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士康管理模式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所谓的“十四跳”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工作流程优化和简化的方案。
其中包括了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和最终出货的全过程,全局性的考虑了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了从前端到后端的无缝衔接,减少瑕疵和错误的出现,并且在生产上有效提高了效率。
那么,这个“十四跳”是如何体现对管理思想的巨大重视的呢?首先,这项政策注重了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
在设计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协作,建立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目标一致的新型团队。
这无疑是一种推崇集体智慧的理念,通过协作实现最佳效果,最终达到协调、协作和互利互惠的目标。
其次,这个“十四跳”政策还注重了持续的提高和改善。
这种优化生产流程的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周期性的过程。
富士康会持续地去优化、简化和改进整个生产流程,不断地提高效率和效果,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第三,这个“十四跳”政策还注重了员工素质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实现“十四跳”过程中,富士康不仅要求员工要熟悉工作流程,还要求员工要持续接受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认知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在生产中的表现。
而在管理层面上,富士康要求管理层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工作。
最后,这个“十四跳”政策还注重了风险管理和生产保障。
在状况出现时,富士康会立即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或重新规划,做到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意识的全面覆盖。
这种做法无疑是关注细节和全局的一种表现,能够使企业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抵御压力和挑战,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和市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富士康的“十四跳”政策反映出了一种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的管理思想。
该政策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流程优化、效率提高、风险管理和生产保障等目的,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士康的成长与管理模式
富士康的成长与管理模式从 1974 年生产电视机塑料旋钮的小厂起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郭台铭领导下的富士康已经成为全球IT、消费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毋庸置疑的霸主。
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富士康先后进入了连接器、电脑机壳和零部件、电脑整机、网络设备、手机、数码相机等众多领域,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并从2004 年开始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EMS 企业的宝座。
那么,富士康是如何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的呢?通过对富士康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方式的研究,我们发现,富士康的成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第一,富士康通过不断提升模具和零部件制造能力,并将其延伸为最终产品制造能力,增强自身在客户价值链制造环节的作用;第二,富士康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总成本领先”这两大竞争优势;第三,我们还发现郭台铭独特的管理风格使富士康形成了高度注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富士康的竞争力。
另外,本文也发现富士康的未来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比如:过分集中于制造的业务构成使富士康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系统性风险;强势的管理风格和极度强调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使富士康的员工面临高度的压力。
快速成长的富士康1已经成为制造领域中的霸主,其生产产品覆盖了多个领域。
从1974年生产电视机塑料旋钮起家,目前富士康的产品已经涵盖电子产品上游零部件生产和下游的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等,并开始切入汽车电子、镁铝合金等领域在零部件方面,富士康生产电脑机壳、内存扩展槽、显卡、风扇等除CPU和内存外的等几乎所有电脑零件; 富士康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电脑、手机、游戏机、MP3播放器、显示器、数码相机等–强大的电子元件和模块制造能力为富士康在最终产品代工领域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在众多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2000年,富士康进入手机代工领域,到2005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 2006年,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模块代工厂。
富士康科学管理案例
富士康科学管理案例1.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概念:富士康科学管理是指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管理实践中采用的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富士康科学管理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持续改善、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通过标准化、流程优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起源:富士康科学管理起源于1988年,当时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开始引进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使富士康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3.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标准化、流程优化、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注重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流程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并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激励。
4. 富士康的标准化管理:富士康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使得富士康能够高效地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工作风险。
5. 富士康的流程优化:富士康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富士康运用精益生产的方法,通过减少浪费和非价值增加的活动,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6. 富士康的信息化管理:富士康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富士康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富士康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激励。
富士康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富士康实行激励机制,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8. 富士康的全员参与:富士康倡导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改进工作。
富士康建立了一套全员参与的机制,包括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改进项目、参与决策等,以促进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富士康管理模式
富士康管理模式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商及服务提供商,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尤为
值得借鉴学习。
以下是富士康管理模式的中文简要介绍。
1. “车间治理”的理念
富士康将生产车间视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级别,所有决策均由车间主管与工人共同决定。
这种“日本式”的车间治理理念促进了团队协作和个人发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
产车间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2. 良好的企业文化
富士康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生活与健康,大力推广团队
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富士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为企业的崛起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培训,大力推行员工晋升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 极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富士康的生产线面向全球市场,并采用高度集成化和独特的工艺制造,为全球知名品
牌的产品提供生产和加工服务,其极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备受业界认可。
5. 精益管理
富士康注重精益管理,在生产流程中实行精益生产、精益设计等管理措施,不断降低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最大化价值、最小化浪费”的目标。
总之,富士康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企业文化、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等
方面的优势,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商及服务提供商之一,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
富士康管理模式
富士康在泰罗制基础上改进管理,为了对付“磨洋工”,泰罗制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
1、劳动方法标准化。
通过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3. 严格挑选工人;4. 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富士康采用流水线生产,细化分工,体现了亚当·斯密及查理·巴贝奇对于劳动分工益处的分析。
每名员工只负责某一特定工序,甚至只负责某一动作,工人只能按规定的标准从事实际操作,进行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在富士康,很多员工“被迫”加班。
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企业管理者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加班工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工作效率的降低,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发员工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勤率。
在“双因素理论”中,加班工资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
一、弊1、缺乏管理伦理。
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2、分工过于细化,容易导致工作过于单调,枯燥无味。
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来看,工作本身属激励因素。
该因素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员工工作满意的提高。
富士康的工资构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的生产率和出勤率,但较低的满意度往往会导致较高的流动率。
3、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以人为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低级需求未被满足时,较高需求会屈从于低级需求。
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种需要往往会被忽略。
而且在富士康这个以生产为导向的大企业里,个人的社会需求往往会被忽略。
4、人才战略存在问题5、品牌与企业文化战略存在问题讲求“效率和纪律”的企业文化,成就了富士康的成功;同样,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注定了永远不会得到认可。
富士康必须转变经营战略。
二、利1、节省了管理成本由于使用规范化操作与垂直式管理,基层管理者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就可,对其素质要求不必太高。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富士康“十四跳”是指公司在2010年期内采取了14次举措来改善员工福利、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行动计划是当时富士康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的背景下,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更加优秀和稳定的地位而开展的。
在管理思想的视角下,可以发现富士康“十四跳”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理念。
一、持续改进富士康“十四跳”计划的实施,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进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指企业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流程、产品品质、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业绩。
在富士康的“十四跳”计划中,公司在生产管理、员工福利、设备投资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产品质量。
这种持续改进的理念也成为了富士康的一大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
二、人性化管理富士康“十四跳”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理念,奉行的是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关爱和关注,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管理方式。
在“十四跳”计划中,富士康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为员工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工作条件,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科技创新富士康“十四跳”计划涵盖了科技创新和管理理念的整合。
科技创新是管理学中的关键要素,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在富士康的“十四跳”计划中,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新技术,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从而让富士康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代工企业之一。
总的来说,富士康“十四跳”计划的实施体现了管理学中的多种理念。
它不仅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自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富士康企业管理的思考
对富士康企业管理的思考摘要:最近富士康连环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些人认为那些跳楼自杀的80后90后是因为自己心里承受能力弱,适应不了社会而跳楼的,和企业管理无关。
难道那些企业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那些企业真正关心过员工吗?关键词: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一、公司简介: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董事长郭台铭2010年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36位,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二、事件回放:富士康,这个“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令多少中国企业家艳羡。
然而,在2010年,不到不到半年时间里,竟有14位员工相继跳楼自杀,让人们不得不审视这个神话背后的惨重代价。
●2010年5月27日。
12点左右,富士康14、15跳龙华C4栋双人跳,●2010年5月26日23:20坠亡者为男性,死亡。
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富士康龙华园区D2宿舍楼宿管办门口●2010年5月25日,男工李海(19岁)清晨坠楼,死亡。
●2010年5月21日,男工南钢(21岁)从楼顶跳下,死亡。
●2010年5月14日,梁超(21岁)从楼顶跳下,死亡。
●2010年5月11日,祝晨明(24岁)从租住房屋的楼顶跳下,死亡。
●2010年5月6日,卢新(24岁)从阳台纵身跳下,死亡。
●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22岁)跳楼,死亡。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18岁)跳楼,死亡。
富士康现在的管理制度
富士康现在的管理制度1. 管理理念富士康的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追求卓越”。
公司致力于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并且追求卓越的绩效。
2. 组织结构富士康的组织结构非常庞大复杂,公司内部分为多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地区分部。
整个集团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决策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3. 人力资源管理富士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政策。
在员工招聘方面,富士康严格按照能力、素质和学历等要求进行筛选,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来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员工培训方面,富士康注重为员工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绩效考核方面,富士康采用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
在薪酬福利方面,富士康为员工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丰厚的福利待遇,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4. 质量管理富士康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公司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富士康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制度,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
通过这些认证,公司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5. 创新管理富士康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管理,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富士康在创新管理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公司能够不断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研发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6. 安全管理富士康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公司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富士康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浅析富士康现行管理模式及其利弊
浅析富士康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利弊摘要:接连的“十一跳”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其管理模式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
笔者与其小组成员通过对富士康烟台工业园区的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只是契合了泰勒制中的部分特点。
富士康现行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关键词:富士康,泰勒制,人性假设,生产率,流动率1富士康的管理现状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
在生产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举措。
而富士康则将其进一步发展。
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
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
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
但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
截止至2010年5月,富士康一线员工基本工资为760元,按照现在消费水平,760元在满足一青少年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所剩无几。
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人假设在此是成立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员工的收入在1800元及其以上者达66.7%,随机访谈的几十名员工都承认在企业内除工资与加班费少有其他创收途径,由此可以推算加班费要占到这部分员工日常收入的47%以上;而约有6.1%的一线员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加班费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66%。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
管理学案例分析富士康科学管理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富士康科学管理概述 (5)2.1 富士康简介 (6)2.2 科学管理理念的发展历程 (7)2.3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原则 (9)三、富士康科学管理实践 (10)3.1 供应链管理 (11)3.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2)3.1.2 库存管理与优化 (14)3.1.3 物流与配送管理 (15)3.2 生产制造管理 (16)3.2.1 工艺流程优化 (17)3.2.2 质量控制体系 (18)3.2.3 人力资源配置与培训 (19)3.3 研发与创新管理 (20)3.3.1 研发体系构建 (21)3.3.2 创新文化与激励机制 (23)3.3.3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 (24)四、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效果与影响 (25)4.1 经济效益提升 (26)4.2 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提高 (27)4.3 企业竞争力增强 (28)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研究结论总结 (30)5.2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与借鉴 (31)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论文以富士康科学管理为案例,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富士康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富士康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历程、市场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
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研发创新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富士康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富士康注重员工的选拔和培训,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在生产管理方面,富士康采用精益生产方式,通过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质量控制方面,富士康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浅析富士康管理模式 .
富士康的管理现状
•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 其管理模式为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 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 • 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 但通过对富士康的调研结果分析,认为 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 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只是契合了泰勒制中 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在生产 的部分特点。 我们暂且称为“富士康 “ 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 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 式泰勒制” 式泰勒制”。 疑是有效的。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 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Ⅱ
Ⅲ
生产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问题存 争议
军事化管理过于严苛
Ⅳ
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
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 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举措。而富士康则 将其进一步发展。 • 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 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 存在的。 • 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 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 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 以部门员工人数就可以了。 • 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 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 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
浅析富士康 管理模式
08级机电一体化 级机电一体化 组员: 组员:
认识富士康
位居《财富》全球 强第60名 位居《财富》全球500强第 名 强第 2011
跻身《财富》全球 跻身《财富》全球500强 强
1988
1974
2005
在深圳建厂
在台湾肇基
富士康的成功来源
富士康通过不断提升模具和零部件制造能 力,并将其延伸为最终产品制造能力,增 强自身在客户价值链制造环节的作用。 富士康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和人力资源管 理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 “总成本领先”这两大竞争优势。 还有郭台铭 郭台铭独特的管理风格使富士康形成 郭台铭 了高度注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这也进一 步增强了富士康的竞争力。
管理学-富士康科学管理-案例讨论_54957
富士康推出系列改善措施关爱员工
建立24小时通报机制。针对员工工作、生活、交友、情感、心 理等异常状况,设立有奖通报热线、信息员。信息员以基层主 管、宿舍管理员及室友等为主; 构建关爱平台。设立员工关爱热线78585(“请帮我帮我”)、 员工关爱信息平台,专人专责关爱员工。每条信息都得到及时处 理;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天下午5点,在员工关爱中心召开专项会 议,现场解决问题。会议由行政总经理主持,人资、党委、工 会、卫生、安全等部门主管及专案工作人员参会; 推动“富士康心灵之约”系统工程。集团工会持续落实“心灵驿站、 心灵家园、心灵视窗、心灵物语、心享网站、心灵空窗、心灵热 线、心灵港湾”八大项目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开设心理 咨询室、宣泄室、播放励志、情感、成长类电影,等等。 推动员工保障工作。执行“周休一”制度,即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开 展加班管控保护稽核。 推动员工救助工作。救助困难员工、慰问困难员工家属、慰问患 病、工伤员工,发放慰问金。
3
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2)
8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的工作定额以小时计 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由于长时间劳作所 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较单一定额生产更 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在订单量较大,时 间较为紧迫时,劳动定额会有所上浮,加班 时间会延长,但除了伙食补助会稍有提高 外,工资及加班费用不会变化;而在订单较 少时,公司则强制员工休假,期间保留其基 本工资,撤销所有补助。上述这些,员工都 必须无条件接受。
6
一线管理人员采取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 (1)
在公司的一线生产环节不存在着领导,仅仅存在着 一些所谓的“管理者”。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 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 培训,这一举措无疑降低了富士康一线的管理成 本。 管理人员仅仅注重最终结果,而不考虑员工的工作 过程以及为员工提供支持性环境。作为一线管理者 的工长所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 效,而省去了泰勒制中的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 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 任务时,奖赏往往被工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 能及时完成,则工长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 生产工人身上。
富士康的成长和管理模式
从1974 年生产电视机塑料旋钮的小厂起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郭台铭领导下的富士康已经成为全球IT、消费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毋庸置疑的霸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富士康先后进入了连接器、电脑机壳和零部件、电脑整机、网络设备、手机、数码相机等众多领域,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并从2004 年开始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EMS 企业的宝座。
那么,富士康是如何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的呢?通过对富士康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方式的研究,我们发现,富士康的成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第一,富士康通过不断提升模具和零部件制造能力,并将其延伸为最终产品制造能力,增强自身在客户价值链制造环节的作用;第二,富士康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总成本领先”这两大竞争优势;第三,我们还发现郭台铭独特的管理风格使富士康形成了高度注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富士康的竞争力。
另外,本文也发现富士康的未来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比如:过分集中于制造的业务构成使富士康面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系统性风险;强势的管理风格和极度强调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使富士康的员工面临高度的压力富士康的成长和管理模式文章出处: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Samsu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时间:2008年6月24日(编注: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是韩国三星集团的研究机构,其总部位于首尔,被公认为是韩国顶尖的智囊机构,研究对象广泛的涵盖了社会,经济和商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作为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SERI 在北京开设了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C)。
中心成立之初,将主要工作目标定位于为中国三星的运营服务,目前SERIC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三星的重要成员,在各类管理经营问题上为中国三星提供策略指导和建议。
除中国三星内部的事务以外,SERIC还广泛参与了社会性应用研究,不断发掘认识和分析思考对中国国内公司及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战略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经济问题。
富士康管理模式分析
富士康管理模式摘要:接连的“十一跳”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其管理模式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
富士康现行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一、富士康的管理现状(军事化(层级制)及泰勒制的特点)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
在生产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在富士康不存在泰勒制中所说的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
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
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
但8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的工作定额以小时计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由于长时间劳作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较单一定额生产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在订单量较大,时间较为紧迫时,劳动定额会有所上浮,加班时间会延长,但除了伙食补助会稍有提高外,工资及加班费用不会变化;而在订单较少时,公司则强制员工休假,期间保留其基本工资,撤销所有补助。
这些员工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无疑也是导致员工不满的一个因素。
员工的工资构成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勤率。
工资究竟是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在双因素理论中至今是个被讨论的话题,但富士康员工基本工资与加班费相加后要高于同行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率。
二)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富士康采用流水线生产之后,每名员工只负责某一特定工序,甚至只负责某一动作。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
用管理思想看富士康“十四跳”富士康十四跳是指富士康在管理方面提出的十四项改善措施,旨在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环境。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薪酬福利、改善员工住房条件、推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富士康希望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富士康“十四跳”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包括以下几点:1. 人性化管理:富士康在“十四跳”中提出了多项关注员工福利和工作条件的措施,如提高薪酬水平、改善员工住房条件等。
这体现了富士康在管理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关注员工的生活品质,注重营造和谐的员工关系。
这与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密切相关,通过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员工的生产效率。
2. 激励与激励机制:在“十四跳”中,富士康提出了提高员工薪酬水平、改善员工住房条件、推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积极性。
这与管理思想中的激励理论密切相关,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3. 效益观念:富士康“十四跳”中提出的改善措施,旨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这与管理思想中的效益观念密切相关,强调提高管理效益和生产效益,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4. 责任制与奖惩制度:富士康在“十四跳”中提出了提高薪酬福利、改善员工住房条件等一系列改善措施,同时也规定了员工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建立了相应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这体现了富士康在管理方面注重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对员工实行奖惩激励,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富士康“十四跳”所体现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效益观念、责任制与奖惩制度等。
通过这些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富士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富士康企业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
富士康企业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富士康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富士康的管理和制度方面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富士康的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进行研究。
一、企业管理富士康采用的是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福利和管理。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部门,拥有专业的员工合规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公司的管理体制规范,设有多层次的管理,包括中层管理人员和班组管理人员等。
除此之外,富士康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不断升级管理。
二、制度创新富士康在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最具代表性的是“十大抗压准则”。
这些准则以员工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个人成长等为出发点,旨在为员工提供更合理的工作方式与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富士康在管理流程、培训机制、考核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创新。
如在管理流程中采用了审批自动化、电子合同等技术以提高办公效率。
在培训机制方面则大量采用电子学习和在线学习以满足企业不断更新的培训需求。
富士康也在建立班组自主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客观节约”、“质量节约”等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整体质量,也更好地创造了企业的价值和经济契合点。
三、结论富士康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富士康也会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使企业更加快速、高效地向前发展。
如果说,富士康为产品创新、品质保证以及供应链优化作出的贡献是让他成为行业先锋的关键,那么这种致力于员工福利的企业管理以及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内部需求做出的制度创新,则成为了其持续发展的动力。
富士康案例:控制有余,沟通不足
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有特别传统的台湾企业的痕迹:即重视伙伴,不重视伙计。
在富士康,管理者认为这个人能培养,就不停地给他工作,并观察他,让他做富士康的高级主管,企业甚至还可以分给他股份。
但那些跟富士康斤斤计较、给10块钱只做9块钱工作的底层员工,富士康却根本不在乎,因为对他们来讲那些人就是伙计,伙计不行可以换。
为什么富士康内地工厂会接连出现死伤事故?我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是与IT产业的特性有关;第二是年龄层次的代沟问题;第三是由两岸员工跟企业的互动关系差异决定的。
富士康的员工分为高中低层,底层员工做的其实是非常传统的事情。
而现在,问题多出在底层。
目前,公司很多都是80后、90后员工,他们赚的钱不多,也不愿意有太多加班和执行额外的工作。
这完全是由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决定的。
这种问题不仅在中国有,在日本、韩国都是如此。
于是就有可能产生矛盾。
当然,这些问题也与富士康领导者郭台铭有关。
富士康具有明显的企业主个人性格特质,富士康的核心是郭台铭,而郭本人是相当强悍的,通常很多事情自己要弄得非常清楚,事必躬亲,精力过盛,永不退却。
富士康这种浓厚的企业个人化风格,再加上IT产业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外部竞争与内部竞争都相当激烈。
从组织效益方面讲,不可否认,富士康是个优秀的企业。
但从企业文化上讲,员工除了对组织的承诺和达到满意的绩效以外,还有非物质层面的成就感需要。
特别是80后,他们需要被尊重,需要有工作之外的社交空间。
通常企业里面,底层员工很难分享中高层员工的成就感和实时的物质回报。
中低层员工就是整个生产流线中的螺丝钉。
富士康给的福利和物质上的报酬相比于其他小型工厂,老实说,要优厚很多,但员工却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同时失去一些自主,这种不满情绪很难控制。
所以企业跟员工间,绝不能用命令式的、强制式的管理。
即便是为了他好,也应该多一个沟通的方式。
比如网络间的、平等的、多点式的交流。
这也是我们一直所强调的、在新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
富士康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解读(ppt76页)
升级的主力推手。
在长三角地区,布局昆山、上海、南京、淮安、阜宁
、杭州、宁波、嘉善等地,形成以精密连接器、无线通讯组件
、液晶显示器、网通设备机构件、半导体设备和软件技术开发
等产业链及供应链聚合体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环渤海地区,布局北京、天津、烟台、廊坊、秦皇
岛、营口等地,以无线通讯、消费电子、云运算、纳米科技、
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
两地研发(Time to market)
“两地研发”是指以大中华区与美国为两大重要战略支点,
组建研发团队和研究开发实验室,掌握科技脉动,配合集团产品
发展策略和全球重要策略客户产品发展所需,进行新产品研发,
创造全球市场新增长点。
三区设计制造(Time to volume)
培训体系。通过系列关爱平台的有效运转,营造"安康、稳定、
发展"的和谐氛围。
凝聚爱心, 回馈社会。集团长期致力慈善公益事业,
累计捐赠善款逾十亿元,惠及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持续推进"
助老、助弱、助残、助学"等系列工程,用实际行动善尽企业社
会责任。
富士康将一如既往地肩负科技使命,传承爱心文化,
鸿海规模和业绩
发展简史
自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以来,经由集团总裁郭台铭先 生对科技产业发展动态的前瞻性把握和果断决策,以及富士康全 体同仁的辛勤耕耘,集团规模迅速壮大,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 、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数十家子公司,现有员工 1 2 0 余 万人。产品从当初单一的电气连接器发展到今天广泛涉足 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的多个领域。自1991年至今集 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60%的复合成长率,已发展成为全球最 大的电脑连接器、电脑准系统生产厂商,并连续七年入选美国《 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蝉联2002年 和2003年中国大陆出口200 强 第一名,自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 最大民营制造商,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集团杰出 的营运绩效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 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瑞环、尉健行、李长春 、钱其琛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
浅析富士康现行管理模式及其利弊
浅析富士康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利弊摘要:接连的“十一跳”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其管理模式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
笔者与其小组成员通过对富士康烟台工业园区的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只是契合了泰勒制中的部分特点。
富士康现行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关键词:富士康,泰勒制,人性假设,生产率,流动率1富士康的管理现状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
在生产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举措。
而富士康则将其进一步发展。
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
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
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
但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
截止至2010年5月,富士康一线员工基本工资为760元,按照现在消费水平,760元在满足一青少年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所剩无几。
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人假设在此是成立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员工的收入在1800元及其以上者达66.7%,随机访谈的几十名员工都承认在企业内除工资与加班费少有其他创收途径,由此可以推算加班费要占到这部分员工日常收入的47%以上;而约有6.1%的一线员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加班费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富士康管理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鲁保才摘要:接连的“十一跳”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其管理模式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
笔者与其小组成员通过对富士康烟台工业园区的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只是契合了泰勒制中的部分特点。
富士康现行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关键词:富士康泰勒制人性假设生产率流动率一、富士康的管理现状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
在生产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讨论仅仅局限于一线工人,或针对一线工人的管理。
)一)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举措。
而富士康则将其进一步发展。
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
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
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
但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
截止至2010年5月,富士康一线员工基本工资为760元,按照现在消费水平,760元在满足一青少年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所剩无几。
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人假设在此是成立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员工的收入在1800元及其以上者达66.7%,随机访谈的几十名员工都承认在企业内除工资与加班费少有其他创收途径,由此可以推算加班费要占到这部分员工日常收入的47%以上;而约有6.1%的一线员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加班费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66%。
8小时以外的加班时间的工作定额以小时计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由于长时间劳作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较单一定额生产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在订单量较大,时间较为紧迫时,劳动定额会有所上浮,加班时间会延长,但除了伙食补助会稍有提高外,工资及加班费用不会变化;而在订单较少时,公司则强制员工休假,期间保留其基本工资,撤销所有补助。
这些员工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无疑也是导致员工不满的一个因素。
员工的工资构成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勤率。
工资究竟是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在双因素理论中至今是个被讨论的话题,但富士康员工基本工资与加班费相加后要高于同行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率。
二)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由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时,流水线生产方式尚未世。
虽涉及分工问题,但未曾那么细致,富士康采用流水线生产之后,每名员工只负责某一特定工序,甚至只负责某一动作,例如硅晶片的检验,工作期间唯一的动作就是盯住流水线上的硅晶片以检验其是否符合生产标准。
在机器大规模生产中,一线工人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工作的标准动作已被固定,工人只是从事执行职能,按规定的标准从事实际操作,而不能自行其是。
工人之所以没有被及其替代只是因为他们在此环节效率要比机器高或成本比机器低而已。
三)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问题存争议在与富士康员工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在公司的一线生产环节不存在着领导,仅仅存在着一些所谓的“管理者”。
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这一举措无疑降低了富士康一线的管理成本。
其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一般可概括为四个字“简单粗暴”,仅仅注重最终结果,而不考虑其过程以及为员工提供支持性环境。
作为一线管理者的工长所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效,而省去了泰勒制中的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时,奖赏往往被工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工长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生产工人身上。
虽然企业没有明文规定的末位淘汰制度,但工长打压那些未能及时完成指标者,逼迫其自离,从而将其剔除出厂。
这一举动无疑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士气。
由于工长的逼迫而自离出厂也构成了高流动率的很大一部分(约30%)。
工长与一线员工之间一向缺乏交流,许多受访者者透漏:“领导与我们交流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干不完?你给我滚!’当然这里面可能加入了很多主观因素,据发放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问题“当你工作失误时”只有18.1%的员工选择了领导会“严厉粗暴的批评”。
而且,一些老员工在谈及此问题时,总会以一种调侃的语气:“他骂就骂吧,左耳进,右耳出就得了。
反正骂你的人也是每天被挨骂的。
”富士康现有的管理层次被分为12级,级与级之间都有着较为明显的界限,下级挨上级的骂是经常的事。
也是就是说“骂人文化”不仅仅是在生产一线才有的,整个企业的各个阶层都存在。
四)军事化管理过于严苛过于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导致员工生活压抑。
受访员工介绍,富士康的工作是典型的罚多赏少:厂牌忘带,罚:厂牌未戴正,罚;擅离人行道,罚;甚至吃饭时高声喧哗,也要罚。
曾经在深圳龙华工业园工作4年,现已在烟台工业园区工作3年的员工王先生说:“每次吃饭时,食堂里都有监察在来回巡逻,厂区内的每一个路口都设有亭岗,出入都必须进行打卡。
而且打卡是态度一定要好,不然很容易遭致呵责,辩解只会遭来更严厉的呵责、辱骂,甚至打击报复。
”生产车间之外的安全、秩序管理要依靠厂区的保安来维护。
然而也正是这些保安导致了厂区的不安定因素。
只要是生产型的企业,员工与保安的冲突就必然存在,而这一冲突在富士康尤为明显。
富士康保安的行为准则中有这么一条,绝对不准离开厂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业余时间,据说是出于保安生命安全的考虑。
员工与保安之间的冲突可见一斑。
就目前富士康的工作安排来看,由于其员工的高流动率,即使是同处一个寝室的员工,因不同批次入厂,所分配部门往往不同,彼此也就只能在交接班时打个照面,有时因为工作太累,连招呼都不打便直接睡了。
一方面每天生活在一个被监视的环境下,一方面情感得不到寄托与发泄,员工的压力不仅仅来源于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便源这种生活模式。
二、现行管理方式的利弊分析富士康现行管理模式对科学管理的运用仅仅局限于一些具体措施层面,而没有深入触及其管理哲学。
泰勒在美国听证会上声明:“科学管理在实质上包含着要求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要求他们在对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义务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
此外,科学管理也要求管理部门的人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要求他们在对管理部门的同事,对他们的工人和日常问题的责任上能够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
没有双方的这种全面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就不能存在。
”显然,富士康现行管理模式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工人,均未进行此项心理革命。
一)弊1、分工过于细化,容易导致导致工作过于单调,枯燥无味。
在员工工作态度调查中,约有33.3%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单调无味,而且工龄越长,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工作单调枯燥。
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来看,工作本身属激励因素。
该因素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员工工作满意的提高。
富士康的工资构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的生产率和出勤率,但较低的满意度往往会导致较高的流动率。
在富士康工作员工,能坚持两年以上的仅占10.1%,而在半年内和一年内离职的分别占到了21.2%和60.6%。
2、富士康生产一线员工多为80末或90后,粗暴专制管理容易导致社会问题。
截止目前的“十三连跳”虽然有错综复杂的其他原因,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促成此悲剧的因素之一。
提及80末、90后,人们一贯称之为特立独行的一族。
进入富士康的80末与90后,又往往是未曾接触过较好教育的一族,因此在承挫,自我疏导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当问及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处理时,竟有42.4%的人选择了自己默默忍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当低级需求未被满足时,较高需求会屈从于低级需求。
但并不是说该需求不存在了。
刚刚成年的人往往有着被尊重的需要,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这种需要往往会被忽略。
而且在富士康,工会制度根本不健全,员工缺乏所需途径捍卫自身权益。
以生产为导向的大企业里,个人的社会需求往往会被忽略。
在所作调查中,工作之余参加过公司所举办活动的员工数仅占5.1%,40.4%的选择了睡觉,而有54.5%的员工选择了玩游戏或上网聊天以寻求慰藉。
二)利1、节省了管理成本由于使用规范化操作与垂直式管理,基层管理者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就可,对其素质要求不必太高。
而且直接从一线工人中选拔线长、组长、班长等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他们对个人发展的需求,提高员工积极性。
2、可以保证较高生产率,该类企业不必担心高流动率。
上面内容已论述现行管理机制可以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其带来的高流动率并不给企业造成多少威胁。
电子装配是个准入门槛很低的职业,因此劳动力可以自由的流动,而不必担心流动过程所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问题。
访谈过程中,即使是富士康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也承认:“现在富士康的流动率很高,平均每天进出厂的人口都在2000人左右,但净流量基本为0”“工人做的工作都很简单,只要有小学学历就够了,很多在厂员工的中专、高中毕业证都是假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被访员工透漏:他们所谓的岗前培训也只不过是讲讲厂规,介绍一下安全知识罢了……小结:富士康虽如今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有效保证其生产率,且“十三连跳”事件也不足以对其造成根本性影响。
但它无疑暴露出一些问题,像郭台铭那样仅仅将之归于社会问题显然有些逃避责任。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考虑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问题。
如今富士康宿舍楼三楼以上窗户全都安上了铁栅栏,以防止“高坠”事件再次发生,但这无疑只治标不治本。
建议在执行原管理措施基础上:1、选聘员工时加入人格测试环节,只有人格与职业适配,劳资双方契合点方能最大化,才更有利于科学管理中所描述的“共赢”局面,减少悲剧发生。
2、“在每件产品所花资金比以往更少”前提下提高工资,非是为了妥协,而是为了更好的挑选员工,当然企业也会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中获益。
当年福特推出5美元工作日时,遭到了众人的怀疑。
但是想一想,若同行业中,富士康工资遥遥领先,员工拼命工作不仅是要争取高工资,还要保证不被解雇。
那时也许不会再有一句反抗之言,因为员工都会明白“任何不服从指挥的人都会被撵出大门,而无条件的迅速服从则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