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2017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中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一、命题情况分析1试题命制。
2017年xx市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能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程标准》,结合xx市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充分体现考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程的学科特点,体现思想性、人性、综合性。
内容涵盖七年级到九年级六册教材。
试题类型、分值比例、内容比例、难易比例基本符合《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要求。
世界近现代史分值略高(考试说明40%),中国近现代史略少(考试说明3%)。
附表一:中外史的比重分值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国古代史6分分2444%中国近现代史8分9分3778%世界近现代史8分9分3778%附表二:选择题考点分布题号考点12知道汉武帝统一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1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4《史记》、张仲景、《齐民要术》、《天工开物》1《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16《申报》17新民主主义的兴起18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瓦特改进蒸汽机21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附表三:主观题考点分布题号考点26清朝设置设置伊犁将军和台湾府、元朝设置宣政院、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化交流27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洋务运动的作用、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了解经济全球化2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2典型错误(1)错别字问题突出。
“伊犁将军”的“伊”写成“尹”,“犁”写成“梨”“;“宣政院”的“宣”写成“宜”;“”台湾府”的“府”写成“俯”;“丝绸之路”写成“西绸之路”、“思绸之路”、“细绸之路”、“丝调之路”、“线绸之路”、“丝雕之路”、“丝稠之路”;“张謇”写成“张骞”、“张塞”、“张”写成繁体字;“实业救国”写成“实业求国”、“实力救国”、“实业就国”、“是业救国”、“时业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届”写成“屉”、“介”、“界”、“局”、“限”,“三中”写成“中”;“改革开放”写成“改革开方”;“君主立宪制”写成“君主立县制”、“君主利宪制”、“君主义宪制”、“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治”、“群主立宪制”、“郡主立宪制”,(2)审题不清。
2015年中考安徽省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开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A.黄帝B.禹C.启D.汤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即黄帝。
通过“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亦可判断相关人物为黄帝。
2.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图1 图2 图3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等史料可发映出发达的农业生产;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海上贸易繁荣;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等。
由此判断B 项符合题意。
4.安徽古代“文房四宝”中有“三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多有美誉。
有人曾赋诗:“老松烧尽结轻化,妙法从来北李家。
”诗中描绘的是:A.宣纸B.歙砚C.宣笔D.徽墨 解析:选D 。
孟龚龚2017年河南中招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河南中招历史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老庙一中孟龚龚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符合《河南省考试说明与检测》的要求,紧扣课本,体现了历史命题的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与创新性。
整套试题图文并茂,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察了学生读图说史、示意概括等能力,紧扣热点,关注时事,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彰显了这个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功能。
整体难度与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
一.试卷整体分析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总体不变,单选题,相对简单。
图片型题目较少,材料难度下降,比较平稳。
今年的历史试卷依然是总分50分,其中单选题20分,比例40%,非选择题30分,比例60%。
板块分值,分布合理,古代史分值少,近代史现代史分值多。
古代史分值6分,比例12%,中国近现代史24分,比例48%,世界近现代史20分,比例40%。
由此可以看出,对古代史的考察较少,突出对近现代史的考察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考察,凸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二.试卷特点分析:1.布局精巧,图文结合选择题方面:考察内容涉及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一五计划的内容,一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中外文化交往考查佛教1分。
中国近代史2---4题共3分。
中国现代史5---11共7分。
世界近代史12---17题共6分。
世界现代史18---20题共3分。
非选择题,求新求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21题; 河南地方史和世界古代史雅典共5分,考查的是文明方式,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以及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2题:中国近代史7分,是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交通工具变化,近代中国人的态度转变,从全球史角度分析推动中国近代化因素是什么?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题:中国现代史7分,从新中国外交成就着手,考查外交成就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把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陕西历史中考分析
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201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总体上沿袭了2010年的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基本遵照《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
与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但相较于2015年其他省市中考历史试题和陕西省中考其他科目试题,难度依然较大。
2015年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热点问题和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中国史、世界史比例得当,符合中考说明要求,但选择题中两道组合式选择题均为不等式选项,与中考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不符。
另外,材料呈现方式更加简洁,图文搭配更加规范,设问更加直接具体,基本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试题的传承之处(一)题型和分值较为稳定。
2015年陕西中考历史选择题六道,共12分。
题型包括:古文材料阅读题第13题,最佳选项题第14题,主题式选择题第15-16题,组合式选择题第15和17题,否定式选择题第18题,图表题第18题等,与近年来题型保持一致。
非选择题三道,共28分。
题型包括:材料解析题第19题和20题,材料综合探究题第21题。
其中第19题第(2)问,依然是选做题。
(二)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5年陕西中考中国古代史涉及:秦统一六国,周秦汉唐定都关中地区、唐之后政治经济重心最终东移南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唐两宋海外贸易的情况、原因和作用等。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国共两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百团大战,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等。
世界史涉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汽船、火车的发明,美国南北战争,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掠夺,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凡尔赛和约》,杜鲁门主义和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美苏冷战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2015年中招考试历史学科成绩分析及2016年中招考试复习备考计划
2015年中招考试历史学科成绩分析及2016年中招考试复习备考计划2015年历史招考成绩分析:2015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今年的中考历史试卷,难度相比往年有所增加,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材料题部分,题目体现了“新”和“活”两个特点。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尤其是主观题,对材料解析、整理能力的要求提高。
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是从书本中某一方面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对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才能组织较为完整的答案。
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或考前突击,想轻松获取高分比较困难。
整套卷子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而我校今年的历史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原因:一、课堂教学效率太低。
我是刚踏上教学岗位两年的新手教师,而且本身也不是历史专业的,专业知识不太扎实,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在带领学生学习复习的时候,热情很高涨,总想把所有重点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结果就是把自己搞的很累,貌似很“敬业”,学生的积极性却不高,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改观。
二、学生对课本未能整体把握,知识零散平日在讲解讲解课文之前,都会对整个单元进行线条梳理,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并且会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但是学生经常会忽视这个环节,而历史课课时原本就比较少,老师没办法面面俱到,致使很多学生只掌握了片段性的知识点,而没能整体把握课文思路,在做题的时候也不会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题干长一些,知识点隐藏的深一点儿,学生就无从下手了。
尤其是在做大题的时候,学生往往能说上一些,但又说不完整,致使大题失分严重。
三、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不高由于学生在初一、初二阶段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因而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欠缺,缺乏分析、概括、归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5年龙东地区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得失历史组赵艳明2015年中考的奋战及考试刚刚结束,面对此试卷,特分析如下:中考试题特点:知识点比较基础、典型、适中,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也偶有非主流的小题(约占2、3分)。
本套题,虽出的简易,易于作答,但其板块意识不强,创新不足,不免有些拼凑感。
中考题型:选择题(40分)、组合列举题(7分)、判断改错题(8分)、材料解析题(25分)、综合分析题(20分,包括3组材料)。
与中考大纲的变化是综合分析题多出了一组题,总分值20分不变。
本次中考范围:中国古代史(20分)、中国近代史(25分)、中国现代史(18分)、世界古代史(5分)、世界近代史(20分)、世界现代史(12分)共六册书。
重要变化是中国历史总共出63分,比考纲少出2分,世界历史37分,多出2分。
题型分析:一、选择题:(40分)今年的选择题属于最基础的知识有36分,时间与事件、人物与事件的总结归纳稍难,总共4分。
虽然理解的问题稍加分析,但都在平时的复习范围之内。
总之,题很基础不算难,学习中上等学生都能达到30分以上。
二、组合列举题:(7分)主要考取了4个人物和3个事件,考察的都是基础题,并且都在我们平时所复习的范围之内,学生满分应该不少。
三、判断改错题:(8分)此题主要考查《尼布楚条约》、京师大学堂、文革结束事件及《权利法案》,都在平时复习范畴之内,只要不写错字,正常发挥,都能得满分。
四、材料解析题:(25分)本题包括24题: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历史;25题:中外思想解放运动;26题:抗日战争和二战;27题:五首歌曲,共四个板块。
这既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察识记、理解、分析能力。
这部分考题比较平常适中,如果学生认真理解、分析,回答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五、活动探究题:(20分)本题包括28题:《沁园春•雪》为材料考查秦皇、汉武在思想的措施;唐朝的两个盛世;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成吉思汗成就。
29题:以三农问题及日俄改革的材料为主,考查商鞅变法这一事件,唐朝曲辕犁,民生思想,土改法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日俄改革名称。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全椒县教研室历史学科组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结构、呈现形式、难度系数等方面,较之前两年继续保持稳定,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基础性、时代性、学科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的基本要求;试题在实现高中选拔功能和引导初中教学作用的同时,侧重追寻历史学科素养;一、试卷结构1.题型和题量2017年的历史试题延续了前三年的风格,依然是五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开卷考试;2.考点分布及分值比例今年遵循考纲规定,删去了安徽地方史的考查,加大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力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1、2题,组合列举第11题1、2,12题1、2,13题1,辨析改错14题1,17题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几大板块变化不大,中国近代史17分,占24.2%;中国现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2.9%;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现代史13分,占18.6%;近现代历史内容还是重头戏,体现了薄古厚今的一贯传统;2017新增考点考察了阿基米德、严复的思想,体现了考纲的变化;考点分布全面,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战争等多方面内容;政治类考点包括商鞅变法、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一国两制、中美关系等;经济类考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一五计划”、经济特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欧元、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等;科技类考点包括阿基米德、都江堰、阿拉伯数字、罗盘针、飞机、火车、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思想文化类考点包括人文主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思想家严复以及新文化运动等;战争类考点包括十四年抗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冷战等;4.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通过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多途径感知历史,利于理解;图文并茂,布局美观,角度新颖;素材类型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文字资料数量1幅1幅1幅11则分布五、活动与探究第17题材料一一、单项选择第7题一、单项选择第2题一、单项选择第1、5、8、9题四、材料解析第15题材料一、材料二第16题材料一、二、三第17题材料二、三二、试卷特点1.回归历史本质,注重科学性,体现开放性,彰显学科核心素养今年历史试卷回归历史本质,考查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要求,不突兀、重继承,让学生在平稳中完成答题;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并且强化了历史时空的关联;其中时空观念的考查中,既有对今年时事热点的考查,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等,也有对历史地图的识读,如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史料实证的考察上,引导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进行推理论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专业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6题的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学生只需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可,一是抵抗共产主义,二是称霸世界;特别是第17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本题要求考生能系统的综合材料,结合史实,提取信息来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考查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涵盖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素养;由于本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而成为考生成绩区分度的关键一题;2.注重导向性,体现核心价值观,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考查的命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第5题,通过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图片的描述,凸显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组合列举题第11题以“走进历史,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为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父子,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敢为天下先,中国改革的起源地——凤阳;以历史遗迹为主题既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渗透了史料实证这一历史核心素养;第12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扞卫领土与国家主权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为主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香港回归等史实,体现家国情怀,渗透了对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培养;第13题以人类出行为主题,考查不同时期人类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17题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正确性的认识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爱国守法;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的爱国情怀,树立起为祖国奋斗终身的信念;3.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周年考点、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是历年中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热点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小题对抗日战争的考查,体现了“十四年抗战”的要求;第12题第3小题对一国两制的考查,体现了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16题3考查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中美关系这一个长效热点;17题3考查“一带一路”,体现了“一带一路”及国际高峰论坛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如第4题考查南昌起义爆发90周年,第6题考查一五计划成果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121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123考查“一国两制”香港回归20周年,162考查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开始实施70周年,163考查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5周年;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现实,要求学生具备用历史基础知识去诠释现实问题的能力,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4.关注史学研究前沿动态,凸显历史学科在促进国际关系中的借鉴功能;2017年1月教育部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在今年的试题中得以体现;第16题,标题为“战略选择影响深远,大国兴衰昭示未来”中小标题是“热战中独立”、“冷战中对峙”、“和平中共存”,在探讨国家关系中,反思历史;5.立意高远,渗透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试题中的第17大题考查的就是全球史观以及人类的文明史观,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设第二小问考查世界变平,经济全球化,第3问考查同学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以及根据现在的国际形势分析其的合理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要史论结合;总体来说,今年中考历史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整体平稳,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符合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目标;试卷有效的承担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使命;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通过分析试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下列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有的放矢:1.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考查基石历史学科素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否则难以培养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要求学生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2.以科学的方法引领求证、求真意识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通过实验复原和体验,这决定了对历史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甚至合理的推论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提高学生能力;3.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使学习更有意义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针对历史事物间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关系,需用已有知识和对立统一等方法分析思考,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这种迁移有助于引导考生通过学习,形成基本的史观和方法,并内化为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这样的考查更具有学科意义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构建历史知识板块、网络,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4、语言表达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平时对学生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注意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
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
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
本试题,共6个选择题与3个材料题,题量和题型和中考一致,总体上来说试卷相对稳定。
整套试题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针对性,试题难度呈梯度分布。
二、试题特点:
本试题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了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点、学科的渗透;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基础不够扎实,不重视开卷考试。
例如:选择题第一题,体现的“皇权至上”的内容居然不会,要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史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之一,这充分暴露出学生对于历史开卷考试科目的不重视。
2、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不高。
由于家长对待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往往是临考时抱抱佛脚,因而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欠缺、难以做到厚积薄发。
缺乏分析概括、归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有的学生卷面潦草,影响得分。
4、答题不规范,不明确。
例如:有的材料题是两问或三问,有的学生只回答一问,又没有明确自己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答题不规范的毛病。
通过对试卷分析,今后教学需要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积累,及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信心,时时形成认真习惯,如规定时间内的记忆或完成作业:书写规范、记与练结合,抓基础、高要求。
2015中考历史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2015年中考历史的几点思考白河县城关中学李新彩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中考历史的问题。
由于中考历史所占分值较其他学科少,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甚至是包括学校领导和我们的代课老师都没有对他采取足够的重视。
但是近几年来,伴随中考历史对学生各项能力考察要求的提高和考试难度加大,历史学科逐渐成为影响学生中考成绩的瓶颈学科,很难考出优异的成绩。
因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只有我们老师弄清楚了中考历史要考什么、怎么考,才能决定平时上课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从而才能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
现将近几年以来本人从事初三历史教学备考中考历史的一点粗浅认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首先要认真解读《中考说明》中有关历史部分的内容。
弄清楚基本考点并熟记于心(考什么),同时特别要注意每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同层次(怎么考)。
即包括是:识记层次要求、理解层次要求和运用层次要求。
凡在考试内容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行为动词的都是要求识记的,即能够准确地再认再现所学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凡是在考试内容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能够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资料及信息,能够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凡是在考试内容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体会”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的要求。
即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客观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认真反复的研读《中考说明》对我们每一个历史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卷分析
试 题 对 教 学 内 容 既 有 一 定 的 覆 盖 面,又 突 出 重 点 方 向. 教学知识点的覆盖面在 70% 以 上,没 有 特 殊 难 题,普 遍 考 查 学 生 的 基 本 知 识 和 解 题 技 能 ,总 分 拿 分 率 在78% 以 上 . 试 题 总 体 上 难 度 适 宜,选 择 题 失 分 率 低,综 合 主 观 题 取 分 率 低. 难 易 有 度 ,体 现 了 基 础 性 与 发 展 性 .
○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
选 择 题 问 法 新 颖 独 特,不 是 干 巴 巴 似 的 直 接 提 问,而 是 提供一些情景材料,材 料 简 单 明 了,提 问 不 需 要 多 次 拐 弯 抹 角.材料题比较注重 考 查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力 和 概 括 材 料 的 能 力,形成对问题正确的判断并得出认 识,试 题 体 现 了 灵 活 性, 避免了过去学生对知识单纯的死记硬背.
2.突 显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引 领 历 史 教 学 导 向 2017年我省历史中考 试 题 既 坚 守 了 中 考 改 革 方 向 又 稳 中求变,与时俱进,在 题 型 结 构 和 试 题 立 意 上 又 有 了 较 大 的 创新和突破,突出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与 学 科 解 题 能 力 的 考 查 . 如 综 合 题 26 题 13 分 的 考 查 中 ,以 “19 世 纪 末 以 来 ,中 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为 切 入 点,考 查«马 关条约»、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相关 知 识. 四 小 问 题 综 合 运 用了时间判断、表 格 比 较、选 择 概 括、评 价 解 析 等 学 科 思 维, 对考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 力、判 断 能 力 和 推 理 能
朝阳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朝阳市历史学科试卷分析本次中考批卷我市第一次使用了电脑阅卷,而且采用了双批的形式,减少了很多失误及误差,通过阅卷,结合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我对试卷分析好下:一、试题概况(一)试卷结构朝阳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仍采用文综的形式。
历史学科总题量为18题,总分65分。
27~4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占卷面总分的43%。
45~48题为材料分析题,共37分,占卷面总分的57%。
注:其中选择题第40题(2分),是有时间跨度题,所以它不属于任何一个板块。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考查的较少,重点突出对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完全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二)试题分析经过仔细研读试卷并结合《朝阳市201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学科说明》分析,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亮点:1、依据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命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试题难易适中。
试题紧扣考纲和考试说明,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不但注重的基础知识的考察,而且注重了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学生对价值观的判断。
如:46题的第(3)小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的“明智试验”有何共同作用?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题既考察了学生的总结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强化历史素养的学科思维能力考查,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
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既注重历史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考查,同时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如第45题的第(2)和(3)小题,考查了“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和属于省会的城市”,此考点虽然不在《考纲》的要求范围内,还隐含了地理知识,但是作为学科的基本素养学生应该了解。
第48题“新航路的开辟和经济全球化”,考查的知识点古今时间跨度很大,但两事件内在联系紧密,提供的材料很专业,解读材料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史材料辨别能力。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第一篇: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2015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今年历史考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凸显“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征。
试卷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难度适中,关注时局,试题灵活新颖。
一、题型今年中考试题型和往年一样,仍是五大题,即从单选题、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探究题;二、试题特点试题紧扣考纲,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以历史资料为载体,设计新的历史情境,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渗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
如选择题第5题,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给了宋朝的赵州桥、唐朝的金刚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朝的《窦娥冤》。
继续延续历史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
今年中考题有历史人物图片,有建筑,有条形图等,充分体现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史论结合,注重能力考查。
引用大量史料,如第28题材料一、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材料二、总书记说“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材料是教材中没有的,突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历史基本技能实际运用,关注时事。
从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看,难易适中。
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属于识记层次和在此基础上的简单运用层次;材料解析和活动与探究,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点多面广,而且重点突出。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描述能力,彰显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如选择题的第4小题和材料解析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文字材料,识图解表的能力和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
至于理解层次的材料题和探究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
河南历史近三年(15-17)中招试卷特点及备考建议
(3)强干弱枝,挖掘细节 2017年:1.佛教的传播(中古,河南,文化)2.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概况3.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戊戌变法的影响5.中共 一大的概况6.南昌起义的概况7.挺进大北山的概况8.一五计 划的特点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10.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1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3.启蒙运动的 背景14.评价拿破仑15.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16.第一次世界大 战17.十月革命的影响18.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9.经济 全球化的表现20.莎士比亚21.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22.近代交 通工具的变化(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23.新中国外交24. 美俄近代化25.香港回归与印巴分治
(4)组合知识,重视专题 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2015年第21题是“中外文 明的发展与交流”(一路一带),第22题是“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 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英国崛起中 的因素”,第25题是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的理念: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共鸣; 思想解放运动;改革与发展、科技进步和民主法制推动本国和 人类社会发展、大国的崛起历程与启示。
(3)强干弱枝,挖掘细节 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结论 新情景:用不同的角度、语言或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描述。 如:2017年2.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5.描述中共一大的 情景等 新角度/新结论:通过提供材料,对所学事件从新的角度设问, 得出新的结论,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如2017年3.太平天国影 响,16.一战对人民生活的影响,22.概括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 作用,24.美俄近代化的不同,25.印巴法治和香港回归的比较 等
(3)强干弱枝,挖掘细节: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新结论 新材料:从一些专著中摘取部分内容,或重组,或改变,焕然一 新,成功避开了老师压过的题和学生刷过的题。如2017年2.徐中 约《中国近代史》,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 《复兴之路》解说词,5.《中国共产党简史》7.《中国共产党历 史》10.必修2,11.《 十年中国: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13. 必修3,14.恩格斯《德国状况》1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1.必修2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史记》,九上教材.22.岳 麓版必修2,24.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5.八下,九下教 材。另外,一些高考、高中题目,也常常被改编为考试题。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8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年一度的中考已于6月16日结束,中考阅卷工作也于今日告一段落。
今天上午在阅卷工作完成之后,合肥市历史教研员周瑞霞老师在百忙之中组织了一批阅卷老师对今年的历史中考试卷进行了详实、中肯的分析。
以下是这次分析会的主要内容:首先,周老师对这次中考历史试卷进行了总体分析。
在分析中,周老师强调:今年的历史中考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试题紧扣双基,贴近生活和时事,突出能力要求,既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面,有突出了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难易兼顾,又增强了区分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一级学校的选拔。
接下来阅卷的老师对自己所负责批改的试卷题目进行逐一分析:一、今年的选择题和往年一样共10题,得分率也较低,尤其是选择题第4、9两题错误率很高,其中第9题的得分率仅为47%。
第4题的错误在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较差,而第9题是因为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和横向比较能力较弱,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两题上栽了跟头;不仅如此今年选择题与往年相比形式更加丰富,题目有图表、图片、数轴等多种呈现方式。
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的选择题呈现出中考命题高考化的趋向,难度高于去年,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很多学生在此失了分。
二、⒈今年的列举题得分较高,但出现的错别字也很多,例如把“占城稻”的“占”写成战争的“战”,另外李公麟创立的“白描”画法错误率也很高。
⒉辨析改错题今年两种题型都出现了,但难度不是很大。
值得商榷之处:第14题“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这一点值得商榷,应该是由他口述,其弟子根据其口述编写而成,这一点给学生带来了误导,有一部分就将“玄奘所著”改为“玄奘口述”,此问题值得关注,望今后出题能更加严谨。
总体上看,今年的列举改错题立足于教材,以考查基础知识点为主,难度适中,在考查基础的同时更加关注了与民生相关的农业问题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今年的材料解析题考查了孙中山、中国共产党,经济全球化几个时政热点,以文字材料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但命题却较为灵活,学生入手虽感觉容易,但从改卷的情况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5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分析1.试题结构稳定,突出重点内容与2014年比较,2015年历史试题在题型、分值、板块分布等方面总体保持稳定。
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尤其是第30题每年都是拔高部分,今年难度明显下降。
试题内容涉及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和欧盟成立、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甲午黄海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突出对历史重点内容的考查,揭示出丰富的历史内涵。
2.体现学科特点,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选取典型的素材,以文献、图片、表格、时事新闻等入题,精心设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判断的能力;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如“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以折线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提炼和概括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多角度辩证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等。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富于探究试题将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
如第29题通过对“今天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的观点,进行多角度论证,把社会热点问题与重点知识进行了巧妙的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
4.注重知识联系,凸显综合考查试题注重考查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如三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近现代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等,综合性比较强。
二、2016年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1.试题结构及类型:从试题结构的总体框架上看,在题型、分值、板块分布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大原则依旧是:相对稳定,略有调整。
试题类型依旧根据《中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2.考点分布及命题趋势:(1)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年来都十分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现象的解读、理解和把握,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历史主干知识。
(2)考点均衡分布,兼顾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非选择题4个题目分别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个学习板块。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突出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中国近代史:19世纪中期、19世纪晚 期和末期、20世纪初、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1927.4.18—1949.4.23) •新中国史: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文 革、改革开放
2017/5/25
三、后期的复习策略
1、巧用考纲,从宏观上明确考查主干。 例第二部分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 的抗争 1 .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 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被迫签定 的条约、影响。 2.中国人民的抗争:林则徐销烟
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一)中华文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明的起源
无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 史影响。 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 无 (西欧城市兴起) 意义
了解科举制度的废 除和京师大学堂的 开办
无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2017/5/25
原欧洲联盟:知道 欧洲联合的趋势和 欧盟的建立
二、2016年历史试题分析 •中国古代史7道。原始社会,春秋战国,秦汉,
改革开放会议决策: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选择题、综合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意义:2010、2011、2013、2014、2015、 2016.选择、综合题
2017/5/25
4、如何解答启示类、认识类问题
(1)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 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 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 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 (3)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 回答。 万能答题术语 (1)世界各国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 一; 商鞅、孝文帝、改革开 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 放、俄日、罗斯福新政、 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 苏联等 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甚至是血腥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7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浅析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刘春红一、近三年云南中考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分析云南省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及各州用)云南省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昆明、曲靖除外)云南省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双向细目表二、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全卷考试时间90分钟,卷闭书面考试,试卷总分为100分。
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小29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占50%,共25个小题,在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非选择题占50%,4个小题,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题型结构2015年的考试时云南省统一命题(所有各州使用),2016年云南省命题(昆明曲靖除外),2017年云南省命题(昆明除外)但从上表可以知道,2015-2017年试卷的结构、题型没有变动,只是题量、分值的分配上稍有变动,从2014年开始的学业水平测试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即:第26题不再是传统的读图改错,并从中得到什么信息、感悟、启示,而是中外古代史的综合题,更侧重于考生对知识综合归纳能力的考查,这也更加接近全国的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更与时俱进。
2、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沿用云南省考试说明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编题(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占45%,世界古代史约占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
虽然各部分知识在分值上有一定的变动,但中考历史主要考查中国史较多,八年级近代史和现代史最近三年维持在43-45分之间(选择题和材料题分值各约占50%);九年级世界古代史和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基本维持不变,波动较小(七年级上下册古代史14-16分之间;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4-6分之间)。
然而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九年级下册)变动较大(选择题分数比材料题分数偏小),维持在35-43分之间。
总的来时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部分(2015年:80分,2016:85分,2017:80分)。
3、各部分知识点分布三、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2015、云南省2016和云南省2017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得出以下分析:(一)中国古代史:(四)世界古代近代史(五)世界现代史从三年中考的试卷来看,选择题仍然是以《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知识为主,材料阅读题每年都是4个大题,每个大题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如近代化的探索、三次科技革命与生活、经济全球化、中外历史重要改革、党的光辉历程、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往、战争与和平等专题。
每个专题都是考查学生综合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但能找到多个解释历史问题的思路,同时还能够理顺各种思路间的关系,然后综合归纳答题。
同时每个专题内容都很注重于现实生活之间进行联系,几乎都要求慨括归纳认识和启示,时政性强,贴近生活,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题型上有一定变化。
从2014年云南省中考26大题取消看图读图、改错得到认识和启示的题型。
但这一大题仍然是以中外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主,出题立意更加贴近生活,注重人类和平、文明的倾向。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来看,第一个阅读材料都不是读图改错谈启示,从这个角度来说2015-2017年的云南历史中考题命题更加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近3年命题特点:基本变化不大1、注重对历史整体性的考察专题2、注重中外史结合的考察线索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本质4、考点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课标考试说明5、不要盲目追求热点、周年侥幸心理6、难难在材料分析、难在隐形知识点考察四、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1、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材料阅读题这一块上,一是学生平时基础知识积累不够(中等生),二是学生不能理顺每个材料之间的关系,不能用所学的知识和题目联系,不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依据有关史料,运用逻辑方法,对有关历史事件进行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历史结论。
找不到答题思路。
三是语言表述很差,表述不准确到位。
2、改进意见针对以上问题,平时要教学抓基础知识教学,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做材料阅读题的能力,如,学会自己读懂题意,能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清楚正确表述出来。
五、今年的复习指导思想1、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
2、明确各复习阶段重点,理性细致巩固,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侧重基础,理、背、思、讲、练五步紧密结合。
理:整理历史线索。
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
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无误的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和重要历史概念。
背:就是背诵基本知识点。
我们以填空的方式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展现出来,印发给学生填写记忆。
思: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
讲:就是针对学生“思”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讲的过程要讲清,讲透,而且要讲的有趣味性,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练:就是紧跟做练习。
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
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做到大面积过关。
第二轮复习——纵横比较,构建知识网络,深化思、讲、练。
以单元复习为主,侧重于细节和各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
(要交代清楚时代背景、要突出历史联系)具体操作重点强化“思”“讲”“练”三个环节。
“思”:指系统的运用教材中文字与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资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现象?”“讲”:此时就要结合学生的思考和练习,讲授答题和记忆巩固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理清和掌握相关知识间的脉络联系。
“练”:此时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查漏补缺。
第三轮复习——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
从第三轮复习一开始就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
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教学中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重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图示教学法)。
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点拔,解题思路的分析,学习规律的总结。
要运用专题复习法,多归纳比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实的混淆。
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在专题之下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将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的联系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
3、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应考的薄弱环节。
(1)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要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
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第一步,要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第二步,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
第三步,要紧密结合教材,注意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
必须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
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第四步,总结答案时要进一步审清、审准设问,文字表达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辞不达意。
(3)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
可以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
2018年周年:逢五周年:823年《唐蕃会盟碑》;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893年毛泽东诞辰;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953年春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93年欧盟成立;1993年汪辜会谈圆满成功;2003年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逢十周年:208年,赤壁之战发生;1368年明朝建立;1898年6-9月戊戌变法;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1898年周恩来诞辰;1948年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爆发;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18年马克思诞辰;1848年,宪章运动结束、《共产党宣言》发表;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38年慕尼黑会议召开逢百周年:618年,唐朝建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4)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回归历史教育的本质。
(5)热点专题依法治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精准扶贫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演变党的光辉历程国共关系的演变大国崛起与中美关系中共十九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交流与合作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外交(6)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含唯物史观(2017年曲靖7题、2016昆明11题)、时空观念(2013年曲靖23题)、史料佐证(2017年曲靖1题)、历史解释(2016年昆明13题)、家国情怀(2016云南省卷262)这五大学科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