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之古代文化常识习题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参知政事”是唐初开始出现的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秦汉后也可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着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着。
3.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
等职,主管学政。
B. 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
其中子属最高等级。
C. 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
令》中即有记载。
D.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
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其别号。
B.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句中“谪居”与本文意思相同。
C.“孔融、陈琳、王粲、嵇康、阮籍、应玚、曹植”,他们中有两人不是建安七子。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太师,官名。西周始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薨是古代对死去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也指对帝后之死的描述。
而大夫死曰卒,庶人曰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
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
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
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参考答案:
1.答案:A “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