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与实践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与实践前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资源的共享和相互补充,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达到综合发展的目标。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逐步增大,城市和乡村资源配置不均、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够等问题成为制约城乡发展的瓶颈。
因此,制定一套可行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国家战略和国情出发,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大势所趋。
城乡一体化不仅能够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还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此外,城乡一体化还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乡一体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策略1.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城市、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应该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进行,即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上做到对等对待、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该考虑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健康等问题,同时,也要综合考虑乡村的发展现实,注重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市和乡村空间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核心的问题。
乡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网络、水电通讯设施等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导致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彻底改善这样的现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3.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借助全球化合作的有利条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加快发展。
同时,政府支持和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落实政策支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落实有效的政策支持,鼓励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规范市场秩序,境内外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种优势,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发展规划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讨
三农发展规划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讨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镇与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
在当前三农发展规划下,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热点话题,其背景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业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城乡一体化的支持和推动,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城乡差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资源、资金和人才的有机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再者,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最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祉的内在要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乡联系。
加强农村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信息等方面打通城乡联系,促进资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有机流动。
第二,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计划。
鼓励农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养殖优质家禽家畜,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种植方式和经营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通过引导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支持农民就近务工经商等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流动,拉动消费需求,为农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第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培育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城乡经济互补共赢。
第五,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政策。
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例(三篇)
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范例【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____年,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
本文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____年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顶层设计1. 制定全面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明确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和路径,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因地制宜,统筹各方资源。
2. 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法规,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
鼓励农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三、政策支持1. 优化农村经济政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村产业。
加大对农村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就业市场的发展。
2.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
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推进农村住宅用地市场化。
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基础设施建设1. 发展农村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交通。
修建农村公路、桥梁等,提高农村的交通便利度。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2. 提高农村水电供应能力: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农村供水、供电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建设农村供水系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开展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农民用电的稳定性。
五、产业发展1. 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战略。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本文以某地区城乡一体化实践为例,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实践背景某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近年来,该地区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战略,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三、实践措施1.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1)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城乡发展需求,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城乡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2)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以县城、中心镇和重点村为基础,形成“一核、多点、带状”的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2.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1)发展特色农业。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中心镇和重点村集中,形成产业集群。
(3)促进城乡产业协同。
推动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提升县城基础设施。
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4.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1)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5. 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范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范例相比国外的城乡建设,我国的城乡建设也有颇多亮点,深深印上了“中国特色”。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目前,北京城镇化率位于全国第二。
为平衡城乡差距,北京市政府推行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山区经济的新亮点。
所谓“沟域经济”就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急于脱贫致富的部分山区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无序开采。
为保护北京大气和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1 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关闭矿山1088 处。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多数乡村不仅工业收入减少、运输餐饮业萧条,裸露的环境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农民富后返贫的沉痛教训,让京郊山区开始反思,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针对自身问题和外部困难,发挥山区优势,走出一条替代矿山的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怀柔的雁栖不夜谷、夜渤海,密云的云蒙风情大道、门头沟的妙峰山玫瑰谷等沟域经济试点的成功,为京郊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
然而,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不仅于此,在旅游产业龙头效应的带动下,对沟域内的产业进行合理配置,对村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文化消费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山区农民逐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的开发制作和民族旅游接待等,工资性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生活观念也更趋于城市化、更加文明。
郑各庄:农民自主造城在距离北京天安门22 公里的昌平区,就有一个关于城镇化的相当成功的案例,叫郑各庄。
初来乍到者发现,它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农村,那里有五星级的酒店、集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度假水城、国际养老公寓等等。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划方案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划方案一、引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因此,制定和实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划方案至关重要。
二、分析与问题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相对滞后;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3. 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条件有限;4.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5. 城乡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三、策划方案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支撑等措施,加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交通、电力、供水等方面的条件,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注重城乡基础设施间的衔接和互联互通,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3.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
提升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类似的教育、医疗服务。
鼓励优秀的教师、医生到农村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4. 推进城乡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加大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政策支持,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
5. 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探讨——以天津市津南区“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习总书记也明确了:乡村建设要“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 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目前各地响应中央号召,也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美丽乡村” 建设标准,进行了试点示范。 从我国的乡村发展历程看来,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发展 乡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保持乡村特色空间风貌、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保护生态环 境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也是乡村规划的重点内容。 天津市津南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实现了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产业向园区集聚的城 镇化发展局面, 目前全区 165 个行政村中约有 130 个村庄已完成或进入城镇化过程中, 实现 了全区 90%多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差距加大、乡村贫困、乡 村产业发展、乡村空间无序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通过乡村的 自身规划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此次规 划即是对津南区未整合的乡村集中地区进行规划研究, 以期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破解村庄发 展难题,保护生态环境。
2.2.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弹性布设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村民对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地方政府资金
有限, 乡村低密度的发展对于公共设施的高投入、 难实施如何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 下, 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公共设施需求是解决乡村公共设施需求的关键点。 规划可根据乡村 人口结构特征、规模,或与其他村联合设置,并设计弹性的配套原则,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 置。
1 背景
2014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3.7%[1],但仍有 6 亿多人口居住在乡村,从基层上 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且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张的成本越 来越高,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长期在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下,乡 村贫困、乡村特色风貌丧失、乡村产业发展困境等发展问题越来越为政府和学者所重视,相 关问题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 乡村真正开始发展约始自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 全国发展的粮食制约问题;随着农民劳动积极的提高,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农民收入增长 乏力,负担加重,2003 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6 年初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促进了农业、 村民和农民发展富裕;2005 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明确提出 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十七大进一步提 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此,全国掀起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 ,出台了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国家层面提出了
海南城乡一体化 案例分析
海南省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时间:2010-05-17 已有1618人阅读过2009年初,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编制《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委托,中改院承担其中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2009年6月形成《海南省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征求意见稿)。
该报告近10万余字,以下是内容提要。
一、现实背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关系发展新阶段。
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进入新阶段,从全国来看,通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任务。
未来5~10年,海南把握经济社会上升期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通过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相关体制与政策创新,将城乡独特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竞争优势,是海南赶超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
1.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1)发展型新阶段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的压力,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相关体制与政策安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面对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压力,通过城乡一体化相关体制与政策安排,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面对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拉大、城乡矛盾突出的压力,通过城乡一体化相关体制与政策安排,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际进程。
从总体趋势分析,我国由城乡对立走向城乡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完成三大转型:——由传统外延式工业化向新型内涵式工业化转型。
——由传统外延式城市化向新型内涵式城市化转型。
——由传统城乡分治模式向现代城乡统一管理模式转型。
(3)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政策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城乡分治、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第二阶段(1978~2000年),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城乡生产要素;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从农村综合改革到城乡一体化。
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例)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镇区中心区 塔儿湾集镇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3、合理集聚,节约用地 根据万店镇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引导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实现 土地的集约使用。
4、重点突破,分类指导 按照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提出各项规划目标,提出建设时序,确定重点区域 和重点项目,优先建设,从而带动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对全区城乡建设起到全面的指导、示范作用。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录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一体化 一、居民点分布现状 二、建筑现状 三、规划结构 四、用地布局 五、产业布局 第四部分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塔儿湾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塔儿湾212省道沿线包装改造规划 三、塔儿湾一河两岸规划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塔儿湾处于居中位置,发展条件 良好。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区域发展一体化 Part3
一、居民点分布现状
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 212省道两侧,以及周边5处小型的 居民点,居民点总用地面积约 50.48公顷,人口5260人,人均用 地面积96平方米/人。
二类建筑多位于临街建筑后侧, 临次要道路,有一定年代,建筑质 量一般;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进步、生活共同富裕。
为了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进行相关规划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现状分析、问题研究、发展思路、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实施路径、目标评估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旨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1.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城乡一体化是指城镇和农村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补齐城乡发展差距等,对于构建现代化、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减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明显。
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问题研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如土地流转问题、资源环境矛盾、农村留守人口和空巢老人问题等。
同时,也要关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环境治理等。
4.发展思路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注重协同发展,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互动交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资源要素的平等流动。
5.规划目标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需要明确目标。
包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6.重点任务规划中也要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如推进农地确权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7.政策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保障。
相关政策应当注重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等。
8.实施路径要确保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明确合理的实施路径。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XX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城乡教育融合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概述XX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下辖11个县(市、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余万。
近年来,XX市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以下典型案例:1. 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XX市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
平台涵盖教学资源、教育资讯、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为广大城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
2. 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XX市制定了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3. 推进城乡学校合作办学XX市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活动。
通过合作办学,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 建立城乡学生交流机制XX市建立了城乡学生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城乡学生开展互访、研学等活动,增进城乡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城乡教育融合。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XX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投入资金1000万元,搭建了一个集教学资源、教育资讯、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平台上线后,城乡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
2. 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XX市制定了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明确了交流轮岗的对象、时间、待遇等。
自2016年起,全市共选派了1000余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
通过交流轮岗,城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人员流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
下面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
首先,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需要农村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增强农民收入来源,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城市和农村之间在设施建设上实现均衡发展。
城市需要向农村延伸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吸引力,减少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
第三,新农村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宜居性。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畜牧业、苗木、水产养殖等生态型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第四,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要注重培养农村人才,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五,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文明程度,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努力打造文明乡村。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民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第六,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参保覆盖面,改善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服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公平正义。
第七,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规划管理。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与实践
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与实践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城市和农村两者发展的鸿沟变得越来越大。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农村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城乡一体化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旨在将城市和农村发展融合为一体,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一、发展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发展体系。
这个体系由城市、小城镇和乡村三个层面组成,构成由城市、乡镇和村庄三个单元的一体化的城乡空间结构。
这个体系将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优势,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实现城乡人口与资金的有机往来,不断提高城乡发展的协同性和综合效益。
二、策略措施1、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制定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包括城市与农村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规划等,当前各个地方都已制定了各自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保证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并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2、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应当加强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交通运输系统的连通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促进城乡交流和合作。
同时,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提升城市软件和硬件设施,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3、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城市和农村都拥有各自的产业优势,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尤其是农民转移就业、农村创业就业等方面,加强针对性、协调性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开展城乡产业对接合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4、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作为一项城乡一体化政策落实的具体措施,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是城乡一体化战略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建设和发展完整、独立的现代化城市,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农民发展投入计划的实施力度。
三、实践案例1、广东省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深圳在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探讨城乡一体化(二)共30页
7、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基础设施投入
① 给水工程 7200m×400元/m=288万元; ② 污水工程 8000m×595元/m=476万元; ③ 雨水工程 8500m×550元/m=468万元; ④ 电力工程 8000m×350元/m+400盏×7000元/盏路灯=560万元; ⑤电信工程 8000m×60元/m=48万元;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二、塔儿湾212省道沿线包装改造规划
3、现状概况 1)现状建筑
212省道沿线现状建筑多为二层至三层低层建筑,建筑形式单一,缺乏建筑特色,色 彩不统一。建筑外墙装饰普遍较简单,沿街现状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中面砖所占比例最高, 美观性差。
7、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体制, 污水集中收集后,统一入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算,则污水 处理厂规模为0.22万m3/d,占地面积 3000平方米,位于漂水下游。
污水处理厂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区 位 示 意 图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3F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6、公共设施 (5)卫生所、供销社、信用社
这三处设施均为现状已有,规划 对用地周边道路进行疏通,改善通 行条件,进行内部环境整治,远期 考虑对卫生所规模进行扩大以满足 需求。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优化策划方案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优化策划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城乡一体化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发展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发达,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道路、水电、网络等设施存在不足。
(三)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城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城乡人口流动不均衡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不完善、子女教育困难等。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一)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均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条件,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四)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障碍,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优化策略(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1、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2、促进农村工业发展结合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融合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注重文化 传承和创新,促进城乡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城乡一 体化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 升级,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
加强城乡教育、医 疗、文化等公共服 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生态文明 建设,实现可持续 发展
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 服务水平
农村产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 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 公共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村居 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交通、 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 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城乡公共服 务水平
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提高城乡生态 环境质量
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乡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 方面的共同努力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城乡差距:城乡经 济发展不平衡,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 大
资源分配:城乡资 源分配不均,城市 资源相对丰富,农 村资源相对匮乏
城乡一体化案例分析
一、工作背景 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支撑性产业,且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集中度不高。 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 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土地等空间资源、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环境准入政策更加严
套机械、包装等产业 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保证“人人有事做,家家
有钱赚”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 案例解读 工作任务
《莆田市城乡一体化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 体方案》提出主要工 作任务可以概括为:
“两个切入点、八个 创新、三个集中、两 个区。”
案例解读
缩小差距
消除二元结构,从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 障、公共服务、城乡面貌等各方面缩小差 距。
东罾村坐落在黄海之滨,东连滨海港,西接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省道 226线贯穿南北,临海高等级公路穿越东西,村域面积6.1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 1120户,5100人口。
改造之前的景象如“四处野茫茫,只见芦苇荡”般偏僻、居民收入较低。
案例解读
滨海县八滩镇、东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东罾村城乡一体化Biblioteka 展规划案例解读以“四个百万亩”作为产业发展目标: 百万亩
优质粮油 百万亩花卉园艺 百万亩特种水产 百万亩生态林地
苏州市自2009年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至今已建成14个万亩以上、78个千亩以 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建设高效农业170万亩,设施农业31.9万亩,高效农业 面积占种养面积比重达到48%。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研究
制尚未建立,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典章解读
成都市城乡 一体化工作 典章解读
案例解读
二、成都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 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及实践
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及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也在不断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目标以及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将城市和农村的土地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调节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结构、功能、布局和空间关系,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合理布局城市和农村用地,促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在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中,要考虑到农业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平衡。
要充分发挥农业用地的生产效益,同时保障城市用地的发展需求,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粮食安全。
2、优化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合理规划城市和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城市和乡村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
同时,还要改变过去城市发展井然有序、乡村落后的格局,打破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的界限,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3、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精细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规划和区分利用,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一起制定的,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贡献来实现。
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成功实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作为基础。
在建设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过程中,要强调城市与农村的合作谋划,要求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支持。
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及规划实践
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及规划实践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乡关系也发生了转变,传统以城市为中心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国家形势以及对城乡一体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滨城区的规划实践,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理念及主要内容做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规划滨城区1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城乡关系历来是影响我国发展和稳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城乡互助”的思想作为基本经济纲领在建国初期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中就已经被提及(武力,2007)。
但在实践中,出于对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追求,在20世纪中叶后的漫长岁月中,城乡关系的实质基本上是农业和农村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并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的制度设计,形成并强化了城乡的二元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之后,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普遍性倾向”;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直到2007年十七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明确提出,标志着国家在战略层面真正进入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阶段。
2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认识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是一种城乡关系进入以互补、融合、协同发展为基本标志的理想状态的目标模式;是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过程,表达城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协调的结果。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促进城乡互动,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
城乡一体化其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重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二、规划原则
1、统筹全局,整体优化 从全区城乡发展的总体着眼,根据城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有重点的加 以促进,实现城乡建设的整体发展。
2、控制为主,注重引导 通过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分布和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措施 引导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促进一体化的进程。
本次规划将重点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等方面探讨塔儿湾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怎么样推进城乡一体化?
1、大力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2、大力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3、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4、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五、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近期水源选择从先觉庙水库供水。 远期选择从西两河口水库、夹子沟水库 和七里冲水库引水。
污水:镇区中心区和石桥工业组团各新建 一处污水处理厂,中心村村民新建沼气 池。
燃气:镇区建立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分阶 段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由近及远,使 能源供应方式多样化。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六、在镇区总体布局中位置
万店镇镇区建设用地由一个中心 区和两个组团组成,形成“一主两 副”的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区是指镇区中心区,是 在现状镇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两个组团分别是指塔儿湾现代农 业组团和石桥工业组团,分别承担 镇域农业和工业发展的职能。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录
第三部分 区域发展一体化 一、居民点分布现状 二、建筑现状 三、规划结构 四、用地布局 五、产业布局 第四部分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塔儿湾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塔儿湾212省道沿线包装改造规划 三、塔儿湾一河两岸规划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通过本次规划,改善塔儿湾居住环境,对212省道沿线进行改造, 提升塔儿湾整体形象
通过本次规划,指导下一层次的施工设计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五、项目区位
塔儿湾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万店 镇境内,与黄家畈村、龙头湾村和 九里岗村相邻,主要集中分布在 212省道两侧,交通十分便利,距 离万店镇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
2、相关规划 《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曾都区万店镇总体规划(2010-2020)》;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四、规划目的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通过本次规划,打造曾都区城乡一体化试点
通过本次规划,体现曾都区的发展特色
3、合理集聚,节约用地 根据万店镇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引导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实现 土地的集约使用。
4、重点突破,分类指导 按照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提出各项规划目标,提出建设时序,确定重点区域 和重点项目,优先建设,从而带动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5、适度超前,建设配套 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规划,对全区城乡建设起到全面的指导、示范作用。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二、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1、空间组织结构
万店镇域空间组织结构为“一主
两副、三轴三区”。 塔儿湾作为万店镇现代农业组团,
城镇协调发展区
是镇域副中心,位于沿212省道形
成的城镇主要发展轴线上,同时位 于城镇密集发展区,区域影响力较
概况 Part1
一、指导思想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要求;贯 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积极 实施县域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三、规划依据
1、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方案)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09
城乡一体化解读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为什么要推进城乡一体化? 怎么样推进城乡一体化?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不同的学科对城乡一体化有不同的解释,就规划角度而言,推进 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 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系统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 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市场 体系、生态保护上一体化,改变长期实际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 公共政策上的差异,实现城乡在政策保障上平等、产业发展上互补、 国民待遇上一致。
塔儿湾处于居中位置,发展条件 良好。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区域发展一体化 Part3
一、居民点分布现状
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 212省道两侧,以及周边5处小型的 居民点,居民点总用地面积约 50.48公顷,人口5260人,人均用 地面积96平方米/人。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为什么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曾都区层面?
为进一步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刘宏 业书记提出了将万店塔儿湾、洛阳永兴作为曾都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 点,为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时期拉开了序幕。
农业型
林业型
综合型 农贸型(塔儿湾) 工业型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三、居民点布局
1、居民点现状 万店镇域范围内有2个居委会、19 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和20个 居民小组。
2009年状镇域居民点总用地规模 为809.05公顷,总人口5.9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约4.63万人。
万店在随州市的位置
万店在曾都区的位置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塔儿湾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六、规划范围
除了包括塔儿湾居委会外, 同时考虑将黄家畈村和龙头湾村部 分与塔儿湾密切联系的用地纳入本 次规划范围,统筹考虑,规划总用 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其中塔儿湾集镇现状5040人,建 设用地面积48.18公顷;周边居民 点用地2.3公顷,人口240人。
本次规划重点是对塔儿湾集镇部 分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二、现状建筑
1、现状建筑图片
2020年,万店镇域总人口6.76万 人,其中塔儿湾集镇1.25万人,用 地112.20公顷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镇区中心区 塔儿湾集镇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电力:镇区35KV变电站作为镇域主要电力 来源。另外在石桥村规划一处110KV变 电站,用于解决石桥工业组团及周边地 区的用电问题。
电信:万店镇区在规划中保留现状邮政所 和电信所,中心村增设邮政投递点。
西两河口水库
七里冲水库
液化石油气站 夹子沟水库
污水处理厂 镇区35KV变
先觉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库
规划110KV变 污水处理厂
塔儿湾集镇现状5040人,建设用 地面积48.1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面积95.6平方米/人。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塔儿湾集镇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三、居民点布局
2、居民点规划
镇区中心区和塔儿湾现代农业居 住区,是镇域主要居住功能和公共 服务功能集中区,也是各中心村和 基层村居民转移的主要方向。
二类建筑多位于临街建筑后侧, 临次要道路,有一定年代,建筑质 量一般;
三类建筑多属于年代较久远的 一二层农村居民点用房,环境和质 量均较差。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
塔儿湾现代农业组团
大。
城镇生态保护区
城镇密集发展区
随州市曾都区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 .10
二、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2、职能结构
塔儿湾是镇域的副中心、现代 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物资集散地、 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农业发展的主 战场。
曾都区城乡一体化塔儿湾试点规划
TAWANCHENGXIANGYIT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