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

合集下载

日本的产业

日本的产业

• 日本资源贫乏,8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资源蕴藏量为:金矿 689.6万吨,银矿1689.7万吨,铁矿62.1万吨,煤826.5万吨(以 上数字为2000年统计)。铅矿为4317.9万吨(1996年统计), 铜矿为1155.3万吨(1996年统计)。石油100%依靠进口。核能 开发较早,截至2003年11月,拥有52所核能发电站,总发电装 机容量为4574.2万Kw(千瓦);此外正在建设的有5所,准备建 设的有6所,总计发电装机容量为5935万Kw(千瓦)。截至 2001年底,森林面积约为242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是 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01年,木材自给率 仅为18.4%,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 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Kwh(千瓦时)。 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 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资源量近年逐渐下降。

【对外投资】截至2003年9月,海外投资国家主要约有 60个。2002年度(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投资额约 38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2003年度上半期(3 月至9月)对外投资额约21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8.6%。2002年度主要投资部门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制 造业40.2%,金融业35.3%,商业9.1%,服务业4.9%。重 点投资的国家及地区为美国、欧洲、中国、新加坡等。 2003年,日本在华投资企业超过26000家。截至2003年 底,对华直接投资累计28401项,协议金额574.85亿美 元,实际投入413.94亿美元。(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 网站、日本贸易振兴会网站) 【外国资本】日本国内外国直接外资额对经济的影响较 小,约占GDP的1.1%。近年日本政府将外国直接投资视 作重振经济的关键,加大吸引外国投资力度。2003年3 月27日,以首相小泉为会长的日本“对日投资会议”通 过一份由专家制定的“对日投资促进计划”,旨在扩大 外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重振日本经济。2002年度 (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外资额为21863亿日元(约 合174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及投资数额为:美国5944 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荷兰3926亿日元(约合32亿 美元),德国1195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日本国内 外资企业投资5439亿日元(约合44亿美元)。主要部门 有通讯业、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关于日本90年代初期的经济泡沫破裂的情况 失去的十年
3、工业生产与效益下降
日本工业生产十年来总体呈下滑趋势。作为制造业大国,日本制造业生产不及十年前的水平,2000年比1990年下降了4.5%,矿业下降了4.8%;企业效益也不理想,2001年第二季度制造业销售下降1.6%,盈利下降了21.2%;利润形势恶化也波及到了大型企业。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不但数目在减少,利润也很低,营业收益率仅1%左右,其中1998年还为净亏损,不仅低于亚洲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美国185家企业6%的水平。
2001年顺差进一步减少,今年上半年顺差总额不足去年的30%。据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连续14个月减少,当月贸易顺差减少了47.2%。
6、失业率逐年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日本私营部门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人数由1997年的6557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6455万人,净减少102万人。去年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失业率则从90年代初的2.2%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4.9%和2001年8月份的5%。目前,失业人数已达33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04万人,增长了1.5倍。据估计,政府减少不良债权可能还将增加100万失业人口。这样,两年后失业率估计将达6.5%以上。
5、出口形势严峻
日本出口形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仅2.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1998、1999年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6.1%,虽然受东亚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2000年出口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再次减速的影响,日本今年出口形势急剧恶化,1�8月出口下降20%以上,成为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萧条的重要原因。贸易顺差自1999年以来连续下滑,1999和2000年分别减少了1.7兆日元和1.6兆日元。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

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资本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萧条期,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财政政策,总体上讲是扩张性的。

但是,日本政府十分注重财政政策的转向问题,被称为“教训”的1997年《财政结构改革法案》的出台与冻结,以及小泉首相的经济结构改革设想等,都反映了政府的这一意图。

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能走多远?小泉改革的前途如何?无疑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日本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政策回顾1.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土地和股市两大泡沫(一般称“资本泡沫”)的推动下,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在当时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有所谓一枝独秀的美誉。

然而,进入90年代后,以地价下降为导火索,资本泡沫逐步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多年的徘徊或萧条期。

1990年GDP增长率达5.1%,1993年下降到0.3%,其后除1996年增长5.0%外,其余年份增幅在1.6%以下,1998年为-%,2001年为-%。

失业率由1990年的2.1%,2001年上升为5.3%,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最高。

而且,同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其一是1995年以后物价连续下跌,批发物价1995年以后7年里,除1997年为0.6%外,其余年度均为负数;消费物价虽不象批发物价那样长期下跌,也有两个年度为负数,基本上在0值周边波动。

其二是泡沫经济时期泡沫化了的资本严重缩水。

股市缩水:日经平均指数由最高的1989年的38916日元,2000年跌破10000日元,与1989年相比缩水70%以上。

其间,虽在1993年和1999年出现过反弹,但均在20000日元以下波动,目前为11500日元左右;土地缩水: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连续11年下跌,2002年1月1日的政府公市地价(日本中央政府国土交通省调查的价格)与最高价格的1991年相比,住宅用地价格共下跌了36.0%,商业用地价格共下跌了62.0%,而且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下跌幅度更大,同比下跌52.1%和76.1%。

日元的 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 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历史趋势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以下是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影响了日元的贬值:
1.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迅速增长,出口大幅增加,导致日元升值压力。

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内需,其中包括保持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

这些措施导致日元贬值。

2. 1985年:由于美国对日本贸易不平衡的担忧,七国集团(G7)协议迫使日本政府采取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

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抑制日元的升值,包括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等。

这次干预使日元贬值了约50%。

3. 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日本长期经济停滞。

由于通货紧缩和低增长,日元进一步贬值,跌至历史低点。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避险,导致全球货币市场紧张。

由于日本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投资者纷纷抛售日元,导致日元贬值。

5. 2012年至2015年:日本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称为“阿贝经济学”,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除通缩。

这一政策导致日元贬值,帮助推动出口。

总体来说,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
因素都会对日元的贬值趋势产生影响。

请注意,外汇市场非常复杂,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预测货币贬值趋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无法简单预测未来的走势。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水平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往往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通货紧缩案例,大萧条。

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

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通货紧缩,当时美国央行过度紧缩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骤减,进而引发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难以融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急剧下降,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另一个案例是日本的失去二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企业陷入困境。

日本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日本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停滞期。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当前的案例,欧洲债务危机。

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多个国家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货紧缩。

欧洲央行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政策,导致了部分国家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失业率飙升。

通货紧缩使得这些国家难以偿还债务,陷入了恶性循环。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它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和央行应该谨慎对待通货紧缩,避免过度收紧货币政策,以免对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

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

并针 对 日本 对 于通货 紧缩 的治理政 策进行研 究和 评述 。通 货 紧缩现 象在 一 国经济发展 过程 中是具有 客观 必然性 的 ,
通过 比较 分析 方法 , 根 据 中国当前经 济形势 和 8 O年代 日本 的相似性得 出一 系列启示 , 对 于我 国 当下经 济 的发展 具 有

国、 法 国, 以及 英 国 的 财 政 部 长 和 中 央 银 行 行 长 在 纽 约 广 场
结 构失 衡 、 内生 动力不 足 、 产 能 过 剩 等 问题 困扰 着 中国 经济 的前行 , 另一方 面 , 以华 尔街大鳄 查诺 斯为代 表 , 做 空 中 国论 甚嚣 尘上 。如何 释放 改 革 红 利 , 促 进 中 国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避免 陷入 衰退 的泥潭 , 是 中国经 济需要 面对 的 重要 问题 。
向对通 货膨胀 深为忌 讳 的 日本 政 府 连续 四次 提 高贴 现 率 以 避免经济过 热 , “ 平 成景气 ” 时期 日本 资本市 场 飞速 发展 并 远 远快于实 体经济 的发 展 , 因此 缺乏 实 体经 济支 持 的资 本市 场
稳定性极 差 , 受 到海 湾 战 争 引 起 的 油 价 上 涨 和 日本 政 府 过 于
率 的下降 又使大 量剩余 资金 流向房 地产等 非生 产 工具 , 进 一
步促 进 了泡沫经 济 。
1 . 日本 9 O年 代通货 紧缩 的背景 ( 1 ) “ 平成 景气” 的 繁 荣 与 泡 沫 经 济 的 隐 忧 。 日本 自 1 9 4 5 年 二 战战 败 以来 , 经 历 四十 多 年 的蛰 伏 与 恢 复 , 在 8 O 年代 中后期 呈现 出十分 辉煌 的经 济 繁荣 局 面 。8 O年代 中后 期 日本 经济 的发 展势头 在主要 资本 主义 大国成 就骄 人 , 其 国 民生产 总值 超过 苏联 , 人 均 国 民所 得 超 过美 国, 并 跃 居 世 界 头号 债权 国 , 与 此 同 时美 国是 世 界 头 号 债务 国 。1 9 8 8年 日 本 的外汇储 备一 度高达 9 0 0亿 美元 以上 , 也 居世 界第 一 。在 1 9 8 7年世 界 5 0家最 大的工 业公 司 中 , 日本 独 占 6家 , 销 售额 占1 3 。在 当年 世界 5 O家 大银 行 中 , 日本 独 占 2 1家 , 资产 份额占 5 O家 资产 总额 的 4 9 . 1 % 。所 有 这些, 都表 露 出 日本 经 济 的空前 繁荣 。 日本人 把 从 1 9 8 6年 1 2月 开 始 的不 同寻 常 的经 济 繁荣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

xx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影响2000-6-7整理日期:2003-4-5一、关于通货紧缩成因的一般性认识决定通货紧缩的根本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供求失衡,具体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参见(日本)《经济学词典》岩波书店,1988年1月),其中过度的反通货膨胀政策或财政赤字压缩政策最为典型。

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紧急采取了提高利率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率虽然下降,但是当年GDP也随之转为负增长,出现了经济紧缩(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

其次,市场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紧缩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商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等。

短期因素主要有:第一,经济增长趋缓过程中急速扩大的供求失衡、企业收益恶化;劳动力供求失衡造成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下降等。

第二,本币升值等其他原因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引发国内物价水平下降。

第三,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消费者未来预期恶化,消费行为收缩等(参见日本经济企划厅编《1995 年日本经济关键词》112页)。

本文分析的重点将集中在政策性因素和短期市场性因素方面。

二、xx通货紧缩的成因1.1991—1995年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经济衰退和“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波动一般以5—6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设备投资等周期性循环因素的影响,随着景气上升阶段的结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趋冷,开工率下降,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甚至造成总量的收缩,最终进入萧条阶段。

这是经济景气循环的一般性过程。

从日本经济的实际周期波动趋势来看,1991年恰恰应当是反映1986年以来经济繁荣阶段的结束与新一轮景气下降阶段开始的“拐点”(参见图1-1)。

周期性收缩因素的影响成为经济增长惯性回落的主要原因。

按照以往的规律,衰退阶段大约持续1年左右的时间。

案例: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案例: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通货紧缩困扰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

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

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

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

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

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

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

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

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日本财政政策的调整轨迹_1989_2010年

日本财政政策的调整轨迹_1989_2010年
在扩 张 性 财 政 政 策 刺 激 下 , 日 本 经 济 开 始 有 的 16 万亿日元 的财政 “综合 经 济 政 策 ”, 这 标 志 了 一 定 的 恢 复 , 1996 年 的 经 济 增 长 率 分 别 达 到 着日本 开始由紧缩 性财政政 策 向 扩 张 性 财 政 政 策 2.3%。 但是, 只顾 为扭转经济 持续下滑 局 面 的 日 转 换 。 尽 管 如 此 , 日 本 经 济 仍 然 继 续 恶 化 , 在 本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日本财政赤字的扩 “日本最佳对策就是桥本下台” 的民众呼声中, 桥
级的美国 (98.5%)。 ③由此可见, 日本的财政危机 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之中。 那么, 日本财政 是如何一步步地陷入 “病入膏肓” 状态的呢? 难 道这么多年日本政府没有对此给予的足够重视, 才导致如此 “积重难返” 的吗? 对于日益严重的 财政危机, 日本政府究竟采取过哪些相应的财政 政策呢? 本文拟通过梳理日本平成时期财政政策 的调整轨迹来回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日本 财政政策 发展脉络
传统凯恩斯经济学认为, 财政政策是政府影 响国家经济运作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之一。 所谓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税收和公共支出 进行规划, 抑制商业周期波动, 以期保持经济持 续增长和高就业率, 避免过高或剧烈的通货膨 胀。 ①
1989~1999 年期间, OECD 中的发达国家财政 状况均基本得到了改善, 唯独日本却进一步恶化, 财政危机一直盘亘于日本, 成为这个国家挥之不 去的难题。 2006 年, 日本财政危机稍 事好转, 却 于次年遭遇了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尚未从金融 海啸带来的财政危机中完全摆脱出来的日本, 不 幸于 2011 年发生了东海岸地震, 以至于日本不得 不从本已拮据的财政支出中增加清理、 赔偿、 重 建的费用, ②这使得日本财政再次雪上加霜。 2011 年 , 日 本 政 府 债 务 余 额 占 GDP 的 比 重 高 达 204.2% , 远 远 高 于 深 陷 债 务 困 境 的 意 大 利 (132.7%), 也高于 2011 年 8 月被标普下调国债评

日本货币政策

日本货币政策

一、日本数量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背景日本在90 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尽管日本央行于90 年代末已经将利率降至0,但经济平均增长率仍显著下滑,物价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如图1。

图1 日本90年代末陷入流动性陷阱自1999年2月起,为应付经济停滞和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采取了所谓“量的缓和”措施,自从实施零利率政策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使日本经济有所复苏,向恢复性过渡。

GDP增长率由1999年的0.6%上升到2000年的2.8%。

消费物价指数、通货紧缩势头明显在减弱,通货紧缩不应再是货币政策关注的焦点。

此外,日本银行认为零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状态下的非常措施”,如果长期实行零利率政策,既不利于金融发挥正常作用,长期采用零利率这种超常规的极端政策实际等于完全丧失利率杠杆的效用;也不利于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应尽快解除。

基于以上理由,日本银行认为解除零利率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与日本银行相比,日本政府对经济复苏的判断却极其谨慎。

尽管政府持反对态度,日本银行还是于2000年8月做出了解除零利率政策的决定1,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由0.03%上调至0.25%。

但是,出乎日本银行的预料,进入2001年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内外环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明显恶化。

物价指数降至-0.7,GDP增长率到2002年降至0.3%,日经平均股价跌破13000日元大关,银行的自有资本损失剧增,企业设备投资减少。

日本经济面临着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颇为相似的状况,以不良债权为背景的金融不安再度趋强,金融、经济危机再燃的可能性急剧高涨。

(二)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货币政策1、景气起伏期(2000—2001):从紧缩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受当时美国IT泡沫破灭的影响,终于导致日本经济再次跌入谷底。

2000年、2001年消费物价指数降幅增大,分别达到-0.5%和-1.0%,2001年GDP增长率降至-0.8%。

日本9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为何“微效”?

日本9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为何“微效”?

障支 出 占财政 总 支 出 的 比重 由 19 年 90
的 1 5 7. %上 升 到 2 0 0 0年 的 1 7 9. %。
期 。 D 增 长 缓慢 ( 平 均 1 GP 年 %左 右 ) ,失 业 率 上 升 ( 0 2年 达 5. %)的 同 时 ,出 20 3
长期 的大 规 模扩 张 性 财 政 政 策对 日本 经 济 的 恢 复 发 挥 了 一 定 的 作 用 , 在 1 9 —1 9 9 5 9 6年 和 2 0 0 0年 两 次 出 现 了 恢 复 性 增 长 。 是 , O年 代 日本 经 济 呈 但 9 现 复 苏 短 期 化 特 点 。1 9 9 5年 和 1 9 9 6年 G P增 长 率 分 别 达 到 1. %和 5. %后 , D 5 O 19 9 7年 出 现 了 下 降 ( 一2. %): 0 5 20 0年
支 出 , 的年 度 公 共投 资 支 出增 长 4% 有 0
以 上 ; 加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中 央 财 政 社 增 会 保 障 支 出 年 平 均 增 长 3. %,社 会 保 8

I 降 为 导 火 线 ,资 本 泡 沫 逐 步 破 灭 ,日本 , 经 济 陷 入 长 达 1 多 年 的 徘 徊 或 萧 条 0
入 发 达 国 家 , 其 国 内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已 具 有 相 当 规 模 ,在此 基 础 上再 过 份 扩 大 公 共 投 资 ,往 往 是 “ 侈 ” 或 浪 费 。 奢 日本财 务 省 的 一位 官 员 曾举 了一 个例 子 : 一 条 河 的 某 一 段 位 上 已有 一 座 在 桥 , 际上 已经 够 用 , 为 了扩 大 公共 实 但 投 资 又 在 其 附 近 架 上 二 号 桥 ,甚 至 三

通货紧缩经济史

通货紧缩经济史

通货紧缩经济史通货紧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

对这个现象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从表象上了解通货紧缩的一般特征,并结合实际去探讨它的成因和效应,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和防范效果。

下面我们从经济史的角度对几次比较典型的通货紧缩现象实行研究探讨。

一、英国经济史上的两次通货紧缩(一)《1844年银行法》与英国19世纪中叶的通货紧缩1844年,当时的英国首相皮尔向议会提交了改进银行管理的《银行特许状法》,史称《1844年银行法》。

它试图将银行业理应同对通货的管制分开的理论付诸实施。

该法案为了防止纸币的过度发行造成经济波动,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必须有足额的黄金准备,它实际上强制执行的是能够称为银行券100%的准备金计划。

这样银行券的流通完全是作为代表黄金的价值符号的流通。

围绕这个法案,当时英国的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100%的准备金计划是否合理,实质在于是完全依靠黄金的自动调节机制来稳定货币供应还是主动根据经济需要依靠信用来增发银行券以满足经济需要。

结果《皮尔法案》在遭到下院否决而上院一致通过的情况下经英王裁决颁布。

条例主要包括:(1)发行银行券需有十足的准备;(2)银行券的发行集中到英格兰银行;(3)把英格兰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保证银行券发行不致过度。

《皮尔法案》的通过导致英国二级银行体制的形成,银行券的发行完全以黄金为准备,使其完全成为一种黄金代用品。

因为人们把货币供应完全束缚在黄金上,黄金的产量代替了货币供应量。

黄金产量的增加受技术条件与资源条件的限制非常大,产量相对于经济波动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是很难相适合的,随着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僵化逐步显得不适合实体经济的需要,过多的商品追逐有限的货币,通货紧缩随之产生。

并在1847年和1857年的经济危机中达到高峰。

物价的普遍下降和经济衰退,对英国经济造成极大打击。

由此能够看出,将银行券的发行完全束缚在黄金产量上,是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和信用快速发展的需要的。

浅谈日本过去30年的通缩和中国90年代的通缩

浅谈日本过去30年的通缩和中国90年代的通缩

很好,作业认真。

2015/5/24浅谈中国90年代和日本的通货紧缩现象保险120142563 陈奇奇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迅速升值,政府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市场上利率下降,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货币宽松,导致经济泡沫;市场利率下降,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却是促进的作用。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媒体更是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等象征日本经济繁荣的词跃然纸上。

1985年到1988年期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57.44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

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日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

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日元严重贬值。

总而言之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破产,之后产生的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社会的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世界各个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日本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内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从中更好的汲取经验并吸取教训。

标签:新经济形势日本产业结构发展分析从1946年开始,日本优先恢复农业和轻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轻工业,并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各种优待和扶植。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日本国内扩大再生产所需设备和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扶持面向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工业。

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并超越战前最高水平,整个产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见表1)。

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在经济学界和官方决策部门经过争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从1956年起,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起一大批出口导向的资本密集型新型企业,开始了国民经济的重化学工业化进程。

同时,在1956-1973年这一阶段,也重视发展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

由于在这一阶段大力采用现代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进行了设备的大型化投资,从而,大批量的生产体系建立起来,同时为提高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系列大型企业开始合并。

日本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和经济效益均达到了同期世界最高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经过这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日本完成了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见表3)。

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并且,重化学工业比重已远远超过轻工业(见表2)。

7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产业结构长期设想》,确定日本的产业结构应转向以建立消耗资源或能源较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为基本方向,即以知识、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为中心,同时对它赖以支撑的其他产业也相应提高其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提高各产业部门的附加价值。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外汇市场干预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外汇市场干预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外汇市场干预的经验许祥云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到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汇率升值、泡沫经济破灭、通货紧缩和零利率、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等现象相继出现,为了摆脱困境,日本银行对日元外汇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干预。

本文对1991年以来日本外汇干预的基本特征、传导机制、实施效果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日本银行 外汇干预 传导机制 日本的汇率政策,从战后到现在,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开始破灭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很长的经济停滞期,更是引发了许多学者对日本汇率政策的质疑和反思。

作为日本汇率政策的重要内容,日本银行的外汇干预政策虽然不像“广场协议”等重大汇率政策调整那样对日本经济产生关键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但外汇干预对于维持其他汇率政策有效实施、配合国内货币政策以及影响汇率走势和汇率波动方面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并间接地对贸易、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从而最终对宏观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一、日本银行外汇干预的基本特征(一)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和干预过程的市场性根据日本的“外汇及外国贸易(管理)法”、“外汇资金特别会计法”及“日本银行法”的规定,日本财务省次官(原为大藏大臣)拥有干预汇市和实施时机及干预金额的决定权,日本银行仅是作为财务省的代理人,具体承担干预汇市的业务(Ito,2007)。

日本干预汇市的资金是通过发行“外汇资金证券”筹集的,它和“财务省证券”等一样是一种政府短期证券。

根据日本财政法及相关的特别会计法,其发行方式是按固定比率公募,余额由央行承购,而且利率通常低于官方利率,因此干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集到的资金规模。

此外,日本银行在制定干预决策之前,要求各大主要企业提交公司内部的汇率压力测试资料,各企业报告自己能够承受的汇率水平范围,央行会以此作为部分依据来制定具体的干预目标。

在干预方式上,日本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央行主要是使用外汇干预账户,通过商业银行如三菱银行等来操作。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两种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的情况。

而通货膨胀则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的情况。

本文将对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特征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经济的需求,导致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紧缩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信贷紧缩等。

2. 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货币价值上升,购买力增强,物价呈现下降态势。

3. 经济活动萎缩:由于物价下降和购买力减弱,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经济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二、通货紧缩的影响和解决措施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下滑,企业利润减少。

2. 债务负担加重:通货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加重。

3.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活动减弱,企业降低投资和招聘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活动,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

2. 放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和投资。

3. 扩大外需:通过促进出口,增加外需,缓解通货紧缩对内需的冲击。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征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投资热潮等。

2.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物价呈现上涨态势。

3. 经济活动扩张:由于物价上涨和购买力增强,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活动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背景 1990年9月,日本银行又通过所谓的“窗口指导”,要求所有都市 银行把1990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额比上年同期减少30%。 紧缩的货币政策很快反映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1990年11月,日 经指数跌至22211点的新低。经济主体信心的丧失,导致这些资产大幅 缩水,接着便是银行不良资产的上升以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通 货紧缩随之而来。 泡沫的急剧崩溃出乎日本政府的意料,因此再次决定降低利率, 从1991年7月至12月,日本政府连续三次降息。然而,这对经济的复苏 却收效甚微。一方面银行必须处理大量坏账从而减少贷款,另一方面 由于居民预期的改变,使得公司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1992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了1.1%,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 到0.1%,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
6/8/2012
财政支出的具体措施
时间 主要内容 资金规模 序号 (万亿日元)
1992.8.28
1993.4.13 1993.9.16 1994.2.8 1995.4 1995.9 1998.4.24 1998.11.16 1999.11.11
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促进民间设备投资
13.2 6.2 15.3 7 14.2 16.75 23.9 18.54
1
2 3 4 5 6 7 8 9
6/8/2012
减税的具体措施
时间 1994.1.28 1994.2.3 1994.2.8 1998.3.29 减税规模 6-7万亿日元 5.3万亿日元 5.47万亿日元 3-4万亿日元 制定过程 政府案预计 政府案预计 政府最终决定 政府、自民党方针
1
启动总金额达16.6万亿日元 (1270亿美元)觃模的经济 对策计划。
2
扩大个人所得税、居民税的特 别减税觃模,幵对设备投资、 住宅购买等投资和消费行为实 施政策性减税。
3
大幅度追加新的公共投资项目 。在“对策”中,日本政府明 确宣布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亍 公共事业投资的实际财政支出 确定为7.7万亿日元。
4
日元的持续升值削弱 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减少海外净需求的 同时,导致进口商品价 格下降并严重冲击了国 内市场价格的稳定,加 大了通货紧缩压力;
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直 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 减缓。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8-1999年
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是日本6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998.4.9
1998.4.24 1998.10.6 199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12
6/8/2012 1998.11.16
4万亿日元
4万亿日元 约7万亿日元 7万亿日元 6万亿日元
首相声明
政府最终决定 首相的内阁会议发言 政府案预计 政府最终决定
日本通货紧缩的对策
1998年4月24日,日本执政党和政府提出 “综合经济对策”方案。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8-1999年
2
第二,紧缩性政策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1996年,日本经济刚刚从通 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1.5%提高到3.9%,物价也 由1991—1995年的持续下降转为0.6%的正增长。人们对经济形势的 看法趋亍乐观。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采取了上 调消费税率的增税措施。 另一方面,政府急亍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以便改变泡沫经济破灭 造成的长期经济低迷,恢复日本经济的增长活力,为此制定了雄心勃勃 的改革计划,集中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财政体系改革、金融 自由化改革等。
4
加快信息通讯、环境保护和社 会福利设施等“新社会资本” 的建设和完善。
日本通货紧缩的对策
5 为了培育证券市场,促进土地、债权的 流动性,加快不良资产的消化处理。政 府设置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不良资产的 权利进行清理、协调债权人和债务人之
间的关系、完善不良资产的回收机制。
总结
日本的经验说明,长期持续 的通货紧缩对实际经济的负面影 响十分深刻,远远超出了一般周 期性衰退的危害程度。对此,必 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同上 整建社会基础设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 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减少所得税 大阪地震,紧急救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 扩大公共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问题 扩大公共投资,减轻租税负担 缓解惜贷,扩大公共投资,增加就业 增加就业,基础设施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等
10.7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影响
第一
在物价连续下降条件下,由于名义销售额 减少,企业收益随之下降,并且随着通货紧 缩程度的加深趋于恶化。 由于名义销售额减少,市场销售预期下 降与实际利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来收 入预期下降、债务偿付预期上升。因而主动收 缩商业借款,减少设备投资。 消费者预期稳定时期,物价的下降意味 着家庭资产升值,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提高家庭 消费倾向。但是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物价的下 降反而会带来消费需求的下降。
1 2
作为经济周期循环的具 体表现,以制造业为中 心,企业的设备投资明 显减少;
由于80年代后期政府未 能有效控制经济过热和 泡沫成分的膨胀,造成 股市动荡,资产价格特 别是股票价格的持续下 降,进一步加大了企业 存量调整的幅度,并带 来最终需求的疲软;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1-1995年
3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8-1999年
4
第四,90年代以来,丌良资产问题的恶化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收
缩效应,这一问题在1997年以后表现的更加突出。产生丌良资产的主
要原因一是泡沫经济时期金融机构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股票投资者提供了 巨额贷款,随着土地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跌,贷款难以回收;二是作为 贷款抵押的有价证券和土地资产严重缩水,金融机构的负债率水平大幅 度上升,消化丌良资产的能力下降,导致问题长期积累、日趋恶化。
90年代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
组长:倪如俊 PPT演讲:陈苏宁 PPT制作:孙婷超 组员:方蓓羚、唐嘉斌
目录 CONTENTS
日本通货紧缩的背景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 日本通货紧缩的影响 日本通货紧缩的对策
日本通货紧缩的背景 1986—1990年是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由于 日本政府坚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股 票和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 济的增长速度。 在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证券投资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由于 股市的繁荣缺乏实物经济部门的支撑,股票市场的动荡极易引发深 刻的信用危机。 当日本东京证券市场股票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之后,1990年1月 开始急剧下跌,截至4月份大约暴跌了30%左右。由于土地和股票债 券等抵押资产价值严重“缩水”,银行被迫收缩信用,企业的廉价 资金来源受到很大制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得不大量抛售证券 资产和房地产变现,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出现 了恶性循环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
1
第一,1996—1997年上半年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结果, 市场自发性增长动力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没有 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政策性紧缩因素和 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由亍1997年4月消费税率上调,造成 大量的居民提前消费。因此,1996年前后经济增长率上升包含有超前消 费的因素。
Thank you!
第二
第三
日本通货紧缩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通货紧缩条件下,企业投 资和居民消费趋于收缩,造成市场需求增长 趋缓或者下降,供求失衡进一步加剧,经济 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甚至发生全面的经济衰 退。这是日本的两次通货紧缩时期所反映出 的基本特点。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对策
为重振日本经济,结束通货紧缩成为一个极为 重要的课题。面对泡沫破灭后的经济衰退,为了刺 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在1992年3月开始了“经济 景气对策”,实施新一轮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具体措施是:围绕公共投资,多次扩张财政支出和 减税政策。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8-1999年
3
第三,在第一次通货紧缩时期,日元升值是造成物价下降的重要因素之 一。1998年10月以后,日元的持续升值对日本进口商品和综合物价下 降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从进口价格波动中剔除汇率变动因素,可以看 到,1997年7月起进口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下降,幵持续到1999年东亚 地区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之后。由此可见,除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影 响之外,东亚金融危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过剩也是造成日本物价全 面持续下降的一个丌容忽规的原因。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影响
通货紧缩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构成其特 征之一的经济增长率条件,即全社会开工率下降、 GDP增长速度持续回落甚至转为负增长。一般来说,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全面下降,物价的下降引发通 货紧缩。而长期的通货紧缩又进一步加深了需求不足 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通货紧缩对实际经济 的影响机制。通货紧缩影响的最直接表现是,企业投 资活动和居民消费的收缩。 下面是对日本90年代的两次通货紧缩的影响: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是从1991-1995年和1998-1999年 两个时期来分析。 成因
1991-1995年 的通货紧缩
1998-1999年 的通货紧缩
6/8/2012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1991-1995年
1991—1995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