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操作系统 知识点细梳理(背诵精华)

自考操作系统 知识点细梳理(背诵精华)
自考操作系统 知识点细梳理(背诵精华)

知识点细梳理:

对于本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类与总结:

预测:会考到30-50分。建议:读五遍,背三遍。

操作系统概述

1操作系统的分类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有单道和多道之分的批处理系统,有同时性和独立性的分时系统,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实时系统,可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可协调多个计算机以完成一个共同任务的分布式系统。我们使有的windows是网络式系统。

2操作系统的结构

操作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最大特点是整体问题局部化来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正确性、高效性使系统可维护、可移植。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设计和调试;主要困难在于层次的划分和安排。

3操作系统与用户

(1)作业执行步骤

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表示作业执行步骤的手段有两种:作业控制语言和操作控制命令。

作业控制语言形成批处理作业。操作控制命令进行交互处理。

(2)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主要有: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系统调用往往在管态下执行。

当操作系统完成了用户请求的“系统调用”功能后,应使中央处理器从管态转换到目态工作。

4移动技术

移动技术是把某个作业移到另一处主存空间去(在磁盘整理中我们应用的也是类似的移动技术)。最大好处是可以合并一些空闲区。

处理器管理

一、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须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影响它的执行。多道系统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关键词:处理器,

外围设备,资源利用率,单位算题量,吞吐率),但要注意对每个计算问题来说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延长,另外由于系统的资源有限,会产生饱和,因此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

二、进程

1 概念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由定义知进程关键组成是程序、数据集。

进程通过一个控制块来被系统所指挥,因此进程由程序、数据集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进程是要执行的,据这点可分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等待态然后是就绪态最后是运行态。

进程的基本队列也就是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因为进程运行了,也就用不上排队了,也就没有运行队列了。)

如果进程由一所在队列退出的操作称为出队,排入到一个指定的队列的操作称为入队。系统中负责进程入队和出队的工作称为队列管理。

2 进程的调度

我们使用不同的调度是为了优化,具体说来是提高处理器利用率,增大吞吐量,减少等待时间,缩短响应时间。常用的算法有先来先服务、优先数调度法、时间片轮转调度法、分级调度(分级调度法可理解为多队列法)。顾名思义来先服务调度是先来者,先服务;优先数算法是对每个进程确定一个优先数,以决定先后。时间片轮转法是把规定进程一次使用处理器的最长时间称为"时间片"。让就绪进程按就绪的先后次序排成队列,依次运行。分级调度算法是由系统设置多个就绪队列,每个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按时间片轮转法占用处理器,这就是分级调度算法。

3 进程的切换

进程切换指一个进程进处理器,另一个进程出处理器的过程。(废话!)

若有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成等待态,或完成工作后就撤消,则必定会发生进程切换。

4 进程同步和通信

进程同步实际上是指并发进程之间的制约关系。即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没有消息时等待,有消息进被唤醒。

进程通信是进程之大量信息的方式。

5 进程和死锁(详细见后)

三、可再入程序

一个能被多个用户同时调用的程序称做"可再入"的程序。

可再入程序必须是纯代码,即在执行时自身不改变。

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程序通常都是"可再入"程序。

存储管理

一、

中央处理器存储下列中信息的速度依次为:寄存器最快;通过系统总线存取主存储器的速度居中;辅助存储器最慢。

寄存器用来存放临时的工作信息和系统必须的控制信息。

主存储器是CPU能直接访问的惟一的存储空间.

主存储器中存放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以及当前需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以“字节(BYTE)”为单位进行编址

辅助存储器是存放操作下的非核心部分和其他程序和数据。容量大且能永久保存信息

磁盘的信息可随机存取,磁带上的信息只能顺序存取。

二、储器的地址:

主存储器以字节为编址单位

1、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绝对地址):. 128MB的主存器有128×1024×1024=134217728 字节,所以它的内存绝对地址就是从0到134217727。

逻辑地址: 用户程序中使用的从“0”地址开始的连续地址。

三、重定位

重定位即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重定位的方式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1)静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转换工作是在作业开始前集中完成的,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所以称为“静态重定位”。

(2)动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所以称为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态重定位则不能。

页式管理

(1)采用页式管理,使主存空间充分利用,页不必为了得到连续空间而进行移动。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2)页式存储管理中为什么要设置页表和快表?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主存被分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块,同时程序逻辑地址也分成与块大小一致的若干页,这样就可以按页面为单位把作业的信息放入主存,并且可以不连续存放,为了表示逻辑地址中的页号与主存中块号的对应关系,就需要为每个作业建立一张页表,。

页表一般存放在主存中,当要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访问主存时,要先访问页表,计算出绝对地址,这

样两次访主存延长了指令执行周期,降低了执行速度,而设置一个高速缓冲寄存器将页表中的一部分存放进去,这部分页表就是快表,访问主存时二者同时进行,由于快表存放的是经常使用的页表内容,访问速度很快,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查找速度和指令执行速度。

虚拟存储

一、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是为“扩大”主存容量而采用的一种设计技巧,就是它只装入部分作业信息来执行,好处在于借助于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实现小主存空间容纳大逻辑地址空间的作业。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地址总线位数)决定。如32位的,则最大的虚存容量为2^32=4294967296B=4GB

二、叙述页式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

页式虚拟存储器是在页式存储的基础上实现虚拟存储器的,其工作原理是:

首先把作业信息作为副本存放在磁盘上,作业执行时,把作业信息的部分页面装入主存,并在页表中对相应的页面是否装入主存作出标志。

作业执行时若所访问的页面已经在主存中,则按页式存储管理方式进行地址转换,得到绝对地址,否则产生“缺页中断”由操作系统把当前所需的页面装入主存。

若在装入页面时主存中无空闲块,则由操作系统根据某种“页面调度”算法选择适当的页面调出主存换入所需的页面。

三、常用的页面调度算法:FIFO、LRU、LFU

页面调度:当主页中无空闲块时,为了装入一个页面,就必须按某种算法将主存中某个页调出,调入所需装入的页面。

常用的算法有: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调度算法(LRU)和最近最不常用调度算法(LFU)。

特别要注意掌握的就是LRU(最近最少使用调度算法)的算法,如何进行调度。

5、缺页中断率

f=F/A,这里的f就称为缺页中断率。

A为作业执行中调入页面的总次数,F为访问的页面尚未装入主存的次数

四、段式虚拟存储器的实现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以段式存储管理为基础,即在磁盘上保留作业的各个分段信息,作业执行时把需要执行的一段或几段装入主存。

在实际使用中,也要进行查表和地址转换以及“缺段中断”和调度(包括调出、装入、移动等)工作。

五、比较各种存储管理方式的特征。

单分区管理

除操作系统占用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域作为一个连续的分区分配给用户使用界限寄存器值+逻辑地址→绝对地址

固定分区的管理分区数目、大小固定

设置上、下限寄存器逻辑地址+下限地址→绝对地址。

可变分区的管理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不是把作业装入到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中,而是在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储器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和当时的主存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装入该作业。

分区数目大小不定设置基址、限长寄存器

逻辑地址+基址寄存器的值→绝对地址。基址值≤绝对地址≤基址值+限长值

页式存储管理主存储器分为大小相等的"块"

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页”,页的大小与块的大小一致。

用页表登记块页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由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段存储管理程序分段

每一段分配一个连续的主存区域,作业的各段可被装到不相连的几个区域中。

设置段表记录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中的段号→查段表得到本段起始地址+段内地址→绝对地址由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类似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页式管理:

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若该页对应标志为0,则硬件形成"缺页中断"先将该页调入主存类似页式管理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类似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段式管理类似段式管理

只有单分区适用于单道系统。

只有单分区和固定分区的为静态重定位,不需要硬件转换机构。其余为动态重定位,需要硬件转换。

六、可变分区经常采用的主存分配算法

最先适应分配算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分区表中顺序查找,找到够大的空闲区就分配。

最优适应分配算法:挑选一个能满足作业要求的最小空闲区。

最坏适应分配算法:挑一个最大的空闲区分给作业使用

七、I/O保护

<1>特权指令:即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指令。全文是为保护输入输出的完整性,把“启动I/O”等的一类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指令定义为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的使用权限:特权指令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用户程序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用户程序若要启动I/O,必须请求操作系统代为启动。优点在于:这种方式不但保证安全地使用外围设备,正确地传送信息,而且可减少用户为启动设备而必须了解外围设备特性以及启动等工作,

大大方便了用户。)

<2> 管态和目态

中央处理器的两种工作方式:管态和目态。

在管态下,中央处理器可执行包含特权指令在内的一切指令;

目态次于管态,在目态下,中央处理器不准执行特权指令。

操作系统在管态下工作,用户程序在目态下工作。

<3> 存储保护

操作系统与硬件如何配合来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硬件中设置了两个寄存器来限定用户程序执行时可以访问的空间范围。这两个寄存器是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用来限定用户程序执行时可以访问的主存空间范围。

程序执行时,系统对每一个访问内存的地址进行核对:

"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限长寄存器值"成立,则允许访问;否则,不允许访问。这样就保护了该区域以外的存储信息不受到破坏,一旦程序执行中出错也不会涉及其他程序。注:中央处理器在管态下执行程序时候,对访问主存的地址不进行核对。

文件管理

一、存储介质是指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卡片等。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存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是块。块定义为存储介质上存放的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块区域。

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用户对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是记录,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

二、文件

1、文件的目录

(1)文件目录是用来检索文件的。文件目录由若干目录项组成。目录项记录文件的有关信息。

(2)文件目录的结构

包括一级目录结构、二级目录结构和树形(多级)目录结构。

树形目录允许用户在自己的文件中再建立子目录。从根目录到文件之间所有各级子目录名和该文件名的顺序组合称为文件的“路径名”, 路径分为绝对路径,相对路径。

2、文件的分类

文件可以按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用途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按保护级别可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按信息流向输入文件、输出文件、输入输出文件

按存放时限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按设备类型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卡片文件、打印文件

按文件组织结构逻辑文件、物理文件(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3、文件的存取方式

顺序存取,随机存取

文件的存取方式有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两种。磁带上的文件只能顺序存取,磁盘上的文件既可采用顺序方式也可用随机方式存取。

4、文件的结构

1 逻辑结构

用户构造的文件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如用户的一篇文档、一个数据库记录文件等。逻辑文件有两种形式: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的可独立的单位,如我们的word文件,图片文件等。整个文件是以顺序的一串信息组成。

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这个在数据库中我们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

2、物理结构

由文件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有

1)顺序结构:在磁盘上就是一块接着一块地放文件。逻辑记录的顺序和磁盘顺序文件块的顺序一致。顺序文件的最大优点是存取速度快(可以连续访问)。

2)链接结构:把磁盘分块,把文件任意存入其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顺序链接起来。这样所有空闲块都可以被利用,在顺序读取时效率较高但需要随机存取时效率低下(因为要从第一个记录开始读取查找)。

3)索引结构:磁盘不分块,文件的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在磁盘中,通过一张“索引表”指示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这样,访问时根据索引表中的项来查找磁盘中的记录,既适合顺序存取记录,也可以随机存取记录,并且容易实现记录的增删和插入,所以索引结构被广泛应用。

5、文件的保护与保密

1)文件的保护是防止文件被破坏,。文件的保密是防止文件被窃取。

2)文件的保护措施:

防止系统故障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建立副本和定时转储的方法;为了防止用户共享文件可能造成的文件破坏,可以采用树形目录结构、存取控制表和规定文件使用权限的方法。

3)文件的常用保密措施:隐藏文件目录、设置口令和使用密码(加密)等。

三、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1记录的成组与分解的原因:由于磁盘块的大小是预先划分好的,大小固定,而逻辑记录的大小是用户文件性质决定的,不一定和块大小一致。

2记录的成组: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存入一个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每块中逻辑记录的个数称“块因子”.

3、记录的分解:这是记录成组的一个逆过程。经程是先从磁盘中找到记录所在的块,并将本块读入主存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取出所需要的记录送到用户工作区。如果用户所需的记录已经在缓冲区中,则不需要启动外设读块信息,这也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四、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1用位示图进行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2用空闲块表进行磁盘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如同主存管理中的空闲区表,表每一行记录一组连续空闲块的首块号和空闲块数,空闲块数为“0”的登记项为“空”登记项。

作业管理

一、作业和作业步

1、作业:我们把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一个问题称为一个“作业”

2、作业步:完成作业的每一个步聚称为“作业步”。

二、作业控制方式

1、作业控制方式,包括批处理方式和交互方式。

批处理控制方式:也称脱机控制方式或自动控制方式。就是一下子交待任务,执行过程中不再干涉。交互控制方式:也称联机控制方式。就是一步一步地交待任务。做好了一步,再做下一步。

2、批处理作业的控制(领会)

1)按用户提交的作业控制说明书控制作业的执行。

2)一个作业步的工作往往由多个进程的合作来完成。

3)一个作业步的工作完成后,继续下一个作业步的作业,直至作业执行结束。

3、交互式作业的管理(领会)

1)、交互式作业的特点:交互式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上,它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工作。2)、交互式作业的控制:一种是操作使用接口,另一种是命令解释执行。

操作使用接口包括操作控制命令 ,菜单技术 ,窗口技术

命令的解释执行一类是操作系统中的相应处理模块直接解释执行;另一类必须创建用户进程去解释执行。

3、终端用户控制终端作业的执行大致有四个阶段:终端的连接、用户注册、控制作业执行和用户退出。

三、批处理作业的调度及调度算法(综合应用)

1、批处理作业:采用批处理控制方式的作业称为“批处理作业”

2、批处理作业进入系统时必须提交:源程序、运行时的数据、用作业控制语言书写的作业控制说明书。

3、批处理作业的输入:操作员只要用“预输入命令”启动SPOOL系统中的“预输入程序”工作就可把作业流中的作业信息存放到“输入井”中。等待系统的调度。

4什么叫作业调度?作业调度选择作业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作业调度是指按一定的策略从“输入井”中选择资源能得到满足的作业装入主存储器,使作业能有机会占用处理器执行。作业调度选择作业的必要条件是系统中现有的尚未分配的资源能够满足该作业的资源要求。

6、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

作业调度的职责是把输入井中的作业装入主存.

进程调度的职责就是选择当前可占用处理器的进程.

设备管理

一、输入输出操作(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什么是输入输出操作: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称为输入输出操作。

2、对于存储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为“块”。对输入输出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为“字符”。

二、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识记)

1、独占设备是指每次只能供一个作业执行期间单独使用的设备。如输入机、磁带机、打印机等。

2、共享设备是指允许几个作业执行期间可同时使用的设备。共享设备的“同时使用”的含义是指多个作业可以交替启动共享设备,其实是当一个用业正在使用设备时其他作业暂不能使用,即每一时刻仍只有一个作业占用,但当一个作业正在使用设备时其他作业就可使用。

三、独占设备的分配(领会)

1、独占设备的绝对号与相对号

这和绝对地址/相对地址的概念类似。绝对号就是将每一台设备确定一个编号(相当于一个绝对地址)。相对号就是为了用户程序的方便而设的,在用户请求使用时,采用“设备类-相对号”来提出使用设备要求。由系统建立绝对号与“设备类-相对号”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启用设备了。

2、设备的指定方式

1)设备绝对号:系统为每一个设备确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2)设备相对号:不具体指定是哪台设备,只说明要某类设备多少台,这样可以由系统灵活分配。3)设备独立性:采用“设备类、相对号”方式使用设备时,用户编程时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哪台设备无关,这就是“设备独立性”

4)如何实现独占性设备分配:对于独占性设备,系统采用“静态分配”的策略,就是当一个作业所需使用的独占设备能得到满足时,该作业才能被装入主存储器执行。

在操作系统中,设置“设备分配表”来记录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独占设备类型、台数和分配情况等。设备分配表由“设备类表”和“设备表”两部分组成。通过查表和修改表的操作完成设备分配工作。

四、磁盘的驱动调度(领会)

1、磁盘的结构

还记得小学时的作业吗?秒,分,小时?!:)这也一样,扇区套在磁道里,磁道套在柱面里,柱面套在一个磁盘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了。明白了吗?

2、访问磁盘的操作时间

3、磁盘的驱动调度:系统决定等待磁盘访问者的执行次序的工作就是磁盘的“驱动调度”

4、对磁盘进行驱动调度的目的: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

5、

磁盘调度分为移臂调度和旋转调度。移臂调度算法包括以下四种:

1)先来先服务算法;

根据访问者提出访问请求的先后次序来决定执行次序。

2)最短寻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

从等待的访问者中挑选寻找时间最短的那个请求执行,而不管访问者的先后次序。

3)电梯调度算法;

从移动臂当前位置沿移动方向选择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来执行,若该方向上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移动方向再选择。

4)单向扫描调度算法。

从0柱面开始往里单向扫描,扫到哪个执行哪个。

以上几种算法要能够区分,详见本栏的《解题精华,想得高分者进》一文。也是我写的。

7、信息的优化分布:知道信息在磁盘上排列不一定是按顺序最优,对于一些能预知处理要求的信息采用优化分页可以缩短输入输出操作时间,提高系统效率。

五、外围设备的启动(识记)

1、通道(channel):计算机系统中能够独立完成输入输出操作的硬件装置。是CPU与设备的桥梁。注解:CPU并不直接操作外围设备,他连接通道(I/O处理机),通道连接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连接设备。CPU只需把“I/O"设备启动,并给出相关的操作要求。然后就由通道来处理输入输出事宜,做完后报告CPU。

2、通道地址字(CAW)和通道状态字(CSW)

用来存放通道程序首地址的主存固定单元称为“通道地址字”。

通道状态字:用于记录通道和设备执行情况的主存单元。

3、I/O中断:是指中央处理器和通道协调工作的一种手段。通道借助I/O中断请求CPU进行干预,CPU根据产生的I/O中断事件了解输入输出操作的执行情况,I/O中断事件是由于通道程序的执行或其他外界原因引起的,对通道操作而言,当操作正常结束或异常结束(如设备故障、设备特殊情况引起异常结束)形成I/O中断,由CPU根据相应情况分别处理。

六、虚拟设备SPOOL系统(领会)

1实现虚拟设备的目的:用一种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使各作业在执行期间只使用虚拟的设备而不直接使用物理的独占设备。这种技术可使独占的设备变成可共享的设备,使得设备的利用

率和系统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2实现虚拟设备的硬件条件:大容量磁盘;中断装置和通道;中央处理器与通道并行工作的能力。实现虚拟设备的软件条件是要求操作系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3、虚拟设备的实现原理:对于多道程序,输入时将一批作业的信息通过输入设备预先传送到磁盘上。输出时将作业产生的结果也全部暂时存在磁盘上而不直接输出,直到一个作业得到全部结果而执行结束时再行输出。这样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输入机和打印机。因此在配置一台输入机和打印机的情况下,可以让多个作业同时执行,并且各个作业请求输入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要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和实现。

4、SPOOL系统的组成和实现:

井:为实现虚拟设备在磁盘上划出的专用存储空间,用于存放作业的初始信息和执行结果。SPOOL系统由三部分程序组成:

1预输入程序。通过该程序把作业流中每个作业的初始信息传送到输入井保存,以备作业执行时使用。

2井管理程序:根据作业的请求,保证作业正确及时地从“井”中读取或写出信息。

3缓输出程序。它负责查看“输出井”中是否有待输出的结果信息,若有则启动打印机把作业结果输出。

5、spool系统可以缩短作业执行时间的原因。

作业的执行时间是指作业被装入主存储器到产生全部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在SP在SPOOL系统控制下,作业执行时从磁盘上读/写信息代替低速的输入机和打印机的读/写操作,信息传送的速率显然是快得多。因此作业的执行时间就缩短了。

死锁

死锁:

(就是路口的塞车现象)

若系统中存在一组进程(两个或多个进程),它们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占用了某种资源而又都在等待其中另一个进程所占用的资源,这种等待永远不能结束,则说系统出现了“死锁”。或说这组进程处于“死锁”状态。

一、死锁的防止(简单应用)

1、系统出现死锁必然出现以下情况:

1)互斥使用资源

2)占有并等待资源

3)不可抢夺资源

4)循环等待资源

2、死锁的防止策略:破坏产生死锁的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分配、、按序分配、抢夺式分配3种。

二、死锁的避免(简单应用)

1、死锁的避免是让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来避免发生死锁。

安全状态:如果操作系统能保证所有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全部资源,则称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2、银行算法是怎样避免死锁的:

计算机银行家算法是通过动态地检测系统中资源分配情况和进程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在保证到少有一个进程能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资源,从而能确保系统处于安全状态进,才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从而避免了进程共享资源时系统发生死锁。

采用银行家算法时为进程分配资源的方式

1)对每一个首次申请资源的进程都要测试该进程对资源的最大的需求量。如果系统现存资源可以满足他的最大需求量,就按当前申请量为分配资源。否则推迟分配。

2)进程执行中继续申请资源时,先测试该进程已占用资源数和本次申请资源总数有没有超过最大需求量。超过就不分配。

若没有超过,再测试系统现存资源是否满足进程尚需的最大资源量,满足则按当前申请量分配,否则也推迟分配。

总之,银行家算法要保证分配资源时系统现存资源一定能满足至少一个进程所需的全部资源。(银行家算法在操作系统的实践考试中可能会用到)

三、死锁的检测和解除(领会)

死锁的检测

就是既不打预防针,也不去避免得病,而是经常去体检,如果发现有病了就治疗。这是一种事后解决的办法,也算是解决死锁问题的一条途径。但这毕竟要付出较大代价.

进程同步与通信

重点是:分析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用PV操作实现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用信箱实现进程通信。

一、进程的顺序性与并发性(领会)

1 进程的顺序性:任何进程在顺序的处理器上的执行是严格按照顺序进行的,每次只能执行一个操作。这就是进程的顺序性。

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一、封闭性二、可再现性。封闭性是说进程的执行结果只取决于进程本身,不受外界影响。可再现性是说当进程重复执行时,必定获得相同的结果。

2、进程的可同时执行:指一个进程没有完,另一个就可以开始。在时间上是可重叠的,我们把这

个叫做进程的可同时执行。

3、进程的并发性:系统中存在一组可同时执行的进程。并发进程相互之间可能是无关的,也可能是交往的。

并发进程的执行速度取决于自身和进程调度策略。二者缺一不可,执行速度不能由自己决定。

4与时间有关的错误:有交往的并发进程交替使用共享资源时会出现错误,错误与时间有关,称为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其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这些进程交叉使用了共享变量。

二、相关临界区

1、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临界区”。并发进程中涉及到相同变量的那些程序段是相关临界区

2、对相关临界区的管理的基本要求。

对相关临界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有进程在相关临界区执行,则不让另一个进程进入相关的临界区执行。

五、进程的同步(综合应用)

1、进程同步的含义:进程的同步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当一个进程没有得到另一个进程的消息时应等待,直到消息到达才被唤醒。

“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同步问题的典型例子。

这里有两个消息量:一是“缓冲器里有物品”,二是“可把物品存入缓冲器”,这两个消息量对应需要两个信号量SPut和SGet。SP的初始值为1,如果初始时可用的缓冲器为n个,则SP=n;SG 的初始值为0。

生产者进程调用P(SP)和V(SG),

消费者进程调用P(SG)和V(SP),根据SG和SP的值来决定是否可以存或取物。

2、正确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

(1)用一个信号量与一个消息联系起来,当信号量的值为0时表示期望的消息尚未产生,当信号量值为非0时表示期望的消息已经存在。

(2)在用PV操作实现同步时,一个信号量与一个消息量联系在一起,当有多个消息时必须定义多个信号量;测试不同的消息是否到达或发送不同消息时,应对不同的信号调用P操作或V操作。(3)仔细领会教材中的例子,关于PV操作,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极大,但是难度基本不超过教材上例题.见本栏的高手切磋。

3、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与互斥的混合问题。

进程的同步与进程的互斥都涉及到并发进程访问共享资源的问题。可以看到进程的互斥实际上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殊情况。若干进程互斥使用资源时,一个等待使用资源的的进程在得到占用资源的进程发出“归还资源”的消息(调用了V操作)后,它就可去使用资源。因此,互斥使用资源的进程之间实际上也存在一个进程依赖另一个进程发出信息的制约关系。所以,也把进程的互斥

与进程的同步称为进程的同步。

六、进程通信(领会)

1、进程通信的含义:通过专门的通信机制实现进程间交换大量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为“进程通信”

2、实现进程通信的基本原语:有两条:“send(发送)”和“receive(接收)”原语。

3、利用信箱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原语的功能。

send(N,M) 功能:把信件M送到指定的信箱N中。

receive(N,X) 功能:从指定信箱N中取出一封信,存放到指定的地址X中。

4、信箱的基本结构:一个信箱由“信箱说明”和“信箱体”两部分组成。

七、线程的概念(识记)

线程是进程中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一个进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支持线程管理的操作系统有Mach,OS/2,WindowsNT,UNIX等。

中断及中断机制

一、中断

1、中断。

2、中断的类型。

从中断事件的性质出发,中断可以分为两大类:

·强迫性中断事件包括硬件故障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和输入输出中断等

·自愿性中断事件是由正在运行的进程执行一条访管指令用以请求系统调用而引起的中断,这种中断也称为"访管中断"。

一般情况下,优先级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硬件故障中断、自愿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和输入输出中断。

自愿中断的断点是确定的,而强迫性中断的断点可能发生在任何位置。

3、中断的响应。

中断响应 (硬件即中断装置操作)

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后,硬件的中断位置立即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若有中断事件发生,则暂停现行进程的执行,而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处理器,这一过程称为"中断响应"。

中断响应过程中,中断装置要做以下三项工作:

1)是否有中断事件发生

2)若有中断发生,保护断点信息

3)启动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工作

中断装置通过"交换PSW"过程完成此项任务,

4中断处理 (软件即操作系统操作)

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时,大致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1)保护被中断进程的现场信息

2)分析中断原因

根据旧PSW的中断码可知发生该中断的具体原因。

3)处理发生的中断事件

请求系统创建相应的处理进程进入就绪队列。

5中断屏蔽

中断屏蔽技术是在一个中断处理没有结束之前不响应其他中断事件,或者只响应比当前级别高的中断事件。

如当中断装置检查到有中断事件后,便去查看PSW中中断屏蔽标志,如果没有屏蔽就响应该中断;否则,暂时不响应该中断,待屏蔽标志消除后再响应。自愿中断是不能屏蔽的。

中断机制

在它执行程序的时候,如果有另外的事件发生(比如用户又打开了一个程序)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由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来处理了。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阐述硬件的中断装置的作用。

答: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断机制中的硬件部分(中断装置)的作用就是在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判别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没有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中断装置中断原先占用CPU的程序的执行,把被中断程序的断点保存起来,让操作系统的处理服务程序占用CPU对事件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让被中断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下去。(所以中断装置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使操作系统可以控制各个程序的执行。)

(3)操作系怎样让多个程序同时执行?

答:中央处理器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通过中断装置,系统中若干程序可以交替地占用处理器,形成多个程序同时执行的状态。利用CPU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以及各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操作系统能让多个程序同时执行。

UNIX

一、UNIX系统结构

1、UNIX的层次结构。

UNIX可以分为内核层和外壳层两部分。//内核层是UNIX是核心。/外壳层由shell解释程序(即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命令。)、支持程序设计的各种语言(如C、PASCAL和BASIC等)、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实用程序和系统库等组成。

2、UNIX系统的主要特点。

短小精悍 //简洁有效 //易移植 //可扩充 //开放性

3、UNIX的程序员接口和用户接口。

UNIX的程序员接口就是其内核提供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请求操作系统为其服务的唯一形式。

一个在终端上登录成功的用户可以用shell命令来得到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用“trap”指令请求服务。

二、UNIX系统的进程

在UNIX系统中进程由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正文段和数据段。

三、UNIX系统的存储管理

1、对换(Swapping)技术:这就是前面我们所学的虚拟存储器在UNIX中的应用。磁盘上设置开辟一个足够大的区域,为对换区。当内存中的进程要扩大内存空间,而当前的内存空间又不能满足时,则可把内存中的某些进程暂换出到对换区中,在适当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换进内存。因而,对换区可作为内存的逻辑扩充,用对换技术解决进程之间的内存竞争。

UNIX对内存空间和对换区空间的管理都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

2、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技术。 UNIX把进程的地址空间划分成三个功能区段:系统区段、进程控制区段、进程程序区段。系统区段占用系统空间,系统空间中的程序和数据常驻内存。其余两个区段占用进程空间,是进程中非常驻内存部分。

通过页表和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完成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

四、UNIX系统的文件系统(领会)

1、UNIX系统中的逻辑文件采用流式文件组织

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由一串顺序的字符组成的流式文件。文件的物理结构是采用索引结构方式,每个文件都有一张索引表记录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块号。。UNIX的文件系统分成基本文件和可装卸的子文件系统两部分。

2、UNIX的树形目录结构: UNIX采用树形目录。

UNIX把普通文件、目录文件保存在磁盘上,一个具体的文件可以用路径名确定。

磁盘被分成块(扇区),每块为512个字节或1K字节。。

4、UNIX的索引节点。UNIX中每个文件有一个唯一的索引节点,索引节点静态地存放在磁盘上,故称为磁盘索引节点。为了加快文件访问速度而在内存中对磁盘索引节点进行复制形成活动索引节点。

UNIX中可分配的磁盘空间有两类:一类是索引节点区,另一类是存放文件的存储区。

五、UNIX系统的I/O系统(领会,了解大意即可。)

1、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块设备以块为单位每次与内存交换一组信息。块设备是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字符设备以字节为单位与内存交换信息。字符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收外部信息或把处理好的信息传向外部的设备。

块设备包括硬盘、软盘、磁带等,字符设备包括终端、打印机等。

2、设备文件: UNIX系统把设备也当作文件来对待,每个设备都有一个文件名,并对它像文件那样

进行操作。

3、块设备的管理:通过启动驱动程序完成相应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等操作。

4、字符设备的管理:

字符设备工作速度低,一次输入输出要求传送的字节数少而且不固定。因此不适宜采用块设备管理中的缓冲技术,而是采用缓冲区容量较小的、易管理的字符缓冲技术。

5、缓冲技术:这个技术就是前面我们学过的虚拟设备(SPOOL技术)在UNIX中的实际应用UNIX采用缓冲技术实现设备的读写操作。

自考02335 网络操作系统模拟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通常的网络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 C ) (2分) A:并行性 B:资源共享性 C:透明性 D:复杂性 2. NetWare操作系统所用的一套协议是( C ) (2分) A:TCP/IP B:TCP/SPX C:IPX/SPX D:UDP/IP 3. NetWare386提供的消息服务用于发送接收基于文件的简短消息。这些文件消息的最大长度是( B )字节。 (2分) A:64 B:126 C:128 D:256 4.在Windows NT网络中,转发程序作为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客户方,执行SMB协议,与服务器方的网络服务程序共处于( B ) (2分) A:传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网络层 5. Windows NT中,线程状态的改变不可能发生的是( C ) (2分) A:就绪 备用 B:备用 就绪 C:就绪 运行 D:运行 终止

6.在Internet上发送电子邮件,其文件传输代理使用的协议是( B ) (2分) A:TCP B:SMTP C:IP D:SNMP 7.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是指( C ) (2分) A:逻辑地址 B:映射地址 C:物理地址 D:可重定位地址 8.以下有关远程过程调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2分) A:V远程过程调用是不同节点机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 B:允许程序调用位于其他节点机上的过程 C:与send、receive原语功能相同 D:实现远程过程调用需要客户代理和服务器代理 9.设有n个进程共用一个相同的程序段(临界区),如果最多允许m个进程(m

新版教材全国自考网络操作系统02335_复习笔记.

1.计算机系统的定义:计算机系统 是一种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广义的包含:机械式系统和电子式系统,电子式又可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 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地运行。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的使用。【操作系统的任务:1、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2、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连接了硬件和软件,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作为系统软件,其是 a.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b.人机交互的接口、c.扩展机和虚拟机。【所以对操作系统来讲,具体应用领域的工作不是其所关心的事。】 4.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 (1)并发性b.共享性:(互斥共享:打印机,磁带机,扫描仪;同时共享)处理机、CPU、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c.随机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对资源的共享有两种形式: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桌面、嵌入式、网络、分布式操作系统】 5.批处理操作系统的概念 用户将需要计算的一组任务(一般称为作业,即JOB)请求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后并不立即将其输入计算机,而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用户作业之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又分为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系统:不适合交互式的作业】 6.分时(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概 念多个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计算机交互来运行各自的作业,并且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而互不干扰,每个终端可由一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就好像自己拥有一台计算机。 7.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使计算机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同时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能够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工作的操作系统。【特征:及时性、实时性、高可靠性、高过载防护性】 8.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设计开发的软件,它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各种网络应用。 9.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 将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结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这样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为分布式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10.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a.进程 (线程)管理、b.处理机调度、c.存储管理、d.文件管理、e.输入/输出管理。 11.存储管理的任务(P25 L3) 存储管理的任务是管理计算机内存的资源a.当多个程序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时,要考虑如何为多个程序分配有限的内存空间;b.存放在内存中的多个程序和数据应该彼此隔离、互不侵扰;c.解决内存扩充的问题,即将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存储器。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a.内存的分配和回收b.存储共享c.存储保护d.“扩充”内存容量。】 12.文件管理的任务(P26 L3) 其任务为有效地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解决文件的共享、保密和保护问题,以使用户方便、安全地访问文件。 13.输入/输出管理的功能: 其功能是按照输入/输出子系统的结构和设备类型指定分配和使用设备的策略,为输入/输出操作的进程分配一条传输信息的通路,合理地控制输入/输出操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并行操作。 14.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a.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密,用户界面简单直接,系统效率较高)、 b.层次式结构(易于调试、修改、扩充、维护、保证正确性)、 c.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特点:提供最基本服务和其他服务,很好的扩展性,简化应用程序开发,减少磁盘空间和存储器的需求,微内核和硬件部件有接口,并向可安装模块提供一个接口)。 15.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a.微内 核,即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b.以通信方式请求服务并返回结果,即运行在用户态的并以客户机/服务器方式运行的进程层。【优点:可靠、灵活、适宜于分布式

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户程序是通过( )请求操作系统服务的。 A.转移指令 B.子程序调用指令 C.访管指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2.关于操作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A.“运算器区分目态和管态” B.“管态时不可执行特权指令” C.“目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D.“管态时可执行特权指令” 3.当外围设备工作结束后,将使等待该外围设备传输信息的进程变为( )状态。 A.等待 B.运行 C.就绪 D.结束 4.中断装置总是在处理器( )检查有无中断事件发生。 A.取出一条指令后 B.执行一条指令时 C.执行完一条指令后 D.修改指令地址时 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完成地址重定位必备的硬件执行机构是( ) A.界限寄存器 B.下限寄存器 C.基址寄存器 D.可以不需要的 6.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表由( )建立。 A.用户 B.编译程序 C.操作系统 D.编辑程序 7.同一文件在不同存储介质上( )的组织形式。 A.可采用用户指定 B.应该用相同 C.必定采用不同 D.可以采用不同 8.在SPOOLING系统中,用来模拟脱机外围设备操作中输入外围机的程序是( ) A.预输出程序 B.缓输出程序 C.预输入程序 D.缓输入程序 9.终端用户控制终端作业的过程中,不.包括( )阶段。 A.用户注册 B.用户退出 C.终端的连接 D.终端的断开 10.如果一组并发进程是无关的,则它们( ) A.各自包含的程序都是不同的 B.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但没有共享变量 C.可以使用共享变量但各自有独立的工作区 1

02323操作系统概论2012年4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员接口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手段之一,该接口是指()A.一组操作控制命令B.一组系统调用程序 C.一条访管指令D.一条I/O指令 2.在一个能提供多个用户同时直接输入、调试和运行自己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应配置()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嵌入式操作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指的是() A.在实时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B.同一时刻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多个程序 C.在网络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个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4.进程有若干属性,它们是() A.进程是静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B.进程是动态的、只有一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C.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不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D.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5.控制进程的原语中,创建原语的功能是() A.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运行态 B.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就绪态 C.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等待态 D.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挂起态 6.操作系统会按若干原因选择进程运行,不是 ..立即进入操作系统进行进程选择的情况是()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运行进程出错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7.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D.时钟寄存器

自考操作系统概论2018年10月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 (课程代码0232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不属于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是 A.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B.提供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C.为应用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2.以下不属于分时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A.多路性 B.独立性 C.原子性 D.交互性 3. 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并发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引入了 A. 通道技术 B.中断机制 C. SPOOLing技术 D.多道程序系统 4. 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完成后,进程的状态会从

A. 阻塞态变为就绪态 B.执行态变为阻塞态 C.就绪态变为执行态 D.执行态变为就绪态 5. 临界区是 A.一段共享数据区 B.一个缓冲区 C.一段程序 D.一个同步机制 6. 系统要求所有进程执行前一次性地申请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样可以预防死锁发生的条件是 A.互斥条件 B.请求和保持条件 C.不剥夺条件 D.环路等待 7.在优先权调度算法中,能够解决低优先权进程无穷等待问题的技术是 A.老化技术 B.饥饿技术 C.调度技术 D.抢占技术 8. 以下可以用来避免死锁的算怯是 A.银行家算法 B. SPF调度算法 C. SSCF算法 D.死锁检测算法 9.在实时系统的调度中,为了保证对截止时间要求较高的实时进程能及时运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求系统具有快速的硬件中断机制 B.应使禁止中断的时间间隔尽可能短 C. 应减少进程切换的时间开销 D.应使得时间片尽可能短 10.以下对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比FCFS而言,对短进程不利 B. 相比FCFS而言,长进程可能会长时间得不到调度 C.相比FCFS而言,紧迫进程更能得到及时处理 D.相比FCFS而言,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 11.内存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访间文件系统 B.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C.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D.增加磁盘容量 12.在请求分页系统中,记录描述页的各种数据的数据结构称为

操作系统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 OS)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者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它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有效地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知道操作系统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习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操作系统的概念。本章主 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软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当不同的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占用系统资源并且有不同的控制需求。 操作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二、操作系统的形成 早期没有操作系统→原始汇编系统→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推动而形成的。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2、分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中,一个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为用户在测试、修改和控制程序执行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实时操作系统能使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且给出反馈信号。它是较少有人为干预的监督和控制系统。实时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把若干计算机联合起来,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及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UNIX和Linux等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 5、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各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在任意两台计算机间的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差别不大,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使得各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四、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工作的,所以在研究操作系统之前,先必须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章就是讲述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知识。

02323操作系统概论2006年4月试题及答案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以资源管理的观点考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录管理 B、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录管理、处理器管理 c、文件管理、目录管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 D、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关于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正确的描述是【】 A、批处理系统需要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B、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c、分时操作系统需要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D、分时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接受的请求 3、关于中断,正确的描述是【】 A、程序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B、输入输出中断是强迫性中断事件 C、外部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D、硬件故障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4、关于处理器调度,正确的说明是【】 A、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和进程调度的 B、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进程调度的 C、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调度的 D、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和进程注册的 5、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流调度、最高优先级调度。 B、时间片轮流调度、最高优先级调度、响应比高者优先。 C、最高优先级调度、响应比高者优先、先来先服务。 D、响应比高者优先、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流调度。 6、采用两级页表的页式存储管理中,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进行读写时,通常需访问主存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淘汰过去一段时间里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的算法是【】 A、LRU B、LFU C、FIFO D、随机 8、文件系统的使用者需要记住【】 A、存放文件的磁盘的容量 B、文件的逻辑结构

2335自考《网络操作系统》最完整的学习笔记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引论 1. ①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不确定性 2.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硬件层的第一次扩充,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硬件层-操作系统层-语言处理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操作系统的作用: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 3. 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基础:①中断系统②通道技术③CPU与通道的通信 4. ①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系统中所有资源且尽可能地让它们并行操作。采用通道技术后使CPU从繁琐的I/O操作中解放出来,它不仅能实现CPU与通道并行工作,而且也能实现通道与通道之间、各通道与外设之间的并行。 ②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①多道②宏观上并行③微观上串行。 5. 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存储保护和地址重定位。(几道程序共享同一主存)②处理机的管理和调度。(共享同一处理机)③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共享系统资源) 6. 虚拟处理机:逻辑上的处理机称为虚拟处理机。虚拟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配置操作系统后,比原来的计算机的功能增强了。这种是概念上的、逻辑上的计算机,而不是真正的物理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称为虚拟计算机。 7. 处理机的运行现场:就是指处理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状态信息的集合。处理机运行现场包括的内容:①指令计数器(程序计数器)②程序状态寄存器③通用寄存器④特殊控制寄存器。处理机的运行状态有两种:核心态(00)和用户态(11)。程序分为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程序状态分为三种:①就绪②运行③阻塞。程序状态的作用:程序状态可以互相转换,便于处理机按照某种规则进行调度。 8. 访管指令、特权指令、系统调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9. ①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能用访管指令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集合,其中每一个子功能称为一个系统调用命令。 ②用户程序使用系统调用后,为什么能从算态进入管态,返回用户程序后又从管态回到算态(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系统调用中的访管指令的地址码可作为系统调用的功能号,它对应一个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子功能或函数。当用户程序需要调用系统功能时,就在其程序的适当位置安排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当执行到该指令时便产生访管中断,中断的硬件装置开始响应中断,保存原来的PSW到内存的固定单元,再从内存的另一个固定单元中取出新的PSW送入PSW寄存器。由于新PSW中已事先设置了系统状态为管态,从而使处理机进入管态,在管态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由于在管态下可以使用特权指令,所以用户要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就很容易地被完成。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通过恢复旧的PSW到PSW寄存器,于是又可返回到被中断的用户程序,即从管态又回到算态。 10. UNIX的系统调用的两种方式:①直接系统调用②间接系统调用。它们各是怎样处理: ①直接系统调用除可使寄存器传递参数外,其它参数都跟在trap指令的后面②间接系统调用跟随trap指令的是一个指向程序数据区的指针。该程序数据区内有一个直接系统调用trap 指令,其后跟以除r0外的参数。 11. ①分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按时间划分轮流地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资源。 ②分时系统(又称交互作用系统):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分时地使用同一个计算机,这样的系统就称为分时系统,其上的操作系统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UNIX

2015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考前密卷02323(含答案)

2015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考前密卷02323(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进程——资源图中出现(),会产生死锁。 A. 断点 B. 互斥 C. 环路 D. 同步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硬件支持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A. RISC技术 B. 通道和中断机构 C. 集成电路 D. 高速缓存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操作系统中,存储介质上的分块是()来进行划分的。 A. 根据文件的逻辑结构 B. 根据逻辑记录的大小 C.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 D. 根据存储介质的特性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死锁四个必要条件中,无法破坏的是()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式分配 D. 循环等待资源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当一进程运行时,系统可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 A. 非剥夺方式 B. 剥夺方式 C. 中断方式 D. 查询方式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访问一次磁盘操作必须给出如下参数() A. 磁头号 B. 扇区号 C. 柱面号 D. 三个都给出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进行管理。 A. 进程名 B. 进程控制块 C. 进程启动程序 D. 进程控制区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共享设备是指可让若干个作业同时使用的设备,这里的“同时使用”是指() A. 多个作业在同一时刻使用共享设备 B. 一个作业尚未撤离,另一个作业即可使用共享设备,但任一时刻只有一个作业占用该设备

全国自考2012年7月操作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下列软件中,不属于 ...应用软件的是( D ) A.学籍管理软件 B.交通控制软件 C.网络订票软件 D.接口软件 2.在配置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户可直接调试自己的程序 B.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不同的外围设备 C.能对外部事件实时响应 D.允许用户联机干预作业的执行 3.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 B ) A.让多个程序同时占用处理器运行 B.允许用户跟他的程序进行交互 C.增加了多个程序完成运行所需的总时间 D.增加了并行工作的道数,以提高处理器效率 4.为了区分各个不同的进程及记录各个进程执行情况,系统把有关进程的信息保存在( B ) A.PCD B.PCB C.PSW D.PSD 5.自愿性中断事件是指正在运行的进程对操作系统有某种请求。自愿性中断事件可能是用户进程( D ) A.使用了特权指令 B.设置了定时时钟 C.发现了定点操作数大于1 D.执行了访管指令 6.假定一个分时系统允许20个终端用户同时工作。若对每个终端用户的请求需在2秒钟内给出应答,那么可以分配给终端用户的最大时间片为( C ) A.20毫秒 B.50毫秒

C.100毫秒 D.200毫秒 7.下列存储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 ) A.RAM B.硬盘 C.光盘 D.U盘 8.对页式管理中页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页表主要指出主存中块号与磁盘中块号的对应关系 B.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固定的,由操作系统指定 C.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作业所占页的多少而定 D.每个作业的页表长度是不同的,由用户事先指定 9.存储管理实际上是管理( B ) A.主存中的操作系统部分 B.主存中的用户区域 C.整个主存储器 D.主存和辅存 10.文件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以( D ) A.磁带卷为单位 B.磁盘片为单位 C.光盘片为单位 D.卷为单位 11.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存取权限仅为读、写和执行三种操作的组合。采取这样的措施的目的是( C ) A.防止天灾人祸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B.防止系统故障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C.防止用户共享文件时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D.防止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12.在用户指定电影的片名后,要求在数秒内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存放在文件系统中的影片文件,并流畅地读出来播放。由于文件系统的容量有限,管理员经常会把该文件系统中的过时影片删除,及装入新片。对应于这样的使用需求,该文件系统( C ) A.只可以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B.只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 C.只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D.既可以采用链接存储结构,也可以采用索引存储结构 13.从使用的角度对外围设备进行分类时,磁带机属于( C ) A.系统设备 B.用户设备 C.独占设备 D.可共享设备 14.操作系统在外围设备管理中采用缓冲池技术,设缓冲池中共有4个缓冲区,每批数据进入缓冲区的时间为20ms,用户进程对每批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ms,把每批数据从缓冲区送

[文学]自考《操作系统概论》串讲笔记

《操作系统概论》串讲笔记 第1章引论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1.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3.操作系统的分类 4.管态、目态、特权指令、访管指令的概念 5.操作系统与用户的两个接口 重点:1.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 2.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3.程序状态字 4.系统功能调用 本章考试分值约为8~10分,出题形式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为主。 知识网络图 串讲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 2. (1)计算机系统的最内层是硬件。 (2)计算机系统的最外层是使用计算机的人。人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是计算机软件。 (3)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以及应用软件三类。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 (3)操作系统具有扩充硬件的功能。 3.(重点)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三、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基本类型(重点) 1.批处理操作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只允许一个作业执行。一批作业的程序和数据交给系统后,系统顺序控制作业的执行,当一个作业执行结束后自动转入下一个作业的执行。 (2)“多道批处理系统”:允许若干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一个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 (3)多道批处理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使用率,但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但作业执行中发现出错,由操作系统通知用户重新修改后再次装入执行。 2.分时操作系统(简称分时系统) (1)分时操作系统是多个用户通过终端机器同时使用一台主机,这些终端机器链接在主机上,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不干扰。它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使用计算机中某一资源的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2016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6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真题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操作系统中,属于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是 A MS-DOS B Windows98 C UNIX D Linux 答案:D 2. 非特权指令运行在 A 管态 B 目态 C 操作系统核心层 D 硬件固化层 答案:B 3. 在单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整个系统用于存放程序状态字的寄存器数量应该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当前运行程序的个数 答案:A 4. 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进程为就绪态,这个操作的原语是 A 撤销原语 B 创建原语 C 阻塞原语 D 唤醒原语 答案:B 解析:用于控制进程的原语有: (1)创建原语。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该进程为就绪状态。 (2)撤销原语。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收回它的工作区和进程控制块 (3)阻塞原语。进程运行过程中发生等待事件时,把进程状态改为等待态。 (4)唤醒原语。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把进程的状态改为就绪态。 5. 下列不属于进程特性的是 A 多样性 B 动态性 C 并发性 D 异步性 答案:A 解析:进程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动态性。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进程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2)并发性。若干进程是可同时执行的,它们轮流占用处理器交替执行。 (3)异步性。进程的执行速度取决于自身与外界原因以及进程调度策略,因此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6. 分时操作系统中,经常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 A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B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C 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 D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答案:D 7. 不可能被共享的存储器是 A 寄存器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课后题目带答案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课后题目带答案

第一章:网络操作系统概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怎样构成的?答:计算机系统是一种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2、什么是操作系统?请说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方便用户使用,并能使计算机系统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桥梁,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硬件资源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调配有序、协调工作;操作系统又是人机交互的接口,人们经过命令或系统调用来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因此,离开了操作系统,计算机就难以高效地运转。 3、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 答: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处理机、主存储器、辅存储器以及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设备;而各种程序和数据则是计

算机的软件资源。 4、请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说明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答: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根据用户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情况,资源的当前分配和使用情况以及有关的资源进行调度,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5、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并发性、共享性和随机性。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共享性指操作系统程序与多个用户和谐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对资源的共享一般有两种方式: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随机性是指操作系统处什么样的状态之中是无法确切知道的,它强调了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6、叙述各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及特点? 答:操作系统的类型主要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七大类。

2012年4月操作系统概论自考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员接口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手段之一,该接口是指() A.一组操作控制命令B.一组系统调用程序 C.一条访管指令D.一条I/O指令 2.在一个能提供多个用户同时直接输入、调试和运行自己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应配置()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嵌入式操作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指的是() A.在实时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B.同一时刻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多个程序 C.在网络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个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4.进程有若干属性,它们是() A.进程是静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B.进程是动态的、只有一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C.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不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D.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5.控制进程的原语中,创建原语的功能是() A.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运行态 B.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就绪态 C.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等待态 D.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挂起态 6.操作系统会按若干原因选择进程运行,不是 ..立即进入操作系统进行进程选择的情况是()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运行进程出错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7.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D.时钟寄存器 8.存储管理实际管理的是() A.辅助存储器B.全部主存储器 C.主存储器中的用户区D.主存储器中的系统区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网络操作系统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网络操作系统试题 课程代码:023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关于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批处理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系统 B.分时系统是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干预的系统 C.批处理系统具有批处理能力,但不具有分时交互能力 D.分时系统本身既具有分时交互能力,又具有批处理能力 2.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通信机制是( ) A.共享存储区 B.信号量 C.进程 D.通信原语 3.下列关于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并行性 B.透明性 C.节点机间的通信与同步 D.安全性 4.进程的各种调度状态,可依据一定的条件而变化,但不会 ..发生的状态转换是( ) A.就绪→运行 B.运行→就绪 C.就绪→阻塞 D.运行→阻塞 5.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当发现所需页面不在主存时,中断处理程序将其装入后,应该( ) A.重新执行被中断的指令 B.执行中断前一条指令 C.执行被中断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D.执行该进程第一条指令 6.下面关于文件的组织结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磁盘文件的物理组织方式可以采用顺序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 B.磁带文件的物理组织方式一般可以采用索引结构和链接结构 C.逻辑文件是用户概念中的文件,分为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1

D.文件组织从用户和文件系统的不同角度出发分为逻辑文件和物理文件 7.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编号是() A.逻辑地址 B.可重定位地址 C.映射地址 D.物理地址 8.下列哪项不是 ..设备管理的基本功能() A.掌握并记录设备的状态 B.按用户的I/O请求进行设备分配 C.死锁检测 D.完成实际的l/O操作 9.资源信号量S=-3,表明信号量S的阻塞队列中的进程数目是() A.0 B.1 C.2 D.3 10.Win32中,文件内容的拷贝称为( ) A.文件映射 B.文件映射对象 C.文件视图 D.句柄复制 11.IP地址192.210.128.47是( )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12.对文件进行下载的FTP命令是( ) A.put B.get C.open D.cd 13.下面对电子邮件的论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电子邮件系统由用户代理和消息传输代理两个子系统组成 B.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程序叫用户代理 C.电子邮件是一种存储转发的过程 D.电子邮件的信息头包括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 14.在HTML中,用于定义标题的标签为 A. B.

    C. D.
    15.基于WinSock的TCP/IP通信方式中,采用流方式的是( ) A.点—点通信 B.广播通信 2

    看闻一多《唐诗杂论》欣赏[春江花月夜 ]

    看闻一多《唐诗杂论》欣赏[春江花月夜] 展开全文 唐代诗人王之焕有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并州(山西太原)人,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娶妻为衡水县令李涤三女儿,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游历名山大泽间,闲居十五年,其高风亮节,深受黄河沿岸民众仰戴。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尤善五言诗。全唐诗存此诗六首。其中最著名的《凉州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因此“凉州词”并非诗题,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当时的诗人依谱创作者,多以抒写边塞风情。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也是如此:诗中描绘了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边塞孤城块然独处苍凉而壮阔的地理环境,抒发戍守边塞的将士在春天到来时悠长而哀怨的思亲怀乡之情。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的凉州词脱颖而出,被清诗神韵派领袖王士祯推为唐人绝句中“压卷之作”(《带经堂诗话》)。主要是诗中显现的阔大盛唐气象和精妙的构思:诗的一、二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羌笛和吹奏的曲调《折杨柳》又凸显典型的异域边塞风光,暗示戍守的将士离家千里、有家难回,为第四句抒发思想之情,批判朝廷刻薄寡恩、不恤士卒做好铺垫。但三、四两句在表达方式上又不是直抒其情、直接鞭笞,而是含蓄婉曲:“羌笛何须怨杨柳”表面上是在劝慰,是在否定,但“何须怨”的前提是有“怨”,是“少妇城南,征人蓟北空回首”,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何须怨”,不仅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的最后一句更是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因为,他们从来就自诩是“春

    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操作员接口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手段之一,该接口是A A、一组操作控制命令 B、一组系统调用程序 C、一组访管指令 D、一组I/O指令 2、中央处理器有两种工作状态,当它处于目态时不允许 ...执行的指令是B A、转移指令 B、I/O指令 C、访管指令 D、四则运算指令 3、一般而言,程序状态字(PSW)包含的三部分内容是A A、程序基本状态、中断码、中断屏蔽位 B、中断码、中断屏蔽位、等待/计算 C、中断屏蔽位、等待/计算、程序基本状态 D、等待/计算、程序基本状态、中断码 4、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后可以B A、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减少调度次数 D、缩短处理器的工作时间 5、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要求操作系统为其启动外围设备时,应该执行的指令是A A、访管 B、输入/输出 C、启动外设 D、转移 6、某带有50个终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分配处理器。若规定时间片为10毫秒,对用户的每个命令需花费100毫秒完成处理,则终端最长响应时间为B A、2秒 B、5秒 C.10秒D、50秒 7、某一主存储器容量为1M的计算机,分割成4K的等长块。现有一个2.5M的作业在其上运行。试问该作业占用的虚拟页面数是D A.250个B、512个 C、625个 D、1024个 8、采用二级页表的分页式存储器中,如二级页表都已在主存,则每存取一条指令或一个数,需要访问主存B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

    自考“网络操作系统”复习资料(2) 1.信息处理的基本模式:①对等模式②客户/服务器模式。 2.网络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模式:①客户/服务器模式②对象模式③对称多处理模式。 3.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组成:①客户机(工作站)操作系统②服务器操作系统。 4.网络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两类接口:①命令接口②编程接口。 5.网络操作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①硬件②内核③Shell(外壳) ④应用程序。 6.操作系统从内部结构来分析,包括两部分:①内核②核外部分。 7.UNIX的内核可分为两部分:①进程控制子系统(包括进程控制、调度与通信以及存储的管理)②文件子系统。 8.内核功能:①进程、线程及其管理②存储管理③I/O管理④文件系统。 9.内核的组织形式:①强内核②微内核。

    10.微内核几乎不做任何工作,仅提供以下四种服务: ①进程间通信机制②某些存储管理③有限的低级进程管理和调度④低级I/O.微内核的基本思想是良好的结构化、模块化、最小的公共服务。它提供最基本、最必要的服务。 11.微内核结构与强内核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灵活性②开放性③可扩充性 12.UNIX是一个强内核的操作系统。WindowsNT微内核与客户/服务器模式结构的操作系统。 13.微内核提供以下服务:①进程间通信机制②某些存储管理 ③有限的低级进程管理和调度④低级I/O.(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是服务器化的操作系统) 14.微内核的基本思想是良好的结构化、模块化,最小的公共服务。 15.进程的组成:①程序②数据集合③进程控制块。 16.进程必要的调度状态:①运行状态②就绪状态③阻塞状态其它:挂起状态;活跃状态。 17.进程控制原语:①创建原语②撤销原语③挂起原语④激活原语⑤阻塞原语⑥唤醒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