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3.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用图表和数学方法表达和分析运动速度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速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速度的实验探究,速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滑轮组、小车等。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运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物体的快慢。

2. 探究速度的概念:提问:如何描述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 / t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速度。

4. 速度的变化规律:讲解物体在不同情况下速度的变化,如加速度、减速度等。

5.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绘制速度-时间图,计算平均速度等。

五、课后作业1. 请用速度描述下列运动场景:a. 一名运动员100米短跑比赛。

b.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2. 完成实验报告: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速度。

3. 复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速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交通运输、体育竞技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2. 强调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时的应用,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八、评价与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计划安排1. 下一节课内容: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关系2. 教学目标:理解位移的概念,掌握位移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位移描述物体的运动。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教案标题:运动快慢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区分速度的快慢,并能够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程度。

3. 能够应用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速度的快慢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引入1. 出示两个物体同时出发,但速度不同的运动情景,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快慢的差异。

2. 提出问题:如何用一个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3. 引导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二:速度的定义1. 定义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三:速度的计算公式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例运动图像,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时间。

2.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速度的计算实践练习。

教学活动四:速度的快慢描述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与速度进行关联,认识到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速度快慢描述的几个关键词,如快、慢、迅速、缓慢等。

教学活动五:运用速度描述运动1. 提供一些具体的运动情景,要求学生用速度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快慢程度。

2. 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信息,绘制运动图像,并通过速度的快慢描述给予运动一个形象的印象。

教学活动六:综合实践1. 给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用速度进行描述。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猜测得出物体的速度,将速度与运动情况进行对应。

教学活动七:反思与总结1. 提出问题:速度越快,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教学资源:1. 速度示例运动图像2. 计算速度的实践题目3. 描述运动快慢的运动图像题目4. 分析运动情况进行速度描述的实践题目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2. 学生的速度计算准确性与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docx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 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3.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速度单位。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速度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位移、路程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4. 讲解速度单位:介绍常见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5.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的掌握情况。

2. 结合课后练习,评估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速度现象,如交通工具、体育比赛等,增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2. 介绍速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课型:新授课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速度、速率的概念及区别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3、时间、时刻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四、新课教学1.新课引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最后减速停下来。

人的运动由静止出发,最后归于静止。

课前复习:1.什么是质点,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

2.怎样理解位移一、位置变化的描述如图:三个质点①、②、③初位置分别位于A 、B 、D ,①、②经时间t 分别到达E 、G 两点,③经t ’到达H 。

问:①、②谁运动得快,①、③谁运动得快,②、③谁运动得快。

由学生比较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时间同,看位移 2.位移同,看时间 3.时间、位移均不同,看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2.新知探究 知识点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 =ΔxΔt。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1 m/s =3.6 km/h 。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思维(1)理解速度的概念。

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知道速率与速度的区别。

(4)能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初步解决有关运动学问题。

2、科学方法(1)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2)通过平均速度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3)通过简单运动学问题的训练,初步掌握运动学问题中“时空对应”的分析方法(4)在学习瞬时速度的过程中认识极限思想。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刘翔雅典夺冠的分析评价,激发学生为国拼搏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感悟事物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的建立及其两者的区别教学难点:用无限逼近方法得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频闪照片1.图中的点表示什么?2.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吗?3.重心在做什么运动?重心在水平线上的投影在做什么运动?为什么? 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不相等的直线运动结论:甲车所做的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等效于乙车的匀速直线运动过程。

任何一个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找到一个与它等效的匀速直线运动来粗略的描述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快慢程度。

这种思想方法叫作“等效替代” 。

三、平均速度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经过的位移s 与所用时间t 之比,叫做这一位移或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比值定义法)公式:单位:m/s 。

平均速度的特点: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平均速率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即平均速率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

高中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中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3:⽐较B和C;它们的位移不同,所⽤的时间也不同,要⽐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只有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运动得快,由上列表可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钟位移⼤⼩分别为5 m、10m、25 m、200 m,这说明飞机⾏驶得最快.师:我们为了⽐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位移跟发⽣这个位移所⽤时间的⽐值,表⽰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师:速度公式v=Δx/Δt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单位km/h或km·h-1 , ㎝/s或㎝·s-1⽣:我们在初中也学过速度,不过那时是路程跟时间的⽐值.它们⼀样吗?师:那时那样讲是限于当时同学们的接受能⼒,⼤家想⼀下,什么条件下路程等于位移的⼤⼩呢?⽣: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

师:初中我们学的速度是路程跟时间的⽐值.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它与位移跟时间的⽐值是相等的.现在我们学习的速度概念更严谨.路程与所⽤时间的⽐值是另⼀个物理量,它与这⾥的速度是不同的.师:位移是⽮量,既有⼤⼩⼜有⽅向.那速度呢?学⽣看书后回答.⽣:也是⽮量,速度的⽅向就是物体运动的⽅向.速度是⽮量速度的⼤⼩在竖直上等于单位时间物体位移的⼤⼩;速度的⽅向就是物体运动的⽅向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师:⼤⾃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天空,⽇出⽇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爬⾏.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会发⽣改变:飞机的起飞,汽车的⾏驶,运动员的奔跑等.在⾃然界和⼈类⽣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在长期对运动的思索、探究过程中,为了⽐较准确地描述运动,⼈们逐步建⽴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并均⽤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定义平均速度呢?请⼤家讨论并总结⼀下.⽣:平均速度:⽤位移和发⽣这段位移的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这段位移所⽤时间的⽐值.师:平均速度是⽮量,它的⽅向由位移的⽅向决定,它的⼤⼩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师:平均速度是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讨论与交流]美国⽥径运动员刘易斯,在1991年的世界⽥径锦标赛上创下了9.86s的百⽶跑世界纪录,下表中给出了当时的实测记录.请算出每个10m内的平均速度,并填⼈表位移s/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时间t/s 0 1.88 2.96 3.88 4.71 5.61 6.46 7.30 8.31 9.00 中.。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速度类型,能够良好地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

2.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能够理解和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在正确的区间运动。

3.帮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速度的概念,如何用具体的数据来计算运动速度,如何在运动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技巧。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物理概念,如何在真实的运动过程中控制速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体育班常进行的运动,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让学生回忆之前的运动中,哪些是快速运动,哪些是缓慢运动。

2.展示通过运动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不同运动的速度,并了解如何由数据计算出运动的速度。

3.讲解在展示完运动视频后,对运动速度进行简单的讲解,并通过实际的计算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运动的速度。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然后通过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了解速度的计算过程。

第二课时1.模拟通过模拟运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区分不同运动的速度技巧,并在运动过程中,掌握不同速度的控制方法。

例如:足球运动中,加速与减速的控制技巧。

2.实践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运动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物理概念的掌握。

例如:在跑步时,通过心率、呼吸、步频等因素,来控制自身的速度。

第三课时1.教学巩固通过运动速度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巩固,再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2.总结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速度的概念和技巧。

四、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反馈意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后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完美版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完美版

必修一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2.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来表示;用符号Δx表示.Δx=x2-x1;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3.时间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用Δt表示;Δt=t2-t1.想一想: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有负值吗时间的变化量有负值吗答案位置的变化量有正、负之分;正值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反.时间的变化量没有负值.二、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2.表达式:v=错误!.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1 m/s=3.6 km/h;1 m/s=100 cm/s.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吗答案速度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道时间长短;所以无法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错误!;表示的是物体在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想一想: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答案一、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对概念的理解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对表达式的理解:1公式v=错误!中;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2公式v=错误!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矢量性:速度有大小、方向.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例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D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应.2大小:由公式v=错误!计算得出;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3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2.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2大小:当Δt非常非常小时;v=错误!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3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3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例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v=错误!;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v=错误!可知;当Δt足够小;甚至趋近于零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BD借题发挥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关系;平均速度大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不一定大;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而在其他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其瞬时速度.针对训练2013年9月底“玉兔”来袭;气象台对“玉兔”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时刻或某位置;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3 m/s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正确.答案A例3 一辆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则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错误!=错误!m/s=14 m/s解析最初2 s内v1=错误!=错误!m/s=25 m/s中间2 s内v2=错误!=错误!m/s=17 m/s.全部时间内v3答案14 m/s 25 m/s 17 m/s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1.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错误!.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就叫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其他名称.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错误!.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区别与联系:1因为位移不大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小于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但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例4 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 越过乙地到达丙地.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x=v2t2-v1t1=54×3 km-36×2 km=90 km;全程所用时间为t=2 h+4 h+3 h=9 h;故平均速度大小v=错误!=错误!km/h=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汽车全程的路程x′=v2t 2+v1t1=54×3 km+36×2 km=234 km;所以平均速率为v′=错误!=错误!km/h=26 km/h.答案平均速度大小为10 km/h;方向是由甲地指向丙地平均速率为26 km/h。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一-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一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20 100B •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10 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 30 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 10 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案教案主题:《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1. 了解速度的概念,明确速度与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用文字、图表或图像等形式描述运动的快慢。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概念
2. 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及实例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纸
3. 运动的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与热身(5分钟)
1. 引入问题:你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运动的快慢?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帮助总结词语。

3. 教师出示运动的实例图片,要求学生描述运动的快慢。

步骤二:讲解速度的概念(15分钟)
1.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运动经历,向学生提出速度的概念。

2. 通过图表或示意图等形式解释速度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示例和练习(2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运动的实例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运动的快慢,并用速度的概念进行分析。

2. 学生完成练习册或作业纸上的相关练习。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并给出相关例题。

2. 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巩固练习。

步骤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实例,进行速度的计算和描述。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设计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但用比值来定义速度是第一次,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引导学生了解现在的定义与初中的定义有什么不同,用位移定义速度有什么好处等,却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叙述速度的定义,写出速度的公式、符号和单位。

2、阐述速度的特点,区分速度和速率。

3、列举具体实例,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通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采用比值法定义速度这一物理量。

2、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渗透等效的方法。

3、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极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2、体验民族自豪感。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解释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具教学录像设计特点(1)以刘翔110m栏为案例,作为本课的研究对象,密切联系实际。

(2)以平均速度为基础,用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注重对瞬时速度概念建立过程的探索。

教学过程(一) 引入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不相同。

放录像:本届奥运会刘翔参加的110m栏决赛的实况录像问题1:110m栏决赛中,裁判是根据什么判刘翔得冠军的?学生分析得出:位移相同,时间短的运动快。

点评通过观看110m栏决赛的激烈比赛,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接告知教学目标,会让学生对学习结果高度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之中。

问题2:还有什么方法比效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答: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位移的大小。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3.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4. 讲解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间内的速度。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辑专员,您需要我提供剩下五个章节的教案吗?六、教学活动与实践1. 活动一:速度的测量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测量工具(如计时器、测量尺)来计算速度的方法。

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校园内的一个固定距离,使用计时器测量不同学生跑完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并计算出各自的速度。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2. 活动二:速度换算游戏目的: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对速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记忆。

过程:设计一个速度换算的卡片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抽取卡片并快速进行单位换算。

注意事项:游戏设计要难易适中,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性。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概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第三章第一节课程。

◆本篇课程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

◆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理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能够运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

◆了解常见事物(火车、光、人造卫星、飞船、子弹等)的速度,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有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的速度或变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有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习者特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在以前两节学习的参考系、坐标系和指点运动位移和时间为基础来引导学习深入学习、◆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正负数等知识已经有了基本认识。

◆学生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这一现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3 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1.3 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 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的测量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计算的解题规范三、教具准备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奥运比赛有哪些项目需要比较快慢,引导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比较运动快慢,处理好第一个初中物理复合物理量的形成过程1.刘翔pk罗伯斯通过视频和比赛成绩得到方法一:相同路程比时间2.张夏林pk刘翔播放我和刘翔比赛的动画以及成绩表得到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路程3.体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拿出大小两个纸锥,问学生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吗?引出活动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1.猜一猜 2.做一做 3.比一比(比的方法)4.议一议: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比时间、比路程来比较快慢,那么时间短一定快吗?路程长一定快吗?比较时我们要强调什么?由此要比较运动快慢,需要几个物理量?两个,如果这两个物理量都不一样,怎么比较?4.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运动快慢:飞机滑行pk汽车行驶飞机滑行时5s通过的距离为125m,汽车行驶20s通过的距离为560m.学生比较,错误的认为飞机,引导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可以自然统一到1S 即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数值大小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分母相同比分子,及相同时间比路程,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

物理《必修1》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物理《必修1》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2
D.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 s 时的速度为 3 m/s
答案:BC
4.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 5 s 末的速度为 10.4 m/s,10 s 末
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 10m/s
答案:D
5.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 800 m/s,以 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 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 72 km/h
D.小球第 3 s 末的速度是 6 m/s 答案:B
6. 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 d1 的甲处时速度为 v1,则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 d2 的乙处时速度 v2 是多少?
(二)速率 1.定义:速度的大小。 2.跟速度的区别: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 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①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 S)内的平均快慢与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②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v=s/t。(s 是指位移) ③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同位移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只有指明了是哪段位移,或哪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④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的速度。
科 目: 物 理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 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3. 知道速度和速率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悟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分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4.驾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难点)教学内容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比值.3.定义式v== .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练习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 1=2 m/s ,v 2=-3 m/s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 1>v 2.( ) 3.A 物体的位移大于B 物体的位移,则A 物体的速度肯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 4.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 的时间.乌龟爬行1 m 须要50 s ,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 .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探讨: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探讨2:如何比较B 和C 的运动快慢? 1.对速度概念的理解(1)这里的速度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两种速度的定义并不冲突,因为初中只探讨匀速直线运动,不关注运动方向,路程即位移大小.2.对速度定义式v =ΔxΔt的理解(1)公式v =ΔxΔt中的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2)v =ΔxΔt 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确定式,不能认为v 与位移Δx 成正比、与时间Δt 成反比.3.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4.路程与速度的关系(1)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为零时,物体的速度肯定为零.(2)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不为零时,由于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例题1(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始终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 )A .乙质点比甲质点运动的快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动身,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练习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v =ΔxΔt 知,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B .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因为2>-3,所以2 m/s>-3 m/sD .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样练习2 (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公式:tx v ∆∆=(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 .(4)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在 (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 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
/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

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
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
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

所以选项A、B均错。

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

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
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m/s=2.4m/s
*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
出。

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

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