之间应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标本的采集
此步骤涉及人员范围较广,较少受重视,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我们着重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采集标本前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的教育。
许多检查项目对标本的采集有严格要求,如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的测定等,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的饮食要有所限制。应该让医护人员了解这些特殊要求,向病人仔细交代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试验项目应选择正确的标本采集物品(普通、无菌等)和不同种类的试管。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先采集血培养瓶,然后血清管,再抗凝管。耐心向病人宣传尿液、粪便、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以提高阳性率。医护人员应掌握各种培养及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方法和采集顺序,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重视分析后的管理

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

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保证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1、标本前处理
(1)标本前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离和保留。许多检验是测 定血清或血浆的成分,都要求及时分离,以免细胞 内物质渗入血清而改变其浓度。例如红细胞内钾及 一些酶类都可溢入血清中,而使浓度假性升高。另 一方面,由于红、白细胞酵解消耗了血清中的葡萄 糖,可使血浆中的葡萄糖放置过久而降低。所以实 验室应该在收到标本后,及时将血清与细胞分开在 采血及分离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溶血。
(三)标本的正确的采集
4、唯一性标志
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1)送检科别及病床号 (2)患者姓名及病历号 (3)送检标本名称及量 (4)检查项目 (5)采集标本的时间
(三)标本的正确的采集
5、努力做好患者的配合工作
(1)作好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作该项检验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对 于有创性操作削除其在抽血时的恐惧和紧张,使之能较好配合。 (2)避免饮食、药物等的影响。 (3)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如中段尿、24小时尿标本、痰标本、 大便标本中病理成分的采集等),要告之留取方法、注意事 项,以保证采得高质量的标本。
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②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③对吸光度的干扰; ④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如标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 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产影响电泳和层析。
患者状态的影响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LT、AST、ALP、TSH、 Glu等升高。 酒可使Glu降低。 抽烟可使血小板压积、碳氧血红蛋白升高;使免疫 球蛋白降低。
临床实验室
作用:指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
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益的、重要的及科学 的信息。
功能:主要为在受控的情况下,以科学的方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进行临床检验前,首先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校准和内部质量控制等方面。

1. 日常维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润滑等。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2. 定期校准校准仪器设备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根据仪器使用手册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稳定样本的测试结果来评估仪器性能的方法。

通过每日、每批次或每周运行内部质量控制样本,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试剂的质量控制试剂是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试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试剂储存试剂在使用之前要按照要求储存。

根据试剂的特点,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进行储存,避免试剂的变质和降解。

2. 试剂检验对试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pH值和激活能力等方面。

检查试剂是否存在异常,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质控品的使用使用质控品监控试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与已知浓度的质控品进行比对,评估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实验室操作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

1. 操作规范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的执行一致性。

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试剂添加和数据记录等方面,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误差。

2. 人员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3. 外部质量控制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临床检验中的关键环节。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前言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检验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从而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

质量控制是质量检验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质量控制来控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并在产品交付给客户之前发现和纠正缺陷。

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对检验分析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检验分析的流程检验分析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采集2.样品制备3.数据采集4.数据分析5.结果判定6.报告编写下面我们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检验分析的第一步,它对后续的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的清洁。

2.避免污染样品: 防止外界物质对样品的污染。

3.确定采样位置和时间: 样品应该在最能代表整个批次的位置和时间采集。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样品分析的一个关键步骤,其目的是通过预处理方法(如过滤、提取)来使样品可进行测定分析。

样品制备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

2.遵循精密的样品制备流程。

3.控制制备过程中的误差。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对后续数据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正确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保持仪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

3.遵循操作规程和程序。

数据分析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2.在分析过程中维持数据准确性和精度。

3.分析过程应该能够重复和验证。

结果判定结果判定的目的是通过对分析结果的验证,确定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在结果判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正确的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判定。

2.依据质量标准,进行判定和分类。

3.记录并报告判定结果。

报告编写报告是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判定结果。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引言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对实验和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实验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帮助我们在实验和分析过程中保证数据的质量。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在进行实验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的质量达到要求。

1. 设备校验实验设备是实验和分析的基础,因此,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

在使用设备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设备校验:•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并确保设备的各个部件灵活可用;•使用校准装置对设备的测量功能进行校验,比如使用标准样品校验仪器的准确度。

2. 试剂质量控制试剂是实验和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试剂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在使用试剂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试剂质量控制:•检查试剂的生产和过期日期,并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标准样品对试剂的纯度和含量进行校验;•通过实验对试剂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在进行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样品处理控制样品的处理是实验和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样品的污染,确保在样品处理和移液过程中使用无污染的试剂和设备;•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和比例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比如去除干扰物或浓缩样品。

2. 仪器运行控制在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和分析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仪器运行控制:•对仪器进行预热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检查仪器的运行参数,比如温度、压力等,确保仪器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定期清洁和维护仪器,防止仪器的污染和故障。

3. 数据记录和分析控制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使用标准操作程序(SOP)来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样品编号、仪器参数、分析方法等;•双重检查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结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通用课件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通用课件

0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样品不均一性影响检测结果
总结词
样品不均一性是指待测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分布不均匀,导致 检测结果失真。
详细描述
样品不均一性是检验分析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待测样品 中目标成分分布不均匀,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如果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分布不均匀,可 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真实值。
量;
2.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算法,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
3. 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如发现 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处理方法
或重新采集数据。
环境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总结词
环境因素是指实验室内的温度、 湿度、噪音等环境条件,它们可 能会干扰实验结果。
详细描述
环境因素是检验分析中常见的问 题之一。实验室内的环境条件可 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例如 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 小、噪音干扰等,导致实验结果 出现偏差或误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环境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1. 对实验室内的环境条件进行 控制,例如保持温度和湿度在 适宜的范围内,减少噪音干扰;
2.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人 为操作的影响,例如避免在实 验室内来回走动或交谈;
3.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 进行审核和校验,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
总结词:合理、科学、有效 详细描述
1. 制定分析后质量控制措施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和方法。
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 数据整理与报告编写
2. 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如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等,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对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追溯和原因分析,采取 有效的纠正措施。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

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总结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临床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两个阶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1. 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在临床检验分析前,准确的样本采集和标本处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此外,标本处理时应注意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准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工作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建立维护和校准记录,及时跟踪和解决设备故障。

3. 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试剂与标准品的选择与储存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合理选择试剂和标准品,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和保管,避免受潮、变质或失效。

及时检查试剂有效期,并建立试剂的使用记录,确保使用的试剂符合要求。

4.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是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关键环节。

包括建立日常质控和外部质控体系,严格按照质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定期进行质控样本的检测和评价,并及时处理质控结果异常。

同时,建立质控记录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三、临床检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1. 结果解释与报告临床检验分析后,正确的结果解释和报告能够提供准确、易懂的诊断依据。

在结果解释过程中,应考虑样本的特殊性和患者的临床情况,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解。

报告格式应规范、简洁,对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并及时交流和沟通结果解释。

2. 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结果的审查和复核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结果的审查机制,包括质量管理人员对结果的审查和复核,确保结果正常、合理。

对于异常或不确定结果,应及时进行补充检测或重测,并保留诊断记录以备查验。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2.3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检测流程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同时,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检测过程中,每天要进行质控样品的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定期参加由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组织的质量评估,以检验实验室检测水平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指在检测结果出来后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

主要包括结果的审核、解释和报告等工作。

3.1结果的审核:在检测结果出来后,要进行结果的审核。

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核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样品编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信息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进行修改和纠正。

3.2结果的解释:在审核完成后,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

解释的主要目的是让医生和患者能够理解检测结果的含义。


释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果的解释要准确、简明,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3.3结果的报告:在结果审核和解释完成后,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报告。

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医生和患者能够及时了解检测结果,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报告的过程中,要注意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出现延误和漏报的情况。

医院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医院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医院检验分析前中后 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目录
01 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03 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
02 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 04 质量控制培训要点
检验分析前质 量控制
样本采集
01
样本类型:血液、尿液、组织等
02
样本采集方法:静脉穿刺、尿液采集、组织活检等
03
样本保存:冷藏、冷冻、干燥等
04
样本运输:冷链运输、常温运输等
高质量控制水平
0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 结果,持续改进检验 分析流程和方法
03
培训与教育:加强员 工培训,提高检验分 析技能和意识
质量控制培
的质量意识
02 掌握质量控制方法
和技术
03
提高检验分析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4 确保检验分析结果
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培训内容
质量控制基 本概念
负责
04
报告反馈: 及时、有效、
改进
结果追踪
01
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完整
03
结果反馈:及时将结果反馈给 临床医生
02
结果审核:双人审核,确保结 果准确无误
04
结果追踪:对异常结果进行追踪,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持续改进
01
定期评估:对检验分 析结果进行定期评估,
确保质量控制有效
04
反馈与沟通:建立 反馈与沟通机制, 及时解决问题,提
质量控制方 法与工具
质量控制培 训考核与评 估
01
03
05
02
04
06
检验分析前 中后质量控 制要点
质量控制案 例分析
质量控制持 续改进与优 化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后知识掌握程度:通过 考试或实际操作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5、抗凝剂的影响: (1)种类选择不当:由于不同的抗凝剂,其抗凝原理不同, 会影响不同成分的含量。因此,应根据检测需要来选择抗凝 剂种类。 (2)含水抗凝剂比例不准确:多数情况下,静脉血样的质 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 剂相对不足,造成血浆中微凝血块的形成,影响一些检验指 标,微凝血块还可能堵塞检验仪器。采血相对过多时,试管 内剩余空间少,造成血液和抗凝剂混匀困难。血液比例过低 时,抗凝剂相对过剩,对很多检验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做血沉抗凝剂的比例与血液比例是1:4。如果抗凝剂过多 血液过度稀释,结果异常,抗凝剂过低,达不到抗凝效果。 做凝血检查抗凝剂的比例与血液比例是1:9,当比例为1:7 时,APTT测定时间明显延长,比例至1:4.5时,PT结果显著 改变。 (3)混合不充分:使抗凝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完 全抗凝的效果。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科在医院是一个小的科室,虽然不是大科,但是它对临床的支撑 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个医院的临床水平决定于辅诊科室的发展水平, 但辅诊科室的发展直接制约临床的前进,如果辅诊科室总是停留在原 来的水平,临床也将得不到快速发展。如果光靠眼睛、手、耳朵、经 验,仍然对很多疾病的诊断不很清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舌苔, 摸脉搏,看脸色,看眼睛,再通过跟病人交流以确认病症所在。西医 讲究望触扣听。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仅仅 凭借这些简单的物理诊断技术往往解决不了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问题, 只有深入到组织、细胞、分子水平才能够看到病原、了解病因。因此, 通过化验及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才能发现疾病本质,确切地作出有利于 治疗的诊断。比如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只有通过现代检查方法, 才能确定它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才能了解各种感染原对哪种药 物最敏感。显然,这时微生物检查才能给治疗提供有用的。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科 宋超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医院的检验科已经从原来的‘以标本为中
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见标本不管人’ 的陈旧医学检验模式,升华为‘以患者为 中心,以疾病诊治为目的,检验结果应与 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现代检验医学的学 科发展理念。所以说,加强检验实验室与 临床诊治的密切交流与结合是两者共同发 展的双赢之举。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临床检验工作伴随着基础医学及医学科学
的飞速发展正向着超微量、快速、准确、 特异及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 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检验医 学发展的瓶颈。要作好质控,必须做好试 验前(分析前)、试验中(分析中)和试 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 这些又与临床的关系极为密切。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1、采血体位的影响:取血的姿势对实验结果相当 重要,体位改变可以引起某些生化指标的明显改变。 坐立位与卧位相比,静脉渗透压增加,一部分水分 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正常人,直立位时 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血液中直径大于4nm 的成分不能通过血管壁转移到间质中去,使其血浆 内的含量升高5%至15%。所以住院与门诊检查的数 据往往会有差别。 2、止血带的影响:止血带的使用也会改变静脉压 力,从而引起与体位改变类似的检验指标改变。使 用止血带3分钟与1分钟对比,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 质都可以上升,如总蛋白上升5%,TCHO上升5%,铁 上升6%,TBIL上升8%,AST上升10%等。压迫超过3 分钟,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移,致使血液浓 缩,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乳酸升高,PH降 低,K+和Ca++升高。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4、输液的影响: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物质, 不仅使血液稀释,而且输入的药物也会影响某些生化指标的测定,特别是糖和 电解质。 在不能停输的情况下静脉采血一定要注意远端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对侧手静脉 采血。如两只手都在输液,可以采脚端。实在不行也可以在滴注上流(远端)采 血。由于临床常用手部输液,而静脉是从远端向心脏回流,所以同侧的肘静脉 总是滴注的下流,因此同侧采血都有问题。至于影响的大小与输注液体输注方 式以及待测项目有关。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护士从输液管中抽血或透析时从进液壶内取血,做生化检 测标本,有的从输液上端采血,认为这样化验结果不会有影响。 如一位急诊病人入院前生化检测结果为钾13.67mmol/L、钠105.4mmol/L、氯 70.4mmol/L、血糖49.26mmol/L、胆固醇、甘油三脂测不出;入院后重新复查, 钾4.18mmol/L、钠134.3mmol/L、氯95.5mmol/L、血糖6.44mmol/L、胆固醇 1.86mmol/L、甘油三脂0.79mmol/L,追其原因是急诊护士从输液同侧抽血,当 时病人输葡萄糖的同时加1.5g的氯化钾,导致病人检测结果严重失真。 一病人,urea2.4mmol/l,Cr700mmol/l。虽然从离心后样本估计看,压积在30%以 上,但还是估计采血部位不对,并怀疑在输高渗葡萄糖。电话证实是输高渗葡 萄糖,但答采血部位没问题。于是亲自去了病房,原来护士认为上端就是上流, 于是手掌输,肘部采是正确的。改抽对侧肘静脉,结果一切正常。由于urea用 的是酶法,葡萄糖不干扰,于是出现稀释状,而Cr用的是化学法葡萄糖干扰严 重,所以出现了尿素和肌酐严重分离的情况。值得注意。
于饮食、性别、年龄、活动、昼夜节律等引 起的生物学变异;药物可能对分析物组成或 分析本身的干扰;标本采集、处理不当,而 发生溶血、水分蒸发或使标本被污染等;申 请单填写不清楚、不完整,标本编号错误等。 这些分析前因素可能引起比分析误差更大的 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标本采集者 (包括实验室检验人员、护士、医生)都必 须接受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所有的标本采集者(包括实验室检验 人员、护士、医生)都必须接受分析 前质量控制的培训。
质量控制
分析中
坚决贯彻执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 系文件。
分析后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加强与临床医 生的对话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受到许多非病理因素的影响,如由
临床
临床诊断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实验室可靠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断、治疗
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客观依据,如何将有限 的实验数据变成为高效的诊断信息,这就 要求检验人员的工作不断地与临床人员进 行信息沟通。 据相关资料统计,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来源 于实验室环节仅占总误差的20%左右,其余 大部分检验误差均产生在检测前或检测后。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一)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填写化验申请单检验项目的种 类越来越多,让临床医生看得眼花缭乱,这其中临床认识也常常落 后于实验医学的发展,而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介绍其诊断性试验 的灵敏度、特异性、预测值等试验特性,使临床在选择试验时可供 参考;医生必须将患者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 或住院号、科别、临床诊断以及其他特定的识别号等填写清楚,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和准确;经常出现不同的医师写同一位病员的 姓名、年龄、床号不同的现象,诊断不填写更是普遍,当检验人员 对报告结果有疑问时,因为无诊断将无法判断异常结果是由于实验 室内的原因还是疾病本身造成的,无法取舍是否复查核实,由此会 增加分析的误差频率,这些都是导致检验单或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 偏差的重要原因。 凡送检标本应注明标本类型,全血、血清、血浆、胸腹水、脑 脊液或尿等,不同的标本类型对结果有不同的解释,如内生肌酐清 除率测定需要病员身高,体重及24小时尿量等信息; 申请日期未填,无法确定标本送检时间;医生签名未填或不清, 当检验人员出具报告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或遇到紧急情况时, 无法与医生取得联系,不利于对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无年龄、性别,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6、采血量不足:引起采血量不足的 原因有检测项目过多、需血量较多、 病人静脉采血困难、护士技能较差导 致采血不顺利,此外,采血人员对检 验项目所需血量不了解等。标本过少, 使实验所需血清量不够,实验室反复 离心会使细胞内成分溢出,导致结果 不准确。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三)病人的非病理因素影响 分析前 根据所采样本的类型和所分析的物质 而定。因为许多非疾病因素,如空腹 与否、劳累或运动、体位、服用药物 等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为了使检验 结果如实地反映病人实际体内情况, 对患者做适当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检验科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
1、年龄:人在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及老年期一些检验指标有 很大差异。如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高,青春期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 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2、性别:除了性激素有较大差异外,由于男性的肌肉较女性多, 与肌肉组织有关的指标都比女性高,如尿酸、肌酐、胆红素等。 3、妊娠: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 与下,母体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如血液稀释,总 蛋白、白蛋白含量相对降低等。 4、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间:多数试验,尤其血液化学、免疫学检 查,采集前应空腹12h。因为吸收的饮食成份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测 定吸光度(如TG造成的混浊),而且也可以改变血液成份,影响测 定结果。 如餐后血中葡萄糖升高,脂肪餐后血中TG水平增加可持续9h,另外 餐后Ca、P、Bil、UA和Alb均有统计学上的改变。然而空腹时间过 长(>16h)同样也会影响血液中成分,如饥饿48小时,可使胆红素 上升24%,Alb、C3、及Glu等含量也会下降。
检验分析前中后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只是接触标本,对临床信息知之甚少,只是从横向角度观察各项的检测结果 。临床医生对因疾病诊断需要所申请的检验项目在实际过程中的操作又缺乏系统的了 解,往往侧重于对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无法对检验结果作出一个全面的分析。
标本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