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合集下载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A. 落叶松 B. 苹果树C. 柏树D. 杨树答案:C 解析:柏树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的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2、以下哪一种方法是进行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 A. 原生林改造 B. 次生林改造 C. 人工林营造 D. 混交林营造答案:C 解析:人工林营造是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等手段营造出高质量的森林。

3、下列哪一种因素对森林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最大?() A. 气候 B. 土壤 C. 海拔 D. 光照答案:A 解析:气候是影响森林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光照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森林的类型和分布。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

答案: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造林地点和树种;其次,进行整地、设置栽培床和栽培穴;然后,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进行播种或植苗;最后,进行抚育管理和维护。

41、简述森林营造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森林营造的优点包括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缺点包括投资大、栽培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等。

411、简述不同类型森林的营造技术要点。

答案:不同类型的森林营造技术要点不同。

对于针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树种,如松、柏等,采用较大的栽培密度,以获得较高的木材产量。

对于阔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快、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杨、柳等,适当调整栽培密度,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木材质量提高。

对于混交林,应选择多种适宜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栽培方式和配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三、论述题7、论述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首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并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答案 (2)

森林营造技术试题(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5、行状配置有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品字形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村旁、宅旁、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据树种特性确定、据立地条件确定、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

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b. 土壤理化性质c. 地质地貌d. 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 答案

条件可能有几个适宜树种,同一个树种也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的适应性大小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也有较大差异,应将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适地适树的方案,即确定哪些是主要造林树种,哪些是次要造林树种,并确定发展的比例。

主要造林树种应是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哪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是其它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是少数几个最适合树种。

但是必须注意,在一个经营单位内,树种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要求,并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完一代后,林地肥力下降15~20%,第二、三代下降更为严重;由于酶活性降低,分解能力差,第二代降5~8%,第三代降30~50%;土壤维生素一代减少9%,三代后,降40%等。

为了避免杉木地力衰退,应从以下措施进行改善: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不炼山或轻炼山,改全垦整地为局部整地;提倡营造混交林;适当降低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发育;不连作或少连作,并实行间作;有计划地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实行生态系统科学管理等。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3、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4、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5、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

2、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速生 、 丰产 、 优质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6、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7、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8、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9、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 品字形配置 。

10、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 穴植法 、 小坑靠壁栽植 、 缝植法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水源涵养林属 b 。

森林经营技术第2版课后答案

森林经营技术第2版课后答案

森林经营技术第2版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有关部门植物、土壤、气象、树木、生态、植物生理、林木病理、昆虫、森林计测、林木遗传育种及林木种苗方面知识等为其基础。

3.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区性。

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善于将有关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本课程的学习之中,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虚心请教,多观察,多分析,勤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达到融会贯通。

4.简述森林营造应注意那些问题?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一、名词解释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林业工程师专业复习资料-森林营造

林业工程师专业复习资料-森林营造

重庆市林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专业知识部分第四章森林营造第四章森林营造第一节造林概述1.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从无到有)2. 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上用人工的方法恢复森林。

(从少到多)3. 造林: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以及对某些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进行改造的措施都属于造林的范畴。

4. 森林分类:人工林、天然林。

第二节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主要是研究森林立地条件、立地分类、立地质量评价等内容,是实现科学育林的技术基础。

(1)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每一立地有其自身的特性,大面积的造林并非存在充分一致的立地条件。

狭义上,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元称为立地类型(又称植物条件类型)。

(4)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5)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2. 森林立地因子:在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时,主要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水文因子;(2)森林植被因子;(3)人为活动因子。

3.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1)主导因子的确定: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热、水、养、气)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二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

(2)分析主导因子需要注意:一是避免只凭主观分析,需要客观调查分析总结;二是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改变,主要因子也会变化。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3、林分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4、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特用林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

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置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张玉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森林营造技术2、森林生产力3、造林4、人工造林5、人工更新6、适地适树7、林分密度8、林种9、幼林抚育管理10、植苗造林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的特点。

4、山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5、用材林树种选择的条件是、、、。

6、用材林适地适树的质量标准是、、、__________。

7、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

8、油松植苗造林要求、、、_________。

9、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时重造。

8、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选择题3、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条件是。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4、核桃是。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现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杨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薪炭林b. 用材林c. 用材林和薪炭林d. 用材林或薪炭林6、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a. 杉木b. 泡桐c.马尾松d.毛竹7、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_。

a.5-6b.3-10 c . 2-3 d.7-98、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_。

a. 次要因素b. 因素之一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9、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植苗造林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a. 保持水分平衡b. 减少成本c.不误时间10、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一种_______ _。

a. 偏利关系b. 共生关系c. 生态关系11、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_______ _。

a.小于伴生树种.b.大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四、判断题( )1、大苗、大穴、深栽即“两大一深栽植法是国内外营造速分林的基本经验。

( )2、风景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种。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B卷.doc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B卷.doc

))、)D.也地形、上壤、植气候、地形、土C.气候、地形、植被3、确定造林密度时(耐阴树种宜稀D.地形、土壤)。

喜光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和()。

6、 ()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7、 薪炭林的作业方式主要有()、(( )、( )。

8、 一般两次灌溉间隔期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以上为宜。

9、树种选择的基础是()、(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速生的树种()丰产树种。

A.—定是 B.不一定是 C.肯定不是2、 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4、混交林中主要树种比例应( )。

()o4、常见的块状整地的方法有()、()、(和( )。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3、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A.大于伴生树小于伴生树等于伴生树5、我国植苗造林最常用的季节是()。

A.春季B.雨季C.秋季D.冬季姓名: 9014 -------- 901 学牟府第一学期 13级林业技术、野生植物开发与利用专业《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出题人:许哲审题人:吴世学号: 班级: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专业: 2、 林种3、 适地适树■ 4、混交林5、植苗造林: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根据森林的起源不同,将森林分为( :2、根据《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5大类,即— )、()和())o)、)oA.增B.减C.增大或减少均A.平B.垂直C.相交D.蒙古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7、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适当()。

18、防止主要害风的主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 )。

19、 不属于北方三大珍贵硬阔的是( )。

A.胡桃楸B.黄菠萝C.水曲柳 20、 北方常用的造林树种是()。

A.兴安落叶松B.马尾松C.杉木1、 造林地清理方法有全面清理、割除清理、烧除清理、堆积清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张玉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森林营造技术2、森林生产力3、造林4、人工造林5、人工更新6、适地适树7、林分密度8、林种9、幼林抚育管理10、植苗造林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的特点。

4、山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5、用材林树种选择的条件是、、、。

6、用材林适地适树的质量标准是、、、__________。

7、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

8、油松植苗造林要求、、、_________。

9、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时重造。

8、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选择题3、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条件是。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4、核桃是。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现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杨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薪炭林b. 用材林c. 用材林和薪炭林d. 用材林或薪炭林6、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a. 杉木b. 泡桐c.马尾松d.毛竹7、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_。

a.5-6b.3-10 c . 2-3 d.7-98、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_。

a. 次要因素b. 因素之一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9、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植苗造林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a. 保持水分平衡b. 减少成本c.不误时间10、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一种_______ _。

a. 偏利关系b. 共生关系c. 生态关系11、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_______ _。

a.小于伴生树种.b.大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四、判断题( )1、大苗、大穴、深栽即“两大一深栽植法是国内外营造速分林的基本经验。

( )2、风景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种。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答:
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答:
⑴应做好划分森林立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培训、人员组织、工具材料准备、资料收集、踏查调查地等);⑵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调查小班的土壤、植被、地貌各项因子,其中应重点调查土壤各因子;⑶进行内业统计整理:
整理汇总各类外业资料、数据,并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小班立地类型;⑷据小班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小班立地质量等级。
20、如何评定造林质量?
答:
评定造林质量应据造林检查验收所调查的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施工质量、未成林健康质量、混交林比例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人工造林评定指标评定造林合格面积和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并据评定结果提出造林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造林整改。
21、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
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答:
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3、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4、幼林抚育管理:在幼林郁闭之前,对林地及林木进行的各项管理措施。

5、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

2、成材的数量指标有 平均材积生长量 和 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

3、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 、 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

4、《中国森林立地分类》提出的立地分类系统有 立地区域 、 立地区 、立地亚区 、 立地类型小区 、 立地类型组 和立地类型 。

5、确定造林密度应综合考虑 树种特性 、 经营目的 、 立地条件 、 造林技术 和 经济因素 等因素。

6、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宜 、 根土密接 。

7、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包括 水平阶 、 水平沟 、 水平带状 、 反坡梯田、撩壕整地。

8、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的方针。

9、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 复合性 、 系统性 、 集约性 、 等级性 。

10、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造林规划 、 造林调查设计 及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11、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 时间指标 、 产量指标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护路林是 A 。

A .防护林 B. 特种用途林C. 用材林 D. 经济林2、灌木地是指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占总盖度的 D %以上的荒山坡地。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绪论............................................. 1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1 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4 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理............................ 7 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9 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111 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133 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166)第1页,共18页绪论一、名词解释: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试卷 第1页,共4页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试卷 第2页,共4页新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森林营造技术》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闭卷作答;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2、造林地:是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也称宜林地。

3、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个句子中有一个或两个空儿,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答案。

每空 1分,共20分) 1、森林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殊用途林。

2、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

3、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 、人为活动。

4、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 割除清理 、 烧除清理 、 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

5、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或是多个选项,请根据题意选出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B )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 A )2、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A.1-3 B.3-10 C.10-15 D.15-20 ( B )3、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D.提高效率 ( D )4、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 ( A )5、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 )。

A. 40-85% B.≤40% C.≥85% D. ≥90% ( A )6、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森林经营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

森林经营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

森林经营技术第三版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 (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有关部门植物、土壤、气象、树木、生态、植物生理、林木病理、昆虫、森林计测、林木遗传育种及林木种苗方面知识等为其基础。

3.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区性。

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善于将有关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本课程的学习之中,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虚心请教,多观察,多分析,勤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达到融会贯通。

4.简述森林营造应注意那些问题?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完整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学号姓名单位一、判断题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 × )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 × )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 × )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 × )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 √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 ×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参考答案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

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

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

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5、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

答: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月上旬,因此宜适时早栽。

适时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

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

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一锄、二插、三打紧”,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厘米,做到深浅适度,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根土密接。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答: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

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7、简述科学培育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答:混交林由于优越于纯林的多种优点,使之成为现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提倡的造林形式。

但其营造技术比纯林更复杂,因此在营造混交林过程中应从以下各方面加强科学营造技术:首先应遵循混交树种选择原则做到正确选择混交树种;并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正确选择造林地;据树种特性经营目的确定合适的混交类型;根据目的树种和混交树种的生态特性,选择正确的混交方法,确定合理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在混交林培育过程中科学调节种间关系,处理好各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的得益。

8、试举例说明应用整枝技术生产优质木材的技术要点?答:通过人工修除部分林木的活枝和死枝,调整林木树势,改善树形,培育无节良材,是现代林木修枝的主要目的。

如泡桐假二叉分枝现象明显,干材利用率低,节疤多,通过泡桐的“接干法”修枝,可培育通直高大的泡桐主干,减少节疤,提高其干材质量。

修枝时应准备好锋利的修枝工具,选好修枝林分和林木,确定合适的修枝开始年龄、间隔期、强度、修枝高度、切口,选择合适修枝季节,做到科学、合理。

9、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

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10、为什么说春季是最好的造林季节?春季造林为什么宜早春造林?答:(1)环境条件:这时气温回升,土温增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期长。

(2)种子生理: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活动,所以早栽的苗木早扎根后发芽,蒸腾小,易成活。

所以说春季是最佳造林季节,而春季造林为了延长植物生长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其生长势,宜早春造林。

11、分析怎样科学选择马尾松造林地?5%答:马尾松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在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里都能生长,但在保水力强、土层厚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

喜酸性、怕盐碱、怕水湿,在钙质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因此选择马尾松造林地应据经营目的科学确定,如培育马尾松采脂或用材林,可选择较肥沃或中等肥沃且保水力强、土层厚、酸性的沙质壤土;如培育薪炭林或做为荒山绿化树种,可在中等肥沃级或较贫瘠的立地的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等立地种植,但不宜选择盐碱地、钙质风化土种植。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答:⑴应做好划分森林立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培训、人员组织、工具材料准备、资料收集、踏查调查地等);⑵进行外业调查工作:调查小班的土壤、植被、地貌各项因子,其中应重点调查土壤各因子;⑶进行内业统计整理:整理汇总各类外业资料、数据,并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小班立地类型;⑷据小班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小班立地质量等级。

13、以穴植法为例,分析植苗造林过程和技术要点。

答:⑴按苗木规格挖好栽植穴,做到底平、壁直不呈锅底状,心表土分开放,草根石块捡净。

⑵选调本地或优良产区优良品种的Ⅰ、Ⅱ级壮苗,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苗龄,并做好苗木保护处理。

⑶栽植上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确保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⑷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做到适时栽植。

14、简述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答: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应使其个体遗传基础优良;设计并调控人工林的合理群体结构;创造人工林生长适宜的外界环境。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措施有以下六个方面: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15、分析适地适树的途径和相互关系。

答: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在地、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3)改地适树:在造林地上,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间种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环境状况,使其适合原来不太适合的树种的生长。

三条途径中,第一条途径是基础,第二、三条途径是补充,只有在第一条途径的基础上,辅以第二或第三条途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分析混交林的优点。

答:混交林由于其林分结构更合理,使其比单纯林具有如下优点:能更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如利用不同树种分布层地上、地下、时间差,更好地利用多层次营养空间;能更有效改善立地条件,因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枯落物成分复杂等,使其改善土壤作用更强;能提高林分生物总产量,由于混交林营养利用更充足,改善土壤能力更强,林分抗逆性强,其内林木生长更优良,长势更旺盛,因此总蓄积量更高,木材品质更好;混交林林分结构更合理,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等能力更强,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美化环境效果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了林分的多种效益;混交林由于生物多样性丰富,天敌种类多,林分环境优良,搞火灾、病虫害、不良气象因素等能力更强,总之,混交林比单纯林有更多的优点,应提倡营造混交林。

17、营造林工程监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营造林工程监理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营造林工程项目背景、营造林目标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设备采购完成情况、项目咨询情况、项目质量监测监理情况、营造林质量情况(包括合格率、成活率、保存率、郁闭情况、生态经济收益)等。

18、简述以主导因子法怎样正确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答:对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立地因子为主导因子,利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类型首先应进行外业调查,根据地形变化、地类和一定的面积划分林班和小班,在每一个小班中开展土壤、植被和地形调查,摸清其性状;其次逐个分析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立地因子与生活因子的关系,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广、作用大、本身差别也大的主导因子;最后据调查结果和选出的主导因子,将系统各级的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再组合起来,划分出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名称通常根据系统各级中所依据的主导因子连接起来+土壤种类来命名。

19、叙述怎样正确选择混交树种。

答:正确选择混交树种应遵循以下4条原则:市场需要、满足造林目的需要、适地适树、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与主要树种协调,兴利避害,合理混的原则。

具体选择混交树种时,应使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不同,即在生长速度、喜光程度、根型及对水分、养分的要求上与主要树种有一定差别;应使混交树种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选择时可侧重于某一方面),为主要树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应使混交树种具有较高经济和美学价值;应使混交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且混交树种最好是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

总之,选择一个理想的混交树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混交林营造的实践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方面,不必强求面面俱到。

20、如何评定造林质量?答:评定造林质量应据造林检查验收所调查的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施工质量、未成林健康质量、混交林比例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人工造林评定指标评定造林合格面积和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并据评定结果提出造林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造林整改。

21、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22、简述杉木营造技术措施?(1)造林地选择:营造丰产林以Ⅰ地为主,条件较好的Ⅱ类亦可。

一般林做到适地适树即可。

(2)整地方式:坡度较小的造林地全垦加大穴,坡度较大的带状整地加大穴或块状整地,以不引起较大的水土流失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