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化合物相关计算共24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课件(117张)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课件(117张)
11
一轮 ·化学
1.学科思想:“加合式”法处理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 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 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1)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3O2+2H2O===4HNO3。 (2)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2+O2+2H2O===4HNO3。
17
一轮 ·化学
3.氮氧化合物(用 NOx 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 NOx 的性质特 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催化剂 (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如 4NH3+6NO ==△=== 5N2+6H2O, 写出氨气转化 N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 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②__N_2_+__3_H_2___催__化__剂_____2_N__H_3_; 放电
③_N__2+__O__2_=_=或_=_=高_=_温=_=_=_2_N__O__。
5
一轮 ·化学
一轮 ·化学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 如N2O、__N_O___、N2O3、NO2(或_N__2_O_4_)、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 的是N2O3、N2O5。
23
考点 2 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 1.物理性质
一轮 ·化学
24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高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硫及其化合物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硫及其化合物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硫及其化合物含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溶液颜色________。

(2)已知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木炭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若生成0.5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4)工业上可以通过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

下列关于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氨气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B.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C.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5)实验室检验试管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汽车尾气常含有NO、NO2、CO等,会污染空气。

在汽车尾气排放管处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褪色变红 H2SO4 2 A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出现大量白烟,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或其他合理答案) 2CO+2NO N2+2CO2【解析】【分析】(1)SO2具有漂白性,但漂白是有选择的、暂时性的,加热后无色产物会分解,重新生成品红。

(2)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中,氧化产物是含有价态升高元素的生成物。

(3)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有如下关系:CO2——4e-,由此可计算出生成0.5 mol 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氮与氮化合物知识点

氮与氮化合物知识点

第四讲氮与氮的化合物(一)氮1. 氮元素的存在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它以双原子分子(N2)存在于大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充足的氮肥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的气体,熔点为-209.86℃。

沸点为-195.8℃,难溶于水。

(思考N2的收集方法?)(2)结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__,氮氮叁键的键能高达946kJ·mol-1,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3)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N2能与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

①N2+3H2 2NH3(可逆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②与O2反应:③与Mg反应: N2 +3 Mg Mg3N2; Mg3N2 + 6H2O=3Mg(OH)2↓+ 2NH3↑3. 氮气的用途与工业制法(1)氮气的用途: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保护农副产品;液氮可作冷冻剂。

(2)氮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加以分离而制得氮气。

4. 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1)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

(2)自然固氮:天空中打雷闪电时,N2转化为NO。

N2+0放电 2NO(3)工业固氮:在一定的条件下,N2和H2人工合成氨。

N2+3H2 2NH3(可逆反应)(二)氮的氧化物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碳、硅、氮、硫、氯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锦集(精选.)

碳、硅、氮、硫、氯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锦集(精选.)

碳、硅、氮、硫、氯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锦集一、碳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C(1)与氧气反应(不足):2C+O22CO(2)与氧气反应(充足): C+O2CO2(3)与氧化铜反应: 2CuO+C2Cu+CO2↑(4)与二氧化硅反应: SiO2+2C Si+2CO↑(5)与水蒸气反应(高温): C+H2O CO+H2(6)与浓硝酸反应: C+4HNO3CO2↑+4NO2↑+2H2O C+4H++4NO3-CO2↑+4NO2↑+2H2O(7)与浓硫酸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8)与二氧化碳反应: C+CO22CO2、CO(1)与氧气反应: 2CO+O22CO2(2)与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3)与氧化铁反应:Fe2O3+3CO2Fe+3CO2(4)与水蒸气反应: CO+H2O CO2+H23、CO2(1)与水反应:CO2+H2O H2CO3(2)与碳单质反应:C+CO22CO(3)与镁单质反应:2Mg+CO22MgO+C(4)与氧化钙反应: CaO+CO2CaCO3(5)与过氧化钠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6)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OH+CO2NaHCO3OH-+CO2HCO3-(7)与过量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8)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2CO2Ca(HCO3)2OH-+CO2HCO3-(9)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10)与次氯酸钙反应: Ca(ClO)2+CO2+H2O CaCO3↓+2HClO Ca2++2ClO-+CO2+H2O CaCO3↓+2HClO(11)与碳酸钙反应:CaCO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Ca2++2HCO3-(1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CO2+H2O2HCO3-(13)与过量偏铝酸钠溶液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2AlO2-+CO2+3H2O2Al(OH)3↓+CO32-(14)与少量偏铝酸钠溶液反应: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AlO2-+CO2+2H2O Al(OH)3↓+HCO3-(15)与过量硅酸钠溶液反应: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SiO32-+CO2+H2O CO32-+H2SiO3↓(16)与少量硅酸钠溶液反应: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SiO32-+2CO2+2H2O2HCO3-+H2SiO3↓(17)与苯酚钠溶液反应: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C6H5O-+CO2+H2O C6H5OH+HCO3-(18)与过量氨水反应: CO2+2NH3·H2O(NH4) 2CO3 CO2+2NH3·H2O2NH4++CO32-(19)与少量氨水反应: CO2+NH3·H2O NH4HCO3 CO2+NH3·H2O NH4++HCO3-4.CaCO3(1)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CaCO3+SiO2CaSiO3+CO2(2)溶于盐酸反应:CaCO 3+2HCl CaCl2+CO2↑+H2O CaCO3+2H+Ca2++CO2↑+H2O(3)碳酸钙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CaCO3+SiO2CaSiO3+CO2↑(4)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aCO 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Ca2++2HCO3-5.Ca(HCO3)2(1)与盐酸反应:Ca(HCO 3)2+2HCl CaCl2+2CO2↑+2H2O HCO3-+H+CO2↑+H2O(2)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 CaCO3↓+NaHCO3+H2O Ca2++HCO3-+OH-CaCO3↓+H2O(3)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 3)2+2NaOH CaCO3↓+Na2CO3+2H2O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4)与石灰水:Ca(HCO 3)2+Ca(OH)22CaCO3↓+2H2O Ca2++HCO3-CaCO3↓+H2O(5)加热碳酸氢钙:Ca(HCO3)2CaCO3↓+CO2↑+H2O(6)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HCO 3)2+Na2CO3CaCO3↓+2NaHCO3Ca2++CO32-CaCO3↓二、硅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Si(1)与氧气反应:Si+O2SiO2(2)与氯气反应:Si+2Cl2SiCl4(3)与氟气反应:Si+2F 2SiF4(4)与氢氟酸反应:Si+4HF SiF4+2H2↑(5)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 2O Na2SiO3+2H2↑ Si+2OH-+H2O SiO32-+2H2↑2、SiO2(1)与氧化钙反应:CaO+SiO2CaSiO3(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OH+SiO 2Na2SiO3+H2O 2OH-+SiO2SiO32-+H2O(3)与氢氟酸反应:SiO 2+4HF SiF4+2H2O(4)与碳酸钠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5)与碳酸钙反应:CaCO3+SiO2CaSiO3+CO2(6)与碳单质反应:SiO2+3C SiC+2CO↑3、SiCl4(1)与氢气反应:SiCl4+2H2Si+4HCl(2)与氧气反应:SiCl4+O2Si O2+2Cl24、H2SiO3(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2SiO3+2NaOH Na2SiO3+2H2O H2SiO3+2OH-SiO32-+2H2O(2)受热分解:H2SiO3SiO2+H2O5、Na2SiO3(1)与稀硫酸反应:Na 2SiO3+H2SO4Na2SO4+H2SiO3↓ SiO32-+2H+H2SiO3↓(2)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Na 2SiO3+CO2+H2O H2SiO3↓+Na2CO3SiO32-+CO2+H2O CO32-+H2SiO3↓三、氮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N2(1)与氢气反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2)与金属镁应:3Mg+N2Mg3N2(3)与氧气反应:N 2+O22NO(放电)2.NH3(1)与水反应:NH 3+H2O NH3·H2O NH4++OH-(2)与氧气反应:4NH3+5O2 4NO+6H2O(3)与少量氯气反应:8NH3+3Cl2N2+6NH4Cl(4)与过量氯气反应:2NH3+3Cl2N2+6HCl(4)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 N2+3Cu+3H2O(5)与HCl气体反应:NH3+HCl NH4Cl(6)与水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H3+2H2O(NH4) 2CO3 CO2+2NH3+H2O2NH4++CO32-(7)与水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H3+H2O NH4HCO3 CO2+NH3+H2O NH4++HCO3-(8)与过量硫酸反应:NH3+H2SO4NH4HSO4 NH3+H+NH4+(9)与少量硫酸反应:2NH3+H2SO4(NH4) 2SO4 NH3+H+NH4+(10)与硝酸反应:NH3+HNO3NH4NO3 NH3+H+NH4+(11)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MgCl2+2NH3·H2O Mg(OH)2↓+2NH4Cl Mg2++2NH3·H2O Mg(OH)2↓+2NH4+(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Al3++3NH3·H2O Al(OH)3↓+3NH4+3.NO(1)与氧气反应:2NO+O22NO2(2)与氧气和水应:4NO+3O2+2H2O4HNO3 4NO+3O2+2H2O4H++4NO3-(3)与氨气反应:4NH3+6NO5N2+6H2O4.NO2(1)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2)与氨气反应:8NH3+6NO27N2+12H2O(3)与氧气和水反应:4NO2+O2+2H2O4HNO3 4NO2+O2+2H2O4H++4NO3-5.HNO3(1)与氧化铜反应:CuO+2HNO3Cu(NO3)2+H2O CuO+2H+Cu2++H2O(2)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NO3Cu(NO3)2+2H2O Cu(OH)2+2H+Cu2++2H2O(3)稀硝酸与氧化亚铁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 3FeO+10H++NO3-3Fe3++NO ↑+5H2O(4) 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 ↑+8H2O 3Fe(OH)2+10H++NO3-3Fe3++NO ↑+8H2O (5)与氨气反应:NH3+HNO3NH4NO3 NH3+H+NH4+(6)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5)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3Cu+8H++2NO3-3Cu2++2NO ↑+4H2O (6)浓硝酸与银反应:Ag+2HNO3(浓)AgNO3+NO2↑+H2O Ag+2H++NO3-Ag++NO2↑+H2O(7)稀硝酸与银反应:3Ag+4HNO33AgNO3+NO ↑+2H2O 3Ag+4H++NO3-3Ag++NO↑+2H2O(8)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Fe+6H++3NO3-Fe3++3NO2↑+3H2O (8)稀硝酸与铁反应(硝酸过量):Fe+4HNO3Fe(NO3)3+NO↑+2H2O Fe+4H++NO3-Fe3++NO ↑+2H2O(9)稀硝酸与铁反应(铁过量):3Fe+8HNO33Fe(NO3)2+2NO ↑+4H2O 3Fe+8H++2NO3-3Fe2++2NO ↑+4H2O(10)浓硝酸与碳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6.铵盐(1)氢氧化钙固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溶液反应(加热):(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2NH4++2OH-2NH3↑+2H2O(3)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NH4Cl NH3↑+HCl↑(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四、硫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S(1)与氢气反应:S+H22H2S(2)与金属汞反应:Hg + S HgS(3)与金属铁反应:Fe + S FeS(4)与金属铜反应:2Cu + S Cu2S(5)与氧气反应:S+O2SO2(6)加热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S + 6NaOH 2Na2S+Na2SO3+3H2O 3S + 6OH-2S2-+SO32-+3H2O 2.H2S(1)受热分解:H2S H2 + S(2)与氧气反应(完全):2H2S + 3O22H2O + 2SO2(3)与氧气反应(不完全):2H2S + O22H2O + 2S(4)与二氧化硫反应:2H2S + SO2 3S↓ + 2H2O(5)与氯化铁溶液反应:H2S+2FeCl3S↓+2HCl+2FeCl2H2S + 2Fe3+S↓+2H+ +2Fe2+ (6)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 + NaOH NaHS + H2O H2S + OH-HS-+ H2O(7)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 + 2NaOH Na2S + 2H2O H2S + 2OH-S2-+ 2H2O(8)与氯气反应:H2S + Cl2S↓+ 2HCl3.SO2(1)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2)与氧化钙固体反应:SO2+CaO CaSO3(3)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H2O 2OH-+CO2SO32-+H2O(4)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OH+SO2NaHSO3OH-+CO2HSO3-(5)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SO2CaSO3↓+H2O Ca2++2OH-+SO2CaSO3↓+H2O(6)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2SO2Ca(HSO3)2OH-+SO2HSO3-(7)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Na2SO3+SO2 +H2O 2NaHSO3SO32-+SO2 +H2O 2HSO3-(8)与氧气反应:2SO2 + O2 2 SO3(7)与氯、溴、碘反应:SO2 + X2 + 2H2O H2SO4+2HX SO2 + X2 + 2H2O SO42-+2X-+ 4H+(8)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5SO2 + 2KMnO4+2H2O K2SO4+2MnSO4+2H2SO4 5SO2 + 2MnO4-+2H2O5SO42-+2Mn2++4H+(9)与硫化氢气体反应:2H2S + SO2 3S↓ + 2H2O(10)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SO2 +2 FeCl3 +2H2O H2SO4+2FeCl2+2HCl SO2 +2 Fe3+ +2H2O H2SO4 + 2Fe2+ + 2H+4.SO3(1)与水反应:SO3+ H 2O H2SO4(2)与氧化钙反应:SO3+ CaO CaSO4(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 + 2NaOH Na2SO4 + H2O5.H2SO4(1)与锌反应:Zn + H2SO4ZnSO4+H2↑Zn + 2H+Zn2++H2↑(2)与氧化铜反应:CuO + H2SO4CuSO4+ H2O CuO +2H+Cu2++ H2O(3)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CuSO4+ 2H2O Cu(OH)2 + 2H+Cu2+ + 2H2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Ba(OH)2 + H2SO4BaSO4↓+ 2H2O Ba2+ + 2OH-+ 2H+ +SO42-BaSO4↓+ 2H2O(5)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Na2SO3 +H2SO4(浓)Na2SO4+SO2↑ +H2O Na2SO3 +H2SO4(浓)2Na+ + SO42-+SO2↑ +H2O(6)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2SO2↑+CuSO4+2H2O(7)浓硫酸与碳反应:C + 2H2SO4(浓) 2SO2↑+CO2↑+2H2O(8)与氯化钡溶液反应:BaCl2 + H2SO4BaSO4↓+ 2HCl Ba2+ +SO42-BaSO4↓6.Na2SO3(1)与氧气反应:2Na2SO3 +O22Na2SO4 2SO32-+O22SO42-(2)与氯水反应:Na2SO3 + Cl2 + H2O Na2SO4 + 2HCl SO32-+ Cl2 + H2O SO4 2-+ 2H+ + 2Cl-(3)与次氯酸钠反应:Na2SO3 + NaClO Na2SO4 + NaCl SO32-+ ClO-SO42-+ Cl-(4)与高锰酸钾和硫酸溶液反应:5Na2SO3 + 2KMnO4+3H2SO45Na2SO4+ K2SO4 + 2MnSO4+3H2O5SO32-+ 2MnO4-+6H+5SO42-+ 2Mn2++3H2O(5)与硫化钠和硫酸反应:Na2SO3 +2Na2S+3H2SO43Na2SO4+ 3H2O+ 3S↓SO32-+2S2-+6H+3H2O+ 3S↓(6)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3 +2BaCl2 BaSO3↓+2 NaCl SO32-+2Ba2+BaSO3↓(7)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Na2SO3 + SO2 +H2O2NaHSO3 SO32-+ SO2 +H2O2HSO3-7.其它(1)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4 + 2BaCl2 BaSO4↓+2 NaCl SO42-+2Ba2+BaSO4↓(2)亚硫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2NaHSO3Na2SO3 + SO2 ↑+H2O五、氯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Cl2(1)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2)与少量磷单质反应:2P + 5Cl22PCl5(3)与过量磷单质反应2P + 3Cl22PCl3(4)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2FeCl3(5)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CuCl2(6)与水反应:Cl 2 + H2O HCl + HClO(7)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Cl2 + 2OH-Cl-+ ClO-+ H2O(8)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2H2O Cl2 + 2OH-Cl-+ ClO-+ H2O(9)与硫化氢气体反应:Cl2 + H2S 2HCl+ S↓Cl2 + H2S2Cl-+ 2H+ + S↓(10)与氯化亚铁反应:Cl2 + 2FeCl22FeCl3Cl2 + 2Fe2+2Fe3+ + 2Cl-(11)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Cl2 + SO2 +2H2O 2HCl + H2SO4Cl2 + SO2 +2H2O 2Cl-+ SO42-+ 4H+ (12)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 + 2KI 2KCl + I2 Cl2 + 2I-2Cl-+ I2(13)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Br 2NaCl + Br2 Cl2 + 2Br-2Cl-+Br2(14)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当n(FeBr2)/n(Cl2)= 3 :4时):24Cl2 + 18FeBr22FeBr3 + 16FeCl3 + 15Br28Cl2 + 6Fe2+ + 10Br-6Fe3+ + 5Br2 + 16Cl-(15)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Cl2 + Na2SO3 +H2O Na2SO4+ 2HCl Cl2 + SO32-+ H2O 2SO42-+ 2Cl-+ 2H+(16)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4HCl(浓) + MnO2 Mn Cl2 + Cl2↑+ 2H2O 4H+ + 4Cl-+ MnO2 Mn2++ Cl2↑+ 2H2O (17)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制氯气:16HCl(浓)+2KMnO4 2MnCl2 +2KCl+5Cl2↑+8H2O 16H+ + 10Cl-+ MnO4- 2 Mn2++5Cl2↑+ 8H2O 2.HCl(1)与氨气反应:HCl + NH3 NH4Cl(3)与金属铁反应:2HCl + Fe FeCl2 +H2↑2H+ + Fe Fe2+ +H2↑(4)与氧化铁反应:6HCl + Fe2O3 2FeCl3 +3H2O 6H+ + Fe2O3 2Fe3+ +3H2O(5)与二氧化锰反应:4HCl(浓) + MnO2 Mn Cl2 + Cl2↑+ 2H2O 4H+ + 4Cl-+ MnO2 Mn2++ Cl2↑+ 2H2O(6)与过量碳酸钠反应:HCl+ Na2CO3 Na H CO3+Na Cl H++ CO32-H CO3-(7)与少量量碳酸钠反应2HCl+Na2CO32Na Cl+H2O+CO2↑2H++ CO32-H2O + CO2↑(8)与碳酸氢钠反应:HCl+NaHCO3Na Cl+H2O+CO2↑H++ HCO3-H2O + CO2↑(8)与碳酸钙反应:2HCl+CaCO3Ca Cl2+H2O+CO2↑2H++ CaCO3Ca2++ H2O + CO2↑3.HClO(1)见光分解:2HClO 光照2HCl + O2↑(2)次氯酸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a(ClO)2 + H2O + CO2 CaCO3↓ + 2HClO Ca2+ + 2ClO-+ H2O + CO2 CaCO3↓ + 2HClO 4.NaCl(1)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 Cl -+ Ag+AgCl↓(2)熔融电解:2NaCl(熔融) 2Na + Cl2↑ (电解)(3)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2H2O 2NaOH + Cl2↑ +H2↑(电解) 2Cl-+2H2O 2OH- + Cl2↑ +H2↑(电解) 5.其它氟气与水反应:2F2 + 2H2O 4HF + O2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硫和氮的化合物

硫和氮的化合物
硫和氮的化合物:包括硫化 氢、二氧化硫、氨气等
毒性表现:刺激呼吸道、眼 睛、皮肤等,严重时可能导
致中毒甚至死亡
安全措施:加强通风、佩戴 防护设备、定期检测等
环境影响评估
硫和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硫和氮的化合物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硫和氮的化合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 硫和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包括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硫氮化合物的应用
化肥:硫氮化合物是重要的化肥原料,如硫酸铵、硝酸铵等 农药:硫氮化合物可以用于生产农药,如硫磺粉、硫酸铜等 医药:硫氮化合物可以用于生产医药,如硫磺软膏、硝酸甘油等 工业:硫氮化合物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如硫酸、硝酸等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合成方法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 括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
制备实例
硫化氢的制备: 硫化钠与硫酸反 应生成硫化氢
氮气的制备:氮 气与氢气反应生 成氮气
硫化钠的制备: 硫化氢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硫化 钠
硝酸的制备:硝 酸与氢氧化钠反 应生成硝酸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 避免直接接触硫和氮的化合物
实验环境: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避免产生有毒气体
添加副标题
硫和氮的化合物
汇报人:XX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hree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性质
PRT Five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PRT Two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种类
PRT Four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应用
PRT Six
硫和氮的化合物的 安全性评估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氮气、氮的氧化物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氮的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

(1) 氧化性:N 2+3H 22NH 3,N 2+3Mg=Mg 3N 2其产物的双水解反应:(2)还原性:与O 2的化合(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O O N 222放电+ 2、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的三种途径:(1)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2) 自然固氮:打雷闪电时,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NO NO O N 222放电+ (3) 工业固氮:工业合成氨N 2+3H 22NH 33、氮氧化物种类 物理性质 稳定性 N 2O 笑气NO 无色气体,溶于水中等活泼NO 2红棕色色气体,易溶于水,有毒较活泼,易发生二聚反应N 2O 4 无色气体 较活泼,受热易分解 N 2O 无色气体较不活泼N 2O 3 (亚硝酸酸酐) 蓝色气体(—20°C )常温不易分解为NO 、NO 2N 2O 5(硝酸酸酐)无色固体 气态不稳定,常温易分解(1) NO 2与水反应:NOHNO O H NO +=+32223(2) NO 、NO 2的尾气吸收:OH NaNO NaOH NO NO O H NaNO NaNO NaOH NO 22222322222+=++++=+(3) NO 的检验:2222NO O NO =+ 现象无色气体和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

(4) 两个计算所用的方程式: 4NO+3O 2+2H 2O=4HNO 34NO 2+O 2+ 2H 2O =4HNO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1)NO 2或NO 2与N 2(非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 2+H 2O ✂2HNO 3+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汁算。

(2)NO 2与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 NO 2+O 2十2 H 2O ✂4HNO 3,可知,当体积比:=4:1,恰好完全反应V(NO 2):V(O 2) >4:1,N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1,O 2过量,剩余气体为O 2(3) NO 与O 2同时通如水中时.由4 NO +3O 2十2 H 2O ✂4HNO 3,可知,当体积比: =4:3,恰好完全反应 V(NO):V(O 2) >4:3,剩余气体为NO <4:3,剩余气体为O 2(4)NO 、NO 2、O 2三种混合气体通人水中,可先按(1)求出NO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 的体积即为NO 的总体积,再按(3)方法进行计算。

硫和氮的化合物相关计算

硫和氮的化合物相关计算

1、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 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 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 ) A.3∶1 B.1∶3C.2∶1 D.1∶2
(二)“NO2+O2+H2O”型
NO2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
3NO2 + H2O = 2HNO3 + NO 2NO + O2 = 2NO2
例 1.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后,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 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 时有气体产生,该物质可能是( ) 。 A. Fe2 (SO4) 3 B. Na2CO3 C. KNO3 D.FeSO4
例2.铁铜混合物加入不足量的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 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 剩余 金属m2 g, 则m1与m2的关系是( )。 A.m1一定大于m2 B. m1一定等于m2 C. m1可能等于m2 D. m1可能大于m2 例3.已知Fe2+可以水解: Fe2+ +2H2O Fe(OH) 2+2H+,现向Fe(NO3) 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 酸,则溶液的颜色( ) 。 A. 浅绿色加深 B.颜色变浅 C.溶液变黄 D.无法判断 例4.在100 mL 混合溶液中, 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 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 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 的物质 的量浓度是( )。 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例 9.在Cu与稀硝酸反应中,如果有1 mol 硝酸被还原,则 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 A . 3/8 B. 8/3 C . 3/2 D. 2/3 例10.为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 g 合金完全溶解于 80 mol、浓度为 13.5 mol/L的浓硝酸中,合金完全溶解 后,收集到6.72 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假设反应中只产 生NO或NO2),并测得溶液的pH=0 , 假设反应后溶液 的体积仍80 mL。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各金属成分. (3) 求生成的气体的成分。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硝酸的化学性质
⑪不稳定性:
4HNO3
hν,
4NO2 + O2 + 2H2O
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⑫强氧化性
③硝酸能氧化很多低价态的化合物,如S2- 、 SO32- 、I- 、Fe2+ 在酸性条件下NO3 - 与S2- 、SO32- 、 I - 、Fe2+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 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
例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4)尾气可采用
NaOH
溶液吸收。
(2)还原性
在水溶液中二氧化硫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能使氯水(溴水、碘水)、三价铁盐溶液、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①SO2+ X2+2H2O =4H++2X-+ SO42-(X=Cl、Br、I) ②SO2+2Fe3++2H2O=SO42-+2Fe2++4H+; ③5SO2+ 2MnO4-+2H2O =2Mn2++ 5SO42-+4H+
例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 确的是 A . Cl2 、 SO2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 均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 溶液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例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NO2 ⑤ ① NH4Cl ② NH3 ③ ⑨ N2 ④ NO ⑧ ⑩ HNO3 ⑥ ⑦

油品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油品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第41页,共69页。
➢ 辛烷值
抗爆性能
评定指标: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来表示。
定义:以纯正庚烷的辛烷值为零,纯异辛 烷(2、2、4-三甲基戊烷)的辛
烷值为100而定出的一种测定汽 油抗爆性能的相对标准。
第42页,共69页。
➢ 粘度
流动性能
定义:表示液体流动时分子间因摩擦
而产生阻力的大小。 动力粘度
主要作为发动机燃料、锅炉燃料和照明等用 。
第19页,共69页。
润滑油和润滑脂
种类和牌号都比较多,润滑油大 约占石油产品的5%,润滑脂比润滑油量
要少得多。
主要用于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保护机 件、节省动力。
第20页,共69页。
蜡、沥青和石油焦
是生产燃料油和润滑油的副产品,产量只 占原油加工量的百分之几。
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油品的自燃点

❖油品自燃点越低,越易自燃
第39页,共69页。
比较石脑油、重油自燃点的高低? 油品越重,自燃点越低,易自燃。 所以,重油的自燃点低。
第40页,共69页。
实际 应用
自燃点关系着油品加工和使用的 安全,当高温重油从设备、法兰 、接头等处漏出时所引起的火灾 往往与油品的自燃点有密切的关 系。
同一油品,温度上升,饱和 蒸汽压增大。
同一温度下,油品越轻,饱 和蒸汽压越大。
第24页,共69页。
汽油蒸汽压的实用意义
汽油的轻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但蒸汽压过 高,汽油会在管路中汽化,形成气阻,中断供 油。
相反,蒸汽压过低,蒸发性能差,燃烧时来 不及汽化,燃烧不完全,还会增加汽油的消 耗量。
第25页,共69页。
➢ 馏程
蒸发性能
定义: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

《第3章 硫、氮及其循环》试卷及答案_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章 硫、氮及其循环》试卷及答案_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_沪科版_2024-2025学年

《第3章硫、氮及其循环》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硫元素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B、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位于周期表的第16族。

C、硫元素的单质在自然界中通常以S8分子形式存在,而非S2。

D、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通常表现为氧化剂。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是:A、硫酸(H₂SO₄)B、硝酸钾(KNO₃)C、一氧化二氮(NO₂)D、硝石(KNO₃)3、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气(N2)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但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

B、固氮作用是指某些微生物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化合物。

C、氨(NH3)和铵盐(如NH4Cl)是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它们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硝酸盐(NO3-)和硝酸盐(NO2-)是土壤中氮的另一种主要存在形式,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

4、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在常温常压下就能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B、自然界中,只有蓝细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C、人工固氮是指在工业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过程D、雷雨天气下,闪电可以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反应生成氮氧化物5、以下关于氮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氮气在自然界中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B、氮气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被转化为氨C、硝酸盐细菌可以将氨转化为硝酸盐D、硝化细菌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再转化为硝酸盐6、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氮气(N2)在自然界中不能被直接利用,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氨(NH3)才能被生物利用B. 硝酸(HNO3)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C. 霉菌和细菌在氮循环中起着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作用D. 氮气(N2)的固定是由植物根系中的固氮酶完成的7、下列物质中,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人教版必修1 4.3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共1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4.3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共10张PPT)

解: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有S的质量守恒)
10 10 .5 8 m 1 o .5 m l o 0 .1 l1 mo
1000
2
==0.3mol
3.360.31.2(mo ) l
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2.24
体积比 4 : 1
(3)浓硫酸、浓硝酸常温下与金属铝、金属铁发 生钝化反应。
下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
得溶液中C(H+)=0.1mol/L。求气体组成,各组
分物质的量和它们的体积比。
解: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为:(有转移电子
守恒可知) Zn-----ZnSO4-----------2e-
1mol
2mol
1.5mol
33.62(mo)l 22.4
使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 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 下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 得溶液中C(H+)=0.1mol/L。求气体组成,各组 分物质的量和它们的体积比。
(1)Cu与浓H2S04反应 反应条件: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热也不反应, 铜与浓硫酸不加热,不反应,加热才能反应。
方程式表示为:
Cu+2H2SO4(浓)==CuSO4+SO2 ↑ +2H2O
该反应中 H2SO4 是氧化剂, Cu 是还原剂;
氧化产物是 CuSO4,还原产物是
SO。2
浓硫酸的作用 酸性 和 氧化性 。
②活泼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2S04、HN03反应不 产生H2。
⑶和碱性氧化物(如Fe203)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建平中学化学:硫、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建平中学化学:硫、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加热加热加热点燃加热 点燃 加热硫、氮及其的化合物知识梳理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1)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2Na+S===Na 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2Al+3S Al 2S 3(制取Al 2S 3的唯一途径)Fe+S FeS (黑色)2Cu + S Cu 2S (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S+O 2 SO 2S+H 2H 2S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③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 3(浓)H 2SO 4+6NO 2↑+2H 2OS+2H 2SO 4(浓) 2SO 2↑+2H 2O3S+6NaOH 2Na 2S+Na 2SO 3+3H 2O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2.硫的氢化物: ①硫化氢的制取:FeS +H 2SO 4(稀)=FeSO 4+H 2S ↑(不能用浓H 2SO 4或硝酸,因为H 2S 具有强还原性) ——H 2S 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硫化氢的化学性质A .可燃性:当22/O S H n n ≥2/1时,2H 2S+O 22S+2H 2O (H 2S 过量)当22/O S H n n ≤2/3时,2H 2S+3O 2点燃2SO 2+2H 2O (O 2过量)当23222<<O SH n n 时,两种反应物全部反应完,而产物既有硫又有SO 2 B .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Cl 2、Br 2、Fe 3+、HNO 3、KMnO 4等,甚至SO 2均可将H 2S 氧化。

C .不稳定性:300℃以上易受热分解 ③H 2S 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化学硫氮试题及答案高中

化学硫氮试题及答案高中

化学硫氮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硫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16B. 32C. 66D. 86答案:A2. 氮气分子的化学式是什么?A. N2B. N3C. NOD. N2O答案:A3.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A. SO2B. SO3C. SD. S2O3答案:A4. 氮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哪一族?A. IAB. IIIAC. VAD. VIIA答案:C5.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硫的氧化物?A. H2SO4B. H2SC. SO2D. S8答案:C6. 氮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A. NOB. N2OC. N2O3D. N2O4答案:A7. 硫的常见化合价有哪些?A. -2, +4, +6B. -1, +2, +5C. -2, +2, +6D. -1, +3, +7答案:C8. 氮气的性质是?A. 易燃B. 可燃C. 惰性D. 腐蚀性答案:C9. 硫磺在工业上主要用作什么?A. 肥料B. 炸药C. 防腐剂D. 染料答案:B10. 以下哪个反应是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A. N2 + 3H2 → 2NH3B. 2N2 + 3H2 → 4NH3C. N2 + H2 → NH3D. 2N2 + 2H2 → 4NH3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硫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氮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答案:S, N12. 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

答案:矿物13. 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克/升。

答案:1.2514. 硫磺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是________。

答案:蓝色15. 氮气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________。

答案:肥料16. 硫的氧化态从-2到+6,其中+6价的硫化合物具有________性。

答案:强氧化17. 氮气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答案:7818. 硫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专题2.7.2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相对分子质量

专题2.7.2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相对分子质量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72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相对分子质量目录 (1) (2) (3) (8) (12)一、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作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

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的一种相对质量(用符号M r表示)。

【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质量也越大;②质量相同、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所含的分子个数越多。

二、根据化学式计算1.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如:水的化学式为H2O,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H:O=(1×2):(16×1)=1:8练习:(1)计算二氧化碳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硫酸(H2SO4)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碳酸氢铵(NH4HCO3)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18×100%≈11.1% 练习:(1)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计算碳酸氢铵(NH 4HC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计算硝酸铵(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说明】由上可知,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比,也知道该物质的量,就能算出一定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思考】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180克水中含有多少氢元素和氧元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的五种基本类型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要注意将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原子个数,再进行求和。

结晶水化合物中的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在内,如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5×18=250.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A m B n 为例)()()m A A m m B B n⨯=⨯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对原子质量。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一、氮气1、镁在氮气中燃烧:3Mg +N 2Mg 3N 22、氮气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N 2+O22NO3、合成氨反应: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二、氨气1、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2、少量氨在氯气中燃烧:2NH 3+3Cl 2N 2+6HCl *3、足量的氨和氯气反应:8NH 3+3Cl 2N 2+6NH 4Cl*4、氨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4NH 3+3O 22N 2+6H 2O *5、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NH 3+3CuO N 2+3Cu +3H 2O 6、氨气和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NH 4++OH -7、氨水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ClNH 4Cl +H 2O NH 3·H 2O +H +NH 4++H 2O8、氨水与醋酸反应:NH 3·H 2O +CH 3COOHCH 3COONH 4+H 2O NH 3·H 2O +CH 3COOHCH 3COO -+NH 4++H 2O 9、氯化镁溶液加入氨水:MgCl 2+2NH 3·H 2OMg(OH)2 ↓+2NH 4Cl Mg 2++2NH 3·H 2OMg(OH)2 ↓+2NH 4+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Al 2(SO 4)3 +6NH 3·H 2O2Al(OH)3 ↓+3(NH 4)2SO 4Al 3++3NH 3·H 2OAl(OH)3 ↓+3NH 4+ 11、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氨水:FeCl 2+2NH 3·H 2OFe(OH)2 ↓+2NH 4Cl Fe 2++2NH 3·H 2OFe(OH)2 ↓+2NH 4+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FeCl 3+3NH 3·H 2OFe(OH)3 ↓+3NH 4Cl Fe 3++3NH 3·H 2OFe(OH)3 ↓+3NH 4+放电1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CuSO4+2NH3·H2O Cu(OH)2↓+(NH4)2SO4Cu2++2NH3·H2O Cu(OH)2↓+2NH4+*14、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AgNO3+NH3·H2O AgOH↓+NH4NO3Ag++NH3·H2O AgOH↓+NH4+*15、硝酸银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gNO3+3NH3·H2O[Ag(NH3)2]OH+NH4NO3+2H2OAg++3NH3·H2O Ag(NH3)2++OH-+2H2O*16、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17、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18、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产生白烟:NH3+HCl NH4Cl三、氯化铵1、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H4Cl+AgNO3AgCl↓+NH4NO3Cl-+Ag+AgCl↓2、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Cl+H2O NH3·H2O+HClNH4++H2O NH3·H2O+H+3、向氯化铵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Cl+NaOH NaCl+NH3↑+H2ONH4++OH-NH3↑+H2O4、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共热:2NH4Cl+Ca(OH)2CaCl2+2NH3↑+2H2O*5、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中:Mg(OH)2+2NH4Cl MgCl2+2NH3↑+2H2OMg(OH)2+2NH4+Mg2++2NH3↑+2H2O*6、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Na[Al(OH)4]+NH4Cl Al(OH)3↓+NaCl+NH3↑+H2O[Al(OH)4]-+NH4+Al(OH)3+NH3↑*7、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Na2SiO3+2NH4Cl2NaCl+H2SiO3↓+2NH3↑SiO32-+2NH4+H2SiO3↓+2NH3↑*8、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NH4Cl+NaNO2N2↑+NaCl+2H2ONH4++NO2-N2↑+2H2O9、加热氯化铵:NH4Cl NH3↑+HCl↑10、加热碳酸氢铵:NH4HCO3NH3↑+CO2↑+H2O*11、加热硝酸铵:5NH4NO34N2↑+2HNO3+9H2O*12、强热硫酸铵:3(NH4)2SO4N2↑+3SO2↑+4NH3↑+6H2O四、一氧化氮1、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2NO+O22NO22、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4NO+3O2+2H2O4HNO3*3、氨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和一氧化氮反应:4NH3+6NO5N2+6H2O*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NO+NO2+2OH-2NO2-+H2O 五、二氧化氮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3NO2+H2O2H++NO3-+NO2、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的总反应:4NO2+O2+2H2O4HNO3*3、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NO2+2NaOH NaNO2+NaNO3+H2O2NO2+2OH-NO2-+NO3-+H2O六、硝酸*1、锌与浓硝酸反应:Zn+4HNO3(浓)Zn(NO3)2+2NO2↑+2H2OZn+4H++2NO3-Zn2++2NO2↑+2H2O*2、锌和稀硝酸反应:3Zn+8HNO33Zn(NO3)2+2NO ↑+4H2O3Zn+8H++2NO3-3Zn2++2NO ↑+4H2O3、银与浓硝酸反应:Ag+2HNO3(浓)AgNO3+NO2↑+H2OAg+2H++NO3-Ag++NO2↑+H2O4、银与稀硝酸反应:3Ag+4HNO33AgNO3+NO ↑+2H2O3Ag+4H++NO3-3Ag++NO↑+2H2O5、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6、铜和稀硝酸反应:3Cu+8HNO3(浓)3Cu(NO3)2+2NO ↑+4H2O3Cu+8H++2NO3-3Cu2++2NO ↑+4H2O7、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浓)Fe(NO3)3+3NO2↑+3H2OFe+6H++3NO3-Fe3++3NO2↑+3H2O8、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Fe+4H++NO3-Fe3++NO ↑+2H2O9、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NO33Fe(NO3)2+2NO ↑+4H2O3Fe+8H++2NO3-3Fe2++2NO ↑+4H2O 10、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11、硫与浓硝酸共热:S+6HNO3(浓)H2SO4+6NO2↑+2H2O*12、磷与浓硝酸共热:P+5HNO3(浓)H3PO4+5NO2+H2O↑13、氧化钠溶于硝酸:Na2O+2HNO32NaNO3+H2ONa2O+2H+2Na++H2O14、氧化铜与硝酸反应:CuO+2HNO3Cu(NO3)2+H2OCuO+2H+Cu2++H2O15、氧化铁溶于硝酸:Fe2O3+6HNO32Fe(NO3)3+3H2OFe2O3+6H+2Fe3++3H2O*1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4HNO3(浓)Fe(NO3)3+NO2↑+2H2OFeO+4H++NO3-Fe3++NO2↑+2H2O*1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3FeO+10H++NO3-3Fe3++NO ↑+5H2O*1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Fe3O4+10HNO3(浓)3Fe(NO3)3+NO2↑+5H2OFe3O4+1OH++NO3-3Fe3++NO2↑+5H2O*19、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3Fe3O4+28H++NO3-9Fe3++NO ↑+14H2O*20、二氧化硫通入浓硝酸中:SO2+2HNO3H2SO4+2NO2↑SO2+2NO3-SO42-+2NO2↑*21、二氧化硫通入稀硝酸中:3SO2+2HNO3+2H2O3H2SO4+2NO↑3SO2+2NO3-+2H2O4H++3SO42-+2NO↑*22、氢硫酸与浓硝酸反应:H2S+2HNO3(浓)S↓+2NO2↑+2H2OH2S+2H++2NO3-S ↓+2NO2↑+H2O*23、氢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2HNO33S↓+2NO ↑+4H2O3H2S+2H++2NO3-3S↓+2NO↑+4H2O*24、亚硫酸与与浓硝酸反应:H2SO3+2HNO3H2SO4+2NO2↑+H2OH2SO3+2NO3-SO42-+2NO2↑+H2O*25、亚硫酸与稀硝酸反应:3H2SO3+2HNO33H2SO4+2NO↑+H2O3H2SO3+2H++2NO3-6H++3SO42-+2NO↑+H2O*26、氢碘酸与浓硝酸反应:2HI+2HNO3(浓)I2+2NO2↑+2H2O4H++2I-+2NO3-I2+2NO2↑+2H2O*27、氢碘酸与稀硝酸反应:6HI+2HNO33I2+2NO +4H2O8H++2I-+2NO3-3I2+2NO+4H2O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NaOH+HNO3NaNO3+H2OH++OH-H2O29、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Mg(OH)2+2HNO3Mg(NO3)2+2H2OMg(OH)2+2H+Mg2++2H2O30、氢氧化铝与硝酸反应:Al(OH)3+3HNO3Al(NO3)3+3H2OAI(OH)3+3H+Al3++3H2O31、氨水与硝酸反应:NH3·H2O+HNO3NH4NO3+H2ONH3·H2O+H+NH4++H2O*32、氢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H)2+4HNO3(浓)Fe(NO3)3+NO2↑+3H2OFe(OH)2+4H++NO3-Fe3++NO2↑+3H2O*33、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3Fe(OH)2+10H++NO3-3Fe3++NO↑+8H2O*34、硝酸亚铁溶液与浓硝酸反应:Fe(NO3)2+2HNO3(浓)Fe(NO3)3+NO2↑+H2OFe2++2H++NO3-Fe3++H2O+NO2↑*35、硝酸亚铁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Fe(NO3)2+10HNO33Fe(NO3)3+NO ↑+5H2O3Fe2++10H++NO3-3Fe3++NO↑+5H2O*36、硫化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4HNO32NaNO3+S↓+2NO2↑+2H2OS2-+4H++2NO3-S↓+2NO2↑+2H2O*37、硫化钠溶液与稀硝酸反应:3Na2S+8HNO36NaNO3+3S↓+2NO ↑+4H2O3S2-+8H++2NO3-3S↓+2NO↑+4H2O*38、碘化钾溶液与浓硝酸混合:2KI+4HNO3(浓)2KNO3+I2+2NO2↑+2H2O2I-+4H++2NO3-I2+2NO2↑+2H2O*39、碘化钾与稀硝酸反应:6KI+8HNO36KNO3+I2+2NO↑+4H2O6I-+8H++2NO3-3I2+2NO↑+4H2O*40、亚硫酸钠与浓硝酸反应:Na2SO3+2HNO3(浓)Na2SO4+2NO2↑+H2OSO32-+2H++2NO3-SO42-+2NO2↑+H2O*41、亚硫酸钠与稀硝酸反应:3Na2SO3+2HNO33Na2SO4+2NO↑+H2O3SO42-+2H++2NO3-3SO42-+2NO↑+H2O42、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4HNO34NO2↑+O2↑+2H2O七、硝酸钠*1、实验室用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备硝酸:NaNO3+H2SO4NaHSO4+HNO3↑*2、硝酸钠受热分解:2NaNO32NaNO2+O2↑3、铜和硝酸钠的酸化溶液反应:3Cu+2NaNO3+4H2SO43CuSO4+Na2SO4+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4、加热硝酸铜固体:2Cu(NO3)22CuO+2NO2↑+O2↑*5、加热硝酸银固体:2AgNO32Ag+2NO2↑+O2↑。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B-11 O-16 Al-27 Ti-48 Fe-56 Cu-64 Y-89一、选择题(共20道,每题2分)1.下列有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p 2表示3p 能级有两个轨道B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 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的能量C .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大于其处于基态时的能量D .在同一能级上的电子,其能量不同2.图①和图②分别是1s 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轮廓图。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图①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B .图②表明1s 电子云呈球形,有无数条对称轴C .图②表示1s 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D .不同能层的s 电子云的半径相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H 键比Si —H 键的键长更短,故4CH 比4SiH 更稳定B .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C .4CH 分子中的3sp 杂化轨道是由4个H 原子的1s 轨道和C 原子的2p 轨道混杂形成D .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可用范德华力的大小来解释的是( )A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 .F 2、Cl 2、Br 2、I 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C .、H —O —H 、C 2H 5OH 中—OH 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 .CH 3—O —CH 3、C 2H 5OH 的沸点逐渐升高5.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①乳酸[CH 3CH(OH)COOH] ②2-丁醇 ③④丙三醇 A .只有①B .①和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6.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排布为[Ar]3d 44s 2的中性原子是基态原子B .21011x y 1s 2s 2p 2p 2p z 违背了洪特规则,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C .不符合泡利原理,是不存在的排布D .若某核素核外共有15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其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云的形状为花瓣形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因为H-O 键的键能小于H-F 键的键能,所以O 2、F 2与H 2的反应能力逐渐增强B .由于ZnS 的晶格能大于PbS 的晶格能,所以ZnS 的熔点高于PbS , 故而岩浆冷却时ZnS 先析出C .金属晶体中,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大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D .[Cr(H 2O)4Br 2]Br·2H 2O 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3,配位数为68、下列Li 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的对应状态,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① ② ③④ A .④①②③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D .①②③④ 9.国外有人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N 2,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

氮和氮的化合物

氮和氮的化合物

N2H4(l)+O2(g)==N2(g)+2H2O(1) △rHθ=-
624kJ·mol-1
(2)二元弱碱
N2H4+H2O==N2H5++OH- K1=1.0×106(298K)
N2H5++H2O==N2H62++OH- K2=9.0×1016(298K)
(3)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是
强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作强还原剂,能将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5页,共116页。
2。性质(C级掌握)
(1)不稳定性:只要受到撞击立即爆炸而分解
2HN3==3N2+H2 △rHθ=-593.6kJ·mol-1
(2)弱酸性:为一元弱酸(K=1.9×10-5),与碱 或活泼金属作用生成叠氮化物。
HN3 + NaOH == NaN3 + H2O 2HN3 + Zn == Zn(N3)2 + H2
棕色可溶性的硫酸亚硝酰合铁(Ⅱ). FeSO4 + NO == [Fe(NO)]SO4
2。特殊生理作用
问题
16-2.10:请用分子轨道理论比较
NO+,NO,NO-的键长.(B级掌握)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116页。
解: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它们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
NO+:(σ1S)2(σ*1S)2(σ2S)2(σ*2S)2(σ2Px)2
CuO,IO3-,Cl2,Br2等还原,本身被氧化为N2
4CuO + N H ==2Cu O + N O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0页,共116页。
24
2
2 + 2H2
三:羟氨(NH2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